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
中国福建省下辖地级市
莆田市(Putian City),福建省辖地级市,别称“荔城”,古称兴化、兴安,位居福建省沿海中部,地处北纬24°59'—25°46',东经118°27—119°56',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属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境内山脉纵横交织,丘陵波状起伏,还有许多半岛、港湾和岛屿。水源充沛,水系发达,境内河流多数自西北向东、南方向流径,总面积4127.7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7月,全市辖4个区、1个县。截至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17.9万人。
名称衍变
莆田及其别称
“莆田”地名最早的历史记载是《陈书》列传第十三“虞寄传”:“及宝应败走,夜至蒲田,顾谓其子扞秦曰:早从虞公计,不至今日……”其背景是南朝时福建侯官(今福州)人陈宝应割据晋安和建安二郡,发展军事实力,并成为陈朝宗室属籍。至天嘉五年(564),因反叛,遭陈文帝派大军追杀,陈宝应大败,率其子南逃至莆田被俘。后来全家被押送建康斩首。“蒲田”一词,宋司马光撰《资治通鉴》引作“莆口”,有学者认为“莆口”是莆仙最早的港口,至于它在莆田沿海的具体地址则聚讼纷纭,说法不一。
“蒲田”二字,后代几乎都是写作“莆田”。改写原因有多种解释。较通行的说法是莆田古时为海,后升为平原,因蒲草丛生,水患频仍,农田难以耕作,所以“蒲”字删去三点水写为“莆”;另一种解释是“莆”“蒲”二字古籍中本来就通用,写作“莆”只是更简易罢了。当然还有其他解释,如认为黄石旧时称为莆田里,“莆田”只是置县时最初治所在莆田里的缘故。但不管怎样,莆田的命名与海有关、与“蒲”有关,也与“田”有关。在莆田历史上,“莆阳”是一个十分常见的别称。“莆阳”一词至迟在中唐时期已见使用。莆田县古称“蒲口”,公元568年(陈光大二年)由南安郡分出置县,因盛产荔枝,别称“荔城”。
仙游及其别称
仙游县原名清源,早在唐圣历二年(公元699年)就设置清源县。因有何氏九兄弟跨鲤升仙的传说,后更名“仙游”,别称“鲤城”。
兴化及其别称
自宋至清,两县曾先后同隶于兴化军、兴安州、兴化路和兴化府,故仍俗称“兴化”(南洋一带则称“兴安”)。解放后,曾以莆田为中心,设立莆田地区辖莆田仙游等7个县。1983年,莆田县和仙游县合并成为莆田市。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
早在公元前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莆田境内已有人类活动。南北朝之前,莆田市境内无县及县以上建制。按地域,夏、商时期莆田属扬州,西周时属七闽地,春秋时属越国,战国时属百越,秦时属闽中郡,西汉前期属闽越国,西汉后期属会稽郡冶县,东汉后期属南部都尉侯官县,三国时期属建安郡侯官县,西晋时期属晋安郡侯官县,南朝前期属南安郡。
陈光大二年(568年),析南安县地建莆田县,不久撤县。
隋唐至宋元
开皇九年(589年),置莆田县,不久即废。武德五年(622年)复置莆田县,属丰州(今泉州)。圣历二年(699年),析莆田县西半部置清源县,两县同属武荣州(今泉州)。不久,废武荣州,两县隶于泉州(今福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清源县改名仙游县,莆田、仙游2县均属清源郡(郡治今泉州)。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诏以莆田、仙游、永福(今永泰)、福清四县之部分属地置兴化县(治所在今仙游县游洋镇),并在其地建太平军。太平兴国五年,改太平军为兴化军,划出平海军(今泉州市)的莆田、仙游2县归兴化军管辖,兴化军直属两浙西南路,与建州、福州、泉州、漳州、汀州、南剑州、邵武军合称为“八闽”,辖地基本上与今莆田市相同。太平兴国八年,军治迁至莆田县城。宋雍熙二年(985年),闽地从两浙西南路分出,置福建路,兴化军隶属福建路。
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恭帝在临安(今杭州)降元。同年五月,益王赵昰在福州登位,是为端宗,改元景炎,升福州为福安府,定为行都。景炎二年(1277年),兴化军城失而复得,端宗诏改兴化军为兴安州,故莆田市又有“兴安”之称。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元军陷兴安州城。元代,地方设行中书省。兴安州改称兴化路,属江浙行中书省管辖,设总管府,置录事司,统莆田、仙游、兴化3县。至元十五年,设福建行中书省,兴化路属之。元皇庆二年(1313年),兴化县治由游洋镇迁到广业里湘溪(今莆田县新县乡)。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福州参政文殊海牙开城降明,兴化路亦纳款归明。
明清
洪武二年(1369年),兴化路改称兴化府,隶福建行中书省。正统十三年(1448年),将武化、长乐两乡并为广业里,划归莆田县,兴泰、福兴、来苏3里并为兴泰里,划归仙游县。清沿明制,兴化府建制不变,仍辖莆田、仙游两县,隶属福建省闽海道。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改用中华民国纪元。民国二年(1913年),撤销兴化府,莆田、仙游两县属福建省南路道管辖。民国十五年(1926年),福建省政府成立,莆、仙两县直属福建省管辖。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月,十九路军“福建事变”失败。7月,划福建省为10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福建省政府在仙游县城设立行政专员第四督察区公署,辖莆田、仙游、永春、德化、大田、惠安六个县。1935年,专署由仙游县城迁到同安县。1936年,十区合并为七区。直到1949年,莆、仙两县均属第四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8月21日和8月25日,莆田、仙游两县先后解放,成立了县人民政府。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福建省分为八个专区及福州、厦门两市。莆田、仙游两县隶属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区(驻泉州)。
1970年6月,莆田、仙游两县由晋江专区划归闽侯专区,同时把闽侯专区机关从闽侯螺洲迁至莆田城厢。1971年4月,改闽侯专区为莆田专区。5月,改莆田专区为莆田地区。莆田地区辖莆田、仙游、闽清、福清、平潭、长乐、闽侯、永泰8县。1973年7月,闽侯县划归福州市管辖。1983年4月28日,撤销莆田地区,原辖属的福清、闽清、平潭、长乐、永泰5县划归福州市管辖,莆田、仙游2县划归晋江地区。1983年9月9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莆田市,以莆田县部分行政区域为该市行政区域,将晋江地区(今泉州)的莆田、仙游二县划归莆田市管辖。析莆田县地置城厢、涵江2区。将莆田县的城厢镇、城郊公社成立城厢区,将莆田县的涵江镇、涵江公社成立涵江区。
2002年2月1日,国务院批准调整莆田市部分行政区划,撤销莆田县,成立荔城区、秀屿区。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莆田市位于福建沿海中部,地处北纬24°59′—25°46′,东经118°27′—119°56′之间。东南濒临台湾海峡,东北毗邻福州市福清市,西南连接泉州市永春县南安市洛江区泉港区,西北背泉州市德化县福州市永泰县。东西长122.4千米,南北宽80.5千米。全市陆域面积4127.7平方千米。
气候特点
莆田市地处北回归线北侧边缘,东濒海洋,属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温度适宜是本市气候的一大特征。平均年太阳辐射量达110.41千卡/平方厘米; 年日照时数平均为1995.9小时, 年均日照率为45%。日照时间从山区至沿海逐步增多。气温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山区逐渐降低。各地年平均气温在16℃至21℃之间。无霜期年平均达316天至350天之间。全市绝大部份土地, 适宜农业生产上的一年三熟制作物栽培。
雨量充沛,气候湿润是莆田市气候的一大特点。全市各地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至2300毫米之间,自西北山区向东南沿海递减。西北部山区达2300毫米以上,中部平原为1200毫米至1600毫米,东南部沿海和岛屿在900毫米至1300毫米。全市一般可分为四个降水季节:春雨季节(3 - 4月),降水量为250毫米至300毫米之间,占年降水量的20%,雨日多、雨量少、强度弱是这一雨季的特点。梅雨季(5 - 6月),降雨量为300毫米至600毫米,占年降雨量的32%至34%,雨区广、雨量多、强度大、雨时长是这一雨季的特点。台风、雷阵雨季(7 - 9月),降雨量为270毫米至700毫米,占年降水量的32%至36%,雨量多、强度大,易造成洪涝灾害。少雨季(10 - 2月),降雨量约150毫米至300毫米之间,占年降水量的10%至20%。
季风明显,滨海风大也是莆田市气候的一个特征。主要的方向有东北风和西南风;东北风有10个月左右控制在沿海地区,山区则以北风或东风居多。冬、夏季风方向随季节交替而转换明显,冬季多为偏北风,夏季多为东南风,而春、秋季为风向转换季节。风速自沿海向平原及内地山区减弱,冬季风往往比夏季风强。全市常见的大风有两种。一种是由北方冷空气南下而引起的东北大风,风力一般为6至8 级,最大达10级以上。沿海风力通常比内陆风力大3 - 4级,海岛地区每年6级以上的大风约在150天左右。另一种是由台风侵袭而引起的大风,每年平均有4 至8次,最多的年份多达11次。台风每年大多在7月中旬至9月下旬。强台风正面袭击时往往伴有暴雨,易造成风灾水患,但往往也能为沿海地区解除旱情,为内陆山区的植被和农作物补给水分。
地质条件
莆田地质结构属闽海活化陆台,地质基底为变质岩系,盖层西北部为中生代火山岩,中部为火山岩和燕山期花岗岩,皆属红壤、黄壤地带,东部及东南部由花岗岩、红壤台地、残积层和第四纪河海交互沉积层等组成,地表组成物质除基层外,有残积、坡积和风积等5个成土母系类型。
莆田市境内地质演变经过四个时期。
一、晋宁—加里东期。晋宁—加里东期自上元古代至早古生代,持续时间达亿年之久。该时期,福建地域处于地槽发育阶段,地槽中接受深厚的海相沉积。奥陶纪末期或志留纪初发生了加里东运动,前寒武系至奥陶系地层剧烈褶皱,岩浆侵入,以及区域动力变质作用,使该时期沉积的深厚地层全部转化成为褶皱基底。北东、北东东向的构造带也在加里东期运动发生或形成。加里东运动的结果使区域范围内地壳隆起成陆,成为地台的一部分。
二、海西—印支期。海西—印支期自古生代志留纪至中代三叠纪,持续达2亿年之久。海西—印支时期,境内地壳以升降为主,时而为海,时而为陆,地层有浅海相、海陆交替相、陆相及湖泊相等多种岩相。晚三叠世中期,发生了比较强烈的印支运动,境内地壳全部上升为陆,地台上的海西—印支期沉积层也发生了褶皱。这样,就形成晋宁—加里东及海西—印支两个运动所形成的构造层。
三、燕山期。燕山期自中生代侏罗纪—新生代第三纪早期,持续时间为1.7亿年。该时期境内进入滨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阶段,即地台活化阶段。构造、建造和岩浆活动表现得都比较突出,燕山期是福建地域极为重要的地壳运动时期,它奠定了地域内地貌的基本轮廓,福建的许多矿产也在此期形成。
四、喜马拉雅期。喜马拉雅期,滨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带的演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新生代第三纪时,地壳以上升为主。该时期由于剥蚀使境域内普遍缺失第三系地层。早更新世时,北东向、北西向和东西向构造带都重新活动,沿北西向张性及扭性深断裂发育成木兰溪的主要支流度尾溪、大济溪、仙水溪、九鲤湖溪、延寿溪和萩芦溪;东西向断裂发育成仙游度尾—涵江三江口的木兰溪干流河段;北东向断裂则发育成木兰溪及萩芦溪的二级支流。
地形地貌
莆田市位于北回归线北侧,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多为海拔600--1500米的山峰,东南多为海拔50米以下的沿海岛屿与丘陵台地区,中部为兴化平原和东西乡平原。境域山地约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5% ,平原盆地占20.6%,沿海丘陵台地占34.4%。
大陆海岸线,由北至南兴化湾、平海湾和湄洲湾3个海湾相连而成。大陆岸线漫长曲折,总长336千米。直线距离与岸线长度之比的曲折率高达1:7.67。分布有基岩岸、沙岸、淤泥岸、红树林岸、河口岸等。大陆滩涂面积为281.19平方千米,0—5米浅海面积251.81平方千米,5—10米浅海面积255.83平方千米,10—20米浅海面积523.92平方千米。拥有闽中渔场面积729平方海里。在3个海湾前沿分布有267个海岛,其中有居民岛11个。境内海岛均为大陆岛,属于基岩岛。分布相对集中,呈明显的链状。构成南日群岛、十八列岛、虎狮列岛等。
该地有纵横交织的山脉,波状起伏的丘陵,错综其间的河谷沟渠,广袤肥沃的平原和宽阔绵长的海域,以及许多半岛、港湾和岛屿,形成了复杂多样的网格状地形,属福建东南沿海低山丘陵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呈梯状倾斜。西部和北部以山地为主,低山、峡谷、盆地相错杂其间;中部和东部为冲积平原和海积平原;东南部沿海为半岛和丘陵台地,地势低平,港湾环抱。
莆田市较大的平原有南北洋平原和东西乡平原,面积共816.70平方千米。南北洋平原又称莆田平原或兴化平原,地处木兰溪下游的南北侧,木兰溪以北的平原统称“北洋”,以南的统称“南洋”。东西乡平原由鲤城至赖店盆地以西的“西乡平原”和“东乡平原”两部分组成。全市人口相对集中于这两个平原区域内。
水文水利
莆田市水源充沛,水系发达,具有流程短、流速快、水量丰富、相对落差大等特点。境内河流多数自西北向东、南方向流径,主要有木兰溪延寿溪萩芦溪三大溪流水系。
木兰溪发源于德化县戴云山支脉的笔架山,入仙游县西苑乡黄坑村,横贯全市中、南部,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度尾、大济、鲤城、城东、赖店、盖尾、华亭、城郊、渠桥、黄石、涵江等地区,至三江口注入兴化湾。干流全长168千米,集雨面积超过2000平方千米,是闽中的最大溪流,为全省八条主要水系之一。木兰溪水系的较大支流有延寿溪、中岳溪、大济溪、溪口溪,龙华溪、松板溪,仙水溪、苦溪等。延寿溪又称南萩芦溪,源于仙游县钟山镇林泉安,汇九鲤湖溪、莒溪、长岭溪、渔沧溪等溪水,进入莆田平原后,分成众多沟渠,流经常太、城郊和涵江等乡镇,注入木兰溪出海,干、支流总长189千米,集雨面积386平方千米,是木兰溪最大的支流。萩芦溪源于永泰县和莆田县交界的黄乡,入仙游游洋镇馨角山,汇吉宦溪、湘溪、巩石溪、朱溪、蒜溪等,自东北向东南流经庄边、白沙、秋芦、江口等乡镇,注入兴化湾。萩芦溪干支流总长150千米,集雨面积709平方千米(莆田市境内662平方千米),居全省第十一位。萩芦溪翻山越岭,峡高滩险,水位落差大,庄边溪底高程137.7米,至江口溪底只有7米,水力资源极为丰富。
木兰陂水利工程,元丰六年(1083年)筑成。其以引、蓄、排、挡及灌溉、运输多功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南北洋平原20多万亩农田能早涝保收。平原上沟道面积2.2多万亩,收到了供用水、运输、养殖之利,南北洋原成为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1996年木兰陂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莆田市大中型水库包括东圳水库、古洋水库、东方红水库、东溪水库、蒋隔水库等。其中,东圳水库总库容4.35亿立方米,正常库容2.827亿立方米,死库容400万立方米。
莆田市外度引水工程由1座15米高的连拱坝和长33千米的绕山渠道组成,大坝位于萩芦溪上游的白沙镇龙西村。流域面积405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92亿立方米,枯水年为1.92亿立方米,丰水年为6亿立方米,洪峰流量为3300立方米/秒。
土壤类型
莆田市土壤类型有铁铅土、高山土、岩成土、新成土、盐碱土和人工水成土等6种土纲。红壤、砖红性红壤、黄壤、草间土、紫色土、新成土、滨海风沙土、滨海盐土和水稻土等9个土类,21个亚类、42个土属,总面积466.88万亩。
自然灾害
干旱
 干旱是莆田境内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春旱(2月11日至4月30日),沿海地区较严重,内陆地区虽有,但影响不大。夏旱(5月1日至10月10日),出现的几率较高。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又是农作物需水的关键时期,夏旱对农作物危害很大。秋冬旱(10月11日至翌年2月10日),为境内常见的现象。
台风
此外,莆田市境内属台风严重影响区,影响程度从沿海向平原、山区递减。台风从厦门至福州之间登陆并正面袭击时,莆田沿海最大风力往往达12级以上,平原最大风力11级。
洪涝
1950~1991年,41年间莆田市境内共发生重大洪涝灾害11次,洪涝次数不多,但造成的危害不小。境内仙游东西乡平原、兴化平原为易涝区,其中渠桥乡、城南乡为重涝区。其次萩芦溪下流及山涧谷盆地也较易发生涝灾。
地震
 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十一月初九日,福建泉州海外(北纬25°00′,东经119°05′)发生的八级大地震,宏观震中在南日岛以南的乌丘屿附近海域,震中烈度大于十度。沿海地区及海岛受这次地震的破坏最为严重:乡间无数房屋倒塌,有人员伤亡,出现大量地裂,并发生喷沙和池水干涸等现象。从历史记载结合野外考察所获的等震线图可以看出,八度至六度的等震线呈椭圆状,境内东部和中部地带烈度达九度,莆田县西北部和仙游县大部分地区为八度,莆田城关介于九度与八度之间。
自然资源
水资源
2022年,莆田市全年水资源总量30.35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总量为18.2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为6.98亿立方米。
截至2019年,莆田市已建成水库219座,其中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8座,总库容8.24亿立方米,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多年平均水资源量约为全国的1/2,人均水资源量约为全省的1/3,相对较为贫乏,并呈时空分布不均、旱涝灾害频繁、开发利用难度大等特点。
土地资源
莆田市陆域面积为4200 km2(陆域面积)。截至2021年,全市耕地面积为729679亩,其中水田面积448843亩,旱地为244763亩。
注:耕地面积为错年数据。
矿产资源
莆田市矿产资源据1958年已探明的,有铁、锰、铝、锌、镍、银、钨、钙、铀、铜等有色金属矿。
非金属石有高岭土、蛇纹石、滑石、叶腊石、花岗石、钾长石、硅线石、冻石、水晶、铝土、石油、明矾等。其中,铅锌矿石储量611.2万吨,铁矿石500多万吨,黄铜矿石600多万吨,锰矿石84万吨,镍矿石36万吨,高岭土8000万吨,蛇纹石4564万吨,滑石176万吨,花岗石约上亿吨。
全市地下矿藏分布面广,铁矿主要分布在沿海一带的平海、忠门、东庄、灵川、庄边、南日岛等地;黄铁、黄铜、铅锌铀、锰和冻石主要分布在新县境内;钨矿分布在埭头、东峤、平海一带;石油分布在沿海一带;花岗石矿广泛分布于沿海丘陵地带;高岭土分布在钟山镇至榜头镇、盖尾镇境内。山亭乡的硅线石矿是世界上少有的非金属矿产。非金属矿开采量较大的是花岗岩。
岛屿资源
莆田市地处福建沿海中部,大陆岸线总长223.9千米。东自莆田江口镇起,向西南沿着涵江、黄石、北高、埭头、平海、东峤、忠门、东庄、灵川等乡镇延伸,直至仙游县枫亭镇,约占全省大陆岸线总长的8.6%,岛屿岸线长119.7千米,约占全省岛屿岸线的7.4%。
独特的沿海地理走势,形成了平海、莆禧、醴泉三个半岛,分布着大小岛屿共150多个,有常住居民的岛屿12个。其中南日岛面积最大,总共59.02平方千米(含滩涂7.02平方千米),是莆田市第一大岛,福建省第四大岛,全岛地形东西阔,南北狭,中间平坦,状如一个多芒角的长星。湄洲岛是市内第二大岛,面积18.08平方千米(含滩涂石多礁4.08平方千米),全岛地形状如一弯鹅眉,故而得名。
海洋资源
莆田拥有海域面积1.1万平方千米,海洋资源丰富、独特,成为国家级海洋牧场。已鉴定的鱼、虾、蟹、贝类有769种,已形成鲍鱼、花蛤、牡蛎、海参、海带、龙须菜、对虾等多条优势水产品产业带,是全国鲍鱼养殖、花蛤育苗、鳗鱼生产、龙须菜和海参养殖的重要基地。2021年,全市渔业产值达134.35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2.32%。
植物资源
莆田市植物资源境内有215科,1403种。主要介绍植被、树种、药材、农作物、果树、茶叶、花卉、食用菌等资源。植被类型有天然林、人工林、荒草坡、经济林、果树林、海岸植被等。莆田市的植被分区为“闽东南戴云山东湿润暖亚热带雨林小区”。
其植被段分界线大致为:西起仙游县度尾镇的苦竹村,经度尾中峰桥、大济镇南山、书峰乡书峰村、榜头镇桃源村和九仙寺及天马寺、盖尾镇外坑亭和顶寨里,再转入莆田县华亭镇三紫山、九华山、紫霄峰及萩芦镇崇联、梅洋和友谊村,东至江口镇东方红水库。此界南海拔400米以下的地带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雨林,界北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地丘陵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森林树种种类繁多,主要有马尾松、杉林、毛竹和阔叶林种,其中有国家级与省级的黄楠、花榈木、青冈栎、木夹红、豆树、香椿等树种。药材品种有203科,814种,有三尖杉、山杜仲、猕猴桃、金银花、银杏、黄连、肉桂、喜树、金线莲、列当、石花菜等珍贵中药材。作物品种主要是粮食作物,以水稻、大、小麦、甘薯、大豆等为主;经济作物以甘蔗、花生、油菜、黄麻、红麻,烟草等为主;此外还有各类蔬菜。全市境内有51个果树品种,其中栽培的32个,野生的半野生的19个,形成了热带和温带果树聚集区,其中荔枝、龙眼、枇杷、蜜柚为闻名遐迩的四大名果。
动物资源
莆田市动物资源主要有饲养和野生两大类。饲养动物主要有牲畜、家禽、兔、蜂等。其中牲畜品种以牛、羊、猪、马、驴、骡为主,牛有耕用、奶用与肉用三种;羊有戴云山山羊、福清高山羊、四川麻羊、吐根堡奶羊、萨能奶羊、陕西奶山羊等品种;猪的品种有莆田黑猪(被列为全国优良品种之一)、福安花猪、广东白花猪、约克夏、杜洛克、波中猪等。家禽主要以鸡、鸭为主,“绒毛乌骨鸡”与“麻鸭”为主要的优良家禽。野生动物除分布于海洋及淡水生态系统的水生动物外,还有分布于树林生态系统中的数百种陆生动物,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全市有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脊椎动物及无脊椎动物共37 个目,500多种。其中水生脊椎动物就有323种,无脊椎动物已鉴定的有306种,其中可供养殖的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有虾、蟹、贝、虫寻、蛏、牡蛎、花蛤、泥蚶、紫菜等38种之多。
森林资源
2023年,全年植树造林总面积3381.5公顷。其中,人工造林25公顷;更新造林面积1677.5公顷,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1679公顷。全市新增绿地面积433.48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26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40.4%。森林覆盖率45.10%。全市共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总面积208.56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7月,莆田市辖仙游县荔城区城厢区涵江区秀屿区等4个区、1个县,此外还辖有湄洲岛管委会、湄洲湾北岸管委会2个管委会。市人民政府驻地莆田市城厢区荔城中大道2169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莆田市常住人口为3210714人。
截至2023年末,莆田市常住人口317.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06.7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5.04%,比上年末提高1.03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为5.96‰,人口死亡率为7.21‰,自然增长率为-1.25‰。年末户籍人口数为367.4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9万人。
参考资料来源
民族构成
莆田市内居住有汉族、回、苗、土家、彝、布依、畲、壮、侗、白等48个民族。
地方语言
莆田方言属于闽方言的莆仙方言区,俗称“ 莆田话”,旧与仙游话合称“兴化话”。莆田地区通行的话在语音上如文白异读系统和闽南话基本上一致,但它又有自己的特点。由于地理位置处在闽东、闽南交界地带,所以又吸收了许多福州话的特点,如鼻音韵尾归结为一种,声母在连读中有许多音变的现象等,因而形成 了特殊的、具有过渡色彩的方言。莆仙话既不属于闽东方言,也不属于闽南方言,而是独立的一种。
宗教信仰
莆田市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佛教活动的主要场所有莆田白沙惠峰堂、莆田白塘飞来寺、莆田埭头东林福东亭寺等。道教活动的主要场所有莆田东峤嘉兴宫、兴化府城隍庙、莆田东峤东西宫等。
经济
综述
莆田市地处闽中,面朝大海,背倚群山,坐拥兴化平原。自古以来商贸发达,改革开放后,莆田人拥抱市场大潮,莆商们走南闯北,从小作坊开始,打造出鞋服、黄金珠宝、红木家具等支柱产业、富民产业。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第一波莆籍港商和侨商来莆投资,主要生产电子表和计算器,并曾经占据国内七成左右的市场份额,是国家级的电子信息基地。近年来,莆田市通过打造莆田特色餐饮集聚区,推动产业融合,增强科技创新驱动,加快推进餐饮业、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第三产业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2023年,莆田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070.73亿元,同比增长3.6%,增幅比前三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9.94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503.32亿元,增长2.9%,增幅比前三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417.47亿元,增长4.4%,增幅比前三季度提高0.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4.8%、49.0%和46.2%,分别拉动GDP增长0.2个、1.5个和1.9个百分点。
参考资料来源
2023年,莆田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6%。第一产业投资下降32.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6%,其中,工业投资增长3.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5%。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0.0%。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7.3%。全年到位资金比上年增长1.0%。
2023年,莆田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5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2.81亿元,增长7.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8.56亿元,下降3.0%。全市税收收入(不含海关代征)192.60亿元,增长22.0%。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超过29.18亿元。
第一产业
莆田市经过多年努力,逐步探索出‘数字+’‘风电+’‘科技+’等海洋牧场融合发展新模式,加快培育海洋经济发展新增长极,从而打造出海洋牧场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南日岛样本’。
2023年,莆田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1.75亿元,比上年增长3.6%。粮食种植面积30.90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12千公顷。粮食产量18.95万吨,比上年增加0.18万吨,增长1.0%。其中,稻谷产量11.38万吨,增加0.03万吨,增长0.3%。
2023年,莆田市肉蛋奶总产量13.67万吨,比上年增长1.1%。肉类总产量9.78万吨,增长0.2%,其中,猪肉产量4.97万吨,增长8.8%。禽蛋产量3.67万吨,增长8.0%。牛奶产量0.21万吨,下降0.7%。年末生猪存栏35.62万头,比上年末下降5.0%;全年生猪出栏62.87万头,比上年增长8.7%。
2023年,莆田市水产品总产量106.79万吨,比上年增长4.1%。其中,海水产品产量103.83万吨,增长4.2%;淡水产品产量2.96万吨,增长1.0%。在海水产品产量中,海水养殖94.94万吨,增长5.0%;近海捕捞8.90万吨,下降3.3%。在淡水产品产量中,淡水养殖2.49万吨,增长1.2%;淡水捕捞0.47万吨,增长0.1%。
第二产业
莆田市围绕“产业优”突出“二产进”,莆田市建立市领导挂帅的产业链长制,加快实施品牌战略,坚持“全系统、全覆盖、全过程”抓项目,产业发展集群成势。鞋服形成千亿产业集群发展态势,工艺美术、新型功能材料两大产业集群均超500亿元。
2023年,莆田市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6%。其中,轻工业增长2.2%,重工业增长6.2%;采矿业下降13.5%,制造业增长3.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0.9%。工业产品销售率97.9%。规模以上工业的33个行业大类中有24个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其中,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9.8%,纺织服装、服饰业增长16.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6.4%。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7.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4%。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7%。
截至2023年末,莆田市发电装机容量895.56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5.0%。其中,火电装机容量457.00万千瓦,增长1.8%;水电装机容量135.42万千瓦,增长0.2%;并网风电装机容量248.24万千瓦,与上年持平;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54.90万千瓦,增长146.2%。
2023年,莆田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比上年增长11.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6.35元,比上年下降0.06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05%,提高0.33个百分点。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7.6%,比上年末提高1.2个百分点。
2023年,莆田市建筑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2%。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增长7.1%。
第三产业
莆田市的第三产业以金融业和社会消费品零售业为主,民营经济作为莆田市的经济支柱之一,也是莆田市金融业的主体,莆田市通过出台一系列措施扶持民营经济发展,逐步形成了鞋服、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纺织化纤新材料、工艺美术、食品加工、医疗健康、木材、建筑、能源等十大主导产业。
2023年,莆田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466.62亿元,比上年增长7.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85.76亿元,增长6.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2.70亿元,增长9.8%;金融业增加值163.79亿元,增长6.5%;房地产业增加值177.54亿元,下降1.9%。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2.9%。
2023年,莆田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72.64亿元,比上年增长3.8%。按限额标准统计,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390.60亿元,下降10.1%;限额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482.03亿元,增长8.2%。限额以上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66.88亿元,下降9.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3.73亿元,下降19.4%。限额以上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370.20亿元,下降10.7%;餐饮收入额20.40亿元,增长3.5%。
2023年,莆田市货物进出口总额641.94亿元,比上年下降3.3%。其中,出口额327.04亿元,下降10.7%;进口额314.92亿元,增长5.9%。
截至2023年末,莆田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189.8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6%;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936.4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6%。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55.4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5%。中资金融机构人民币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088.90亿元,比上年末下降1.4%。
2023年,莆田市保险公司保费收入79.57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财产险16.28亿元;人身险63.29亿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7.79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财产险12.11亿元,人身险15.68亿元。
功能园区
莆田市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园区)共有6个,包括莆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荔城经济开发区、莆田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湄洲湾国投经济开发区、莆田华林经济开发区、仙游经济开发区。
莆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莆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2002年6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2005年经国务院审核通过的省级高新区,2012年9月国务院同意莆田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园区面积11.05平方千米。集聚电子信息、机械制造、鞋革服装三大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了通信工业园、科技工业园、电子信息园、机电工业园、轻工业园等五个功能分区和以电子信息、机械制造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园区内共有各类工业企业33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39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63家。
莆田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
莆田市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始建于1996年,2002年改设秀屿区,2007年4月重新挂牌成立,是福建省少有的具有县区一级行政管理职能的经济开发区。莆田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国土面积131平方千米,涉足木材、建材、物流、商贸、房地产等行业。2021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4.76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比增6.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0.11亿元;外贸出口总额完成3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3.82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12.63亿元。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2023年,莆田市共有省创业创新示范中心1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备案9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省级众创空间29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7家,总数391家;新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现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7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48家。专利授权3508件,同比下降21.1%,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20件。截至年末,有效发明专利1967件,比上年末增长17.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2.19件。全年新增注册商标1.16万件,年末注册商标总量15.81万件,比上年末增长4.5%。
截至2023年末,莆田市共有99家机构通过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国家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个、省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3个。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2个,全年强检计量器具检定19.18万台(件)。全年新增发布实施国家标准6项、行业标准12项、省地方标准3项、省级标准创新型民营企业试点项目2个。
截至2023年末,莆田市共有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3个,国家天气站8个。共有专业地震监测台(网、站)73个,其中综合台1个,监测网(台阵)1个,前兆台3个,测震台1个,强震台2个,烈度速报台6个,GNSS基准站2个;地震预警基本站3个,地震预警一般站53个。共有33个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位,其中赤潮加密监测站位4个,南日岛重点养殖区监测站位10个,后海垦区监测站位3个。
教育事业
2023年,莆田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7247人,在校生54267人,毕业生15121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含技工、理工)11300人,在校生30598人,毕业生9245人。成人高等教育招生5674人,在校生15178人,毕业生3155人。普通高中招生28431人,在校生81232人,毕业生22873人。初中招生45828人,在校生136862人,毕业生44861人。普通小学招生47340人,在校生291141人,毕业生45110人。特殊教育招生577人(含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在校生2629人(含随班就读、送教上门),毕业生403人(含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学前教育在园幼儿96302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103.81%。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莆田市文化系统共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各级各类档案馆7个,公共图书馆5个,文化馆6个,博物馆7个。全年文化系统各类艺术表演团体演出0.1万场,本年度首演剧目5个,观众55.13万人次。年末共有数字影院29家,银幕171块,年度电影票房12058.91万元。电视台1家,广电网络公司1家。有线电视用户49.54万户,数字化率100%,高清用户35.35万户。广播节目综合覆盖率为100%;电视节目综合覆盖率为100%。全年出版报纸8种(不含校报),总印数2000万份;期刊9种,总印数10万册。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莆田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462个,其中,医院67个,卫生院51个,村卫生室868个。年末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068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生7634人,注册护士6408人。年末共有医疗机构床位17481张,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625人。
另外,莆田市还有莆田市第一医院、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等多所三甲医院。
体育事业
2023年,莆田市运动员在全国级别以上赛事中共获得31金22银19铜的成绩。全省青少年体育赛事共获得61金52银54铜的成绩。举办6个全省及以上青少年体育赛事,参与人数 2658人。
2023年,莆田市共投入建设资金1689万元,新建智慧体育公园1个、游泳池4个、多功能运动场10个、笼式篮球场6个、笼式足球场7个、室外健身路径62套、室外乒乓球桌50台等。全年销售体育彩票10.68亿元。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莆田市共有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83.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57万人。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为6.94万人,全部实现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14.0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1.0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71万人。
截至2023年末,莆田市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0.2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05万人。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2466人,比上年末减少2人;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51686人,比上年末增加959人;城乡特困供养对象4538人。
截至2023年末,莆田市各类养老床位数20439张,机构养老床位7956张(其中护理型床位数5692张,占比71.5%)。建立各类城乡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1034个,其中城乡社区服务中心(站)1032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3.47亿元,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1.08亿元。
新闻媒体
截至2023年,莆田市有电视台1家,广电网络公司1家,有线电视用户49.54万户,数字化率100%,高清用户 32.45 万户。共出版报纸8种(不含校报),总印数2000万份:期刊9种,总印数10万册。有6个综合档案馆,1个专门档案馆。
环境保护
截至2023年,莆田市植树造林总面积3381.5公顷。其中,人工造林25公顷;更新造林面积1677.5公顷,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1679公顷。全市新增绿地面积433.48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26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40.4%。
莆田市森林覆盖率45.10%。全市共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总面积208.56平方千米。有风景名胜区4处,其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省级3处,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20.6平方千米(含海域面积)/79.7平方千米(不含海域面积)。
莆田市主要流域整体水质为优,20个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为100%;木兰溪水系(12个断面)和萩芦溪水系(4个断面)Ⅰ~Ⅲ类占比均为100%;东圳水库、金钟水库水质均符合Ⅱ类水质,水质状况优。
莆田市全年有效监测365天,达标天数比例为96.4%,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其中空气质量一级、二级和轻度污染天数比例分别为51.0%、45.5%和3.6%。全年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58,同比上升0.05,首要污染物为臭氧。
交通运输
综述
“十三五”以来,莆田市加快发展“四个交通、两个体系”建设,增强交通服务产业、服务莆田城乡一体化、服务港城一体化、服务公众便捷出行能力,加快形成以港口为龙头,集铁路、公路、水路等多种运输方式为一体的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市铁路、高速公路、普通公路等路网密度位居全省前列,建成国内东南沿海最大的罗屿40万吨铁矿石专用码头和全省面积最大的大宗散货露天保税堆场,湄洲湾30万吨级主航道正式投用,进一步推动城际铁路F2线前期研究工作,形成以港口、铁路、高速公路、疏港快速通道为主骨架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
公路
公路网络日益完善。“十三五”末,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6427.99千米。公路密度达153.05千米/百平方千米,居全省第二。高速公路“十三五”期主要建设完成莆炎高速公路莆田段游洋(岐山)互通,实现了94%乡镇30分钟内上高速;进行沈海高速扩容二期工程莆田段与莆炎高速公路延伸线(起点延伸至东吴港区)前期工作,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63.28千米,形成“两纵两横”的布局。“十三五”期建成普通干线公路联二线S310仙游游洋至凤山49千米、联一线S211石城至梧塘段32.5千米、纵三线S213游洋双峰至鲤南28.6千米、横七线G356木兰大道一期10.9千米等项目121千米,构成“三纵一横三联”普通国省干线网,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总里程达513.53千米,其中二级及以上里程418.82千米,占普通国省干线的81.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截至2024年6月,莆田市有沈阳—海口高速公路(国家高速G15)、宁波—东莞高速公路(国家高速G1523)、莆田—炎陵高速公路(国家高速G1517)、秀屿—永春高速公路(闽高速S55)和各县区的疏港大通道。
BRT快速公交系统亦在规划中。
2023年,莆田市公路通车里程6560千米,比上年增长0.2%。高速公路网通车里程260.82千米,下降0.3%。铁路营业里程148.60千米,与上年持平。全年货物运输总量6324.76万吨,比上年增长12.9%,货物运输周转量141.72亿吨千米,增长3.2%。旅客运输总量1404.10万人,增长74.3%,旅客运输周转量16.87亿人千米,增长58.9%。
铁路
铁路客货运系统基本形成。在“十三五”期间,全市加快铁路网建设,积极谋划对外新通道,提升现有线路功能,完善疏港货运铁路系统。莆田建成运营的铁路有福厦铁路永莆铁路福厦高铁湄洲湾港口铁路支线(货运专线)。永莆铁路已于2013年9月26日开通运行。至“十三五”末开通运营里程142.6千米,“一纵一横三支线”的铁路网络体系形成。
莆田火车站既是福厦铁路的中间大站,该铁路南接厦深铁路,又是向莆铁路的首末站。莆田有三个投入运行的客运火车站:莆田火车站、涵江火车站仙游火车站
航运
莆田市有莆田文甲到湄洲岛、石城到南日岛、湄洲岛到金门、马祖、澎湖、台中(不定期航线)等航线。
莆田市内主要港口有秀屿港、三江口港、枫亭港,还有文甲港、湄洲岛宫下港、江口港、南日岛港、石城港、东潘港等。这些港口都建有不同吨位的码头,其中秀屿港可利用的深水岸线长达30千米,可建万吨级泊位150多个,10万吨级轮船可自由进出,20万吨级轮船可乘潮入港。有深水泊位11个,是福建省重点打造的大宗散货运输核心港区,也是中国中西部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2020年6月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湄洲湾港增加1个40万吨级铁矿石码头泊位,这是宁波-舟山港以南近1万千米海岸线首个港口列入布局范围,确立了莆田港口在国家层面的重要大港地位,对于促进福建省乃至东南沿海港口产业布局均具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2023年,莆田市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7243.17万吨,比上年增长35.0%。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4433.27万吨,增长35.7%。集装箱吞吐量21618标箱,增长38.4%。
航空
机场工程前期工作持续推进。“十三五”期间,积极对接发改、民航及军方等相关单位,全力做好莆田机场选址、空域使用等前期论证工作,先后完成机场选址报告、机场飞行程序设计、北高场址气象分析报告等专项报告编制。
历史文化
综述
莆田战国后期属闽越国,秦时属闽中郡,西汉后期属会稽郡,这时期莆田闽越文化发展蓬勃。莆田一些闻名遐迩的人文景点,甚至地名,就来源于闽越传说。《莆田通史》记载,闽越国统治者对扼守闽越王都“冶”城南隅要地莆田一带加强管理和建设,使之成为闽越王都以南区域,拥有闽越王国史迹与传说最为集中的地带。
莆田市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美誉,拥有独特的文化特色景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湄州妈祖庙、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莆仙戏等,正是这些特色文化风貌使得莆田市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习俗
白额春联
在兴化地区,这种春联却有一些不同,红纸上方有“白纸额头”,称为白头春联,也叫“白额春联”。这种习俗起源于清朝,福建省莆田、仙游等也有这样的白头春联习俗。
一年过两次年
春节,对莆田人来说具有双重的含义,莆田人更加注重传统意义上春节外的另一层含义,那就是“做大岁”。在莆田,过完除夕,正月初四或(仙游为初五),莆田人还会隆重地再来一次“做大岁”。莆田“做大岁”风俗全国独有,代代相传四百多年。该风俗将可歌可泣的抗倭英雄史与传统民俗相结合,很自然地将民族精神一代又一代传承。
莆田闹元宵
莆田元宵节民俗活动从农历正月初六开始到正月廿九结束,堪称全国最长的元宵节,且地域特色浓郁。 以时间跨度长、活动规模大、群众参与多等特色而闻名,可谓是“十里不同风,一村一习俗”,吸引国内外媒体聚焦。除了中央电视台关注外,2015年3月3日起,白俄罗斯国家电视广播公司也深入到莆田乡村,进行为期4天的“莆田元宵”拍摄活动。
民间歌谣
莆田山歌流行在原莆田县的华亭、萩芦、常太、白沙、新县及仙游县的钟山、游洋、石苍等山区,是山里人用莆仙方言演唱的一种歌谣,有独唱、对唱、轮唱、会唱等多种,通常用竹笛伴奏,或用叶笛伴唱,甚至不用乐器伴奏,在弯弯山路上边走边唱,或男女隔山对唱。歌声在深山幽谷里回响,清脆嘹亮,别具一种地方韵味。莆田山歌一般以四句七言诗构成,比较流行的有《三十六送》、《十二月歌》等,曲调古老优雅,韵味独特浓郁。
兴化山歌是莆仙方言的“活化石”,与“莆仙戏”齐名,流传千年而方兴未艾。兴化山歌孕育于古兴化县本土,传唱于山间田畴。为了抢救兴化山歌,各级各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抢救、发掘、传承、保护工作。2017年8月,《兴化古邑山歌》正式出版发行。该书的出版,意味着山歌“无版本”的历史终结。
服饰
在湄洲岛,梳“妈祖髻”的女人们都穿着对襟饰红、以海蓝色为主调的“妈祖衫”,俗称“红蓝三截裤”。蓝色代表海水,红色代表火焰,寓意以火克水、以水克火,永保平安吉祥。“妈祖髻”和“妈祖衫”流行至今,成为岛上一道特殊的风景。实际上,这种民俗是有来处的。在妈祖生活的年代,莆田沿海居民被称为疍民,即水上生活的居民。史载,疍民“男女皆椎髻于顶”“衣衫上下两色”。“妈祖髻”和“妈祖衫”都是古代疍民文化的遗存。
文保
莆田市是福建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截至2021年4月,莆田市现存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79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84处。近现代优秀建筑22处,市级公布的八批历史建筑共257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1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3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5处,中国传统村落3处、省级传统村落12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2处。
非遗
莆田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妈祖文化和莆仙戏两大类。。妈祖海神信仰是在百越海洋社会传统的原始宗教信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妈祖最初是湄州海岛疍民社会中的一个女巫。信巫是百越人的习俗,也是百越后裔的信仰传统。唐宋时代,中原汉人移民与福建沿海闽越后裔展开大规模的文化互动,而掀起了造神浪潮,造成了疍民社会巫神宗教地位由“巫”到“妃”的崇高化。在明清时期随闽人传播海内外,使得百越后裔的海洋人文获得了在宗教信仰层面上的大发展。
妈祖是流传于中国沿海地区的传统民间信仰。妈祖文化肇于宋、成于元、兴于明、盛于清、繁荣于近现代,妈祖文化体现了中国海洋文化的一种特质。历史上宋代出使高丽、元代海运漕运、明代郑和下西洋、清代复台定台,这一切都体现海洋文化的特征。中国民间在海上航行要先在船舶启航前要先祭妈祖,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妈祖神位供奉。这就是“有海水处有华人,华人到处有妈祖”的真实写照。而影响所及,妈祖由航海关系而演变为“海神”、“护航女神”等,因此形成了海洋文化史中最重要的中国民间信仰崇拜神之一。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有关机构授予妈祖“和平女神”称号。2009年9月,“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6年3月,妈祖文化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湄洲妈祖祖庙也入选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首批文物点。
2021年2月13日,农历正月初二,“天佑中华 两岸合和”——海峡两岸妈祖宫庙携手辛丑年迎春祈年大典活动,分别在福建宁德市霞浦县松山天后行宫、台湾嘉义新港奉天宫和台湾新北板桥慈惠宫同时举行,两岸妈祖信众“云端”共同祈福。
莆仙戏原名兴化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南宋时期,在宋杂剧的影响下,福建莆田、仙游一带出现了将歌舞念白综合起来搬演故事的兴化杂剧。明代初年,兴化杂剧吸收昆山、弋阳、余姚、海盐等声腔的艺术因素,形成兴化腔,用以演出兴化戏。明清时期,这一戏曲样式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954年,兴化戏正式改称莆仙戏。莆仙戏主要流行于福建莆田、仙游地区,在闽中、闽南的兴化方言地区也有流传。莆仙戏现存传统剧目五千多个,其中《王魁》、《张协状元》、《刘知远》、《蔡伯喈》等剧目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南戏的艺术风貌,连演七天的《目连戏》明显保留着中国戏曲初期的表演形态。在莆仙戏的表演体系中,有一些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程序动作,如牵步蛇、雀鸟跳、扫地裙、摸田螺、七下溜等,还有一些动作遗留着傀儡戏表演的痕迹。
莆仙戏的唱腔结构属于曲牌体,有音乐曲牌一千多支,锣鼓经三百多种。莆仙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扎根于民间土壤之内,积淀着由宋到清各个历史时期的大量戏剧艺术因子,传递出丰富的信息,是研究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形态的“活化石”。此外,莆仙戏对莆田、仙游地区的民俗、语言、社会心理、生活习惯、文化艺术等也具有影响。
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莆仙戏人才流失严重,后继乏人,传统的表演艺术濒临失传,脸谱、服饰和音乐声腔正在被外来剧种和其他艺术形态同化,艺术的独特性正在削弱。莆仙戏这一古老的剧种正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急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扶持和保护。
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莆仙戏戏班足迹遍及福州、厦门、晋江、龙溪、三明等地市和海外华侨聚居地。
地区象征
市花
莆田市的市花是月季,1993年8月26日,市第二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莆田市市树、市花的决定,遴选出月季为莆田市市花。在公布市树和市花之前的评选,历经几个月,曾广泛征集市民意见,依据“历史性、乡土性、经济性、群众性”等原则,反复论证。
市树
荔枝树是莆田市的市树,莆田的区、街、路命名,与荔枝息息相关,有荔城区、荔城大道、荔涵大道、荔园路等。
地方美食
莆田市的风味名菜与悠久的历史相承,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且品种繁多,主要的有久负盛名的炒米粉“荔枝肉”焖豆腐、跳鱼穿豆腐、干咩(焖)羊肉、蛋白扁食等等。许多风味名菜以味多、味广、味厚、味浓为特色,又以清鲜淡雅、略带甜味见长。
兴化炒米粉
兴化炒米粉是莆田人年夜饭上的一道常见菜。“四角四角方,稻草捆腰间……”这首谜语童谣曾是几代莆田人的美食记忆,它的谜底就是“兴化米粉”,也是土特产。质佳味美,且耐储藏,便于携带,富于韧性,煮、炒、炸皆可,具有独特的地方风味。
焖豆腐
焖豆腐,是福建省莆田市民间流行的一种地方传统名肴,以清淡素雅、别有风味见长,更是老年人保健食疗的一道名菜。焖豆腐这道菜也是家宴或酒席上的第一道主菜。
地方特产
风景名胜
综述
截至2024年4月,莆田市共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总面积208.56平方千米。有风景名胜区4处,其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省级3处,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20.6平方千米(含海域面积)/79.7平方千米(不含海域面积)。
主要景点
南山广化寺
福建广化寺,又称南山广化寺,坐落在福建省莆田市城南三千米处的凤凰山麓(又名南山),创建于南朝陈永定二年(558年)。广化寺是著名的千年古刹,与福州鼓山寺、厦门南普陀寺、泉州开元寺并称福建四大丛林。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1986年被评为福建省十佳风景区之一。1990年,广化寺被中国佛教协会列为三座全国样板寺庙之榜首。广化寺分布有照壁、牌坊、山门、放生池、天王殿(弥勒殿)、大雄宝殿、法堂(上为藏经阁)、卧佛殿(下为祖堂)等,其中释迦文佛塔、锻造钟、500罗汉堂被誉为广化寺“三宝”。大雄宝殿雄伟庄严,广化寺为福建名刹之一。
湄洲岛
湄州岛位于莆田湄州湾湾口的北部,是一个南北长9.6千米,东西宽约1.3千米,是一个面积约为16平方千米的小岛,现为国家旅游度假区。她东与台湾省隔海相望,因处海陆之际,形如眉宇,故称湄洲。全岛林木蓊郁,港湾众多,岸线曲折,沙滩连绵,岛上分布着13处金色沙滩和5千米长的海蚀地貌,风景秀丽。有各类风景名胜20多处,碧海蓝天、金沙绿林、青山怪石交织成一幅俊秀多姿的画卷,是旅游度假、海上观光的理想乐园。环岛优质沙滩长达20多千米,可建海滨浴场;还有6千余亩防风林带,是理想的度假胜地。岛域盛产石斑鱼,乃鱼中之珍品,远销港澳。
  湄洲岛是海上和平女神妈祖的故乡,闻名遐迩的妈祖文化的发源地。千年氤氲的妈祖祖庙是2亿妈祖信众心仪神往、魂牵梦萦的朝拜圣地,被誉为“东方麦加”,有着广泛的国际影响,尤其是对台湾同胞具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构成了湄洲岛开发建设独具特色的人文资源。尤为一提的是明朝著名的航海家郑和七下南洋前,曾经专程来到湄州岛主持御祭大典,并大规模将庙宇修缮一新,成为海内外同胞共同的膜拜圣地。
著名人物
荣誉称号
对外交流
参考资料
区划概况.莆田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4 16:44
目录
概述
名称衍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