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山县,隶属于
湖北省宜昌市,东临宜昌市
夷陵区,南与秭归县毗邻,西和
巴东县接壤,北靠
神农架林区,地势为东西北西北部山高坡陡,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总面积2328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末,兴山县总人口158187人,截至2025年3月,兴山县共辖6个镇、2个乡,县人民政府驻古夫镇永安路1号。
历史沿革
后汉三国时,吴国景帝(孙休)永安三年(260年),析秭归北界置兴山县,属建平郡。因“县治兴起于群山之中”而得名。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兴山仍属建平郡。
南北朝时,北周建德六年(577年),置长宁县兴山并入长宁,属秭归郡。隋朝开皇元年(581年),改长宁为秭归,兴山复入秭归,属巴东郡。
唐武德三年(620年),复设兴山县隶属归州。天宝元年(约742年),属巴东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属归州,隶属山南东道。
五代十国,兴山属归州。
宋熙宁五年(1072年),改兴山县为兴山镇合入归州。元佑元年(1086年),复设兴山县隶属荆湖北路。建炎二年(1128年),属夔州路。
元至元十六年(1222年),兴山属归州,隶属湖广行中书省。
明洪武九年(1376年),兴山属夷陵州。正统九年(1444年)3月,兴山并入归州。弘治三年(1490年),再设兴山县,隶属归州。
清朝,兴山隶属归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归州改属宜昌府,兴山县属之。
民国元年至十三年(1912—1924年),兴山隶属荆南道后改荆宜道。民国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1932—1935年),属湖北省第九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五年至三十八年(1936—1949年),属第六行政督察区。
1949年8月6日,兴山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兴山县隶属宜昌地区专员公署。1958年,改宜昌专署为宜都工业区行政公署,兴山属之。
1961年,撤宜都工业区行政公署设宜昌地区专署,兴山属之。
1992年3月,隶属宜昌市。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01年1月5日,撤销高岚镇、建阳坪乡、湘坪乡、平水乡、火石岭乡,将原高岚、建阳坪、湘坪、平水的行政区域依次划归水月寺镇、峡口镇、南阳镇、古夫镇。新的乡镇政府分别驻水月寺、大峡口、南阳河、夫子岩。原火石岭乡14个村分别归属黄粮镇和榛子乡。
2002年,兴山县人民政府驻地由原高阳镇搬迁至古夫镇。
2009年,兴山县高阳镇更名为昭君镇。
区划详情
截至2025年3月,兴山县共辖6个镇、2个乡,共有88个行政村,8个社区。县人民政府驻古夫镇永安路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兴山县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以北,地处秦巴大山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0°25′至111°06′,北纬31°04′至31°34′之间。东临宜昌市
夷陵区,南与秭归县毗邻,西和
巴东县接壤,北靠
神农架林区,东西长66千米,南北宽54千米。总面积232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兴山县的地貌区划属秦岭大巴山体系,山脉走向从东向西伸展,总地势为东西北西北部山高坡陡,沟深谷幽,水流湍急。县境内有大小山头3580座,最高点位于与巴东交界处的仙女主峰,海拔2426.9米;最低点位于与秭归接壤处的游家河,海拔109.5米,垂直高差达2317.4米。全县地貌可划为三种类型:一是海拔800米以下的山沟河谷低山区。该区面积355.09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15%,由香溪河、凉台河两大水系控制最低部位。地表由紫砂页岩、泥质岩及灰岩组成,两岸山陡坡急,但在沿河两岸相继出现夫子岩、建阳平、南阳河、平邑口、昭君镇等大小不等的河谷小盆地。二是海拔800至1200米之间岩溶剥蚀中山区。该区面积575.85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25%,分布于东南部、中部和西南部。地表由白云岩、硅质岩、灰岩、砂岩等组成,地势北高南低,山顶浑圆,河谷纵横,溪沟由北向南深切。三是海拔1200米以上的缓坡、平淌高山区。该区面积1397.06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60%,分布于东北部和西南部。地表由元古界灰岩、泥质岩以及变质混合岩组成,区内山峰复峦,山脊众多,形成溶蚀洼地、溶洞、落水坑、伏流、石林等各种类型的岩溶地貌。
气候特征
2023年平均气温17.4℃,比历年平均偏高0.3℃,年最高气温40.0℃,出现在8月5日;年最低气温-2.4℃,出现在1月25日;年降水量1380.1毫米,比历年平均偏多412.9毫米;年日照时数为1484.7小时,比历年平均偏少46.0小时。
水文特征
兴山县共有三大水系。县域内有大小溪河156条。一是良斗河水系。良斗河是长江北岸的一支支流,发源于兴山县境内的关门山,流经兴山县和秭归两县,在秭归县归州上游注入长江。河道全长60.4千米,流域面积426千米,主河道平均坡降23.6‰,理论水能蕴藏量1.51万千瓦。
二是香溪河水系。香溪河水系是兴山县最大的一条水系,发源于神农架林区,流经县内78千米,至游家河进入秭归,在香溪口注入长江。总流域面积2971千米。香溪河水系年产水总量19.56亿米,占全县的93.27%,平均坡降14.2‰。古夫河流域位于兴山县北部,流域面积1189千米,发源于神农架林区的骡马店。河道平均坡降20‰,干流68千米,是香溪河上游的主要流域。流域内支流分支众多。二级支流右支主要有咸水河、马家河,左支主要有竹园河、红岩河、响水道河。
三是南阳河水系。南阳河发源于神农架林区红河,流域面积673千米(兴山境内),河道全长32千米,平均坡降21‰。高岚河流域河道长度60千米,控制流域面积1023平方千米,主要由孔子河和夏阳河二条支流组成。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末,兴山县土地总面积为23.17万公顷,其中农用地12.99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1.56%;建设用地3.38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3.41%;其它土地8.83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35.04%。农用地农用地农用地在农用地中,耕地面积为11.91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7.28%;园地面积为685.7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27%;林地面积为4294.6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其它农用地5785.2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3%。建设用地建设用地建设用地在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为2.96万公顷(其中:城镇用地8141.56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2.08万公顷,采矿用地393.04公顷,其它独立建设用地227.5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73%;交通水利面积4193.1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66%,其他建设用地23.2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1%。其他土地其他土地其他土地在其他土地中,水域面积为8.09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32.13%,自然保留地为7318.3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91%。
矿产资源
兴山县煤矿主要赋存在三叠系上统一侏罗系县统香溪群内,西起高桥何家坪,东经昭君镇摊坪、五童庙、古夫镇龙池至昭君青华、耿家河、沙淌转向南经峡口镇上堡、下堡、郑家河一至游家河一带。全县探明地质储量1591.20万吨,其中A+B+C级1339.10万吨,C+D级252.1万吨,保有储量300多万吨。兴山县境内磷矿资源丰富,分布相对比较集中,共探明的主要矿产地有水月寺镇树空坪和榛子乡瓦屋两处,共有8个矿区,累计探明资源储量2亿吨,保有资源储量7219.9万吨。
水能资源
兴山县境内地表径流年平均产水量20.96亿立方米,河流自然坡度大,垂直高差2317.4米,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达31.82万千瓦,可开发量24.24万千瓦。全县已建成水电站71座,装机153台,容量195495千瓦,占全县可开发量的80.6%,人平拥有装机1.1千瓦,年发电量6.3亿千瓦时。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兴山县常住人口153886人。
截至2023年末,兴山县总人口158187人,比上年减少1492人。其中男性人口82691人,女性人口75496人。全年出生人口536人,出生率3.39‰;死亡人口1484人,死亡率9.38‰;人口自然增长率-5.99‰。
民族构成
兴山县有蒙古族、回族、藏族、
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
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
哈尼族、傣族、
黎族、
畲族、高山族、水族、
纳西族、土族、
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
京族等民族分布。
经济
综述
2023年,兴山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159.6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42亿元,同比增4.8%;第二产业增加值53.3亿元,同比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85.92亿元,同比增长7.5%。三次产业结构为12.79:33.39:53.82。
财政
2023年,兴山县完成财政总收入166911万元,同比增长27.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0798万元,同比增长29.7%。其中,税收收入84345万元,同比增长43.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65113万元,同比7.0%。市场主体蓬勃发展:全县市场主体24080户,同比增长18.7%,新登记市场主体5072户,同比增长1.16%,市场主体注册总资金184.31亿元,同比增长4.14%。
人民生活
2023年,兴山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118元,比上年的36062元增长5.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84元,比上年的17110元增长9.2%。年末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195人,比上年少增603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478人,比上年增加25人。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兴山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同比增长10.3%,第二产业同比增长61.1%,第三产业同比下降1.9%。
第一产业
2023年,兴山县粮食种植面积21.21万亩,同比增长0.19%;油料种植面积7.21万亩,同比增长3.89%;蔬菜种植面积15.24万亩,同比增长3.11%。
2023年,兴山县粮食总产量52555吨,同比增长1.85%。其中,夏粮产量13299吨,同比增长4.05%;秋粮产量39256吨,同比增长1.12%。油料总产量10398吨,同比增长8.17%。烟叶产量3374.5吨,同比增长13.05%。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00905吨,同比增长3.96%。水果产量117417.2吨,同比增长3.34%,其中柑桔产量111580吨,同比增长3.29%。茶叶产量2906.5吨,同比增长9.47%。中草药材产量4301.5吨,同比增长29.52%。
2023年,兴山县生猪出栏29.31万头,同比增长4.42%;山羊出栏16.57万只,同比增长5.47%;家禽出笼46.71万只,同比增长2.39%。
2023年,兴山县水产品产量107吨,同比增长64.62%。
2023年,兴山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6.16万千瓦,比上年的15.38万千瓦同比增长2.02%。
第二产业
工业
2023年,兴山县实现工业增加值388220万元,同比(可比价)增长9.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6.16%,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1.46%,工业品产销率92.6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中,商品混凝土、磷矿石、水力发电量和冻肉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2.49%、43.73%、50.16%和53.93%;硅橡胶、鲜冷藏肉、水泥、化学试剂产量同比分别下降0.29%、6.99%、14.67%和29.49%。
建筑业
2023年,兴山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44928万元,同比(可比价)增长6.7%。
第三产业
国内商贸和对外经济
2023年,兴山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0580万元,同比增长8.5%。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49091万元,同比下降30.44%。
邮电和旅游业
2023年,兴山县完成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05393万元,同比增长(可比价)15.8%。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5467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018万元,电信业务总量13449万元;移动电话年末用户14.6万户,比上年增长2.1%;新建移动基站147个。
2023年,兴山县累计接待游客853.7万人(次),比上年增加206万人(次),同比增长31.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3.4亿元,同比增长32.5%。
金融和保险业
截至2023年末,兴山县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39360万元,比上年的1664028万元下降1.5%;各项贷款余额2237076万元,比上年的1805307万元增长23.9%。全年9家保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31525万元,同比下降4.28%,9家保险公司各类赔偿及给付14565万元,同比增长5.2%。
交通运输
兴山县交通发达,境内有2条国道通过,G
209国道,起始于内蒙古
呼和浩特,止于广西北海,境内长为66.5千米。G
347国道,起始于江苏南京,止于青海
德令哈,境内长87.54千米。G42
上海—成都高速公路,兴山境内长49.957千米。有S312、S252、S255、S287、S457等5条省道过境。境内有Ⅱ级通航河道,总长21.2千米。沿G209国道北上90千米达神农架林区;S255省道、香溪河航道直通长江三峡,距三峡大坝90千米;沿G42高速公路东达宜昌市中心城区,西至重庆市。
古昭高速接线路是兴山连接
G42上海—成都高速公路(宜昌—巴东段)的重要通道,路基宽12米,全长10.9千米的公路,有4.4千米建在
三峡库区香溪河和古洞口二级电站水库之上,该线路被誉为中国最美“水上公路”。郑万高速铁路穿越兴山县境,并在县城所在地建
兴山站。兴山县规划“
十三五”期间“22234”交通发展总体布局:2条高铁(郑万高铁、沿江高铁);2座集散港(县城高铁陆港、香溪游轮水港);2条旅游公路(高岚至坟埫坪旅游公路、县城至神农架东部景区公路);3条绕城(古夫绕城公路、昭君绕城公路、峡口绕城公路);4条高铁集疏通道(兴山至木鱼观光小火车、兴山至长阳高速公路、县城至榛子高山旅游通道、县城至高岚景区一级路)。
2023年,兴山县完成货物运输总量2441万吨,同比增长74.58%,其中公路货物运输总量1448万吨,同比增长223.01%,水运货物运输总量993万吨,同比增长4.53%。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371649万吨千米,同比增长14.66%,其中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70078万吨千米,同比增长90.9%,水运货物运输周转量301571万吨千米,同比增长4.92%。完成旅客运输总量192万人,同比下降9.8%,其中公路旅客运输总量192万人,同比下降9.8%。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8276万人千米,同比增长11.08%,其中公路旅客运输周转量8276万人千米,同比增长11.08%。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兴山县共有校点30个,其中普通高中1所,招生561人,在校生1604人,毕业生476人;职业教育中心1所,招生466人,在校生1208人,毕业生312人;初中4所,招生867人,在校生2808人,毕业生936人;普通小学12所,招生788人,在校生4894人,毕业生946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61人;学前教育14所,其中独立幼儿园11所,附属幼儿园3所,共计儿童2134人。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达100%,初升高比例达到98.72%,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100%。
科学技术
2023年,兴山县成功申报高新技术企业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57家。成功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4家;组织企业与3所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卡乐尔荣获市级“科技创新企业突出贡献集体奖”,兴发集团有机硅新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荣获市级“创新创业平台突出贡献集体奖”,沃丰公司荣获2023年度湖北省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获得专利授权192件,同比增长51.2%,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7件,企业专利授权174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7.96件,同比增长15.7%。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3.39件,同比增长43.6%。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兴山县共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4个。其中,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书17.68万册;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年末有线电视用户0.45万户,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100%。《兴山民歌联唱》在“长江三峡·昭君旅游杯”民歌大赛中荣获“编排类一等奖”。《香溪香香溪长》在宜昌市首届“昭君颂”广场舞大赛中荣获一等奖。文艺精品创作扶持项目歌曲《高铁到兴山》被市委宣传部评为优秀文艺作品,获得补助资金3万元。戏剧《回心转意》参加第四届“宜昌群星奖”作品评选荣获三等奖。廉政表演《赴清平》、舞蹈《爱在香溪边》、快板《争做新时代好工人》、小品《婆媳情》等节目在送戏下乡中深受观众好评。深入推进“昭君故里·大地欢歌”乡村文化活动年,成功举办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寻找儿时年味儿”—朝天吼灯光实景秀、2023年元宵灯会和焰火晚会、昭君美食节、龙池油菜花节、第四届乡村旅游节、农耕文化节、朝天吼国际漂流大赛、昭君文化旅游节等主题文化活动。完成兴山县第七批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59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通过评审,王丽娟等16名入选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2023年,兴山县举办兴山县“五一”职工运动会,第十届“一龙”杯中国宜昌朝天吼自然水域国际漂流大赛,“助力乡村振兴倡导健康生活”2023年湖北省太极拳(剑)公开赛兴山站暨中国武术段位赛,第三届社区运动会等多场大型赛事活动。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兴山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59个,其中医院4个、卫生院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卫生技术人员1217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87人,注册护士493人。卫生医疗机构床位数1091张。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兴山县参加养老保险人数134238人,比上年下降0.29%;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37309人,比上年下降0.57%;参加城镇失业保险人数16829人,比上年增长9.21%;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4570人,比上年增长19.80%。2023年585户1000人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专项资金当年末月支出57.66万元,3682户6459人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当年末月专项资金支出266.54万元。
截至2023年末,兴山县养老机构18个,床位1423张,其中农村福利院4个,床位529张;特困供养人员492人,其中集中供养492人,分散供养0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124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20万元。
历史文化
文保
截至2021年12月,兴山县共有381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89处,未定级文物保护单位175处。
李来亨抗清遗址
李来亨抗清遗址主要分布于兴山县黄粮镇、南阳镇、古夫镇、峡口镇一带。
李来亨部在此驻军屯田与清军对抗,留下的遗迹遗物主要有17个城寨(黑虎观、棋盘垭、寨岭、张家湾、观尖山、燕子寨、杨家寨、界牌垭寨、胡家湾寨、长坪凤凰寨、老寨子、杨家岭寨、将军寨、城墙包、百城遗址的一道城、二道城和新城)和7个洞寨(寨子洞、仙龙洞、青龙寨、干龙洞、滴水岩、深渡河洞、昆元山洞),以及
百羊寨战壕、落步河壕沟、七步半古道遗址、炸子岭桥、百羊桥、百城张家湾桥、圣帝行宫遗址、圣帝行宫之碑、炮台、瞭望台、点灯台、茅麓山井、茅麓山堰窝池、石碓窝等遗址。2013年3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夫民居
古夫民居,位于兴山县古夫新县城,清代。系三峡工程地面文物搬迁保护、集中复建文物点,包括陈伯炎老屋、吴翰章老屋和望山门。陈伯炎老屋、吴翰章老屋均系砖木结构,木构架为穿斗式梁架;望山门系兴山古城的西门,城门为石砌,城门洞为圆拱券结构。1992年11月,入选第四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洋房子
洋房子,位于兴山县峡口镇黄家河村。清宣统三年(1911年),由兴山县乡绅文氏兄弟所建,因其建筑风格具有西式风格,俗称“洋房子”。占地636平方米,建筑面积700平方米。左右对称,呈开放式布局。有正屋7间,偏房各3间,砖木结构,穿斗式构架,硬山青瓦顶。门、窗均为圆拱形。2008年3月,入选第五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王家祠堂
王家祠堂,位于兴山县峡口镇建阳坪村。清代建筑。四合院式布局,面阔三间13.5米,进深16.37米,由门厅、堂屋、厢房、天井组成。砖木结构,抬梁式构架,硬山青瓦顶,两山设如意山墙。正立面采用灰塑牌楼装饰贴面。祠内存有“王氏宗祖历代昭穆位”碑和王氏第十一世王尧祚墓碑二通。2008年3月,入选第五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兴山板庙
兴山板庙,位于榛子乡板庙村。该建筑为砖木结构,硬山顶,有抬梁式构架。建筑有前、后殿,。后殿正中彩绘有一巨大瑞兽麒麟,栩栩如生。庙内存有石碑15通,部分青砖上印有“同治十二年”、“云香寺”、“匠师田”等文字,该寺庙当年香火不断,甚为热闹。该庙是兴山现存最为完整、最大的庙宇,是“兴保古道”上的重要建筑。该建筑建于明代,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修,民国七年(1918年)整修。2018年兴山县文物事业管理局对其进行了落架大修。2021年12月,入选第八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古夫甘氏老屋
古夫甘氏老屋,位于兴山县古夫镇平水村三组板舍。坐北朝南,面阔三间12.8米,进深三间,16.3米,占地面积220平方米,中为天井。砖木结构,屋面为小青瓦,两侧檐上有鸱吻,主体外墙为小青砖,内为板壁穿架梁。据房屋建造人甘学渊墓碑记载:“(戊申1848年)府君(甘学渊)弃厂旋里修屋宇,极其高华”,此屋建成后至今一直被称为“新屋”。2021年12月,入选第八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兴山抗战碉堡群
兴山抗战碉堡群,位于昭君镇金乐村、青华村、陈家湾村,由蔡家垭抗日碉堡及战壕、石板坡抗战碉堡及战壕、黑松林抗战碉堡及战壕、工作包抗战碉堡、泥耳垭抗战碉堡等组成,保存较好。2021年12月,入选第八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园钦石塔
园钦石塔位于古夫镇中阳垭村(原黄家山村)。该塔建于明嘉靖元年(1522年),是夏元寺住持园钦的骨塔。塔为实心,高4.9米,共7层,青石垒砌,塔身均为石刻。每层塔沿均为八角棱形。第1层和第4层为四面体。每面均镌刻在1厘米见方的楷书铭文,字迹隽秀,方正有力,记录了夏元寺的历史规模和园钦的生平、功德等。第2层、第3层塔身为八面体,每面分别刻有人物、马、梅花鹿及花草。第5层、第6层为八方体,每面阳刻有梅花图案,第7层为圆柱体。盖瓦头为八面3层莲花。顶部为珠状宝顶。该塔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2年4月,兴山县纳入国家级名录3个;省级名录3个;市级名录9个,县级名录55个。
兴山民歌
兴山民歌分布于兴山县各乡镇及其东、南、北部的周边地区,其渊源流长,不见经传,让人不识音高、不辨调式、不易歌唱。兴山民歌突出的特点是它在音阶结构中含有一个介于大、小三度之间的音程,被命名为“兴山三度音程”。2006年,兴山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王昭君传说
王昭君传说主要流传于湖北省兴山县等地区,传说所依据的史实散见于《汉书·元帝纪》、《后汉书·南匈奴列传》、《西域传》等诸多史籍。王昭君在兴山的传说主要包括相关地名传说、美好品德的传说、后人对王昭君思念的传说等几大类。2008年6月,湖北省兴山县申报的王昭君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薅草锣鼓(兴山薅草锣鼓)
薅草锣鼓(兴山薅草锣鼓),又称山锣鼓,是兴山一种歌唱和打击乐相结合的古老田歌形式。农忙时节,艺人(歌手)们边敲锣鼓边唱歌,村民边薅草边听,和着节奏紧张而愉快地劳作。2008年6月7日,薅草锣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
兴山围鼓
兴山围鼓传承脉络清晰,现今已至第10代传人。广泛应用于民俗的各方面。七十年代初,被宜昌地区列为民间艺术“七鼓一曲”之首,多次前往北京、武汉、上海、宜昌等地演出。兴山围鼓乐器有鼓、大锣、叶子、马锣、
唢呐。音调乐而不荒,广而不宣。曲牌来源于鄂、
豫、
陕各地的民歌小调、花鼓戏和道乐耍曲,曲牌丰富,涵盖面广。2007年6月,兴山围鼓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兴山地花鼓
兴山地花鼓(俗称花鼓子)属灯舞类,是一种载歌载舞的演唱形式,至少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民间操办红白喜事也打起地花鼓来。地花鼓多为两人表演,也有四、六、八人花鼓,男女成双。地花鼓舞蹈动作新颖,节奏明朗,动态优美,舞蹈性强,有固定的步伐和造型;地花鼓音乐唱腔多采用民歌小调,没有固定的曲牌,因而造成唱腔自由化的特点。2009年5月,兴山地花鼓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五句子歌谣(兴山五句子歌谣)
五句子歌谣(兴山五句子歌谣)即五句一首的民间歌谣,句式整齐划一,既可单独成篇,也可串联起来叙事。五句子歌谣自古有之,《诗经》、《九歌》中都有,唐朝大诗人李白也作有五句子《荆州歌》。五句子歌谣是生产实践中的产物,人们在田间劳作,或打夜工撕包谷叶、掰包谷米,聚到一处,你唱一句,我赶一句,用集体智慧,把作品完成。2011年6月,五句子歌谣(兴山五句子歌谣)被列入第三批湖北省省级非遗项目名录。
风景名胜
昭君村古汉文化游览区
昭君村古汉文化游览区位于湖北兴山县城南郊、香溪河畔,占地面积2.7平方千米。昭君村是以展示昭君遗址遗迹和保存完好的古汉自然生态景观,展演昭君故里独特浓郁的地方文化及汉代文化的首批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宜昌市旅游新十景之一。
昭君村,因
西汉时诞生了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出塞和亲”的一代名妃
王昭君而改名昭君村。村中有粉黛林、佳丽岛、浣纱处、彩石滩、汉白玉昭君塑像等20余处胜迹。村中
昭君纪念馆收藏陈列的汉唐文物均出土于昭君村,昭君书院珍藏的各种版本的古典书籍,记载了几千年来
文人墨客对昭君的评价和褒扬。村中仍保留着西汉时代的生活习俗和劳作方式,婚、丧、嫁、娶原始古朴,被专家学者誉为“绝无仅有”的汉代历史文化景观。昭君村还拥有丰富多彩的昭君文化大戏,有蒙古族迎亲仪式、汉代宫廷歌舞、编钟歌舞、
兴山围鼓、兴山山歌、
地花鼓等表演。
朝天吼漂流
朝天吼漂流景区是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境内,距宜昌市60千米,距神农架90千米,距昭君旅游码头仅23千米。朝天吼漂流全长6.5千米,落差高达148米,途经卧佛山、八缎锦、将军柱、朝天吼等景观。
宜昌高岚河水利风景区
宜昌高岚河水利风景区位于兴山县水月寺镇,建造于高岚河流域,是集水上娱乐、赛车、探险、休闲观光、研学旅行及户外运动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域内拥有青龙寨水库、雷溪口水库、朝天吼电站前池瀑布等水利设施,2013年,景区所属朝天吼漂流景点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8年12月高岚河国家水利风景区被批准成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龙门河国家森林公园
龙门河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北省兴山县西部,与神农架原始林区、巴东县交汇处,卧长江一级支流香溪河中上游。总面积69666亩。1993年,原国家林业部行文批准建立龙门河国家森林公园,全园分为神龙洞、望月坪、五池、太平坝、黄崩口五大景区。
兴山县民俗博物馆
兴山县民俗博物馆位于湖北省兴山县古夫镇后河小区香溪大道8号,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是一座以依托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夫民居作为交流和展示平台,以传承、保护兴山极具地方特色的优秀传统民俗文化为主旨,收藏、展示民俗文物的综合类博物馆。展出的文物涉及作坊加工、商贾贸易、节庆礼俗、民间艺术等8大类,分两个展厅布展,第一展厅为农耕生产、起居生活、手工技艺、节庆礼俗、民间信仰、民间艺术陈列,第二展厅为清代兴山文化名人吴翰章专题陈列。
地方特产
兴山杨鱼
兴山杨鱼(别称
齐口裂腹鱼)主产于湖北省兴山县
南阳镇香溪河流,生长历史悠久。兴山杨鱼有以下的显著特点:一是大小一般,既无很大的,又无很小的,据说这是经过磨眼筛选的结果。二是无鳞无甲,通体银光闪烁,据说鳞甲在出口处被磨去了。三是肉肥而嫩,绒刺很少,既可口又便吃,农家一般都爱将其填盐炕熟,成串悬挂,随时可吃,遇有客宴,或下汤、或煎炒也都方便。四是每尾鱼体内部含
鱼虱一颗,乳白色,豆粒般大小,四肢俱全,初出色体时能在地上爬行,称之为“鱼怪”。农家爱将鱼怪置于瓦片上炕干,研成粉末,泡入酒内,以备药用。民间认为这种药酒对治疗嗝死病(食道癌)有特效。2016年,兴山县南阳镇水产品产业协会的“兴山杨鱼”获
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兴山石蛙
兴山石蛙(石蛙,学名
棘胸蛙),成蛙体长10—13厘米,体重125—200克;头扁而宽,吻端钝圆,突出于下颌,吻棱不显,眼睛突起;皮肤粗糙,背部皮肤暗灰色有疣状突起;四肢粗壮,肌肉发达;雄蛙胸部有棘状肉刺,腹部光滑呈淡黄色;雌蛙胸腹部光滑呈白色。蛙肉色白,细嫩柔滑有弹性,蛙汤甘香爽口,被誉为“百蛙之王”。2017年1月,兴山石蛙被农业部认定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兴山白茶
兴山白茶属感温性茶树变异良种,主要分布于水月寺镇、峡口镇、高桥乡三个乡镇,海拔600—800米区域,其自然生态环境优越,大气、水质、土壤纯净无污染,适宜白茶良好生长。兴山白茶产品既传承了传统炒青绿茶制作工艺,又创新采用了轻炒轻揉、恒温烘焙新工艺。其产品色泽翠绿间黄,香气持久清新,滋味鲜爽甘甜,汤色鹅黄透亮,叶底玉白脉绿。产品荣获“湖北十大特色名茶”、“湖北省名牌产品”、“国饮杯”特等奖、“中茶杯”优质奖、2015年11月05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兴山白茶”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昭君眉豆
昭君眉豆是昭君故里兴山县高山特有的原生态蔬菜。因豆荚颜色鲜艳,形似弯弯的眉毛故名昭君眉豆,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兴山县高山地区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必种的传统食材,其中,种植环境以海拔1300米的
榛子乡为最佳。昭君眉豆是高钙、高钾、高蛋白质、高膳食纤维、兼具营养和保健双重功效的食物,深受当地居民特别是老人的亲睐。2014年5月22日,“昭君眉豆”被
农业部认定为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兴山脐橙
兴山脐橙果实皮薄色鲜、汁多化渣、酸甜可口、香气浓郁、品质极佳。2014年7月28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兴山脐橙”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兴山锦橙
兴山锦橙果实长椭圆形,单果重200克以上,鲜食、加工兼用,耐贮藏。果皮橙红、鲜艳、光滑,果顶平或微凹。2013年9月10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兴山锦橙”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兴山薄壳核桃
兴山薄壳核桃是昭君故里兴山县的名优土特产品,栽培历史悠久,明末清初县志中就有“邑产颇多,桃米可以远贸”的记载。“兴山薄壳核桃”抗病性强、适应性强、丰产性较好,属晚实品种,核果种壳浅褐色,果形较园,果面平滑。2009年12月14,入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著名人物
王昭君
王昭君(前52年—前15年),名王嫱,字昭君,汉元帝时被选入掖庭,前33年出塞和亲,被誉为“长江的女儿,草原的母亲,和平的使者”,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她与貂婵、西施、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奂谷珍
奂谷珍(108—1119年),湖北兴山县人,
北宋徽宗时状元。出生于古夫镇龙池村,后居古夫邹家岭,因居住地为古高阳城故地,故号“高阳生”。
吴翰章
吴翰章(1844—1874年),字星桥,1864年乡试中举后曾任江西知县。他勤于治学著述,尤重地方文史,有《双溪杂记》《兴山种艺说》《归峡纪事诗》等存世,今兴山县城有吴翰章故居。
谈锡恩
谈锡恩(1874—1951年),字君讷,兴山县咸水村人,1919年,被教育部任命为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武汉大学前身)校长,1931年,出任湖北省图书馆馆长,1938年日军逼近武汉,他精心筹划图书馆西迁恩施,历时三年,居功至伟。
向涛
向涛,1963年4月12日出生于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79年向涛从兴山县第一中学高中毕业,考入清华大学,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86年进入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攻读博士;1990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前往英国从事博士后研究,先后在牛津大学、华威大学和剑桥大学从事研究工作;1998年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1999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支持;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5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8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20年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章,同年获第八届中国侨界贡献一等奖。
陈行甲
陈行甲,1971年1月生,湖北兴山人,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学位。2011年10月起,履职中共湖北省
巴东县委书记,2015年7月,陈行甲被党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县委书记”。2016年12月辞职。2017年5月6日宣布投身农村公益。
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