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tumour)是局部
组织细胞增生所形成的
新生物。肿瘤的
酸性略强于健康的身体组织。肿瘤能够形成一道“酸墙”来保护自己免受免疫系统攻击。
白血病是一种
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所以俗称血癌。它是由骨髓中某型未成熟的
白细胞弥漫性恶性生长,取代正常骨髓组织并进入血液中形成的。因在患者的血液中出现大量的这种肿瘤性白细胞,以致血液呈现乳糜样颜色的特征,因此人们便称它为白血病,其实此病名未能反映出它的
癌细胞的生物学分类特征。在极大多数病例中,血液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多,但有时也可正常甚至减少。按白血病细胞的类型,可分为
粒细胞型、淋巴细胞型、
单核细胞型等3种。另外,一如上述,医生是根据肿瘤的
病理学形态、生长方式以及对病人的危害程度,将肿瘤分为恶性和良性两大类的。现将它们的主要区别列表如下:
由于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不但临床表现不一,更重要的是
预后(病人的最后结局)不同,所以一旦发现体内出现
肿块以及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
2022年起,由
中国抗癌协会组织13000余位专家集体编写完成
《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简称《CACA指南》,指南覆盖了29个恶性肿瘤领域的53个常见瘤种(瘤种篇)和60个诊疗技术(技术篇),共计113个指南。可以供肿瘤患者和家属免费查阅。
2019年,Cancer Cell最新刊登了一篇文章,研究人员发现在
禁食状态下使用
二甲双胍可以显著抑制
肿瘤生长,并提出
PP2A-GSK3β-MCL-1通路可能是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研究表明,
热量限制导致能量供应不足从而使机体新陈代谢等降低,并发挥抗癌作用。该研究中发现
间歇性禁食不仅可以调节体内代谢增加
化疗效果,并可以保护患者免受化疗的毒副作用,并有助于临床治疗。此外,研究人员将间歇性禁食和二甲双胍联合使用并探究对肿瘤的治疗潜力。
研究人员将接种了人
结肠癌细胞的实验小鼠分为五组,其中2组为24小时喂养,另外3组以24小时为周期间歇性禁食。正常喂养组和间歇性禁食组分别接受二甲双胍治疗或
安慰剂治疗,研究结果发现二甲双胍仅在禁食诱导的
低血糖期间治疗时显著抑制肿瘤生长。此外,研究人员发现
肿瘤细胞只有在低糖环境下才会对二甲双胍敏感,表明二甲双胍在低糖环境中才会起到抗肿瘤作用。
在低糖/二甲双胍治疗下,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在细胞中过度活化,促进
细胞凋亡。而将该酶抑制后,低糖/二甲双胍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降低。进一步机制研究发现,二甲双胍/低血糖组合的协同抗肿瘤作用由PP2A下游的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活化介导,导致肿瘤细胞中促存活蛋白MCL-1的表达降低和
细胞死亡。PP2A-GSK3β轴的
特异性激活是二甲双胍诱导的CIP2A抑制的总和,PP2A抑制因子和PP2A调节亚基B56δ通过低
葡萄糖上调,导致PP2A-B56δ复合物具有高亲和力的活性。
该研究的结果表明,PP2A-GSK3β-MCL-1通路的发现可能成为治疗肿瘤的靶点,但二甲双胍/低糖
联合治疗在患者身上的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试验证明。
2022年9月2日至3日,第一届天津国际肿瘤前沿论坛在天津举行。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全球最新癌症负担
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万例,其中中国新发癌症457万人,占全球23.7%。
2022年9月29日,据
以色列《
耶路撒冷邮报》网站报道,新研究发现,癌肿可能包含多种
真菌。位于
雷霍沃特的以色列
魏茨曼科学研究所和美国
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肿瘤中存在真菌,通过化验血,他们或许能够加快癌症的检测、诊断甚至治疗。该研究报告发表在美国《
细胞》
双周刊上。
2022年11月消息,一名极易患肿瘤的西班牙女性最近引发关注。这名女性曾先后罹患12种不同的肿瘤,其中5种是恶性的,但在治疗后“完全康复”。
西班牙国家癌症研究中心(CNIO)发现了该患者如此容易患癌的原因:她携带了一组人类从未见过的基因突变。研究人员表示,这个“例外”的病例有助于改善
癌症早期诊断并开发新疗法。
2024年11月28日,在国家医保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上,公布2024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结果。新版目录共新增91种药品,目录内药品总数将增至3159种,其中包括肿瘤用药26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