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菜
中国传统八大菜系
浙江菜,简称浙菜,是中国汉族八大菜系之一,其地山清水秀,物产丰富,故谚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浙江省位于我国东海之滨,北部水道成网,素有鱼米之乡之称。西南丘陵起伏,盛产山珍野味。东部沿海渔场密布,水产资源丰富,有经济鱼类和贝壳水产品500余种,总产值居全国之首,物产丰富,佳肴自美,特色独具,有口皆碑。
菜系简介
浙江,东濒大海,有千里长的海岸线,盛产海味,如著名的舟山渔场黄鱼带鱼石斑鱼锦绣龙虾及蛎、蛤、虾、蟹,平原,河道港叉遍布,著名的太湖南临湖州淡水鱼名贵品种,如鳜鱼鲫鱼青虾、湖蟹等以及四大家鱼产量极盛。又是大米与蚕桑的主要产地,素有“鱼米之乡”的称号。西南崇山峻岭,山珍野味历来有名,像庆元的香菇、云和的黑木耳。中部为浙江盆地——金衢盆地,即金华大粮仓,闻名中外的金华火腿就是选用全国瘦肉型名猪之一的“金华两头乌”制成的。加上举世闻名的杭州龙井茶叶绍兴老酒,都是烹饪中不可缺少的上乘原料。
浙菜富有江南特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著名的地方菜种。浙菜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经越国先民的开拓积累,汉唐时期的成熟定型,宋元时期的繁荣和明清时期的发展,浙江菜的基本风格已经形成。
浙江菜的形成有其历史的原因,同时也受资源特产的影响。浙江濒临东海,气候温和,水陆交通方便,其境内北半部地处我国“东南富庶”的长江三角洲平原,土地肥沃,河汉密布,盛产稻、麦、粟、豆、果蔬,水产资源十分丰富,四季时鲜源源上市;西南部丘陵起伏,盛产山珍野味,农舍鸡鸭成群,牛羊肥壮,无不为烹饪提供了殷实富足的原料。特产有:富春江鲥鱼,舟山黄鱼,金华火腿,杭州油乡豆腐皮西湖莼菜绍兴麻鸭越鸡和酒,西湖龙井茶,舟山的梭子蟹安吉竹鸡,黄岩蜜桔等。丰富的烹饪资源、众多的名优特产,与卓越的烹饪技艺相结合,使浙江菜出类拔萃地独成体系。
历史发展
起源
浙菜具有悠久的历史。黄帝《内经·素问·导法方宜论》曰:“东方之城,天地所始生也,渔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盐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史记·货殖列传》中就有“楚越之地……饭稻羹鱼”的记载。由此可见,浙江烹饪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另外,我国的考古学家在1973年从浙江余姚河姆渡发掘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有大量的籼稻、谷壳和很多菱角、葫芦、酸枣的核和猪、鹿、虎、麋(四不像)、犀、雁、鸦、鹰、鱼、龟、鳄等40余种动物的残骸。同时,还发掘出了陶制的古灶和一批釜、罐、盆、盘、钵等生活用陶器。据科学家考证,这些文物距今约有7000年左右的历史,是长江下游,东南沿海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最早的地层之一。
春秋时期
吴越春秋时期,春秋末年,越国定都“会稽”(今绍兴市),利用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资源,在中原各国的经济、文化和技术的影响下,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钱塘江流域的农业、商业、手工业生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越王勾践为复国,加紧军备,并在今绍兴市的稽山,过去称“鸡山”,办起了大型的养鸡场,为前线准备作战粮草用鸡。故浙菜中最古的菜要首推绍兴名菜“清汤越鸡”。其次是杭州的“宋嫂鱼羹”,出自“宋五嫂鱼羹”,至今也有880年历史。从杭州近郊的良渚和浙东的余姚河姆渡两处人类活动的古遗址中发现,从猪、牛、羊、鸡、鸭等骨骸中证明,浙菜的烹饪原料在距今四五千年前已相当丰富。东坡肉、咸件儿、蜜汁火方、叫化童鸡等传统名菜均离不开这些烹饪原料。
南北朝以后
南北朝以后,江南几百年免于战争,隋唐开通京杭大运河,宁波、温州二地海运副业的拓展,对外经济贸易交往频繁,尤其是五代(公元 907年)吴越钱镠建都杭州,经济文化益显发达,人口剧增,商业繁荣,曾有“骈墙二十里,开肆三万室”之称。经济的发展,贸易的往来,无不为烹饪事业的发展和崛起产生巨大的推动力,使当时的宫廷菜肴和民间饮食等烹饪技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南宋
南宋建都杭州,浙菜在“南食”中占主要地位。被称为中华民族第二次迁移的宋室南渡,对进一步推动以杭州为中心的南方菜肴的创新与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在此次大迁移中,北方的名流达官贵人和劳动人民大批南移,卜居浙江,把北方的京都烹饪文化带到了浙江,使南北烹饪技艺广泛交流,饮食业兴旺繁荣,烹饪技术不断提高,名菜名馔应运而生。吴自牧的《梦梁录》、西湖老人的《西湖老人繁胜录》、周密的《武林旧事》等书都记载了杭州城饮食市场的繁华和齐味万方的市食佳肴。据《梦梁录》卷十六“分茶酒店”中记载,当时杭州诸色菜肴有280多种,各种烹饪技法达15种以上,精巧华贵的酒楼林立,普通食店“遍布街巷,触目皆是”,烹调风味南北皆具,一派繁荣景象。自南宋以后的几百年来,政治中心虽在北方,但言物力之富,文化之发达,工商之繁庶,浙江必居其一。 北方大批名厨云集杭城,使杭菜和浙菜系从萌芽状态进入发展状态,浙菜从此立于全国菜系之列。至今八百多年的南宋名菜蟹酿橙、鳖蒸羊、东坡脯、南炒鳝、群仙羹、两色腰子等,至今仍是高档筵席上的名菜。绍兴除了清汤越鸡外,鲞扣鸡鲞冻肉虾油鸡、蓑衣虾球;宁波的咸菜大汤黄鱼苔菜小方烤、冰糖甲鱼、锅烧鳗,湖州的老法虾仁五彩鳝丝嘉兴炒蟹粉炒虾蟹等,都有几百年的历史。温州近闽,受闽菜影响,烹调上讲究清淡,以海产品为主,像三丝鱼卷三片敲虾等菜也历史悠久。
民国后
杭菜首先推出了龙井虾仁等新菜。但以杭菜为主的浙江菜系,基本上分为三大派别,一派以烹调北方风味的“京帮”馆子,即烹饪界一致看重的大帮菜,以烹调高档原料为主,如鱼翅海参、燕窝、熊掌以及烤乳猪、挂炉鸭子(北京烤鸭),此帮杭州最强。另一派以红烧为拿手的徽帮,主要分布于杭、湖(吴兴)宁波等地,菜品以入味、重油、重芡、重色、经济实惠为主。另一帮即本地菜,真正的土生土长菜系。杭州规模较大的有西湖楼外楼,开设于清道光年间,以西湖醋鱼、龙井虾仁闻名。有城内清和坊的王润兴,人称“皇饭儿”。以鱼头豆腐,人称木榔豆腐,件儿肉、腌督笋拿手。绍兴有兰香馆,蓑衣虾球、专门烹制头肚醋鱼等标准绍菜。浙东宁波有东福园,咸菜大汤黄鱼、冰糖甲鱼等名菜是正宗的宁波地方传统菜。
浙菜有它自己独特的烹调方法。除人们的地域性口味偏爱外,富饶的特产也是其中因素之一。
宋嫂鱼羹是用鳜鱼在水中煮,鱼剔除骨后将鱼肉放回原汤中加少许酱油、糖和较多的醋,不加油制作的工艺,创制了类似的“西湖醋鱼”。西湖醋鱼制作简单,鱼经宰杀,刀工处理,水煮后捞出加调料而成,但技术标准要求很高。像这种烹调方法全国名菜中绝无仅有。绍兴名菜白鲞扣鸡也有类似情况,把鸡与白鲞(咸味黄鱼干品)同放一只碗中,不加油,蒸后其味芳香入味。宁波盛产黄鱼,将黄鱼与咸菜同煮,做出了汤浓味鲜清口的咸菜大汤黄鱼。嘉兴过去盛产大闸蟹,除小吃店摊外,酒楼饭店不出售整只湖蟹,而历来用蟹粉(即湖蟹的肉)烹制菜肴。浙南重镇温州,讲究用汤,“三片敲虾”、“三丝敲鱼”均用高级吊汤。此外,杭州的泥烤菜“叫化童鸡”,用茶菜作配料的“龙井虾仁”等等,都是独特的烹调技术。
新中国的成立后
浙江菜与全国各大菜系一样,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浙江省还成立了专门培养烹饪人才的各类学校和烹饪研究机构,广泛地烹饪文化交流,进一步完善了饮食业的设备和条件。
七八十年代以来
浙菜仍以传统菜唱主角。80年代末,有些传统菜已不受欢迎。取而代之的是“甲鱼、河鳗”到眼下的基围虾、带子青蟹膏蟹、鲜活赤贝鲍鱼、小沙鱼等等。最主要的是,饮食服务的网点一年比一年壮大,特别是私人经济的发展,来势凶猛。到 1992年底,杭州的私营个体餐饮已猛增到四千余家。在供应品种和烹调上,私营个体的做法基本实行“活杀现烹”,口味上听任食者的要求,这迫使国营大店也跟着做。杭菜部分在“南风”的影响下,基围虾、带子等取代了旧杭菜有些品种。一些传统菜加创新,绍菜仍占主位。宁波发挥了靠海鲜的优势,温州菜发展了许多以海鲜为原料的名菜。
浙菜特色
综述
浙菜基于以上四大流派,就整体而言,有比较明显的特色风格,又具有共同的四个特点:选料讲究,烹饪独到,注重本味,制作精细。
选料讲究
原料讲究品种和季节时令,以充分体现原料质地的柔嫩与爽脆,所用海鲜、果蔬之品,无不以时令为上,所用家禽、畜类,均以特产为多,充分体现了浙菜选料讲究鲜活、用料讲究部位,遵循“四时之序”的选料原则。
选料刻求“细、特、鲜、嫩。”
1、细:即精细,注重选取原料精华部分,以保持菜品的高雅上乘;
2、特:即特产。注重选用当地时令特产,以突出菜品的地方特色;
3、鲜:即鲜活,注重选用时鲜蔬果和鲜活现杀的海味河鲜等原料,以确保菜品的口味纯正;
4、嫩:即柔嫩,注重选用新嫩的原料,以保证菜品的清鲜爽脆。
烹饪独到
浙菜以烹调技法丰富多彩闻名于国内外,其中以炒、炸、烩、熘、蒸、烧6类为擅长。“熟物之法,最重火候”,浙菜常用的烹调方法有三十余类,因料施技,注重主配料味的配合,口味富有变化。其所擅长的六种技法各有千秋:
1、炒,以滑炒见长,要求速度快速成菜,成品质地滑嫩,薄油轻芡,清爽鲜美不腻;
2、炸,菜品外松而里嫩,力求嫩滑醇鲜,火候恰到好处,以包裹炸、卷炸见长;
3、烩,烩的技法所制作的菜肴,汤菜荣获如愿了鲜嫩,汤汁浓醇;
4、溜,溜的技法所制作的菜品讲究火候,注重配料,主料多需鲜嫩腴美之品,突出原料的鲜美纯真之味;
5、蒸,讲究配料和烹制火候,主料作到鲜嫩瞍美;
6、烧,烧的技法所烹制的菜品,更以火工见长,原料要求焖酥入味,浓香适口。
另外,浙江的名厨高手烹制海鲜河鲜有其独到之处,适应了江南人民喜食清淡鲜嫩之饮食习惯。烹制鱼时,多以过水处理程序,约有三分之二的鱼菜是以水传热介质烹制而成,突出了鱼的鲜嫩味美之特点,传统菜当首推杭州的西湖醋鱼,系活鱼现杀,经沸水氽熟,软熘而成,不加任何油腥,滑嫩鲜美,众口交赞。
注重本味
口味注重清鲜脆嫩,保持原料的本色和真味。〈清〉杭州人李渔《闲情偶记》中曾认为“世界好物利在孤行”,意思是要吃上等原料的本味。但是烹饪的发展证明,所谓突出原料本味,并非原料经合理的科学的烹饪,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去其糟粕,即除用熟处理外,还需要用葱、姜、蒜、绍酒、醋等调味品,达到去腥、膻,增香的功效,驱逐原料的不良之味,增加原料的香味。
例如,浙江名菜“东坡肉”以绍酒代水烹制,醇香甘美。由于浙江物产丰富,因此在菜名配制时多以四季鲜笋、火腿、冬菇、蘑菇和绿叶时菜等清香之物相辅佐。原料的合理搭配所产生的美味非用调味品所能及。如雪菜大汤黄鱼以雪里蕻咸菜竹笋配伍,汤料鲜香味美,风味独特;清汤越鸡则以火腿、嫩笋、冬菇为原料蒸制而成,原汁原味,醇香甘美;火夹鱼片则是用著名的金华火腿夹入鱼片中烹制而成,菜品鲜合一,食之香嫩清鲜,其构思真乃巧夺天工。此类菜品例子举不胜举,足以证明浙菜在原料的配伍上有其维妙独到之处。在海鲜河鲜的烹制上,浙菜以增鲜之味和辅料来进行烹制,以突出原料之本。
制作精致
浙菜的菜品形态讲究,精巧细腻,清秀雅丽。这种风格特色,始于南宋,《梦粱录》曰:“杭城风俗,凡百货卖饮食之人,多是装饰车盖担儿;盘食器皿,清洁精巧,以炫耀人耳目”。据南宋人笔记载,赵宋偏安江南,都在临安(今杭州),宫廷中就设有“意思蜜煎局”,专制各色雕花蜜煎以供御用。意思蜜煎局的厨师,或以木瓜雕成“鹊桥仙故事”,或“以菖蒲或通用草雕刻天师双虎象于中,四周以五色染菖蒲悬围子左右。又雕刻生百虫铺子上,却以藓、榴、艾叶、花朵簇拥。”由此可见南宋时期厨师食雕技艺之高超。
纵观当今浙江名厨综合运刀技法之姻熟,配菜之巧妙,烹调之细腻,装盘之讲究,其所具有的细腻多变幻刀法和淡雅的配色,深得国内外美食家的赞赏,均体现了浙江厨师把烹饪技艺与美学的有机结合,创造出了一款款美馔佳肴。如传统名菜“薄片火腿”,片片厚薄均等、长短一致、整齐划一,每片红白相间,造型尤似江南水乡的拱桥;南宋传统名菜“蟹酿橙”,色彩艳丽,橙香蟹美,构思巧妙,独具一格;创新菜肴“锦绣鱼丝”,9厘米长的鱼丝整齐划一(足见刀工底之深厚),缀以几线红绿柿椒,色彩艳丽和谐,博得广大食客的赞许。许多菜肴,以风景名胜命名,造型优美。许多菜肴都富有美丽的传说,文化色彩浓郁是浙江菜一大特色。
名菜简介
概述
浙菜系主要名菜有:“西湖醋鱼”、“东坡肉”、“赛蟹羹”、“家乡南肉”、“干炸响铃”、“荷叶粉蒸肉”、“西湖莼菜汤”、“龙井虾仁”、“杭州煨鸡”、“虎跑素火煺”、“干菜焖肉”、“蛤蜊黄鱼羹”、“叫化童鸡”“香酥焖肉”、“丝瓜卤蒸黄鱼”、“三丝拌蛏”、“油焖春笋”、“虾爆鳝背”、“新风蟹誊”、“雪菜大汤黄鱼”、“冰糖甲鱼”、“蜜汁灌藕”、“嘉兴五芳斋粽子”、“宁波汤团”、“湖州千张包子”等数百种。
西湖醋鱼
此菜相传出自“叔嫂传珍”的故事:古时西子湖畔住着宋氏兄弟,以捕鱼为生。当地恶棍赵大官人见宋嫂姿色动人,杀害其兄,又欲加害小叔,宋嫂劝小叔外逃,用糖醋烧鱼为他饯行,要他“苦甜毋忘百姓辛酸之处”。后来小叔得了功名,除暴安良,偶然的一次宴会,又尝到这一酸甜味的鱼菜,终于找到隐名循逃的嫂嫂,他就辞官重操渔家旧业。后人传其事,仿其法烹制醋鱼,“西湖醋鱼”就成为杭州的传统名菜。西湖醋鱼选用鲜活草鱼,经饿养1~2天,促使其排尽泥土味,并采用活杀现烹,不着油腻菜品,色泽红亮,酸甜适宜,鱼肉结实,鲜美滑嫩,胜似蟹肉,风味独特。
烹制前,先将草鱼放在水池中饿养两天,使其排除泥土味,鱼肉结实。宰杀后,去掉鳞、鳃和内脏,洗净,从头至尾片成两片,再坡刀剞上刀纹,放入沸水中煮3分钟,用筷子扎鱼的颌下部,能轻轻扎入时即捞出,鱼背相对装入盘内。用煮鱼的汤水250克,加入酱油、醋、绍酒、白糖,烧开后,淋入湿淀粉,推搅成米汤汁,浇在鱼身上。
这个菜的特点是不用油,只用白开水加调料,鱼肉以断生为度,讲究食其鲜嫩和本味。
东坡肉
此菜相传出自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的故事。宋元佑年间(约公元1090年),苏东坡出任杭州刺史,发动民众疏浚西湖,大功告成,为犒劳民工,吩咐家人将百姓馈赠的猪肉,按照他总结的经验: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他自美,烹制成佳肴。与酒一起分送给民工,家人误将酒肉一起烧,结果肉味特别香醇可口,人们传颂东坡的为人,又将此独特风味的块肉命以“东坡肉”,
“东坡肉”经历代厨师的不断总结发展,而被公推为杭州第一名菜。其操作方法是:选用带皮猪五花肉,刮洗干净,放入水锅内焯透捞出后,再切成75克重的正方块;取一大沙锅,用竹箅子垫底,铺上葱、姜块,再放上猪肉,加入白糖,绍酒酱油,加盖密封,烧开后,用微火焖2小时,焖至酥烂,撇去浮油,皮朝上装入陶罐内,盖上盖,上屉蒸30分钟至酥透即可。
特点是油润柔糯,味美异常。
西湖莼菜汤
西湖莼菜汤选用杭州西湖特产的鲜药菜和鸡脯丝、火腿丝永制而成,故又名“鸡火莼菜汤”,此菜鲜莼翠绿,滑嫩清香,鸡丝白净,火丝嫣红,色彩鲜艳,汤清味美,是一道具有杭州风味的浙江名菜。系用杭州西湖特产的莼菜与熟鸡脯肉丝、熟火腿丝,加上高级清汤、精盐、味精、熟鸡油氽制而成。菜肴色彩谐和,汤莼味美,莼菜鲜嫩润滑,脍炙人口,突出了地方风味特点。
干炸响铃
干炸响铃是用杭州地区著名特产一泗乡豆腐皮制成的千炸响铃,以色泽黄亮、鲜香味美,脆如响铃而被推为杭州特色风味名菜之列,受到食者的欢迎。泗乡豆腐皮产于杭州富阳东坞山村,故又名东坞山豆腐皮。它已有1千多年的生产历史,以上等黄豆、优质水源经18道工艺精制而成,腐皮薄如蝉衣,油润光亮,软而韧,拉力大,落水不糊,被誉为“金衣”。入撰清香味美,柔滑可口,是制作多种素食名菜的高档原料,也是于炸响铃专用主料,食时辅以甜面酱、花椒盐和葱白,其味更佳。
“干炸响铃”是用泗乡特产的豆腐皮,切成正方形,卷上用猪里脊、精盐、味精、绍酒和成的馅,再切成3.5厘米的段,放入五成热的菜油中炸至松脆捞出,装入盘内,配葱段、甜面酱、花椒盐佐食。此菜,色泽黄亮,食时脆如响铃而故名。
油焖春笋
油焖春笋是一道杭州的传统风味菜。它选用清明前后出土的嫩春笋,以重油、重糖烹制而成,色泽红亮,鲜嫩爽口,鲜咸而带甜味,令人久食不厌。竹笋是浙江的一大特产,特别是浙西山区一带,竹林似海,春夏之交盛产春笋,夏秋时节鞭笋上市,十月以后冬笋大量涌现,故有“四时不乏笋味”的称誉,竹笋也就成饮食烹调中的一个重要原料,真可谓“无日不笋,无食不笋”。
“油焖春笋”是选用清明前出土的嫩笋,顺长剖开,拍松,再切成5厘米长的段,用花椒油煸炒后,加入酱油、白糖、味精和鲜汤,烧开后改用小火焖至汤汁稠浓,淋上香油即成。
特点是油重、糖重,色泽红亮,口味偏甜,属于浙江的传统风味菜。
叫化童鸡
相传,古时有个叫化子,偷来一只母鸡,在缺锅少灶的情况下,他就用泥巴将鸡包起来,放在紫火中烧烤,烧熟后再剥去泥巴,食之滋味鲜美异常。后来这一泥烤技法传入饭店酒家,又经过不断研制改进,逐已成为杭州的传统名菜。
其烹制方法是:“选用1.5千克左右重的嫩母鸡,宰杀褪洗干净后,肋开取出内脏,经用山奈、八角、酱油、绍酒、白糖、精盐、味精、葱段、姜丝和成的卤汁腌渍,再逐层包上猪网油荷叶、玻璃纸,用细麻绳扎好,最外面再包上和好的酒坛泥(和泥加料酒、精盐),放入烤箱内烘烤3至4小时,[扌盍]去泥包,蘸花椒盐、辣酱油佐食。
龙井虾仁
龙井虾仁的创制,据说是受苏东坡《望江南》一词的启发。此词写道:“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旧时,有寒食节不举火的风俗,节后举火称“新火”。这个时候采摘炒制的茶叶,正是“明前”茶(寒食后二日是清明节),属龙井茶中的最佳品。龙井茶素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并被清代皇上列为“贡品”。河虾被古人誉为“馔品所珍”,不仅肉嫩鲜美,营养丰富,且有补肾、壮阳、解毒之功效。取用清明前的龙井新茶与时鲜的河虾烹制而成的“龙井虾仁”,集两者之精华,菜品色如白玉翡翠,透出诱人的清香,食之嫩滑鲜美,是一道具有浓厚地方风味的杭州名菜
“龙井虾仁”是取用清明节前的西湖龙井新茶与时鲜的河虾烹制而成。菜肴色泽白绿相衬,口味鲜嫩清香,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其烹制过程是:将河虾洗净,挤出虾仁,用蛋清、精盐、湿淀粉浆好;取龙井新茶10克,用沸水50克沏泡10分钟;浆好的虾仁用四成热的大油滑熟,再烹上茶叶、茶汁、绍酒翻炒即可。
荷叶粉蒸肉
荷叶粉蒸肉是将带皮的猪肋条肉切成长6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征,每片中间顺长剞一刀口,用甜面酱、酱油、白糖、绍酒、葱丝、姜丝拌和腌渍后,滚上一层米粉,刀口中间也夹上米粉,再包上烫过的荷叶,上屉蒸2小时即可。肉质酥糯,清香不腻,实为夏季佐酒下饭美肴。
干菜焖肉
猪肉枣红、干菜油黑,鲜香油润,酥糯不腻,咸鲜中略带甜味,这是干菜焖肉的风味特色。干菜,俗称“霉干菜”,用芥菜腋制晒干而成,是浙江绍兴的土特产,馨香鲜嫩,久储不易变质,长期来绍兴城乡居民都有自制干菜的习俗。“干菜焖肉”也成了群众喜爱的传统菜肴。周恩来总理生前多次来浙江,也爱吃这道富有绍兴田园风味的特色菜。
宋嫂鱼羹
宋嫂鱼羹是南宋时的一种名菜,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据(宋)周密著的《武林旧事》记载:淳熙六年(公元1171年)3月15 日,宋高宗赵构登御舟闲游西湖,命内侍买湖中龟鱼放生,宣唤中有一卖鱼羹的妇人叫宋五嫂,自称是东京(今开封)人,随驾到此,在西湖边以卖鱼羹为生。高宗吃了她做的鱼羹,十分赞赏,并念其年老,赐于金银绢匹。从此,声誉鹊起,富家巨室争相购食,宋嫂鱼羹也就成了驰誉京城的名肴。经历代厨师不断的研制提高。宋嫂鱼羹的配料更为精细讲究,制成的鱼羹色泽油亮,鲜嫩滑润,味似蟹肉,故有“赛蟹羹”之称,是闻名遐迩的杭州传统风味名菜。
排南
浙江金华火腿是全国闻名的南北二腿之一,而排南是选用金腿中的上品——中腰峰雄爿,切成“骨牌”形的小块,整齐排放而成,造型美观,味咸中带甜,因“牌”与“排”同音,故杭州人称之为“排南”。将火腿肉留下0.3 厘米的肥膘,切成宽1.5 厘米、长2.5 厘米、厚为 1厘米的“骨牌”块共24块,按底12块、中层8块、上层4块的形状堆放于盘中,白糖加开水溶化,加入绍酒搅匀,浇于火腿上,覆盖一扣碗上笼蒸 2分钟即成。食时揭去扣碗。
清汤越鸡
清汤越鸡是绍兴的传统风味名菜,据说是春秋时期越国流传下来的。它用绍兴的特产越鸡烹制而成。此鸡肉白嫩,骨质松脆。利用原汁清炖,味鲜爽口。清朝皇帝乾隆游绍兴时吃过此菜,连声称好。此后,这个菜就成了朝廷的贡品。这道名菜几经绍兴厨师的改进,加上火腿、香菇、笋片作辅料,更具特点。鸡取用整只嫩母鸡,配以火腿片、笋片、香菇、绍酒等佐料清炖而成。鸡肉白嫩、骨松脆,汤清鲜。
雪菜大汤黄鱼
雪菜大汤黄鱼是一道富有宁波特色的风味菜。雪菜(即雪里蕻咸菜),是宁波家常必备之菜,当地有句俗语“三天勿吃咸菜汤,两腿酸汪汪(即没有劲)”,说明对雪菜的特殊嗜好。而大黄鱼又是宁波港的主要海鲜之一。“雪菜大汤黄鱼”不仅是宁波酒楼饭庄的传统名菜,也是民间筵席上的佳肴。此菜汤汁乳白浓醇,肉质结实肥嫩,口味咸鲜合一,鲜爽可口。
沙锅鱼头豆腐
“肚饥饭碗小,鱼美酒肠宽;问客何所好,豆腐烧鱼头”。这是过去挂在杭州王润兴饭店中的一付对联。这“豆腐烧鱼头”还有一段与乾隆皇帝有关的趣闻。有一年初春,乾隆下江南来到杭州。有一次他穿便服上吴山私游,中午时分恰遇大雨,躲避于山腰间一户人家的屋檐下,他又冷又饿,便推门入室以求午餐,主人见状十分同情,将家中仅有的一块豆腐,一半用来烧菠菜,一半与半爿鱼头在沙锅中烧炖了炖,给乾隆就餐。饥肠辘辘的乾隆,觉得菜饭味道特别好,回京后还念念不忘这顿美餐。他第二次来杭时,正逢春节,为了报答王小二一餐之赠,乾隆赐银助小二在河坊街吴山脚下开了一家饭馆,又亲笔题了“皇饭儿”三字(这就是王润兴饭店的前身)。工小二精心经营,专门供应鱼头豆腐等菜肴,顾客慕名而来,生意十分兴隆,沙锅鱼头豆腐也成为历久不衰的杭州传统名菜。
鱼头浓汤
鱼头豆腐由于乾隆的赏识和推崇,身价倍增,成了杭州王润兴等菜馆的看家名菜,慕名而来品尝者络绎不绝,因为豆腐天热容易变质,供应受到限制,杭州的厨师在保留鱼头豆腐基本特色的基础上,选用火腿、菜心作配料,精心烹制了“鱼头浓汤”。此菜汤浓如奶,鱼肉油润嫩滑,鲜美可口,别有风味,而成为与“鱼头豆腐”相提并论的“姐妹菜”,双双并列为杭州的传统风味名菜。
爆墨鱼卷
墨鱼也称“乌贼”、“墨斗鱼”。肉质肥,味鲜美,是一种常用的海产食品。中医认为墨鱼味咸、性平,有养血滋阴的作用。“爆墨鱼卷”是一道刀工、火候都十分讲究的温州名肴。墨鱼刻上精细的花刀,经旺火速烹,卷曲呈麦穗状,色白形美,卤汁紧包鱼卷,脆嫩爽口入味。此菜在全国第二届烹饪大赛中获铜牌奖。
特点:在瓯菜中有一系列的墨鱼菜肴,爆墨鱼花是其中的代表作。这是一道刀工、炉工并重的瓯菜名肴,脆嫩爽口,造型非常美观。
冰糖甲鱼
甲鱼也称鳖、团鱼、水鱼元鱼、元菜、神守等名,含有蛋白质、钙、磷、维生素A等多种营养成分,肉质鲜美为席上珍肴,有“五味食品”之称。据《日用本草》记载,甲鱼有“补劳伤,壮阳气,大补阴之不足”的功效,也是民间公认的一种滋补食品。“冰糖甲鱼”是一道正宗的宁邦名菜,流传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以独特的烹调方法,热芡热油紧裹甲鱼,色泽光亮,能保热较长时间,甜酸咸香,绵糯润口,别具风格,被列为宁波市十大名菜之首,也是宁波名菜馆“状元楼”的看家菜。
火踵神仙鸭
火踵神仙鸭是将鸭子与火腿脚踵放入大沙锅,加调料密封,用微火焖炖至酥熟而成,食时多用原锅上桌,揭盖后汤汁仍在沸滚,气雾翻腾,异香扑鼻,红艳浓香的火踵,鲜嫩油润的肥鸭,乳白似奶的汤汁,形美味鲜,诱人食欲,是杭州的传统名菜之一。“神仙鸭”朔源有因:相传很早以前,人们用沙罐炖鸭,为了保持原汁原味,在沙罐盖的四周糊以薄纸,焚香计时,待三柱香点完,火候恰到好处,食之开胃生津、滋阴补虚,对病后虚弱有较好的疗效。将鸭与火踵同炖,其营养价值与食疗效果更胜一筹,“神仙鸭子”的美名也就不胫而走了。
蜜汁火方
蜜汁火方是用蜜汁方法烹制的高档宴席甜菜,它以浙江特产金华火腿为主料,选取全腿中质地最佳的“中腰峰”雄爿火腿一方,反复用冰糖汁浸蒸至肉质酥糯,汤汁稠浓,并以通心白莲、青梅、樱桃等作配料,观之色彩艳丽,食之咸甜浓香,风味独特。
金华火腿富含蛋白质及多种矿物质,据《本草纲目拾遗》等记载,具有益肾、养胃、生津、壮阳、固骨髓、健足力等功效。江浙一带对病后体弱、老人延寿、妇女做产,都习惯吃点火腿,故蜜汁火方既是珍贵的食品,也是高档的营养滋补品。
拔丝蜜桔
“拔丝”是制作甜菜的一种常用方法,它将糖加热熬成糖汁, 恰到火候时将原料投入,使糖汁粘包原料,夹起时即拉成透明细长的糖丝,颇有食趣。
拔丝蜜桔”用浙江特产的黄岩蜜桔为原料,蜜桔富含维生素 C,甜酸清香,制成的拔丝蜜桔色泽黄亮,酥脆爽口,甜中带有酸味,是一道营养价值高,口感滋味好的甜菜。
吴山酥油饼
相传一千多年前,五代十国未,赵匡胤在安徽寿具与南唐的李升交战时被围,面临断粮之困,当地人们用栗子面制成酥油饼支援赵军,最终使赵获胜。公元960年赵匡岚在汴梁(今河南开封)建立北宋王朝,当了皇帝,他常命御厨制作此饼,并称此饼为“大救驾”。南宋时迁都临安(即杭州),“大救驾”也从御膳房传至民间,人们用面粉和油起酥仿制此饼,尤以吴山风景点供应酥油饼更具特色,色白似玉,酥层清晰,食时酥松香甜,油而不腻,而被誉为“吴山第一点”。“吴山酥油饼”也就成杭州的传统名点而流传至今。
宁波汤团
宁波汤团是南宋时流传下来的一种传统点心,经过长期的发展而形成独有的特色。它将糯米用水磨成粉浆,然后盛人布袋吊起沥水,待沥至不干不粘时取用。这种水粉色白发光,糯而不粘,制成的汤团皮薄绵糯,馅多油润,香甜不腻,自成特色,故有“江南吊浆汤团”之誉。宁波汤团的出名还与宁波的“缸鸭狗”汤团店有一段趣闻:40年代,在宁波城隍庙有一个叫江阿狗的摊贩,以卖红枣汤和酒酿圆子为生,后来他学会了做猪油汤团的手艺,生意日见红火,不久他迁到开明街设店,为了招徕顾客,在店面招牌上,以自己名字的谐音画了一只缸、一只鸭和一只狗(即江阿狗),这别出心裁的一招,果然引起顾客的好奇,加上他精湛的制作技艺,缸鸭狗宁波汤团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嘉兴粽子
粽子是嘉兴的主要物产。它始于 1921年,已有90余年的历史。嘉兴粽子由于用料考究,制作精细,口味纯正,四季供应,故久享盛誉,有“粽子大王”之称,驰名于江、浙、粤、沪3省1市,并已销往海外。以五芳斋为代表的嘉兴粽子,除猪肉、细沙等传统品种外,至今己发展有蛋黄、火腿、栗子等数十个新品种。嘉兴粽子成品形态美观别致,箬芬芳和润,肉质酥烂鲜嫩,肥糯可口不腻,若用筷夹分4块,块块见肉,具有江南独特风味。
鸡腿芋艿
相传宋末元初,胡人灭了南宋,建立了元朝,并对居住东南沿海一带的汉族实行残酷的统治,为了提防汉人反抗,规定每三户人家只能用一把菜刀,汉对胡人亦称之为“胡头”,而“芋头”与“胡头”谐音,故以胡人之头比拟为芋头,将其当成祭品,对胡人统治者怀着刻骨仇恨,咬牙切齿吃芋头(胡头)。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载:“芋艿,别名:蹲鸱。史记,卓文君云;岷山之下,野有蹲鸱,至死不饿。”吃芋有“宽肠胃,充肌肤,疗烦热,破宿血,和鱼煮食甚下气,调中补虚”之功。故此,潮家相传有:“鳙鱼头煮芋头”的美食习俗,迄今时尚。 制作方法1. 鸡腿洗净切块,芋头去皮洗净,切滚刀块;2. 热锅加油,倒入鸡腿块及芋头块翻炒数下,捞起;
3. 锅内留少许,再将鸡腿块及芋头块倒入,加盐、味精、高汤,中火焖煮25分钟,起锅前淋上麻油并撒上葱花即可。
工艺提示:本品需高汤约1.5杯;植物油约300克。
浙菜文化
文化色彩浓郁
浙菜中许多菜肴都富有美丽的传说,文化色彩浓郁是浙江菜一大特色。
其中的“宋嫂鱼羹”是杭州传统名菜,相传宋朝时西湖附近有位姓宋的青年,平日里以打鱼为生。有次生病时,他嫂嫂亲自到湖里打鱼,用醋加糖烧成菜给他吃,吃后病就好了。后来此菜名即成“宋嫂鱼羹”,杭州地区各家菜馆均有供应。过去孤山楼外楼墙壁上曾留有“亏君有此调和手,识得当年宋嫂无”的诗句,慕名而来品尝的日益见多。清康熙皇帝南巡时,也指明要品尝宋嫂鱼羹,可见此菜在清朝初期即名扬全国。
“龙井虾仁”因取杭州最佳的龙井茶叶烹制而著名。龙井茶产于浙江杭州西湖附近的山中,以龙井村狮子峰所产为最佳,素有“色翠、香郁、味醇、形美”四绝之称。据传此茶起源于唐宋、明清以来,经当地人民精心培育,品质独特。有史载“龙井茶真品,甘香如兰,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无味,过后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齿颊之间,此无味乃至味也”。清代龙井茶列为贡品。当时安徽地区用“雀舌”、“鹰爪”之茶叶嫩尖制作珍贵菜肴,杭州用清明节前后的龙井新茶配以鲜活河虾仁制作炒虾仁,故名“龙井虾仁”,不久就成为杭州最著名的特色名菜,遐迩闻名。
新风鳗鲞”是浙江宁波地区的风味名菜,鱼鲞是东南沿海渔民最喜欢食用的佳品,用黄鱼制作的叫“黄鱼鲞”,用鳗鱼制作的“鳗鲞”。相传春秋末期,吴王夫差与越国交战,带兵攻陷越地鄞邑,即宁波地区,御厨在五鼎食中,除牛肉、羊肉麋肉、猪肉外,取当地的鳗鲞,代替鲜鱼作菜。吴王食后,觉得此鱼香浓味美,与往日宫中所吃的鲤鱼、鲫鱼不同。待到回宫,虽餐有鱼肴,但总觉其味不如鄞邑的可口。后来他差人到鄞县海边抓来一位老渔民,专为他制作鱼肴。用鳗鲞加调味品后蒸熟,夫差吃后赞不绝口,鳗鲞从此身价百倍。清代鳗鲞也在民间流行,当时浙江台州温岭县松门地区出产的“台鲞”,闻名全国。袁枚在《随园食单》上曾提到“台鲞好丑不一。出台州松门者为佳,肉软而鲜肥。生时拆之,便可当作小菜,不必煮食也。用鲜肉同煨,须肉烂时放鲞,否则鲞消化不见矣。冻之则为鲞冻。绍兴人法也。”宁波当地每当冬令及过春节时制作的“新风鳗鲞”,略微风干,即可食用。“干菜焖肉”是绍兴名肴,是用绍兴特有的霉干菜和五花肉同煮,焖至酥烂时为佳。同时,肉油渗入霉干菜,霉干菜香味透人肉中,相得益彰,酥香糯软,鲜美可口。
浙菜体系
具有悠久历史的浙江菜品种丰富,菜式小巧玲珑,菜品鲜美滑嫩、脆软清爽,其特点是清、香、脆、嫩、爽、鲜,在中国众多的地方风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浙菜主要有杭州、宁波、绍兴、温州四个流派所组成,各自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浙菜系与众不同的是因时因地而异。如杭州是全国著名风景区,宋室南渡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游览杭州风景者日益增多,饮食业应运而生。其制作精细,变化多样,并喜欢以风景名胜来命名菜肴,烹调方法以爆、炒、烩、炸为主,清鲜爽脆。宁波地处沿海,特点是“咸鲜合一”,口味“咸、鲜、臭”,以蒸、红烧、炖制海鲜见长,讲求鲜嫩软滑,注重大汤大水,保持原汁原味。绍兴菜擅长烹饪河鲜、家禽,入口香酥绵糯,富有乡村风味。主要名菜有“西湖醋鱼”、“东坡肉”、“赛蟹羹”、“家乡南肉”、“干炸响铃”、“荷叶粉蒸肉”、“西湖莼菜汤”、“龙井虾仁”、“杭州煨鸡”、“虎跑素火煺”、“干菜焖肉”、“蛤蜊黄鱼羹”等数百种。
杭州菜以爆、炒、为主,工艺精细,清鲜爽脆。杭州菜历史悠久,自南宋迁都临安(今杭州)后,商市繁荣,各地食店相继进入临安,菜馆、食店众多,而且效仿京师。据南宋《梦粱录》记载,当时“杭城食店,多是效学京师人,开张亦御厨体式,贵官家品件”。经营名菜有“百味羹”、“五味焙鸡”、“米脯风鳗”、“酒蒸鳅鱼”等近百种。明清年间,杭州又成为全国著名的风景区,游览杭州的帝王将相和文人骚客日益增多,饮食业更为发展,名菜名点大批涌现,杭州成为既有美丽的西湖,又有脍炙人口的名菜名点的著名城市。杭州菜制作精细,品种多样,清鲜爽脆,淡雅典丽,是浙菜的主流。名菜如“西湖醋鱼”、“东坡肉”、“龙井虾仁”、“油焖春笋”、“排南”、“西湖莼菜汤”等,集中反映了“杭菜”的风味特点。
宁波菜以“鲜咸合一”,蒸、、炖制海味见长,讲究嫩、软、滑。注重保持原汁原味,色泽较浓。著名菜肴有雪菜大汤黄鱼苔菜拖黄鱼、木鱼大烤、冰糖甲鱼锅烧鳗、溜黄青蟹、宁波烧鹅等。
绍兴菜富有江南水乡风味,作料以鱼虾河鲜和鸡鸭家禽、豆类、笋类为主,讲究香酥绵糯、原汤原汁,轻油忌辣,汁浓味重。其烹调常用鲜料配腌腊食品同蒸或炖,切多用绍酒烹制,故香味浓烈。著名菜肴有糟溜虾仁干菜焖肉绍虾球、头肚须鱼、鉴湖鱼味清蒸桂鱼等。
温州古称“瓯”,地处浙南沿海,当地的语言、风俗和饮食方面,都自成一体,别具一格,素以“东瓯名镇”著称。温州菜也称“瓯菜”,瓯菜则以海鲜人馔为主,口味清鲜,淡而不薄,烹调讲究“二轻一重”,即轻油、轻芡、重刀工。代表名菜有:“三丝敲鱼”、“双味蝤蛑”、“桔络鱼脑”、“蒜子鱼皮”、“爆墨鱼花”等。
现代形势
顺应时势,浙菜的发展已进入科学、讲营养、讲卫生,以味为核心、以养为目的,以低价、实惠形、以广大消费者、大众消费为目的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阶段。走继承,发扬、开拓、创新、大胆改革产品结构,调整家常型口味,提高时代饮食思路,实施浙菜面向大众化的消费观念。浙菜走进高科技的发展时代,从实践中逐步进入理论化、系统化,采用产品家常话,价格低廉化,原料流通化,烹制多变化,走以科学相结合,饮食文化相结合,烹饪技艺相结合,随着祖国物质文明和科学文化的进步,以更大更快的步伐开拓进步。
烹饪技术的提高,有赖于历代厨师的科学研究和创新,改革是时代的必经。特别是市场经济深化中餐饮业的竞争日益激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的变化,对口味、对菜肴出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满足广大消费者对餐饮业高标准、严要求是对浙菜烹饪工作者的一场考验。
清淡雅致的浙菜的保养调理功能在其他菜系中首屈一指,勇于进取的浙江人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发掘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不断发展。使浙江饮食业经营的菜肴珍品琳琅满目,饮食业酒楼、饭店别具一格,规模逐渐扩大。在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日益提高的条件下,广大厨师在浙江菜讲究色、香、味、形、器的基础上人证研究和提高菜肴的营养价值,使之达到平衡膳食,更加有益于消费者身体健康的要求,为浙江烹苑增添了朵朵奇葩异卉。
树立品牌意识,解决的长久之道。浙江菜,已经是一个品牌,带着浙江的灵秀和雅致走上了人们的餐桌,已经建立起来的品牌需要维护,把任何一道浙江菜都当作 一种品牌去经营,让食客们从一道道浙江菜中体会到浙江的文化和特有的精神。例如重庆的火锅,人们提到重庆,立马联想带奔放的火锅,坐在火锅周围的人们也能从热气腾腾的锅料中看到豪爽的重庆人们,这就是地域特色,在吃的同时,让人想到饮食背后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和当地风情。当然,在维护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地去创造,紧跟人们生活的节奏,从普通大众中间找到浙江菜的生命。浙菜进一步的发展需要广大烹饪工作者的艰苦创业精神,以解放思想为根本,占领市场为目标,继承传统为基础,弘扬饮食文化为精神,开拓创业为前提,创造品牌为宗旨,方是浙江菜的长远发展之道。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5 13:40
目录
概述
菜系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