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英文:preschool education),是整个教育范畴的一个独特时期。学前教育是指儿童从出生到6岁所接受的教育,由3岁前的婴幼儿教育和3—6岁的幼儿教育组成。也有人认为,学前教育指的是对3—6岁儿童的教育,即对幼儿园阶段幼儿的教育。
学术定义
学前教育(preschool education)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
学前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前教育是指从出生到6周岁的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狭义的学前教育是指对3~6周岁的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学前教育是
就业率排名最高的专业之一,几乎是供不应求,很多幼儿园都需要提前下“定单”。因为社会不是缺少幼儿教师,而是缺少高文化高素质的幼儿教师。这样的教师,不仅要拥有一定的艺术实践能力,还要拥有广博的
文化素养和识物察人的智慧,以及敏锐的
科研意识以及良好的科研能力。幼儿时期是形成性格
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学前教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幼师行业紧缺人才,可能很多人想立志成为一名幼师,付出自己的努力。但却发现幼师这个专业比较难找,很多学校都没有开设,其实幼师也称为学前教育;学前教育不但包含了幼师,所学范围要比幼师要广一些。所以,这个专业的学生不一定要去作幼师;还可以去一些亲子机构、
早教中心发展,另外还可以
自主创业。
历史起源
学前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首先是由德国教育家F.W.A.
福禄贝尔提出的。他在夸美纽斯和法国启蒙思想家J.-J.卢梭的影响下,又接受了
瑞士教育家J.H.
裴斯泰洛齐的儿童
教育思想。于1837年在布兰肯堡创设了一所收托1~6岁儿童的教育机构,1840年命名为幼儿园(Kindergarten)。福禄贝尔系统地论述了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内容和方法。他认为儿童的发展是渐进的过程,教育应适合儿童的发展,教育应以儿童的
自主活动为基础。
他重视游戏的
教育价值,把游戏作为幼儿园的主要活动,还设计了一套游戏和教学材料。他的主要著作有:《
人的教育》(1826)、《慈母游戏和儿歌》(1843)、《幼儿园教育学》(1862)。虽然福禄贝尔教育理论中有
唯心主义观点,但他在实践上和理论上推动了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和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
发展历史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
发达国家智育知识爆炸”等因素的压力下,都以高、新、难等原则进行中小学课程改革,
教学内容逐级下放。尤其是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关于
儿童早期智力发展的观点,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加强
早期智力开发随着
冷战时代的结束和
人文主义教育观的复归,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教育工作者都呼吁要纠偏。
全面发展。人们意识到,各育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社会和
情感问题应被看成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90年`4月,日本开始实施新修定的《
幼儿园教育要领》,明确地将
人际关系、环境、表现列入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中,以纠正偏重智育的倾向,促使儿童在天真、活泼、幸福的气氛中得到良好的发展。美国幼儿教育界也普遍重视通过
社会教育促进幼儿智力、
社会交往能力、价值观和
自我意识的发展。
但是,智育中心的问题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根本的解决。由于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社会也要求高层次的人才,成人仍对幼小的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在儿童很小的时候,人们就对他们进行某一学科或某一方面如计算、阅读、体操、
芭蕾、钢琴、健美、武术等方面的教育。这种单一的技能技巧训练有着明显的片面性,并且在
教学过程中无视儿童的兴趣,强制行事,过于正规和严格,给幼儿个性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各国教育专家认为,尊重、研究和了解幼儿的特点,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仍然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他们主张让儿童通过自然经验、
社会交往和游戏等方式自发地、自主地去学习。
不分年级教育在世界发达国家已成为影响现行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潮流。1990年,
法国政府颁布关于建立
初等教育3年制学习阶段改革计划的法令,进行打破传统的年级概念的改革尝试。其做法是:将2至10岁儿童的教育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一般由3个学年组成。每一个阶段称作初步学习阶段,包括
幼儿学校的小班和中班,儿童年龄为2至5岁。第二阶段称作基础学习阶段,包括幼儿学校的大班和小学前2个年级,儿童年龄为5至7岁。第3个阶段称作深入学习阶段,包括小学后3个年级,学龄为7至10岁。
在美国,人们对学前教育中的混合
年龄组和小学低年级中的不分年级计划的潜在作用也倍感兴趣,如90年代
肯塔基教育改革法和
俄勒冈州迎接21世纪教育法案,就是这种情况的反映。不分年级教育形式古已有之。到近代,年级制和
班级授课制在推动
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制度过于强调整齐划一,忽视儿童的
个性差异,因而在19世纪末开始的
欧美教育革新运动中就受到批评。
不分年级教育的指导思想的核心是重视儿童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允许超前和落后,使优秀学生和后进生都能获得有效发展。其次,不同年龄儿童混合在一起
共同活动,通过社会交往,无论是年龄大的儿童还是年龄小的儿童,都能学到大量知识,并获得
社会能力的发展。再次,不分年级的教育还促进了教师对儿童的因材施教,以及父母和教师之间相互联系的加强。最后,
不分年级制有利于幼小衔接,使儿童从幼儿园教育自然地过渡到正规的
学校教育。
各国学前教育事业在战后虽然有较大发展,但一般说来,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如幼儿园和
保育学校等仍难以满足社会上的各种不同需要。许多国家学前教育机构的办学形式日益多样化和灵活化。
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推动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是党和政府为老百姓办实事的重要
民生工程。2018年5月,李克强总理听取了教育部关于学前教育工作的汇报,指出要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
在2019年的《
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进一步强调无论是公办还是
民办幼儿园,只要符合
安全标准、收费合理、家长放心,政府都要支持。王沪宁同志、孙春兰副总理多次专题研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工作并作出相关部署。
2021年12月9日,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
“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
2023年8月28日,学前教育法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初次审议。草案共八章74条,包括总则、规划与举办、保育和教育、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投入与保障、管理与监督、法律责任和附则。
2024年11月4日,学前教育法草案三次审议稿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为解决托育难的问题,扩大幼儿园托班招收儿童的范围,草案三审稿作出相应修改。
2024年11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了第三十四号、第三十五号、第三十六号、第三十七号、第三十八号、第三十九号、第四十号主席令。第三十四号主席令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24年11月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
发展特点
一、党的坚强领导是核心力量
我国学前教育十年大发展再次证明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彰显了党全面领导教育工作的制度力量。十年前,我国九年
义务教育实现全面普及、高中阶段快速发展、
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学前教育成为我国教育最大的短板。党中央抓住这一主要矛盾,先后就加快学前教育发展做出一系列
战略决策,特别是2018年,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出台《
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为
新时代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公益普惠是根本方向
十年前,随着
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学前教育资源严重不足、
教育质量不高的问题日益严峻,加快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破解“入园难”“入园贵”难题,满足
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愈加迫切。事实上,所谓“入园难”是“入公办园难”,各地公办教育
资源短缺,“入园贵”是“入优质民办园贵”。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治本之策,是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普惠的发展方向,加快发展公益
普惠性学前教育。十年来,各级党委政府牢牢把握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基本方向,坚持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不低于50%、坚持
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不低于85%、坚持大力发展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促进了公益普惠学前教育资源的大发展。
三、计划引领是不竭动力
在基础教育大格局中,国家坚持学前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持续启动实施学前教育重大项目,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连续实施了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这都是推动学前教育十年大发展的战略举措。从中央到地方,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
政策措施力度前所未有。这其中,抓住了三个关键环节:一是抓投入,特别是中央财政设立
专项资金,带动地方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二是扩资源,采取措施大力发展公办园,强化城镇小区普惠性幼儿园配套建设,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园,鼓励
企事业单位、农村集体办园;三是强队伍,出台加快幼儿园
教师队伍建设的一系列政策。
四、科学发展是永恒追求
人民群众不但需要“有园上”,更要求“上好园”。十年来,学前教育大发展不仅体现在规模扩大和
入园率提高上,更体现在坚持科学发展、不断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上。十多年的发展经验表明,教育的事情必须尊重规律,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学前教育一系列
政策文件的出台、多个治理行动的开展、持续多年的科学
育儿知识宣传等工作,都是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作出来的,也是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持续推进的,这是
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发展前景
我国的早教市场在1998年开始萌芽,经过10多年的发展,
早教机构已经走过了一波迅速扩张期。以
运动宝贝、
红黄蓝等为代表的本土早教机构和以
金宝贝、
天才宝贝等为代表的海外品牌共同占据着当前的早教市场。
据《前瞻中国学前教育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0 年,我国共有幼儿园15.04万所,较上年增加1.22万所;在园幼儿(包括
学前班)2976.67万人,比上年增加318.86万人;
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共130.53万人,比上年增加17.75万人;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56.6%,比上年提高5.7个百分点。
但总体上看,学前教育仍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
薄弱环节,
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城乡发展不平衡,师资队伍不健全,一些地方“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比较突出。
“十二五”时期,学前一年
毛入园率提高到85%。到2020年,学前教育一、二、三年毛入园率分别达到95%、80%、70%。
充实队伍,强化师资。幼儿是娇嫩的花朵,幼师是护花的园丁。截止到2013年4月全国在园幼儿近3000万,
幼儿教师只有130万,有较大缺口。今后10年,我国学前三年
适龄儿童人口将增至约5000万。必须扩大充实幼儿教师队伍,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
培训体系,办好中等
幼儿师范学校和
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立幼儿园园长和幼儿教师培训体系。今后3年,教育部将对1万名园长和骨干幼儿教师实行国家级培训,5年内各地将对园长和幼儿教师进行一轮全员
专业培训。依法落实幼儿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切实维护幼儿教师权益。
加大投入,保障经费。2013年,学前
教育经费占全国教育经费总量比重一直在1.2%至1.3%之间徘徊,远低于3.8%的世界平均水平。必须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
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今后3年要有明显提高,为破解入园难铸牢“
资金链”。
中央财政已设立专项经费,2011年将投入30亿元,重点支持
中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此外,还必须强化幼儿园准入、安全、收费和保教质量等方面管理,合理制定公办园收费标准,加强民办园
收费管理,坚决查处乱收费。
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是针对0--6岁
学前儿童的一种教育。它包含
儿童心理、
营养保健、
儿童教育等方面的知识。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孩子教育,特别是
早期教育的投资。这就直接导致了学前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这个专业良好的就业情况和薪酬待遇。本专业的大专、本科生更是供不应求,可以供职于大中型幼儿园、早教机构或相关幼教行业。如婴幼儿音像、书籍、服饰行业等。
学前教育是21世纪
幼儿教育的大趋势。据最新的《
中国人口统计年鉴》显示,中国0~3岁的婴幼儿共计7000万人。2004年全国在园幼儿达到2089.4万人,
同比增长了4.5%;幼儿园比2003
年增加了4638所,
增长率为4%。幼教事业具有广阔的
市场潜力,与之配套的幼儿教师和管理人员的需求激增,幼儿师范毕业生供不应求。尽管各地一些院校增设了学前教育专业,但仍不能满足整个社会的需求。
各方观点
学前教育是不是学得越多越好?部分专家认为,学前教育过度往往以牺牲孩子的情感、
社会性以及长远发展为代价,得不偿失,教育部门应该及早刹住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风气。
山东省幼教专家
董旭花说,幼儿园应该开展哪些
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已经作出了明确表述: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如果按照纲要开展教学活动,幼儿园的孩子完全可以度过一段轻松快乐的学前时光。但记者调查了解到,几乎每一家幼儿园都在“超纲”教学。记者在济南几家幼儿园了解到,凡是受家长欢迎、生源足的幼儿园都是开设课程多的幼儿园。
针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有的地方教育部门已经主动开始对幼儿教育溯本清源。
青岛市教育局前不久对幼教机构办学行为进行了规范,禁止进行珠心算、早期识字及双语等违背幼儿发展规律的教育活动。青岛市教育局基教处李世霞接受采访时认为,在幼儿园阶段,能力的培养比知识技能的掌握更有利于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幼儿园更应该注意对孩子良好品质和
行为习惯的培养,而不是以
知识学习为主。
有专家认为,接受过“
超前教育”的幼儿在入小学前就掌握了小学的知识,因而导致幼儿进入小学阶段后对老师讲的课根本听不进去,上课时对重复学习的知识无法集中注意力,对课程不感兴趣,常常开小差、做小动作。而后容易养成课堂无法集中精神等习惯,对日后整个小学阶段影响重大。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七、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29条:推进城乡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支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支持和规范农村
民办教育,有效整合各类农村
文化惠民项目和资源,推动县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和
服务标准化建设。
基本原则
对0岁至入小学前儿童实施教育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是: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发展应互相渗透,
有机结合;遵循幼儿
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
个体差异,
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面向全体幼儿;热爱幼儿,坚持积极鼓励、
启发诱导的
正面教育。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
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
交互作用;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以游戏为
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依据0岁~6岁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学前教育的原则可概括为:
(2)促进学前儿童体、智、德、美的良好发展与个性的健康发展;
(3)成人对学前儿童的照管与教育相结合;
(4)以兴趣诱发,在游戏中成长;
(5)创设适宜的环境,发挥其教育的功能。
统计数据
最新数据
2023年7月5日,教育部网站发布
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22全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8.92万所,比上年减少5610所,下降1.90%。其中,普惠性幼儿园24.57万所,比上年增加1033所,增长0.42%,占全国幼儿园的比例84.96%。
学前教育在园幼儿4627.55万人,比上年减少177.66万人,下降3.70%。其中,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4144.05万人,比上年减少74.16万人,下降1.76%,占全国在园幼儿的比例89.55%,比上年提高1.77个百分点。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89.7%,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学前教育专任教师324.42万人,专任教师中专科以上学历比例90.30%。
2024年3月1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2023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1.1%,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全国共有学前教育在园幼儿4092.98万人。全国共有学前教育专任教师307.37万人,生师比13.32:1,比上年有所改善;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9.57%,比上年增长0.18个百分点;专任教师中专科及以上学历比例92.74%,比上年增长2.44个百分点。
2024年10月,《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其中公布:2023年学前教育在园幼儿[4]4092.98万人,比上年减少534.57万人,下降11.55%。其中,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3717.01万人,比上年减少427.03万人,下降10.30%,占全国在园幼儿的比例90.81%,比上年提高1.26个百分点。学前教育毛入园率[5]91.1%,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学前教育专任教师[6]307.37万人,专任教师中专科以上学历比例92.74%。
发展成就
一、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就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多次做出重要批示指示。十年来,中央作出全面系统重要部署,党的十八大提出“办好学前教育”,党的十九大要求“在幼有所育上取得新进展”;2018年印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基本方向,提出了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的重大政策举措,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专门印发的学前教育文件,具有里程碑意义,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对亿万学前儿童的亲切关怀和办好学前教育的坚强决心。国家连续十年实施行动计划,中央财政设立支持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实施了一系列学前教育重大项目。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分阶段明确学前教育发展具体目标、重点任务和工作举措,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切实做好实施工作,坚持不懈推动学前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各界逐步形成广泛共识,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更加认识到“投资学前教育就是投资未来”,广大学前
教育工作者更加认识到尊重学前教育规律对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作用,广大家长送孩子入园接受学前教育的愿望更加迫切,全社会形成了关心支持办好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普及水平大幅提高
围绕破解“入园难”,不断扩大学前教育
资源供给,确保“有园上”。十年来,学前教育
资源总量迅速增加,2021年全国幼儿园数达到29.5万所,比2011年增加12.8万所,增长了76.8%,有力保障了不断增加的适龄幼儿入园需求。毛入园率持续快速提高,2021年全国幼儿园在园幼儿数达到4805.2万人,比2011年增加1380.8万人,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由2011年的62.3%提高到2021年的88.1%,增长了25.8个百分点,学前教育实现了基本普及。中西部和农村发展最快,全国新增的幼儿园,80%左右集中在中西部,60%左右分布在农村。十年间毛入园率
增长幅度超过30%的13个省份都在中西部,“
三区三州”等原深度贫困地区入园率显著提高,甘肃
临夏州从15.8%增长到95.5%,云南
怒江州从25.6%增长到90.01%,学前教育区域、
城乡差距明显缩小。
三、普惠资源广泛覆盖
围绕破解“入园贵”,着力构建以普惠性资源为主体的办园体系,实现“上得起”。十年来,资源结构发生格局性变化,2021年全国普惠性幼儿园(包括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达到24.5万所,占幼儿园总量的83%,其中公办园12.8万所,比2011年增长了149.7%,充分发挥了公办园
兜底线、保基本、平抑收费、引领方向的重要作用。普惠水平大幅提升,2021年全国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7.8%,比2016年增长20.5个百分点(2016年开始统计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其中12个省份超过90%,有效保障了绝大数幼儿享受普惠性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逐步完善,2021年农村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6%,每个乡镇基本办有一所公办中心园,大村独立办园、小村联合办园;适应城镇化进程,不断扩大城镇普惠性资源,特别是全面开展了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共治理2万多所幼儿园,增加普惠性学位416万个。城乡学前教育
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基本满足了老百姓在家门口的入园愿望。
四、保教质量明显提升
围绕破解“小学化”,坚持学前教育内涵建设与事业发展同步推进,力保“上好园”。十年来,科学保教理念深入人心,以“游戏点亮快乐童年”“幼小协同 科学衔接”等为主题,每年开展“
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面向全社会持续传播科学保教理念和方法,促进科学育儿知识走进千家万户。专业指导持续加强,教育部先后印发《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等一系列文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指导体系,为科学保教提供强有力的专业引领。保教实践深化改革,深入开展“小学化”专项治理,积极推进“
幼小衔接”攻坚行动,大力推广以“安吉游戏”为代表的典型经验,不断完善学前教研体系,建立一批幼儿园保育教育改革实验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有效落实,有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五、教师队伍不断加强
坚持多措并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十年来,教师培养规模不断扩大,2021年,全国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本
专科高校有1095所,毕业生达到26.5万人,分别比2011年增加591所、23.1万人,分别增长1.2倍、6.7倍,为持续补充幼儿园师资提供了有力支撑。教师配备基本达标,2021年,全国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总数超过350万人,比2011年增加200万人,增长了1.3倍,
生师比从2011年的26:1下降到2021年的15:1,基本达到了“两教一保”的配备标准,师资短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教师素质明显提高,
学历结构进一步优化,2021年专科以上学历的园长及专任教师占比达到87.8%,比2011年提高了24个百分点。连续实施幼儿园教师“
国培计划”,2012—2020年累计投入43亿元,培训幼儿园教师超过243万人次,
教师专业水平明显提升。
六、经费投入快速增长
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家庭合理分担”,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不断完善。十年来,财政投入力度持续加大,2020年全国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为2532亿元,比2011年的416亿元增长5倍,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比从2011年的2.2%提高到2020年的5.9%。中央
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十年累计投入超过1700亿元,有效拉动了
地方财政投入的快速增长,为学前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成本分担机制基本建立,各省份均出台了公办园
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或生均
财政拨款标准、普惠性民办园补助标准,并根据事业发展需要不断完善标准;同时综合考虑
经济发展水平、群众承受能力和办园成本等因素,动态调整
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确定
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最高收费限价,有效保障幼儿园正常运行。资助制度不断完善,2012—2021年各级财政累计投入752亿元,共资助
家庭经济困难幼儿6232万人次,有效保障了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
残疾儿童公平享有学前教育的权利。
坚持“依法治教、依法办园”,学前教育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十年来,
管理制度基本健全,先后修订出台《
幼儿园工作规程》《
幼儿园建设标准》《
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等
规范性文件,为提高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督导评估深入实施,印发《
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办法》《
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办法》,全面实施了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和县域普及普惠认定工作,建立了督导
问责机制,有效促进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学前教育立法稳步推进,在全面总结十年来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情况的基础上,起草了
学前教育法草案,推动学前教育走上法制化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