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澜社
1932年成立的画会组织
“决澜社”画会组织酝酿于1930年,1932年正式成立面世,至1935年,共举办四次“决澜社”画展,其基本成员十名,而参加过“决澜社”活动及画展的盟友众多。“决澜社”的基本成员为:庞熏琹倪贻德王济远、周多、周真太、段平右、张弦阳太阳杨秋人丘堤(其中王济远于第二回展后退出,丘堤于1933年日本回国后加入)。“决澜社”第一回展时,发表了由倪贻德撰写,经庞薰琹王济远同意的“决澜社”宣言,表明了他们对当下的艺坛状况的看法及自己的使命的确认。
时代背景
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中西文化相冲撞相交融的激荡年代。经历了“ 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中国画坛,也经受着中西相融、新旧交替的阵痛。作为“ 五四”新文化运动一部分的新美术运动,大致分三条线路向着现代推进。
一、
自明以来陈陈相因日渐衰微的中国传统绘画,因西画观念的冲击而有了转机。从陈独秀等呼吁用西画的写实精神“ 革王画的命”,到徐悲鸿提出并具体实施“ 中国画改良”的主张,在南中国还形成了折衷中西的“岭南画派”,这些中国画革新的主张和派别,强烈地冲击着保守的“ 国粹派”势力,对中国画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
新学正替代着旧学,效法西方教学体制的新型的美术学校正在各地兴起,替代着千年来师徒授艺临画的旧式的学艺方法,而各种画会的自由组成和画展的层出不穷,加快着新美术运动的发展。
三、
从西方或东邻日本留学归来的画家各自带回来了西方近、现代形形式式的艺术思潮,则使新旧之争的冲突更为激烈。诚然由“ 五四”新文化运动导引的中国早期的新美术运动,是在西方绘画观念的影响下动摇了根深蒂固的传统绘画价值体系,但对于外来文化的西画(主要是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却步履维艰。二三十年代被称为“ 洋画界”中的西画家们在不断地学习、分化、淘汰中成长起来。
成立的前因
西画,最初是通过迎合大众(主要是市民)欣赏趣味的俗文化而被接受的,诸如学西画有光感的立体效果,创作出了月份牌式的年画。这类画在民国初年作为早期学习西画中的一种品种存在,或许是顺应了中国民众对西画的承受能力,有它的合理性。但由于它的滥觞,而使人们误解了西画的真正的艺术价值桐城派风景画文人画艺术技巧,并进一步融和中西,创造自己的新艺术。因而回国后,依然故我,仍是个旧式文人,或者有的人,一手可画传统文人画,一手也画学院式的西画,两者的观念、技法互不搭界,成为两栖画家。
成立
文化背景中应运而生了。他们因痛感中国文化
其经过如下:
1930年——刚从法国留学回来的庞熏琹庞薰琹
倪贻德此时在上海艺专任教,在薰琹画室初见庞薰琹,观看了他从欧洲带回的一批作品,认为庞薰琹
1931年夏——倪贻德从武昌到上海美专西画系任教,再次访问庞薰琹,对于组织画会,二人的观点不谋而合,遂草拟简章,进行征集会员等事项。
1931年秋——9月23日在梅园酒家,开第一次会务会议。与会者有:庞薰琹倪贻德
画家与盟友们
“决澜社”成员及盟友们名单:庞熏琹、倪贻德、王济远、周多、周真太、吴大羽、方干民、段平右、张弦、阳太阳、杨秋人、丘堤、陈澄波、梁白波、陈抱一、邓云梯、傅雷、关良、梁锡鸿、林风眠、刘海粟、王悦之、司徒乔、卫天霖、许幸之、丁衍庸、赵无极、李东平、赵鲁、曾鸣、李仲生
庞薰琹
教会学校——震旦大学,四年的学习,有良好的法文基础和受西方文化的熏陶。虽是学医,但酷爱绘画。19岁(1925年)弃医远涉重洋到法国巴黎,入叙利思绘画研究所(又译作朱丽安学院)学习两年后,他接受常玉等朋友的劝告不入当时被中国画家所向往的国立巴黎美术学校,而改入艺术气氛活跃的大茅屋画院研习绘画,并结交很多艺友。面对当时流派纷呈的巴黎画坛,他不像有些留欧的画家,因缺少西方文化的基础而无所适从或格格不入,只能把当时保守的学院派写实派情感艺苑交游记底稿的素描所不同,有些中国的淡墨画的意味,其价值不在于描写的是什么,而在于线条的纯美和形体的创造。傅雷丰富多彩庞薰琹三座大山
倪贻德
新文学创造社西方美术史野兽派的特朗那种纯色心象洗练,线条粗犷洒脱,追求大面和整体效果,并以形与线相谐中具有建筑的坚实感和力度,又在纯净明快色调中,形成了朴拙而清雅的格调。
王济远
西洋画天马会水彩画。1926年赴日本东京、法国巴黎考察艺术并举办画展时,大受启发,回国后潜心研究油画。他的艺术,追求后期印象派塞尚等简练而凝重的艺术效果,着重体面构成,笔触粗犷,用色浓重厚实。画面也在色以线造型,线附于色的运笔中蕴藉着东方人的气质。
张弦
(1901——1936) 20年代毕业于上海美专后,即赴法国留学,入国立巴黎美术学校。回国后任上海美专教授,艺苑研究所指导。其时他的油画学点彩派,用些混浊的色彩,在画布上点彩,其结果往往失败,很是苦闷。于是,1929年再度赴法,就学罗辛门下。有人说他有艺术家的一点憨性,拿着他劳动的报酬来满足他研究艺术的欲望。这次,他完全抛弃了以前的技法,从临摹德加、塞尚等现代派的作品始,到受马蒂斯、特朗的影响。回国后,他又认真研究中国民间艺术
阳太阳与杨秋人
阳太阳(1909——)与杨秋人(1907——1983)都是广西桂林重量感艺术特色造型手法融会贯通,形成了他自己清新的绘画风格。
丘堤
装饰艺术花红叶庞薰琹相识、相爱而结为伉俪。
周多与段平右
周多(1910——1989)与段平右(约1906——),他们同为湖南老乡,上海美专时的同学, 1930年一起参加庞薰琹风景油画中寻求毕卡索与特朗在块面组合和色彩单纯化中的那种深厚的画面效果。
周真太
(生年不详——卒于1936)原名周汰,浙江人,留学日本时,他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1930年回国后与庞薰琹哲理性。后来他成天在工厂工作,画有反映工人生活的作品,用笔粗犷,画面较为厚重。
其他画家
遗风余响
文化环境。其次,他们也缺少相当的经济力量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低能林风眠刘海粟陈抱一王悦之吴大羽方干民司徒乔卫天霖许幸之丁衍庸等等,他们也都在中西艺术的比较研究现代派绘画精神和新的技法的同时,明显地流露出对无论是中国的或是外国的传统艺术纯粹艺术气候条件,忽视了大众的欣赏水平和承受能力。他们的观众局限于美术学校的师生和一些文化界人士,并且这些观众也有过学习印象派之后的模仿的幼稚阶段。他们反对模仿的只是写实绘画,而他们中不少人就在模仿塞尚、特朗、毕卡索、莫迪里亚尼等,也在学步中摇摆不定。他们的艺术只提供一些新的信息,还不足以形成中国现代艺术民族形式相结合的问题,倪贻德主张以新技法来表现新的时代精神庞薰琹
东方画会前卫前卫艺术的核心中学习,精熟康丁斯基的抽象绘画及超现实主义,他是以最前卫的姿态侧身于抗战时期的画坛,1949年到台湾开班教现代绘画,在保守的传统派和殖民文化的夹板中,他被推上了浪尖,成了台湾新兴艺术的化身,青年人搞现代艺术的精神支柱。
参考资料
1945年度大事记.中国美术馆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12 00:45
目录
概述
时代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