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是旧时男子在正妻以外娶的女子,妾的地位一般低于
正妻但也有例外。
发展演变
周代贵族女子出嫁,需要同族姐妹或姑侄陪嫁,称为
媵,
媵会成为侧室,地位比
妾高。后世
媵和妾渐渐不分。 《
礼记.
内则》曰:妻不在,妾御莫敢当夕。
郑玄注云:辟女君之御日也。
陆德明经典释文云:辟音避,下辟人、虽辟,皆同。
孔颖达疏云:夫妇、男女,及内外之别,又明妾与适妻,尊卑相降之等。
在汉代,除非你有特殊的贡献,才可以娶到八个妾,“功成受封,得备八妾”;一般的官员也就最多娶妻妾三个而已,汉代史学家
蔡邕称“卿大夫一妻二妾”。如果是平民百姓,一个小老婆也是不准娶的,“庶人一夫一妇”,只能守着一个女人过日子。明朝,亲王一级的,“许奏选一次,多者止于十人。”世子及郡王则少多了,减了一多半,“额妾四人”,一生一般就是一次,除非无后,才可择二次。但是,庶人随意娶妾依然是不被允许的,嘉靖三十一年有例,“至于庶人,必年四十以上无子,方许奏选一妾。”对于私自纳妾者,赐以四十皮鞭:“民年四十以上无子者,方听娶妾,违者笞四十。”但实际上在清代至近代这些法律已被改得面目全非。
中国传统上,一个男子一般只能同时有一位
正妻(
正室),其它为妾。但也有先纳妾后娶妻的例子,如
章太炎于1892年纳妾王氏,王氏去世后与汤国黎结婚,但只称王氏为妾。在中国大陆,妾的合法性止于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建立,但真正严格地禁止主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香港和澳门等地亦是法例所禁止的,否则是犯上了
重婚罪;较为特别的是,香港直至1971年才完全废止
大清律例,禁止纳妾。
产生原因
一说法是因为在
古代中国娶妾有时是因为
正室不能生育,传统上有着“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妻子如未能生育,害怕丈夫绝后,当时的妇女又没有独立的谋生能力,为了维持自己在夫家的地位,所以才出此下策,但后来却成了男人为了欲念而做的一种行为。另一方面,则认为这是传统社会“
男尊女卑”的延伸。亦有人类学方面的观点,认为是生物保存血统的自然性,但此说仍未有充足证据证明。参见
一夫一妻多妾制。
成语“
三妻四妾”、“
妻妾成群”就是形容妻子与
妾侍很多的意思。
宫廷称谓
三宫六院
“
三宫六院”一词是由故宫的建筑而来。故宫内以乾清门为界,南为外朝,北为内廷,即是皇帝和他的
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三宫六院”都在故宫的内廷。“三宫”又称“
后三宫”,指皇帝居住的
乾清宫、皇后居住的
坤宁宫,以及位于
乾清宫和
坤宁宫之间的交泰殿(殿名取自
《易经》,含“天地交合、康泰美满”之意。“内宫不许干预政事”的铁牌就立于此殿。) “六院”其实是十二院。“三宫”东、西两路各有六宫,“东路六宫”即
斋宫、
景仁宫、承干宫、
钟粹宫、
景阳宫和
永和宫;“西路六宫 ”为
储秀宫、
翊坤宫、
永寿宫、
长春宫、
咸福宫和
太极殿。因各宫均为庭院格局建筑,故称为“东六院”和“西六院”。
嫔妃
所谓
七十二嫔妃,不过是泛指皇帝后宫人数的众多,实际上皇帝后宫侍妾的数目远比七十二为多。《管子·小匡》即言:“九妃六嫔,陈妾数千”。《礼·昏仪》则言周代后妃制曰:“古者天子后立
六宫,
三夫人,
九嫔,
二十七世妇,
八十一御妻”。可见早在诸侯时期,国君的妻妾已甚众了。秦汉之时秉承周制建立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后妃制,以皇帝为中心,皇帝之母称
皇太后,祖母称
太皇太后,
嫡妻称
皇后。由于秦的时代短暂,所以完备的后妃体制及其等级划分实际执行于汉代。汉代的
后妃爵列八品:即1.皇后,2.夫人,3.美人,4.
良人,5.八子,6.七子,7.长使,8.少使。自汉武帝、
汉元帝始,后宫三千
嫔妃又扩至十四个等级。即1.
昭仪,2.
婕妤,3.(女圣)娥,4.
容华,5.美人,6.八子,7.
充依,8.七子,9.良人,10.
长使,11.少使,12.五官,13.
顺常,14.
无涓,共和、
娱灵、
保林等。东汉时又化繁为简,六宫仅有皇后、贵人之称,其下只设美人、宫人、采女三等。
三国魏晋时期后妃制又有所变化,自夫人以下魏定爵秩十二等。
魏太祖于王后以下定五等:夫人、昭仪、 婕妤、容华、美人。文帝时增设贵嫔、
淑媛、修容、顺成、良人五等。明帝时又增设淑妃、昭华、修仪(除去了顺成)三等。晋参照汉魏之制于皇后下设贵嫔、夫人、贵人为
三夫人;又设淑妃、淑媛、淑仪、修华、 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为
九嫔;还有美人、才人等,其位亦在
九嫔以下。
后妃
紫禁城是明朝和清朝两个朝代的皇宫。从建筑布局来看,是按照古代所谓“
前朝后寝”的规制,外朝为“大内正衙”,内迁即所谓的“
三宫六院”。皇后居中(
坤宁宫)。东、西各有六宫(皇宫内建筑多以九为建制,这里用六不用九,显然是符合“后立六宫”之说),但是,究竟有多少后妃,各朝皇帝各有不同。
以清朝为例,后妃定制为8个等到级,数额是“皇后1名,居中宫,主内治;皇后以下设皇贵妃1人,
贵妃2人,
妃4人,
嫔6人,定数共14人。有牌位,分居东、西六宫居住。嫔以下还有3级,称:
贵人、
常在、
答应。这3级没有固定数额。随
皇贵妃等分居12宫。虽然
后妃定数明确,但实际上并未照章行事。如康熙帝的后妃至嫔5级中就有33个之多,贵人以下的还不在其中。
皇后在同一时间内只能有一个,其他贵妃、妃、嫔从来与规定数符,有多有少。
清朝前期多,后期少,如康熙十六年一次就封了1个后,1个贵妃,7个嫔,而到清晚期的
光绪皇帝,只有1后2妃。
清朝册封皇后,有三种形式,一是皇帝到年龄选立
皇后,举行大婚,迎娶
皇后入宫,册封为皇后。第二种是由
皇贵妃、贵妃、妃、嫔晋升而产为皇后,第三种是追封皇后。可为
清朝皇帝多不是
正宫所生,他即位后,都国把自己的
生母尊为
圣母皇太后,或死后上谥号为“皇后”。
妃嫔的册封与皇后册封存基本相同,只是不举行典,主要是颁发金册、金印(封嫔有册无印)。在册封妃嫔时,常有越级加封,也有因失宠而降级,或打入难害的,所以妃嫔们的使运全掌握在
皇帝一手之中,争得
皇帝宠爱是她们唯一的出路,否则,貌似英华富贵,实则苦熬一生,甚至有的才十多岁,因
皇帝驾崩就被赶至
慈宁宫,做起
太妃,寡居度日。
外国情况
在《圣经旧约》中,
亚伯拉罕的妻子
撒拉不能生育,于是把自己的婢女
夏甲给丈夫做妾。
夏甲在怀孕后对
撒拉不敬,于是被后者虐待报复,说明她和
撒拉仍然是主仆的关系。
在
伊斯兰教国家,虽然有
一夫多妻制度,但各个妻子的地位原则上是平等的,因此和
东亚传统上的妾有区别。
历史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