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礼是中国传统的诞生礼俗之一,多在小孩出生三天后举行,不同地区、
民族形式多有不同,从刚出生洗礼开始到宝宝周岁
抓周,一般有祝福、保健、占卜等几层含义。狭义的诞生礼指庆祝诞生使用的礼品,一般是新生儿家人摆酒宴准备分发给亲朋好友的礼盒,每个礼盒包含有
喜蛋、
喜饼、
喜糖等,应邀的亲朋好友视具体情况也会送轻重不同的礼物,礼物大多是小儿用品和产妇营养品。
概念
人的诞生,俗称“生日”。婴儿降生,是人生的开始,也是人生的大事、喜事,家人欢欣,亲朋相贺。
在
莆田,诞生礼非常隆重,在婴儿降世后要持续整整一年。婴儿降生后十四天,举行个仪式,叫“十四朝”,届时舅家要置办十全果为婴儿祝福。出生满三十天,进行的仪礼叫“满月”,俗称“出月”。此时要做三件事:一是“洗儿”,旧法接生,婴儿要等到出月才给他沐浴。沐浴时,先举行仪式,备礼谢神告祖,然后用“午时草”(端午节留下的
菖蒲牡荆等干草)烧汤为婴儿洗澡。澡盆中放涂红铜钱,请老年妇女(认为命好的)在厅堂上给婴儿洗澡。二是剃头画桃。婴儿浴后,用洁净的
剃刀剃去胎发,只在囟门处,留下一小撮。再由其父或其祖父用
雄黄在婴儿头顶画个大桃,谓能使其聪明长寿(莆田对上当受骗者有“头顶没有画桃”之说)。之后,给婴儿换上新衣,戴上饰有“福”或“寿”字的小帽,挂上“长寿锁”,抱到厅堂拜祖先、拜灶公、拜长辈、讨“挂月豆 ”红包。三是给亲邻小孩们分红蛋。这天产妇娘家送来婴儿衣裤、鞋帽、襁褓、
项圈、手镯、脚环及喜蛋(熟蛋壳染红)等贺礼。头胎婴儿若是男孩,还要办“出月酒”或演戏庆贺一番。
婴儿满一周岁称“周日卒 ”,俗称“对日卒 ”、“摸摸”。要举行“日卒 盘试儿”仪式。这天婴儿外婆家送来小儿衣帽、
鞋饰等。母亲给小儿穿上新衣服,然后在厅堂中地上放一只大“
米筛”,内放剪刀、
量尺、
戥子、
算盘、毛笔、书本、钱币等物,以此卜定婴儿日后的前途、爱好。此称“试日卒 ”、“摸摸”。“摸摸”时小儿要坐在一只小
石臼上,意为坐石头上就有饭吃。
礼节起始
世界上多数民族,都有比较丰富的生命礼仪。这种生命礼仪是贯穿人的整个生命过程的。它从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开始,至生命的逝去而结束。中间经过了成长、成年、婚姻等环节,生命礼仪是生命历程中柔软的结点,它承接了上一段生命历程,又开启了新的生命前景。生命礼仪是人生的一个个驿站,对于年轻的生命来说,生命礼仪带来的是新鲜、喜悦、兴奋,如同追日的少年,登上山顶目睹太阳喷薄而出的感觉一般。憧憬在心中荡漾,壮丽的生命前景在眼前展开。而对于成熟的
生命个体,生命礼仪则像冬日暖阳般的温暖,如同雨夜疲惫的路人歇脚的驿站。历尽跋涉艰辛的生命个体,由年少时对生命的憧憬转化为了感悟,回望来时之路,心中充满着回味与感慨。但是不管是如风的少年还是沉静的中年,或者是安详的长者,生命礼仪都会给人们心底一份温和的滋养,温情的抚慰。
经过了十月之久的长长的酝酿,婴儿的哭声终于终结了父母忐忑的猜想,骄傲地宣布着一个全新生命的到来。沉浸在喜悦之中的大人们为了表达对新生命的爱意、对新生命的祝福,就以各种仪式来为孩子祈福。这就是出生礼。
华夏民族是一个
礼仪文化极其发达的民族,拥有从出生礼、
成年礼、婚礼、成长礼到葬礼的完整的生命礼仪体系。华夏生命礼仪饱含了华夏人文特色,有“冠”与“笄”的成年礼,有宁静优美的“
昏礼”,有庄重安详的葬礼,出生礼也是别具特色。
汉民族传统的出生礼,由几种礼仪组成,婴儿诞生,有诞生礼;三日后,有三朝礼;出生一月,为
满月礼;出生百天,行百日礼;一周岁时,行周岁礼。这样,对一个新生命的迎接过程,才算完成了。
主要风俗
汉民族传统的出生礼,因地域之别而具有不同的风貌和表现样式,但总的来看,汉民族传统的出生礼中,大都包含了诞生、三朝、满月、百日、周岁五种主要礼仪,其具体表现形式也基本大同小异。
男弄璋女弄瓦
《诗经·
小雅·斯干》曰:“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意思是说,如果生了男孩,就让他睡在床上,给他穿华美的衣服,给他玩白玉璋;如果生的是女孩,就让她睡在地上,把她包在襁褓里,给她陶制的
纺锤玩。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意识非常明显。
男悬弓女悬帨
“子生。男子设弧于门左,女子设帨于门右。”(《
礼记·内则》)若生的是男孩,则在侧室门左悬弓一副,并且还要用弓箭射四方;若是女孩,则在侧室门右悬帨。帨,音“睡”,是女子所用的佩巾。
周礼昏礼中,女子出嫁,母亲也要亲自为女儿系结佩巾。显然,弓与帨,具有鲜明的性别特征。
名字
孩子出生后,大人为其取名,称为“名字”。根据周礼,这一天丈夫来到妻子的门前,他由右阶登上在门口,南面,妻子怀抱婴儿,缓缓而出,立于阶下,面向夫君,孩子将来的保姆跟在妻子的后面或右面,拜贺说:“某年某日,我们见到这个孩子了,恭喜你们喜得贵子”丈夫点头,说“是啊,我们一定好好教育他”于是,握住儿子(或女儿)的右手,逗她一下,告诉大家孩子的名字,妻子回答说:“记住你的心愿,我和你一定会好好教育他的”保姆再拜贺,然后,妻子把孩子交给保姆,自己回房去了,宾客传着孩子的名字,传遍家族,告知有司,登记入册,而丈夫,来到妻子的房间,献上(或遣人)精美的礼物。挂弓箭也在此日,后期命名仪式,赞念告文,父亲洗手,拜祖先,供奉,南面立,母抱子出,保姆在右,宾客起立迎接,母登阶,父亲为儿女戴上璋和香囊,宣告子女名字并解释含义,赞做认定礼,父亲和亲友宾客相互做答谢宴。根据《
礼记正义》,妻将生子,居侧室,丈夫派人一日问两遍,妻子不见,让保姆礼服以对,生子,太子用
大牢,
卿大夫用少牢,士庶用豚,命名当天,孩子剪发,妻子以孩子的名义见于父,他们都穿着礼服,父正门入,升自
东阶,
西向,妻正门入,保姆在右前,立在房檐下,保姆先称贺“恭喜您喜得贵子“,丈夫回答:“要好好教育他“保姆又说:“母亲某氏今天礼服见你“妻后说,然后丈夫拉孩子右手,名之,妻回答说:“记住你的心愿,我们一定会好好教育他的“然后把孩子交给保姆,回房,保姆告宾客,丈夫写下文书,交给宰,宰告诉诸亲友宾客,夫入内室,和妻子一起行被供养之礼。如果是庶子的话,不拉右手,不称贺,但都戴璋,当然今天我们不必讲究这个
洗三
在婴儿出生第三天,进行沐浴,为婴儿祝福,亲友都来相贺,送上礼物,在孩子面前说吉祥话,宋代流行写洗三诗,一般主持的都是
稳婆满月
这一天,孩子吃满月面,
穿新衣,带着孩子到处走动,认亲属,
百日
这一天举行
汤饼会,孩子
穿百家衣 并
戴长命锁,祈祷孩子长命百岁
报喜
一般是由孩子的父亲赴亲友家,主要是岳父母家报喜。所持喜物主要有
红鸡蛋、
喜饼等。
现如今,刚有了宝宝的年轻父母,还要准备一些装满
喜蛋、喜饼、
喜糖的诞生礼盒,把这个
喜报传递到更多的人,比如好友、同事、领导,这份初为人父母的喜悦之情跃然可见。
传承思考
出生礼被称为“摇篮边的礼仪”,世界许多民族的出生礼都与宗教密切相关,但
华夏民族的诞生礼仪更多的带有儒学和世俗的色彩。可以说,华夏传统的出生礼,是
儒家礼义与世俗生活紧密结合的产物。弄璋、悬弓等,礼义色彩浓厚,
洗三、
抓周等世俗风格明显。随着儒学的式微、世俗的扩张,和其它华夏传统礼仪一样,传统出生礼在发展过程中整体上呈现俗进礼退的趋势。儒家赋予了出生仪式类宗教色彩,庄重、优美、寓意深刻是其优点,但同时,又有宣扬男尊女卑等不良伦理的呈现;世俗将出生礼回归生活,亲切、欢乐是其所长,但同时又走向了庸俗、愚昧和肤浅。
到了当代,社会将生命礼仪进一步异化,仪式表达的传统意义正在被彻底颠覆,正在逐渐演变成为
积累财富、养蓄人脉、编织
社会网络的工具。传统的生命礼仪徒具空壳,一些礼仪消失了,另一些“礼仪”却被迅速制造,婚丧嫁娶之外,乔迁、升学、入伍、升职......不愧是“礼仪之邦”的传人,这种文明“继承创新”的本领似乎与生俱来,可悲的是,“承”的是残缺不全的“礼仪之邦”,“传”的更是奇形怪状的“利益之邦”。
传统出生礼已经被彻底异化,劣质的成分被无限地放大,积极、健康、优美的元素已经非常稀薄。出生礼已经成为了人际关系的骚扰者,成了让很多人不胜其烦的负担。真正优美的民族特色已经基本无处可寻,虚假的、庸俗的“传统风格”却异常顽固地被代代传承。
复兴传统出生礼,理应将其回归礼仪本身,回归为对生命的真切祝福和对为孩子的幸福祈祷,一些庸俗的社会人伦风气,不应该继续传承,出生礼对人们造成情感和物质压力也理当卸去。我们认为,出生礼不应该迫使人们去攀比金钱的多寡和礼物的贵贱,出生礼仪的耗费应遵循节约、适度、以自己家的耗费为主的原则,原则上,不宜接受他人的礼金,提倡一种真诚祝福、淡薄物质的礼仪态度。同时,出生礼应该增强礼仪成份,把握好生活欢愉的分寸,回归
华夏民族的本真和特色。
操作方案
佩璋礼
男孩女孩都是父母的宝贝,不应再以男璋女瓦的方式歧视女婴。男孩女孩都应该配璋。具体准备方法和佩璋过程是:·择玉:
在妻子孕期,丈夫和妻子一道,为孩子选定适合佩带的
玉饰。区别男女,可从玉器的质料、颜色、文化内涵中加以区分。玉器的人文内涵是积淀丰厚的
传统文化,在此无法详细阐述,这一问题,应由
准爸爸准妈妈一起来学习、研究,为将来的小宝宝选择最能代表父母美好祝愿的玉饰品。选定以后,由丈夫到玉器店购买,注意应选择可以佩带的玉饰物。
此佩将伴随孩子终生,建议精心选择、适度讲究其品质、造型、质量等等,当然,也不需要购买过于奢华的几千、上万甚至更贵的玉器。
胎儿性别鉴定是
非法行为,我们不赞成准爸爸妈妈们去鉴定宝宝的性别,因此,
佩玉应准备一对。
·持玉:
在妻子进入产房生产时,丈夫持一对佩玉等候。包婴儿的襁褓上可先作一个小的挂环,以备挂玉佩之用。在丈夫忐忑地等待婴儿降生的时间里,丈夫手握一对温润的佩玉,必定感慨万千。
·佩玉:
护士将孩子抱至母婴房间后,将襁褓置于床上,由婴儿父亲亲手将佩玉挂于襁褓上。至此,佩璋礼完成。佩玉不宜过大过重,以不取下而不影响婴儿母亲哺乳为宜。每次换完尿布,将佩玉再次挂上。
悬弓、悬帨礼
·备弓箭、备帨:
这里,弓箭主要是象征性意义而非实用意义,因此,不需要真正的大型弓箭,只需弓箭玩具或模型即可。具有弓箭的形状,能引弓,能发射就行。
强烈建议由丈夫在妻子孕期时,亲自动手制作一套小型弓箭。大小不宜过大,如一个初生儿体长即可。不要小看了这一个亲手制弓的过程,将为人父的责任感、喜悦感将油然而生。制作弓一具,箭六支。
当然,也可以买一套玩具弓箭(不推荐)
强烈建议由妻子在孕期时,亲自动手绣一方佩巾,绣上对女儿的期待和祝愿。当然,以不要过于劳累,不影响正常妊娠健康为前提。也可以买一方漂亮的富有涵义的佩巾绣品。(不推荐)
·持弓、持帨:
因为生产都是在医院,所以由亲人在家中等待。持弓、持帨的亲人将与产房外持璋的准爸爸同样充满焦急、幸福地憧憬着新生命的降临。
·悬弓、悬帨:
婴儿诞生,性别确定后,婴儿父亲通知家中等待的亲人,亲人将弓或帨悬于门之左或右方。我们考虑,宜悬于家中大门外,
以与邻里分享新生命诞生的喜悦。
名字
·起名:
·封笺:
由丈夫用毛笔将孩子的名字(男女各取一名)庄重地写于宣纸之上。再由妻子亲手将其放入红色信笺之中,再亲手封好。
·命名:
在给婴儿初次哺乳后进行。
婴儿妈妈怀抱婴儿,爸爸取来信笺,爸爸亲手拆开,妈妈亲手取出写有婴儿名字的宣纸,亲口将名字告诉宝宝。
报喜
由丈夫赴岳父
母家、父母家通报喜讯。宜先岳父母,再父母。应穿庄重的汉服礼服。
到达后,先通报母子平安,再向岳父母(父母)行正式拜礼三次。
直立,举手加额如
揖礼,鞠躬九十度,然后直身(这段叫鞠躬),同时手随着再次
齐眉。然后双膝同时着地,缓缓下拜,手掌着地,
额头贴手掌上(这叫拜),然后
直起上身,同时手随着齐眉(这叫兴)——然后根据礼节,平身或再拜……平身时,两手齐眉,起身,直立后手放下。
报喜时可根据各地风俗,带报喜礼物。以庄重、喜庆、健康、节俭的礼物为宜。
各族礼仪
回族
回族把出生视为一种大礼,保留着许多传统的风俗习惯。在
孕育期,通常称妇女有孕为“有喜”。询问时,一般只说有喜了吗?而不能问你怀孕了吗?妇女在孕育期还有许多避讳和禁忌。如不
送亲,不参加婚札,不见已故的人,不送葬。若在途中遇见送亲、送葬的,要尽快避开,不能迎面而行。在饮食上也有一些戒律,尤其注意的是不让孕妇吃兔子肉。据说吃了
兔子肉,生下的小孩嘴和兔子嘴一样是豁的。也不允许孕妇平时随意讥笑别人的小孩,更不能笑有生理缺陷的小孩。临产时,孕妇要洗
大净,尽快住进产房,这叫“占房”。婴儿诞生时,产房除了接生婆外,一般连自己的丈夫也不得随意入内,门帘上要挂一个红绸或红布条条,提醒外人免进(在医院生小孩除外)。婴儿
哇哇降生后,若是男孩,则在家庭或亲属、近邻中,选择一个聪明、诚实、勇敢的人首先踏进产房;如是女孩,要选择一个温柔、善良、勤快的人首先踏进产房,这叫“
踩生”。回族认为,孩子出生后,谁先进入产房,孩子的气质、性质就像谁。这是回族人民一种美好的祝愿和希冀。 ;
接生婆接完小孩以后,主人要给她散五至十元的
乜贴,有的还给实一件衣服。在孩子出生三天的时候,回族叫“三洗”,也叫“
洗三”,要用热水洗掉孩子身上的污垢。这天,主人要用
羊肉臊子面款待亲戚、朋友、乡亲,祝贺小孩平安无事,长命百岁。而乡亲、朋友在洗三这天,给月婆子送
长面、
油香、
锅块、鸡蛋、肉等营养品,表现了回族内部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同心同德的风尚。有的月婆子在坐月子期间缺奶,就让家里人拿一个小碗收吃七家面,这叫“修渠引水”。
孩子满月后,还要举行满月礼,也叫贺满月。这天,要请剃头i师理齐孩子头发,并根据头发的重量,相应地向贫穷人施散一部分钱财和物品。同时,将剃下的小孩头发,丸成一个小球,用线和沙布网住,连在小孩的枕头上,意为壮胆、吉利,健康成长。上海等地回族穆斯林还给孩子留小辫、戴手镯、
锁片,祝愿孩子长大成人。贺满月,也要做饭菜、
炸油香等,款待亲朋好友和孩子的舅舅、外爷、外奶奶等亲戚以及左邻右舍。
孩子到了一百天,有的还举行“百日礼”,回族也叫“赶百路子”,祝福孩子一生中走宽阔的道路,奔远大的前程。
潮州人
人一生的礼仪主要有诞生礼、
冠礼、婚礼、寿礼、葬礼。五大
人生礼仪,潮州人除冠礼外至今还颇盛行。
诞生是人生的开端,诞生礼也是人生的开端礼。早在怀孕期间,就有许多习俗,如把怀孕称作“有喜”、“有身份”;孕妇还有许多保胎的禁忌,如:忌浆洗
蚊帐被褥时淋开水,忌裁布、漂染、缝补衣服,忌拆床挪动箱柜,更禁修葺房屋,避讳丧事等。认为轻者将来孩子出生时身上会带伤疤、
色斑,重者会导致残缺、死胎流产。有的孕妇被算卜先生认定是命带“天狗”的,为了使孩子不被“天狗”叼走,丈夫要到首饰店买一把银锁,趁妻子熟睡时悄悄
地锁在她的脖子上。
临产前,有的地方还要到庙宇拜“催生婆婆”,保佑顺产。怀孕至十个月,孩子尚未呱呱坠地,娘家就要“送催生”,派人送来一只熟鸡蛋,祈望像母鸡下蛋一样顺当、平安。
接生后,有的地方要把胎盘埋于江滨沙滩,说是埋得越深孩子的胃力越好,有的地方则把胎盘撒上
草木灰密封于坛罐,置于
床底下。
诞生礼的过渡期有许多礼仪。婴儿出生三至七天称作“上腊”,这期间要严格护理,产房不能透风,不能高声喧嚷,更不能搬动产房家具。所谓“上腊”是婴儿出生几天后,身体开始收敛,肌肉由红嫩变得蜡黄;再者,从前多土法接生,接生婆使用没经消毒的尖刀断
脐带,容易染上
破伤风菌,一般它的
潜伏期为一周,所以,这算作一个
危险期,若不严格护理会招惹不测。出生第十二天要举行“开荤”仪式,产妇开始由吃素转入吃荤,还要给邻里、亲朋送礼物。生男孩的要送糖
糯米干饭,生女孩的要送甜“鱼春圆”(一种薯粉制的小圆子)。亲朋也要回赠白糖、
面条表示祝贺。满月时要设宴请客庆贺一番,婴儿至此方能由产房出客厅。满四个月时还要举行“帕兴”仪式,外婆送来新衣服、新
肚兜、新襁褓。从此,孩子方可
穿新衣服、
戴金挂银。
有的婴儿由于种种原因,体弱多病,难养,还要挂
百家锁。即由父母到四邻一百家人家乞钱,买一把银锁,挂在孩子脖子上,象征着孩子为百家所有,不易被妖魔夺去。
哈尼族
哈尼族以接生、报喜、贺生、命名以及周岁礼等仪式来完成其诞生礼。整个仪式充溢的是庄重圣洁、喜气洋洋的气氛。哈尼族诞生礼中最核心的内容当属命名仪式,该仪式明确指出了新生儿在未来社会中将扮演的社会身份与角色。取名仪式往往择单日进行,最迟不能超过婴儿出生的第11天。取名那天,婴儿被第一次抱出屋外。取名之前,除杀好鸡、蒸好
糯米饭之外,最重要的是要请一个八、九岁的儿童在院中央模拟劳动。通过这一仪式,郑重向世人宣告这个婴儿已由一个自然的人转化而为社会的、文化的人。
维吾尔族
新疆人的出生、成长、婚配、生育、死亡与别人一样,不可能有新的
内容和形式。但是独特的
生活环境和
文化传统,却使新疆人在人生过程中有着与别人不尽相同的经历。新生命即将出生,这是一件大事,各民族都以郑重的态度对待新生命的到来。塔吉克人在产妇临盆时在门口
生起一团火、避灾祈福。塔吉克人在新生命诞生后立即向天窗处鸣枪三发,或者大喊三声,一是向人们宣布这家新添了一个男孩,二是用响声驱除妖邪。如果是女孩则不鸣枪,而是在婴儿的头下放一把扫帚,祝她将来成为一个恪守妇道的好女人。
柯尔克孜、
哈萨克等民族也有此俗。在过去没有枪的时候,用的是
响箭。
礼仪姿态
用艾子,槐条等熬水给小孩洗澡;落脐炙囟,即去掉新生儿的脐带残余,并敷以
明矾,熏炙婴儿的囟顶。添盆;亲朋好友吃“洗三面”。
礼仪要求
给新生儿洗澡时,洗婆要根据亲友添盆的物品,口念不同的吉祥话。
相关礼仪
台湾地区的
土著民族在20世纪初期以前,有种更古老的浴儿风俗,新生儿诞生后,要在溪流中直接用
天然水洗浴。
喜蛋来历故事
相传三国时,
东吴都督
周瑜想用假
招亲、真扣留的计策擒拿
刘备,索还荆州。
诸葛亮识破此计,命
赵云带上大量染红的鸡蛋,护送刘备去
江东成亲。娶亲的人到了东吴,逢人便送红喜蛋,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传进深宫,
吴国太大喜,命
孙权立即为刘备和
孙尚香举办婚礼。孙权无奈,只得假戏真做,于是就有了“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结局。从此,江南添了个习俗,结婚时家家都要向客人送红喜蛋,象征着“喜庆圆满“,人人都可以向主家讨红喜蛋,象征着“沾喜气”。
后来,结婚送红
喜蛋的习俗从江浙传到全国各地。又因“蛋”与“诞”谐音,象征着新生与希望,生小孩时也用送红喜的方式向亲友“报喜”。如今,红喜蛋不仅成为结婚、添子、祝寿等喜事的标志,就有了“有喜事吃喜蛋的习俗”。又因喜蛋与喜气相连,当人们身体欠佳、心情不好时,也喜欢食红喜蛋来讨个
好彩头,红喜蛋成为休闲、旅游时极具浓郁传统特色的开心美食,就又有了“吃喜蛋,有喜事”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