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在日本
富山县,20世纪初期开始,当地发现该地区的水稻普遍生长不良。1931年又出现了一种怪病,患者大多是女人,病症表现为腰、手、脚等
关节疼痛。病症持续几年后,患者全身各部位会发生
神经痛、骨痛现象,行动困难,甚至呼吸都会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到了患病后期,患者骨骼软化、萎缩,四肢弯曲,脊柱变形,骨质松脆,就连
咳嗽都能引起
骨折。患者不能进食,疼痛无比,常常大叫“痛死了!”“痛死了!”有的人因无法忍受痛苦而自杀。这种病由此得名为“
骨癌病”或“痛痛病”(Itai-Itai Disease)。
痛痛病是首先发生在日本
富山县神通川流域的一种奇病,因为病人患病后全身非常疼痛,终日喊痛不止,因而取名“痛痛病”(亦称骨痛病)。在日本富山县,当地居民同饮一条叫作神通川河的水,并用河水灌溉两岸的庄稼。后来日本三井金属矿业公司在该河上游修建了一座炼锌厂。炼锌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镉,整
条河都被炼锌厂的含镉
污水污染了,河水、稻米、鱼虾中富集大量的镉,然后又通过
食物链,使这些镉进入人体富集下来,使当地的人们得了一种奇怪的
骨痛病(又称痛痛病)。
镉进入人体,使
人体骨骼中的钙大量流失,使病人
骨质疏松、骨骼萎缩、
关节疼痛。曾有一个患者,打了一个
喷嚏,竟使全身多处发生骨折。另一患者最后全身骨折73处,身长缩短了30厘米,病态十分凄惨。痛痛病在当地流行20多年,造成200多人死亡。
1955年,在日本神通川沿岸的一些地区出现了一种怪病,开始时人们只是在劳动后感到腰、背、膝等关节处疼痛。休息或洗澡后可以好转。可是如此几年之后疼痛遍及全身,人的正常活动受到限制,就是大喘气时都感到疼痛难忍。人的骨骼软化,身体萎缩,骨骼出现严重畸形,严重时,一些轻微的活动或
咳嗽都可以造成
骨折。最后,病人饭不能吃、水不能喝,卧床不起,
呼吸困难,病态十分凄惨,终于在极度疼痛中死去。
原来在日本明治初期,三井金属矿业公司在神通川上游发现了一个
铅锌矿,于是在那里建了一个铅锌
矿厂。在
铅锌矿石中还含有一种叫做
镉的金属,
化学符号是Cd。镉进入人体后,主要蓄积于肾脏,会对肾脏造成损害,抑制
维生素D的活性。维生素D是人体不可缺少的
营养素,缺乏维生素D会妨碍钙、磷在人体骨质中的正常沉着和储存,最后导致骨软化。这个工厂在洗矿石时,将含有镉的大量废水直接排入神通川,使河水遭到严重的污染。河两岸的稻田用这种被污染的河水灌溉,有毒的镉经过生物的富集作用,使产出的稻米含镉量很高。人们长年吃这种被
镉污染的大米,喝被镉污染的神通川水,久了就造成了慢性
镉中毒,痛痛病实际就是典型的
慢性镉中毒。
根据
流行病学资料,本病在日本大正年代即已开始出现,长期被认为是原因不明的特殊的
地方病。直到二战战后,发病人数增加,1946年8月,长泽才正式报导了病例。1955年,河野,荻野在报告中称为痛痛病,以后又以“妇中町熊野地区的奇病——痛痛病”为题
公开发表在1955年8月4日的“富山日报”。1957年荻野等人提出矿毒学说,认为可能与其上游的
矿山废水中铅、锌、镉有关。1960年证实病因是
镉中毒。当年12月成立了
富山县地方
特殊病对策委员会,接着,在1963年及1965年日本
厚生省、
文部省又先后组织了专门的研究班子进行了
调查研究,通过十几年的流行病学、临床、病理以及
动物实验等方面的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排除了各种假说,在1968年证实并指出“痛痛病”是由镉引起的慢性中毒。它的物理、
化学性质使它取代
钙离子与体内的
负离子结合,导致骨骼中因镉的含量增加而脱钙,造成严重的骨骼疏松。它首先使肾脏受损,继而引起
骨软化症,是在妊娠授乳,
内分泌失调,老年化和钙不足等诱因作用下形成的疾病。
发病是由于神通川上游某
铅锌矿的含镉
选矿废水和
尾矿渣污染了河水,使其下游用河水灌溉的稻田土壤受到污染,产生了“
镉米”,人们长期食用“镉米”和饮用含镉的水而得病。从而“痛痛”被定为日本第一号
公害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