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昌凤,女,中国,1964年生,1993年进入
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常务副院长,新闻研究中心主任,智媒研究中心主任,
博士生导师。
工作履历
教育部新闻传播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亚太传播学会联盟(APCA)首任主席。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毕业后,曾任教于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后转入新闻与传播学院,曾任副院长、新闻系主任。
2008年调入清华大学。
2016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
2010—2016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2001—2007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曾任副院长、新闻系主任。
1996-2001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副教授。
研究方向
研究领域包括
新闻传播史、媒介伦理/智能媒体与算法伦理、
大众传媒与社会变迁。
出版图书
社会任职
传播内容认知全国重点实验室科技伦理委员会委员
社会活动
2022年1月17日,《传媒茶话会》五周年,陈昌凤表示道:“值此《传媒茶话会》五岁生日之际,向茶话会的
工作团队致以诚挚的敬意!茶话会不仅不间断捕捉和报告传媒业界前沿信息,还在重要节点做原创性调研,成为业界和学界的重要桥梁纽带。祝《传媒茶话会》生日快乐!”
获得荣誉
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主要贡献
主持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智能时代的信息价值观引领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
传统媒体与新兴
媒体融合发展研究”
中宣部文化名家暨
四个一批人才项目智能时代的传播伦理研究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部级社科重大研究
项目中国电视
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
国家网信办“网络命运共同体研究”
国家网信办特别议题的社交网络舆情研究
国家广电总局社管司项目“广播影视
行业协会和
中介组织调查”
国家广电总局媒体融合发展司委托项目研究
清华大学自主科研项目“智能时代的媒介价值观引领研究”
清华大学自主科研项目“互联网时代的媒介伦理研究:
全球化视角”
清华大学“新媒体
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向拓展及
教学体系重构”
学术专著
《
媒体融合:策略与案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19.12
《美国媒体规制》,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12
《网络时代的盛世危言——互联网与社会变迁》(陈昌凤、虞鑫),
北京出版社,2013.1
《新闻学前沿》(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
中国新闻传播史:传媒社会学的视角》(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第一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中美
新闻教育:传承与流变》,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正在发生的历史――中国当代新闻事业》(上、下册),
执行主编。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魔镜丛书》(
媒介素养系列丛书,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
《香港报业纵横》(当代香港报业史),
法律出版社,1997。
《蜂飞蝶舞――旧中国著名的报纸副刊》,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
《
大公报百年史》(当代部分撰稿),
方汉奇主编,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Michael Schudson著,《挖掘新闻:美国报业的社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译作,合译者常江)
发表论文
陈昌凤,仇筠茜.“
信息茧房”在西方:似是而非的概念与算法的“破茧”求解[J].新闻大学,2020(01):1-14+124.
陈昌凤,仇筠茜.“信息茧房”在中国:望文生义的概念与算法的破茧求解[J].新闻与写作,2020(01):58-63.
陈昌凤,
师文.智能化新闻核查技术:算法、
逻辑与局限[J].新闻大学,2018(06):42-49+148.
陈昌凤,虞鑫.智能时代的信息价值观研究:技术属性、媒介语境与价值范畴[J].编辑之友,2019(06):5-12. (《
新华文摘》2019第15期转载)
陈昌凤,霍婕.权力迁移与
人本精神:
算法式新闻分发的
技术伦理[J].新闻与写作,2018(01):63-66.
陈昌凤,霍婕.以人为本: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J].新闻与写作,2018(08):54-59.
陈昌凤,师文.个性化新闻
推荐算法的技术解读与价值探讨[J].中国编辑,2018(10):9-14.
陈昌凤,师文.智能算法运用于新闻策展的技术逻辑与伦理风险[J].
新闻界,2019(01):20-26.
陈昌凤.让算法回归人类价值观的本质[J].新闻与写作,2018(09):1.
陈昌凤.
工具性兼人性:技术化时代的媒介伦理[J].新闻与写作,2019(04):1.
陈昌凤,林嘉琳.
批判性思维与新冠疫情报道的伦理问题[J].新闻界,2020(05):19-27.
陈昌凤,张梦.智能时代的媒介伦理:算法透明度的可行性及其路径分析[J].新闻与写作,2020(08):75-83.
陈昌凤,宋云天.算法时代的
媒体策略:个性化新闻及其论争[J].新闻与写作,2019(08):54-58.
陈昌凤、陈晓静.改革开放以来信息价值观研究及智能时代的新课题.中国编辑 2019.8:27-31
陈昌凤,石泽.技术与价值的理性交往:人工智能时代
信息传播——算法推荐中
工具理性与
价值理性的思考[J].
新闻战线,2017(17):71-74.
陈昌凤,师文.准社会关系与社交投票中的意见形成机制——基于“
知乎”的
数据挖掘[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0(04):126-135.
仇筠茜,陈昌凤.黑箱:人工智能技术与新闻生产格局嬗变[J].新闻界,2018(01):28-34.
仇筠茜,陈昌凤.基于人工智能与算法新闻透明度的“黑箱”打开方式选择[J].
郑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1(05):84-88+159.
师文,陈昌凤.社交机器人在新闻扩散中的角色和
行为模式研究——基于《
纽约时报》“修例”风波报道在
Twitter上扩散的分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0,27(05):5-20+126.
师文,陈昌凤.议题凸显与关联构建:Twitter社交机器人对新冠疫情讨论的建构[J].现代传播(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42(10):50-57.
师文,陈昌凤.分布与互动模式:社交机器人操纵Twitter上的中国议题研究[J].国际新闻界,2020,42(05):61-80.
李凌,陈昌凤.信息个人化转向:算法传播的范式革命和价值风险[J].南京社会科学,2020(10):101-109.
胡曙光,陈昌凤.观念与规范:人工智能时代媒介伦理困境及其引导[J].中国出版,2019(02):11-15.
师文,陈昌凤.新闻专业性、算法与权力、信息价值观:2018全球智能媒体研究综述[J].全球传媒学刊,2019,6(01):82-95.
师文,陈昌凤.驯化、人机传播与算法善用:2019年智能媒体研究[J].新闻界,2020(01):19-24+45.
陈昌凤,杨依军.
意识形态安全与党管媒体原则——中国媒体融合政策之形成与体系建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37(11):26-33.
陈昌凤,仇筠茜.技术可供性视角下优质IP的媒介
逻辑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3(04):163-168+197.
陈昌凤.以
全媒体战略构建
新时代传播体系[J].新闻战线,2020(05):37-38.
陈昌凤,胡曙光.让用户自主讲故事的互动新闻——从尼基·厄舍《互动新闻:黑客、数据与代码》一书谈起[J].新闻记者,2018(10):37-42.
陈昌凤.媒体融合的核心:传播关系转型[J].中国记者,2014(03):7.
陈昌凤,朱小妮,
黄雅兰.2014年国内新媒体研究综述[J].全球传媒学刊,2015,2(01):34-52.
陈昌凤.斜杠身份与后真相
泛娱乐主义思潮的政治隐患[J].人民论坛,2018(06):30-32.
陈昌凤.
知识付费的多重属性与本质特征[J].人民论坛,2019(23):129-131.
陈昌凤.未来的智能传播:从“互联网”到“
人联网”[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7(23):8-
陈昌凤.
央视频:用“超电视化”思维入局
短视频[J].广电时评,2019(23):45-46.
陈昌凤.数据与智能时代的媒体
融合创新[J].城市党报研究,2019(11):22-24.
陈昌凤.“
耳朵经济”:知识与资讯消费新形态[J].人民论坛,2020(05):92-94.
陈昌凤.
数据分析工具:驱动记者与用户的新型互动融合 新闻与写作 2016.11
陈昌凤.新闻客户端:
信息聚合或
信息挖掘——从“
澎湃新闻”、《纽约客》的实践说起[J].新闻与写作,2014(09):52-55.
陈昌凤,王宇琦.传统媒体的移动化:媒体客户端的现状与问题[J].中国广播,2014(12):35-37.
刘霞,陈昌凤.沉浸、在场与交互——
混合现实技术下原创
综艺节目创新研究[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0(11):69-72.
黄雅兰,陈昌凤.走向常态的融合新闻报道[J].中国记者,2014(12):45-47.
王方,陈昌凤.
全媒体时代的
国际传播:智能化、平台化、故事化[J].电视研究,2020(03):65-67.
宋云天,陈昌凤.内容与技术互动中的视觉传播力——
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视频类获奖作品评析[J].新闻战线,2019(21):69-71.
陈昌凤.商业性
网络水军的全链条治理[J].人民论坛,2019(32):120-122
陈昌凤,翟雨嘉.信息偏向与纠正:寻求智能化时代的价值理性.
青年记者2018.5上:21-24
陈昌凤 仇筠茜:泛娱乐主义思潮的政治隐患,《
人民论坛》(C刊扩展)(学术前沿)2018年第2期(下)
陈昌凤,钱忆亲.
网络治理视角下的
社交媒体政策与规制[J].全球传媒学刊,2017,4(02):1-3.
陈昌凤,张心蔚.信息个人化、信息偏向与技术性纠偏——新技术时代我们如何获取信息[J].新闻与写作,2017(08):42-45.
钱忆亲,陈昌凤,袁烨,戴佳.互联网治理:一种综合路径的探索[J].全球传媒学刊,2017,4(02):4-31.
王宇琦,陈昌凤.
社会化媒体时代政府的危机传播与形象塑造:以
天津港“8·12”特别
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为例[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23(07):47-59+127.
陈昌凤,如何报道与传播自杀事件——“直播自杀”的传播伦理问题,新闻与写作2015.1
陈昌凤,徐芳依.智能时代的“
深度伪造”信息及其治理方式[J].新闻与写作,2020(04):66-71.
陈昌凤,陈凯宁.
网络视频中的
虚假信息偏向及其治理[J].新闻与写作,2018(12):59-63.
林嘉琳,陈昌凤.人工智能时代的舆论引导[J].中国记者,2019(09):38-41.
陈昌凤.匿名
信息源运用的专业性与规范问题,传媒观察,2018.10
陈昌凤.网络治理与未成年人保护——以日韩青少年
网络保护规制为例[J].新闻与写作,2015(11):50-53.
新闻教育
陈昌凤.21世纪的新闻教育:如何培养
创新型人才?[J].新闻大学,2020(09):10-21+119.
陈昌凤.
美国新闻与传播教育的认证指标:设定
价值取向和
教育目标[J].国际新闻界,2006(12):35-39+66.
陈昌凤.技术创新与专业坚守:新闻传播教育何去何从?[J].全球传媒学刊,2017,4(04):1-10.
陈昌凤,王宇琦.创新与坚守:美国经验与新环境下国内新闻教育路径探索[J].国际新闻界,2015,37(07):26-35.
陈昌凤,叶铁桥.美国新闻教育的传统与现代之争[J].中国记者,2005(06):28-29.
张小琴,陈昌凤.
后喻时代的新闻教育——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清新传媒”实践
教学模式[J].国际新闻界,2014,36(04):150-157.
陈昌凤:可有“三心”,绝不“二意”. 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 2017.
武汉大学出版社2018.5
陈昌凤.中国
新闻史研究一百年.中国传播学年鉴2017,中国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3-15
陈昌凤.新闻史研究的社会学转向.新闻春秋2016年第3期(人大书报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16年第11期
陈昌凤.新闻史家方汉奇:亦师亦友,笔走千秋.人民日报2016.1.7,《
新华文摘》2016.9:104-106
陈昌凤.方门桃李满天下,期颐堂前更种花,新闻爱好者2016年第11期
陈昌凤.两代记者穿越时空的精神对话——读《方大曾:消失与重现》,人民日报 2015.11.10
陈昌凤.电传新闻对中美新闻
叙事结构的影响——1870~1920年代《
申报》与《
纽约时报》的叙事结构比较[J].国际新闻界,2009(01):99-103.
陈昌凤 虞鑫.“家国”与担当:中国特色
新闻学的使命,青年记者,2017年9月上
陈昌凤.冲突: 香港新闻史上两起重大事件[J].
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02):23-30+94.
陈昌凤.
过渡时期香港报纸的报道热点[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01):64-71+96-97.
陈昌凤.《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新论[J].
国际政治研究,1999(03):116-125.
陈昌凤.从《
民生报》停刊看国民党南京政府控制下的民营报业[J].新闻
研究资料,1993(01):185-195.
陈昌凤 霍婕.
澳大利亚纸媒的
数字化生存,新闻战线2017年第3期
陈昌凤. 日本报业:历史神话与现实挑战.新闻与写作2016年第8期
师文 陈昌凤.
社交分发与算法分发融合:信息传播新规则及其价值挑战,当代传播 2018年第6期
陈昌凤 霍婕.权力迁移与关系重构:
新闻媒体与社交平台的合作转型. 新闻与写作.2018.4
虞鑫,陈昌凤.美国“事实核查新闻”的生产逻辑与效果困境[J].新闻大学,2016(04):27-33+66+149.
虞鑫,陈昌凤.政治性与
自主性:作为
专业权力的
新闻专业主义[J].新闻大学,2018(03):8-16+146.
陈昌凤.社交时代传播
语态的再变革,新闻与写作2017年第2期
陈昌凤 王宇琦.新闻聚合语境下新闻生产、分发渠道与内容消费的变革,中国出版 2017年6月下。新华文摘2017第19期转载
黄雅兰,陈昌凤.“
目击媒体”革新新闻生产与把关人角色——以
谷歌新闻实验室为例[J].新闻记者,2016(01):42-49.
刘健,陈昌凤.中国当代媒体政策的范式变迁[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39(10):
7-11+19.
陈昌凤、马越然:重视
用户思维:
数据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
对外传播》2018年第1期
陈昌凤、马越然:连接、联动、认同:公众生产新闻的
传播路径研究,《
新闻与写作》(C刊扩展)2018年第2期
陈昌凤 王宇琦.公众生产信息时代的
新闻真实性研究,新闻与写作2016.1
陈昌凤、鲍涵:全员转型与
生产流程再造:传统媒体的融合转型分析,《新闻与写作》2015.9
陈昌凤.
纽约时报公司的
经营模式探析[J].国际新闻界,2003(06):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