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圳水电站为东圳水库的坝后电站,位于福建省
莆田市区西北8公里许的莆田市
城厢区常太镇东圳尾村。东圳水库大坝高度58.6米,坝顶宽8米,流域面积321平方公里,河道长40.5公里,总库容量4.35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80.5米罗零高程(下同),相应库容量2.827亿立方米,死水位高程50米,死库容400万立方米,正常水位面积17.756平方公里。
基本规模
工程由大坝、输水涵洞、
溢洪道、厂房等建筑物组成。厂房面积291平方米。设计装机2×1560千瓦,设计水头34.6米,单机流量5.15立方米/秒。选用保加利亚进口的立式法兰西斯式(PC-BM-84型)水轮机(相当国产HL240-LJ-84型),调速器为W-800型,发电机为BOP-218/49-12型,机端电压6.3千伏,功率1560千瓦,升压站主变压器选用沈阳电机厂制造的SJ-5600-6.3/35型,容量5600千伏安。水电站主体工程1960年动工,均于1962年底完成土建任务。
历史沿革
1963年2月,由省机电安装公司和省电力中心试验所完成1号机组安装和调试工作。
1963年4月29日,正式成立福建省东圳水电站,隶属省水利电力厅。
1963年6月,完成2号机组安装和调试工作。
1963年9月24日1号,机试运转。
1963年11月1日,1号机组1560千瓦投产,以6.3千伏线路5公里和15.2公里供电城关和涵江。
1963年11月18日,2号机组开始试运转。
1963年12月1日,2号机组投产。总装机容量2台合计3120千瓦。总投资199万元。
1963年12月24日,经启动验收交接委员会验收,东圳水库工程指挥部将2台
水轮发电机组正式移交给东圳水电站运行管理,该站实行站、场、班组三级管理制。
1965年4月1日,35千伏东(东圳)涵(江)线(15.49公里)和35千伏1800千伏安涵江变电站投入运行,并归该站管理。
1966年1月1日,东圳水电站正式下放莆田县,划归东圳水库管理局管辖。
1971年9月11日,东圳水电站与莆田县供电所合并,成立莆田县电力管理总站。
1977年3月3日,该电站经35千伏东涵和朱(山)涵(江)线与110千伏福清朱山变电站连接,并入闽北电网运行。
1978年9月,恢复东圳水电站建制。根据新的防洪标准,东圳水库大坝加固加高,扩建溢洪道,加大排洪量。为充分利用放水量,成立东圳水电站扩建指挥部,进行单机容量3200千瓦3号机组筹建工作,由东圳水电站自行设计、施工和安装调试。厂房面积为372平方米,设计水头30.5米,流量12.6立方米/秒。选用天津水力发电设备总厂制造的立式辐向
轴流式水轮发电机组,HL240-LJ-140型水轮机,CT-40型机械液压自动调速器,TS-325/36-20型,电压6.3千伏,功率3200千瓦发电机。升压站改造增容,
主变压器选用江苏泰州变压器厂制造的SFL-4200-6.3/35型2台,总容量8400千伏安。电站扩建总投资204万元,其中省拨款40万元,其余自筹。
1980年5月1日,3号机组投产,至此,总
装机容量3台计6320千瓦。
1980年7月1日,35千伏筱塘至麻风院线路(4.5公里)建成,该电站改由经东麻线和莆涵线接入110千伏筱塘变电站306馈线,并入福建电网运行。
至1990年12月31日,实现连续安全发电1619天,年发电量达2949.4万千瓦时,两项均创建厂以来最高纪录,累计发电量38885.9万千瓦时,其中输送福建电网20620.4万千瓦时,占53.03%。该站拥有
固定资产原值450万元,职工153人,4次获省水利电力厅、
莆田市人民政府授予的先进单位称号,并被国家水利部授予小水电优秀电站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