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口村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街道沙头角社区辖村
径口村是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街道沙头角社区辖村,位于沙头角街道北部,距街道办事处约2千米。相邻自然村有元墩头村。村落依山傍水,坐落于梧桐山(海拔943.7米)西南方,深圳河以北,径口河、正坑水库东面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刘姓先祖迁此立村过去梧桐山通往沙头角方向仅有一条小径(山路),该村正好处于山径路口,故得名径口村。现村于2013年在原地重建。
历史沿革
明清时期,属新安县。1914年,属宝安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属宝安县东和乡;1958年,属南天门公社沙头角大队;1979年,属深圳市罗湖区沙头角镇;1983年,属沙头角管理区沙头角镇;1990年,属罗湖区沙头角镇;1998年,属盐田区沙头角镇;2002年,属盐田区沙头角街道沙头角社区。
人口民族
世居村民为刘姓,明朝中期从今广东梅州迁移至今深圳龙岗;明万历二十八年从龙岗迁至此地。
2015年末,户籍人口150人,其中男性90人,女性60人;80岁以上10人,最年长者94岁(男);实际在村人口约150人。祖籍该村的香港同胞约150人。世居村民为汉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经济发展
传统经济为农业生产,主要种植水稻、薯类、果树、茶树、养猪、鸭、鸡等,兼砍柴售卖。改革开放后,村民大多在附近工作,部分从事餐饮业,也有部分村民经商。2006年,深圳市径口股份合作公司成立,主要经营物业出租和管理。2015年,公司经营收入131.27万元,村民人均分红1.37万元。
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房屋出租、村集体经济分红、工资性收入、商业经营。现存一棵树龄115年的古榕树,为国家三级古树一。特色传统(节庆)食品有客家风味的茶果、灰水粽、咸粽、艾板、黄酒、鸡酒等。
该村东起深盐路与沙深路交接处,西南至盘山路,北临罗沙路。1972年通自来水、通电,20世纪70年代通电话,80年代初实现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90年代通互联网。
村内有林园小学,2015年在校学生800人,教职工50人。
历史文化
传统民居为客家民居,2008年旧改拆除前存80余间,大部分建于清末和民国时期,部分建于20世纪50-70年代。大多背山面海,砖木结构,一进三开间或两开间,墙体用只合土和青砖砌成,屋顶木梁承重,青瓦覆盖。原有刘氏宗祠,现已拆除。
每年春节,族人集体到大梅沙刘氏公墓祭拜。
抗日战争时期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曾在该村建地下联络站。当时,东江纵队地下交通员经常沿着村前的小河往来于深圳和香港两地,以径口为中转站,不少村民自发为交通员作掩护。
2005年,该村被列入城中村改造计划。现已进行旧改,旧村民居和宗祠已全部拆除,传统民俗随着古老建筑的拆除而逐渐消逝。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09 14:0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人口民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