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田区,
广东省深圳市辖区,地理坐标介于北纬22°26′59”—22°51′49”,东经113°45′44”—114°34′21”,地处
深圳市东部,距市中心12千米,西接
深圳市罗湖区,东连
大鹏新区,北邻
龙岗区与
坪山区,南与
香港新界山水相接,
沙头角口岸与
香港直接相通。辖区依山面海,北部为
梧桐山和
梅沙尖,南临
大鹏湾。辖区面积74.99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盐田区共辖4个街道。截至2022年末,盐田区常住人口21.15万人。其中,常住户籍人口9.65万人,常住非户籍人口11.50万人。
建置沿革
盐田地名来源与古代这一带产盐有关。据《宝安县志》载:宋开宝四年(971年)设官富盐场(在今香港九龙,包括盐田、叠福分场)。清康熙年间修的《
新安县志》已有盐田圩、盐田村、盐田迳的地名。
夏、商、周三代,盐田区境内为百越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
秦始皇统一中国并在岭南地区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盐田区域属
南海郡番禺县地。
东晋咸和六年(331年),朝廷撤
南海郡,设置
东官郡。辖宝安、兴宁、海丰等六县。其范围包括
珠江三角洲及
惠州、
潮州一带。当时宝安县辖地涉及
东莞市、
深圳市和
香港特别行政区。
东官郡的郡治所在地设在宝安县内的
南头。盐田区域部分属宝安县,
三洲田与
坪山、
横岗、龙岗等地为
惠阳县属地。
隋开皇十年(590年),朝廷废
东官郡,宝安县改属
南海郡,县治设在
南头。
唐至德二年(757年),宝安县更名东莞县。
明万历元年(1573年),撤东莞县,设置
新安县(即原宝安县),县治仍设在
南头。
清康熙五年(1666年),新安迁界,并入东莞县。
康熙八年(1669年)复置
新安县。县以下设3个乡、7个都建置。盐田区域属归城乡第七都范围。清朝属
新安县富司管辖。
民国三年(1914年),全国行政区划整编,因新安县与河南省新安县同名,又复称
宝安县。
民国十三至二十一年(1924—1932年),实行区乡编制,盐田区域内有沙头角、盐田两个小乡。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调整为1个乡称东和乡。这是盐田区域第一个统一盐田区域的建制设置。
1949年10月,沙、盐、梅一带为惠阳县接管。
1950年4月,重归宝安县并为第三区所辖的一个乡,后又成为一个区。
1958年10月,实行“政社合一”人民公社建置,区域内一度为南天门公社(深圳辖)。11月,龙岗、横岗、坪山、
大鹏等地由惠阳县划入宝安县。
1959年编为三洲田公社,隶属坪山,划入盐田区域。其后,区域内有时设立一个镇一个公社,有时又并为一个公社。
1979年1月,宝安县改为
深圳市,盐田区域属
罗湖区。
1980年6月,从坪山分出,成立沙头角管理区。8月,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盐田区域除
三洲田等部分山地外,均划入经济特区范围。
1981年10月,恢复宝安县建置,辖深圳经济特区外原宝安县地区。
1982年1月,成立罗湖区,辖经济特区全部范围,盐田区域为罗湖区管辖。
1982年9月,沙头角镇作为县级镇从罗湖区划出。
1983年6月,深圳经济特区设罗湖、上步、南头、沙头角4个区办事处。
1984年5月,沙头角区办事处改设为沙头角管理区,仍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
1990年1月,特区内撤销罗湖、福田(原上步)、南头、蛇口、沙头角5个管理区,成立罗湖、福田、南山三个市辖区。沙头角管理区和罗湖管理区合并组建罗湖区人民政府。
1997年11月7日,国务院批复,从罗湖区分出沙头角镇和梅沙、盐田两个行政街道,成立盐田区,为深圳市辖6个行政区之一。
1998年2月16日成立盐田区委区政府,3月30日,盐田区举行挂牌揭幕典礼。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8年3月盐田区成立,下辖沙头角镇政府及盐田和梅沙街道办事处。
2002年机构改革,撤销沙头角镇政府,分出沙头角和海山2个街道办事处。
2015年1月5日,中英街管理局正式揭牌运作。
区划详情
截止2019年,盐田区辖
沙头角街道、
海山街道、
盐田街道、
梅沙街道4个街道和2个市保税区(沙头角、盐田港),区政府驻
海山街道。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盐田区位于
深圳市东部、距市中心12千米,辖区面积74.99平方千米,东起
大鹏湾背仔角与
龙岗区相接,西至
梧桐山与
罗湖区相邻,南连香港
新界,北靠
龙岗区。地理坐标北纬22°26′59”—22°51′49”,东经113°45′44”—114°34′21”。
盐田区屏山傍海,盐田区海岸线长达19.5千米。大鹏湾海域面积达250平方千米,海岸线长19.5千米,其中可供兴建深水泊位的海岸线6.7千米。
地质土壤
盐田区地质较古老,基岩多为
花岗岩。形成土壤为
赤红壤,土壤有机质少,砂粒多;山地土壤以薄土层为主,腐殖质层薄。
地形地貌
盐田区地形北高南低,属低山丘陵海滨地貌。背山面海,北部为
梧桐山和
梅沙尖,顶峰海拔885米,地貌以裸露的基岩和山林为主。地形基本由北面的山地地貌带和南面的海岸地貌带组成。山地地貌由高至低依次为低山、高丘陵及低丘陵。海岸地貌带分布在
大鹏湾北侧,主要为山地海岸类型,岬角海湾相间。前者崖高、坡陡,海蚀地貌较发育;后者主要由沙滩、砂堤、泻湖平原组成,构成了基岩—砂砾质海岸。
气候条件
盐田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四季温和,雨量充足,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温度22.2℃。每年5月—9月为雨季,年累计平均降雨量1500毫米-2500毫米。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偏北。
自然资源
海洋资源
盐田区水产资源丰富,有
鲤鱼、蛇遭、兰圆够、金色小沙丁、
金钱鱼、大眼绸、
带鱼、三刺绸、盲曹和妒鱼等40余种名贵鱼种,还有虾、蟹、贝类和藻类10多种。
林地资源
盐田区林地面积有4792公顷,在盐田区山地自然分布的维管束植物有约200科1500种左右。其中以热带区系成分所占的比例较高,常见的科有樟科、
茶科、
桃金娘科、
野牡丹科、
梧桐科、
大戟科,
蔷薇科、
金缕梅科、
壳斗科、
桑科、
冬青科、芸香科、菊科、兰科、莎草科和禾本科等。并分布有红树科、金虎尾科、山柑科、肉实科、花柱草科、棕榈科和露兜树科等典型的热带科。另外,还发现了刺桫椤、穗花杉、白桂木、土沉香、粘木、福建观音座莲等珍稀、濒危物种。
动物资源
盐田区野生动物资源也比较丰富,有24目64科196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
蟒蛇、
鸢、
赤腹鹰、
褐翅鸦鹃、
穿山甲、
小灵猫等。
人口
盐田自明代已陆续有移民落脚,直到改革开放前人口增长缓慢,深圳建市后区域内人口增长迅速。
截至2022年末,全区常住人口21.15万人。其中,常住户籍人口9.65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45.6%;常住非户籍人口11.50万人,占比54.4%。全年常住人口中,户籍人口出生率13.56‰,死亡率1.83‰,自然增长率11.73‰。暂住人口出生率5.38‰,死亡率0.80‰,自然增长率4.58‰。年末已婚育龄妇女4.2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38万人,暂住人口1.85万人;户籍与暂住人口计划生育率分别为98.1%和95.8%,户籍与暂住人口已婚育龄妇女一孩率分别为55.4%和46.7%;二孩率分别为36.6%和39.1%。
经济
综述
2021年,盐田区地区生产总值为760.49亿元,同比增长11.1%,两年平均增长8.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0.51亿元,同比增长259.5%,两年平均增长64.0%;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26.97亿元,同比增长25.7%,两年平均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33.00亿元,同比增长8.6%,两年平均增长7.8%。
2022年,根据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盐田地区生产总值820.62亿元,比上年增长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32亿元,增长1541.5%;第二产业增加值151.43亿元,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668.87亿元,增长4.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0.04%,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18.45%,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81.5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84455元,比上年增长6.0%。
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2年,盐田区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82.65亿元,比上年增长1.5%,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2.3%。其中,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22.50亿元,下降8.1%;数字与时尚产业增加值68.82亿元,增长5.6%;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1.41亿元,下降19.4%;绿色低碳产业增加值6.47亿元,增长6.5%;新材料产业增加值0.99亿元,下降17.5%;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增加值20.40亿元,增长11.0%;海洋经济产业增加值62.06亿元,下降1.2%。
公共预算
2022年,盐田区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91亿元,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口径增长3.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28亿元,增长3.6%。全年完成税收总额86.91亿元,下降13.3%。
财政税收
2022年,全年完成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91亿元,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口径增长3.6%。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79.23亿元,下降2.8%,其中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28亿元,增长3.6%。在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城乡社区支出5.66亿元,下降69.4%;教育支出13.13亿元,下降9.5%;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24亿元,下降8.2%;卫生健康支出7.88亿元,增长7.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11亿元,下降19.7%。全年税收总额86.91亿元,比上年下降13.3%。其中,企业所得税40.50亿元,下降15.8%;增值税8.56亿元,下降63.4%;个人所得税17.59亿元,增长57.5%;土地增值税6.35亿元,下降24.7%;国内消费税3.57亿元,增长51.9%。
第一产业
2022年,盐田区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0.32亿元,比上年增长1541.5%。农产品中,蔬菜产量2吨,水果1吨;林业中,造林面积181亩,木材采运38立方米;渔业中,海水产品产量622吨,其中鱼类379吨,甲壳类150吨,贝类15吨,藻类15吨,其他海水产品63吨。
第二产业
工业
2022年,盐田区工业增加值129.23亿元,比上年增长6.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5.6%。其中,黄金珠宝加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9.5%;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增长5.6%。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79个。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859.35亿元,其中出口交货值156.66亿元。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82.5%;营业收入1020.27亿元;利税总额29.94亿元;应交增值税2.8亿元;总资产贡献率为3.8%;资产负债率为72.0%;年均从业人数22755人,增长2.6%;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19.34万元/人,增长2.3%。
建筑业
2022年,盐田区建筑业增加值23.73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9%。全区具有资质等级以上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2.31亿元,增长27.4%。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2年,盐田区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69.89亿元,比上年增长7.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18.45亿元,增长1.3%;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8.08亿元,下降11.8%;金融业增加值80.87亿元,增长12.9%;房地产业增加值130.83亿元,增长4.2%。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合计259.22亿元,比上年增长2.9%。
2022年,盐田区全年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94家,实现营业收入217.64亿元,增长3.5%。盐田港区集装箱吞吐量1404.07万标箱,占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的46.8%。
金融
截至2022年末,盐田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887.08亿元,增长10.2%;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104.67亿元,增长21.9%。全年保险机构保费收入11.89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99亿元,比上年增长4.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42万户,下降3.8%;移动电话用户7.46万户,增长4.1%;宽带用户3.33万户,增长4.6%;光纤用户3.27万户,增长5.3%;ITV电视用户1.96万户,增长3.5%。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盐田区固定资产投资额比上年增长8.2%。其中,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下降10.8%;非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增长19.2%。分行业看,工业投资比上年增长31.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增长78.4%;教育投资下降21.4%;卫生投资增长2倍;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投资下降21.6%。分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增长40.4%,民间投资下降10.9%,港澳台商经济投资增长12.4%,外商经济投资增长34.0%。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0.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6.9%。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2.7%。工业投资增长31.9%,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6.4%,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下降31.2%。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2.6%,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38.8%。
旅游业
2022年,盐田区主要景点接待游客377.65万人次,比上年下降52.9%。其中收费景点112.39万人次;非收费景点265.26万人次,下降54.6%。
国内贸易
2022年,盐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2.65亿元,比上年增长5.1%。按消费类型分,限上商品零售69.99亿元,增长12.4%;限上餐饮费用6.30亿元,下降19.3%。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金银珠宝类增长13.4%,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5%,汽车类增长4.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4.9%,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下降7.0%。限额以上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增长3.1%,占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比重24.0%。
对外经济
2022年,盐田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签订协议(合同)项目56项,比上年增加5个,其中港澳地区直接投资项目48项,增加9个。协议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7512万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46718万美元,增长50倍。
分行业看,制造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3997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9倍,占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85.6%;批发和零售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419万美元,占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0.9%。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盐田区各级各类学校51所,比上年增加2所。其中,普通中学5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1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幼儿园31所。在校学生数总计34958人,增长2.6%。其中,普通中学9033人,增长2.3%;职业中学2081人,下降6.3%;小学13348人,增长1.5%;九年一贯制学校2530人,增长27.6%;幼儿园7630人,增长0.3%。教职工数总计3339人,增长3.8%。学校专任教师人数2432人,增长5.6%,其中,中学985人,小学729人,九年一贯制学校145人,幼儿园573人。
科技事业
2022年,盐田区使用科技和企业发展资金1088.31万元。区级科普经费10.66万元。经市科技局认证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83个,增长5.1%。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盐田区全区公共图书馆(室)共55个,比上年增加9个,区级图书馆1个,街道图书馆4个,社区图书馆50个,藏书量合计82.38万册。文化馆1个,文化站4个,博物馆1个,获得市级及以上奖项的文化艺术作品56件,电影放映单位2个。
卫生事业
截至2022年末,盐田区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共103家,比上年增加7家,其中,医院3家,门诊部9家,诊所和医务室73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家,社康中心15家,其他卫生事业机构2家。卫生技术人员数总计1440人,增长1.1%,其中,医生601人,护士571人,药剂师63人,检验师66人,影像技师20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119人。卫生机构病床数710张,增长2.9%;病床使用率62.0%,较上年下降6.61个百分点;人均门诊费用137元,下降30.0%,人均住院费用为12853元,增长1.3%。全年全区各类医疗机构总诊疗量137.20万人次,下降12.5%,健康体检16.14万人次,增长37.7%,医疗事故发生0宗,无偿献血1301人次,下降22.0%。
2022年,盐田区全区运动健儿在各项比赛中获国家、省、市以上奖牌244枚,其中金牌84枚、银牌71枚、铜牌89枚。
旅游事业
2022年,盐田区全区有星级宾馆酒店2家,其中五星级酒店1家,四星级酒店1家。星级酒店客房数636间,床位数846张,餐位数854位,平均宾馆酒店客房出租率57.2%,宾馆酒店接待过夜旅客87.48万人,其中国内旅客81.81万人,国际旅客5.67万人。
社会保障
2022年,盐田区共新增就业人员2408人,比上年下降2.9%,其中安置就业困难人员66人,下降33.3%。年末辖区职业技能培训机构3家,全年各类职业培训累计1473人次,其中技能培训1473人次。基本养老保险年末参保在职职工中缴费人数19.05万人,比上年增长23.6%;医疗保险年末参保人数24.32万人,增长17.0%;工伤保险年末参保人数18.58万人,增长21.6%;失业保险年末参保人数17.89万人,增长21.8%。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为1365元/人·月,增长5.0%。
政治
历史文化
族群文化
盐田是一个村落文化悠久厚重、丰富多样的区域,历史上几次移民潮形成了
广府、
客家、
疍家文化。移民或聚居,或杂居,形成各具特色的村落。清末开始,广东得风气之先,西方传教士或出洋谋生的华侨带来的西方文明,对村落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形成一批具有西方文明印记的村落或华侨之乡。近代,盐田是民主革命的策源地,村民在抵御外敌、参加革命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革命老区村落。近几十年,盐田是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前沿,经济社会发生巨变。这种巨变在基层社会的乡镇、村落、家庭更为深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沙头角鱼灯舞和中国传统点穴疗法,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沙栏吓天后宝诞祭典、盐田山歌。此外,清末及民国时期,惠阳、潮汕等地流离渔民陆续迁此临海搭棚,被称为疍家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安排他们上岸居住,形成疍家村落。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疍家婚俗旱船舞。
方言
盐田区的37个自然村落中,使用
客家方言的村落有36个,占比约97.3%;分别为
恩上村、
官路吓村、
径口村、
元墩头村、
沙拦吓村、
暗径村、
沙井头村、
叶屋村、
社排上围、
社排下围、
小布村、
朝阳围、
江屋村、
龙眼园村、
南山村、
三村老围、
三村吓围、
三村新围、
石头围、
鸿安围、
黄必围、
三洲田村、
西山吓村、
华侨新村、
沙头村、
山边村、
盐田墟镇、
伯公树村、
老塘村、
坜背村、
四村新围、
西禾树村、
大梅沙村、
小梅沙村、
成坑村、
上坪村等村。仅渔民新村分别使用偏向
粤方言或
潮汕方言的
疍家话,该村形成于1952年渔改后,宝安县委把盐田沙坝的地划偏向说粤方言的渔民建房,烟墩山划给偏向说潮汕方言的渔民建房,1978年改革开放后,统称渔村,也叫渔民新村。
盐田区域的早期居民,基本上是
客家人,
潮汕人和
广府人是后来移居的。方言有客家话、粤语、潮汕话。使用方言以
客家话为主,但不少客家人和潮汕人也懂粤语。受语言环境影响,当地客家话与
梅州地区的客家话大同小异。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客家话仍是强势语言,一些从外地调进盐田区域工作的非客家人,在与当地客家人的交往中学会了客家话。讲潮语的主要是数百年前从海陆丰一带来到盐田海域捕鱼为生的水上渔民(蛋家人),新中国建立初才陆续上岸定居,他们也懂客语和粤语。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后,普通话成为区内的交际语言和工作语言。
盐田区原住居民是客家人,解放后不断在跟香港人、广州人交流,然后学会了广州话,实际上纯客家地区。语言为粤语和客家话。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外来人口增多,普通话成为盐田区主要语言。全国各地方言均有存在,但仅限于老乡圈子里使用。区域内大多数青少年会讲英语。
红色文化
盐田区是
东江纵队的根据地之一。据1990年宝安区老区村庄分布表统计数据显示,全市有368个自然村落被评划为革命老区,其中盐田区有29个村被评划为革命老区,占比7.9%,红色资源丰富。
文化交流
2021年8月17日深港客家山歌合唱团培训班正式开班,20多名深港两地学员(居民)齐聚中英街文体中心,培训班首节课由“杰出客家文化使者”
陈善宝老师授课,受到了学员们的热烈欢迎。
民俗文化
盐田区是
客家人之乡,有着悠久的历史、民风和客家文化。盐田区域内民俗文化是岭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盐田区的民间风俗观念、风尚气息以及婚姻嫁娶、生老病死等一系列民俗习惯,经历长期约定俗成,形成积淀深厚、内容丰富、形态稳定、传承不绝的以中原汉民俗文化为主体构架。盐田地区原住民是客家人,解放后有一个广府。居民历来以
广府、
客家两大民系为主,直至1998年建区,仍然保持着这种居民结构格局。在风俗方面,以两大民系为主,呈现着各自不同的风貌特色。广府民系居民主要从事渔、盐业,到明清时期,以“鱼米瓜果”称盛一时,因此,从先人传承下来的民俗观念、生产生活方式、风尚习俗等是富于海洋气息的渔农生产习俗,如奉天后为海上保护神、敬神事鬼、打醮祭祀、祈雨驱虫等习俗,岁时节日的隆重礼仪和欢乐祥和的婚姻嫁娶等传统仪式都是渔民习俗。客家民系居民祭祖祀岁、狮舞龙舞、客家山歌、客家酿豆腐、糯米酒等独具特色。盐田区与香港相邻,受香港植入世界各地异域文化观念和风俗影响,盐田原有民风习俗亦受影响,中西兼容婚恋观念冲击、取代传统婚姻习俗。改革开放30多年间,逐步形成的众多健康向上新观念、新风气、新时尚、新民俗、新节会成为主流,对优化社会人文环境、促进经济繁荣,起到积极作用。
盐田文化集生态文化、海洋文化、音乐文化、客家文化和历史文化于一体,是
岭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沙头角鱼灯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沙头角街道被国家文化部授予“民间艺术之乡”
移民文化
盐田境域内的原住民大多在清代迁入。清康熙元年(1662年),清廷勒令广东沿海居民内迁50里;康熙三年(1664年),又强迫沿海居民再内迁30里。康熙八年(1669年)正月,“驰禁展界,许民归业”。复界后,清政府实行免交地租,送耕牛、种子等,奖励垦田耕作等政策,招携流亡人口,使得生活在赣、闽、粤交界山区的客家人大量迁徙至今盐田境域。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清政府实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鼓励人口生育。至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新安县人口增加到239115人。发展至今,盐田地域形成以客家文化为主,渔农文化、疍家文化兼具的自然村落特色。
历史文物
盐田区现有不可移动文物1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中英街界碑;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大梅沙古遗址、沙栏吓天后宫、沙头角中英街、沙栏吓村吴氏宗祠;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叶屋村古井、三洲田村落遗址、打鼓岭石墙;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6处:盐田烟墩、陈大母范氏墓、鹅公岌遗址、三洲田炭窑遗址、黄豆窝义塜、打鼓岭碉堡遗址。
非物质文化遗产
盐田区现有入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11项,其中国家级2项:沙头角鱼灯舞、贾氏点穴疗法;省级1项:疍家人婚俗;市级3项:盐田山歌、天后宝诞祭典、红烧乳鸽;区级5项:盐田三村舞麒麟、沙栏吓村麒麟舞、彩绳编织、峨嵋白眉派武术、九簋菜。
风景名胜
综述
盐田拥有丰富的山海旅游和历史文化资源,有东部华侨城、中英街、大小梅沙、梧桐山国家森林公园等著名旅游景点,海岸线长30.2公里,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八大海岸”之一,荣获“中国天然氧吧”、获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是深圳滨海旅游的名片。
东部华侨城
东部华侨城占地9平方千米,于2004年底动工兴建,是集两大主题公园、三座旅游小镇、五家度假酒店、两座18洞山地球场、大华兴寺和天麓地产等于一体的世界级度假旅游目的地。
梧桐山国家森林公园
梧桐山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梧岭天池”被誉为“新安八景”之一,如今“梧桐烟云”以其特有魅力荣膺“深圳八景”之列。梧桐山国家森林公园2009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中英街
中英街,位于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镇,由
梧桐山流向大鹏湾的小河河床淤积成,原名“鹭鹚径”。长不足0.5千米,宽不够7米,街心以“界碑石”为界,街边商店林立,有来自五大洲的产品。
此外,盐田区
大梅沙海滨公园、中信
明思克航母世界、
深圳小梅沙海洋世界、
小梅沙度假村、
盐田港、海滨栈道等一批景观景点,其中“一街两制”(中英街)、“梧桐烟云”(梧桐山)、“梅沙踏浪”(大小梅沙)被列为“深圳八景”。
荣誉称号
盐田区已获得“广东省体育先进区”(2011年)。
2019年9月20日,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荣誉称号。
2019年12月6日,入选2019年全国百强区。
2019年12月31日,入选首批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0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中国县域消费百强榜排名40。
2020中国特色小吃百佳县市。
2020年5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全生态百优榜。
2020年12月,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
2020年11月,入选水利部第一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市、区)名单。
2021年1月18日,被授予“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21年7月15日,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2年2月,被评为2021年度全国健康促进县(区)。
2022年8月,获广东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2023年2月,被认定为第一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
2023年12月,被公示为全国生育友好工作先进单位拟表彰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