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溪
福建省东部独流入海河流
木兰溪,福建省东部独流入海河流。发源于莆田市仙游县西苑乡仙西村,横贯莆田市中、南部,自西北向东流经莆田市的仙游县、城厢区荔城区涵江区等地区,至三江口注入兴化湾入台湾海峡。干流全长105公里,流域面积1732平方公里,平均径流量15.52亿立方米,为福建省八大河流之一,天然落差784米。
名称由来
木兰溪的名字,传说与“开莆来学”的先贤郑露有关。郑露奉召入仕,乡亲们都在木兰山(位莆田市城厢区南)下的溪边为他送行,并采来了他平生喜爱的木兰花瓣,纷纷扬扬地洒在船头、洒在水路上。大家感念郑氏三兄弟对莆田开化、开发的贡献,于是就把这条溪称之为“木兰溪”。
干流概况
河道走向
木兰溪,发源于仙游县西苑乡仙西村黄坑桥头(一说德化县境内戴云山脉),发源地属戴云山脉余支的笔架山(十几股段山)。
主流在仙游县境内溪长64.5公里,流域总面积1081.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9.7%。总落差750米(境内705米),平水年流量9.95亿立方米。流经西苑、度尾、大济、龙华、鲤城、城东、赖店、榜头、盖尾等9个乡镇,从盖尾镇仙潭、湖里进入莆田市城厢区境。大部分干流位于仙游盆地。
莆田市区境,木兰溪在城厢区华亭镇的俞潭入境,自西向东横贯中部城厢区的华亭镇、城郊、新度镇荔城区涵江区的白塘,三江口镇等地区,把兴化平原分割成南北两部分,经宁海桥至三江口经兴化湾台湾海峡。市区境内流域面积715平方公里(包括延寿溪流域面积),自木兰陂以下25.8公里是感潮河段,平均坡降为二千二百分之一。木兰陂以上流域面积1124平方公里。径流量:丰水年15.64亿立方米,平水年9.79亿立方米,枯水年5.59亿立方米。
河口兴化湾,在福清龙高半岛与莆田埭头半岛所环抱的海域,北起江口桥,西至三江口,南至石城,南日岛扼其要冲。
河道特征
木兰溪干流全长105千米,河流水系呈树枝状,蜿蜒迂回,源短流急。天然落差784米,上游流域地貌以中、低山为主,由中生代火山岩组成,河床坡降较陡,属于山溪性河流。中下游河道较宽阔,水流也较平缓,河道坡降约1.5‰。下游兴化平原(亦称莆仙平原),是本省四大平原之一。木兰陂至三江口长约26千米,为感潮河段,潮水影响很大。
水文特征
径流与泥沙
流域内年径流分布由西北向东南递减,山区多于平原。根据濑溪站资料,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为9.85亿立方米(4.57~16.8亿立方米),径流模数29.2升/平方千米·秒,径流深920.8毫米,多年平均流量30.9立方米/秒。径流年际变化大,最大年平均流量53.2立方米/秒(1952年),最小14.5立方米/秒(1967年),相差3.6倍。径流年内分配不均,春季占23.2%,夏季53.5%,秋季17.6%,冬季5.7%。最大水三个月为6~8月,占53.5%,最大水月份为6月,占22.1%。最小水月为12月,占1.4%。历史上最大洪峰流量为4500立方米/秒(19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大洪峰流量为3710立方米/秒(1973年7月4日)。最小流量仅有0.1立方米/秒,近于断流(1956年)。木兰陂以下为南北洋,沟渠纵横,河网密布。南洋河网沟道长199.8千米,进水口设计流量11.0立方米/秒,沟道蓄水1700万立方米;北洋河网沟道长109.7千米,进水口设计流量5.5立方米/秒,沟道蓄水1400万立方米。多年平均入海沙量46.8万吨,最大年为147万吨,最小年13.5万吨。多年平均含沙量0.3公斤/立方米,平均输沙率10.9公斤/秒,主要集中6~8三个月,占全年72.4%。
海潮
由于木兰陂阻水,进入感潮河段的径流很少,以下河段实为喇叭型的潮汐汊道。每潮纳潮量大于2500万立方米。根据三江口潮位资料分析,为半日潮区,平均潮差为4.1米,平均涨潮历时为5∶50′、落潮历时6∶35′。潮流为半日潮流,涨潮平均流速0.57米/秒,最大流速为0.94米/秒;落潮平均流速0.65米/秒,最大流速为0.951米/秒。
水质
仙游断面受到仙游糖厂等排出污水污染,CODMn超标0.2倍,BOD5超标0.4倍,属Ⅳ类水质;濑溪断面水质较好,属Ⅲ类水质;丰美桥断面受到莆田市各类污水污染,水质严重污染,其中非离子氨超标0.6倍,亚硝酸盐氨超标0.4倍,BOD5超标0.7倍,CODMn超标0.1倍,超过Ⅴ类水质;涵江断面水质严重污染,其中非离子氨超标21.8倍,亚硝酸盐氨超标2.8倍,超过Ⅴ类水质。
水力资源
木兰溪水力资源较少,理论蕴藏量虽有8.4万千瓦,年可能发电量为1.7亿千瓦时。已开发水电站的总装机容量为5000千瓦,年发电量约3000万千瓦时。
水站
在莆田市木兰溪上设有园头桥水站。
主要支流
主要支流有中岳溪溪口溪、大济溪、龙华溪、苦溪、柴桥头溪、仙水溪、延寿溪(上游称九鲤湖溪)等,分别在不同河段汇入木兰溪出境。
仙水溪,发源于凤山乡前县村,流经凤山、社硎、象溪、书峰、榜头等,汇入木兰溪。溪长29公里,流域面积176平方公里,总落差301.6米。
大济溪,发源于仙游县凤山乡凤顶村科岭,流经西苑、社硎、大济等,汇入木兰溪。溪长24公里,流域面积76.7平方公里,总落差792米。
龙华溪,发源于仙游县龙华金山村西坑。溪长26公里,流域面积113平方公里。流经龙华镇全境,在大坪口汇入木兰溪,总落差345.8米。
柴桥头溪,发源于仙游县园庄东石村,流经园庄、郊尾、赖店等汇入木兰溪。溪长20公里,流域面积85.4平方公里,总落差514米。
延寿溪,上游称九鲤湖溪,发源于仙游县钟山乡新连村林泉安,流经九鲤湖进入莆田。仙游境内溪长16.8公里,流域面积109平方公里,总落差339.4米,平均年径流量1.06亿立方米。下游在莆田常太乡境内称莒溪,常太乡以下称延寿溪(又称南萩芦溪),经涵江区涵坝注入木兰溪。全长57公里,流域总面积527平方公里,其中,在仙游县的为108平方公里,在莆田市境内的为419平方公里。1958年6月,在延寿溪中游兴建东圳水库,控制321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径流量:丰水年6.11亿立方米,平水年3.74亿立方米,枯水年2.05亿立方米。
龙潭溪,为木兰溪支流,发源于虹山乡,在仙洞和寺埔村分别纳一支流,经寺埔入仙游县,往北流入木兰溪。鲤城区境内长10.7公里,流域面积32.88平方公里。
水利建设
引水工程
木兰溪水利建设历史悠久,莆田兴修水利始于唐代初期。据史书记载、唐贞观元年(627年)后围凿了不少全国有名的水塘:如沥塘、永丰塘、横塘、颉洋塘、国清塘等。在宋元丰元年(1078年)以前,在木兰溪建筑延寿、木兰、使华、太平、官杜等陂坝工程,其中木兰陂始建于宋治平元年(1064年),系国内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之一,历经900多年洪水的严重考验,至今完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莆田人民开始进行空前规模的水利建设,并建成一座总库容为2.8亿立方米的大型蓄水工程——东圳水库。木兰溪流域已建成的蓄水工程,总库容达4.8亿立方米。现有水利工程可以保灌3.4万公顷耕地,平原地区基本实现自流灌溉。
唐代,仙游民众已在木兰溪沿岸筑陂灌溉农田。宋代是仙游引水工程建设鼎盛时期,全县兴建陂塘627处,灌溉面积6.7万亩。明至清又新建陂塘102处,累计灌溉面积达10.05万亩。据明《八闽通志》载:“有司以时禁戒:春则筑陂蓄水,以备干旱;秋成开陂以通舟楫。”民国时期,又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兴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力兴修水利,截止1992年,全县共有引水工程467处,有效灌溉面积6.2万亩,其中灌溉万亩以上的工程1处,1000亩以上的38处,600~800亩的10处。
主要引水工程有官杜陂、泉山渠、兴山渠、白叶坝等。
官杜陂,位于榜头镇仙水溪上,拦截流域面积180平方公里。它原分为官陂和杜陂两处,杜陂建于宋淳熙三年(1176年),官陂建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当时户部尚书郑瑞星回乡主持在杜陂上游另建一陂,俗称“官陂”。后人将两陂合一称“官杜陂”。1978年重建,将原有河卵石临时坝改建为桨砌条石滚水坝,坝长85米,高1.2米,在右岸设进水闸两座,分别进水官渠和杜渠,干渠3条,总长17公里,支渠35条,穿行榜头镇15个村,灌溉面积10500亩,引水流水量1.2立方米/秒,枯水流量为0.8立方米/秒。历年累计国家投资50万元,完成土石方约20万立方米,群众投工日20万工日。
泉山渠,拦溪坝位于鲤城镇木兰溪干流上,1954年建成通水。干渠长14公里,支渠2条计6公里,设计灌溉面积3000亩,有效灌溉面积1700亩,历年累计国家投资30万元,完成土石方15万立方米,群众投工20万工日。1972年,拦溪坝改建为桨砌石拦溪坝,坝长216米,高1.2米,拦截流域面积522平方公里,引水流量0.5立方米/秒。鲤城、城东、榜头等3镇、7个村(街)受益。渠道建筑物有水闸14座,渡槽1座,倒虹管4座,暗涵10座,电灌站2处,装机4台101千瓦。泉山渠属县水电局管辖,管理妥善,效益显著,不仅适时灌溉农田,更改善鲤城地区环境卫生。但从1980年起,随着城区迅速发展和繁荣,人口增多,城镇“三废”排漏量猛增,殃及通过鲤城3公里干渠,倒泻垃圾、粪便等,已成为污水沟,过水断面缩小变窄,灌溉面积剧减,已濒临报废。
兴山渠,位于大济镇汾阳村,拦截大济溪水,始建于1954年,用河卵石干砌临时坝。1983年,被洪水冲毁后,改建为桨砌块石定坝。历年累计国家投资15万元,完成土石方10万立方米,群众投工15万工日。拦截流域面积87.8平方公里。1971年,兴建汾阳水电站,在上游兴建拦溪坝,将水引出流域外,为使不影响原有有效灌区,把发电尾水再回引兴山坝内。兴山渠拦河坝高2.8米,长40米,设计流量0.3立方米/秒,干渠长10公里,渠道上建有渡槽2座,倒虹管1座,大济、城东等2镇、9个村共3200亩农田受益。但因渠道沿线渗漏坍塌严重,灌溉面积大减。
白叶坝,位于龙华镇磨头村,拦截龙华溪水。始建于明代,原为干砌石坝,上游控制流域面积70平方公里。1983年,被洪水冲毁后,坝址上移改建为半自动翻板闸门,坝长36米,高3米,洪水超过设计水位时,闸门自动翻倒排洪,它是县内首创的一座新型闸。这对平原地带地势低平易受淹地区,可以降低上游淹没区范围,并减轻下游的冲刷,便于管理。白叶坝灌溉红星、灯塔、新峰、团结等4个村1900亩农田。干渠长2.5公里,支渠4条计2.5公里,排洪闸3座,暗涵1座,电灌站1座,装机1台17千瓦。
木兰陂,宋治平元年(1064),长乐女子钱四娘携钱十万缗来莆,在木兰溪将军岩前建陂,因基础地质复杂,水势右急左缓、不能抵挡山洪冲击,陂刚建成就被洪水冲垮,钱四娘巡陂遇洪,落水身亡。其后,长乐进士林从世又携钱十万缗,在今木兰陂下游近1公里的温泉口筑陂,因港狭弯急,又被海潮冲毁。宋熙宁八年(1075),侯官李宏,应诏来莆第三次筑陂,在僧人冯智日的协助下,吸取钱、林两次筑陂失败的教训,经过细心勘测,选定钱、林两陂址之间河宽流缓的木兰山下作为陂址,历时8年,元丰六年(1083)陂建成。这是福建省规模最大的古代引水工程,也是全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之一。枢纽工程拦河坝为木兰陂的主体工程。陂长219米,由溢流堰闸和重力坝组成。木兰陂整体设计合理,具有溢洪、挡潮、灌溉等综合功能。配套工程有郑坂(后廖)陡门、洋埕陡门、林墩陡门、东山陡门、港利沙田小陡门、章鱼港小陡门、荷包濑石堰、水则关。
南洋渠系,木兰陂渠系配套工程,于建陂时在陂南端建廻澜桥进水闸(亦称惠南桥),闸高3米,双孔,左宽2.85米,右宽3.25米,正常引水量为11立方米/秒,沟道总长173公里,可蓄水1700万立方米。南洋平原的渠桥、黄石、笏石、北高4个乡镇77个村受益,灌溉面积7.30万亩。
北洋渠系,木兰陂渠系配套工程,元延祐二年(1315)创建“万金陡门”即进水闸,正常进水流量为5.5立方米/秒,渠道总长185.5公里,可蓄水1400万立方米。西天尾、梧塘两镇92个村及城厢区、涵江区受益,灌溉面积6.4万亩。
1949~1990年,共投工209万工日,投资985万元,先后修建涵闸9座、42孔,其中:涵坝15孔、东山2孔、阔口2孔、港利6孔、桥兜3孔、遮浪3孔、田厝2孔、集奎红旗闸6孔、江东3孔,增加排洪流量1098立方米/秒。增建排水涵洞55座、区间排水闸4座、分水闸7座,控制闸55座、进水涵洞150座,以控制水位、增加排洪量,形成蓄引排灌系统化。其主要排洪设施有:陈桥涵坝水闸、东山水闸、田厝水闸、宁海水闸、港利水闸、江东水闸、遮浪水闸、红旗水闸、阔口水闸、新溪溢流堰。
泗华陂,亦称使华陂,位于延寿溪下游,离城4公里,陂南为龙桥村,陂北为下郑村,陂长253.12米、高5米、顶宽1.20米,中央设溢流堰,宽42米,深0.65米,以利排洪。南渠经龙桥、泗步岭出吴公流入延寿,灌溉面积100多亩;北渠经下郑、洋西、下刘、白杜、下尾(内湖),灌溉面积3000多亩。泗华陂建筑年代无考,《兴化府志》卷五十三载:“唐吴兴筑延寿陂,专为灌溉平洋尊贤里,地高未食其利,泗华陂建成,始分水北注”。明天顺二年(1458),参政方逵重修。建国后,成立泗华陂管理委员会,1953年10月在溪白村店仔头修建一座横跨延寿溪长63米的倒虹吸管,开挖渠道2.75公里,修建进水闸、排水闸、公路涵洞3座,灌溉畅林、北大农田1074亩。1956年初,泗华陂并入木兰陂灌区。1958年扩建泗华陂,北渠进水涵洞改为闸门,新开渠道4.67公里,建木质渡槽6座,灌溉埭里、安仁、吴江农田0.8万亩,陂首加高0.5米,坝顶全部砌平,不留缺口,受益面积由0.3万亩增至1.2万亩,基本实现自流灌溉。1960年,东圳水库建成,泗华陂左渠划归东圳灌区管理。
延寿陂,居泗华陂下游东南1公里处,地名杜塘,延寿溪西附山,东距海,南北通埔、溪流出渡塘,赴埔径流入海,不足灌田。唐建中间(780~783),邑人吴兴塍海为田,在杜塘筑堤阻潮,叠石成陂,遏溪流入沙塘坂,灌溉北洋平原,名为延寿陂,今已不见工程遗迹。
蓄水工程
古洋水库,位于木兰溪支流仙游苦溪中游,位于赖店镇乌墩古洋。库区集雨面积26.81平方公里,年平均来水量2700万立方米,总库容240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821万立方米,属中型水库。工程于1959年10月动工,只用1年2个月时间大坝建成。水库大坝为粘土心墙土石混合坝,坝高37米,坝顶长240米,坝顶宽6米。溢洪道净宽19.5米,进口设钢筋混凝土滚轮平面闸门4扇,最大泄洪流量431立方米/秒。输水涵洞为圬工砌石拱涵,后改用钢板套管,直径1米,最大输水流量5立方米/秒。渠道总长35.5公里,支渠7条计13公里,渠道建筑物有倒虹管3座,渡槽5座。现有灌溉面积1.83万亩。坝后电站装机4台共655千瓦。1984年起供鲤城地区生活及工业用水。
东溪水库,位于赖店镇溪埔村。库区集雨面积35.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来水量3500万立方米,总库容2282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957万立方米,属中型水库。1971年3月动工,大坝为细骨料混凝土浆砌条块石双曲拱坝,最大坝高57米,坝顶宽3米,坝顶弧长158.8米。东溪水库大坝是省内第一座采用不设防渗面板(墙)的砌石拱坝。经过多年的运行和多次最高水位的考验,坝后始终保持干燥光洁,没有湿润与白色分泌物出现。干渠总长27.37公里,其中总干渠6.8公里。灌溉赖店、郊尾、盖尾等3个镇耕地2.04万亩。干渠建筑物有倒虹管4座,渡槽8座,隧道10座,坝后电站一座,装机2台共800千瓦。
蒋隔水库,位于度尾镇后埔村。库区集雨面积50.1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来水量6000万立方米,总库容1464万立方米,防洪库容228万立方米,属中型水库。从1980年9月中旬至1981年1月中旬主体完工。坝高43.6米,坝顶长160米,坝顶宽6米,防浪墙高0.8米。干渠长4.64公里,渠道建筑物有渡槽7座,其中后埔渡槽最大跨度60米,全长139米,最高处14.22米,为县内最大渡槽。坝后电站装机2台共640千瓦,渠道上二级电站装机2台共375千瓦,下二级电站装机2台共650千瓦,3座电站总装机1665千瓦,年发电量400~500万千瓦时,可满足度尾镇现有用电需要。
东圳水库,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区西北8公里许的延寿溪中游(莆田市城厢区常太镇东圳尾村)。1958年6月动工,1960年4月竣工通水水库流域面积321平方公里,河道长40.5公里,总库容量4.35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80.5米罗零高程(下同),相应库容量2.827亿立方米,死水位高程50米,死库容400万立方米,正常水位面积17.756平方公里。工程由大坝、输水涵洞、溢洪道3大建筑物组成。大坝高度58.6米,坝顶宽8米,防浪墙1道,高1米,坝长367米,粘土心墙混合坝型。东圳干渠从输水涵洞出水口高程38.033米处开始,经大坝右侧天马山蜿蜒南行,绕过南山广化寺,跨过木兰溪,经过壶山山麓,直奔沿海。东圳渠系工程有干渠1条,全长89公里,支渠11条,总长87公里。渠系沿线有大小建筑物24类计325座,其中较大的有下林、山牌渡槽,木兰倒虹吸管,红山水库、东湖、上营边的倒虹吸管等20座。受益的有城郊、渠桥、黄石、笏石、北高、东峤、埭头、平海、忠门、东庄等10个乡镇的225个行政村,1962年省水电厅核定其灌溉面积为30万亩,其中自流灌溉22.5万亩。1963年冬至1964年春,1960年5月,1978年,1981年-1984年陆续续建。
防洪堤工程
木兰溪防洪堤工程主要是起防冲、防塌作用的堤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局部地段已有用卵石砌成高2米的溪堤,但经常被洪水冲塌,淹没农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人民政府组织群众有计划按标准在木兰溪两岸修筑堤岸。1966年,成立木兰溪治理工程指挥部,晋江地区和县财政拨款100万元,沿溪流所在公社、大队也自筹资金数百万元,从度尾后埔至盖尾仙潭全线50余公里的木兰溪两岸开展全民筑堤活动。由度尾、大济、龙华、城关、赖店、榜头、盖尾等7个公社和城关镇,共48个大队(街),每天上场1万多民工,经过一年多奋战,投工170万工日,完成土石方250万立方米,使木兰溪两岸60~70%都筑上一道10年一遇防洪标准的石堤,堤线顺直,河槽宽度按流量段布置,拆除阻碍溪水畅通的和影响对岸堤防安全的斜堤、丁坝、乌龟(水下石砌体),对个别过于弯曲的河道截弯取直。此后,每年都从农业水利经费及防汛保险经费中拨出部分款项,维修和修复水域堤岸,并新建少量堤岸。
南北洋海堤,明弘治《兴化府志》载:唐建中间(780~783),吴兴拦海筑堤开发北洋,并筑延寿陂,灌田400顷。唐元和间(806~820),裴次元筑镇海石堤开发南洋。宋李宏建木兰陂,自陂头至三江口的两岸,各筑海堤50里,历代不断对其扩展和完善。
南北洋海堤是木兰陂灌区重要屏障。海堤南起黄石东山村龙头须,北到涵江鳌山村。内港海堤自木兰陂首至三江口,全长87.48公里,保护南北洋4个乡镇69个村的农田20.43万亩和44.87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海堤中主要建筑物有涵闸101座143孔。其中排洪闸16座共47孔;排水涵洞85座,96孔。
在外海有镇海堤,亦称东甲海堤,自东甲至遮浪,堤顶高程为罗零8米,堤长3.4公里砌石。建于唐元和年间(806~820),明洪武二十年(1387)江夏侯周德兴为防倭冠,将石堤拆除,筑平海卫城和莆禧所城,只剩土堤1道。明洪武三十年(1397),土堤溃决,海水直淹至壶山山麓,至明嘉靖十三年(1534),历137年屡修屡坏,农田被海潮吞没达8次,兴化府知府黄一道重修石堤,末完工即被解官离去,同知潭铠修好石堤。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秋。海溢堤渍。道光六至七年(1826~1827),邑人陈池养依靠民众重修东甲石堤,工程比前牢固。民国35年(1946)9月1日,台风加大潮,冲毁东甲海堤,海水涌入黄石、渠桥等乡,农田被淹9万多亩,经三年养淡,作物仍收成无几。
建国后,每年汛前,县人民政府发动群众,投入大量劳力把海堤加高培厚,不断提高海堤质量,至1961年9月止,抵御过多次风潮袭击,安全渡汛。1961年9月第22号强台风袭击,风力达11级以上,三江口潮位7.42米,超过历史最高潮位7.39米,在台风、大潮、洪水的袭击下,除东山堵港海堤270米外,其余全部溃决,损失极为严重。中共莆田市委、莆田市人民委员会,把重修东甲海堤列为重点基建项目。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叶飞亲临视察,指令晋江地区水电工程局负责勘测设计。1962年成立莆田市南北洋海堤工程指挥部,县长原鲁山任指挥,下设北洋和南洋两个海堤工程指挥部,日上场劳动力1万多人,分段包干保质保量施工。工程分二期:第一期,1962年1月至1963年12月,完成石堤6.27公里,投工83.18万工日,投资114.6万元;第二期,1964年1月至1965年12月,扩建东山至江东堤段8.736公里,修建涵闸9座,投工44.75万工日,投资108.1万元。
内港两岸海堤(木兰陂首至三江口)总长87.48公里,堤顶高程7.3~8.2米,既防洪又防潮,但因为是土堤,高度又不够,经常决口。建国后,不断加固。1970年,从上游城郊公社南箕(属张镇村)至三江口和对岸南洋黄石公社清江村至三江口,加固全长15.37公里的海堤,外坡砌石高1米,在弯道顶冲地段抛石新扩建丁坝116处。其中南洋55处,北洋61处,以保护堤岸安全渡汛。
水电工程
九仙溪梯级电站,位于仙游县西北郊,系从大樟溪支流九溪跨流域引水至木兰溪支流仙水溪进行梯级发电后,提供农业灌溉和工业生活用水;整个工程总投资4.35亿元,规划分四级开发,建设七库四站,其中七座水库总库容4763万立方米,四座电站总装机容量6.4万千瓦,年均发电量2亿千瓦时,年可创电费收入7000万元、创税利4000万元以上。一级、三级电站已分别于1998年8月8日、2002年7月1日投产发电;二级、四级电站于2003年5月份同时开工建设。九仙溪梯级水电站在仙游县境内的大樟溪支流九溪上筑坝蓄水,并以溪尾水库为中心,将4个水库通过引水隧洞联在一起,组合成龙头水库工程,再将水源跨流域引入低河道的木兰溪支流仙水溪分梯级发电,整个工程7库4站(4个梯级)。工程开发以发电为主,兼有灌溉、供水、改善木兰溪水质污染等综合开发利用功能。
南山电站,位于大济镇汾阳村南山自然村。占地面积20亩,集雨面积57.84平方公里,设计水头217米,引水流量1.54立方米/秒。工程于1978年1月动工,1979年8月1日竣工投产发电。装机1台,容量1250千瓦;电站于1980年增容机组1台,容量1250千瓦。整个工程包括浆石单拱拦河坝1座,高10米,坝顶宽4米,坝底宽16米,引水渠道长5.7千米,厂房和宿舍建筑面积621.6平方米。电站2台发电机组并接于6.3千伏的母线上,接线方式采用单母线不分段的形式,并经屋外升压站,主变1台,容量4000千伏安,电压35千伏/6.3千伏,35千伏侧经线路16公里送往城关35千伏变电站,6.3千伏送往西苑、凤山、社硎、象溪乡用电。电站于1984年11月调换主变1台,容量4000千伏安,电压为35/10.5/6.3千伏,增加10千伏侧经线路7公里送往度尾镇用电。工程总投资237万元。
汾阳电站,原名大济电站、朝阳电站。位于大济镇汾阳村。集雨面积65.4平方公里,占地面积37.77亩,总投资123.18万元。一级电站于1970年动工,1973年6月投入运行。引水流量1.32立方米/秒,明渠道5200米,压力池长15米,宽15米,水头107米,压力铸铁水管一条385米,管内直径0.7米,装机3台,容量960千瓦。二级电站于1972年动工,1974年投入运行。电站利用一级电站尾水渠道徒坡进行引水发电,尾水渠道1220米,水头17米,压力铸铁水管25米,管内直径0.75米,引水流量1.38立方米/秒,装机2台,容量共200千瓦。改建工程于1990年1月动工,5月投入运行。把原一、二级电站合并为一级电站,设计水头106.5米,总引水流量2.4立方米/秒,总装机容量2000千瓦,工程总投资308.79万元。改建工程系仙游县电力公司与县人民政府签订的建设管理合同15年承包责任制承建项目之一。
榜头九鲤湖电站,位于榜头镇后堡村,是跨流域引水,梯级发电综合利用的工程。整个工程设三级水电站发电,总装机容量4100千瓦,年平均引水2000万立方米。集雨面积60平方公里,利用总水头475米。并向后堡、新郑、象洋、象山等6个村提供农业、生活、工业用水。一级电站引水隧洞长850米,设计水头217.5米,引水流量1.32立方米/秒,装机4台,容量1900千瓦(电站于1986年9月进行增容改造,将原来3台400千瓦的发电机调换3台500千瓦的发电机,并于1991年扩建1台400千瓦的机组,至1992年3月20日投产),年发电量622.8万千瓦时。工程于1978年10月动工,1980年7月20日投入运行。二级站是利用一级站尾水发电,经过850米引水渠道,集中落差202米,设计流量0.97立方米/秒,装机4台;容量1600千瓦(原容量3×400千瓦,于1986年9月增容机组1台,容量400千瓦),年发电量628.11万千瓦时。电站于1982年2月动工,1983年1月竣工投产,三级站是利用二级站尾水发电,经150米旁山渠道,设计水头67米,设计流量1.29立方米/秒,装机2台,总容量600千瓦,年发电量234.67万千瓦时,工程于1983年9月动工,1984年5月竣工投产。
石顶水电站,1960年3月动工,1961年7月竣工发电。电站位于东圳干渠5.3公里处,设节制闸1座2孔,上游附近设进水闸和排水闸各1座,装机容量255千瓦(主机180千瓦,备用机75千瓦),管道采用木管(后改钢筋混凝土管),平屋厂房,尾水流进泅华陂内灌溉。安装1台莆田通用机械厂制造的混流式水轮机为动力,带动发电机组。架设2条线路,1条与莆田电厂联网供电,1条为东圳水电站施工供电线路。当年供电量56.14万千瓦时,1962年达82.48万千瓦时。1963年11月,东圳水电站建成后,改为备用发电厂。1979年初,改装1台400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引用流量扩为2立方米/秒,至1990年止,总计发电量866.55万千瓦时。
东圳水电站,为坝后式电站,1960年3月筹建,1963年11月竣工。工程由省水电厅设计院设计,1、2号发电机组,装机容量3120千瓦,发电专用水量年均6870万立方米。厂房底层为水轮机室,中层安装发电机组等设备,上层为中央控制室。左侧建针阀闸室1座。针阀闸门2孔,专为放水灌溉之用。离渠首300米处,设节制闸。发电站前面建升压站1座,送电到城涵供电所。1980年4月,东圳水电站扩建,安装1台(3号机)装机容量3200千瓦的发电机组,同时扩建升压站,共2台4200千伏安主变压器,以35千伏线路经筱塘变电站并入省电网。
河道治理
1992年,莆田市城厢区人大代表林国栋与同在木兰溪沿岸并且受灾严重的肖厝、坂头、顶墩、南门等村的区人大代表联名提出木兰溪治理议案。1998年,木兰溪建成全流域洪水预警系统,福建省水利水电厅还首次成立木兰溪治理专家委员会。1999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的习近平提出:“要变害为利、造福人民”,并决定彻底根治木兰溪水患。2000年2月13日,习近平同志第三次来到木兰溪防洪工程,深入工地检查工程进展情况,指出“治理木兰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2003年,木兰溪裁弯取直工程完成,原来16公里的行洪河道,裁直为8.64公里,缩短7.36公里。2011年,两岸防洪堤实现闭合、洪水归槽。
生态治理
木兰溪是全国首条全流域系统治理河流,是福建省“五江一溪”重要河流之一。木兰溪被水利部评为2017年度全国“全国十大最美家乡河”、改革开放40周年“福建影响力”优秀案例,木兰溪治水经验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全国样本。
2021年6月7日,木兰溪下游水生态修复和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省发改委正式批复,该工程已列入国家发改委全国第一批水生态修复与治理示范项目,同时列入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确定的150个重大水利工程,也是福建省列入的4个项目之一。
2022年5月19日,福建省召开重大水利项目集中开工动员会,列入今年重点推进的55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木兰溪下游水生态修复与治理工程开工建设。
航道航运
木兰溪源于西苑乡仙西村黄坑,由仙潭入莆田市境。县境内航道长30余公里,沿溪有会仙、南门、坝下、石马、盖尾、杉尾等码头。雨季洪水位高达4米,枯水期为0.20米,可通行2~3吨溪船。1949年后,沿溪部分支流筑水库,建电站,导致河床淤积,水位下降,航道逐步缩短。1960年,仅坝下至仙潭15公里通航。1969年后,只有石马至仙潭10公里可以通航。由于公路运输的发展,境内溪流航道基本废弃。
兴化湾,湾口介于福清县牛头尾与莆田市石城角之间。鸡蛋岛北侧是主要航门,兴化湾水道可通三江口江口港,水道中央有白浮屿,其两侧均可航行。湾口中央水深20米以上,向西渐浅,西部水深不及5米。湾内主要港口有三江口港涵江港
三江口港,历史上曾为福建省五大港口之一,与沿海各大港口均可通航,三江口港,该港位于兴化湾西部湾顶木兰溪与涵江汇合口的新浦村,水路至上海549海里,至福州109海里,至秀屿港54海里,至泉州93海里,至厦门191海里。公路至涵江3公里,至莆田17公里,至福州98公里,至泉州105公里,至厦门207公里。港区水域从三清宫渡口前起至港口东侧码头止,长1500米,宽120米,面积18万平方米,可利用岸线150米。该港有2个附属港区,一个是美尾区,距三江口港1公里;另一个为港口上游1.5公里处的桥兜区,计共水域面积1.6万平方米。
清代,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和福州、厦门、泉州、三都澳列为福建五大港口。光绪十一年(1885年)停泊过乌槽大帆船。光绪二十二年,日本纪摄丸号轮船进港后,外轮接踵而至。宣统初,三江口直接与宁波通航。民国3年,进之与上海通航。民国9年,又远与大连、营口通航。民国27年广东汕头沦陷后,闽粤沿海中外通商只有三江口一港。是时,轮船进出如梭,“货物堆积,殆无余地”。1950年,尚有外国轮船入港。1958年后,只有千吨级国内轮船通航。1979年12月,该港恢复外贸运输业务。1982年,建成500吨级浮码头1座。1985年,被列为湄洲湾港的中转疏运港,其航线通及香港、汕头、厦门、福州、宁波、温州、定海、瑞安、镇江、南通、上海、大连、烟台以及东山、平潭等地。1987年,交通部拨款新建2个500吨级杂货码头,年吞吐能力15万吨,有8吨电吊2部,3吨汽车吊和叉车各1部,仓库800平方米,堆场2000平方米;还建有300吨级油码头1座,输油管线100多米。1993年,涵江区拨款在杂货码头上游增建300吨级客运码头1座,承担涵江至南日岛的客运业务。1994年,该港吞吐量29.89万吨,是涵江区主要的水上运输门户。
木兰溪航道,木兰溪干流全长105公里,为莆田市第一大河。宋熙宁八年(1075)建木兰陂拦截海潮。木兰溪航道从涵江逆流而上,经华亭、杉尾、石马、坝下达仙游城关,全长62.5公里,陂头以上的中游可通航2~3吨溪船,下游可通航3~4吨溪船。建国后,木兰溪上游沿岸筑水库、建电站、修公路,导致水位下降,航程缩短。1967年后,只有石马至油潭10公里可通航(今亦停航)。
南北洋航道,俗称“九十九沟”,是木兰溪下游南北洋支渠航道,总长400公里左右,通航河道381公里,其中南渠长161公里、北渠长220公里。全年2~4吨沟船均可通航。其中,小汽船航道4条,长42公里。涵江至梧塘、涵江至城关两线全年可航小汽船。枯水期,桥兜至笏石、桥兜至北高两线小汽船接力中转航行。
水库航道,1960年,东圳水库建成后,库区水面316平方公里。为方便库区四周群众的交通,开辟坝头至王宫、坝头至常太航道2条,长15公里。
通海河道,木兰陂三江口,自木兰陂头至三江口,长28.5公里;涵江~三江口,自涵江新桥头至三江口,长5.5公里。
黄头港,位于城郊乡木兰溪北渠的下林村。水域面积900平方米,有简易码头1座,长20米,前沿水深0.8米,停泊能力5吨,为莆田糖厂专用码头。1990年吞吐量3.94万吨。
岭头尾港,位于东圳水库坝头西侧。有简易码头1个,长60米,宽6米,前沿水深52米,为东圳水库内的客运码头。泊位5个,靠泊能力15吨,航线总长15公里,年客运量20.6万人次。
涵江港,又称端明港,位于涵江市区南侧,该港有港道2条,一条为海岑前港称前港,另一条是新开河港称后港。两港道汇合为主港道,港道在三江口与木兰溪相汇后,注入兴化湾。涵江港开港于宋朝。元代后期,曾兴盛一时的莆田县白湖港和宁海港逐渐荒废,涵江港则取而代之,成为莆田的主要通商口岸。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2年),该港盛极一时。清初海禁,涵江港一度衰微。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后,海禁渐开,涵江港随之兴起,该港海轮频繁航行于天津、上海、宁波、福州、厦门、汕头、广州一带。清末,因三江口港对外开放,涵江港遂成海商聚集之地。50年代起,因该港航道年久失修,航运业务移向三江口港。1962~1966年,涵江港建有码头8个,其中客运码头1个,货运码头7个,全长330米,9个泊位,靠泊能力20~100吨。港口码头为浆砌条石重力式驳岸,港口装备有固定式起重机3台,翻斗车3辆,农用车3辆,载货摩托车7辆,胶轮车50辆,仓库17座。1987年,港口吞吐量3.83万吨,其中进口货物2.4万吨,出口货物1.4万吨。航线有至福清、至平潭、至高岐、至福州、至莆田沿海各港口。1994年,年综合通过能力3万吨。
流域概况
木兰溪是闽中最大河流,流域位于东经118°38′~119°06′,北纬25°22′~25°25′之间,流域面积1732平方千米(其中濑溪水文站以上流域面积为1070平方千米)。主要在莆田市境内。
莆田,古称“兴化”,又称“莆阳”、“莆仙”,历史悠久,人文璀璨,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美称,自古是闽中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华妈祖文化的发祥地。
境域夏商时属“九州”之一的扬州,西周时属“七闽”地,战国后期属闽越国地,秦时属闽中郡,西汉后期属会稽郡,三国时属建安郡,西晋时属晋安郡,南朝时属南安郡。陈光大二年(568年)及隋开皇九年(589年),二度置莆田县,为建县始。1983年9月,国务院批准成立莆田市。辖仙游县、荔城区、城厢区、涵江区、秀屿区、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是海峡西岸一座正在崛起的新型港口城市。
莆田市地处北回归线北侧边缘,东濒海洋,属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温度适宜。平均年太阳辐射量达110.41千卡/平方厘米; 年日照时数平均为1995.9小时, 年均日照率为45%。日照时间从山区至沿海逐步增多。气温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山区逐渐降低。各地年平均气温在16℃至21℃之间。无霜期年平均达316天至350天之间。全市绝大部份土地, 适宜农业生产上的一年三熟制作物栽培。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全市各地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至2300毫米之间,自西北山区向东南沿海递减。西北部山区达2300毫米以上,中部平原为1200毫米至1600毫米,东南部沿海和岛屿在900毫米至1300毫米。
莆田市地理位置优越。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台湾海峡西岸,北依省会福州市,南靠闽南“金三角”,是沿海经济开放区之一。东北与福清市交界,西北与永泰县、德化县毗邻,西南与永春县、南安市、惠安县接壤,东南濒临台湾海峡。从东至南有兴化湾、平海湾、湄洲湾三大海湾,湾内有南日岛、乌土丘岛、湄洲岛等诸多岛屿,与台湾省隔海相望,距台中港仅70多海里。莆田市有纵横交织的山脉,波状起伏的丘陵,错综其间的河谷沟渠,广袤肥沃的平原和宽阔绵长的海域,以及许多半岛、港湾和岛屿,形成了复杂多样的网格状地形,属福建东南沿海低山丘陵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呈梯状倾斜。西部和北部以山地为主,低山、峡谷、盆地相错杂其间;中部和东部为冲积平原和海积平原;东南部沿海为半岛和丘陵台地,地势低平,港湾环抱。较大的平原有莆田的南北洋平原和仙游东西乡平原,面积共816.70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0.6%左右。全市人口相对集中于这两个平原区域内。
这里水源充沛,水系发达,具有流程短、流速快、水量丰富、相对落差大等特点。境内河流多数自西北向东、南方向流径,主要有木兰溪、延寿溪和萩芦溪三大溪流水系。
境内风光旖旎,奇山秀水星罗棋布。在仙游,有“福建三绝”之一的幽洞名瀑九鲤湖,有曲溪怪洞的“小武夷”麦斜岩,有山灵水秀、峭壁千仞的菜溪岩,有云际危楼、神奇险峻的天马山,还有晴云化鹤的仙门寺、双塔凌云的龙华寺、万石烟罅的园通寺、漈泉跃鲤的灵山寺,以及飞泉洒雪的九龙岩等佳景和金钟伏地的天竺山,岩茶飘香的九龙山;在莆田,有雄伟磅礴的壶公山,有山奇岩怪的九华山,在它的西部崇山峻岭中,既有秀丽多姿的东圳水库人工湖,又有藏龙卧虎之地的夹漈山和有“古囊列(山献)”之称的囊山;市区“荔城”,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身,有大自然神工斧凿造就成的“东岩晓旭”、“西岩晚眺”、“梅寺晨钟”、“西湖水境”、“木兰春涨”、“寿溪钓艇”、“石寺藏烟”、“智泉珠瀑”、“钟潭噌响”等景观,尤有苍松翠柏的凤凰山,既是一座森林公园,又是一座宗教名山,山上千年古刹广化寺,为福建“四大禅林”之一,也是福建十佳风景区之一。
盛产鳗鱼、对虾、梭子蟹、丁昌鱼等海产品,龙眼、荔枝、枇杷、文旦柚“四大水果”驰名中外。
改革开放后,形成了食品、制糖、电子、鞋革、机械、建材、化工、塑料、纺织、轧钢10 大主要工业行业;建成甘蔗、食用菌、鳗鱼、水果、奶牛5个工业生产基地;形成食糖、鞋革、罐头、电机、电子5 大拳头产品。仙游获得“蔗糖之乡“的称号,莆田被誉为新兴“鞋城”。莆仙教育发达,促进文化、科技、卫生、体育等诸方面的繁荣,古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东南壮邑”之盛誉,今有“戏剧之乡”、“绘画之乡”、“田径之乡”、“武术之乡”的美称,举世瞩目。
环境治理
2022年8月26日,由仙游县政府主办的主权贷款项木兰溪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及提升项目,正式通过亚洲开发银行董事会审批,获得亚洲开发银行正式授信2亿美元等值外币(约合13.50亿元人民币)。
木兰溪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及提升项目总投资38.96亿元人民币(约合5.77亿美元),其中使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约13.50亿元人民币(即2亿美元等值外币),另外国内配套资金约25.46亿元人民币(约合3.77亿美元)。
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仙游县木兰溪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工程、仙游县木兰溪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项目、仙游固废综合处理项目、木兰溪流域林业生态修复与保护能力提升项目、仙游县木兰溪流域智慧水利管理系统、仙游县木兰溪流域智慧排水管理系统、仙游县智慧环卫管理平台、仙游县智慧林业管理平台、实施管理和能力建设项目、仙游县木兰溪流域城区水环境综合管理工程、枫亭镇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等11个子项目。
木兰溪治理是仙游县的壹号工程,本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强化木兰溪生态管控和修复,有利于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仙游,对推动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工作有重要意义。本次亚行成功授信标志着莆田市首次以县级主办的国际金融机构主权贷款成功落地,据悉,相关贷款协议将于2022年9月正式签订,项目预计将于2028年全面完工。
所获荣誉
2022年11月18日,入选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
考古发现
2022年12月,在位于福建莆田的木兰溪流域进行的考古调查有了重要发现。根据最新公布的调查研究报告,目前木兰溪流域已发现史前遗址26处,其中,首次发现的山边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把当地有人类生存活动的历史至少提早到距今2万年。
参考资料
木兰溪.福建省水利厅办公室.
莆田市概况.莆田市区划地名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5 20:58
目录
概述
名称由来
干流概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