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双华,汉族,1965年11月26日出生,河北衡水人。现任京华日钢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个人履历
杜双华,1965年生于河北衡水,初中毕业。
杜双华在1987年就开始从事钢铁制造,1993年他创办了河北京华制管,当时只有80余万元的产值和100多位员工。2001年开始,他相继在唐山、
包头、莱芜、广州、四川等地成立了制管公司,并在2003年合并组建了京华创新集团,2005年产值100亿元。2003年,杜双华与山东莱钢合资创办了日照钢铁控股,2005年产值80亿元。
2008年10月,杜双华以350亿的身家跃升至“
胡润百富榜”的榜眼之位。此时,在他治下的
日照钢铁,业已成为民营
钢铁企业中不多的“千万吨级俱乐部”成员。2007年
生产能力1100万吨钢,实际产钢775万吨,销售收入228亿元,利润超过50亿元。就单厂产能来说,超过
山东钢铁集团中的主体济钢和
莱钢,实已成为山东省的第一钢企。
2010年力拓案审理过程中发现其涉嫌行贿900万美元。
2010年杜双华因为卷入力拓案被限制出境。
2011年5月,因为和其妻子宋雅红的离婚案而广受关注。
富豪排名
2006
胡润百富榜第14名,2006胡润钢铁
富豪榜第7名。
2019年8月,获2019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第1425名。2019年胡润百富榜排名第65位。11月7日,在2019福布斯中国400富豪榜中,杜双华以76.4亿元
人民币财富排名第366位。
2020年2月26日,以410亿元人民币财富名列《2020世茂深港国际中心·胡润全球富豪榜》第386位。
2020年4月7日,以11亿美元财富位列《2020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第1851位。
2020年5月12日,以249.9亿元财富位列《2020新财富500富人榜》第105位。
2020年10月20日,以500亿元人民币财富位列《2020衡昌烧坊·胡润百富榜》第84位。
2021年4月,
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发布,其以13亿美元财富并列《2021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2263位。
2022年,
胡润研究院发布《2022家大业大酒·胡润全球富豪榜》,杜双华以560亿元财富位列第312名。
2022年,杜双华以14亿美元财富位列《
2022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第2076位。
2022年,以750 亿财富入选《
2022衡昌烧坊·胡润百富榜》,排名第41位。
2023年3月23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3胡润全球富豪榜》,杜双华以640亿人民币财富位列榜单第241位。
2023年10月,杜双华以570亿人民币财富位列《2023年·胡润百富榜》第73名。
2024年3月25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4胡润全球富豪榜》,以585亿人民币财富位列榜单318位。
2024年10月,以575亿元人民币财富位列《2024年·胡润百富榜》第67位。
商业经历
首钢下海
1987年,杜双华22岁,还是首钢
冶金机械厂
劳动服务公司的普通职工,开始涉足钢材
贸易领域;四年后,杜双华辞职,到北京市
朝阳区十八里店开办了北京兴华福利
轧钢厂;1992年,杜双华进军
河北,第二年在老家河北省
衡水市创办京华制管厂,并在此奠定了自己的钢铁基业。
经过一系列发展,杜双华集合旗下
衡水京华制管有限公司、
唐山华岐制管有限公司、山东
莱芜京华
焊管有限公司、广州华岐
镀锌钢管有限公司、
衡水京华化工有限公司五个生产型企业和北京京华四方金属
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京华达
商贸有限公司、北京京华四方
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三家商贸型公司,以及
衡水京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衡水京华
联运有限公司共10家企业,于2003年2月以
实物出资的方式注册5.8亿元成立
京华创新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京华创新集团”),并担任董事长。
成功机遇
1992年至2003年间,恰恰是国内焊管业发展突飞猛进的时候,杜双华集其全部身家成立的
京华创新集团为日后
日照钢铁的爆发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截至2009年,北京依然为杜双华钢铁事业的根据地之一。在记者所掌握的曾为日照钢铁提供
融资担保的
企业名单中,位于北京的就有北京四方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京华达商贸有限公司、北京京华四方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如果说北京是杜双华事业的起点,那么河北则是杜双华雄厚实力积聚的地方,也是日照钢铁的主要
后方基地。
日照钢铁2003年开工之时,正好是京华创新集团的前身衡水京华制管厂成立十周年之际。
十年间,中国焊管业经历了从边缘产品到爆发式发展,再到
产能过剩的发展历程。2001年,国家决定在四个方面对
钢铁工业进行重点投资,其中就包括了
石油钢管和
高压锅炉管。杜双华在一份媒体披露的自述材料里表示:“焊管厂次年投产后便赶上了焊管价格暴涨的好形势,产品供不应求,生产规模急需扩大。”在此轮
投资热潮的背景下,京华创新由原先产值不足200万的小厂,03年发展到拥有年产值80多亿的焊管龙头企业,为当时全国最大的焊管企业,
市场占有率50%以上。
得力助手
而京华创新在焊管业的崛起,离不开一个鲜为人知的关键人物——刘凤岐。
杜双华与刘凤岐的关系,可以从京华创新名下的“华岐”品牌反映出来:“华岐”二字,就取自两人的名字。2001年至2002年间,杜双华还先后组建了唐山华岐制管有限公司和广州华岐镀锌钢管有限公司。
刘凤岐现为
天津岐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除此之外,
公开资料上关于刘凤岐的
其他信息几乎为零。
刘凤岐与当年号称“华夏第一村”
大邱庄庄主
禹作敏颇有渊源:刘凤岐曾任天津尧舜集团副总。天津尧舜集团为禹作敏于1992年11
月将华大集团分拆设立的四个集团公司之一。此外,刘凤岐于2004年出资成立的天津岐丰集团,就位于大邱庄。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焊管业主要集中在大邱庄一带。自从禹作敏入狱后,大批制管
人才外流,其中就包括刘凤岐。
根据记者获得的一份内部资料,刘凤岐还曾担任广州神山五丰钢管厂总经理,后来与杜双华合作,担任衡水
京华集团总经理。其在“制管业摸爬滚打三十多年,可以说是制管行业的泰斗,他摸透了中国
钢材市场的规律,能及时调度各种物资,加之其多年的经营和管理,京华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都能运用调度自如”。
日照钢铁一位
李姓老员工回忆:“刘凤岐有出色的管理才能,当年把京华管理得井井有条,杜双华有今天离不开刘凤岐的支持。”
在2002年,杜、刘二人因在新建钢厂上产生分歧而分道扬镳,刘名下29.1%的京华创新股份转由袁新海代持。袁新海为杜双华的亲戚,现为日照钢铁
常务副总经理,主要负责
机械设备固定资产建设。
彼时,杜双华继续在华北
沿海地区为计划成立的钢厂选址,刘凤岐再度南下广州。两年后,刘凤岐回天津大邱庄成立天津岐丰集团。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刘凤岐想继续在焊管业发展,而杜双华想建钢厂,不惜与刘凤岐分家,当时在衡水及制管行业引起了很大轰动。”2003年底京华创新集团
总资产50亿元,收入85亿元,
利润总额4.45亿。一位内部人士表示,公司收入比总资产多出整整35亿元,说明企业赢利能力很强,
资金周转速度快,当时
市场形势很好。
到2009年为止,京华创新的
股权结构为杜双华、袁新海、
吴国庆三人控股,控股比例分别为67.9%、29.1%、3%。经调查得知,吴国庆现为京华创新集团副总经理,分管融资事项,同时为衡水京华化工厂的法定代表人。
京华创新集团的资产,其实就是杜双华组建日照钢铁前积累的几乎全部身家。而杜双华的低调在于,在与刘凤岐分家前,厂里的员工,尤其是一线员工,只知道京华有个刘凤岐,很多人都不知道公司的实际老板是杜双华。
发展史
2001年至2002年间,杜双华考察了唐山、
大连、
秦皇岛、天津、
昌黎、
黄骅、
威海、青岛等地,但均由于当地已有大型钢企、政府审批、不符合
建厂条件等原因放弃。青岛钢铁一位内部管理人士表示:“当时杜双华也找
我们谈合作,但我们觉得他在技术和资金上都没有很大优势,所以没谈成。2002年8月,杜双华在参加全球钢铁会议时,了解到意大利达涅利公司有一套
H型钢设备,因订货厂家不要急需转手。在快速调研了H型钢的市场前景后,杜双华敏锐地意识到,机会来了。
杜双华一面订下了这套设备,一面遵循一贯的“靠近原料产地和市场”的建厂原则,选择了日照作为项目落地的城市。日照是我国重点布局的钢铁建设基地。当初,日照市给杜双华首推的是靠近
日照港的国家规划地点——
奎山,但为了不影响国家整体规划,只好重新在
虎山镇征用了5687亩土地,与有H型钢生产经验的
莱钢集团合作,2003年2月29日,杜双华同日照市政府、莱钢集团签订了日照钢铁项目
三方协议;2003年3月31日,日照钢铁开工;2003年5月14日杜成立日照
新日钢铁有限公司,2003年10月22日,变更为
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日照钢铁的注册资本为2.2亿元,分别由京华创新集团出资2亿元、
莱芜市京华焊管有限公司出资2000万元构成。原计划由
河北京华创新集团、香港誉进公司出资50%,剩下的50%由山东莱芜钢铁出,
莱钢后来中途撤资。
日照钢铁刚成立时的
土地面积为5867亩,位于日照市靠近
岚山港的
虎山镇。但杜双华开始最中意的地址其实不是虎山镇,而是靠近日照港的山东钢铁集团规划地奎山。
后为了避开山东钢铁集团的整体规划,杜双华进行了重新选址。
在杜双华之前,首钢、
宝钢、济钢均有在日照建厂计划,杜双华为何能获得日照政府的支持。
源于日照是国家重点布局的钢铁建设基地,日照市政府一直想单独建立一家钢厂,这样更有利于增加财税收入,首钢、宝钢、济钢毕竟都是外来者。
杜双华曾在一份自述材料中说,“在整个日钢建厂阶段,靠省市领导的关怀和支持。”正是因此,使日照钢铁得脱大难。由于2003年中国钢铁热潮导致
盲目投资、重复建设愈演愈烈,2004年2月4日,国务院召开严格控制部分行业
过度投资电视电话会议,会议要求各地要对钢铁、
电解铝、水泥投资建设项目进行认真清理,并将结果上报。随即,国务院派出联合检查组赴重点地区进行督促检查,轰动整个钢铁业的“
铁本事件”随即爆发。
当时,日照钢铁建厂之际并未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
命悬一线。一位日照钢铁内部人士告诉记者,2003年下半年国家发改委清理
固定资产投资核查到日照钢铁时,
山东省政府向发改委做了保证。其保证的主要内容是“在确保山东省钢铁总量不变的基础上,砍一些小的钢铁项目,保留优质钢铁项目”。正因为日照钢铁被列入优质钢铁项目,才幸免停产。再加上杜双华异常低调,外界很少知道山东有个日照钢铁。
日照钢铁发展初期的另一大曲折,则是莱钢集团的中途撤资。
杜双华在上述提及的自述材料里曾表示:“我们(日钢)在与莱钢合作中,双方因为合作方式和
资本运营等方面未达成一致意见,莱钢将股份和技术人员全部撤回。在资金方面,由于莱钢撤股和国家开始宏观调控
银根紧缩,一度出现了
资金短缺。”当时,杜双华动用其在河北积累的银行关系紧急“救火”。以京华创新作为担保,从
中国农业银行衡水市城中支行、
建设银行日照
分行、
兴业银行、日照商业银行等获得近20亿元贷款,并得到了“
日照市人民政府、山东省人民银行等单位的鼎力相助”。
莱钢撤走后,日照钢铁面临技术“空巢”。尽管杜双华称“我们只能再重新招聘技术员工,自主研究使用技术”,但据记者调查发现,由于杜双华高薪挽留了一部分莱钢的技术人员,日照钢铁获得了第一批“H型钢”
技术图纸,这奠定了日照钢铁日后以“H型钢”为
核心业务的基础。
在一位资深钢铁业研究专家看来,莱钢中途撤资不仅仅是由于
利润分配、
风险承担上的分歧,还与国企和民企的行事风格不无关系,“国有钢企上新项目的审批手续漫长而复杂,还要平衡各种
利益关系,民营钢企一旦看中了某个项目,下手非常快。”
此前,搭乘着中国钢铁产业迅速崛起的快车,杜双华一路顺风顺水,但日钢从初期建设却遭遇到空前的阻力。据杜双华回忆,2003年3月中旬,企业刚刚开工就遭遇了日照30年不遇的大雪。到了6月-9月份,又遇到多达47场的
连阴雨,道路一片泥泞。大型车辆和
工程机械无法使用,很多设备都得靠人拉肩扛。更意外的是,“
非典”疫情肆虐全国,各地
交通管制,
采购人员出不去、建设设备进不来。同时,在与莱钢的合作中,因合作方式和资本运营等方面未达成一致,企业尚未投产,莱钢就撤走了股份和技术人员。日钢不得不重新招聘技术人员,边干边学。
事实证明,杜双华选址日照具有战略眼光。日钢党委书记廖海亭告诉本报,
铁矿砂从日照港到日钢的运费仅有2.4元/吨,但如果运到山东内地则需100多元,钢材运回港口成本则要翻倍。日钢每年需要1000多万吨
矿砂,仅此一项一年就比内地企业多出20亿元的利润。
2004年,日钢产量只有107万吨,销售收入25亿元,但到了2007年日钢产量高达775万吨,增长了7倍,销售收入286亿元,是2004年的9倍多。短短5年的爆炸式增长使得日钢成为山东效益最高的钢铁企业。2008年山钢的
营业收入1205.05亿元,利润27亿元;而日钢2009年实现营业收入471.87亿元,利润却高达60多亿元。
日钢工程自2003年3月31日正式开工建设到9月28日出铁
出钢,仅用181天时间,创造了中国冶金建设史上的奇迹,被有关领导和
业内人士称誉为“日钢速度”。截至2004年底,公司完成
工程总投资27亿元,年生产能力达到200万吨。2004年7月,日照钢铁被山东省政府在1167发展战略中列为第四大钢铁
产业基地。
谈天命
47周岁的杜双华似乎在努力思索企业的“天命”。
2013年1月14日,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日钢”)网站发布了其董事长杜双华在
年度总结会议上的讲话。这位曾经的山东首富、民营“钢铁大亨”,一改昔日给人留下的枭雄印象,大谈起管理的透明和员工的尊严。
这篇1.6万多字的讲稿,题目就是《立足以人为本,追求和谐稳定 在企业透明健康发展中实现员工的尊严与快乐》。
而推行工会直选、提高
职工福利、誓让员工拥有不输国企的
幸福感……这些颇具“社会主义”色彩的内容出现在一位民营企业家的讲话中,也让人感到几分新鲜。
由扭亏到巨亏
老杜在反思。他开门见山地说道:“今天是
年终总结与新年动员大会,按惯例来讲,本该是评功摆好讲过年话,但今天我在这里,希望把这个会议开成一个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会议,一个反思解剖、警醒提升的会议。”
而引起老杜反思的,是2012年日钢对其受托管国企——
五矿营口中板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营钢”)——控股尝试的失败。
2011年2月,日钢作为托管方入驻前一年亏损6.5亿的营钢,当年就扭亏为盈,实现
净利润8000万,被传为“民企托管国企”的一时佳话。
然而,2012年的业绩和事态把日钢置于尴尬境地——营钢全年亏损11亿,日钢试图控股不成,且引发营钢员工三次集体上访。日钢身上“国企救星”的光环顿时褪色。
老杜沉痛历数营钢业绩惨状:2012年上半年亏损5亿多,全年亏损11亿,全年产钢225万吨,吨钢亏损500元,最高时吨钢亏损800多元。
虽然老杜承认2012年钢铁市场形势整体不好,同时宽
厚板带项目转固(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造成
生产成本大幅升高,都是
客观事实。但他认为,市场好不好是一回事,企业的生产
技术指标退步反映的又是另一回事:“上半年,我们的生产指标全线下滑,吨铁成本从原来低于日钢100多元攀升到高于日钢200多元,
燃料比从308增高到319,喷煤指标从192下降到160……在2011年我们很多指标都已经追上去了,去年又大幅滑下来,这不是设备、产能的先天原因,而是管理大幅退步、严重削弱的体现。”
转股风波
比巨亏更伤人的是转股风波。
2011年4月,营钢
控股股东——
五矿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曾发公告称,日钢以每股1.2092元的价格受让营钢39.96%的股权。此举也被认为是
五矿集团在为日后将营钢转让于日钢做铺垫。
这一从“托管”到“转让”的策略原本是在推进中。据杜双华称,2012年上半年,随着营钢
经营指标全面下滑、亏损日益严重,
大股东五矿集团出于整体
发展战略考虑,准备从营钢退出控股地位,转让部分股权。而日钢作为第二股东,有条件、能力和意愿接盘。
但是,对于日钢接盘一事,营钢的部分职工坚决抵制。
杜双华回忆,2012年7月,拟转让股份的消息一公开,7月13日、9月17日、10月11日,部分营钢职工三次表达不满:“这期间,企业可以说是乱成了一锅粥,谣言四起,波涛汹涌,暗地串联的、当班溜号的……企业几乎处于
无政府状态……这几次上访,企业每次
直接损失都在1亿以上,同时更牵扯了省市领导和政府职能部门的大量精力。”
据媒体报道,营钢职工反对改制方案的原因,主要是
买断工龄补偿太低,以及接受不了从国企职工变为私企员工的身份转变。据报道,
工龄买断方案规定,每人每年补偿额在4800元至4900元,该方案在公司基层职工中引起很大争议。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改革开放30多年,企业转股改制这种事在今天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杜双华颇有些委屈地说,“并且对于职工来讲,安置方案里已经明确,所有在职职工全部接收继续工作,并且按照法律所能允许的高限给予工龄补偿,给职工充分的
选择权。这些条件,包括省市领导都认为是非常优厚的。”
但是,连他自己也不得不承认“事实给我们当头一棒”。
业绩及格的管理白卷
出事之后,杜双华不得不到营钢“驻点”,在此期间,他开始了反思。
“在营钢的三个月,职工的思想、情绪、诉求还有他们的方式,给我结结实实地上了一课,让我不停在反思,日钢和整个集团现阶段管理上的问题、以后管理怎么调整。”他说。
反思之后,他得出结论,认为控股营钢失败的责任在日钢。
首先是他本人的心理懈怠。据老杜“交代”:接管初期他对营钢高度重视。头半年基本上每天一个电话,每周调度一遍副总,每月组织一次会议。但2011年10月,上马大高炉被叫停,他感觉好似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一下子就没有斗志了。一度有了“等别的企业接盘、全面退出营钢”的想法。之后的11个月里,他只去过营钢两次。
同样严重的是日钢入驻营钢的管理团队出了问题。杜双华认为,自2011年2月托管营钢起,带队入驻营钢的日钢副总经理“在任一年,财务账面给了一份勉强及格的答卷,但在思想文化、干部队伍的管理提升上交了白卷”。
“表面上看……成本漏洞堵了、
经营方式变了、管理权威有了。但是这些,完全是
强推下去的,治标未治本。”杜双华认为,入驻团队没有教育引导职工在思想上树立现代价值观,激发其参与竞争的动力与活力,带领职工从
角色定位上融入到
现代企业管理当中。
镜子里的民企文化
但老杜的反思不仅限于营钢。他认为,营钢事件,对日钢的管理是面“镜子”。
从这面镜子里,他看到日钢的
管理文化存在下列诸多问题。
人治色彩浓厚,靠制度、
文化管理企业的意识不强;
管理层不是靠着现代
企业管理制度来治企,而是一靠级别权威来治企,二靠人际
关系来治企,三是靠
个人能力治企。
管理作风粗暴,部分干部分层次引导教育的能力不足。以堵代疏、
以罚代管的
刚性管理,让职工对“日钢工作压力大”颇有怨言,在职工平均收入排名
日照市第三的情况下,导致企业
离职率仍然较高。
干部职工权利失衡,职工
知情权与
话语权不畅。员工奖金可多可少,
全在上级一念之间,导致出现
奖金分配不公现象。干部测评流于形式。
更有意思的是最后一点:企业文化建设短板突出。老杜在这个问题上居然开始承认国企文化的某种
合理性。
他认为,营钢转制之所以引起部分职工的迷茫、恐惧甚至对抗,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国企与民企身份的纠结上,而这种纠结,反映了两种企业不同文化的差异。
过去人们认为一些老国企求安逸,凡事讲稳定,杜双华却认为,这种安逸、稳定的背后不是没有一点可取之处,它给了职工踏实感。
反观民营日钢,
企业文化讲效率、讲竞争,确实给企业以强劲的发展动力,但是效率与竞争后面,往往给职工留下了飘忽感,削弱了职工与企业一体化的归属意识。
“刻骨铭心的记忆”
于是,就出现了更有意思的对策。
一是提高管理透明度。要把企业的一切管理方面的内容全都亮出来,不管是公司的制度落实、部门的
费用支出、个人的奖金分配、在任的民主测评、新晋的竞聘提拔、靠岗的考核查验等等,一切涉及到公司利益、涉及到员工个人权益的,所有事项都要放在阳光下。
二是要给员工“踏实感”、“尊严感”。要靠合法规范的稳定
用工制度,稳定的劳务
薪酬政策,凡事按章程来,绝不能说对员工随心所欲轻易开除解聘。管理干部要尊重职工。
而具体的措施则包括发展
党团工会组织和提升职工福利。
杜双华称,要在职代会上试点职工代表和
工会干部的
公推直选,完全由职工自下而上直选。推选出来的各级工会主席本职不变、级别不变、工资不涨,赋予职工选拔、考评、淘汰工会干部的权力,使工会干部保持本色,最大限度代表最广大职工的利益。
福利方面也是礼包连连。日钢在日照准备了两块地共800亩,准备建设
福利房,以
成本价提供给职工。
年假制度定为每年十天以上,要优于国企的五天以上。
无论老杜是不是做给上面看的,他也许真的已经触及了民企生存的某种“天命”。
“改制的事我们可以先看一看,什么时间条件成熟了什么时间改。但是这件事给我们的教训我们却无法回避。”老杜说,“对我个人来说,将是刻骨铭心的记忆。我也许这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从事慈善
2008年5月向四川地震捐款1亿元人民币
2008年5月汶川地震发生后,杜双华一手创办的日钢集团累计向灾区捐款15253万元,一时间,这个鲜为人知的民营企业家成为多方报道的对象。但出乎大家意料的是,杜双华始终没有接受任何一家媒体的采访,即便是在
央视直播的赈灾晚会上,也只是日钢集团一名副总代表他出面。
“地震当天,我们从电视上看到了消息,杜总召集我们一起研究捐款的事情。一开始大家还讨论到底捐多少钱,后来看到
台塑集团拿出一个亿捐给灾区人民,既然人家能捐一个亿,大陆企业为什么不能?15日下午,杜总就拍板定下来了。”杜双华在日照钢铁集团中有100%的股份,公司捐的,实际就是杜双华自己捐的。
据透露,日钢集团准备成立一个基金,支持灾区孩子的治疗、生活,包括小学、中学、大学的教育,直到他们长大成人。
2009年9月6日,
山东钢铁公司与日照钢铁公司正式签约,以共同向
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增资的方式进行资产重组。山东钢铁以现金出资,占67%的股权;日钢以其经评估后的
净资产入股,占33%的股权,日照钢铁公司从此被吞并。
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日钢捐款5000万元。
人物事件
涉嫌犯罪
中国最富有的人之一2010年3月23日卷入了力拓(Rio Tinto)四名雇员在上海面对的
不透明且政治敏感的庭审。其中一名被告提到了中国顶级钢铁制造商之一杜双华。法庭被告知,杜双华给了被告之一、力拓前高管王勇900万美元。据胡润(Hurun)富豪榜显示,杜双华在2008年是中国第二大富豪。
王勇的律师表示,他的委托人否认这笔钱是贿赂,而只是用来在香港购买股票的贷款。不过,杜双华被其中一名被告点名,给原本已经吸引了国际关注的案件,又增添了一层国内
敏感性。
据王勇律师
张培鸿表示,王勇的案件主要取决于他是接受了杜双华900万美元的贿赂,还是像他所称的,杜双华支付这笔钱是用于其它目的。杜双华拥有中国最大的钢铁制造商之一——日照钢铁(Rizhao Steel)。像杜双华的日照钢铁这样的民营钢铁公司,几年来一直试图获得力拓这类大型矿商的
供应合同,因为
合同价格往往大大低于
铁矿石的全球
现货价格。
行贿,放在
黄光裕的身上就是死生大事,而在杜双华这里,却不过是疥癣之疾,甚而成为获取同情的重要因素。
继中国首富黄光裕被判刑之后,中国富豪榜上第二名杜双华又爆出行贿丑闻。
2010年3月22日,轰动中国的力拓间谍案庭审第一天,就传出钢铁大鳄杜双华行贿的消息。在检方指控中,力拓员工王勇受贿合计人民币7514.13万元,其中,日照钢铁原掌门人杜双华行贿的900万美金是最大的一笔款项。
刚刚失去发展势头良好的日照钢铁,又卷入
力拓案,杜双华看起来祸不单行。
但这位胡润富翁榜上一度仅次于黄光裕的人,不会成为黄光裕第二,因为他与黄光裕真的不同。
罪也功也
中国本土富豪的原罪之一就是行贿,依靠与
公权力的交易来获得完成
资本原始积累的机会。黄光裕被清算之后,杜双华的行贿丑闻一度也让人以为他也将会被清算。
但不应该忽视的是,都是行贿这个字眼,杜双华和黄光裕却有根本性的区别。
转购高尔夫球场 被限制出境
2009年开始,杜双华谋划收购石家庄钢铁,但最终由于政府介入,收购失败。随后,杜双华及其团队开始在唐山等地寻觅合适的收购项目。但2009年下半年,中国
钢铁业宏观调控袭来,行业形势也不容乐观,杜双华重新杀进
钢铁行业的计划受阻。
2009年9月,
山东钢铁集团重组日照钢铁具体方案出台后,杜双华迅速在
济南成立了一家投资公司,并要求其团队对外关系拓展战略“要更加侧重于山东本土,更加贴近于跟公司过渡期经营及交割密切相关的工作对象”,然后以济南为轴心向北京辐射。
2010年4月25日上午,杜双华代表日照钢铁与
泛华建设集团在北京举行“泛华城市发展建设基金
合伙协议”
签字仪式,双方计划共同发起一只
私募股权基金,一期计划融资50亿人民币。日照钢铁集团是该项基金的第一家和主要的合伙人。由于卷入力拓行贿案,杜双华正被限制出境,“这一度使他的
投资计划搁浅,但到现在没有受到
实质性影响”。
离婚案
婚姻名存实亡下
宋雅红和杜双华谈离婚谈过多次均未果,2010年9月20日,跟杜双华谈离婚分财产未果的宋雅红,向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提起
离婚诉讼。令人惊讶的是,杜双华向法院表示:“不离婚,我们感情好得很!”
由于杜双华拒不出庭,海淀区法院对其警告:“再不回应,将
缺席判决、对其财产进行分割。”结果,开庭之日,杜双华的
代理律师先是提出
管辖异议,认为此案应在河北
衡水当地法院审理。
接着,律师拿出了2001年河北衡水中院判决杜双华与宋雅红离婚生效的
判决书。上面赫然写道:“一、准许原告杜双华与被告宋雅宏离婚。二、婚生男孩杜秋龙、杜泽龙均由原告杜双华抚养并负担费用……” 更让她悲愤的是,在起诉之前,杜双华似乎也认为自己没和她解除
婚姻关系——“2002年、2008年、2009年,杜双华自行登记的《
暂住证》上记载的
婚姻状况均为‘已婚’,也告诉儿子,准备离婚。”
多年前杜双华起诉离婚的理由是,与妻子在1997年分居,3年半内连电话都没联系过,妻子“下落不明”。而其证据,是衡水中院来京的一份走访调查——找到
物业管理处的一名工作人员李某,被告知宋雅红已经1年多不在此居住了,找不到人。
2011年,宋雅红的律师
陈旭再次找到了这位已经退休在家的老人李某。李某说,她没有见到什么自称衡水中院法官的人来物业管理处找她,来做一份所谓的
调查笔录,“从来没有。”
海淀法院认为,杜双华与宋女士已经衡水法院在2001年做出的
民事判决书判决离婚,现该案正在衡水法院再审过程中。在此情况下,双方
身份关系已经法院判决,宋女士再次提起离婚诉讼,于法无据。据此,海淀法院驳回原告宋女士的起诉。宋女士不服,提出上诉。
杜双华及其家人对被离婚的态度
5月6日,记者致电2001年判决宋杜二人离婚的法官曹忠毅。针对社会上“判决书造假”的传言,他进行了驳斥,“这个判决假不了,有离婚这个事,就是时间太长了,具体细节我想不起来了。” 对于宋雅红突然“被离婚”的说法,杜双华这位神秘富豪及家人均表示了沉默。本刊多次致电杜本人,无人回复。而其姐姐则强硬将记者阻于杜双华家之外:“你怎么知道我们家地址的,我们什么都不知道,你都听她(宋雅红)说去吧!”
双方婚姻关系是否有定论? 宋女士在两名律师的陪同下进入法庭,可是杜先生却因“外出”没有到庭。在二审庭审中,上诉人宋女士的代理律师陈旭表示,衡水法院的涉案
民事判决有错误,已进入再审阶段,该份判决被中止执行,双方当事人的婚姻关系没有定论,一审法院依据衡水法院判决,驳回宋女士的起诉,是错误的。宋女士请求二审法院撤销一审法院裁定,她还要求二审法院裁定一审法院继续审理本案。
陈旭
律师说,在衡水法院涉案判决中有多处错误,由于衡水法院判决中写错了宋女士的名字,没有被告宋女士的身份证号、出生日期,无法证明两个案件中的宋女士是同一人。陈律师建议,如果本案的审查确实需要衡水法院涉案民事判决的再审结果作为依据,妥当的处理方式也是中止本案诉讼,而不是驳回宋女士的起诉。
杜先生的
代理人说,虽然衡水法院涉案判决被中止执行,该判决仍然有
法律效力,说明双方婚姻关系已被解除。对于衡水法院再审的情况,这位代理人介绍说,杜先生对衡水法院涉案判决中的财产部分有异议,衡水法院才决定对该判决财产部分进行再审,并不涉及婚姻关系解除部分内容。
疑点1判决书写错姓名 妻子方:陈旭律师认为,被告姓名是“宋雅宏”,而并非宋雅红;此外杜双华、长子、次子的生日全部都写错了;另外,宋雅红并非无业,而是一直在北京恒
联通辐射有限公司工作。陈旭律师说,在解除身份关系的离婚诉讼中,法院出现这样的错误,说明法院根本没有见到夫妻双方的
身份证和用以证明婚姻关系的
结婚证。
丈夫方:刘宏赞律师认为,只是判决书中的记载与其他文书的记载不符,并不代表判决结果有任何错误。“
户口本中登记的出生日期、名字,很多是与实际出生年月和姓名不符的”,他边说边拿出自己的
律师证和身份证,“你看看我这个宏字”,巧合的是,其律师证上写的是“宏”,而身份证上却是“洪”,他认为这种事很常见。
疑点2次子名蹊跷用错
妻子方:在2001年河北衡水中院审理此案时,两人次子的名字是“杜则刚”,而非“杜某某”。这个名字是2007年3月才去公安部门变更的名字。在次子更名几年前的2001年,河北衡水中院出具的判决书记载的却是更名之后的“杜某某”,陈旭律师认为,“这十分荒谬,难道法院可以未卜先知?”
丈夫方:对于判决书中次子名字是6年后才使用的名字,刘宏赞律师解释称,6年后去
户口登记机关变更的名字,并不代表是在变更时才取的名字,“这个名字是孩子的父亲在孩子出生时,就已经起好的名字”。
此外,陈旭律师质疑三个疑点。一是法院在未提供充足证据证明宋雅红下落不明,未采用其他任何
送达方式的情况下,在立案次日即决定采取
公告送达的方式,严重违反法律规定。宋雅红的住处、
手机号、工作单位长年没有改变。二是公告开庭日期与实际日期不符。三是普通离婚案一审法院应是
基层法院,由中级法院作为一审法院
直接审理普通离婚案件有违常规。
暂住证婚姻状况是否真实
在二审中,杜先生的代理人提交了两份新证据,其中包括杜先生新暂住证。杜先生的代理人说,“杜先生的新暂住证表明他经常居住在河北,属于离异。”宋女士的代理律师反驳说,对方在海淀法院提交了杜先生的暂住证,显示为已婚,说明杜先生自己也不认为在2001年就判决离婚了,杜先生在宋女士诉讼后又办了新暂住证,才把婚姻状况改为离异,显然新暂住证不是真实的。
离婚言论
发万言信
胡润百富榜上的山东首富、日照钢铁集团董事长杜双华与其
结发妻子宋雅红的离婚案受到巨大关注,日照钢铁集团通过
新浪财经发布杜双华致媒体及公众的一封
公开信。
上述公开信落款为杜双华,且信件加盖有
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公章。杜双华在信中直陈,对宋雅红的资金要求,不管1亿元还是5亿元,都一概应允,可唯独对股权颇为介意。这不禁让人想到有关日钢股权的另一场重组,国企山东钢铁集团和民企日照钢铁集团的重组一波三折。
上述公开信中,杜双华将双方有关财产和股权的争夺暴露在公众面前。
《
每日经济新闻》了解到,争论的焦点是日照钢铁的股权。在这封落款为杜双华本人名字的公开信中,杜双华表示,宋雅红曾两次索要股权。
双方回应
“2008年11月,日钢与山钢签订重组意向书后,宋雅红从新闻上看到后没几天就带着长子到
日照找我。”杜双华说,宋曾向其提出,“你的产业就要被别人重组了,与其给别人,不如把股权放在我的名下,反正早晚还是你儿子的”。
彼时,杜双华并未给予正面回应。
2009年的夏天,按照杜双华的陈述,“宋雅红又提出了把我公司50%的股权写在她名下的要求,名义上是给儿子要的,但在两个儿子不具备经营
管理能力之前,该部分股权由她来实际代持掌控。”杜双华在其公开信中称。
杜双华拒绝了这一要求,并对此表示,这不是宋一个人的意图,她背后必定有一个
利益共同体。
身价500亿的钢铁大亨杜双华说,他跟“前妻”宋雅红的矛盾都是钱闹的,自打有钱他们就开始闹别扭。当然,其中宋雅红爆出自从小三插足后,他们的婚姻就出现危机,两个人分居已长达十年,如今,两人的离婚官司已经轰轰轰烈烈的打了两年,却依然没有定论。
不过宋雅红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一再强调,她并不是为了争夺杜双华的财产,她要的只是“一个说法”而已——“即便争来家产,我也会给我两个儿子,我现在每年
销售收入几千万元,我要这个钱干吗?”
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日照钢铁全年实现销售收入453亿元,集团全年
实现利税76亿元,其中利润45亿元、上缴税金31亿元。其2011年对于日钢的年度综合考核目标更是霸气外露,“产铁1320万吨,产钢1260万吨,产材1220万吨,利税100亿元!”
维持裁定
2012年8月15日北京市一中院终审裁定认为,衡水中院已裁定对该案进行再审,在这种情况下,宋雅红另行选择在北京法院起诉与杜双华离婚,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受理条件,故维持海淀法院
驳回起诉的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