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
辽宁省省会、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核心功能定位是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东北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
历史沿革
沈阳农业大学后山
旧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科学研究证实,11万年前,沈阳地区就有人类活动。
七千多年前,有中华民族的分支先民(
太阳鸟图腾文化)在此农耕渔猎,繁衍生息,创造出
新乐文化。
公元前300年,
燕国将领
秦开率军驱逐东胡,在此地筑
候城(
候,是
斥候的候,为瞭望之意)。顾名思义,“候城”即为瞭望之城,隶燕
辽东郡襄平县。
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
三十六郡,沈阳隶属辽东郡
望平县。
两汉时期,已有史书称之为“候城”,隶属汉辽东郡望平县,为
辽东郡中部都尉的治所,说明“候城”在西汉时期已经规模颇大。
三国时期,辽宁地区
公孙度设置有
平州,州下设有辽东郡、
昌黎郡、
玄菟郡、
辽西郡、
乐浪郡、
带方郡等,郡下置县,沈阳属于玄菟郡治所。
五代时期,
耶律阿保机大规模移汉人到此,修筑土城,生产随之发展,属沈州。
元朝元贞二年(1296年),元代重建土城,改沈州为
沈阳路,归
辽阳行省管辖。从此,“沈阳”这一名称正式出现于史料上,距今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
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改称“沈阳路”为“
沈阳中卫”。明代天启元年(1621年),清军攻占沈阳。明天启五年(1625年),
努尔哈赤把都城从辽阳迁到沈阳中卫,并在沈阳内着手修建皇宫(今
沈阳故宫)。明天启七年(1627年),
皇太极大规模扩建沈阳城,在沈阳修建
盛京八门。明崇祯七年(1634年),皇太极尊沈阳为“
天眷盛京”,故称“
盛京”。明崇祯九年(1636年),蒙古归顺后金,用白骆驼驮着蒙古圣物——吗哈噶喇金佛、传国玉玺来沈阳。皇太极敕建莲花净土
实胜寺,因其是清皇室家庙,因此又称
皇寺。满、蒙、汉三族共呈劝进表,皇太极在沈阳称帝,改国号
大清。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皇太极敕令,以沈阳古城为中心,修建东、西、南、北四塔四寺,意让四塔四寺护佑人民,确保“奉国安民,五福斯来”。
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世祖
福临迁都北京后,盛京(今沈阳)为
陪都。顺治元年(1644年)开始,清朝实行移民奖励政策,拨内地各省人民来此开垦。此后,有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的人,源源不断来到这里安家屯垦,东北地区的绝大部分村屯都是顺治元年以后建立的。顺治八年(1651年),清廷颁布了《
辽东招民开垦条例》,规定“凡移住之农民,每月供给食粮一斗,每垧垦地给种子六升,垦民每百人贷与耕牛二十头,其中食粮、种子于秋收后,如数归偿”“凡招来新民,归部遣官偕同县官,城中每丁给地基二绳,约三丈(二日)于野,每丁给地五绳(二十五亩),永为民业”。顺治十四年(1657年),以“
奉天承运”之意在盛京城(今沈阳)设
奉天府,沈阳又名“
奉天”。清朝时期,全国只有在北京设
顺天府,盛京城奉天府跟其并称,可见规格之高。顺治十五年(1658年),清政府规定“还依开垦面积之多寡,决定地方官的升迁,或赐匾额,高悬门第,以示褒奖”。政策十分优惠,许多地方整村屯迁来,有的地方官率领而来,推动了
屯垦,这就是著中的顺治年间拨民事件,沈阳地区许多人的祖先都是顺治年间拨民而来的。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颁布了《辽东招民令》,规定“辽东招民百名者,不必考试,俱以知县录用”。雍正四年(1727年),随着移民不断增加,清政府在吉林乌拉城设立永吉州(今吉林省吉林市),在宁古塔城(今黑龙江宁安)设立
泰宁县,在伯都讷(今内蒙、吉林和黑龙江交界的松原市宁江区)境内设立长宁县,皆归奉天府(今沈阳)管理。宣统三年(1911年),
辛亥革命后,沈阳成为
张作霖统治的首府。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改县,奉天府改为沈阳县,隶属奉天省
南路道。民国十二年(1923年),正式设立奉天市政公所,沈阳首次出现市的建制。民国十六年(1927年),汉口
八七会议后,党中央为了统一对东北党组织的领导,决定派陈为人组建
中共满洲省委。民国十七年(1928年)9月,中共满洲省临委在沈阳召开了东北地区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大会决定将中共满洲省临委改为中共满洲省委。
陈为人、
刘少奇、
陈潭秋、
罗登贤等先后担任省委书记。民国十七年(1928年)12月29日,
张学良宣布
东北易帜。民国十八年(1929年)2月5日,改
奉天省省名为
辽宁省,4月2日,改“奉天市”为“沈阳市”。民国二十年(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
九·一八事变并侵占沈阳,中国
抗日战争爆发,日伪又将“沈阳市”改为“奉天市”,之后建立
伪满洲国。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东北光复,“奉天市”恢复“沈阳市”名称。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1月2日,沈阳正式解放,沈阳特别市政府成立,隶属东北行政委员会。将市内实际划定的22个区合并为8个区,沈阳县归沈阳市辖。
1949年5月,沈阳特别市政府改为沈阳市人民政府,隶属东北人民政府领导。
1954年,沈阳市改为辽宁省辖市。
1994年,沈阳市升格为副省级市。
2024年5月24日,国家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烈宏在第七届数字中国峰会主论坛上发布了承担数据标注基地建设任务的城市名单,其中包括辽宁省沈阳市。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6年,沈阳市辖北市、沈河、北关、大东、南市、和平、铁西、皇姑、苏家屯区和沈阳县。
1964年,中共辽宁省委决定设立沈阳专区。
1993年,原
铁岭市的
法库、
康平县划归沈阳管辖,
新民撤县建市。
2006年10月8日,经民政部批准,沈阳市新城子区更名为
沈北新区。
2014年6月17日,经民政部批准,沈阳市东陵区更名为
浑南区。
2016年1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沈阳市辽中县,设立
辽中区,以原辽中县的行政区域为辽中区的行政区域。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4月,沈阳市下辖10个
市辖区、2个
县,代管1个县级市,下设181个乡级政区,即112个街道、53个镇、16个乡。沈阳市人民政府驻浑南区沈中大街206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沈阳市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辽宁省中部,南连
辽东半岛,北依
长白山麓,是
环渤海地区与东北的重要结合部,位于北纬41°48′11.75″、东经123°25′31.18″之间,总面积12860平方千米。东临
抚顺市,南与
本溪市和
辽阳市相连,西与
鞍山市的
台安、
锦州市的
黑山、
阜新市的
彰武县接壤,北与
内蒙古自治区科左后旗及
铁岭市的
昌图县、
开原市和
铁岭县相邻。
地形地貌
沈阳市位于
辽河平原中部,东部为
辽东丘陵山地,北部为辽北丘陵,地势向西、南逐渐开阔平展,由山前冲洪积过渡为大片冲积平原。地形由北东向南西,两侧向中部倾斜。最高处是沈北新区马刚乡老石沟的石人山,海拔441米;最低处为辽中区于家房的前左家村,海拔5米。皇姑区、和平区和沈河区的地势,略有起伏,高度在41.45米之间。
沈阳市浑南区多为丘陵山地;沈北新区北部有些丘陵山地,往南逐渐平坦;苏家屯区除南部有些丘陵山地外,大部分地区同于洪区一样,都是冲积平原。新民市、辽中区的大部分地区为辽河、浑河冲积平原,有少许沼泽地和沙丘,新民市北部散存一些丘陵。全市低山丘陵的面积为1020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12%。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分布于东部山区的西坡,向西南渐拓。
沈阳市山地丘陵集中在东北、东南部,属辽东丘陵的延伸部分。西部是
辽河、
浑河冲积平原,地势由东向西缓缓倾斜,全市最高海拔高度为447.2米,在法库境内;最低海拔高度为5.3米,在辽中区于家房镇。沈阳东部为低山丘陵,中西部是辽阔平原。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平均海拔30―50米。
气候
沈阳市属温带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际雨量分布不均,降水多集中于6—8月,因此,6—8月是地质灾害的易发期。而易受降水因素诱发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主要分布于低山丘陵区,因此,低山丘陵区为自然地质灾害的多发区。
沈阳市全年降水量600~800毫米,1951年至2010年市区年平均降水量716.2毫米,全年无霜期155~180天,受
季风影响,降水集中在夏季,温差较大,四季分明。冬寒时间较长,近六个月。2021年11月7日至9日,沈阳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降雪:全市23个自动降雪观测站降雪量均达到特大暴雪量级,过程平均总降水量56.4毫米,9日08时平均积雪深度34.1厘米,降雪中心位于辽中区,总降水量达81毫米,24小时最大降雪量61.7毫米。夏季时间较短,多雨,1973年8月21日曾降下215.5毫米的大暴雨。春秋两季气温变化迅速,持续时间短:春季多风,秋季晴朗。
水文
沈阳市境内主要有
辽河、
浑河、
绕阳河、
柳河、
蒲河、
养息牧河、
北沙河、
秀水河等大小河流27条,属辽河、浑河两大水系,水资源总量为32.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1.4亿立方米,地下水21.2亿立方米。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沈阳降雨量的三分之二集中在7、8月份,并多以暴雨形式降下,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22.5毫米,折合水量80.8亿耐,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2.53亿立方米。境内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3.4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3.68亿立方米。重复计算量3.25亿立方米,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23.1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3.8亿毫升,地下水可开采量19.34亿立方米。
生物资源
沈阳处于长白植物区系、蒙古植物区系和华北植物区系交汇地带,植物种类较丰富,约有种子植物98科371属779种,最大科是菊科。共有植物85种,超过20种的科还有
莎草科、
蔷薇科、
豆科、
蓼科、
唇形科、
百合科及
毛茛科等,这些科共有植物384种,占沈阳市区种子植物总数的49.3%。此区系有23个地理成分类型,其中以温带性质占优势。占沈阳市区地理成分的89.3%,根据植被发生和功能以及建群种的作用,沈阳市区城市植被划分为三大植被类14个植被组和57个植被型。
矿产资源
沈阳地下有
煤、
石油、
天然气、
铁矿等矿产资源,有大型煤田2处,探明总储存量18亿吨。截至2015年,沈阳探明石油储量3亿吨,日产原油千吨以上,铁矿储量2500万吨。此外,还有铝、花岗岩、粘土等矿产资源。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沈阳市常住人口为9070093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8106171人相比,10年内共增加963922人,增加11.89%,年平均增长率为1.13%。
截至2022年末,沈阳市常住人口914.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77.4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84.99%;乡村人口137.3万人,占15.01%。
参考资料来源
截至2023年末,沈阳市常住人口920.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83.4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85.12%;乡村人口137.0万人,占14.88%。户籍人口764.0万人。其中,男性人口373.0万人,女性人口391.0万人。出生人口4.0万人,人口出生率5.28‰;死亡人口8.2万人,人口死亡率10.75‰;人口自然增长率-5.48‰。
民族构成
沈阳少数民族分布呈大分散小集中态势,遍布13个区县(市),其中于洪区、铁西区、浑南区少数民族人口所占比重最大。从聚集地来看,满族主要分布在浑南区、铁西区、于洪区;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康平县、铁西区、于洪区;朝鲜族主要分布在苏家屯区、于洪区、和平区;回族主要分布在沈河区、铁西区、于洪区;锡伯族主要分布在沈北新区、于洪区、铁西区。
据2020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统计,沈阳市有55个少数民族,共931781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0.27%。其中,人口排名前五位的是满族569951人,占少数民族总数61.17%;
蒙古族135265人,占14.52%;
朝鲜族88676人,占9.52%;
回族63354人,占6.8%;锡伯族53448人,占5.74%。
政治
经济
综述
沈阳产业基础雄厚,创造过新中国工业史上数百项第一。国民经济行业的41个工业大类中沈阳有37个,206个工业中类中沈阳有137个,666个工业小类中沈阳有307个。沈阳是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位居数字化转型百强城市第15位,汽车及零部件、机械装备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机器人、航空、IC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5%,近年来特高压变压器、跨音速风洞主压缩机等一大批“大国重器”在沈问世,“沈阳制造”为嫦娥、天宫、载人深潜等国家工程作出重要贡献。
2023年,沈阳市地区生产总值(GDP)8122.1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4.4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2953.1亿元,增长7.2%;第三产业增加值4834.5亿元,增长5.5%。三次产业结构为4.1:36.4:59.5。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8519元,增长5.6%。
2023年,沈阳市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3%。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价格下降0.2%;衣着类价格上涨0.8%;居住类价格上涨1.2%;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0.9%;交通通信类价格下降1.4%;教育文化娱乐类价格上涨0.8%;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0.2%;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2.6%。
2023年,沈阳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0.9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税收收入608.9亿元,增长15.0%,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76.0%。在各项税收中,增值税242.0亿元,增长71.0%;企业所得税114.7亿元,下降23.7%;个人所得税26.0亿元,增长2.3%;契税53.8亿元,增长57.2%。
2023年,沈阳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82.1亿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教育支出121.2亿元,增长2.2%;科学技术支出34.9亿元,增长40.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21.2亿元,增长11.6%;农林水支出72.5亿元,增长26.3%。
2023年,沈阳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5%。其中,建设项目投资增长28.6%,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34.8%。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0.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6.8%,第三产业投资下降3.8%。工业投资增长16.7%,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7.3%。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3.1%,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4.8%,社会领域投资增长24.4%。
2024年上半年,沈阳市地区生产总值3876.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5.2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1351.9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2399.1亿元,增长4.8%。
第一产业
2023年,沈阳市粮食种植面积546.3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9千公顷。其中,稻谷种植面积111.8千公顷,减少8.8千公顷;玉米种植面积413.7千公顷,增加11.4千公顷;大豆种植面积11.2千公顷,增加0.6千公顷。全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34.2千公顷,与上年持平。其中,油料作物种植面积32.0千公顷,增加0.5千公顷;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65.8千公顷,增加0.7千公顷。年末果园面积11.4千公顷,减少0.5千公顷。
2023年,沈阳市粮食产量419.6万吨,比上年增加26.9万吨,增产6.9%。其中,稻谷产量83.8万吨,减产8.9%;玉米产量329.6万吨,增产11.9%;大豆产量2.4万吨,增产4.5%。全年油料产量13.2万吨,增产9.9%。全年蔬菜及食用菌产量417.2万吨,增产2.2%。全年水果产量114.7万吨,增产6.2%。
2023年,沈阳市猪牛羊禽肉产量60.4万吨,比上年增长5.0%。其中,猪肉产量26.6万吨,增长13.4%;牛肉产量14.4万吨,下降4.1%;羊肉产量1.2万吨,下降1.8%;禽肉产量18.2万吨,增长2.0%。禽蛋产量15.9万吨,下降14.6%。生牛奶产量32.8万吨,下降9.6%。全年生猪出栏329.3万头,比上年增长12.5%;年末生猪存栏190.7万头,比上年末下降10.5%。
2023年,沈阳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21个,省级重点龙头企业64个,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5个。认证“两品一标”农产品460个。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480.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0%,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94.6%。
2023年,沈阳市新增国家级美丽休闲村1个、市级美丽休闲村26个,累计分别达到8个和94个。新增五星级美丽庭院15244个,累计达到17249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数量比上年增长2.3倍,营业收入增长48.0%。
第二产业
2023年,沈阳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2%。分经济类型看,规模以上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5.5%,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2.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6.0%,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增长15.1%。 分门类看,规模以上采矿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24.1%,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下降4.3%。在制造业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6.7%。其中,汽车制造业增长10.4%,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8.3%,金属制品业下降3.1%,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8.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0%,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下降4.1%,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5.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1.1%。
2023年,沈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8.6%。其中,国有企业产品销售率97.1%,股份制企业产品销售率95.8%,外商投资企业产品销售率100.3%,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产品销售率102.4%,私营企业产品销售率96.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880.8亿元,比上年增长5.5%;实现利润总额733.6亿元,增长18.9%。
2023年,沈阳市具有总承包或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001.3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在外省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42.1亿元,增长7.8%。
第三产业
截至2023年末,沈阳市银行业金融机构51家。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1842.7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0333.3亿元。
截至2023年末,沈阳市证券公司2家,证券分公司40家,证券营业部94家,全年证券交易额44169亿元。期货分公司11家,期货营业部15家。上市公司28家,新三板挂牌公司42家。
截至2023年末,沈阳市保险机构及网点438家,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488.0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财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15.1亿元,增长4.0%;人寿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268.6亿元,增长25.4%;人身意外险原保险保费收入7.4亿元,下降12.1%;健康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96.9亿元,增长14.6%。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和给付总额182.6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81.9亿元,增长3.6%;人寿保险赔付支出57.6亿元,增长27.5%;人身意外险赔付支出2.7亿元,增长13.4%;健康保险赔付支出40.4亿元,下降1.3%。
2023年,沈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10.4亿元,比上年增长9.0%。分区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357.4亿元,增长8.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853.0亿元,增长9.7%。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829.1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占比排名前五的行业中,汽车类增长25.4%,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9.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6.6%,粮油、食品类下降8.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0.4%。限额以上单位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14.3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占限额以上单位实物商品零售额的比重为26.5%。
2023年,沈阳市进出口总额1469.3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出口总额524.5亿元,增长0.8%;进口总额944.8亿元,增长6.9%。分贸易方式看,在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出口300.9亿元,比上年下降9.2%;加工贸易出口197.4亿元,增长32.0%。在进口总额中,一般贸易进口775.6亿元,增长3.7%;加工贸易进口137.8亿元,增长14.5%。分商品看,在出口总额中,机电产品出口396.7亿元,比上年增长7.5%;电动载人汽车出口126.8亿元,增长43.4%。在进口总额中,机电产品进口815.4亿元,增长8.6%;高新技术产品进口162.6亿元,增长20.0%。
2023年,沈阳市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88家,比上年增长49.2%,合同外资额4.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2.1亿美元。实际到位内资1716.1亿元,增长17.0%。全市新批境外投资项目14个,增长1倍;协议投资额7532.5万美元,其中中方投资额7373.6万美元。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113份,增长66.2%;新签合同额11.3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2.2亿美元。
2023年,辽宁自贸区沈阳片区形成制度创新成果40项,其中8项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1项创新成果获全省制度创新成果三等奖。开通沈阳至洛杉矶国际货运包机航线,沈阳-俄罗斯TIR国际卡车航班,全年自贸区沈阳片区35家跨境电商企业开展实际业务,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28.3亿元,比上年增长23.2%。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沈阳市普惠性幼儿园1304所,占比达到83.6%,普惠幼儿园学位占比达到89.2%,全市学前教育幼儿三年毛入园率91.7%。小学289所,在校生46.9万人,小学适龄人口毛入学率124.8%,义务教育巩固率[12]101.7%。特殊教育在校生2731人。普通中学318所,在校生31.1万人。普通中专29所,在校生4.5万人。职业高中47所,在校生3万人。技工学校32所,在校生2.2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比例66.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115.5%。全市普通高等院校45所(含独立学院2所),招收本、专科学生13.4万人,在校生44.7万人,本、专科毕业生14.3万人。普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招收研究生3万人,在校研究生8.8万人,毕业研究生2.5万人。
科学技术
2021年12月7日,科技部官网公布,支持沈阳建设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并提出相应的建设要求。2022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批复同意建设沈阳
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2022年8月9日,中国东北地区首个接入中国算力网的计算中心节点—
沈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正式上线。
截至2023年末,沈阳市科技型企业达到21911家,其中,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4804家、高新技术企业5052家、雏鹰企业1896家、瞪羚和独角兽企业321家。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76个,其中新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9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5个,各级各类创新平台共计1652个。新增两院院士5名,现有两院院士29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6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3名。全市登记技术合同超过1.2万项,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50.3%,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636.2亿元,比上年增长41.4%。全年获得专利授权2643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5946件。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沈阳市文化馆15个,公共图书馆20个,博物馆23个,建成城市书房28座、城市书屋180间。全年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9108场,参与群众127万人次;开展公益性艺术培训4185场次,组织公益性文艺演出1240场。
2023年,沈阳市共举办各类会展活动205场,展览面积164.59万平方米。组织中国计算机大会、国际飞行大会等高规格展会。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沈阳市医疗卫生机构5583个。包括:医院312个,其中公立医院109个、民营医院203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193个,其中乡镇卫生院1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52个、门诊部(所)596个、村卫生室2004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56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6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5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0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2个、急救中心(站)2个、采供血机构1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97828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7298人、注册护士46845人、药师(士)3940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79480张,其中医院74320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67张、乡镇卫生院3144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649张。全年总诊疗人次4588.9万人次,出院人数219.7万人。
体育事业
沈阳是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之一,是首个既举办过全国运动会,又举办全国冬运会的“双运之城”。沈阳是
中国足球的“福地”,与中国足球有着不解之缘。2001年,
沈阳五里河体育场见证了中国第一次闯入世界杯的决赛阶段。以沈阳为主场的CBA
辽宁沈阳三生飞豹篮球俱乐部曾4次获得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总冠军。
2023年,沈阳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54.3%,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47平方米。建成占地面积4.58万平方米、核心泵道场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的世界最大泵道公园,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并成功举办UCI泵道世锦赛预选赛(沈阳站)。成功举办2023沈阳马拉松、第六届沈阳赛艇公开赛、第九届“和平杯”国际青少年足球邀请赛、首届“振兴杯”沈阳冰球邀请赛等大型赛事活动25场次,组织群众健身活动1000场次。在辽宁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上,获得金牌809枚、奖牌1326枚、总分19571分,取得金牌、奖牌、总分三项第一的“大满贯”好成绩。沈阳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入选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21-2024)。
基础设施
2023年,沈阳市城建投资546亿元。扩容供给泊位16.3万个,完成街路有机更新32条,改造老旧燃气管网130公里。完成美丽示范村村内道路硬化587公里和村庄亮化1万盏。建成区绿地面积23345.7公顷。其中,新建公园11座,改造提升公园13座,新建口袋公园1000座。实现增绿11.3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6%,建成区绿地率40.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66平方米。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沈阳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446.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5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18.8万人,减少2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387.7万人,增加27.3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392.3万人,减少1.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175.5万人,增加3.2万人;工伤保险239万人,增加27.9万人;生育保险191.5万人,增加9.9万人。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障27.6万人,减少0.6万人。
2023年,沈阳市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每月3279元,比上年提高131元。失业保险金人均支出标准为每月1656元。和平区、沈河区、铁西区、皇姑区、大东区、浑南区、于洪区、沈北新区、苏家屯区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910元,非全日制工作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19.2元;辽中区、新民市、法库县、康平县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640元,非全日制工作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16.5元。
2023年,沈阳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793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793元。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4.92亿元。其中,城市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96亿元;农村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96亿元。截至年末,全市现有城乡低保对象47568户、67356人,其中城市27074户、34574人,农村20494户、32782人;现有城乡低保边缘家庭862户、1414人,其中城市355户、530人,农村507户、884人。
2023年,沈阳市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1.6亿元。其中,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0.6亿元,累计惠及32万人次;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0亿元,累计惠及99万人次。
2023年,沈阳市共有救助管理站7个,全年救助流浪乞讨及临时遇困人员2974人次。城乡养老服务机构(含幸福长者食堂)1825个,比上年增加288个;城乡养老服务床位5.3万张,与上年度持平。有儿童福利机构1个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14个,儿童福利机构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床位927张。年末全市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892人,261名孤儿享受“福彩圆梦·孤儿助学”补助资金,发放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补助资金46.2万元。
2023年,沈阳市开展慈善公益活动1.8万余场,募集慈善款物0.6亿元,支出0.6亿元,受益人数达530万人。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192万人,全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3万余场,参加志愿者达60.6万人次。
2023年,沈阳市福利彩票销售18.4亿元,筹集福利彩票全口径公益金5.4亿元。体育彩票销量23.7亿元,公益金收入1.4亿元,为历年最高。
交通运输
2023年,沈阳市货物运输总量19436.3万吨,比上年增长9.4%;货物运输周转量533.9亿吨公里,增长4.3%。旅客运输量9872.2万人,比上年增长72.5%;旅客运输周转量220.6亿人公里,增长108.7%。
截至2023年末,沈阳市民用汽车保有量310.1万辆,比上年末增长5.4%。其中,载客汽车288.1万辆,载货汽车20.8万辆。私人汽车保有量281.5万辆,增长6.2%,新能源汽车保有量10.8万辆。
2023年,沈阳与国际15个城市、国内101个城市(地区)通航。沈阳机场航线达到236条。其中,国际航线15条,国内航线221条。民航运输飞机起降15.1万架次,机场旅客吞吐量2056.4万人次。
公路
铁路
沈阳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铁路枢纽之一,
京哈铁路、
沈大铁路、
沈吉铁路、
沈丹铁路、
沈佳铁路、
沈山铁路、
苏抚支线和
哈大高铁等多条铁路干线交汇于此。
沈阳站、
沈阳北站、
沈阳南站为沈阳的主要火车站,其他还有
皇姑屯站、
苏家屯站、
沈阳西站、
沈阳东站等,其中沈阳北站、沈阳站、苏家屯站和沈阳西站为三个铁路特等站,沈阳站是东北客运规模最大的火车站。2015年投入使用的沈阳南站是哈大、京沈、
沈丹高铁的交汇点。
航空
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是国家公共航空运输体系确定的全国八大区域性
枢纽机场之一,是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复合型门户枢纽航空港。桃仙机场位于
沈阳都市圈的中心,为八市共用机场,距沈阳市中心20千米。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现为4E级国家一级干线机场,未来将扩建成为4F级民用机场。
公共交通
公共汽车
截至2023年末,沈阳市城市公交运营线路328条,公交运营线路长度达到5465.1公里;公交运营车辆4923辆;全年公共交通客运总量4.9亿人次。年末全市出租汽车20641辆。
沈阳市出租车9元/3千米起车价,里程运价1元/500米。夜间时段(晚22:00-次日6:00)和夏季开启空调,起步价为10元/3千米,里程运价为1元/455米;如果乘客要求不开空调,则不得执行开空调时运价。
沈阳地铁1号线于2010年9月27日开通试运营,沈阳成为中国东北地区首个拥有地铁的城市。截至2024年,沈阳地铁运营线路共5条,线网运营里程165公里,共设车站111座(未含换乘车站);在建线路5条,在建线路长124.2公里,车站90座。
沈阳有轨电车将
沈阳国际会展中心、桃仙机场、新南站、全运村、全运会运行中心、奥体中心、浑南行政中心、沈抚新城等连接在一起,并且通过奥体中心、二十一世纪广场等综合交通枢纽站,与地铁、公交线路无缝对接。
历史文化
方言
沈阳话是沈阳的
地方话,属
东北官话—吉沈片—通溪小片。以北京官话(由北京方言和沈阳方言构成)为中心的北方方言,在近代已经成为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沈阳话和东北其他的方言一样,同属于官话方言的东北官话。
宗教
截至2021年,沈阳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5种宗教及7个市级爱国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345处,宗教教职人员693人,信教群众约35万人。
佛教是沈阳地区历史悠久、影响较大的一种宗教,于魏晋时传入辽东,唐代在沈阳地区广为传播。沈阳著名的佛教寺院较多,如素有“先有
长安寺,后有沈阳城”之说的长安古寺、东北佛教四大丛林之一的
慈恩寺、清皇家寺院
实胜寺等。沈阳佛教出现过全国有名的步真、逝波等德高望重的僧尼。据1950年调查显示,当时沈阳共有佛教寺庙62座,僧尼喇嘛304人。文革中,市内大量佛教场所均被占、被毁,宗教活动停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部分宗教活动场所得以重建并恢复宗教活动。
道教是唐代传入辽宁的,沈阳是东北地区道教活动的中心。1352年一名为云山的道人创建了沈阳城隍庙后,道教开始发展,陆续出现了一些较有名气的道教场所,如明代的斗姆宫、清代的三教堂(
太清宫)等。沈阳历史上曾出现过中国第一届道教协会会长的岳崇岱等著名高道。据1950年调查显示,当时全市共有道教宫观28座,全真派道士101人。文革中,市内大量道教场所均被占、被毁,宗教活动停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太清宫最先得以修缮,并恢复宗教活动;全国最大的坤道院―蓬瀛宫于1997年建成并对外开放。
伊斯兰教于公元651年传入中国,传入沈阳的最早文字记载则是现存于沈阳故宫博物院的元朝至正十二年(1352年)修建沈阳城隍庙的石碑阴文《沈阳路城隍庙功德官员题名记》中“本庙营造……东至回回五哥院墙”的字样。清康熙元年(1662年),铁氏先祖铁魁,出资兴建沈阳第一座清真寺――清真南寺,之后,随着回民人口的增多,又陆续修建了一些。历史上,沈阳伊斯兰教曾先后有张子文、朱岳坡、赵铭周等一些大阿訇在沈执掌教务活动。文革中,伊斯兰教的宗教活动被停止,清真寺遭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修缮、复建了部分清真寺,宗教活动得以恢复。
天主教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传入辽宁。1838年,罗马教皇指令将辽东和蒙古从法国迁使会北京教区分离出来,成立满蒙教区,并将主教府设在
营口,1878年沈阳南关天主教堂建立,这是沈阳历史上最早建立的天主教堂之一。1892年满洲教区主教府从营口迁到沈阳,沈阳逐渐成为东北地区天主教活动中心。解放初,沈阳市有天主教堂10座,神职人员57人,1957年教堂合并为7座,文革中,教堂遭到严重破坏,宗教活动停止,1979年后,
南关天主教堂等场所开始陆续修缮、建立并对外开放。
基督教是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的,随后传入辽沈地区。1872年,英国苏格兰基督教长老会差会派宣教士罗约翰牧师到沈阳传教,成立沈阳东关基督教长老会,是为基督教正式进入沈阳。之后,英国大英圣公会、美国基督教复临安息日会、朝鲜汉城东洋宣教会、英国伦敦救世军等基督教组织陆续在沈阳建立教会。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基督教侵入沈阳,并与英美等基督教争夺在沈的领导权。全国解放后,1950年,以上海基督教吴耀宗先生为首的基督教爱国人士40人联合发表《
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的宣言,号召中国基督教徒割断与帝国主义国家的联系,沈阳基督教徒热烈拥护这一宣言,从此走上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道路。沈阳解放时统计,全市有基督教堂23座,传教人员48人,信徒3000人左右。文革时期,各教堂被关闭,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活动得以恢复。
舞蹈
沈阳大秧歌是明清时在继承唐代以来
秧歌传统特色而形成的地方乡土艺术,原为古代汉族人农闲时期的娱乐形式。开始时,是少数民间闲散艺人在街头表演的谋生手段,逐渐变成了节庆或庙会期间的娱乐活动。特点:沈阳大秧歌,除继承了
满族秧歌原有传统艺术风格外,已同辽南、辽西的
高跷艺术融为一体,形成了独有的粗犷、豪放、火爆、热烈、欢快、强劲而自由的艺术特色。
非遗
风景名胜
沈阳成功入选第二批
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
第一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先后跻身“新晋文旅热门城市”“新晋夜间旅游热门城市”“冰雪旅游十佳城市前三甲”行列。
地方特产
沈阳是全国最大的
鸡架消耗中心,被称为“鸡架之城”。
沈阳鸡架的做法包括:烤鸡架、烀鸡架、熏鸡架、煮鸡架、拌鸡架、铁板鸡架、炒鸡架、炸鸡架等,“啃鸡架,喝老雪”成为了沈阳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对外交流
领事机构
友好城市
著名人物
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