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美国与当时世界上最大产油国沙特达成协议,确定把美元作为石油计价货币,并得到了OPEC其他成员国的同意。
发展沿革
1973年的
中东战争,导致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形成世界性的
能源危机。
石油美元协议是在1973年石油危机之后形成的。协议规定,沙特阿拉伯将其石油出口定价为美元,并将其盈余的石油收入投资于美国国债。作为交换,美国向沙特提供军事支持和保护。这帮助美元巩固其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并开启了一个繁荣时代,美国因此成为全球企业销售产品的首选市场。
1977年10月,
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石油价格由每桶3.011美元提高至5.11美元。稍后,又再度提高到11.65美元,结果使得世界的国际收支结构发生很大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在:因石油输出收入大增,石油输出国家的国际收支出现巨额
顺差;而石油消费国家的国际收支因石油输入支出剧增,出现了巨额
赤字。原来,国际收支的格局为“
发达国家为顺差、
发展中国家为
逆差”,这种国际收支的格局被石油提价冲击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石油消费国家中,发达国家遭受的打击较为严重,发达国家的
经常收支因石油提价而多呈现庞大逆差。相反,石油输出国的
经常帐户则发生巨额的顺差——这就是“石油美元”。对于这种资金的规模,有各种不同的估计,根据一般推算,1974年石油输出国家的石油输出总收入约为1150亿美元,其经常输入则约为400亿美元,因而计有盈余约为750亿美元。这项盈余,一方面表示了石油消费国家的外汇减少额,这也是一些发达国家
国际收支出现巨额逆差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则表示石油输出国拥有丰富的石油美元。
这种巨额的石油美元,无论是对石油输入国还是对石油输出国,甚至对整个世界经济,都有很大的影响。对石油输出国家来说,由于石油美元收入庞大,而其国内投资市场狭小,不能完全吸纳这么多美元,必须以资本输出方式在国外运用。对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来说,由于进口石油对外支出大幅度增加,国际收支大多呈巨额逆差,倘若采取紧缩性措施,或
限制进口石油等来谋求国际收支状况的改善,则可能导致经济衰退,并影响世界贸易的发展。因此,工业国家大多希望石油美元回流——由石油输出国家回流到石油输入国家,这就出现了石油美元的回流。
石油美元的回流,在最初期间,主要是流向
欧洲货币市场、
纽约金融市场、各国金融机构和
国际金融机构等,其流入地区主要是西欧,英、美等国家。
发展中国家也多希望能利用石油美元资金来发展经济。
但是,这种庞大的石油美元,又给
国际金融市场带来了动荡。石油美元在性质上大多是国际
短期资金,可能在国际间大量而迅速地移动。而这种移动,又将严重地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安定。因此,世界各国都密切地注视着石油美元的变动问题。
2016年,沙特提出“2030愿景”,经济转型之路自此开启。自启动“愿景2030”以来,沙特在减少对石油依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2021年,沙特推出3.3万亿美元的国家投资战略(NIS)投资计划。NIS的目标包括将私营部门对GDP的贡献提高到65%,将外商直接投资(FDI)对GDP的贡献提高至5.7%,将非石油出口对GDP的贡献从16%提高到50%,失业率降至7%,并将沙特定位为2030年全球竞争力指数前十大经济体之一。
NIS已为各个领域制订了全面的投资计划,包括制造业、可再生能源、交通和物流、旅游、数字基础设施和医疗保健。根据高盛测算,未来十年内有潜力吸引大约1万亿美元的总投资。
截至2023年1月,“石油美元”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随着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的不断深化和地缘政治格局的演进,“石油美元”出现了明显松动。伊朗等产油国部分放弃美元计价,俄乌地缘政治冲突升级后美欧对俄罗斯的能源禁售以及俄罗斯采取天然气卢布结算等,都可以视为“石油美元”的部分瓦解。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加快了高技术美元的全球布局和实施,“芯片美元”是集中的体现。当然,随着俄乌地缘政治冲突升级带来的能源供给不足,伊朗、委内瑞拉与美国的地缘政治关系是否会出现新变化,其原油是否重回“石油美元”存在不确定性。
“石油美元”和“芯片美元”都是美国霸权在全球核心商品—货币关系的表现,“芯片美元”或将成为继“石油美元”之后,支撑美元霸权的重要商品支柱。石油是基础性能源的代表,芯片是高科技的代表。在某种程度上,美元霸权或将体现出“石油美元”和“芯片美元”双商品支柱的格局。
产生规模
从20世纪80年代之后,国际油价走上了不断攀升的轨道,但
世界日均
石油产量并未超过20世纪70年代的水准。从1999年起,OPEC国家的石油出口收入随着油价攀升再次呈现强烈的增势,到2005年,OPEC国家的年石油收入突破了5000亿美元。因此,
国际资本市场上近万亿石油美元的规模,仅仅意味着时隔30年后,石油
净出口国深刻地改变了全球产出的分配格局。它们分到了更大的一块蛋糕,仅此而已,这块蛋糕意味着石油净进口国向出口国的利益转移。
据有关统计,全球包括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以及
世界第二大石油输出国
俄罗斯和第三大石油输出国
挪威的石油出口总共获得7000亿美元的石油收入。根据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估计,石油出口国的真实石油收入在2005年就接近8000亿美元,大大高于2002年的3300亿美元。根据
国际清算银行的估计,1998年至2005年,OPEC国家因油价上涨带来的额外的石油出口收益超过13000亿美元。考虑到OPEC国家的
边际进口倾向仅有40%左右,本国
金融系统又
欠发达,再加上非OPEC产油国的石油美元盈余,国际资本市场上由此增加近万亿美元的资金是完全可能的。
产生影响
西方经济专家非常关注巨额石油美元将如何在
世界经济中进行周转。专家表示,石油美元要么消费掉,要么存起来。如果石油出口国使用石油美元,那它们就会扩大从其他国家的进口,从而维持全球的需求。但是,看来它们不会花费很多钱,而是倾向于保持比石油进口国更高的
储蓄率。
阿联酋和
科威特储蓄率高达
GDP的40%。因此,石油消费国收入向产油国的转移,将导致全球
总需求的趋缓,对世界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如果石油出口国将大量石油
美元用于储蓄,投资全球
资本市场,它们能为石油进口国的
经常账户逆差提供资金,事实上等于是借钱让进口国消费高价石油。但这样增加了对外国
金融资产的需求,会提高
资产价格,压低石油进口国的
债券收益率,有助于刺激石油进口国的
经济活力。经验表明,大量石油美元对石油
生产国的经济既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问题在于如何使用和储蓄这些美元。有专家认为,靠石油发横财会延缓产油国的经济改革。当前石油输出国的花费要比过去少,保留大量盈余,用以偿付债务,增持资产。
石油美元出现之后,对世界经济和
国际金融产生了巨大影响:第一,为产油国提供了丰富的资金,促进了这些
国家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它们长期
存在的单一经济结构,逐步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完整的
国民经济体系。第二,使不同类型国家的
国际收支发生了新的
不平衡,
国际储备力量的对比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比如石油大国
俄罗斯由于
油价上涨,赚到了更多的石油美元。预计2005年俄石油出口收入大约为900亿美元。截至2005年9月18日,俄不仅
提前偿还了欠
巴黎俱乐部的巨额外债,而且将黄金和
外汇储备提高到了1497.54亿美元。第三,加剧了
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石油美元投放到
国际市场之后,一方面充实了
国际信贷力量,满足了许多国家对长、短信贷资金的需要;另一方面又造成大量
游资在各国之间流动。时而投资于股票,时而投资于黄金和各国货币,导致股票、黄金和
外汇市场更加动荡不定。
石油欧元
美国要惩罚
伊朗,军事打击或经济制裁似乎迫在眉睫。但是,伊朗的态度非但没有软化,反而变得更为强硬。除了拒绝停止铀浓缩活动外,伊朗政府还宣布将于2008年3月20日成立石油
交易所,并将以
欧元作为石油定价和交易的
货币单位。
伊朗想用“石油欧元”取代“石油美元”的决定,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广泛关注。因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与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国
沙特阿拉伯达成一项“不可动摇”的协议,双方确定把美元作为石油的定价货币,并得到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其他成员国的同意。从那时起,美元与石油紧密挂钩,二者之间被画上了无形的
等号,任何想进行
石油交易的国家必须要有足够的美元储备。如果“石油欧元”果真在
国际石油市场出现,无疑会对“一家独大”的“石油美元”构成挑战。
另一方面,“石油欧元”也绝非天马行空的臆想。这是石油出口国的进口和出口结构所决定的。例如,1998~2002年间,
OPEC国家的石油出口中,22.4%出口到了美国,21.1%出口到了欧盟,其中
阿尔及利亚、
利比亚和伊朗出口到欧盟的比例分别比出口到美国的比例高55、97和36个
百分点,而
印度尼西亚、
科威特、
卡塔尔和
阿联酋的石油则主要出口到了日本。与之对应,同期OPEC国家有37.2%的进口来自于欧盟,仅有13.6%的进口来自于美国。既然如此,石油出口国就有更灵活多样地采取进出口
计价货币,规避
货币错配的经济冲动。从
长期趋势看,全球石油定价和结算中的美元垄断地位除了对美国有利,对美国以外的各国几乎都未必有利,这决定了石油出口国集团必然存在采用符合自己利益的
国际货币定价和结算的基本战略。因此,除了美国,各国对石油欧元的构想也并不排斥。
对中国
首先,随着中国
市场经济的发展,
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石油美元作为一笔巨额资金,对世界造成任何影响都将或多或少得影响中国。其次,由于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已经从石油出口国转变成了进口国,世界石油价格的上涨中,中国经济也为石油美元支付了巨大的金额。如何降低石油美元中中国的份额将是个长期的课题。同时,由于石油美元的存在,很多
海湾流动资金参与到中国经济的投机项目中来,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泡沫,这同样是个值得关注的方面。
环流
石油美元环流是一种早已引起关注的独特的
国际政治经济现象。一般认为,战后美国凭借政治经济霸主地位,使美元成为最重要的
国际储备和
结算货币。因此,美国能够开动
印钞机生产出大量美元,并在世界范围内采购商品与服务。而其他
国家需要通过出口换得美元以进行对外支付,因许多国家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他们必须从辛辛苦苦建立的
外汇储备中拿出相当一部分支付给
海湾国家投资渠道,又因美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发达的资本市场,“石油美元”以回流方式变成美国的
银行存款以及股票、国债等证券资产,填补美国的贸易与
财政赤字,从而支撑着美国的经济发展。美国以其特殊的经济金融地位,维持着石油美元环流,使美国长期呈现
消费膨胀外贸
逆差和大量
吸收外资并存的局面,
美国经济亦得以在这种特殊的格局中增长。
货币时代
类似于
金本位,但是不同于金本位的货币时代,黄金作为
本位币,具有
无限法偿能力,
银行券可以
自由兑换成金币。任何人都可以向国家
造币厂申请将其所有的黄金铸造成金币或将金币溶成金属块。黄金的输入和输出在国与国之间可以自由进行转移。它的权利义务是对等的,欠债还钱是无法逃脱的。黄金本身价值波动罢了。
但是石油美元
不对称性导致其权利和义务分离,美国制造权利(美元),维护美元信用和威慑力(美元武力),石油生产国提供义务(石油),只要美国的武力仍然可以征服世界,你持有美元就可以兑换任何人的
石油资源。
通过锁定石油,美国人享受欠债填写美元支票的权利,负有维护美元信用和美元武力的义务。
只要世界的原油还在用美元交易,石油本位的美元就不会垮。
一旦美元换石油的权利受到侵害,美国有义务维护美元武力(震慑力)。所以尽管
科威特、
伊拉克战争让美国耗费巨大人力物力。但是凡事挑战石油本位的活动必须严厉打击,所以美国不是无缘无故打击他们。
美元要么因为美国武力不足以保护石油本位失败,要么美元信用不足失败,在实际国际活动中,武力失败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只要有石油本位,美国有集合全球的力量打击任何挑战石油本位的一切活动。
所以美元很难迅速崩盘,最可能是长期风化,美元信用不断挑战大家容忍的极限,但是任何人都没有能力动用全球力量,但是逐渐走弱是可以预期的后果,所有的美元都不会有人对其作最后的偿付义务。美元完全走弱之后,几乎不大可能再出现统治世界的虚假信用支票。世元是人们普遍期望的一种构想而已,如何下一步实践,我们拭目以待。
两者关系
正常关系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和
净进口国,石油价格上涨无疑会给美国的经济带来负面的影响,并导致美元
实际汇率的波动。从历史情况来看,历次
石油危机都造成了美国经济的衰退,并且是导致美元实际
汇率波动的主要原因。但是对美元实际汇率走势的分析将不同于前述对一般石油进口国的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国际石油交易都是以美元计价和结算的,油价的上涨意味着对美元支付需求的上升,因而美元仍有可能继续保持
强势货币的地位,从而使分析变得复杂。
学者的理论研究和
实证分析均表明石油价格的波动是导致美元实际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概括而言,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对美元
名义汇率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美元实际汇率水平的波动。
首先,油价的上涨会全面提高
生产资料成本和
生活成本,从而导致
通货膨胀水平的上升,而通货膨胀又会提高名义货币需求从而导致国内信贷需求水平的上升,进而吸引更多的外资流入美国。国外资本的流入将导致
美元汇率的上升。与此同时,美国国内的
货币政策又常常会加强美元的升值过程,联储往往在石油价格上升的初期采取提高利率等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水平,这样
利率水平的升高会吸引更多的国外
资本流入从而导致美元
名义汇率的上升。
其次,油价的上涨使得石油输出国的贸易出现盈余,以美元为主的
外汇储备增加,产生所谓的”石油美元”,这些石油美元出于逐利的需要会进入
国际金融市场大量购买
美元资产,进而导致美元名义汇率的上升。
第三,油价的持续上升会导致世界经济的衰退,使得石油进口国的
国际收支出现
不确定性,因而这些国家纷纷提高他们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资产比率来维持汇率的稳定,这就进一步提高了对美元的需求,导致美元
名义汇率的上升。在上述三方面影响机制的综合作用下,美元在面临石油价格上涨时出现名义汇率水平上升的情况。在名义
汇率上升的情况下,
实际汇率水平的变化取决于美国国内的物价水平与国外
价格水平之比。由于美国的石油消耗比其他国家要大,因此油价上涨对美国一般
物价水平的影响程度要比其他国家大。这样相对物价水平的上升与
名义有效汇率的变化方向一致,因而在油价上涨时,美元的实际汇率水平将会上升。
当因为需求或者政治因素导致国际
原油价格上涨时,由于高度依赖进口原油的美国经济会出现衰退。为了保护国内利益,作为
世界货币,美金可以透过贬值促进出口以刺激国内经济增长。但专业的投资者为了避免美金贬值所带来的损失,会选择在
期货市场上买进
大宗商品,如原油,黄金或者农产品以抵消货币贬值所带来的价值损失。而这种投机又会进一步推高大宗商品
期货价格,而过高的期货原油价格又会加剧生产者的忧虑并进一步打压美国经济,造成投资者预期降低和经济
环境恶化,反映在股市上就是股市下跌。而下跌的股市又会进一步加剧恶性循环,资金逃离,推高期货,最终导致通胀。为了避免这种恶性循环,各国央行往往要采取行动已控制货币的供应来避免
货币汇率过分波动。
非正常关系--美元走弱反向推高油价
美国
经济下滑,用油减少,需求减少,油价下跌。但是另一方面,美国经济下滑,美元贬值,石油以美元计价,所以,美元跌,油价涨。
分析人士认为,油价涨势主要因美元走弱,而非
供求关系变化。截至10月13日
北京时间19:00,
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
原油期货主力11月合约报82.62美元/桶,上涨0.95美元,
涨幅为0.66%;
伦敦布伦特(IPE)原油期货11月合约报84.30美元/桶,上涨0.78美元/桶。
美元持续贬值是幕后推动力量。分析人士认为,受益于美元走弱,大宗商品作为替代
投资品的吸引力逐渐增加,
国际油价与美元也越发明显地呈现
负相关走势。
(拓展)
作为一种世界货币,美元的升值与贬值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
市场经济,即由货币的供应和需求所决定;而原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能源,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基础,没有其它有效能源可以替代。那么,美元和石油之间到底有没有关系?如果有的话,又是何种因素在
潜意识地作出主导呢。
美元与原油关系的由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以欧洲为中心的
世界经济体系随着法国、德国、英国在战争中受到重创而走向崩溃的边缘。而与其相提并论的美国不仅毫发无伤,还在此次战争中受益匪浅。在
布雷顿森林体系会议上,他以“雄霸天下”的姿态独裁地将传统抵御通货膨胀的贵金属——黄金的价格固定在了每盎司35美元,从而掌握了
世界贸易体系。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
经济危机的蔓延,美元开始大幅度地贬值,而美国在出现贸易
赤字的时候却无法履行此前会议上的承诺——兑换黄金的业务。但各国政府和主要银行之间还是将黄金的
结算货币定位在美元身上,这使得美元汇率与
黄金价格的走势出现了负相关性——作为各国
外汇储备的美元一旦贬值,就会使得各国政府抛出美元换回具有保值性的黄金,从而使得金价上扬。
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元与黄金的
固定汇率终于无法再实施下去了。1975年,“以自我为中心”的美国又寻觅到了符合自己利益的关系——与原油挂钩,于是与欧佩克(包括
伊拉克、伊朗、
沙特、
委内瑞拉等原油出口大国)进行多次磋商,终于达成了只以美元进行原油贸易的协定。也就是说,美元成了国际原油计价和结算的货币,原油价格的上涨会增加市场对美元的支付需求,从而使得美国的名义汇率上升。而与此同时,美国也同样是世界上的原油消耗大国,所以,美元的
实际汇率也会跟着上涨。这就使得市场上产生了以下情况:买入美元→买原油→原油支付需求增加→汇率上扬。这本是一件利好美元的事情,可物极必反,事实上,原油价格的不断上涨,却为美元汇率的上涨带来了压力,即原油价格上涨→各行各业的
运营成本增加→其它
商品价格上涨→居民的
消费成本加大→尽量减少
消费需求→
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美国经济呈现放缓乃至衰退迹象→汇率下降→
美元贬值。
而美元的贬值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美国的出口以及刺激市场的
投资活动,但却降低了以美元计价的原油生产国增产来抑制油价的意愿,并带高油价,即美元贬值→以美元计价的原油价格下挫→原油生产国减少产量(
市场需求不曾降低)→原油供不应求→油价上涨→刺激市场的投机活动→推高油价→美元汇率走强。为此,美元与原油的关系在不经意间开始了类似“跷跷板”似的负相关征程。
如今的美元与原油
对比以上
欧元/美元与原油价格的
走势图,我们可以发现:2008年2月初,原油价格和欧元/美元
汇价双双出现下跌的行情;此后,当原油开始形成多头,且全力
上冲的时候,欧元/美元也不甘落后,
均线系统呈
多头排列,汇价持续了一个多月的上扬行情;直至近4月份的时候,原油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整理过程,而无独有偶,欧元/美元的汇率也跟着进入了休整期;但当原油整装待发、一飞冲天的时候,欧元/美元的汇率也开始蓄势前行,创下新高。一波又一波,
一浪又一浪,原油价格和欧元/美元的汇率总是处在“如影随形”的状态中。
7月中旬,在原油价格冲高的带动下,美元的汇率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而“
房地美”和“
房利美”两家公司的巨额亏损,又给了深受伤害的美国经济重重一击,美元也再次沦落于被大幅抛售的境地。正当市场猜测美国经济是否能够“绝处逢生”之时,原油价格的
冲高回落让美元汇率再次回归原有区间,兑欧元展开了一场生死决斗,直至笔者截稿为止,这场战斗仍未分胜负。看来,在油价这匹“野马”还未脱缰之前,美元反弹或许还存在一线生机。
总结
纵观当前的美元和原油,两者之间“此起彼伏”的关系已经相对固定,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原油总有一天会消耗殆尽,而与之相生相克的美元,是否会随着“对手”的消失而长居跷跷板的底座或
是高峰?同样,如果美元持续贬值,使得原油生产商们不再受制于与美国的协议,采取以欧元等货币来对原油进行计价的话,美元的
世界货币地位将很可能被其它货币取代。为此,美元要想继续被万人所躬,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一方面让低迷的美国经济
重振雄风,再展辉煌;另一方面,美国必须明白“先知先觉”的道理,在原油并未真正消耗殆尽之时,寻觅一种新的资源来取而代之,就像1975年原油代替黄金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