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福时(
越南语:Nguyễn Phúc Thì,1829年-1883年),原名阮福洪任(Nguyễn Phúc Hồng Nhậm),越南
阮朝第4任君主(1847年—1883年在位),年号
嗣德(Tự Đức),因此通称“嗣德帝”。
人物生平
早年生涯
阮福时生于
阮圣祖明命十年(1829)八月二十五日,父为阮福绵宗(后来的阮宪祖阮福暶,即
绍治帝),母为
范氏姮(后来的仪天章皇后,即
慈裕太后)。他即位前的名字为阮福洪任,是阮福绵宗的次子,有异母兄
阮福洪保。绍治帝即位后,阮福时出居私邸(善庆堂),绍治三年(1843)正月被册封为福绥公,并迎娶刑部尚书武春谨之女
武氏缘。
据后来阮福时所撰的具有自传性质的《谦宫记》碑文记载,他出生时,母亲身体虚弱,卧床数月,而保姆未能妥善照顾自己,虽然自三岁起就由母亲亲自抚养,但从此就体质孱弱。绍治七年(1847)六月,阮福时忽然出痘,生命垂危,直到八月才勉强恢复。由于他“气血弱,身体常瘦”,所以没有生育能力,终其一生,膝下无一儿半女。
阮福时自幼受到母亲范氏的严格教育,挑选师傅教他读书,并要求他一言一行都符合礼度,不许他嬉游,阮福时每天早晨去学习,中午回来,如果遗忘或懈怠,就会遭到范氏的责骂,如果没有熟读所学内容,就会让他熟读为止,否则就算面前有戏剧也不许观看。在范氏的严厉教导下,阮福时对
四书五经和诗赋韵律烂熟于胸。相比而言,阮福时的兄弟们有的不爱学习,有的年幼无知,只有阮福时一枝独秀,能在绍治帝面前出口成章,因此得到绍治帝的青睐。不过,阮福时又嫌他的师傅们都只是老秀才,学问不精,“仅堪
训蒙而已”,甚至无法回答他提出的问题,于是转而对骑射感兴趣。据说阮福时射箭功夫极佳,“屡能命中”,绍治帝亦对此十分欣赏,常让阮福时侍射,并让他任意挑选御用弓矢。
继位受封
当时,阮朝效仿
清朝不立太子,从原则上来说,皇位当归属长子安丰公
阮福洪保。洪保不仅年长,而且身体健康、仪表堂堂,并于绍治五年(1845)生下儿子。阮福时(洪任)不仅体质孱弱、无法生育,而且还性格内向,“寡言多羞”,遇到除了至亲以外的宗室或大臣也极少寒暄,作态如同一个命妇,因此在朝中缺乏人脉。不过,阮福时的优势在于其母范氏健在,备受
绍治帝宠爱,后又位居贵妃,成为事实上的后宫之主,而洪保早年丧母;此外,阮福时饱读诗书,勤奋好学,也颇得绍治帝的欢心。据记载,绍治二年(1842)绍治帝北巡
河内、接受清朝册封之际,本来打算让阮福时留京监国,而这一般认为是储君的信号,因太皇太后(顺天高皇后
陈氏珰)的反对而让洪保留京监国,阮福时随自己北巡。绍治五年(1845),洪保生子,绍治帝大喜曰:“五代同堂,天家臻此美福,自古希闻。”命内阁破例支给皇长孙俸禄。不过绍治帝又赞扬清朝
乾隆帝禅位于
嘉庆帝是“以贤不以次,合尧舜之道而兼禹启之传”,因此他对选择皇储的态度可谓暧昧不定。
绍治七年(1847)八月,绍治帝终于病倒。九月十七日秘密召见重臣
张登桂、武文解、
阮知方、林维浃,宣布将传位于皇次子福绥公洪任,并且任命这四人为辅政大臣。十天后,绍治帝驾崩,张登桂等宣读遗诏,洪任乃依圣祖
明命帝所定制度,选取“时”字作为自己继位后的新名字(此后阮朝讳时为辰),十月三日在
太和殿举行登极大典,正式即皇帝位,并改明年为
嗣德元年,是为嗣德帝。
嗣德帝继位后,还需要举行“邦交大礼”,即接受清朝册封为“
越南国王”。之前阮朝嘉隆、明命、绍治三帝都是前往越南故都河内举行“邦交大礼”。嗣德元年(1848),山兴宣总督阮登楷、河宁总督尊室弼以维护国体、节省经费为由,奏请将“邦交大礼”举行地点移至京师(
顺化),嗣德帝采纳其议,向清廷请求在顺化举行册封仪式,得到
道光帝恩准。嗣德二年(1849)七月二十二日,在册封使广西按察使
劳崇光的主持下,嗣德帝跪受道光帝敕书,获册封为“越南国王”,他也是最后一位接受中国册封的越南君主。
嗣德帝继位后的顾命四大臣中,
张登桂号称“顾命良臣”,身兼八衔,权倾朝野。他与
阮知方不睦,在嗣德三年(1850)把阮知方支去南圻充当经略大使,而武文解、林维浃又是张登桂的党羽,所以掌权的实际上只有张登桂一人。嗣德五年(1852)十二月,张登桂等三名辅政大臣提出还政,嗣德帝批准其请求,开始独立处理政务,尽管如此,张登桂仍在朝中发挥着无可比拟的影响力,直到嗣德十八年(1865)去世为止。
嗣德帝以次子继位,“外朝皆以为疑”,甚至举行登极大典之际,有不少官员不肯排班朝拜新君,武臣何文章按剑押班,说:“先帝弥留,预定储副,我等奉诏尊扶,有不奉诏者,自有典宪!”于是众官才排班
罗拜。最不满的当属嗣德帝的长兄
阮福洪保,他于嗣德四年(1851)欲叛逃海外,被抓回圈禁。嗣德七年(1854)正月,洪保因再次谋反事泄而自缢。洪保曾企图勾结
天主教徒和法国传教士,但传教士不愿卷入其中。尽管如此,嗣德帝认为天主教徒就是洪保的同党,所以加深了对天主教的敌视。从嗣德四年(1851)开始,嗣德帝下达一连串禁教令,升级了对天主教的迫害,诛杀法国传教士多人,从而提供了法国入侵越南的口实。
法国入侵
嗣德帝治下的越南,国计民生已大不如前。嗣德帝刚继位时,工部左参知张国用就指出“民间财力不及前年十分之五六”。嗣德五年(1852)三月,嗣德帝亦对“钱荒兵缺”的局面忧心忡忡,令诸臣商量对策。加之自然灾害频仍,北圻连年堤溃洪灾,导致民不聊生,变乱四起。嗣德三年(1850),嗣德帝鉴于“频年饥荒,民穷为艰”,下令释放
乂安作乱的130余名百姓。嗣德七年(1854),镇守
北圻的重臣阮登楷去世,同年,自称
后黎朝皇族的黎维秬在失意文人高伯适的辅佐下起兵,骚扰山西、河内、北宁一带,叛乱虽很快被平定,但北圻地区从此陷入了长期的混乱中。在越南国内如此凋敝紊乱的情况下,法国以阮朝迫害
天主教为由,纠合同样有传教士死于越南的
西班牙,发动了侵略越南的战争。
嗣德十一年(1858)七月二十四日(9月1日),搭乘14艘军舰来到越南沱灢(今
岘港)的法西联军3000余人(法军约2500余人,西班牙军约450余人)在越南守军回复最后通牒的期限过后,炮击沱灢,拉开了
法越战争及越南近代史的序幕。随后法西联军登陆,占据安海、奠海等多处要塞,越军统帅黎廷理阵亡,顺化岌岌可危。嗣德帝改派
阮知方为广南军次总统,领兵抵抗法军,阮知方确立以守为战的战略方针,筑莲池屯要塞,设伏出击,多次取胜,法西联军水土不服,瘟疫流行,因此法军统帅
黎峨在嗣德十二年(1859)初率主力部队转进
南圻,于正月十六日攻陷南圻重镇嘉定(今
胡志明市),定边
护督武维宁自杀殉国。当时,英法组成联军入侵中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所以占领嘉定不久后,法军主力就调去中国战场,留下800人驻守嘉定附近之右平堡。南圻天主教徒纷纷响应法军,“多有乘势吓扰平民,又或结伙为洋守御及探报者”,法军得以在此立足。
嗣德十二年(1859)六月,法国出于缓兵之计,提出议和,
张登桂、
潘清简等重臣也主张“战不如和”、“罢兵息民”,于是嗣德帝同意与法国议和。法国提出开港通商和传教自由,不为阮朝所接受,到嗣德十三年(1860)春,和议破裂,越军试图收复嘉定,但未能成功。同年冬,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法军舰30艘、士兵万余人全力进攻南圻。嗣德十四年(1861)正月,法军攻破嘉定大屯及暂省(临时首府),越军统帅阮知方受伤,嗣德帝改任阮伯仪为统帅。三月,定祥失守,五月,阮伯仪与法国议和,法国又提出了割地赔款的要求,嗣德帝反对,于是法军于十一月攻取边和。嗣德帝又起复阮知方来代替阮伯仪,但已无济于事,法军于嗣德十五年(1862)二月攻取永隆,南圻即将全境陷落。与此同时,法国传教士潘勒林怂恿天主教徒谢文奉从
香港回到北圻,自称后黎朝皇族黎维奉,纠合数万人造反,法军下士杜瓦尔潜入造反队伍中加以指挥煽动。嗣德帝鉴于后院失火,被迫派潘清简、林维浃同法国议和,嗣德十五年(1862)五月九日(6月5日)与法国、西班牙签订《
壬戌和约》(第一次
西贡条约),规定越南割让南圻东部三省(嘉定、边和、定祥)及
昆仑岛给法国,并向法国、西班牙赔款400万银元,还有开放通商口岸、天主教传教自由、
最惠国待遇等条款。从此,越南被迫打开了国门,并走上了殖民地道路。
内外交困
阮朝与法国缔约后,嗣德帝召还南圻前线的
阮知方,又任命他为西北军次总统,让他马不停蹄地奔赴北圻,镇压日益蔓延的谢文奉等“土匪”的叛乱。另一方面,嗣德帝对《壬戌和约》十分不满,尤其是割让土地和承认“邪教”(天主教)更令他痛心疾首,想法设法赎回南圻三省,于是在嗣德十六年(1863)五月派
潘清简、范富庶、魏克憻出使法国,直接向法皇
拿破仑三世交涉。法国起初答应有条件归还,与潘清简草签新约,然后却又反悔,嗣德十八年(1865)正月正式接管南圻三省,嗣德帝束手无策,只能屈服。
嗣德十七年(1864),阮朝与法国签订《壬戌和约》的消息传开,在越南引发轩然大波。当年
科举考试,各地考场发生“闹场”事件,士子们群情激愤,上书呼吁将天主教徒和洋人斩尽杀绝,并以“主辱臣死”之义要求与法国决一死战,同时将矛头对准潘清简等人,称他们在交涉中已被法国收买、与天主教徒狼狈为奸,要求将其明正典刑,否则拒绝应举。嗣德帝对首唱者处以杖刑,并将未能成功晓谕士子的一些省份的督学罢官。与此同时,嗣德帝的堂弟阮福洪槢愤于《壬戌和约》之丧权辱国,上书请领兵杀尽天主教徒,嗣德帝斥其“躁妄”,不予理会,其后洪槢欲起兵清君侧,诛杀负责对法交涉的
潘清简、
陈践诚等人,并屠戮天主教徒,但没敢行动,到嗣德十七年(1864)十二月事泄问斩,改从母姓称武槢,同党阮文院等
凌迟处死,数名宗室成员卷入其中并被处死。据法国传教士的报告,大部分官员都同情洪槢,支持嗣德帝的只有四、五名主和派重臣。
经过一连串内外变故后,嗣德帝的健康状况也遭到沉重打击。自嗣德十八年(1865)起,他因体弱多病而连续八年不亲自祭祀。后来他在《谦宫记》中写道:“回思当日,
羽檄交驰,机务
填委,日夜
寝馈失节,如痴如醉,至今惊魂犹未定,而
羸疾日更加甚,又不幸卒遭急病,绝而复苏,于是头运(晕)目眩、脚软腹滞,诸虚症悉见,祭祀不能亲,政不能勤。”于是他开始考虑身后之事,为自己选择“万年基”,营建陵墓。督建官员阮文质待下苛刻,服役军民苦不堪言,编造歌谣曰:“万年是何万年,城筑士兵骨,壕挖人民血。”段征(又作段有征,
明命帝之子从善公阮福绵审的女婿)、段直兄弟唆使营建陵墓的民夫、士兵去攻打皇宫,弑杀嗣德帝,迎立阮福洪保之子丁导(
阮福膺导)继位。他们以禁军将领尊室菊为内应,嗣德十九年(1866)八月初八日率千余人兵分三路打进皇宫午门,侍卫胡威、阮盛等拼命抵抗,及时关闭内廷左右厢门。段征等占据
太和殿,用轿子载着丁导入宫,准备将他扶上皇位,轿子在半路上被胡威喝退,胡威又指着陵墓工所士兵说:“汝等甘从逆乎?”于是人心大乱,胡威趁机将段直刺倒,紧接着援军赶来,逮捕段征等人,平息叛乱。事后,尊室菊服毒自杀,段征、段直等十三人
凌迟枭首,丁导及其母、妻、子、女皆处以
绞刑。
当时,法国不再援助北圻乱党,北圻局势亦趋于稳定,
阮知方在段征之变不久后班师回朝,切谏修陵之事,并请下诏罪己,嗣德帝拒绝下罪己诏。除了发生在首都的谋反事件外,南圻局面也日益恶化,法国索要南圻西部三省(永隆、安江、河仙),到嗣德二十年(1867)七月出兵占领,经略大臣
潘清简自杀,南圻至此全部沦陷。
北圻乱局
嗣德帝接受清朝册封后,清朝南方就爆发了以
太平天国为首的一系列民变,中越贡路不通,两国关系受阻。随着清朝平定南方民变,嗣德帝于嗣德二十一年(1868)重新派遣
如清使。另一方面,遭到清军围剿的两广民变势力纷纷涌入越南北圻沿边诸省及
红河流域,啸聚一方,攻城略地,占山为王,主要有“
延陵国”领袖
吴鲲(吴亚终)及其分化出来的黄崇英之黄旗军、
刘永福之黑旗军、盘文二(盘文义)之白旗军,此外还有苏国汉(苏四)、陆之平、李亚生等匪帮。越南北兵怯懦不能战,南兵又水土不服,根本不是这些“清地股匪”的对手,总督段寿、副提督阮曰成等多名文武大员相继阵亡。在恢复对清关系之际,嗣德帝向清廷乞师会剿,得到同意。嗣德二十二年(1869),广西提督
冯子材率三十一营出镇南关剿匪,平定吴鲲,此后清军屡次来北圻剿匪,直至
中法战争为止。另一方面,阮朝在嗣德二十年(1867)招安刘永福,利用他来对付其他“股匪”,刘永福先消灭了白旗军,接着打败了黄旗军,垄断了红河上游的关税,成为北圻最强大的势力。嗣德帝初授刘永福百户、千户等低级武职,嗣德二十六年(1873)擢为保胜(今老街)防御使。此外于嗣德二十三年(1870)任命
黄佐炎为谅平宁太统督军务大臣,与清军及刘永福合作剿匪,嗣德二十五年(1872)七月命
阮知方再赴北圻,充宣察董饬大臣,负责调度指挥北圻剿匪事宜。
就在北圻匪乱未靖之际,法国势力又从南圻伸向北圻。法国商人涂普义试图开辟从红河通往中国
云南的航路,在嗣德二十五年(1872)十月借口为清朝云南提督
马如龙运送军火,乘坐挂着中国龙旗的两艘蒸汽船、一艘炮舰、一艘帆船强行从
东京湾驶入红河,不顾越南当局的反对,穿越北圻抵达云南。嗣德二十六年(1873),从云南回到河内的涂普义得寸进尺,又改换
法国国旗,欲通过红河向云南运盐,遭到越南方面的坚决阻止,嗣德帝请法属交趾支那(南圻)总督游悲黎干预,游悲黎趁机染指北圻,便派海军上尉
安邺前往北圻,名为召还涂普义,实际上却是强迫阮知方向法国开放北圻。阮知方拒绝,安邺率100余名武装人员于九月三十日攻占北圻首府
河内,阮知方战败负伤,绝食殉国。十月,安邺又在越南
天主教徒的内应下夺取海阳、宁平、南定诸省,并同黄旗军相勾结。刘永福闻讯,率黑旗军驰援河内,斩安邺于纸桥。法国派司法官霍道生前往顺化和北圻善后,同意交还河内等城池,嗣德帝决定同法国妥协,令刘永福罢兵,等法国人撤离北圻后,又于嗣德二十七年(1874)正月二十七日同法国缔结《
甲戌和约》(
第二次西贡条约),条约除了规定越南开放北圻和红河外,还声明“大南国大皇帝系操自主之权,非有遵服何国”,同时又规定越南如果要与他国建交,必须事先通报法国,法国有权帮助越南平息内外变乱,并派遣“钦使”驻扎
顺化。从此不仅北圻门户洞开,越南也在事实上沦为法国的
保护国。
此时最令嗣德帝头疼的不是法国,而是北部的文绅运动。《壬戌和约》之后,天主教徒公开活动,越南国内的“良道”(良民和道民,“道民”即天主教徒)冲突日益严重。安邺侵入北圻后,北部各省天主教群起响应,引发文绅阶级的不满。安邺被杀后,北部文绅们开始大规模报复天主教徒,尤以
乂安为最。嗣德二十七年(1874)正月,乂安文绅在秀才陈瑨、邓如梅的领导下,号召“平西(法国)杀左(“
左道”,即天主教徒)”,土匪陈光浣、张光首、阮辉琠也与之合流,他们屠杀上万天主教徒,占据
河静省城,声势颇为浩大。嗣德帝被迫借师助剿,在法国海军的援助下,终于在九月镇压了此次文绅运动。
忧患而终
与法国缔结《甲戌和约》、镇压北部的文绅运动后,黄旗军领袖黄崇英于嗣德二十八年(1875)七月被清越联军生擒处死,北圻局势随之暂时平静,但仍有不少零星匪帮继续活动。当年十月,海阳商政管理阮有度提出北圻三大难,即危害农业的“堤政”问题、造成匪患的“流民”问题、法国觊觎
红河通航及上游开矿的“商政”问题。终嗣德一朝,也未能解决这些问题、恢复北圻的安宁秩序,从而给法国以干预北圻的可乘之机。
《甲戌和约》之后,嗣德帝虽然实行对法协调路线,但并未将本国视为法国保护国,依旧向中国称臣纳贡,请中国出兵剿匪,并试图扩大外交,牵制法国。法国起初采取维持越南现状的方针,到嗣德三十三年(1880),法国终于决心对北圻采取积极政策,落实对越南的所谓保护权。嗣德三十四年(1881)八、九月间,法国逼迫越南驱逐“违约阻商”的
刘永福,否则法国将于明年用兵北圻。嗣德帝要求驻扎保胜的刘永福远离红河商路,刘永福不应。嗣德三十五年(1882)正月,法国派海军中校
李威利率500士兵远征北圻,企图消灭刘永福,在河内遭到河宁总督
黄耀的抵抗,三月初八日,李威利攻破河内,黄耀殉国,此时法国陷入
埃及危机中,指令李威利不得轻举妄动,李威利遂于五月将河内归还越南,但借口黑旗军尚在而滞留北圻。三月,嗣德帝看到三宣(指北圻山西、兴化、宣光三省)季册兵有7500余人,叹息道:“如此数多,岂不足办?但不尽心耳。有臣如此,可叹也!”
李威利入侵北圻、占领河内后,嗣德帝就决定向清朝告急求援。清廷早已关注法国在北圻的动向,不能对法国侵略中国南疆门户坐视不管,在接到李威利占领河内的消息后,命令清军以剿匪为名进驻越南北圻各省,同时北洋大臣
李鸿章又与法国驻华公使宝海展开谈判。嗣德帝欢迎清军,指示北圻官员说:“清兵如来,我为东道,应随宜款接,探察要得体,毋失其心。”又应李鸿章要求,派
范慎遹、
阮述赴天津参与谈判。不过入越清军并未发挥明显作用,中法谈判也陷入僵局。嗣德三十六年(1883)二月,得到700援兵的李威利在重据河内之后,攻占
南定省城,清朝官员
唐景崧劝说刘永福出兵抗法,四月十三日,刘永福斩李威利于河内纸桥,法国决定报复越南,派海军少将
孤拔领兵直捣顺化。
在法军来到顺化之前,嗣德帝的人生就走到尽头。从嗣德三十六年(1883)四月下旬开始,嗣德帝身体状况不断恶化,饱受背痈和噩梦折磨。他梦见
阮福洪保、丁导等人抓他的背,为此在皇家寺院
天姥寺举行忏悔法会,并邀请洪保幸存的一个女儿出席。嗣德帝收养了三个侄子膺禛(
育德帝)、膺豉(
同庆帝)、膺登(
建福帝)为养子,膺登最聪明,也最受嗣德帝宠爱,而长子膺禛则不成器。尽管如此,嗣德帝鉴于洪保的悲剧和时局的艰难,在最后关头决定传位于长子膺禛。六月十四日,嗣德帝召见大臣
陈践诚、
阮文祥、
尊室说,亲传遗诏,称:“膺禛固是久学长成,正名亦久,但微有目疾,秘而不宣,久恐不明,性颇好淫,亦大不善,而国有长君,当此辰艰,舍此将何以哉?朕万岁以后,其以皇子瑞国公膺禛继大统,即皇帝位。”任命陈践诚为辅政大臣,阮文祥、尊室说为同辅政大臣,并且要求庙号不得称“祖”。六月十六日,嗣德帝撒手人寰。死后
庙号成祖(建福帝继位后改为“翼宗”),
谥号继天亨运至诚达孝体健敦仁谦恭明略睿文英皇帝,葬于谦陵。嗣德帝对后事的安排并未达到共济时艰的目的,在他死后两年时间里,阮朝更换了五位皇帝,而越南也彻底沦为法国的殖民地。
为政举措
政治
嗣德八年(1855),绍治年间所修的《大南会典》修成,嗣德帝接着命令整理其事例,于嗣德二十一年(1868)刊行了《
钦定大南会典事例》,标志着阮朝官僚体制的完备。
嗣德朝的政治主要特点是因循守旧,官僚机构庞大臃肿,各衙门遇事互相推诿,惯于欺上瞒下,行政效率很低。嗣德帝抱怨道:“向来凡有重事,事交佥议,屡迟延不决,闻诸臣互相推诿缄默,止得三五群坐,交头附耳,相与细说,及大臣问之,则以难为对,惟待人先倡,从而附会之,画记而退,何其闲甚,以致紧务或竟日不决,或连日不成。”贪污腐败之风也日益盛行,北圻“土匪”公然以“杀尽贪官污吏”相号召。面对日益严重的官场乱象,嗣德帝除了屡次对百官下谕戒饬、向全国下诏求贤、调整奏咨文书流程等隔靴搔痒的措施外,并无整顿吏治的有效办法。
法国入侵越南以后,嗣德帝对官僚体制也做了一定的改革,他效仿清朝
总理衙门,设置处理洋务的“商舶大臣”,以适应开港通商的局面。但是商舶大臣并无独立权限,需要与原有的中枢机构
机密院会商,构筑起“院舶体制”。不过,嗣德帝并未对政治展开进一步的变革。越南已有像
阮长祚这样的先觉者提出学习西方、改革内政,潘清简、范富庶等一批出使外国的大臣也呼吁实行改革,嗣德帝对于这些改革建议并非一概屏斥,但由于朝臣因循守旧及财力不足等原因,这些建议均未能得到落实。
经济
嗣德年间,财政拮据,尤其是经历了
法越战争,阮朝还背负巨额赔款,北圻又长年处于战乱中,所以嗣德帝不得不想方设法开发财源。法越战争后,嗣德帝出台了囚犯赎罪的条例以及士民捐官的条例,又陆续解除各类矿禁以课税,但收效不大。最重大的举措是于嗣德十八年(1865)决定弛民间
鸦片之禁,征收鸦片税,每年可征收302200贯。此举遭到
潘清简、武仲平、
阮知方、
黄佐炎等众多大臣反对,连
慈裕太后都认为不宜,但嗣德帝除了禁止士大夫吸食鸦片外,依然坚持征鸦片税。
嗣德二十八年(1875),嗣德帝鉴于北部(
河静省以北)私田多而课税轻的状况,下令统一全国税率,将南部地区的税制(上等田每亩征40升、中等田每亩征30升、下等田每亩征20升)推行于河静以北各省。之前北部各省私田税率分别为上等田26升、中等田20升、下等田13升,公田则分别为80、56、33升,此举引发北部各省怨声载道,北宁布政使潘廷评请求收回成命,但被驳回。
在对外贸易方面,嗣德帝即位之初,停止了如东(派官员去广东)、如西(派官员去南洋)采办货物之举,所需货物由华商包办。开港以后,嗣德帝逐渐恢复如东、如西。嗣德二十九年(1876),嗣德帝正式解除阮朝开国以来的海禁政策,允许越南人出洋经商。
军事
嗣德年间,阮朝的军事状况每况愈下,武器陈旧,兵额不足,士气低落。法越战争前,越军仍以“棍枪”这种冷兵器为主,每队50人只有5人拿着旧式鸟枪,全年只有一次演习射击。百姓争相逃避兵役,如南圻“民生沃饶之区,游惰成风,不乐居兵”“有田产之家,如闻缺兵,携眷逃之邻境”。法越战争对阵法军之际,越军“怯敌成风,遇敌即走”。嗣德帝对于这些状况并无有效措施,甚至到了嗣德三十四年(1881),嗣德帝还在申定操演与现实严重脱节的“象马阵法”。
法越战争后,嗣德帝亦尝试将越南军队进行近代化改造,尤其重视
蒸汽船的导入。此前越南在明命年间虽制造过蒸汽船,但早已破败。嗣德帝在嗣德十六年(1863)就派黄文敞和黎文玫向法国人学习蒸汽船的制造,三年后又派20名工匠去嘉定的法国造船厂学习。此外,从嗣德十八年(1865)到嗣德二十五年(1872),越南陆续购入了四艘蒸汽船,嗣德帝赐名“敏妥”、“顺捷”、“腾辉”、“远通”。嗣德二十九年(1876),嗣德帝又从法国获赠5艘蒸汽船,嗣德帝赐名“利载”、“利济”、“利达”、“利用”、“利泛”,并御制《利船记》以纪念。这些蒸汽船在嗣德年间常用于剿灭海盗,此外也用于如东、如西等业务。
嗣德三十一年(1878),嗣德帝读到
香港新闻日报上所载的强国之法(造船、铸炮、学话、练兵),决意施行,并以“学话”(学习外国语言)优先。嗣德末年,嗣德帝又试图借助清朝来派人到西方各国留学,并请清朝派人到越南传授铸炮、造船技术,或越南人去清朝学习。不久后,嗣德帝就去世,法国也控制了顺化,嗣德帝的军事改革计划彻底落空。
嗣德年间,越南北部匪患严重,阮朝官军无力镇压,除了乞师清军、招安黑旗军外,嗣德帝决定给当地土豪以兵权。于是从嗣德二十八年(1875)起,陆续在北部各省设置山防衙,任用出身当地的高官为山防使,命他们屯田自卫。山防衙体制在改善匪患上并无显著效果,但在咸宜元年(1885)后的抗法运动(
勤王运动)中却发挥重要作用。
文化
嗣德帝是阮朝最为博学的一位皇帝,他常常秉烛夜读,学问修养堪称阮朝历代皇帝之最。他在位期间,极为重视儒学,积极推进学术文化的发展。为了将儒学和汉字进一步普及民间,他本人在晚年时曾写了两部教学及学术的著作,分别为《嗣德圣制
论语释义歌》及《
嗣德圣制字学解义歌》。编成时,适值法国入侵,阮朝无暇
付梓刻印。至成泰十年(1898)才刻印颁行。两书是
阮朝后期官方的标准汉越字典,当中的注音为当时越南学界的标准音。
嗣德帝还重视向民间推广儒家伦理道德,法越战争进行中的嗣德十三年(1860),嗣德帝命令制定朝堂皇亲部署军营相见相遇及
乡饮酒、男女婚娶诸礼。嗣德帝借鉴清朝
宣讲圣谕的活动,于嗣德十五年(1862)御制《圣谕训迪十条》(敦人命、正心术、务本业、尚节俭、厚风俗、训子弟、崇正学、戒淫慝、慎法守、广善行)。此时阮朝已被迫解禁天主教,嗣德帝担心越南人民纷纷信仰天主教,决定让各村社的乡绅讲训条,“以感化多少定赏格”,从而抵制天主教的渗透。嗣德二十四年(1870)又将《训迪十条演义歌》译为
喃字以便普及民间,翌年六月刊行,要求上至皇亲百官,下至诸社村民人手一本。嗣德帝还打算大张旗鼓地宣讲,但因考虑到天主教解禁而只令收藏。
嗣德帝热衷修书,他任内修成的最负盛名的书籍是《
钦定越史通鉴纲目》。该书编纂工作从嗣德九年(1856)开始,于嗣德三十四年(1881)修成。编纂期间,嗣德帝亲抓实干,他效仿清朝
乾隆帝亲加批注,除了在
御批文字中对事件和人物作出认定或评价外,还干了两件事:一是授意和裁定凡例,一是给这部书划分编写的历史时期。
除此之外,嗣德年间还编修了《钦定大宝鉴》、《钦定字典分类》、《大南文苑》、《大越文选》、《熙朝文选》、《
大南一统志》等,不过这些书多数都未能在他任内完成或刊行。
嗣德帝在科举考试中增开
雅士科和吉士科,选拔有文采的人出来做官。法越战争后,嗣德帝认为“
国子监贤士所关,近因海疆有事,教学不专,何以成材得人”,于是下令让“学行纯备”之人充任国子监教师,淘汰怠惰之人,增补品学兼优者入读。针对当时有钱人为了通过“课试”(朝廷每年四月和十月给各学堂学生开设的考试,通过考试者可以免除赋役)而竞相行贿考官的不良风气,嗣德帝在嗣德三十年(1877)申定“士子考课法”,命令严格落实。
阮朝自明命以来,视
天主教(越南称“爷苏教”、“道教”)为邪教、左道,严加禁止,嗣德帝也不例外。他认为“爷苏之说,尤为无理,甚至男女混淆,行同禽兽”,加之
阮福洪保曾与天主教徒往来,因此嗣德帝在位初年加强禁教力度,处死多名传教士,引发
法越战争,天主教徒纷纷协助法军。《
壬戌和约》后,天主教解禁,天主教徒(道民)公开活动,与其他越南官民(良民)之间的冲突日甚,到嗣德二十七年(1874)爆发了反洋教的文绅运动。嗣德帝将其镇压下去后,允许将“良民”改称“平民”,“道民”、“莠民”改称“教民”,标榜一视同仁,调解双方纠纷,彻底改变了天主教政策。
外交
嗣德帝在位时期,越南阮朝仍然保持着与中国清朝的
宗藩关系。即位之初,嗣德帝依例派刑部右参知裴樻等赴北京告哀请封,同时准备北巡
河内,完成“邦交大礼”(册封仪式)。嗣德元年(1848),越南山兴宣总督阮登楷、河宁总督尊室弼提议向清朝请求世袭国号、停止册封,或移至首都顺化举行册封仪式,嗣德帝不许,阮登楷再上一折,其理由有:一、河内是“安南”故都,阮朝和“安南”是不同的国家,故不宜在河内行礼;二、顺化离河内太远,“千里巡幸,不无意外之虞”;三、取消北巡可以节省经费、纾解民力。阮登楷预计清朝必定答应,并说“倘清果以道路之难,又将听我永膺世祚、停其册封,则国体益尊、民生久利,尤为计之得也”。嗣德帝采纳了在顺化册封的主张,以河内宫殿年久失修及“主少国疑、不敢擅离国都”为由向清朝请求在顺化册封。
道光帝恩准其请,嗣德帝闻讯大喜,对复命的裴樻等人说:“一接国书,他已听允,这系交邻大义,尤于国体有光。”于是给使臣升一级官并厚加赏赐。嗣德二年(1849)七月,嗣德帝在顺化接受清朝册封为“
越南国王”。嗣德三年(1850)三月,嗣德帝得知清朝道光帝驾崩的消息,辍朝五日,这也是阮朝皇帝唯一一次主动为清朝皇帝举哀。
嗣德五年(1852),越南贡期又至,嗣德帝派范芝香等出使清朝,恰逢清朝爆发
太平天国起义,这个使团也在清朝滞留三年才得以回国,此后中越朝贡关系中断十余年。嗣德十三年(1860),嗣德帝预备派黄善长等赴北京朝贡,清朝以“两广未靖”为由拒绝。直到嗣德二十一年(1868),嗣德帝所派的黎峻为首的使团才得以进入镇南关,恢复朝贡。嗣德二十七年(1874)。越法签署《
甲戌和约》,虽然强调了越南的“自主之权”,但又声明“若从前有与何外国相交,往来通使,今应仍旧,不可变异”,所以即使法国人颇有微词,嗣德帝仍旧坚持四年一次朝贡中国,直到他去世。
除了朝贡外,嗣德帝还屡次向清朝乞师剿匪。虽然清朝土匪和民变势力涌入越南的现象早已有之,但在嗣德年间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阮朝官军不堪一击,疲于奔命,嗣德帝遂频频求援于清廷。嗣德二十一年(1868),在恢复朝贡的同时,嗣德帝命使臣向广西巡抚苏凤文呈递请求清兵助剿的咨文,清廷予以批准,于是在嗣德二十二年(1869)派广西提督
冯子材率三十一营出
镇南关剿匪,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平定了“
延陵国”领袖
吴鲲。余党黄崇英及其所率黄旗军继续扰乱北圻,嗣德帝又向清朝求援,清军乃于嗣德二十四年(1871)、嗣德二十八年(1875)两次出关围剿黄旗军,终于擒杀黄崇英。嗣德三十一年(1878),清将
李扬才自称
越南李朝皇室后裔,率部入越向阮朝讨回“祖业”,嗣德帝破天荒地亲自撰写上给清朝皇帝、皇太后的告急奏文,翌年冯子材领兵出关,剿灭李扬才。此后仍有陆之平、李亚生、覃四娣等中国匪帮继续活跃于北圻,清军又应邀于嗣德三十四年(1881)底出关剿匪,此后清军留在北圻,直至
中法战争。嗣德帝并非乐见清军出入北圻,但无奈他手下的大臣和士兵太无能,所以嗣德帝对负责剿匪的
黄佐炎、
尊室说批评道:“远求清兵,系由尔等迟久,不能同心悉力办清,故不得已出此下策!”除了请求清军助剿以外,嗣德帝还利用接受阮朝招安的
刘永福来对付其他匪帮。
嗣德帝长期将对清关系限定于朝贡和剿匪,无意让清朝介入越法关系。嗣德帝认为:“夫以大清尊(宗)国,而亦不能自强,则其他尚可言哉!”因此他在为赎回南圻的问题而备受折磨之际,也没有请求清朝的援助,甚至根本没向清朝通报。清朝也是以
天津教案为契机,命广西太平知府
徐延旭调查越南情况及越法关系,才了解到越南将南圻割让法国。而嗣德帝则是到了嗣德三十一年(1878)上奏清廷请求剿灭李扬才时才透露了南圻失陷。法国第一次入侵北圻后,越法签订了《甲戌和约》,嗣德帝也没有及时上报清廷。法国虽然通报清廷,但清廷自顾不暇,除了声明越南本系中国属国(被法方误译为“越南曾经是中国属国”)并继续帮越南剿匪外,并没有其他动作。
嗣德三十四年(1881),法国宣布要落实对越保护权并再次远征北圻,阮朝才出现了联清抗法的意向,朝臣们注意到清朝正在与日本就
琉球问题展开交涉,故判断清朝也会为同为藩属国的越南而尽力与法国交涉。与此同时,清廷也从驻法公使
曾纪泽那里得知法国图谋北圻的情报,认为“越南积弱已甚,为中国藩篱计,实不能以度外置之”,开始真正关注越南问题,
轮船招商局广州分局道员
唐廷庚奉命去越南与嗣德帝接洽。十二月,唐廷庚抵达顺化,嗣德帝以“恐招外人疑忌”为由拒绝接见,由协办大学士
阮文祥负责接待,并向唐廷庚提出三条请求——允许越南派使常驻北京以便联络各国、清朝为越南遣使各国提供方便、清朝保护刘永福。翌年春,李威利入侵北圻,嗣德帝数次向唐廷庚及两广总督
曾国荃告急求援,清廷决定一面以剿匪为名派兵进驻北圻各省,一面命北洋大臣
李鸿章与法国驻华公使宝海谈判,谈判结果是以
红河为界划分中法在北圻的势力范围。嗣德三十六年(1883),嗣德帝应李鸿章的邀请,派
范慎遹、
阮述赴天津参与谈判,同时向李鸿章请求通过清朝学习西方技术以自强、请清朝协助越南与西方各国缔约以牵制法国、请清朝出兵进驻顺化以抵御法军。
清朝本来就认为越南不如
朝鲜重要,加上《甲戌和约》让清朝在中法交涉中处于被动地位,清朝亦对擅自缔约的越南耿耿于怀,李鸿章指出:“法国于同治十三年与越南所定约款,越王并不先行奏闻,其受法所饵,乐为自主之国,不愿为中国统属,居心实不可问……今为法人所逼,始效
秦庭之哭,求助上国,是何异子弟欺瞒家长,将祖业自行断送与人,事后乞怜家长,请为攘夺,其情殊堪痛恨!”李鸿章又认为“目下南、北洋兵船尚未练成,断断无可远派,且法国水师擅长,实非中国兵船所能制胜”,因此只派军舰在南海“遥作声势”,事实上拒绝了嗣德帝的求援。统领入越清军的广西布政使
徐延旭也采取消极方针,声称因《甲戌和约》的缘故,中国只能“暗助”越南,嗣德帝直到病重之际都让人说服徐延旭积极行动,但徐延旭还是回到了中国境内的
龙州。总之,嗣德帝联清抗法的意图落空,导致法国占领顺化、吞并越南,只是此时嗣德帝已不在人世。
嗣德帝的对法(初译“富浪沙”,1883年与中国接轨,改称“法”)政策可以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即位到嗣德十五年(1862),嗣德帝比前代更加严格地执行锁国和禁教政策,多名传教士被杀。嗣德九年(1856)十二月,法皇
拿破仑三世(越南称“那坡离翁”)派到东南亚的孟狄纳累使团来到沱灢,向越南提出了建交、通商、传教等要求,遭到拒绝,使团在开炮示威后离开。嗣德帝加紧捕杀传教士,其中有西班牙(越南称“衣坡儒”)传教士遇害。于是法国纠合西班牙,于嗣德十一年(1858)入侵越南,引发了长达四年的
法越战争。法军攻击顺化不成,南下夺取南圻重镇嘉定,嗣德帝命百官密奏筹洋方略,大致可分为四派:一是固守议和派,如
张登桂、
潘清简等人;二是和守相机而动派,认为有时也可以攻为守,如武德濡、范清等人;三是主和派,是些寻找理由“专言和”者,如黎止信、尊室常;四是主战派,提出各种分析和方略,“专言攻守”,如陈文为、胡士训等。嗣德帝赞同固守议和派主张,于是两次与法国和谈,但都破裂,南圻四省也相继沦陷。嗣德十五年(1862)五月,嗣德帝派潘清简、林维浃去嘉定议和。起初嗣德帝有意模仿清朝在
鸦片战争中赎回
广州之举来赎回南圻,并要求“土地决不可许,邪教(天主教)决不可公行”,结果潘清简等签订《
壬戌和约》(第一次西贡条约),不仅规定越南向法西两国赔偿400万银元、开放沱灢、巴叻、广安三港,也答应将嘉定、边和、定祥三省割让法国,允许天主教传教自由。
第二阶段是嗣德十五年(1862)至嗣德二十六年(1873),嗣德帝的对法外交聚焦于收回南圻的问题,为此他派
潘清简到巴黎直接与法国政府交涉,法国答应有条件归还南圻三省,也派驻
暹罗领事何巴理来顺化谒见嗣德帝并商讨新约。但越法双方对新约都不满意,谈判遂归于流产。除了派潘清简谈判外,嗣德帝还采取暗中支持南圻抗法势力的策略,希望让法国知难而退。南圻沦陷后,百姓推军官张定为“平西大元帅”,领导义兵抗法,廷臣请求敕谕其勿轻举妄动,嗣德帝驳斥道:“人心如此,亦
图回之一助,岂有屑屑诫谕之理!”后来法国要求越南抓捕抗法领袖武维扬(千户扬),嗣德帝却命令暗中庇护,留作后用。此外,嗣德帝还采纳机密院主张,试图将南圻人民抗法的消息传播于各国报纸上,以向法国施加舆论压力。这一切举措都无济于事,法国在嗣德二十年(1867)进占南圻西部三省(永隆、安江、河仙),经略大臣潘清简自杀,南圻至此全部沦陷。嗣德二十三年(1870),嗣德帝听说法国在
普法战争战败、
拿破仑三世被俘的消息后,认为“有机可乘”,于是效仿“汉文服
尉佗、
匈奴”之法,让商舶大臣以“仁心发为仁言”,修书吊慰交趾支那总督,并劝他归还南圻,回救本国。总督除了感谢吊慰外,没有其他表示,此时北圻遭遇清匪入侵,阮朝无暇进一步考虑南圻问题。
第三阶段是嗣德二十六年(1873)至嗣德三十四年(1881),因法国商人涂普义欲强行通过
红河进入云南,嗣德帝一面派
陈廷肃、
阮仲合赴北圻交涉,一面派黎峻、
阮文祥赴南圻请交趾支那总督游悲黎调停,游悲黎趁机染指北圻,派海军上尉安邺以调停为名侵略北圻,却被
刘永福所杀,是为
北圻变故。嗣德帝认为“刘团诱杀安业,特出自一辰计取,若堂堂正正与之角胜,想亦难于持久”,于是决定撤回黑旗军,并同法国妥协。法国此时派交趾支那司法官霍道生来顺化及北圻善后,同意交还被安邺占据的河内,嗣德帝对霍道生颇为信任,认为他“有心为我”,在法国归还城池后,嗣德二十七年(1874)正月二十七日,黎峻、阮文祥在嘉定与游悲黎签订了《
甲戌和约》(
第二次西贡条约),六月又缔结了《越法商约》。除了开放北圻与红河以及进一步扩大法国商权外,还规定越南与外国缔结条约之前必须告知法国,法国派驻钦使(办理公使)驻扎顺化,越南已在事实上沦为法国的保护国。此后,嗣德帝采取对法协调路线,他在法国海军援助下镇压了乂安的文绅运动,又从法国获赠各种枪炮弹药和蒸汽船,并在法国指导下建立海关和港口管理制度,还派阮增阭、阮诚意出使法国,参加
1878年巴黎世博会。但另一方面,嗣德帝与暹罗及更多欧美国家建交、扩大越南外交空间的尝试,则遭法国阻挠而失败。
第四阶段是嗣德三十四年(1881)至嗣德三十六年(1883)。此时,法国改变了维持越南现状的方针,决定对北圻采取积极政策,落实所谓保护权。嗣德三十四年(1881)秋,法国驻顺化钦使黎那告知越南《甲戌和约》中“虽无保护明文,而意义已涵”,交趾支那总督黎眉警告如果越南不能驱逐刘永福,法国将于翌年用兵北圻。嗣德帝试图让刘永福离开保胜而未果。果然在嗣德三十五年(1882)就发生了
李威利入侵北圻的事态。面对蛮横的法国人,他痛叹道:“将以一和字,始终误我邪!”于是决心对法采取强硬政策,联清抗法。嗣德三十六年(1883)四月,李威利被刘永福击毙,嗣德帝闻讯大喜,在加封刘永福为三宣提督的同时,拒绝把李威利等人尸体还给法国。法国为报复越南,派海军少将
孤拔领兵直捣顺化,孤拔抵达前,嗣德帝即已去世。
柬埔寨(越南称“高蛮”)在明命年间曾为阮朝领土,绍治年间变成属国(同时称臣于暹罗),约定三年一贡。嗣德四年(1851)、嗣德七年(1854)、嗣德十年(1857)柬埔寨按期朝贡,嗣德帝应柬埔寨请求,归还战利品佛经,但拒绝归还乌门、七山、巴川、坚江等土地。嗣德帝命曾打败柬埔寨的
阮知方镇守南圻,亦令柬埔寨“感畏威德”。
嗣德十二年(1859),柬埔寨国王
安东(诧螉敦)遣使进贺
慈裕太后五十大寿,阮知方请加赏柬埔寨王母以怀柔,被嗣德帝拒绝。翌年,柬埔寨以擒拿
占族叛乱领袖为名入侵南圻,与法国人勾结,不久安东去世,柬埔寨发生内乱,但骚扰仍然不断。法越战争期间,法国曾提出柬埔寨不再向越南朝贡的议和条件,廷臣反对,嗣德帝认为法国非要如此也只能答应,不过要求法国保证柬埔寨不得入侵越南。后来《壬戌和约》中无此条款,但嗣德十六年(1863)法国就强迫柬埔寨成为其保护国,柬埔寨与越南的宗藩关系就此终结,阮朝的属国只剩下
西原的水舍、火舍。
越南与
暹罗在明命年间因对老挝、柬埔寨的争夺而交恶。法越战争后,嗣德帝试图与暹罗复交,但又希望暹罗先提出请求。直到嗣德三十一年(1878),暹罗以送还越南镇宁府官员为契机致书请寻旧好,嗣德帝遂派阮协报聘于暹罗。其后暹罗欲遣使答谢越南,却被法国阻挠,只好雇佣法国人将礼物送给嗣德帝,嗣德帝修书回复。
嗣德初年,对所有西方国家采取排斥政策。嗣德三年(1850),
美国(越南称“麻离根”)船抵达沱灢,请求通商,遭到拒绝。法越战争后,嗣德帝逐渐开始考虑与更多西方国家建交以制衡法国,如嗣德二十五年(1872),
德国驻
香港领事请求与越南修好,嗣德帝派阮政去香港报聘,并将购买的德国蒸汽船命名为“远通”,表达通好各国的构想。不过德国的政策是把法国的注意力引到东方,所以在越南问题上采取对法协调路线,并未与越南建交。两年后的《甲戌和约》中,规定越南与其他国家缔约必须事先通知法国,越南的外交因而受到制约,仅在嗣德三十二年(1879)同西班牙签订商约,而西班牙迫于法国压力,也只是让驻华公使兼任驻越公使。后来嗣德帝希望借助清朝来联络西方国家,但未能实现。
人物评价
轶事典故
自幼聪颖
嗣德帝刚会说话,就握炭频画于墙壁,看到的人感到惊异,便问他在干什么,他回答:“写‘状’字。“即
状元的状。有一次,
绍治帝让诸子回答自己名字的含义,嗣德帝根据自己所学的
训诂知识回答道:“洪为重大,任为负荷。”绍治帝微笑着打趣道:“重负者何?樵薪耶?”
诗歌外交
嗣德帝酷爱作诗,史载他“万机之暇,多作诗文,落笔成章,不假思索”。他曾“敕诸地方察举妇人能诗文者充教内庭”,以便后宫妇女能够陪他作诗。他甚至将写诗融入治国理政之中,久旱降雨就作喜雨诗,期待胜仗就作望捷诗,乃至大臣议事、出使及将士作战,他都会赋诗下赐,以示鼓励。嗣德帝还将诗歌运用于外交场合,他在嗣德三十五年(1882)正月赋诗赞美
李鸿章,以期他能帮助越南,托
唐廷庚转交:
天相中朝寿老成,拳拳忧爱壮犹宏。
海润惠覃千里浃,嵩高神降两贤生。
李鸿章则以“及时自强、归诚天朝、误订法约”之意次韵回复:
好读史书
嗣德帝非常爱读史书,他对中国历史了如指掌,有一次嗣德帝读《
明史》,发现
松江府有谄媚
魏忠贤者建德馨祠,便下令将宫中表德殿德馨楼改为明德楼。他在训谕中总是引经据典,对各种中国历史人物信手拈来,要求文臣学习
赵广汉、
诸葛亮、
裴度等人,武臣学习
赵充国、
冯奉世、
郭子仪、
李光弼、
曹彬等人,宗室学习汉代东平王
刘苍、宋代濮王
赵允让等人,自己则以
汉文帝、
宋仁宗为榜样。法越战争后,嗣德帝专门印发唐书中
李泌、裴度、
李绛三名中兴名臣的传记,让一品至四品官员30人一本,号召群臣向他们学习。他还两次将
乾隆御批通鉴下发全国各个学堂,要求士子认真学习。
嗣德帝不止关注中国史,也重视本国史。他对士子“惟知有北朝(指中国)之史,本国之史鲜或过而问焉”的状况表示担忧,因此才决定编修《
钦定越史通鉴纲目》。他不仅亲自批注,还御制《越史总咏集》并予以刊行。但总体而言,嗣德帝更多引用的还是中国史。
欲开世博
嗣德十九年(1866),法国召开
万国博览会(越南称“斗巧场”),邀请越南参加。嗣德帝也想搞一个世博会,对大臣们说:“我亦开场,要洋人齐赴呈能,有益否?”大臣回奏:“西俗以机巧自夸,又有意东往。我若招之,恐各国同来,多有不便。”嗣德帝予以采纳。
拒入宗庙
嗣德年间,法国吞并南圻全境,嗣德帝欲赎回而未果,《
甲戌和约》的缔约等于彻底承认了法国对南圻的占领。嗣德帝乃于嗣德二十九年(1876)以“故疆未还”而下诏罪己,并称“朕不幸
赍志以殁,虽臣庶有不忍斥,援例祔从
世室,则朕有罪人,不应污玷其列,苟强为之,魂魄亦不甚安矣。宜黜别之,勿加尊谥,以示万世人君有过之大戒,使朕得与有过之臣分谤共耻,是朕之志也”。嗣德帝本欲“布告天下,咸使闻知”,经群臣反复劝谏,才没有将此罪己诏公开。
议改国号
嗣德三十一年(1878),嗣德帝打算将国号由“大南”改为“大兴”或“大化”。
机密院大臣认为:“兴字虽美,而稽之事寔则未赅;化字既兼本始,又合南音,想为妥善。惟当今多事,人心易摇,傥一违之,俗见讹言,恐莫能遏,请俟事简后行。”嗣德帝采纳,最终未改国号。
嗣德与鹤
相传,清朝皇帝曾赠送嗣德帝一只仙鹤,嗣德帝如获至宝,宠爱无比,在其脖子上贴上“天子鹤”的标签。有一天,“天子鹤”逃出御花园,闯入民宅,被民宅的狗咬死。嗣德帝龙颜大怒,欲处死民宅主人。有一个叫范丹桂的御史作诗劝谏曰:“鹤不能言,犬不识字。鹤入民院,犬忠于主。鸟兽斗争,幽明何与?犬吠鹤死,罪归于主;鹤啄犬死,将何律处?”嗣德帝悔悟,赦免了民宅主人。
亲属成员
个人作品
嗣德帝创作的诗文集和各种书共计103部。包括《嗣德御制文集》68册,《御制越史总咏集》10卷、《嗣德御制诗》初集20卷、二集15卷、三集20卷,此外还有喃字著作如《嗣德圣制论语释义歌》、《
嗣德圣制字学解义歌》等。
陵寝墓地
嗣德帝去世后葬于谦陵(
嗣德陵),位于顺化市水春社上坡村。陵中所有建筑物和景观都带“谦”字,如自谦门、鸣谦堂、和谦殿、流谦湖、冲谦榭等。嗣德帝解释道:“吾何取之谦乎哉?……夫谦者,敬也,让也,有而不居,屈己下物者也。以予之蒙耻负罪如此,让莫大焉,屈莫甚焉,有何才能功德而不居乎?”再加上修筑谦陵时雷震和谦殿以及段征之变等“天谴人怒”,因此他“不得不谦也”。
影视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