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咸水湖的一种,干旱地区
含盐度很高的湖泊。
淡水湖的
矿化度小于1克/升,咸水湖矿化度为大于1克/升,
矿化度大于35克/升的则是盐湖。盐湖是湖泊发展到
老年期的产物,它富集着多种
盐类,是重要的
矿产资源。
基本概况
盐湖是一种咸化水体,通常是指湖水
含盐度w(NaCleq)大于3.5%(大于海水平均盐度)的湖泊,也包括表面卤水干涸、由含盐沉积与晶间卤水组成的干盐湖(地下卤水湖)。盐湖中沉积的
盐类矿物约达200种。人类已经从盐湖中大量开采
石盐、碱、
芒硝和钾、锂、镁、硼、溴、
硝石、石膏和医用淤泥等基本化工、农业、轻工、
冶金、建筑和医疗等重要原料。
盐湖中还赋存着具有工业意义的铷、铯、钨、锶、铀以及
氯化钙、
菱镁矿、
沸石、锂
蒙脱石等资源。盐湖中还发育有大量具有重要
经济价值与科学意义的嗜
盐藻、
盐卤虫、
螺旋藻、
轮虫等特异
生物资源和耐旱、耐盐碱基因资源,它们为人类获取单质、天然食物色素、能源、多种工业科学材料和净化环境,为变盐湖为“良田”开拓了良好的前景。同时盐湖又是重要的
旅游资源和医疗淤泥资源。盐湖卤水的储热特点,已开始用于“太阳能盐水池”发电。
盐湖也是
自然环境信息和天然实验室;盐湖还是“
碳沉积池”(Carbonsinks)、“自然
生物反应器”(naturebioreactors)。
盐湖沉积占世界陆
表面积相当大,有大量碳酸盐沉积,而能在一定程度上延迟与人类有关的
温室效应。
四大盐湖
中国四大盐湖分别为 [青海
茶卡盐湖][青海 察尔汗盐湖][山西
运城盐湖][新疆
巴里坤盐湖]
茶卡盐湖
位于中国
青海省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境内,湖面海拔为3059米。该湖湖水富含钠盐,
盐层较厚,贴近湖面,湖水已经趋于干涸。湖边有
铁路支线连接青藏铁路。
察尔汗盐湖
是中国青海省西部的一个盐湖,位于柴达木盆地南部,地跨
格尔木市和
都兰县,由达布逊湖以及南霍布逊、北霍布逊、涩聂等盐池汇聚而成,总面积5856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盐湖;
格尔木河、柴达木河等多条
内流河注入该湖。
运城盐湖
位于
山西省西南部
运城市境内,地处
中条山北麓,是山西省最大的湖泊,世界第三大
硫酸钠型
内陆湖泊。地质研究表明,运城盐湖诞生于新生代第三纪喜马拉雅
构造运动时期,约有0.5亿年历史,自东北向西南延伸,长约30千米,宽3~5千米,湖面海拔324.5米,最深处约6米,总面积132
平方千米。
巴里坤盐湖
是新疆的著名盐湖,位于新疆东部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境内。湖面略成椭圆形,东西宽约9公里,南北长13公里,面积117平方公里。
类型划分
依据湖水主要水化学成分分类,有
碳酸盐型、硫酸盐型,也有氯化物型盐湖。
按盐类矿产种类划分,不仅有最为常见的石盐湖、
芒硝湖和
天然碱湖,也有石膏湖、钾镁盐湖、硼湖、锂湖,以及世界罕见的
硝酸(钾)盐湖。
划分盐湖类型的原则主要有三种:一是按盐湖卤水赋存状态分类。二是按盐湖的主要盐类沉积物分类;三是按卤水的
化学成分分类。
按盐湖卤水赋存状态,盐湖可分为
卤水湖、
干盐湖和
沙下湖。
卤水湖的特征是一年四季
湖盆中都有
表面卤水存在,而盐类沉积仅见于岸边或湖底某些部位;湖水在一年四季中有涨有落,但湖中总有自由表面卤水。
干盐湖的主要特征是在一年内绝大部分时间是干枯的,只有在潮湿季节才有暂时性的表面卤水。裸露地表的干
盐滩由于日晒和强烈蒸发,地下卤水析盐膨胀造成地表龟裂,更由于常年风吹、雨淋、日晒蒸发,形成了巨大的
盐壳。察尔汗就是一个巨大的干盐湖。
沙下湖是以全年内均无表面卤水为特征的一类盐湖。
晶间卤水的水位远比干盐湖的埋藏深度大,并且因卤水很少跟外界交换,水位较为平稳,只有降水下渗或盐类自析才稍为引起水位的微小波动。沙下湖另一个直观的特点是在其盐类沉积的顶部往往有或厚或薄的浮土和流沙覆盖,全年均无
地表径流的补给。
按盐湖的主要盐类沉积矿物,盐湖可分为石盐湖、芒硝湖、
碱湖、
硼酸盐盐湖和
钾镁盐盐湖。
按盐湖卤水水化学成分分类是中国在盐湖分类上应用最广的,可分为碳酸盐类型、
硫酸盐类型(包括硫酸钠亚型和
硫酸镁亚型)和
氯化物类型。卤水化学成分分类指明了湖水
物理化学作用的特点和
水盐平衡体系。
主要成分
盐湖湖水
蒸发量大于或至少等于
降水量及地面地下水对湖泊的补给量,湖中的Cl-、SO42-、HCO3-、CO32-、Na+、K+、Mg+、
Ca2+等浓度很高,含盐量超过24.7‰。中国柴达木盆地蒸发量达2400~2600mm,为
年降水量的30~50倍,形成很多盐湖,如
察尔汗盐湖、
茶卡盐湖等。析出的盐类按成因和形态可分为新沉积盐、旧沉积盐和固成盐。固成盐构成盐矿区,是重要的
矿物资源,吉尔泰盐池即中国享有盛名的盐湖之一。
形成条件
盐湖之形成,需要一定的
自然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两点:
在盐湖地区,常常可以看到环湖有一圈圈银白色的盐带,宛若戴在盐湖上的美丽
项圈。这种
自然现象,是盐类物质自流域向盐湖迁移的一个有力的证据。因为溶解于水体中的各种盐类从流域向盐湖的迁移过程中,水分逐渐蒸发,浓度不断增大,一旦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就会产生沉淀作用。但是由于各种盐类的
溶解度不同,因而呈现出一定的沉淀顺序,从物质来源的上游到盐湖之间,各种盐类沉积物有明显的环带状分布规律。例如在
昆仑山北麓的一些盐湖地区,靠近山区的地段为硼盐带,近湖地段为
芒硝带,湖内则沉积有食盐和
光卤石。
盐湖不仅可以形成于大陆,也可由海湾演变而成。浩瀚无垠的海洋,每升水中的平均含盐量为35克。如果海湾因
沿岸带沙坝的逐渐发展、扩大而与海洋隔离,成为封闭状态,兼之气候干燥炎热,水体在强烈地
蒸发作用下,盐度将不断增高,最后也会形成盐湖,产生各种盐类沉积。这种由海湾演变而成的盐湖,称为
海成盐湖。中国近代的盐湖,均属于
大陆盐湖。盐湖是干旱造就的一种奇特景观。
分布规律
从盐湖的形成条件可以看出,盐湖是具有明显的
地带性分布规律的。
中国是世界上盐湖最多的国家之一,盐湖的分布几乎全部集中在广大的内陆区域。从东北的
吉林省起,向西绵延,经
内蒙古、
宁夏、甘肃、新疆、青海,直至
西藏,在全国约1/2的辽阔土地上,星罗棋布地分布着数以千计的盐湖。其中,被称为“盐湖之家”的
青藏高原,就有数百个盐湖,被誉为盐的世界。
就
地理位置而言,中国的盐湖大致处于北纬30~50°之间,属于世界著名的亚、非、欧大陆盐湖带的最东缘,称之为中国盐湖带。盐湖比较集中分布在青藏高原和
蒙新高原的
山间盆地或高原闭流洼地之中,西藏的扎布耶
茶卡海拔4400米,多格错仁(茶卡错仁)海拔4814米,是世界海拔最高的
大盐湖;新疆的
艾丁湖位于
海平面以下154米,是中国海拔最低的盐湖,位置之低居世界第二位。
中国为数众多的盐湖,由于它们所处的地质、
地理环境的不同,其所经历的发展、演化阶段皆有着一定的差异。有的盐湖的上层湖水盐分浓度很大,而湖水很浅。这种湖水是
饱和状态的盐类溶液,
矿化度一般在300克/升左右,比重在1.2上下,水深多在0.2~0.3米,超过1米的较为罕见。盐湖水色
碧绿,清澈晶莹,令人心旷神怡。在盐湖
表层水的下面,则是五彩缤纷的各种结晶盐类。例如
柴达木盆地内的
达布逊盐湖,
湖水面积210
平方公里,平均深度仅0.56米,最大深度也只有0.96米。
有的盐湖是业已干涸的
干盐湖,亦称为
固体盐湖,湖水(卤水)赋存于盐类沉积物的晶隙中。整个湖面为白色的结晶盐类所覆盖,犹如银装素裹,
耀眼夺目。而有的盐湖表面受长期风沙侵蚀的影响,盐类和泥沙混杂,凝结成褐色盐盖,其下才是雪白晶莹的
盐粒。由盐类沉积所形成的巨大盐盖,坚硬异常,顽若岩石。经
力学试验,每
平方厘米可以承受14公斤以上的压力。因此,在盐盖上可以建工厂、筑铁路、修机场,均无陷落之虑,更不用说行人了。著名的
察尔汗盐湖就是一例,
青藏铁路由北而南建设在它的盐盖之上,奇迹般地铺砌了32公里长的盐湖铁路。与铁路相平行的,还有一条50年代修成的横跨盐湖的公路,被人们赞颂为“
万丈盐桥”,路面平坦光滑,与
柏油路面并无两样。在万里晴空的夏季,人们乘车行驶在“万丈盐桥”上,眺望远处,那“茫茫大海,层层楼阁”的海市蜃楼
幻景,引人入胜。
外国的盐湖,主要分布在南美
安第斯山脉的
潘帕斯草原北部。
开发利用
中国对盐湖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就开采的盐类来说,以食盐为主,其次是天然碱。
解池位于山西省中条山北侧的
运城盆地,是一个东北-西南向的长条形湖泊,长约18公里,宽为1.5公里,面积近27.3平方公里,是中国开发最早的盐湖。该湖系地堑式的
构造湖,周围山体因
断层作用而抬升,盆地则相对凹陷,在低洼处积水成湖。成湖之初湖泊本为
淡水湖,后来在盆地
干燥气候的影响下,经过第四纪历史时期的沧桑变迁,而演化成盐湖。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时,生息在滨湖地区的
劳动人民就已开始利用湖水(卤水)
晒盐,并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认识到风向、气温等
气象要素的变化与产盐的多寡有着密切关系,因而总结出“解池盐产必资南风,南风不时,盐即失利”的
科学论断。解池南依中条山,当南来的气流越过中条山后形成了
焚风,在下沉过程中有增温
减湿的作用,使
空气干燥,加速了湖水蒸发和盐类沉积。4000多年前中国劳动人民对盐湖的自然面貌能有如此科学的认识,真令人赞叹不已。
内蒙古的
吉兰泰盐池是中国开发历史悠久的另一个食盐湖,《
汉书·地理志》中对此已有记载。唐代吉兰泰盐池又名温池,
蒙语称察汗布鲁克池,面积120平方公里,所产盐质味佳,因表层混有淡红色尘砂,俗称
红盐,亦名
吉盐。清代以前,盐池所产之盐除供当地需要外,尚畅销于陕、甘及晋北一带。
乾隆初年,红盐开始运销内地,因销路广开,陆运供不应求,到乾隆末又开黄河水运。吉盐以旧
磴口为发运地,并设盐吏专管,最盛之
时运盐船只络绎不绝,多达500余只,可见旧时吉兰泰盐池的开采已具相当的规模。
此外,西藏、新疆、青海、甘肃、
吉林等省区,也都有一些开发较早的食盐湖,如扎布耶茶卡、
茶卡盐池、
雅布赖盐池等。
历史时期除开采食盐外,对天然碱、硼砂也有开采。如
鄂尔多斯高原上的白彦淖、哈马台、察汗淖等,就是有名的天然碱产地。
西藏盐湖中的硼砂,早在公元6世纪时就已开采利用,直到公元1563年,其开采方法方传到欧洲,比中国晚1000年左右。
中国虽然盐湖数量多,矿种丰富,储量又大,然而在历史时期从事开采的盐湖却寥寥无几,且生产单调,主要是开采食盐和天然碱,
采盐规模小、效率低,工人靠铁钻、铁铣、铁构和
铁耙“
四大件”从事生产,生产水平极低,
原盐的外运亦主要靠人背畜驮。
新中国成立后,盐湖事业获得了新生。吉兰泰和茶卡等盐池,通过企业的改造和技术革新,扩大了生产规模,改善了
生产条件,
盐矿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1976年,中国第一座大型机械化盐场在吉兰泰盐池建成,从原盐的开采到分离、脱水、
堆坨和加工除钙等主要生产工序,均实现了机械化。原盐的
日产量已超过解放前的全年产量,
湖盐的外运由汽车和火车等承担。
随着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日益发展,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与吉林等省区又相继开发了一些新的
盐湖矿床,并在盐湖地区建立起一批化工企业。1958年于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湖地区建起了中国第一座以开采光卤石(钾、镁盐类),生产
氯化钾和钾肥为主的化工厂。经过20多年的建设,化工厂的规模日益扩大,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钾肥原料
供应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