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Disease)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许多情况下,从健康到疾病是一个由
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基本信息
在一定病因作用下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地异常
生命活动过程,并引发一系列代谢、功能、结构的变化,表现为症状、体征和行为的异常。 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
损害作用后,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关于“疾”字
“疾”,一个病字框,里面是一个“有的放矢”的“矢”。这个“矢”就是“射箭”的“箭”。它告诉你,那些从外而来侵害你身体的东西,就像一个人朝你放的冷箭,比如,
感冒、风寒、
传染病这些外来因素引起的不适就叫“疾”。
疾还可以引申为疾驰、疾速,我们由此可以知道,“疾”这个东西来得快,去得也快,它是从外面来的,最后肯定还得回到外面去,只是个匆匆的过客。
关于“病”字
再看这个“病”字怎么写?“病”字里面是一个“丙”。在
中国文化当中,“丙”是火的意思。在五脏器官里,丙又代表心。所以,“
丙火”又可以叫“心火”。心里感到不适有火,人就得病了,就这么简单。
定义
现代医学的定义
对人体正常形态与功能的偏离疾病,有如健康一样,从不同角度考查可以给出不同的定义。最常应用的定义是“对人体正常形态与功能的偏离”。
现代医学对人体的各种生物参数(包括智能)都进行了测量,其数值大体上服从统计学中的
常态分布规律,即可以计算出一个均值和95%健康个体的所在范围。习惯上称这个范围为“正常”,超出这个范围,过高或过低,便是“不正常”,疾病便属于不正常的范围。在许多情况下,这一定义是适用的,如
伤寒可以表现为一定时间内体温和血中“伤寒
血凝素”(抗体)的增高。但是,正常人的
个体差异和
生物变异很大,有时这一定义就不适用。如正常人心脏的大小有一定范围,许多疾病可以造成
心脏扩大,但对于运动员来说,超过正常大小的心脏伴有
心动过缓(慢至每分钟40次左右)并非病态;这种偏离正常值属于个体差异。
在精神方面,智商大大超过同龄人的是天才,而不是病人。也有人从功能或
适应能力来定义疾病,认为功能受损和与环境的协调能力遭到破坏才是疾病的表现,这样可以避免把正常人的个体差异和生物变异误划为疾病。缺氧时才出现症状的
镰状细胞性贫血,就表现为适应能力的缺陷。对许多精神病人,特别需要考察其与环境的
协调能力。但是适应功能的不良并不一定是疾病,如一个长期缺乏
体力活动的脑力工作者不能适应常人能够胜任的体力活动,稍有劳累就
腰酸背痛,这不一定是有病。因此有人建议在健康与疾病之间增加一个“无病状态”。
系统医学的定义
《
系统医学原理》认为:疾病是指生命作为
结构稳定的系统,其“内稳机制”受到某些外来扰动或/和内在扰动,使
内稳态偏离了原来保持的
调节范围。
种类
疾病种类很多,按
世界卫生组织1978年颁布的《疾病分类与手术名称》第九版(
ICD-9)记载的疾病名称就有上万个,新的疾病还在发现中。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就是1981年发现后补进去的,起初归在
免疫缺陷病中,后又改放到
病毒引起的疾病中。人类的疾病,概略说来有下述两大类。
传染性疾病
由于
病原体(如
病毒、
立克次氏体、细菌、
原虫、
蠕虫、
节肢动物等)(不包括真菌)均具有繁殖能力,可以在人群中从一个宿主通过一定途径传播到另一个宿主,使之产生同样的疾病,故称可传染性疾病,简称
传染病。此种疾病在人群大量传播时则称为
瘟疫。烈
性传染病的瘟疫常可造成人员大批死亡。21世纪,发达国家的死因分析中传染病仅占1%以下,中国约为5%。
非传染性疾病
概述
随着
传染病的逐渐控制,非传染性疾病的危害相对地增大,人们熟悉的
肿瘤、
冠心病、
脑出血等都属于这一类。在中国大城市及
发达国家中受这些疾病虐袭
死因分析中都居于前三位。疾病可按成因分为以下几类。
遗传病
由环境或遗传引起的
受精卵形成前或形成过程中
遗传物质发生改变造成的疾病。近亲或有
血缘关系的夫妇也会生下
遗传病患者。遗传病很难得到满意的医学服务。
物理化学损伤
损伤可以是急性的,如化学
物质的中毒、
烧伤、摔伤等,其损害可以立即显示出来,病因十分清楚;也可以是慢性的,需经过多年,甚至下一代才表现出来,这时病因需经调查研究才能揭示。人类的慢性中毒可出现于天然状态下,如饮用水中含氟量过高,可造成
斑釉,甚至影响骨质生长,形成
氟骨症。但更多的疾病是人工造成的,许多
职业病和
公害病,如
硅肺、有机汞中毒引起的
水俣病、
镉中毒引起的
痛痛病等即是如此。许多
药源性疾病也是一种化学损伤。有些化学物品的损害表现在下一代身上,如
反应停造成的
海豹怪胎(
短肢畸形)是一个著名的例子,
妊娠早期服用
雌激素类药物,可使下一代女孩在十多岁时发生
阴道癌。
物理因素造成的
冻伤、烧伤、摔伤、
电击伤、
放射性损伤、
高原病、
潜水病以及噪声对听觉、血压的不良影响等等已为人们熟知,但无线电报、电话、广播、电视、雷达的广泛应用,使现代人不分男女老幼,都浸泡在各种频率的
电磁波里讨生活,这是人类发展史上未曾接触过的新环境,它对人类的生存繁衍有何影响,仍是一个有待探索的问题。
免疫源性疾病
指
免疫反应紊乱所致的疾病,又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对外部或环境中某种
抗原物质反应过强;二是
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或细胞产生不应有的免疫反应,称为“
自身免疫”(见
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异常细胞生长
是造成死亡最多的疾病之一。细胞的不正常生长称为增生。增生时细胞的形态并未改变,仍具有原来细胞的功能,如甲状腺
细胞增生,引起甲状腺增大,分泌
甲状腺素过多,出现
甲状腺功能亢进。一般增生都由激素或慢性刺激引起,人体内正常细胞的增殖有一定限度,到了这个限度就停止增殖。增殖的
调节机制削弱,就出现细胞的增生;而这一调节机制完全丧失就导致肿瘤。
代谢病内分泌
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
营养性疾病
因体内各种
营养素过多或过少,或
不平衡引起机体
营养过剩或
营养缺乏以及营养代谢异常而引起的一类疾病。
精神失常疾病
特别是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这些疾病据说与自己体内的遗传系统有直接关系(基因)。患者能表现持久的
自发性精神异常症状。属于
人类遗传病范畴。很难根治。还有一些
遗传病也表现智力问题,如
先天愚型、亨廷顿氏
舞蹈病、
苯丙酮酸尿症。传染病,尤其是
梅毒的晚期,可侵犯大脑,产生
精神症状。药物和一些化学物质(如铅、
类固醇激素),也常常引起精神症状。精神症状还可由营养因素产生,如
叶酸和
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
恶性贫血常伴有精神症状。在饥饿中生长的儿童智力发育一般也会受到影响。焦虑和抑郁是最普遍的症状。
老年性疾病
在增长年龄的正常退化和老年性疾病引起的退化之间很难划出一条清楚的界线。老年人最常发生问题的部位是心脏、血管和关节。老年人的
抵抗力减退,容易发生感染、创伤(见老年人医学特征)。
营养影响
身心智疾病最主要原因
人类身心智
疾病原因貌似复杂多样,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
饮食结构不合理、不科学。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第一个就是:膳食平衡。我们通过几十年理论和大量的
临床研究证实,人类身心智疾病原因的确是如此。食物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不吃饭就会死亡,不会吃饭,吃的不科学、不合理就会得病。百岁寿星主要是巧合的科学食疗,如果把这种巧合变成科学,人类就能实现既长寿又聪明的愿望。因此,调整膳食平衡——个性化科学食疗可以防治大部分常见身心智疾病发生。
人的
生长发育、健康水平、
劳动能力和寿命长短都与营养密切相关。
合理营养不但能提高一代人的健康水平,而且关系到民族的繁衍昌盛。营养对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如
缺碘可患
甲状腺肿,
缺铁可患
贫血,缺维生素D和钙会引起
骨质软化、
佝偻病和
骨质疏松等症以及某些肿瘤,严重地影响
人体健康,甚至威胁生命。合理营养是保健防病工作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环。它不但能促进
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提高智力,增进
工作效率和提高
竞技水平,而且能保证正常的生育能力,促进优生,并有助于保持青春,推迟衰老,
延长寿命。
控制措施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染的关键。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
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
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了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专家呼吁:
手足口病多“袭击”5岁以下小儿 手足口病由
肠道病毒引起,患者主要为5岁以下婴幼儿,发病时患儿口腔内颊部、舌、
软腭、
硬腭、
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会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
疱疹或红色丘疹。疹子不像
蚊虫咬、不像
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也不像
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而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个别患者可能出现
心肌炎、
肺水肿、
无菌性脑膜脑炎等严重
并发症,或危及生命。如果没有
合并症,
手足口病患儿多数一周即可痊愈。
可通过玩具和日用品传播
“手足口病常通过患病幼儿的玩具、餐具以及日常用品传播,容易在幼儿园中造成小范围流行。”王鸣说,手足口病患者、
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
带毒者为主要
传染源,发病第1周
传染性最强。病毒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
接触传播。例如,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以飞沫形式,经
呼吸道感染新的
易感者;唾液、
疱疹液、粪便中的病毒可经手或借助被污染的毛巾、
手绢、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经口传播给他人;与患者同居一室易被感染;饮用被病毒污染的水也可感染手足口病。
1.是要做好
疫情报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
疫点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2.是托幼等单位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3.是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玩具、食具、桌椅等应消毒处理,患儿粪便及其他
排泄物可用3%
漂白粉浸泡消毒,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4.是要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5.是教育宝宝坚持饭前便后勤洗手,可有效预防病从口入。
需要提醒的是,手足口病无
免疫性,患过本病后如
不注意预防,还会再患。
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所以尚未研制出疫苗。
疾病科室分类
一般将疾病的科室分为以下几类:
血液科 眼科营养科 肿瘤科
单因素致病观点
对于
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症等
神经退行性疾病,医学依然无能为力。2013年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兰迪·谢克曼(Randy Schekman)说,这类疾病的
病理学因素,“我们依然知之甚少”。过去几十年,科学界一直把
帕金森病理解为一种单因素导致的疾病,并希望能发明出单一的
特效药来治疗它。但这样的尝试无一成功。
对于把
帕金森病等理解为一种单因素导致的疾病的
现代医学面临的这些困境,《
系统医学原理》认为:纵观
医学所面临的挑战,无论是
疾病谱的转变,还是越来越多的过度干预带来的问题,以及
基因缺陷和疾病之间关系的复杂性,都指向一个共同的基本观点,这就是十九世纪形成的对疾病发生的因果解释。如果疾病真的是一个或数个原因所致,那么把注意力集中在寻找病因并通过干预除去病因当然不会有错;但如果不是这样,那一切都不同了。换言之,已有充分理由让我们怀疑,治疗疾病可能在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寻找病因并将其除去的过程。
中医学疾病分类
八纲
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之一。
八纲辨证,是将四诊得来的资料,根据人体正气的盛衰,病邪的性质,疾病所在的部位深浅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归纳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
八纲的内容,《内经》已经奠定了八纲辨证的基础。
张仲景更具体地运用于伤寒与
杂病的诊疗。《
景岳全书》中有《阴阳》、《六变辨》等篇,对八纲更有进一步的阐发。
疾病的临床表现是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从八纲辨证来看,任何一种病症都可用阴阳确定类别、用寒热阐发性质、用表里反映其病位深浅、用虚实说明邪正盛衰的强弱。八纲是分析疾病共性的辨证方法,是各种辨证的总纲,在诊断疾病的过程中,有执简驭繁,提纲挈领的作用,适应于临床各科的辨证,具体地说,各科辨证是在八纲辨证的基础上加以深化。
在八纲辨证中,阴阳、寒热、表里、虚实八类证候之间的关系,并非是彼此平行的,一般而言,
表证、
热证、实证隶属于
阳证范畴。
里证、
寒证、虚证统属于
阴证范畴。所以,八纲辨证中,阴阳两证又是概括其他六证的总纲。此外,八类证候也不是相互独立,而是彼此错杂,互为交叉,体现出复杂的
临床表现。
在一定的条件下,疾病的表里病位和虚实寒热性质往往可以发生不同程度的转化,如
表邪入里、里邪出表、寒证
化热、热证转寒、
由实转虚、
因虚致实等。当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还可以出现一些与病变性质相反的假象。如真寒假热、真热假寒、
真虚假实、
真实假虚等。所以,进行八纲辨证时不仅要熟悉八纲证候的各自特点,同时还应注意它们间的相互联系。
阴阳
阴阳,既能概括整个病情,又能用于一个症状的分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察色按脉,
先别阴阳”,还说“阳病治阴,
阴病治阳”。
张仲景将
伤寒病分为阴证、阳证,以
三阴、三阳为总纲。明代医家
张景岳也强调,“凡诊脉施治,必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这阴阳是
八纲辨证的总纲,它能统领表里、寒热、虚实三对纲领,故有人称八纲为“二纲六要”。由此可见,
阴阳辨证在疾病辨证中的重要地位。
阴证和阳证
凡病在里、在血、属寒,正气不足,机体反应多呈衰退的表现均属阴证的范畴。其症状为
精神萎靡、
面色苍白、
畏寒肢冷、气短声低、口不渴、
便溏、
尿清、
舌淡苔白、
脉沉迟微弱等。其病因
病机为年老体弱或内伤久病,或外邪内传脏腑等导致正气衰弱、
阳虚阴盛。
凡病在表、在气、属实,属热,正气未伤,机体反应多呈亢盛的表现均属阳证的范围。其症状为心情烦躁、面赤身热、气壮声高、口渴善冷饮、呼吸气粗、
腹痛拒按、大
便秘结、尿短赤、舌红绛苔黄、脉浮洪或滑数有力等。其病因病机为邪气入侵,邪盛而正气亦强,正邪激争所致。
阴虚与阳虚
阴虚与
阳虚是人体脏腑阴阳亏损病变产生的证候。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阴阳要维持相对的平衡,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素问·生气通天论》),一旦阴阳失去这种相对平衡,就会发生阴阳盛衰的变化,从而产生疾病。
阴虚证的症状为
潮热、
盗汗、
手足心热、消瘦、
口干咽燥、
小便短赤、
舌红少苔、
脉细数无力。其病因病机为久病,或
房室劳倦等而致
精血、
津液亏虚,阴不制阳。
阳虚证的症状为神疲乏力、面色苍白、
少气懒言、畏寒肢冷、
自汗、
口淡不渴、大便溏薄、
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而润、脉虚弱等。其病因病机为久病、或劳伤、或大汗、大吐、大泻等而致阳气大衰、阳不制阴。
亡阴和亡阳
亡阴和
亡阳多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危重证候。亡阴多在
高热大汗、剧烈吐泻、失血过多等阴液迅速丧失的情况下出现,常见汗出而粘、呼吸短促、手足温、躁动不安、渴喜冷饮、
面色潮红、舌红而干、脉数无力;亡阳常因邪毒炽盛,或内脏病变严重耗损体内阳气所致,亦能因大汗、大吐、大泻、大出血等所致,常见冷汗如珠、面色灰白、呼吸气微、畏寒肢冷、
精神萎靡、舌淡苔润、脉细微欲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