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特里亚王国(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45年),(Bactria,Kingdom of)公元前3世纪中叶希腊
殖民者在中亚(位于现今
青藏高原西北部的帕米尔西部地区,即位于现今帕米尔以西的
阿富汗一带)建立的
奴隶制国家。首都位于巴克特拉(今阿富汗巴尔赫)。
国名
“巴克特里亚”是古希腊人对现今
兴都库什山以北的阿富汗东北部地区的称呼。又称“中亚希腊王国”。
中国
汉文史籍《
史记》《
汉书》《
山海经》称该地区为大夏。《
隋书》《
北史》和《
唐书》作“吐火罗”。《
大唐西域记》作“睹货逻”。
发展历史
巴克特里亚地区是古代中亚、
南亚、
西亚和
东亚的
交通枢纽,公元前6世纪后期为古
波斯帝国(前550~前330)的一个行省,原居民属东
伊朗语族。
公元前329年,古
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三世(
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此地后,即以此为其东方领地的统治中心。
公元前323年,年轻的亚历山大大帝病逝后,巴克特里亚地区归
塞琉古(亚历山大大帝的部将,后建立希腊化的
塞琉古王朝)统治中亚时,更将大批希腊人和马其顿人移居此地。
公元前255年,
塞琉古王朝的巴克特里亚总督狄奥多图斯一世(约公元前256年~前248年在位)趁安息人反叛
塞琉西王朝之机,也宣告独立。并委派其亲属和功臣为各州总督。
公元前230年左右,索格狄亚那总督
欧西德穆斯夺得王位。
公元前208年,
欧西德穆斯挫败
安条克三世率领的
塞琉西军队,迫使后者
正式承认巴克特里亚王国。
公元前200年,其子德米特里一世(约前200~前185在位)即位后,将中亚地区的
喀布尔、
印度河流域上游的犍陀罗和
旁遮普等地纳入王国的版图。
公元前2世纪70年代时,王国的版图东起
喜马拉雅山脉以南的
恒河中游流域,西达波斯
东部沙漠,南抵孟买湾,北界中亚的
锡尔河,势力鼎盛。但就在这时,监领中亚的兴都库什山脉以北地区的欧克拉蒂德斯发动叛乱,在巴克特里亚称王。从此,王国以
兴都库什山脉为界,分裂为南北二朝,互相攻战不已。一些势强的总督或将军乘机割据一方,国势转衰。
公元前145年,巴克特里亚为来自中国西北部地区的
大月氏人和部分塞种人所征服。
公元前1世纪末至公元1世纪初,控制
喀布尔和犍陀罗地区的赫尔谟尤斯一度势强,但在安息却很快衰亡。
疆域
建国之初
王国最初的中亚
希腊王国除巴克特里亚外,还包括
阿姆河以北的索格狄亚那、以今谋夫为中心的马尔吉亚那和以今赫拉特为中心的阿里亚3个“撒特拉普”(Satrap,意为“省”或“郡”、“州”)。狄奥多图斯一世委派其亲属和功臣为各州总督。这样做,固然暂时巩固了其统治,但亦为以后的内乱埋下了祸根。
扩展时期
约公元前230年,索格狄亚那总督
欧西德穆斯夺得王位。公元前208年,他成功地挫败了
安条克三世率领的
塞琉西军队长达两年的进攻,迫使后者
正式承认巴克特里亚王国。
欧西德穆斯之子
德米特里一世(约公元前200年~前185年在位)即位后,乘印度
孔雀王朝衰落之机,大举南侵,先后将中亚的喀布尔、
印度河上游靠近喜马拉雅山西北部一带的犍陀罗和
旁遮普等地纳入王国的版图。
德米特里二世即位后(约公元前185年~前165年在位),继续向
印度扩张,至公元前2世纪70年代时,中亚希腊王国的版图东起
喜马拉雅山脉以南的
恒河中游流域,西达波斯沙漠,南抵孟买湾,北界
锡尔河,势力鼎盛。
衰弱时期
德米特里二世在位期间,但此时,监领
兴都库什山以北地区的欧克拉蒂德斯发动叛乱,在巴克特里亚称王。从此,王国以兴都库什山为界,分裂为南北二朝,互相攻战。
约公元前159年,欧克拉蒂德斯被杀,其子黑黎欧克里斯继位。一些势强的总督或将军乘机割据一方,如一度强大的
米南德,即在德米特里二世死后拥兵自立。
帕提亚帝国米特拉达梯一世乘机两次攻入巴克特里亚。
公元前2世纪中叶,
大月氏兴起于中国西北部地区并西迁,给已经走下坡路的巴克特里亚王国以巨大的冲击。马尔吉亚那和索格狄亚那相继为
塞种人和大月氏人所占。
公元前145年,黑黎欧克里斯(约公元前155~前135在位)被迫退往
兴都库什山以南,巴克特里亚遂为大月氏人和部分塞种人所占。此后,残存于自喀布尔谷地至旁遮普地区的巴克特里亚——希腊人分裂为数个小王国,相互征伐不已。
公元前1世纪末至公元1世纪初,控制喀布尔和犍陀罗地区的赫尔谟尤斯(约公元前70年~公元前40年)依靠汉朝使节和大月氏的力量一度势强,吞并了
罽宾的塞人的王国,但是不久被月氏人用联姻的方式吞并。随着塞人势力和月氏势力的进一步推进,巴克特里亚王国的历史从此结束。
政治
政治思想
希腊化时代政治思想被专制政体所取代,君主通常以
神权或半神权作为号召。亚历山大大帝在埃及以上帝之子的身份统治,在希腊被美化为神来崇拜。他身故之后,希腊化各国皆是仿效他的做法。
等级制度
在当时已有严格的
等级制度,各等级的居住区域和房屋有十分明显的差别。据铭文研究,
希腊语是王国的
官方语言,而
希腊字母也往往被用来标写或改写本地方言。这一时期,希腊的宗教,
建筑风格、雕塑技艺、钱币和金属器皿的
铸造技术在中亚及
南亚北部广泛流行。
经济
农业
巴克特里亚王国时期,中亚的农业和
畜牧业获得迅速发展,种植小麦、
稻谷、
葡萄。
费尔干纳盆地以出产
良马著称。来自希腊、马其顿、
小亚细亚的移民大规模地屯田开荒,兴修水利。公元前3世纪以后,
城市经济繁荣。其中较重要的有:马尔吉亚那的
亚历山大城、索格狄亚那的马尔康达、费尔干纳的安条克城、阿富汗北部的
巴米扬、贝格兰姆等城。
商业
王国希腊
殖民者积极地同其故土保持联系,加之中亚居民善于经商的传统,这一时期的东西方交通亦有很大发展。从中国西北经中亚或从中国西南经由印度去西方的商道,都经过巴克特里亚,因此中介商业十分发达。
货币
在各遗址中,都发现有大量钱币(主要是银币),上面的王像和铭文,为研究者提供了有关王国的政治史、王室世系、编年的珍贵资料。同时,这些钱币还证明了当时繁荣的社会经济交流。文化
由希腊移民创建的巴克特里亚王国的
政治体制、
经济结构、
文化构成等都植根于古老的
希腊文明。但是,由于这种
外来文化是被移植、发展于同样具有古老文明的中亚腹地,并不断受到印度和
波斯文化的影响与渗透,因而形成了一种以
希腊文化为基调的“混成”文化。这种文化,对中亚
古代文明的发展影响甚深,对中亚周边各文明区亦有程度不同的影响。
民族
巴克特里亚王国的民族由古希腊人(包括希腊化的古马其顿人)、波斯人(包括波斯化的人)、塞种人、印度斯坦人和一些少量的月氏人。
文物
巴克特里亚宝藏是1978年
苏联考古学家维克托·萨里安尼迪率队,从位于
阿富汗北部的巴克特里亚王国旧址古代墓地和遗址中发现并出土的古代黄金制品21618件,其数量甚至超过著名的古埃及
法老图坦卡蒙墓。1979年,
苏阿战争爆发,此后这批珍宝下落不明。直到2003年,巴克特里亚宝藏再次重见天日——它们被阿富汗文物工作者们保存在阿富汗
喀布尔总统府达努拉曼宫的秘密地下宝库。为了让国宝远离战火,从2006年起,阿富汗的文物保护者们带着一批宝藏开始了世界巡展。十几年间,两百余件文物先后在法国、
意大利、
荷兰、美国、
加拿大、德国、
英国、
瑞典、
挪威、
澳大利亚、日本、
韩国和中国共13个国家进行巡展,所有文物于2020年2月安全运返喀布尔总统府。但随着加尼政府倒台,部分宝藏下落不明,宝藏的去向引发国际关注,塔利班政府正努力追查。
据阿富汗“黎明新闻电视台”统计,巴克特里亚宝藏在过去13年里在13个国家展出,为阿富汗
国家财政带来了超过3.5亿
阿富汗尼(超过450万美元)的收入。这些
文化瑰宝在世界多地巡回展出,既成为
文明交流的使者,也成为呼吁世界和平、反对
恐怖主义的全球性文化名片。
国王世系
狄奥多特二世
安提玛科斯一世
欧克拉提德一世
赫利奥克勒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