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 是农业中的
智慧经济,智慧
经济形态在农业中的具体表现。智慧农业是智慧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
发展中国家而言,智慧农业是智慧经济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实现
后发优势、经济发展后来居上、实现
赶超战略的主要途径。
定义
智慧农业 是指现代科学技术与农业种植相结合,从而实现无人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
释义
智慧农业就是将
物联网技术运用到
传统农业中去,运用传感器和软件通过
移动平台或者电脑平台对农业生产进行控制,使传统农业更具有“智慧”。除了精准感知、控制与
决策管理外,从广泛意义上讲,智慧农业还包括
农业电子商务、食品溯源防伪、农业休闲旅游、农业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内容。
所谓“智慧农业”就是充分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成果,集成应用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
物联网技术、音视频技术、
3S技术、
无线通信技术及专家智慧与知识,实现农业可视化
远程诊断、远程控制、灾变预警等
智能管理。
智慧农业是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是集新兴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
物联网技术为一体,依托部署在农业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节点(环境
温湿度、土壤水分、
二氧化碳、图像等)和无线
通信网络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
智能决策、
智能分析、专家在线指导,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
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
“智慧农业”是
云计算、
传感网、3S等多种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综合、全面的应用,实现更完备的信息化基础支撑、更透彻的农业
信息感知、更集中的
数据资源、更广泛的
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控制、更贴心的公众服务。“智慧农业”与
现代生物技术、
种植技术等科学技术融合于一体,对建设世界水平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系统技术特点
智慧农业是
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领域的应用,主要有监控功能系统、监测功能系统、实时图像与
视频监控功能。
(1)监控功能系统:根据
无线网络获取的
植物生长环境信息,如监测
土壤水分、
土壤温度、
空气温度、
空气湿度、
光照强度、
植物养分含量等参数。其它参数也可以选配,如土壤中的
PH值、
电导率等等。信息收集、负责接收无线传感汇聚节点发来的数据、存储、显示和
数据管理,实现所有基地
测试点信息的获取、管理、
动态显示和分析处理以直观的图表和曲线的方式显示给用户,并根据以上各类信息的反馈对农业园区进行自动灌溉、自动降温、自动卷模、自动进行
液体肥料施肥、自动喷药等自动控制。
(2)监测功能系统:在农业园区内实现自动信息检测与控制,通过配备无线传感节点,
太阳能供电系统、信息采集和信息路由设备配备无线传感
传输系统,每个基点配置无线传感节点,每个无线传感节点可监测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植物养分含量等参数。根据种植作物的需求提供各种声光报警信息和
短信报警信息。
(3)实时图像与视频监控功能:
农业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是实现农业上作物与环境、土壤及肥力间的物物相联的关系网络,通过多维信息与多层次处理实现农作物的最佳生长环境调理及施肥管理。但是作为管理农业生产的人员而言,仅仅数值化的物物相联并不能完全营造作物最佳生长条件。视频与
图像监控为物与物之间的关联提供了更直观的
表达方式。比如:哪块地缺水了,在
物联网单层数据上看仅仅能看到水分数据偏低。应该灌溉到什么程度也不能死搬硬套地仅仅根据这一个数据来作决策。因为农业
生产环境的
不均匀性决定了农业信息获取上的先天性弊端,而很难从单纯的技术手段上进行突破。视频监控的引用,直观地反映了农作物生产的实时状态,引入视频图像与
图像处理,既可直观反映一些作物的生长长势,也可以侧面反映出作物生长的整体状态及
营养水平。可以从整体上给农户提供更加科学的种植
决策理论依据。
应用领域
农业生产
环境监控:通过布设于农田、温室、园林等目标区域的大量传感节点,实时地收集温度、湿度、光照、
气体浓度以及
土壤水分、
电导率等信息并汇总到
中控系统。
农业生产人员可通过监测数据对环境进行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投放
农业生产资料,并根据需要调动各种执行设备,进行调温、调光、换气等动作,实现对农业生长环境的智能控制。
食品安全:利用技术,建设
农产品溯源系统,通过对农产品的高效可靠识别和对生产、加工环境的监测,实现农产品追踪、清查功能,进行有效的全程
质量监控,确保农产品安全。
物联网技术贯穿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环节,实现全过程严格控制,使用户可以迅速了解食品的生产环境和过程,从而为
食品供应链提供完全透明的展现,保证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放心食品,增强用户对食品安全程度的信心,并且保障合法经营者的利益,提升可溯源农产品的
品牌效应。
2022年4月23日,“中国粮仓”
黑龙江省启动一项“智慧农业”项目,投资1.5亿元
人民币,将研制无人农机系统,建设“
无人农场”。
解决方案
基于Zigbee技术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
基于Zigbee技术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成本低廉,是一般人都能负担的价格;控制更简单,让每一位刚接触的人都能轻松使用;功耗更低、组网更方便、网络更健壮,带来高科技的全新感受。
温室大棚规模越大,基于Zigbee技术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在使用中,要准确及时地操控所有设备,最值得关注的应该就是网络信号的稳定性。鉴于温室大棚的网络覆盖
区域比较广泛,所以贴心呈现
物联无线中继器。智慧农业能有效连接物联Internet通信网关和超出物联Internet通信网关有效
控制区域的其它Zigbee
网络设备,实现中继组网,扩大覆盖区域,并传输网关的控制命令到相关网络设备,达到预期传输和控制的效果。基于先进的Zigbee技术,物联无线中继器无需接入网线,就可自行中继组网,扩散网络信号,让网络灵活顺畅运行,保障所有设备正常运行。
延伸应用
意义
我国是农业大国,而非农业强国。近30年来果园高产量主要依靠农药化肥的大量投入,大部分化肥和水资源没有被有效利用而随地弃置,导致大量
养分损失并造成环境污染。我国
农业生产仍然以传统
生产模式为主,传统耕种只能凭经验施肥灌溉,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对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构成严重威胁,对农业可持续性发展带来严峻挑战。本项目针对上述问题,利用实时、动态的
农业物联网信息采集系统,实现快速、多维、
多尺度的果园信息实时监测,并在信息与种植专家知识系统基础上实现农田的智能灌溉、智能施肥与智能喷药等自动控制。突破果园
信息获取困难与智能化程度低等技术
发展瓶颈。
我国大多数水果生产主要依靠人工经验进行管理,缺乏系统的科学指导。设施栽培技术的发展,对于
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深远的影响。设施栽培为解决我国城乡
居民消费结构和农民增收,为推进农业
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温室种植已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要实现高水平的设施农业生产和优化设施生物
环境控制,信息获取手段是最重要的
关键技术之一。作为
现代信息技术三大基础(
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和
计算机技术)的高度集成而形成的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技术。网络由数量众多的低能源、
低功耗的
智能传感器节点所组成,能够协作地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各种环境或监测对象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获得详尽而准确的信息,通过无线传输网络传送到基站主机以及需要这些信息的用户,同时用户也可以将指令通过网络传送到目标节点使其执行特定任务。
作用
“智慧农业”能够有效改善
农业生态环境。将农田、畜牧养殖场、
水产养殖基地等生产单位和周边的生态环境视为整体,并通过对其
物质交换和
能量循环关系进行系统、精密运算,保障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在可承受范围内,如定量施肥不会造成
土壤板结,经处理排放的
畜禽粪便不会造成水和大气污染,反而能培肥
地力等。
“智慧农业”能够显著提高农业生产
经营效率。基于精准的农业传感器进行实时监测,利用云计算、
数据挖掘等技术进行多层次分析,并将分析指令与各种
控制设备进行联动完成农业生产、管理。这种智能机械代替人的农业劳作,不仅解决了
农业劳动力日益紧缺的问题,而且实现了农业生产高度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提高了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风险的应对能力,使弱势的传统农业成为具有高效率的
现代产业。
“智慧农业”能够彻底转变
农业生产者、
消费者观念和组织
体系结构。完善的农业科技和电子商务网络
服务体系,使农业相关人员足不出户就能够
远程学习农业知识,获取各种科技和农产品供求信息;专家系统和信息化终端成为农业生产者的大脑,指导农业
生产经营,改变了单纯依靠经验进行农业生产经营的模式,彻底转变了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对传统农业落后、科技含量低的观念。另外,智慧农业阶段,农业生产经营规模越来越大,生产效益越来越高,迫使小农生产被市场淘汰,必将催生以大规模农业协会为主体的农业组织体系。
智慧农业谷功能构建包括特色有机农业示范区、农科总部园区和高端休闲体验区,是促进农业的现代化精准管理、推进
耕地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
发展趋势
智慧农业通过
生产领域的智能化、
经营领域的差异性以及服务领域的全方位
信息服务,推动农业产业链改造升级;实现农业精细化、高效化与绿色化,保障农产品安全、农业竞争力提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智慧农业是我国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需要从培育
社会共识、突破
关键技术和做好规划等方面入手,促进智慧农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粮食产量“十二连增”,蔬菜、水果、肉类、禽蛋、水产品的人均占有量也排在世界前列,但代价不菲。一是化肥农药滥用、
地下水资源超采以及过度消耗
土壤肥力,导致生态
环境恶化,食品
安全问题凸显;二是粗放经营,导致农业竞争力不强,出现农业增产、进口增加与库存增量的“
三量齐增”现象,越来越多低端农产品滞销。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大力发展以运用
智能设备、
物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等
先进技术为主要手段的智慧农业。
智慧农业推动农业产业链改造升级
升级生产领域,由人工走向智能。在种植、养殖生产作业环节,摆脱人力依赖,构建集环境生理监控、作物模型分析和精准调节为一体的
农业生产自动化系统和平台,根据自然
生态条件改进农业
生产工艺,进行农产品差异化生产;在
食品安全环节,构建
农产品溯源系统,将农产品生产、加工等过程的各种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并存储,并能通过食品识别号在网络上对农产品进行查询认证,追溯全程信息;在
生产管理环节,特别是一些农垦
垦区、
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型农场等单位,智能设施与互联网广泛应用于农业测土配方、
茬口作业计划以及农场
生产资料管理等
生产计划系统,提高效能。
升级经营领域,突出个性化与差异性营销方式。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打破农业市场的时空地理限制,农资采购和
农产品流通等数据将会得到实时监测和传递,有效解决
信息不对称问题。一些地区特色品牌农产品开始在主流电商平台开辟专区,拓展农产品
销售渠道,有实力的优秀企业通过自营基地、自建网站、自主配送的方式打造一体化农产品经营体系,促进农产品市场化营销和品牌化运营,预示
农业经营将向订单化、流程化、网络化转变,个性化与差异性的定制农业
营销方式将广泛兴起。所谓定制农业,就是根据市场和消费者特定需求而专门生产农产品,满足有特别偏好的
消费者需求。此外,近年来各地兴起农业
休闲旅游、
农家乐热潮,旨在通过网站、线上宣传等
渠道推广、销售
休闲旅游产品,并为旅客提供个性化
旅游服务,成为农民增收新途径和农村经济新业态。
升级服务领域,提供精确、动态、科学的全方位信息服务。在黑龙江等地区,已经试点应用基于北斗的农机调度
服务系统;一些地区通过室外大屏幕、
手机终端等这些灵活便捷的
信息传播形式向农户提供气象、
灾害预警和公共社会信息服务,有效地解决“信息服务
最后一公里”问题。面向“
三农”的信息服务为农业经营者传播先进的
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生产
管理信息以及
农业科技咨询服务,引导优秀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户经营好自己的农业
生产系统与营销活动,提高农业
生产管理决策水平,增强市场
抗风险能力,做好节本增效、提高收益。同时,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也推进农业管理数字化和现代化,促进农业管理高效和透明,提高农业部门的
行政效能。
智慧农业实现农业精细化、高效化、绿色化发展
实现精细化,
保障资源节约、产品安全。一方面,借助科技手段对不同的农业生产对象实施精确化操作,在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的同时,保障资源节约又避免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实施农业
生产环境、
生产过程及生产产品的标准化,保障产品安全。生产
环境标准化是指通过智能化设备对土壤、
大气环境、
水环境状况实时动态监控,使之符合农业生产环境标准;生产过程标准化是指生产的各个环节按照一定
技术经济标准和
规范要求通过智能化设备进行生产,保障农产品品质统一;生产
产品标准化是指通过智能化设备实时精准地检测农产品品质,保障最终农产品符合相应的
质量标准。
实现高效化,提高农业效率,提升农业竞争力。
云计算、
农业大数据让农业经营者便捷灵活地掌握天气变化数据、市场供需数据、农作物生长数据等等,准确判断农作物是否该施肥、浇水或打药,避免了因自然因素造成的产量下降,提高了农业生产对
自然环境风险的
应对能力;通过智能设施合理安排用工用时用地,减少劳动和土地
使用成本,促进农业生产组织化,提高劳动
生产效率。互联网与农业的深度融合,使得诸如农产品电商、
土地流转平台、农业大数据、
农业物联网等农业市场
创新商业模式持续涌现,大大降低信息搜索、
经营管理的成本。引导和支持专业大户、
家庭农场、
农民专业合作社、优秀企业等新型
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和联合,促进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储运、销售、服务等农业
相关产业紧密链接,农业土地、劳动、资本、技术等要素资源得到有效组织和配置,使产业、要素集聚从量的集合到质的激变,从而再造整个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渗透、融合发展,提升农业竞争力。
实现绿色化,推动资源
永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必须确立发展
绿色农业就是保护生态的观念。智慧农业作为集保护生态、发展生产为一体的农业
生产模式,通过对农业精细化生产,实施
测土配方施肥、农药精准科学施用、农业
节水灌溉,推动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达到合理利用
农业资源、减少污染、改善
生态环境,即保护好青山绿水,又实现产品绿色安全优质。借助互联网及
二维码等技术,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
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
农产品质量安全过程监管体系,保障
人民群众“舌尖上的绿色与安全”。利用卫星搭载
高精度感知设备,构建农业生态
环境监测网络,精细获取土壤、
墒情、水文等
农业资源信息,匹配农业
资源调度专家系统,实现
农业环境综合治理、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农业生态保护和修复的科学决策,加快形成
资源利用高效、
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促进智慧农业大发展的思路
美国、日本等
发达国家的农业实践表明,智慧农业是农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趋势。据
美国农业部统计,2012年已有69.6%的美国农场使用互联网进行农业有关的
生产经营活动,有38.5%、23.7%农场分别使用DSL(
数字用户线路)服务和卫星遥感服务。日本人均耕地仅有0.7亩,但通过农业
信息网络、农业
数据库系统、
精准农业、
生物信息、电子商务等
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播种、控制与质量安全及
农产品物流等方面的智慧化,农业
安全生产和
农产品流通效率位居世界前列。我国智慧农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但整体上还属于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业态,处于概念导入期和产业链逐步
形成阶段,在关键
技术环节方面和制度机制建设层面面临支撑不足问题,且缺乏统一、明确的顶层规划,
资源共享困难和重复建设现象突出,一定程度上滞后于信息化整体
发展水平。因此,促进智慧农业大发展,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作为新理念,需要培育共识,抢抓机遇。
社会各界,特别是各级政府、科研院所、农业从业人员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近年来党的
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的讲话精神,认识到我国农业发展正处于由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拐点上,智慧农业将改变数千年传统
农业生产方式,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经阶段。因此,社会各界一定要达成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共识,牢牢抓住新一轮
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农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强劲
驱动力和“
互联网+”现代农业
战略机遇期,加快
农业技术创新和深入推动互联网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的融合。
作为新模式,需要政府支持,重点突破。
智慧农业具有一次性投入大、受益面广和公益性强等特点,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实施一批有
重大影响的智慧农业应用示范工程和建设一批国家级智慧农业
示范基地。智慧农业发展需要依托的关键技术(如智能传感、
作物生长模型、溯源标准体、云计算大数据等)还存在可靠性差、成本居高不下、适应性不强等难题,需要加强研发,攻关克难。同时,智慧农业发展要求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必须在坚持
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积极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与传统农业相比,智慧农业对人才有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将
职业农民培育纳入国家
教育培训发展规划,形成职业
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另外,要重视相关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
农业资金投入和技术知识产权
保驾护航,维护智慧农业参与主体的权益。
作为新业态,需要规划全局,资源聚合。
智慧农业发展必然经过一个培育、发展和成熟的过程,因此,当前要科学谋划,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智慧农业发展规划及地方配套推进办法,为智慧农业发展描绘总体发展框架,制定目标和
路线图,从而打破我国智慧农业虽然发展多年但却各自为政所形成的资源、
信息孤岛局面,将农业
生产单位、物联网和
系统集成企业、运营商和科研院所相关人才、知识科技等优势资源互通,形成高流动性的
资源池,形成区域智慧农业乃至全国智慧农业发展一盘棋局面。
发展历程
2024年10月24日,海淀区“未来农业”人才会客厅智慧农业专家论坛举办,6项设施农业发展海淀案例发布。海淀区2021年实施了北京市第一个高效设施农业试点,在翠湖智慧农业创新工场建起10万平方米智能连栋温室,为京津冀单体最大。目前该创新工场智能温室面积已达21万平方米。
改变方式
真正的信息化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无需冗长的教程和繁难的培训,一看就会,一用就见效,自然能够受到农民追捧、赢得市场,这应该是互联网融入水产行业的最佳情境设想。因此,“
互联网+水产”的发展,不能把重点放在教育一线养殖户,而是从一线养殖户的实际和思维出发,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进行适应性改变,这就是所谓的“引导”。那么,这个适应性改变应该如何进行?
一是要加快易用、实用
APP的开发,建议模拟不同的养殖场景,按照养殖全过程设置重要节点和参数,按照农民的养殖习惯优化应用流程。
二是要打通生产和经营的通道,通过
移动互联网实现“扁平化”,借助在线
传输方式,让消费者与养殖现场建立关联,无论是水产品
质量追溯,还是养殖现场视频调阅,甚至是
水产养殖众筹,都可以大胆尝试。
三是要充分利用政策资源,实施移动互联网示范工程,通过创建“互联网+”示范
养殖场、养殖能手等行动,大力推广信息化养殖理念和技术,加强
用户体验,大规模提升水产养殖信息化水平。
四是要积极实践
互联网思维,启动水产信息化
服务市场,借用
打车软件等先进的运营思维,合理配置盈利点,前端推广多采用免费、补贴等手段,让农民享受到实惠,再从水产养殖的其他环节找回
企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