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城
古代地名
候城是沈阳西汉时期的名称,是沈阳建城后的第一个名字,西汉时期隶属辽东郡。1993年,考古专家在今沈阳故宫北墙外,发现候城遗址。最早可以延伸到2300年前战国时期的燕国著名将领秦开筑城。
历史沿革
西汉时期,称候城,隶属辽东郡。
东汉初期,隶属辽东郡,后期隶属玄菟郡
三国时期,公孙氏据辽东五十余年,隶属玄菟郡。
东晋时期,高句丽族焚毁候城,并在南郊设立盖牟城
唐时期,改称为沈州。
引证解释
候城-典故
候城最早由2300年前战国时期的燕国将领秦开所置,根据《墨子·备城门》:“三十步置坐候楼,楼出于堞四尺,广三尺,广四尺,板周三面,密傅之,夏盖其上”,“候”字是瞭望的意思。作为当时的军事前沿,深入东胡腹地。
西汉时期,“候城”首次以城市身份出现,是史书记载的沈阳大规模聚居之始。
沈阳故宫北墙外,也是1993年发现“候城”遗址的地方,通过考古学家的研究和调查,大致勾勒出的候城范围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遗址寻访
相关专家能够确定“候城”遗址的大概位置,但是挖掘工作并没有开展,还需要确定具体方位。根据资料记载,候城是能够追溯到的沈阳建城的起点,但当时仅限于军事驻地。候城面积不大,四面城墙,每面城墙长几百米,还都是土砌成的。[2]
一位曾亲临挖掘现场的考古专家介绍,当时发现的遗址东西走向,长度有170余米,残体高在2米以上,专家考证此为候城北墙,修建于战国晚期,地表有很多绳纹砖瓦,还有不少夹砂红陶器具残片和钱币等物品。当年发现的城墙遗址并没有被破坏,旁边还有护城河的遗迹。沈阳民俗学家齐守成说,候城只是单纯的城,由于军队的进驻,才逐渐形成规模,然后在这里建了城。
当年发现的城墙遗址并没有被破坏,旁边还有护城河的遗迹。沈阳民俗学家齐守成说,候城只是单纯的城,由于军队的进驻,才逐渐形成规模,然后在这里建了城。
城墙遗址有望与人们见面
通过考古学家的研究和调查,可以大致勾勒出候城的范围——以沈阳故宫北墙外为起始,向南延伸,正阳街到朝阳街的区域,沈阳故宫及沈河公安分局都在城内。然而,这也仅仅是大概确定的范围,具体的位置要通过进一步调查、研究才能确定。
最新修订时间:2021-11-08 17:5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引证解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