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号,一般用于表示文中引用的部分。有
双引号和
单引号两种。在汉文语境中,不同地区的惯用标志不同。
分类
引号分为单引号和双引号两大类。单引号和双引号由前引号和后引号组成。
由来
1897年
王炳耀在《
拼音字谱》自拟的十种标点中有曲尺形的引号(「 」 ),称“释明之号”。
1906年
卢戆章在《中国字母北京切音教科书》中制订的标点系统有15种符号,包括“引书”用(“”)。
1916年
胡适在《科学》第二卷第一期发表的《论句读及文字符号》一文中建议采用(‘’“”)形式的引号。前一种为西式,不适用直行文稿;后一种为日式,适用于直行文稿。
1918年
钱玄同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二号发表的《句读符号》一文中说西文引号(“”‘’)“因为不适用于直行,就依日本改用”。由于当时文字书写排版以直行为主。
1919年《请颁布新式标点符号议案》决定采用曲尺形的引号,引号的这种形式于直行文稿一直沿用至今。
在横行文稿使用时,1951年《
标点符号用法》规定改成同时说明:(在横行文稿里,引号)不很好看,有人就改用西文的引号(‘)(“)和(’)(”)。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出版物排版已逐渐改用横行为主,实际使用的多是西式引号。
关于单
双引号的使用顺序。1951年公布的《
标点符号用法》说:“引号有单引号、双引号两种。用哪一种都可以,没有意义上的分别。一般说来,用
单引号的居多。那是为了方便,画单线比画双线省事。如果引号里还要用引号,那就必须用另外的一种,看起来才清楚。”这个规定是在出版物还是以
直排为主的时候作出的,所用的是传统的曲尺形引号,使用顺序是单引号先于双引号。在出版物改为横排以后,引号相应地改用英式引号(‘’“”)但使用顺序发生了变化,先用双引号的居多。单引号(‘’)形式简洁,书写省事,但不如双引号醒目,而且后单引号容易与省字号、
送气符号、
汉语拼音隔音符号混淆。特别是长引文的前后引号不能一眼看全,后引号如果是单引号,很容易被忽略,有时还会误以为是污点。需要使用两层引号的场合较少,因此以双引号为引号的基本形式,在需要使用第二层引号时再用单引号比较好。第二层引文,即引文里的引文,一般不会很长,成对使用的单引号一眼可以看全,有错也容易察觉。需要使用第二层引文的情况是比较少的,把单引号用于第二层引文,也就减少了出错的可能性。《毛泽东选集》合订一卷本1964年直排本和横排本的引号用法一样,都是先双后单。1990年公布的《标点符号用法》规定以双引号(“”)为引号的基本形式,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直行和横行文稿均如此,只是直行文稿的引号形式改用。1990年《标点符号用法》规定引号的形式为(“”)和(‘’),与1951年公布的《标点符号用法》相反,把双引号排在单引号之前。一部1994年出版的编辑参考书说“横排本一般是先用双引号,再用单引号……直排本则相反,先单
后双”,有些书报刊也是这样用的,但并不符合1990年以来实行的《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人民日报》使用引号在80年代是先单后双,到90年代改为先双后单。按照目前的规范用法,无论横行文稿还是直行文稿,汉语都以双引号为引号的基本形式,引号内还需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第三层再用双引号,原则上是双引号和单引号交错地使用。
直行文稿的引号(「 」)是日本最先使用,日语称为“钩
括弧”(かギかつこ),英语译作“comer brackets”。日本有时仍把(「 」 )(『 』 )用于横行文稿。
陈梦家整理1959年甘肃
武威出土的函件,归纳出十种符号,其中一种类似,不过那是作删略号而不是作引号用的。不过有篇论文说的比较有趣,写在下面:
“钩括弧”的前半部叫 “庵点”,后半部叫做 “钩画”。在
江户时期之前的文献中没有发现。而括弧也不是同时出现,而是分了先后:庵点出现较早,最开始是标明诗歌的开头。江户时期,
歌舞伎艺术得到了发展,而歌舞伎的台词剧本中,表明台词的开始部分,就使用了庵点。而钩画,最开始出现于日本的 “汉文”,也就是中国古文传到日本后,日本的一种解读法。由于古文中没有段落的表示,因此日本人用钩画来区别段落。进入
明治时代以后,钩画才开始用作庵点的 “关闭”。
西文引号的前身是一个箭头形的符号(﹥),在古代作标示号用,加在书边空白处,用以引起读者对正文某些地方的注意,在中世纪,它的
功能改变,用来标示经典的引文。4世纪普瓦蒂埃主教拉里《论三位一体》有6世纪意大利抄本《现存维也纳国家图书馆》,阿奎诺的杜尔奇图斯在6世纪末点校,上面有摘自《圣经》的《约翰福音》和《
创世记》的引文,在书边用(﹥)指向引文。7世纪西班牙学者依西多尔主教在所编《
词源学》中介绍它的用法时说,“我们的
抄写员将其放在教会作家的书中以分隔或标示《圣经》引文”。后来用法扩大到其他权威性基督教著作引文。在引文超过一行时,在每一行的外侧都加(﹥)标示。
盎格鲁-撒克逊学者
比德《谚语评注》8世纪
英格兰抄本对引文和非引文作了更明显的区别。非引文用本地小写体字母,引文用接近大写体的安色尔字体,专用于《圣经》和其他权威性著作的引文。每一条引文的第一行的书边空白处标大箭头号(﹥),其余各行冠以小箭头号,由此可知引文出现的行数。其他标示引文方法有:以不同颜色的墨水书写,在旁注中交代引文出处。从12世纪起,较常见的办法是在引文
下加红线。从16世纪起,英国作家在
版心外用高位反向逗号(‘)代替(﹥)标示正文中的引文,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多行引文每一行开头都有这样的符号,但引文结束处没有后引号。有时引文使用
斜体字,这样引文的界限可以一眼看清。在16世纪末期以后,标示引文的符号(‘)从版心外移入版心内,在引文不止一行时放在各行行首顶格处。到18世纪初期,英语书籍单用的引文标示符号发展成为成对使用的现代引号,以高位反向逗号(‘)或(“)标示引文的开始,以高位逗号(’)或(”)标示引文的结束。引号用法的一个新进展是1756年
伦敦出版的书籍出现双层引号,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现代
英国英语以单引号为引号的基本形式,在需要使用两层引号时外单
内双;与此相反,
美国英语以双引号为
基本单位,外双内单。
法语引号(《 》)称guillemets,据《莱克西斯法语辞典》和《法语词源辞典》说是1677年依符号发明人Guillaume(
纪尧姆)的名字命名,而法国学者德万(De Vinne)则说,
巴黎印刷商弗·莫雷尔(F.Morel,1523~1583年)在1557年前就已把这种形式的引号用于所出版的书籍。拉丁语族其他语言及俄语仿照法语使用这种尖角引号。
应用
中国大陆
地区标准:先用
双引号“ ”,内部如需再引用,则用
单引号‘’,若再需引用,使用双引号“”,以此类推。
直排仍保持双引号在外,改用『』和「」。(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标点符号用法》,2011-12-30发布,2012-06-01实施)
中国台湾地区标准:先用单引号「」,内部如需要引用,再用双引号『』。而双引号内部又需要引用,则再用单引号,如此类推。(根据“
中华民国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重订标点符号手册》,1997年3月台湾学术网络三版。)
直接引用别人的话,用引号;
间接引用别人的话,不用引号。当引号中还需要使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连续引用几个文段时,每段开头都要用前引号,只在最后一段用后引号。
注:由于 “『』、「」”横排一般只在
港澳台地区及日本使用,但是使用方法有一定的差异:在汉语中“『』、「」”分别为双引号和单引号,所以在港澳台使用“『』、「」”时应遵守当地的标准。但在日本,「」是引号,而『』是
书名号。
作用
注意事项
引语指行文中引用他人的话。成语、格言、诗词等, 也包括
拟声词、
音译词。特定称谓指具有某些特点的名称、简称、专用术语以及纪念日等。特殊含义指引号中的词语在其具体的
语言环境中产生了新的意思。
使用引用时,引文末尾标点的位置要注意。 凡是把引用的话独立来用,末尾
点号放在引号里边。如果引用的内容是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即引文没有独立性,引用部分末尾不用点号(问号、
叹号可保留),整个句子该停顿处则停顿,该用何点号则用何点号。
引号是一种很重要的标点符号,它包括起引号(用“或「表示)和引回号(用”或」表示)两部分。
应用示例
引号最基本的用法是引用,引用包括
直接引用和
间接引用。直接引用是把人所说的话完整地记录下来,分三种情形,例如:
1. 丫姑折断几枝扔下来,边叫我的小名儿边说①:“先喂饱你!”
2. “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②,“我十分满意!”
3. “怕什么!海的美就在这里!”我说道③。
说明:例1. 是说话人在前,说话在后的情形,例2. 是说话人在中间,此前此后都是他说的话的情形,例3. 是说话人在后面,前面是他所说的话。上述三个例句中的①②③处分别用
冒号、逗号和句号,这是由引号所引发的固定搭配,不能变动。
间接引用是把某人的原话非正式地、不完整地、随语意拈来放在自己的话中的引用。这类引述如果不作明白交代,就很难发现它是引用。例如:
4. 适当地改善自己的生活,岂但“你管得着吗”,而且是顺乎天理,合乎人情的。
5. 现代画家
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
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6. 唐朝的
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为”。
由4. 、5. 、6. 我们可以看出,跟引回号在一起的句号或逗号,都要放到引回号之后。如此相对照,直接引用是完整地明引某人原文,句号或逗号等打在引回号之前。
一般地说,起引号跟引回号要成对用,但也有例外,即一段接着一段地直接引用时,中间段落只在段首用起引号,该段段尾却不用引回号。例如某人说了五段话,则第一、二、三、四、五段的段首都要用起引号,第一、二、三、四段段尾却不用回引号,回引号只用在第五段末。另外,引号里面又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例如:
7. 我听见先生对我说:“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现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对我们说了:‘怎么?你们还自己说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不过,可怜的小弗郎士,这也并不是你一个人的过错。”
引号除了引用外,还具有强调的作用,例如:
8.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另外,引号还有
反语的效果,用来表示讽刺和嘲笑。例如:
10. 他们(指友邦人士)的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
例10中的引号,表明秩序是不合理,文明是自我标榜,其实一点也不文明,用的是
反话正说,具有嘲笑的客观效果。
分段
(一) 说话人在前,说的话在后。
例:约瑟说:“爷爷一定有办法。”
这是最常遇到的一种情况,也是最简单的:只要在“说话人说”的后面加上
冒号,然后用引号将他说的话引起来就可以了。
(二)说话人在中间,说的话在两边。
例:“非常抱歉,孩子,”大树说,“我现在只是个老树墩,没有什么可以给你的了。”
这种情况就稍微复杂一点,一般用于说的话比较长,并且话有两层意思的情况。说话人的话仍然是用引号引起来,不过说话人“说”的后面是用逗号的。
(三)说话人在后面,说的话在前面。
例:“噢,我大概猜不出来。”大兔子说。
这种情况下,说话人“说”的后面是直接用句号。因为,这是一句话的结束。
(四)说的话很多,引号连用。
例:孩子们太兴奋了,他们不停地喊:“有蛋糕和
冰淇淋吗?”“有装饰物吗?”“有礼物吗?”
这么多的引号凑在一起,紧密相连,每一对引号之间都是没有其他标点的。
(五)分段的引号。
例:我曾在报纸上看到有人这样谈幸福:
“幸福是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和不喜欢什么。……
“幸福是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和不擅长什么。……
“幸福是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选择。……”
独立成段的引文如果只有一段,段首和段尾都用引号;不止一段时,每段开头仅用前引号,只在最后一段末尾用后引号。
如果在双引号中的句子里,还引用由其他人的话,或者
名人名言等,要用单引号。
★此段很有助于电脑中的使用。
电脑中引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