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岛群岛(俄语:Кури́льские острова́ / Kuril'skie ostrova;英语:Kuril(e) Islands;日语:千島諸島,平假名:ちしま しとぅ),是西太平洋北部的弧形岛群,位于
俄罗斯远东
堪察加半岛与日本
北海道岛之间,将西北太平洋和
鄂霍次克海分隔开来。全长1300千米,由56个岛组成。千岛群岛现属俄罗斯
萨哈林州管辖。
爱努族(阿伊努族)为当地
原住民。
群岛名称
千岛群岛的名字译成英语是(Kuril Islands),Kuril源于
阿伊努语,意为“云”、“雾”,而日本人则称“千岛列岛”。群岛上的
火山很多,时常喷发形成烟雾迷漫的景象。而群岛所在的海域也是大雾漫漫,常常笼罩在深沉的雾霭之中,同
火山喷发、冒烟现象结合在一起,自然更是烟雾弥漫了。群岛的名称大概来源于此。
主权归属
千岛群岛为
鄂霍次克海东南部的
天然屏障,扼
鄂霍次克海与
太平洋的海上通道,
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史上
日本与
俄国围绕千岛群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1855年,俄日双方决定,千岛群岛南部归日本,北部属俄国,
库页岛暂作悬案。1875年,两国签订《桦太与千岛群岛北部互换条约》,将日占
库页岛南部与俄占千岛群岛北部相交换。1905年
日俄战争后,日本夺回换给俄罗斯的库页岛南部,并夺得
沙俄在远东的大部分权益。1945年前
苏联出兵东北,收复千岛群岛。
1945年《
雅尔塔协定》规定,整个千岛群岛交与前
苏联,于是千岛群岛南部的
库纳施尔岛、
伊图鲁普岛、
施科坦岛和
赫巴马伊群岛战后便划归了前苏联,但日本未予以承认。通常所说的日俄领土争端指的就是库纳施尔岛、伊图鲁普岛、施科坦岛和赫巴马伊群岛四个地区的归属问题。这四个岛屿总面积约5000km2,俄罗斯称之为“
南千岛群岛”,日本称之为“
北方四岛”。
冷战结束后,由于国力衰微,俄海军战略由“远洋进攻”转为“近海防御”,俄
太平洋舰队由中太平洋及
北太平洋阿留申群岛至
白令海,收缩至
鄂霍次克海及千岛群岛外侧。同时还关闭了千岛群岛上的部分
海军基地,驻军人数也大为减少。然而,为恢复海军强国的地位,俄开始加强千岛群岛的
军事实力。俄军
总参谋长2002年在对
远东地区视察之后决定增加千岛群岛驻军,重新开放被关闭的
军事基地。同时,俄军还多次在千岛群岛举行大规模的
军事演习。千岛群岛重新成为俄罗斯远东基地群中的重要
桥头堡。
18-19世纪沙俄向千岛群岛扩张
清军对俄军的
雅克萨之战与
尼布楚条约暂时挡住了沙俄军队对中国(清朝)
外兴安岭以南和
黑龙江流域领土的侵略,沙俄
侵略军转向东北,于1697-1698年侵占
堪察加半岛。1697年,沙俄哥萨克军在堪察加海岸伊齐亚河畔的一个部落,发现了1694年从日本
大阪驶往
江户途中的船遇险而漂流来此被
土著居民营救出来的日本
船老大传兵卫,并于1701年12月把他送到
莫斯科——
圣彼得堡。1702年1月,
沙皇彼得一世召见了传兵卫,从传兵卫口中得到许多有关日本的讯息。彼得一世令传兵卫学习俄语,又让传兵卫向俄人传授
日语。1710年,彼得一世命传兵卫接受
东正教洗礼成为东正教徒,并改名为“加甫里尔”。彼得一世利用
传兵卫开设了日语学校。这是有记载的俄国人与日本人最早的接触。
自1710年以来的20多年中,俄国人从堪察加半岛东岸,先后获得10多名从日本因遇海上风暴漂流来的日本人,并将他们作为俄国人的日语教师和俄军侵入千岛群岛的引路人与翻译。1736年,沙俄在圣彼得堡科学院附设日语学校,其中不少教师是来自日本的遇险漂流者。
1711年8月,由75名
哥萨克组成的俄军于
堪察加半岛的
洛帕特卡角首次乘船远征千岛群岛的
占守岛和
幌筵岛,并试图向当地居民阿伊努人征掠毛皮,但未取得预计目的,同年9月返回堪察加半岛。1713年4月,沙俄军人科兹列夫斯基等从
堪察加半岛侵入千岛群岛的幌筵岛,并从岛上掠回棉花、丝绸、
麻织品、
日本刀、金币和阿伊努人。日本学者认为,科兹列夫斯基是第一个来到千岛群岛的俄国人,他记载下“幌筵岛上当时已有南岛的库里尔人带来锅、釜、器皿、刀剑、木棉和绢类,为了同温祢古丹等岛进行交易而驶往其处,并且还到堪察加换取
海龙、狐狸等皮张”。
1716年12月,沙皇政府命令
雅库茨克统领雅科夫·艾尔琴大校为探险队长,组成由500名官兵,海员和地理
绘图员的探险队,前往千岛群岛调查矿藏以及与日本建立贸易关系等事项,历经一年,但未获多少效果。
1721年5月,受沙皇彼得一世派遣的天文、航海学者伊万·艾弗来诺夫等人,前往千岛群岛,曾到过
国后岛、幌筵岛,7月返回鄂霍次克。艾弗来诺夫绘制了堪察加与千岛群岛地图,并称千岛为日本的岛屿。该地图失落多年,于1945年为学界发现。
1738年7月26日,以什潘别尔格为队长,由63名成员组成的俄国探险队,由堪察加半岛乘船航向千岛群岛,8月14日,经过
得抚岛,并绘制出所经岛屿的地图,画出了31个岛屿。8月24日,因担心冬季来临,返航回堪察加半岛。
第二年,即1739年6月,以什潘别尔格为队长,由四艘船组成的俄国探险队,由堪察加半岛向东南海域航行,试图寻找日本,6月27日,他们见到了海岸,但并不知道他们所处位置在
日本本州东北部外海。6月29日,沙俄探险船中的两艘在现属本
宫城县牡鹿群岛的网地岛东南海面抛锚停泊一夜。6月30日,沙俄探险船队航行至
仙台湾,见到
仙台湾岸日本陆地的情况。7月2日,沙俄探险船队返回网地岛西北海域暂泊。期间,日本
仙台藩曾派遣官员和佛教僧人前往沙俄探险船,并互赠物品,但因语言不通,交往颇不易。仙台日本渔民数人,也曾到沙俄探险船,互换物品。随后,沙俄探险船队从网地岛海域北返,经北海道、千岛群岛海域,回到鄂霍次克。同年11月,探险船队向圣彼得堡政府呈送了该探险船队远航到达日本海岸的“报告”。
沙俄探险船队中的“圣加弗利尔号”,于1739年6月25日在航行中与该船队失散,它继续南下,于6月29日到达今
千叶县南部海域,船员乘小舟登岸,向日本居民索取淡水。7月2日,该探险船航行到现在
伊豆半岛下田海域,再次登陆索取淡水。7月5日,“圣加弗尔号”向北返航,于9月2日返抵鄂霍次克。
沙俄探险船队到达千岛群岛等地,其重要活动之一是征收毛皮税,掠取当地居民的贵重毛皮。与此同时,1754年前后,俄国人以
得抚岛为据点,与日本人进行贸易活动。1767年,沙俄哥萨克已在
择捉岛掠取毛皮税。他们(俄国人)已确切知道自占守岛到
色丹岛、松轮岛等22个千岛群岛的岛屿位置。
1771年,择捉岛、得抚岛、磨堪留岛、罗处和岛上的原居民反抗沙俄掠夺者,杀死其21人,另有18人逃回堪察加半岛。
1788年,沙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曾命令
博物学家拉克斯曼进行俄、日贸易以及设法掌握千岛群岛。为达此目的,沙俄政府将其在千岛群岛获得的三名日本人遇险漂流者派往北海道根室,就俄、日通商贸易与松前藩主进行商谈。沙俄政府还把处以
流刑的俄国罪犯38人以及20名猎人安置到得抚岛,为沙俄掌握该岛效力。
1801年,日本幕府在择捉岛的纱那设立守备衙门,并开通色丹岛到国后岛的航船,是年,日本幕府派官吏前往得抚岛,要求俄国人离去,禁止当地居民与俄国人交往与贸易,并在岛上树立“天长地久大日本属岛”的标注。1802年,日本在色丹岛建立
哨所。1803年,国后岛有15个渔场,而1799年以来,在该岛谋生居民由320人增至534人。
1805年,
择捉岛上的俄国人均已离去。1806年秋,
俄美公司下属福斯托夫中尉的远征队从鄂霍次克起航,到达时属中国(清朝)领土的
库页岛,夺占了日本人在该岛久春古丹的据点。1807年4月25日,俄国远征队的船又到择捉岛,俘获日本守备人员数人,掠取物资,然后返回鄂霍次克。
1811年夏,俄国
海军少校戈洛弗宁所率“黛安娜号”
测量船测量了千岛群岛中的罗处和岛、
宇志知岛,计吐夷岛、
新知岛、
知理保以岛、磨堪留岛、得抚岛西岸、择捉岛东岸和北岸等地,并于7月5日到达国后岛泊港,补给粮食和淡水期间,俄、日双方在国后岛发生冲突,戈洛弗宁等数名俄人被日军扣押,“黛安娜号”副船长里科尔德被迫返回鄂霍次克。次年的1812年8月27日,里科尔德又率船队到达国后岛泊港,并以俄国所俘获的日本人作为交换,要求日方交还戈洛弗宁等俄人,但未达目的。直至1813年5月26日,里科尔德第三次前来泊港,几经交涉,里科尔德才将戈洛弗宁等8人领回。
日俄在千岛群岛地区的接触、交往与争夺,直至1813年,俄国鄂霍次克长官通过里科尔德致函日本,首次向日本提出希望日俄之间划定边界以及在边境开展
集市贸易之事。而日本
德川幕府则实行
锁国政策,不愿通商贸易。关于日俄边界,幕府主张日本达到择捉岛,俄国达到新知岛,择捉与新知之间的岛屿定为空岛,不准居民居住。这样,得抚岛和知理以岛便是“空岛”。幕府认为,
漂流民的遣返可在得抚岛进行。但事后日本、俄罗斯双方未能随即就
划界问题进行联系与会谈。
1828年,获得沙皇政府给予
专营权的俄美公司,将大约百名卡吉克
阿留申人移居得抚岛,为公司猎取
海兽,以获珍贵皮毛。1837年,俄美公司将在鄂霍次克获得的数名遇难救起的
日本漂流民送往择捉岛。1843年又将8名日本漂流民送往择捉岛。1845年,又有俄国船来到择捉岛,再次试图与日本进行通商贸易等事宜的商谈,但未获得积极结果。在美国
海军准将培理(1794-1858)于1853-1854年2月两次率舰打开日本
锁国的形势下,1854年12月21日,俄国
全权代表普佳金(又译普提雅廷)与幕府交涉员简井政宪、
川路圣谟在下田签署了《日俄友好条约》,该条约的第二条规定:“今后日本国与俄国之边界在择捉岛和得抚岛之间。择捉岛全部属于日本,得抚岛全部及其以北之库里尔群岛(即北千岛群岛)”属于俄国。”
该条约于1856年11月10日互换了
批准书。日本学者认为,“于是,多年来日俄两国间一直悬而来决的千岛群岛的边界已经划定,两国纠纷遂告结束。”但事实纠纷并未结束。
日、俄在争夺千岛群岛的同时,还暗中争夺着属于中国(清朝)疆土一部分的
库页岛。包括库页岛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区是中国
清政府“
采捕参珠之地”和供
八旗使用的“围猎山场”,归
吉林将军属下的
宁古塔副都统、
三姓副都统以及
珲春协统直接管辖。
然而,1803年,沙皇政府却赋予俄美公司的创建者,第一个沙俄环球探险队队长列扎诺夫的使命之一便是“勘察黑龙江口;了解库页岛上居民的人种,并搞清楚其究竟属于日本还是中国,与该岛建立关系。”
1851年,以
涅维尔斯科依为首领的沙俄“考察队”,又对库页岛和黑龙江下游地带的
中国领土进行非法考察。自1856年起,俄国向库页岛移民(殖民)并在那里建立殖民据点,图谋侵占库页岛。而日本却在中国库页岛南部一带直到北纬50°附近扩展渔场。日俄在中国库页岛形成争夺对抗之势。与此同时,沙俄扩张侵略势头不断向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中国领土侵入。
1857年5月,沙俄将军穆拉维约夫下令把黑龙江的“左岸屯居地往前扩展。450家哥萨克占领了自
乌斯特——斯特列耳卡到
小兴安岭山脚下的地方。又在乌斯特——
结雅设立了一个轻炮兵营地。穆拉维约夫给部下作了详细指示,要事先通知那些不愿在俄国统治下生活的中国居民迁过黑龙江去。穆拉维约夫命令阿穆尔沿线
第一区司令官,告诫他凡是接触到的满员(
满清政府官员),如果他们方面露出任何敌意,将会遇到进军黑龙江右岸的(沙俄)远征军把他们的武装解除。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千岛群岛,西太平洋北部,在
堪察加半岛顶端的
洛帕特卡角与
北海道东北的纳沙布角之间有一串珠状的岛屿所形成的的弧形岛群。它连接堪察加半岛和日本北海道,西濒
鄂霍次克海,东临太平洋,由
占守岛、
幌筵岛、
新知岛、
得抚岛及
择捉岛、
国后岛、
色丹岛、
齿舞群岛(后四岛日本称为“北方四岛”,为俄日争议岛屿)等近40个岛屿组成,总面积约15600km2。大小岛屿像商量好了似的,排列有序,形成了一条奇特的“
岛链”,正好是太平洋与鄂霍次克海的天然
分界线。群岛南北绵延达1200余公里,岛上火山纵横,地势崎岖,海岸线曲折、陡峻。千岛群岛之间有多条海峡。
岛弧一侧为
千岛海沟,最深处达10542米。群岛中择捉岛最大,面积3139km2,有海湾10余处,可停泊大型舰船。
地质
千岛群岛的形成始于白垩纪晚期(距今约9000万年前),当时库拉板块的鄂霍茨克地体与西伯利亚大陆相撞,在鄂霍茨克地体的东南边缘形成了一个俯冲带。该俯冲带引发了千岛-堪察加海沟的形成,随后的火山活动形成了科学院海隆和小千岛海脊。古新世和始新世,随着库拉-太平洋海脊俯冲到千岛-堪察加海沟,小千岛海脊地区的火山活动和隆升加剧,小千岛海脊很可能就是在这一时期从海中浮出水面。库拉-太平洋海脊俯冲后,火山活动中断,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小千岛海脊有进一步的火山活动。在晚始新世和渐新世的间歇期,鄂霍次克板块正在下沉,有证据表明小千岛海脊可能在这一时期的部分时间被淹没。
渐新世晚期(约3000万年前),鄂霍次克地体开始顺时针旋转,现在形成鄂霍次克海南部的弧后盆地开始在千岛弧以西打开。在此期间,千岛-堪察加海沟附近恢复了火山活动,但集中在现在的大千岛海脊位置。千岛群岛主弧中最古老的岩石属于晚渐新世和早中新世时期。弧后盆地在中新世中期完全形成。虽然这一时期标志着现今千岛群岛主链形成的开始,但沉积物记录表明它们可能直到上新世早期才浮出海面。在过去的1000万年中,大千岛海脊经历了强烈的火山活动和地壳抬升。南千岛群岛在上新世或早更新世期间浮出海面,此后一直高于海平面。一些较小的岛屿,如阿特拉索瓦岛,是由最近的火山活动形成的。
群岛组成
北千岛:
占守岛,阿赖度岛,鸟列岩,
幌筵岛,
志林规岛中千岛:磨勘留岛,帆挂岩,
温祢古丹岛,春牟古丹岛,越渇磨岛,知林古丹岛,舍子古丹岛,
牟知列岩,
雷公计岛,松轮岛,罗处和岛,摺手岩,
宇志知岛,计吐夷岛,
新知岛,武鲁顿岛,
知理保以岛,
得抚岛南千岛:
择捉岛,
国后岛,
色丹岛,
齿舞群岛(日俄争议岛屿)
千岛群岛主要由火山岩礁组成,有火山160座,其中
活火山38座,有太平洋火环之称。地震频繁,平均三天一次,多为
海底地震,
强震之后伴有海啸。各岛山峰耸立,地势崎岖,千米以上高峰40余座,阿莱德山最高,海拔2339米。岛上河
短流急,多石滩、瀑布。群岛海岸大部为悬崖陡壁,岸线曲折,近海水深,有良港。择捉岛
单冠湾水深港阔,适于大批舰艇隐蔽停泊。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袭击珍珠港的
日本联合舰队,曾集结隐蔽在单冠湾。苏联在国后岛和择捉岛建有机场,可供
重型轰炸机起落。
千岛群岛地处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地壳运动频繁。岛弧濒大洋一侧为千岛海沟。各岛均为
火山岛,主要由新第三纪和第四纪
火成岩构成。以山地地形为主,
平均海拔500-1000米,火山众多,已知有160座,其中活火山35座。最北部的阿特拉索夫岛上的阿莱得火山,海拔2339米,为岛群最高点。
气候特征
群岛受季风影响较大,冬季漫长寒冷,夏季凉爽潮湿。
平均气温:2月-6~ -7℃,最低达-25℃;8月10(北部)~17℃(南部)。
年降水量600-1000毫米。全年多雾,夏季尤甚。12月至次年4月,多
西北风,风力4-6级。千岛海流流向西南,流速0.3-1.2节。
温凉湿润的海洋性
季风气候,夏季凉爽,冬季寒冷,最
热月8月平均气温北部10℃,南部17℃,最冷月2月平均气温-6~-7℃,
最低气温-25℃。年降水量600-1000毫米,夏季稍多,约占年降水量的30%-40%。受
千岛寒流影响,太平洋侧较冷,持续多雾;
对马暖流则使南部岛屿西侧温暖。冬季,受
阿留申低压的吸引,气旋频繁过境,经常有
暴风雪,有时一天降雪深度可达1.5米。河流短小湍急,水量丰富,秋季水位较高。湖泊主要为
火口湖和湖。植被贫乏,主要是小叶林和
高草,
针叶林和
针阔混交林较少,共有近千种植物。中部和北部有
赤杨、
偃松和
岩高兰等,南部分布着
岳桦和千岛竹组成的
矮曲林,西南部有
云杉、
冷杉混交林和
落叶松稀林以及长有
藤本植物的
落叶阔叶林。土壤是生草土、
草甸土和
冲积土,森林中主要是含有大量
火山碎屑物的弱
灰化土。群岛陆上动物贫乏,主要栖居着
棕熊、狐、狼和
金花鼠等。
鸟类丰富,集聚在海岸峭壁上,常形成“鸟市”。海生动物多,有
海狗、
海獭和
海豹及
鲑鱼等
经济鱼类。有铁、铜、金等矿藏。
自然资源
千岛群岛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四岛位于冷、暖流交汇处,水产丰富,渔业发达,是世界三大著名渔场之一。国后岛产大蟹、海参,
择捉岛是捕鲸基地,地下矿产也非常丰富。然而,更引人注目的是该四岛扼守“
黄金水道”,附近水域是俄罗斯出入
北太平洋的捷径之一,也是俄罗斯往返堪察加和楚科奇以及
北美各口岸的必经之路。四岛拥有许多天然良港,这些港口港阔水深,可长年停泊大型船舶。比较有名的有色丹岛上的斜古丹港,择捉岛
单冠湾的年荫港和天宁港。
自然灾害
北京时间2023年9月2日4时49分(当地时间9月2日7时49分)在千岛群岛发生6.1级地震,震源深度140公里,震中位于北纬50.60度,东经156.45度。
北京时间2024年12月8日18时25分(当地时间12月8日20时25分)在千岛群岛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220公里,震中位于北纬48.90度,东经152.50度。
战略地位
千岛群岛为俄罗斯在西太平洋北部的弧形岛群,位于堪察加半岛和日本北海道之间,西临鄂霍次克海,东临太平洋,为鄂霍次克海的
东南屏障,扼鄂霍次克与太平洋的海上通道,全长1200公里,由两列大、小千岛群岛组成,中间有多条海峡。岛弧一侧为千岛海沟,最深处为10542米。群岛中以择捉岛最大,面积3139km2,有海湾10余处,均可停泊大型舰船。俄罗斯在几个岛分别建有机场或潜艇基地。
千岛群岛中的主要岛屿有占守、幌筵、新知、得抚等岛以及与日本有争议的北方四岛(择捉、国后、齿舞、色丹)。各岛以山地为主,海拔500-1800米。气候湿润,冬季寒冷,夏季凉爽多雾,是千岛群岛
自然环境的显著特征。这是因为群岛附近海域为千岛寒流和
日本暖流的交汇之地。前者从白令海经千岛群岛东侧洋面南下,后者从赤道海域带来大量热能与潮湿水气,沿着
日本列岛外侧长驱北上,二者在千岛群岛东南方的洋面上相汇,互相渗透,相持不下,形成了“
海洋锋区”。在这种海洋锋区的两侧,温度差异大,很容易生成雾。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千岛群岛和北海道一带,成为太平洋上有名的“雾海”。春天和秋天
海雾分布的范围最广,出现频率最高,因为在这两个季节里,千岛群岛及附近海面盛行南风和
西南风,日本暖流所携带的大量暖湿气体,随风飘送到冷水海面的上空,形成了大量的雾气。
千岛群岛附近的海域是当今世界上第一大
渔区——西北太平洋渔区的核心部位。
千岛寒流和
日本暖流(黑潮)交汇,在它们的接合处形成了“潮锋”,海流中大量的
浮游生物又为
鱼类提供了饵料,鱼群十分集中。日本的渔民大多在这个渔场捕鱼,尽管大雾漫漫为捕鱼带来了众多不便之处,但是那丰富的鲑鱼和
鳟鱼实在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使千岛群岛附近千帆竞过,形成一派热火朝天的捕鱼场面。
岛民状况
岛上居民
千岛群岛上居民以阿伊努人居多,主要从事捕鱼业和林业。南部岛屿饲料很多,可发展
畜牧业,北部只适宜于狩猪。宜耕地多种植马铃薯和蔬菜。主要
经济中心是库里利斯克。 阿伊努人在公元五世纪时被称为“毛人”,因为他们的特征是皮肤比较黑,毛发浓密而长,有波纹,脸上和身上的
汗毛都很多,身材不高,
成年男子身高约1.6米。他们的面孔具有欧洲人的特征,语言与毗邻的各民族和国家的语言没有任何相似之处,男人留着红胡子。
岛民文化
阿伊努人有自己的节日和祭祀活动,最有名的是“
熊祭”,他们喜欢用
凿子在剥了皮的圆木上雕刻动物,尤其是熊的形象,
日本称之为“阿伊努雕”。阿伊努人具有丰富的
文化遗产,善于刺绣,喜爱舞蹈。他们创作了不少诗歌,凭着记忆代代相传。有一部分从历史上流传下来的阿伊努族语的长篇
叙事诗,内容丰富,朗诵一遍都需要很长的时间。 阿伊努人有自己的语言——
阿伊努语,属抱合语,这是一种独立的语言。世界上除阿伊努人以外,只有
爱斯基摩人和美国印第安人使用抱合型语言。
人种探源
他们穿的衣服很象居住在极北地区的部族的服装,他们的传说故事和流传的众多叙事诗歌,与大洋州和
澳大利亚各
土著居民的民间(口头)创作有许多共同的地方。总之,这种混合文化令人不可思议,至对这一现象也未作出解释。
有人认为,他们的祖先是
新石器时期早期(约六七千年以前)就从
东南亚迁居到日本。某些学者认为,
阿伊努族人是阿拉伯移民,他们在某个时期控制了远东广大地区后分布在
本州诸岛。从公元7世纪后半期起
阿伊努人被称为“
虾夷”,系夷狄之意,大约从公元14世纪中叶起逐渐地改称为阿伊努人。“阿伊努”一词,在该族语言中是“人”的意思。从16世纪起有一部分阿伊努族人迁移到库页岛一带。在17-18世纪,阿伊努族大部被消灭,之后仅剩下不足两万人,大部分移住在北海道中部和北部的日高、
旭川、
钏路等地,少数远移
库页岛和千岛群岛一带,也有一部分散居在本州的一些地方。
被迫同化
阿伊努人原先主要靠渔猎为生。公元18世纪末,
德川幕府直接派官吏管理千岛,开辟了十几个渔场,同时实行
同化政策,要求阿伊努人改变风俗习惯,剃去胡须、洁发、穿和服、按日本方式改名换姓。19世纪以后,日本开始对
北海道等各岛进行开发,普及
大和民族的文明。这样一来,阿伊努人的传统生活方式进一步发生了变化,他们放弃了传统的捕渔和打猎,成了过定居生活的农民。
最大岛屿
群岛最大岛屿
择捉岛长200公里,宽约30公里,面积3139km2。地形陡峻多山,渔业发达,是捕鲸基地。岛上有海湾10余处,均可停泊大轮船,东南岸
单冠湾为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海军基地。
国后岛面积约1500
平方公里,隔
根室海峡同北海道相对,西南部海湾可停泊巨轮,东岸的古釜布为
不冻港。
择捉简介
择捉岛在西北太平洋日本北海道东北,隔国后海峡与
国后岛相邻。择捉岛的坐标为
北纬45°33′28″、东经148°45′15″。呈东北-西南向。地势高,有散布山(1587米)、西单冠山(1566米)等火山。
冬季风强,夏季较弱,有
浓雾。富森林,有熊和
赤狐等动物。人口10900人(1992年)。主要城市为纱那。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鱼类
养殖场为世界最大
养鱼场之一。沿岸可停泊大型船舶的海湾约有十几处,并有捕鲸根据地。第二次世界大战,
南云忠一率领的部队,就是在此岛屿集结,发动了珍珠港之役,因而引爆美国参战。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和总统普京曾先后宣布,俄方可以根据苏日1956年签署的《
联合宣言》,将
南千岛群岛(日本称为北方四岛)中的
齿舞群岛、
色丹岛归还给日本,以解决两国间的领土争端。 虽然
俄国内对此争议很大,并不同意归还两岛;但日本还是表示,“政府在领土问题上的立场没有变化,不明确北方四岛的归属,日本不会同俄罗斯签署和约”。 根据1956年同日本签署的《联合宣言》,
苏联只承认齿舞与色丹两个岛屿的归属有争议,国后和择捉岛则绝对属于苏方。其实,有争议、可以就前两个岛进行谈判,并不一定意味着让给日本。
择捉谜团
法国探险家在择捉岛附近翻了船,狼狈不堪地游到了这个小岛。饥饿难耐的他只想找点东西吃,结果在一个
水洼里发现了几条僵硬的小鱼。他赶快支起锅灶,煮起鱼来。可令他惊讶的是,在水温50-60℃时,小鱼居然活了过来,在热腾腾的水里游来游去。他往岛深处走去,看见了一个
死火山,火山底盛着湛蓝的湖水,湖水从一个小河流出,一摸,发现水竟是热的。在火山口及附近,他发现了好多奇怪的石头,不仅个头巨大,而且雕刻上了各种线条、花纹、符号及飞鸟,像是蕴涵着某种神秘的意义。那些
冻僵的小鱼能在50-60℃的水温中存活,真是件奇怪的事情。而那些被雕刻上神秘符号的怪石究竟是何人所为,就更是一个不解之谜了。
争议问题
对于日本指责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计划视察日俄两国有争议的南千岛群岛,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涅斯杰连科30号作出措词强硬的回应,指日方的言论可能会损毁
俄日关系,是不能接受的。
涅斯杰连科在
新闻发布会上重申,南千岛群岛,也就是日方所称的北方四岛,是俄罗斯领土,俄总统在本土安排视察行程遭外国干涉是不适当和不能接受的,为着俄日关系积极发展,他呼吁日方不要重复这种没有
建设性的困局。
2010年9月29日,梅德韦杰夫明确表示,南千岛群岛是俄罗斯非常重要的地区,肯定会去视察。日方随即警告说,这样将严重损害日俄关系。
争议起源
俄罗斯边防军在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附近水域射杀一名日本渔民,引起日官方强烈抗议;随后,又传两名俄公民在日连续遇害,俄日关系更加蒙上了阴影。这些事件折射出俄日“北方四岛”领土争端问题的复杂性和激烈性。
千岛群岛位于堪察加半岛和北海道之间,经济和
地缘战略意义尤其重要。1875年,日俄签署条约,千岛群岛全归日本。随着
二战接近尾声,苏美在1945年2月的
雅尔塔会议上达成默契:千岛群岛归属
苏联。
1945年8月8日,
苏联对日宣战,发起
远东战役。
千岛群岛战役是远东战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945年8月18日,苏军开始攻击千岛群岛。日本在该群岛驻军多达8万,并修建有9座机场(可容纳600架飞机),其中6座都在群岛最北端防御最为坚固的占守、幌筵两岛上;这两岛还建有两个设施完善的海军基地——片岗和柏原。但由于此时日本的海空力量已消耗殆尽,部署在千岛方向的海空军仅配备数艘小艇和8架飞机。
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距堪察加半岛最近的岛屿——占守岛。它是苏军向南进攻的
跳板,也是日军设防的重点,由地道和交通壕相连接的
钢筋混凝土和土木质火炮机枪工事遍布全岛,日本守军约8000人,配备64辆坦克。
苏军岸炮从12公里外的
堪察加半岛轰击占守,以“
基洛夫”号巡洋舰为首的苏军驱逐舰队掩护登陆部队上岸。苏军
先遣支队在片港海军基地附近狭窄地段抢滩,但由于缺乏
重武器,未能向纵深进展。清晨,苏军主力分两个梯队登陆时,遭日军的猛烈轰击,多艘
登陆舰艇被炮火击沉击伤,一度相当被动。
随后,战斗重心向岛内转移,双方反复争夺两个高地。苏军以
反坦克枪、
冲锋枪、机枪和
集束手榴弹混合火力,击退了日军坦克的多次反扑,海军中士维尔科夫用身体堵住了日军主要火力点的射击孔。到傍晚,苏军最终控制了两制高点。19日,得知
裕仁天皇投降诏书的日军一面主动提出停战,一面仍积极备战。苏军继续向纵深进展,但很快陷入更加艰苦的
攻坚战。幸亏此时驻千岛日军接到了
无条件投降的命令,至23日午后,占守岛守军全部投降。
苏军立即向南进攻,此后的一系列登陆基本未遭抵抗,进行得非常顺利。苏军结束千岛群岛北部的战斗,同时开始进驻南千岛。苏军在
择捉岛登陆,1.35万日本守军不战而降。苏军占领国后和色丹,苏军远东
总司令部宣布“千岛
登陆作战”完毕。2日,
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直到5日,苏军才结束了占领齿舞的最后行动。
在历时半个多月的战役中,日军伤亡1018人,被俘6万多人。苏军伤亡1567人。双方的伤亡几乎都集中在占守岛争夺战中。此后,前
苏联和俄罗斯一直
实际控制着包括“北方四岛”在内的整个千岛群岛,大大改善了其在北
太平洋地区的
战略环境。日方多次要求归还“北方四岛”,均未成功。
重要事件
俄将建军事城
2014年7月3日,俄特种公司宣布为
伊图鲁普岛军事城综合建设工作进行招标,合同起价为54亿
卢布。按照招标规则,
承包商应该在2015年11月15日前完成所有施工工作。
标书显示,这座军事城拥有多个
建设项目:为军官和士兵及
服务人员建造多所公寓型宿舍、家属区、训练场、
燃料库、仓库、拥有50个床位的综合医疗所、可容纳500人的食堂及配备通讯枢纽的师级司令部、团级司令部、可容纳330位学员的教学楼等。另外,还将建设一座集文化娱乐和
体育设施于一体的综合楼,包括拥有400个座位的
音乐厅、商店、互联网俱乐部、图书馆、药店、咖啡厅、餐厅、理发店等。
择捉岛是南千岛群岛中最大的岛屿,在择捉岛和国后岛驻扎的第18机枪
炮兵师是俄部署在南千岛群岛的唯一常备部队。对于国防部的这一决定,俄军事专家巴雷舍夫表示,在当前复杂的
国际形势下,俄应当加强对这一地区的
军事设施建设,这样可以
有效保护俄罗斯对这片领土的控制,从而保障
远东地区的安全。
军事演习
2014年8月12日,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表示,在太平洋的千岛群岛展开
军事演习。俄罗斯东部军区发言人Alexander Gordeyev将军表示,演习已经开始,部署在千岛群岛区域的各军种参与其中。超过1000名士兵、五架武装
攻击直升机和100个其它军事设备将参与演习。俄罗斯与日本对千岛群岛主权存在争议,此举
料将激怒日本。
基地建设
2016年3月25日,俄国防部长
谢尔盖·库茹盖托维奇·绍伊古表示,考虑在千岛群岛设立基地以部署
太平洋舰队(司令部设于
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舰艇。绍伊古称:“将在今年4月起派遣太平洋舰队调查团进行为期3个月的考察调查设
海军基地的可行性“”。他还说,2016年将在千岛群岛部署两套岸防导弹系统和新型无人机。
日本共同社称,俄军正加紧在岛上完善包括士兵及
家属宿舍在内的基础设施,以便军队长期驻留。
共同社评论称,“一旦设立基地,北方四岛的归还将变得更加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