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屋村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海山街道梧桐社区辖村
叶屋村是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海山街道梧桐社区辖村,位于海山街道东北部,距街道办事处约1.5千米。相邻自然村有沙井头村、沙头角街道元墩头村。东接盐田港,南临大鹏湾,西临正坑水库,北靠风景优美的梧桐山国家森林公园。清康熙八年(1669年),清廷复置新安县,号召原籍居民返乡耕种。由于迁海过程中白姓颠沛流离,原籍居民返回甚少,官府只好实行轻谣薄赋、出借耕牛和种子等优惠政策,鼓励非原住民开垦土地。当时有大批东江流域、嘉应、潮州及闽、赣等地客籍农民举家迁入,历经世代繁衍,渐渐形成村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行政区划整编,将叶屋、张屋、下围下个小村进行整合,因当时村民大多数姓叶,故称叶屋村。
历史沿革
清朝,属新安县。1914年,属宝安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属宝安县东和乡;1958年,属南天门公社沙头角大队;1979年,属深圳市罗湖区沙头角镇;1983年,属沙头角管理区沙头角镇;1990年,属罗湖区沙头角镇;1998年,属盐田区沙头角镇;2002年,属盐田区海山街道梧桐社区。
人口民族
张姓为叶屋村的第一大姓,还有叶、沈、周、聂、李等姓。张姓先祖早年从香港迁至兴宁;清末民初从兴宁迁至此地。2015年末,户籍人口170人,其中男性94人,女性76人;80岁以上2人,最年长者93岁(男);实际在村人口120人。非户籍外来人口3400人。祖籍该村的香港同胞约200人。祖籍该村的华人华侨300人,主要分布在美国、英国等国。世居村民为汉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经济社会
传统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番薯、玉米,兼种菠萝、甘蔗、花生等改革开放后,叶屋村以征地补偿款、厂房出租收入为资金成立合作股份公司,2005年成立深圳市叶屋股份合作公司,经营物业出租和管理,2015年年收入100多万元。现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村集体股份公司分红、商业经营、房屋出租等。传统节庆食品有茶果、粽子、年糕、油饼等。
深盐路和梧桐路经过该村。1968年通电、通自来水,1970年实现村道水泥硬底化,1984年通电话,20世纪90年代末通互联网。有叶屋村幼儿园,2015年在校学生280人,教职工34人。村中有篮球场等。
历史文化
村东面有张氏大宅,为传统客家民居,建于民国时期,占地面积约180平方米,土木石结构,整体结构完好。现用于出租。
该村古井建于清朝,井口为方形,边长1.5米,井圈一侧还保留铁环和铁锁,推断原古井有盖;井壁均用较大的河卵石砌筑,井底铺有河卵石及沙子过滤。该古井为沙头角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古井,2005年,被列为盐田区文物保护单位。
该村清明节有“拜山”祭祖的活动。还有节日舞麒麟等民俗活动。
村东面有两棵古树,一棵是张姓的龙眼树,一棵是叶姓的大樟树,具体树龄不详。因客家人有敬祀“伯公树”的习俗,张、叶2姓就把这两棵树分别认定为各自的“伯公树”。
1937年9月1日和1962年9月1日,该村两次遭受到12级强台风袭击。
主要人物
该村主要人物有张玉华(1913-2001),曾参加省港大罢工。1935年到延安,1949年随解放军南下,1949年10月22日负责接管招商局轮船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曾任广州海运局局长。
2015年,该村已被列入城市更新规划,实施旧村改造面积2.5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居民住宅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09 18:47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人口民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