珠江大桥
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境内过江通道、广州市历史建筑
珠江大桥[Zhūjiāng Dàqiáo] 跨珠江桥梁,连接广州市荔湾区昌华街道南源街道桥中街道石围塘街道。因横跨在珠江河上,故名。分为东桥和西桥两座,东桥从中山八路跨越珠江河至坦尾,西桥从坦尾跨越珠江河接广佛公路。建于1957年,1960年全面通车。两桥距隔1.5千米,东桥有5孔,西桥 7 孔,跨距各为50米,两桥共长753.5米,宽13米。中间为双轨铁路线路,1986 年改东段为单轨铁路线,增设一条汽车单向车道;铁路两边为4.5米宽的汽车道;还有各宽1.3米的两条行人道。为钢梁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座多功能桥梁。又因桥分为东、西两座,故又称“双桥”。是曾被誉为“羊城八景”之一的“双桥烟雨”所在地。广州市历史建筑。
大桥介绍
珠江大桥是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的一座跨江桥梁,因跨越珠江而得名,大桥分为东桥及西桥,东桥由中山八路跨越珠江至大坦沙岛,长约336米,通航净高8.5米;西桥由大坦沙岛跨越珠江接广佛公路和芳村大道,长约415.5米,通航净高6米,桥宽23米,两桥距离为1.5公里,中间是一条双轨铁路-广三铁路,两侧为单线公路及人行路。建成以来,一直是广州通往粤西地区的必经之路,并且是芳村的陆路通道,自从珠江隧道鹤洞大桥通车后,大桥的重要性逐渐降低,车辆可改行其它通道,市民更可乘搭地铁,但由于交通极为繁忙,大桥每天仍然是车水马龙。珠江大桥两旁已建新桥,机动车可以从新桥通过,旧桥不再让机动车进入,为非机动车和行人专用道。
发展历史
位于荔湾区西边的泮塘大坦沙滘口之间,有珠江东西两条支流,那里是广州通往西南的要道。1933年左右,被称作“南天王”的陈济棠统治广东时,曾着手在那里兴建一座桥,当时名叫“西南大桥”。可是经历几年,仅仅是筑起了四个桥墩就停工了。
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为了加强广州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联系,决定在大坦沙动工兴建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1958年,政府动员了万名民工,尤其是动员了广大的荔湾区人民,他们提出“家家无闲人”的口号,动员了千家万户的市民,投入了珠江大桥的建设行列,日夜奋战,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修起了一座横跨珠江两支流,全长500米,两岸引桥长达247米的大铁桥,从此打通了广州与西南地区的通道,加快了城乡的物资交流,大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这座大桥被命名为“珠江大桥”。1963年,在评选新羊城八景的活动中,由于珠江大桥象天上垂下的两条彩虹,跨在银光闪闪的两条珠江支流上,四周的田野一片翠绿。而入选新羊城八景之一“双桥烟雨”。
防撞系统
橡胶护弦
从广州市城建有关部门获悉,珠江大桥桥墩将加装防撞系统。
据城建部门介绍,市内各大桥梁都是安全的,但从历史记录来看,被船只碰撞得最多的就是有着47岁高龄的旧珠江大桥,为此市政部门现正启动珠江大桥加装防撞系统,投资高达400万。
位于广州市西部的珠江大桥是连接广三铁路和广州市区与珠江西岸的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大桥由东西两桥联袂,东桥由中山八路跨珠江至大坦沙岛,西桥从大坦沙岛跨珠江接广佛公路与芳村大道。
旧珠江大桥始建于1958年10月,两年后建成通车。由于大桥下面水道属于市内重要航道,运沙船、运砖船过往频繁。因此,相对与珠江前航道的跨江桥(如海珠桥人民桥),珠江大桥曾经多次遭到过往船只的碰撞,不少船只肇事后逃之夭夭。而且桥上也多次因汽车冲撞而频频受伤。
与此同时,珠江大桥两翼作为内环路广佛放射线工程新高架已经建成开通,车流比以往更加密集。鉴于九江大桥被撞事故的教训及珠江大桥过往的受伤记录,市政部门启动了珠江大桥加装防撞装置工程。据了解,广州市中心区交通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已经发出招标公告,计划在桥墩安装防撞装置,需要物料除了193吨钢结构以外,还包括给桥墩“穿上”橡胶护弦184个,28套防撞闪光灯等,总投入约400万元。
抗震抗风
据了解,年内启动的南沙凤凰一、二、三大桥都是广州市内的大项目,三座特大桥跨越水域宽阔,建成后将连接灵山半岛、横沥和珠江农常三座大桥设计均采用国际邀标的形式来决定,投资更是高达9.8个亿,实属罕见的城建大手笔投资。
虽然大桥还未动工,但是有关部门也启动了凤凰一、三桥抗震性能和抗风稳定性试验研究项目,重点解决桥梁与塔结合处连接方式研究和抗震性能分析,桥位处风速资料统计分析以及设计方案(包括施工期间)抗风性能分析及措施等,希望未雨绸缪确保大桥安全。
据了解,凤凰一桥主桥采用独塔单索面钢箱梁斜拉桥、凤凰三桥主桥为中承式系杆斜拉钢混组合拱桥。这些类型的桥梁都有明显突出江面的建筑,相对容易遭受风吹、雷击。
频频被撞
2002年6月17日凌晨5时
珠江大桥西桥第四孔被一艘不明身份的船只撞坏,事后船只逃逸。两月后,桥上栏杆被严重撞落江面。
2003年3月2日晚10时
从南海小塘赶往和顺的一艘货船,由于珠江涨潮致船顶部撞进珠江大桥西桥第三孔(通航桥孔),撞脱了桥底的钢梁,船只被卡长达两个多小时,珠江西桥自西向东方向公路桥面被封近13个小时。据悉,这也是珠江大桥多次被撞后首次抓获撞击珠江大桥的肇事船只。
2003年6月14日下午5时
一艘货船由南向北行至珠江大桥,由于桅杆过高,卡到了桥的护栏边,将桥栏杆撞弯。
广湛高铁“穿海进城”
和珠江大桥一样向西串联的还将有广湛高铁。作为国家重点工程,广湛高铁是“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湛高铁引入广州站,向东连接广汕高铁,一同构建350公里/小时沿海铁路客运大通道,工程计划于2025年12月通车。
新建广州至湛江高速铁路是发挥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粤西地区均衡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落实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广湛高铁利用广茂铁路通道进入广州站,其广州枢纽段须由原二线普速铁路升级为四线高速铁路,广湛高铁建成后将实现“高铁进城”。
而这项重大工程涉及广州市历史建筑——珠江大桥的改建,而高铁进城的必要性也引发了坊间的热议。
对此,原广州铁路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潘濬源谈到,广湛高铁引入广州站,可以方便旅客出行,升级城市功能,适应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完善国家铁路网布局。
“广州是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广湛高铁的引入将有助于提升广州的城市功能。高铁替代普铁,实现‘客内货外’,可以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路基升级为桥梁,可以减小铁路对城市的阻隔。”潘濬源说。
“无论从城市发展还是市民生活方面考虑,高铁建设都是广东省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举措,而且高铁进城,将给老百姓带来更大实惠和效益,是十分有意义的。”在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规划研究中心主任王建军看来,作为承载了广州与佛山、粤西联系的历史记忆的铁路,珠江大桥在高铁时代仍能够发挥它的功能,对历史传承是非常重要的。
西向运量需求日益增长 二线普速铁路桥要升级
作为广茂铁路上由佛山三眼桥进入广州站的必经之路,珠江大桥上建设广湛高铁,将使其由一座二线普速铁路桥升级为四线高速铁路桥。
珠江大桥是广湛高铁的必经之选吗?据设计单位中铁第二勘察设计院项目总体负责人介绍,广湛高铁的起点选择在市中心的广州站,是经过研究,最后确定从广州站向西是最顺直的线路,也是贵广铁路南广铁路、广州南联络线、广佛肇城际铁路所有通过广湛铁路进入广州站、白云站最顺直的线路。
为何广湛高铁在三眼桥进入广州西段的线路,要由二线升级为四线?
对此,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工程建设指挥部总工程师唐重平表示,广州西站至三眼桥段是广州枢纽西向、南向列车进出广州站的必经通道,也是枢纽东西向、北西向通过列车最顺直的路径。随着白云站改扩建完成、广州站改扩建工程拉开帷幕,届时,既有双线铁路120对每日的运输能力,将成为制约两个特大型客运站往枢纽西向发车的瓶颈。
潘濬源分析,广湛高铁、贵广铁路、南广铁路、广州南联络线、广佛肇城际铁路等10条线路在广州站以西交会,通过广湛高铁广州西至三眼桥段进入广州。根据预测列车开行需求,未来广州西至三眼桥段列车开行频次将达到243对每日,甚至提升至273对每日,已远远超出两线铁路的运输能力,迫切需要将该段现状的两线普速铁路升级为四线高速铁路。
“因此,这一举措有助于满足广州西向日益增长的运量需求,加强大湾区和粤西、海南北部湾地区以及西南、西北方向的联系,进一步加强粤、港、澳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广佛同城,推进珠三角地区协同发展。”潘濬源指出。
“保西改东”方案 已经通过专家审议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保护方案的编制围绕“珠江大桥”进行了全面的基础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涵盖“原址保护、部分原址保护、异地保护”的三种类型多个保护草案,通过广泛征询多领域专家的意见,经专家咨询会、专家评审会审议后,最终选定了“保西改东”的保护方案。结合专家审议意见,拟对西桥原址原状保护,对东桥局部适应性改造,部分构件于双桥公园内异地保护。根据专家意见,经多次现场踏勘和选址比较,拟选择大坦沙岛的双桥公园作为异地保护方案实施地。
根据《保护方案》,珠江大桥西桥原桥将保持原貌,广湛高铁新桥则位于原桥两侧,立面沿用原桥钢桁架形式。原桥延续人行与非机动车通道功能,铁路功能移至新桥。原铁路通行空间内可增添漫步、展示、零售等休闲功能,打造串联西起芳村、经大坦沙、延伸至中山八路的慢行系统,为行人提供了更多的活动场景。
珠江大桥东桥原桥则改造升级为高速铁路桥,沿用原桥钢桁架形式,保持原有风貌。为满足通航要求,原桥须拆除2处旧桥墩,原址保留4处旧桥墩,对于保留的旧桥墩,拟采用门式墩形式进行抬高保护,并进行修缮维护,新旧桥墩并存。一榀钢桁架和2处桥墩拟于双桥公园异地保护,并作展示利用。
大桥改造的初步构想为钢桁架放置于双桥公园西园与东园之间的桥中南路上,可与人行天桥功能结合,作为珠江双桥历史展示长廊;桥墩则拟活化利用,进行历史文化展示;双桥公园与西桥原桥、东桥通过城市漫步道进行串联,叙述双桥百年历史。
改建后的珠江大桥采用原桥的钢桁架形式,延续其传统风貌,作为“双桥烟雨”的新物质载体,旨在延续双桥在民众心中的历史形象及城市情感记忆,一并构建联系芳村和西关老城区、跨越大坦沙岛的铁路历史文化空间廊道,接力创作百年双桥历史故事。
广湛高铁广佛段在珠江大桥原址改建珠江四线特大桥,此次完成的首片现浇梁为珠江四线特大桥正线117号-118号墩现浇简支箱梁,梁长35.6米,宽12米,高2.68米,混凝土用量317方。珠江四线特大桥为广湛高铁广佛段控制性工程,位于广州市荔湾区,下穿内环路,跨越白泥水道、大坦沙岛、白沙河水道。正线桥全长4896米,三四线桥全长4099米。工程按“拆东保西、拆一建三”的原则,对广州市历史建筑广茂铁路珠江桥进行保护性改建,由双线普速铁路桥升级为四线高速铁路桥。其中,珠江西桥原址保护,在两侧新建两联连续钢桁梁跨越珠江白沙河;珠江东桥原址拆除扩建,新建一联连续钢桁梁跨越珠江白坭水道,桥位保留部分老桥墩,部分结构进行异地保护。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12 08:43
目录
概述
大桥介绍
发展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