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子材
清末将领、民族英雄
冯子材(1818年-1903年),字南干,号萃亭,广东钦州(今属广西钦州)人,晚清时期抗法将领、民族英雄。
人物生平
苦难童年
冯子材祖上世居广东省南海县沙头圩(今属广州市)。乾隆年间,该圩遭受水灾,冯子材的祖父便迁到钦州城外沙尾村定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六月二十七日,冯子材在这里降生。当时的钦州隶属广东。
童年的冯子材,生活过得十分艰辛。他4岁丧母,10岁丧父,舅父黎氏欲收养冯子材,被冯子材拒绝,而与祖母、兄长相依为命,只上了两个月的学便辍学。为了活命,小小的冯子材不得不随大人贩盐、做木工、捕鱼摸虾、护送牛帮,篱笆房被洪水冲垮后只好住进庙里,饥寒交迫,朝不保夕。十五岁祖母去世,求生的欲望,驱使流浪街头的冯子材操刀使剑,二十多岁时学得一身好武艺,据说一百多人也打不过他,从此以保镖为生,护送牛商赶耕牛到廉州(今合浦县)去卖。
镇压天国
道光三十年(1850年),冯子材在广西博白聚众反清。咸丰元年(1851年)四月,树旗反清的广东天地会领袖刘八率部众万余人进攻博白,冯子材趁机投奔这支队伍。五月,刘八进攻博白失败,冯子材接受清政府的“招安”,投降知县游长龄,并被改编为“常胜”勇营,后随广西提督向荣镇压粤桂边界的农民起义军,由此被被擢升为千总。在平定博白后,被清廷赏给“色尔固楞巴图鲁”名号。后在镇压太平军时,跟随向荣一直追击到江南。
咸丰三年(1853年)四月,冯子材率部众在南京城外孝陵卫拱卫“江南大营”,以抵抗太平军。
咸丰六年(1856年)六月,清廷江南大营被太平军摧毁,冯子材被逼逃往丹阳。随后向荣病逝,冯子材成为帮办军务的张国梁的部下。他跟随张国梁先后攻克镇江、丹阳,曾经一天之内扫平敌人七十余座营垒。张国梁曾抚着其背后背称赞说:“你很勇猛,我很惭愧我不如你。”冯子材因此积功升至副将
咸丰八年(1858年)一月,清军复立江南大营于沧波门、高桥之间,挖掘长濠,坚筑高垒,围困天京太平军。九月,太平军主将陈玉成李秀成分别领军进至滁州乌衣(今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乌衣镇),准备会攻清钦差大臣德兴阿的“江北大营”。冯子材领兵5000奉命渡江支援,冯部几乎全军覆没,仅剩三四百亲兵逃回江南。
咸丰十年(1860年)五月,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清军“江南大营”。冯子材随张国梁逃到丹阳,又被太平军击败,张国梁在丹阳南门外落水溺死,事后,冯子材收拢残军,退往镇江固守。随后率兵攻克溧水,被升为总兵
同治元年(1862年)初,冯子材率领三千人镇守镇江,当时江北的清军将领大多都自行设置关卡收税,对此,冯子材说:“这是武人该干的事吗?”他请曾国藩派官吏处理。后来他的部众达两万人,但是粮饷经常不足,他却从来没有怨言。镇守镇江六年,治理有方,人们也乐于为其所用。太平军攻打镇江百余次,但却不能动摇冯子材。
同治三年(1864年)七月,天京陷落,清廷大封功臣,冯子材被任命为广西提督,赏穿黄马褂,封骑都尉世职。
出关靖边
同治四年(1865年),冯子材奉命前往广东罗定、信宜剿灭当地反清队伍。两个月后事竣又移师讨伐黔苗农民起义,攻克全茗、感墟。
同治八年(1869年),冯子材奉命统率大军由镇南关(今友谊关)入越南,目的是追击吴亚终率领的反清农民军,攻下吴部占领的安边、河阳,吴亚终阵亡后,招降其部分余部,准备于当年班师回国。途中吴部将梁天锡降而复叛,冯回师继续追剿,事平后于翌年回国,清廷予其世职奖励。
同治十年(1871年),因越南边境战乱,越南无法向宗主国清朝进贡,冯子材再次奉命带兵出关,平定战乱,疏通贡道后于当年入关。
光绪元年(1875年),冯子材被清廷任命为贵州提督。
光绪四年(1878年),冯子材旧部李扬才因官场失意,便以恢复越南李朝祖业为由,率军入越颠覆越南阮氏王朝的江山。冯子材奉命入越讨李,次年全歼李军并生擒李扬才后率师回国。在此过程中,他揭参候补道赵沃等人在新街之役讳败为胜的劣行,从而触怒了与赵沃有私人关系的两广总督刘坤一。刘坤一极力为赵沃辩护,使得已被革职的赵沃仍留营中统军,而冯子材却被排挤去官,遗缺由两广总督张树声派淮军将领黄桂兰接任。在黄桂兰、赵沃这两个庸才的率领下,广西防军日渐颓废,以致后来在中法战争中不堪一击。
光绪七年(1881年),冯子材再次回到广西任职。光绪八年(1882年),冯子材告病还乡。
镇南大捷
光绪九年(1883年)十二月,中法战争爆发,清军在越南战场上节节败退。光绪十年(1884年),两广总督张树声邀请冯子材训练团练,派遣使者前去请驾。使者到时,冯子材正穿着短衣,光着脚,和牧童一起吆喝着牛犊归来,使者说明来意,冯子材推辞了。后来,冯子材听说张树声贤明,就到广州去拜见。正逢接替张树声担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到了广州,他对冯子材以礼相待,请他统率前卫部队守卫广东、广西。
光绪十一年(1885年),清廷命冯子材辅助处理广西边境外军事事务。当时苏元春是督办,冯子材因为他新被提拔,超过自己,常常郁郁不乐。听说谅山有警,立即赶赴镇南关,而法军己焚烧镇南关后退兵。龙州危急,冯子材认为关前隘口跨过东西两岭,十分险峻,就命令修筑长墙,率领所属部队扼守,派遣王孝祺的勤军驻扎在后为犄角之势。敌人声称某一天攻打关口,冯子材料到敌人必然提前到达,就决定先发制人。广西巡抚潘鼎新制止他,其他人也不想战斗。冯子材据理力争,亲自率领勤军袭击文渊。夜晚逼近敌人堡垒,杀死并俘虏了很多敌人。
法军兵分三路进攻,冯子材对将士们说:“要是法军再打入关内,我们有何面目见广东父老?一定要拼死守关!”于是士气高涨。法军攻打长墙最激烈,其次是黑兵,再次是教匪,炮声震动山谷,子弹在阵地前堆积了一寸多厚。清军各路部队合力猛烈攻击,敌人逐渐退却。过了一天法军又蜂拥而至,冯子材居中指挥,苏元春殿后,王孝祺居右,陈嘉蒋宗汉居左。冯子材指挥众将屹立不动,遇后退者就杀头。自己手持长矛冲出营垒,带领两个儿子冯相荣冯相华投入战斗。众将士因为冯子材年已七十还冲锋陷阵,都受到激励,也拼死战斗。关外的散兵和侨民也来助战,杀死了几十名法国将领,追到关外二十里才回来。过了两日,又攻克了文渊,受到了赏赐,此后接连收复谅城、长庆,抓获斩首三画、五画兵各一名,乘胜追击到拉木,收复了所有被侵占的土地。
越南人民早已不堪忍受法军的暴虐,听说冯子材率领军队到了,都来迎接,争着犒劳慰问。冯子材将他们召集来安抚慰问,商议定了剿荡北圻的计策。越南人民争相建立团众,打着冯子材部队的旗号,愿意为清兵运粮作向导。北宁河内、海阳、太原竞相响应,冯子材也毅然自当重任,率领全军攻打郎甲,分兵袭击北宁,这时停战的诏书到了,冯子材愤而请战,不被批准,只得班师回国,走的那一天,越南人民夹道啼哭,冯子材也挥泪不能自已。入关到龙州,军民一起跪拜迎接,长达三十里。冯子材从越南撤兵回国后,奉旨督办钦廉(今属广西)一带防务,并会同办理广西军务。并获赠太子少保衔,世职改为三等轻车都尉
扶病远征
光绪十三年(1886年),冯子材率军赴琼州(今海南岛),平定黎民起义,清廷下诏对其进行了褒奖。随后,调任云南提督,但冯子材称病并未马上赴任。
光绪二十年(1894年),清廷加冯子材尚书衔。同年,中日战争爆发,冯子材奉命召集旧部驻节镇江,以备调遣。后因《马关条约》的签署,冯子材撤离江南。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中英片马争界交涉事起,冯子材赴云南提督任,稳定了云南局势。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冯子材筹备省内防务,这时义和团运动爆发,冯子材上书,请率数营入京勤王。清廷下召赞赏他的忠诚勇敢,但并没有同意。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冯子材调任贵州。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冯子材因病被免职。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广西钦廉一带会党蜂起,两广总督岑春煊请冯子材出山管理团防,结果冯子材刚刚招募训练成军,率领两个儿子准备上战场,却突然病危,不久即去世。享年八十六岁,谥号勇毅,清廷准予建祠。
主要影响
军事成就
1885年初,法军侵占镇南关,后因兵力不足、补给困难而退至文渊(今越南同登)、谅山,伺机再犯。危急关头,清廷任命冯子材受命帮办广西关外军务,领导镇南关前线的抗法战斗。冯子材奉命率领所部(萃军)奔赴镇南关后即刻深入了解民情,视察关隘要地,大胆起用当地壮族青年蒙大,委任其为敢死队队长,商谋作战计划方案。同时,冯子材还综合了各部将领和群众意见,在关前隘的东岭和西岭,全长一千多米长之间用土石砌起一条高7尺、宽1丈的长墙,长墙前面又挖了一条深4尺、宽1丈的堑壕,堑壕前面的开阔地里又挖了三百多个梅花坑。
1885年3月23日,法军第二旅主力1000余人在将领尼格里的指挥下,兵分三路进攻关前隘。等待已久的清军在冯子材的指挥下开始投入战斗。当法军进入清军包围圈时,冯子材身先士卒,率两个儿子和大刀队千人,跃出墙外,冲入敌阵,与法军展开激战。在各路军的紧密配合下,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这就是震惊中外的“镇南关大捷”。镇南关大捷共杀伤法军近千人,使中国军队在陆地战场转败为胜,转守为攻,战争形势为之改变。法军败讯传到巴黎,茹费里内阁被迫辞职。镇南关大捷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反侵略战争中取得的一次胜利。
当时,湘淮军在与太平军等反清武装作战时,多是以强敌弱,所以长于进攻,却疏于防御,往往只是简单设阵了事。但在碰到军事素质和武器装备均占优势的外敌时,这种平面布阵,单纯进攻的战术就成了致败的原因。冯子材因在镇江与太平军作战5年多,长期处于以弱敌强的情况,形势逼迫他结合镇江的地理形势钻研防御战术。他终于总结出“以守为体,以战为用”“先为不可胜,以待可胜”的战略思路和一套利用地形建立由高低交叉火力组成的立体防御工事、集中优势兵力分进合击为主的“积极防御战术”。冯子材在湘、淮、滇、黔等军都在广西边关被法军打败的情况下,摒弃了要么死守镇南关拒敌于国门之外,要么死守凭祥城保卫行政中心的传统防御模式,通过亲自踏勘地形,终于选取在关前隘设阵,利用地形构筑由高低交叉火力组成的立体防御阵地,并设法说服其他将领把主力部队从艽封撤回关前隘周围,以集中兵力对付敌人,最终他正是仰仗这种“积极防御战术”一举取得镇南关大捷。“积极防御战术”是在近代反侵略战争中,面对军事上占有绝对优势的外国侵略者,以弱敌强的制胜法宝。
政治作为
冯子材认为吏治的成败与边疆大局的安危息息相关。因此他对贪腐的官员,不是拍案而起与之斗争,就是上书弹劾予以揭露。即使对方的后台是风头正盛的湘、淮系督抚,乃至权倾朝野的军机处章京与大臣,他宁肯辞职丢官,也决不低头妥协。他因在同治六年(1867年)参劾湘系副将何元凤及广西巡抚张凯嵩而与前后两任广西巡抚张凯嵩、苏凤文龃龉;在同治十年(1871年)参劾湘系署太平知府徐延旭及广西巡抚苏凤文,而与三任广西巡抚苏凤文、刘长佑涂宗赢龃龉;在光绪五年(1879年)参劾湘系道员赵沃而与广西巡抚张树声及两广总督刘坤一龃龉,并牵涉到权势颇大的军机章京钱应溥。最后在光绪九年(1883年)被直隶总督李鸿章、两广总督张树声、炙手可热的清流派言官张佩纶等及以恭亲王为首的军机处共同排挤,被迫辞去任职达20余年的广西提督。在后来的抗法战争期间即光绪十一年(1885年),因受诬陷及攘功,而与出身淮系的广西巡抚潘鼎新、出身湘系的督办军务苏元春及护理广西巡抚李秉衡龃龉;在光绪十四年(1888年),因参劾已被清末官场视为毒瘤的部吏索贿事件,而使吏部主官受到惩处;在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出任云南提督后,又与云南巡抚、云贵总督崧蕃龃龉。从1865年赴任广西提督起,到1900年云南提督任上的近35年间,冯子材坚持与贪腐官员作斗争,成为他人生中的另一大亮点。
历史评价
清史稿》:①子材躯干不逾中人,而朱颜鹤发,健捷虽少壮弗如。生平不解作欺人语,发饷躬自监视,偶稍短,即罪司军糈者。治军四十馀年,寒素如故。言及国梁,辄涔涔泪下,人皆称为良将云。②论曰:法越之役,克镇南,复谅山,实为中西战争第一大捷。摧强敌,扬国光,子材等之功也。
清代文学家黄遵宪:冯将军,英名天下闻。将军少小能杀贼,一出旌旗云变色。江南十载战功高,黄褂色映花翎飘。中原荡清更无事,每日摩挲腰下刀。何物岛夷横割地,更索黄金要岁币。北门管钥赖将军,虎节重臣亲拜疏。将军剑光方出匣,将军谤书忽盈箧。将军卤莽不好谋,小敌虽勇大敌怯。将军气涌高于山,看我长驱出玉关。平生蓄养敢死士,不斩楼兰今不还。手执蛇矛长丈八,谈笑欲吸匈奴血。左右横排断后刀,有进无退退则杀。奋梃大呼从如云,同拼一死随将军。将军报国期死君,我辈忍孤将军恩!将军威严若天神,将军有令敢不遵,负将军者诛及身。将军一叱人马惊,从而往者五千人。五千人马排墙进,绵绵延延相击应。轰雷巨炮欲发声,既戟交胸刀在颈。敌军披靡鼓声死,万头窜窜纷如蚁。十荡十决无当前,一日横驰三百里。吁嗟乎!马江一败军心慑,龙州拓地贼氛压。闪闪龙旗天上翻,道、咸以来无此捷。得如将军十数人,制梃能挞虎狼秦;能兴灭国柔强邻,呜呼安得如将军!(《冯将军歌》)
清末民国政治家康祖诒:前敌之宋庆魏光焘李光久,宿将才冯子材,并一时人望,可咨以将才,假以便宜,悉用选厉以仇耻。
清末民国政治家赵凤昌:①冯尤能廉俭自励。②冯常喜写字,有求书者,仅书“天地正气”四字,亦署上下款,足见此老胸中只一团正气。
戏剧家田汉:泥桥岭畔古城东,且驻征车吊萃翁。松啸如闻嘶战马,花香端合献英雄。扶妖江左成遗憾,抗法关南有大功。近百年来多痛史,论人应不失刘冯。(1962年《吊冯子材墓》)
《人民日报》:战场之上冯子材沉着应战,指挥有方,在充分发挥军事才能的同时,还身先士卒,带头冲锋陷阵,奋勇杀敌,展现出舍己为国的高尚情操。战场之外,冯子材清正廉洁,赏罚分明,从严治军,所带将士众志成城,令行禁止,如此才能取得镇南关大捷。在民族危亡之际,冯子材以近70岁高龄挺身而出,置个人安危于不顾,驰赴沙场,精忠报国,其展现出的民族气节与爱国主义精神令人称颂。
湛江师范学院蒋金晖:①冯子材自1870年察觉到法国觊觎中越的野心,一直到1900年的30年间,无论是在镇南关战场上的与法军兵戎相见,抑或是在中法划界、海南岛平乱、督办钦廉防务,乃至甲午战争、庚子事变等各种军事行动中,他心中的抗法情结一天都没有释怀,显示了一个处处以国家社稷为重、寸土不让祖国河山的民族英雄的本色。②因为指挥取得震惊中外的镇南关大捷,冯子材创造了中国近代史上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奇迹。
钦州市委书记王革冰:我们纪念冯子材,就是要学习弘扬他爱国担当、崇高为民的精神,将这种精神升华为奋斗不止的时代精神,成为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
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博物馆原馆长马赤农:老将冯子材在国家遭受侵略时挺身而出,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捍卫民族尊严,体现出的民族精神值得我们尊敬。我们应当永远铭记像冯子材这样的民族脊梁。
人际关系
据由冯子材动议创修并手跋《凡例》,第六子冯相钊主持修纂的钦州《冯氏族谱·年表内纪》记载:
冯家字辈:遂广文子相承树德保国必昌家业骏茂世远传
长辈
哥哥
妻妾
正室:韩氏,生长子相猷,次子相贤,四女金玉。
继配朱氏,生三子相荣。
继配王氏,生五子相华,六子相钊,十三子相棨,十七女彩玉,十八女翡玉,二十女吉玉。
妾农氏,钦州石岭人。生七子相锴,十四子相标,十六女璧玉。
妾黄氏,钦州人。生十一子相焜,十二女鸿玉,十五女白玉,十九女喜玉。
子女
主要作品
撰有《军牍集要》,又名《冯宫保军牍》,十二卷。所辑前五卷为其与太平军作战时奏牍,六至八卷为广西提督任内奏牍,九、十卷为中法战争时奏牍与咨文,十一、十二卷为督办钦、廉防务时奏牍及公牍。有光绪二十年(1844年)刊本。
后世纪念
故居
冯子材故居又名宫保第,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州镇白水塘村,是冯子材退居时住所。总占地面积15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020平方米。包括三个状如伏虎的小山丘,当地群众称为“卧虎地”。四周环以高墙,围墙内有主建筑三进,每进分为三大间,每大间又分为3小间,共9间,27小间,构成了富有特色的“三排九”建筑模式。建造时用料讲究,室内梁、柱、门窗、匾联多为珍贵的格木制成。浮雕工精,壁画色艳,造型端庄,朴实严谨。
墓址
冯子材墓,位于钦州市钦南区往合浦旧公路13公里沙埠镇泥桥村东北100米的小山丘上。由四个部分组成:一为碑亭,位于墓后约500米的公路旁,亭内有巨碑一块,边刻盘龙,夹以八仙,工艺精湛;二为墓前300米处“敕建”的封诰牌坊,全由花岗岩组成;三为牌坊侧面的六角亭,已于“文革”中被毁;四为占地约1200平方米的主墓,墓顶用长2米,宽0.5米的花岗岩刻成一座庙堂式屋檐。檐下碑前,有一对雕刻精致的盘龙石柱,墓前有3个长约5米、宽6米的拜台,左右分列石雕的文仕、武将、狮、虎、马各一对,制作精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于1981年公布该墓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并拨款修复。
事迹展
2018年3月24日,为纪念冯子材诞辰200周年,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化厅,钦州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的“南疆耆将 巨手擎天——冯子材生平事迹展”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开展。
其他
1890年,冯子材重建绥丰书院,现广西钦州一中,校园内立有冯子材全身像。
2010年9月,钦州市政府投入1900多万元建设的公办全日制小学被命名为钦州市子材小学,该校少先队还专门成立了“子材中队”。
2011年,为纪念冯子材,在钦州市区建设的一座长920米的自锚式悬索桥被命名为“子材大桥”。
史料索引
清史稿·卷四百五十九·列传二百四十六》
影视形象
(以上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冯子材:金戈铁马镇南关.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8-10-19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17 10:53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