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化生存
人们离不开互联网的生存方式
网络化生存是人们随时随地都离不开互联网的一种生存方式。
简介
特别是青少年,他们放假后,就整天“宅”在家,对着电脑打游戏、购物、聊天,每天晚上聊天到半夜。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成年人也同样离不开网络,从网络办公、网络交友到网络购物等,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
现象
据调查,截至2013年,湖北省网民数量逾2千万,其中10-40岁的人数占八成以上。大学生每周上网时间30小时以上达30.7%,73.1%的大学生上网是为了娱乐;56.8%的中小学生拥有手机,71.4%的中小学生开通个人微博。调查中,不少青少年表示,“一天不上网就感觉难受”,“与现实社会相比,更愿意待在网上”。
在香港,青少年“网络化生存”也很普遍。香港有关机构,经常开展一些活动,引导青少年正确用“网”。比如,开展论坛、辩论赛。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既利用了网络的便利,又不让网络影响个人发展。
优点
1、网络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网络时代,有人的地方,就有网络。人们工作要网上办公、聊天沟通要用QQ或者MSN、闲暇时间要打网络游戏、购物要上淘宝,网络的高渗透性正说明它存在的必要性、重要性。
2、青少年会用网络,爱用网络,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
对青少年上网加以有效引导,“网络化生存”一定会利大于弊。
缺点
1、单一媒介对人的限制。
“一网能知天下事”,于是,报纸、电视、杂志、电影院、剧场如同统统被请进电脑中,媒介的单一性消解了大众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使人们对文化的感受趋于单一化。
2、机械媒介对人与人之间朴素、真诚的交流方式的消解。
网络上可以聊天,于是人们就不再促膝而坐,亲密交谈了,大家面对着冷冰冰的屏幕而不是充满活力,富有声音、动作、表情的生物肌体,真是一幅“老死不相往来”的现代图景。
3、网络限制了人与自然的接触与交流。
当人们为网络同化时,他们对网络之外的生存空间就失去了兴趣,祖先与大自然之间那种原始的亲和关系早已被对网络的亲密接触所代替,不再有生命之间的自由交流,也不再有人与天地的融融契合。所有这些都在用一维的观念、思维、感觉侵蚀着人们对生活自身丰富、复杂的感觉,将无限的生活切割成有限的模型,逼迫人们封闭自己的心灵,使得人们本已被工业文明异化的精神生活再度被异化。真到了那一步,就确实成了“非人”的社会。[2]
应对
1、正确引导。
作为服务青少年成长的部门,在净化网络环境的同时,应该主动利用新媒体,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和他们说上话、交上心。
2、合理控制。
网络是双刃剑,孩子通过网络能获取知识信息,但要适时适度。作为家长,不能只顾忙事业,一方面,要引导、控制孩子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时长上网;另一方面,多陪伴孩子、多沟通。比如,带出去旅游,扩大视野,又能转移对网络的注意力。
参考资料
如何应对“网络化生存”.一心中差评修改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2-10-11 20:28
目录
概述
简介
现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