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克抗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
何克抗(1937年8月—2021年6月6日),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大埔县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现为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终身教授)。长期从事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育应用研究)。
个人履历
1963年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无线电电子学专业研究生毕业;
1992年被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1993年12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中国第一位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
1993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
1994年7月入选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第23卷;
1997年成为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
2006年被评为北京市高校名师;
2007年被评为全国宝钢优秀教师;
2012年12月被评为“首都教育界十大有影响人物”。
学术兼职
2001年6月至2006年5月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2015年1月任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学会(GCICE)第一副主席,国际刊物JCAL(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计算机辅助学习)编委。
教学工作
博士研究生课程《教育创新理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建构主义理论》。
科研方向
科研项目
1. 何克抗、余胜泉、吴娟、马宁、陈玲等,2000~至今承担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北京师范大学211工程重点课题“基于网络环境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探索试验”项目。该项目有十多个试验区130多所试验学校,成倍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受到社会好评。
2.林崇德、何克抗等,2003.7~至今承担教育部2003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创新人才与教育创新研究”。
3. 何克抗、陈玲、马宁等,参与教育部师范司重点项目“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参与标准制定与解读、培训大纲编写、教学人员(初级)培训教程编写、教学人员(中级)培训教程编写、考试大纲研制等工作。
4. 何克抗、李克东、王本中等,1994~2000年承担教育部基础司重点教学改革项目《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该项目被誉为教育技术界三大试验研究之一,取得了广泛的影响与社会效果,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5. 何克抗、李克东、王本中等,2000~2010年承担教育部基础司重点教学改革项目《中小学各学科‘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继续深入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模式教学结构,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实施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6. 何克抗教授、乌美娜教授等,1997.10~1999.10,《CAI 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小学.初中.高中语文(200001)、数学(200012)、英语系列课件及通用题库管理系统研究)》,国家九五重点攻关课题;
7. 何克抗教授等,1998.5~2000.12,《教育技术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研究(227002)》;教育部师范司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项目。
8. 何克抗、余胜泉:1999.12-2000.4:承担国家远程教育工程中的研究项目:《国家远程教育支撑系统开发》的研究,设计开发了一套基于WEB的远程教学支撑系统,教育部相关领导和专家多次参观了该系统的演示,获得了一致的好评;该系统已经在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以及教委网络信息中心试用。
9. 何克抗等,1999~2000,国家“九五”重点攻关项目《中小学系列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
10. 何克抗,1998.1-2000.1:9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新一代虚拟现实技术的高质量的教育与培训系统的研究。
11. 何克抗:1994年至今:承担教育部教学改革重点课题《学科“四结合”教学改革实验》,重点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该项实验在国内已取得广泛得社会影响,被誉为“教育技术界最重要的两个实验之一”,已有600多所实验学校。该项目获国家教委基础教育优秀教改成果二等奖。
12. 何克抗:1992-1994 由何克抗主持的国家教委“八五”重点科技项目:“全国中小学教学用汉字编码规范及汉字输入系统”,其成果“认知码汉字输入方法”已于1995年1月由国家教委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正式发文在全国中小学普遍推广(上述“四结合”项目就是以“认知码”作为必要的工具和手段进行的)。
出版图书
科研著作
近几年发表的主要专著
1. 《儿童思维发展新论》,何克抗著,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何克抗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3. 《教学人员教育技术教程》(初级教程),何克抗、刘雍潜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1;
4.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光盘》——案例、文献资料及素材选编,何克抗、刘雍潜,北京:电化教育电子出版社,2005.11;
5. 《语觉论——儿童语言发展新论》,何克抗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2;
6. 《教育技术学》,何克抗、李文光著,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
7.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中等师范学校教科书,何克抗、李克东主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
8. 《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中等师范学校教科书,何克抗、李克东主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
9.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何克抗著,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主编“信息技术教育文献”,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
10. 《创造性思维理论——DC模型的建构与论证》,何克抗著,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
11. 《计算机应用基础》(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计算机课教材),何克抗主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12《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何克抗著,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
13《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的建构与发展》,何克抗著,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
科研成果
何克抗教授及其领导的团队主要在“教育信息化工程”、“中小学的教学改革试验”和“教育创新理论”等三个方面开展了研究与探索。不仅研发出一大批国内领先的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和教育软件产品,而且率先倡导并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并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方面始终引领国内的方向与潮流。在担任“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期间,负责主持制定了全国第一个教师专业能力标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与此同时,何克抗教授在长期深入进行中小学教改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探索网络时代的创新教育理论,对国内外教育名家思想、理论进行批判继承,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在创造性思维理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儿童思维发展新论、语觉论(儿童语言发展新论)、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理论等方面逐步创立了自成一家的全新教育理论。下面着重将该团队十多年来所作研究工作简介如下:
1.教育信息化工程研究与实践
积极参与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研发出一大批国内领先的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和教育软件产品(技术研发成果)。
(1)1999年8月,何克抗受教育部高教司委托,主持制定中国第一个“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该规范已于2000年5月由高教司正式发文在全国高校使用。
(2)1998年底,何克抗在国内率先提出“城域教育网”概念。随后在广东佛山市政府支持下,于1999年3月~2000年7月期间,由何克抗团队自主设计并独立承担全部软硬件工程,高质量地建成中国第一个“城域教育网”。何克抗团队提出了包含“硬件设施、软件平台、资源建设和教师培训”等四要素并重的城域教育网全面解决方案,该方案目已成为中国城域教育网的基本指导思想。
(3)2000年6月,何克抗承担教育部委托研制项目“现代远程教学支撑平台”——为68所高校的网络学院和教育部资助的300多门“新世纪网络课程’提供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统一教学支撑平台,该平台经权威专家鉴定,认为是中国第一个功能最完备且实用的网络教学平台
(4)2001年10月28日,何克抗团队独立研制完成并开通了国内第一个省级大型“分布式教育资源网络系统”——广东省基础教育分布式资源网络系统。该系统可实现省级范围教育资源的四级分布式存储与检索。
(5)2002年6月,何克抗团队在与IBM、Cisco、Oracle等众多国外大公司的强大竞争中,首次在平安保险公司的超大型企业网络培训平台的招标项目中中标,突破了所有超大型企业的网络培训平台项目均被国外大公司垄断的局面。随后在2003年7月,在“银河证券公司”的超大型企业网络培训平台的招标中再次中标,从而不仅奠定了何克抗团队在高等学校网络教育平台和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领先地位,而且也奠定了在企业E-Learning(网络培训)中的领先地位。
(6)1999年6月,何克抗团队与深圳教育局合作,在国内率先开展“技能性非客观题计算机自动测评理论与方法研究”,经院士为首的权威专家组鉴定,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
2.信息时代中小学教学改革试验
全身心投入中国中小学的教学改革试验,率先倡导并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利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在质量方面的跨越式发展。
从1994年开始,何克抗就在教育部基教司立项——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试验研究(几年后这一项目又扩展为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各学科课程相整合的试验研究),这是国内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早进行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正因为我们在这一领域开展了最持久而深入的研究,所以在这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迄今仍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领域引领国内的方向与潮流。
3.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和教育信息化研究与实践
从2002年4月开始,何克抗被教育部聘为“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在接受这一任务后,何克抗向教育部建议制定“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此建议很快被教育部领导采纳,并随即委任何克抗负责主持这一标准的制定工作。两年后该标准制定完成,并于2004年底由教育部正式颁布。这是中国第一个教师专业能力标准,专家们普遍认为,这一标准的颁布与推行对于中国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对于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贯彻与实施,特别是对于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健康、持续、深入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并起重大的推进作用。
4.信息时代教育理论创新
在长期深入进行中小学教改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努力探索网络时代的创新教育理论,通过对国内外教育名家思想、理论的批判继承,并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何克抗在以下5个方面逐步创立了自成一家的全新教育理论(理论研究成果)。
(1)创造性思维理论
创新人才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三方面素质,而其核心则是创新思维(即创造性思维)。但迄今为止,学术界对创造性思维的内涵、结构及组成要素以及心理加工模型尚未进行深入研究,关于创造性思维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理论,因而难以为广大教师提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法。何克抗在2000年11月发表的专著“创造性思维理论——DC模型的建构与论证”,力图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对上述问题作出系统而全面的回答。此书发表后,在国内与海外均引起较大的反响,香港、台湾等著名大学均曾邀请何克抗前去讲学(专门介绍这一理论)。该书首次阐明了创造性思维的结构与要素以及心理加工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的、结合不同学科教学来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与策略,对于中小学教师具有可操作性,因而对于创新人才培养有重要指导意义。
(2)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理论)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世界各国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但对于“整合”的内涵、实质,特别是如何进行有效的整合,却没有一种系统的理论来给予科学的、合理的阐述。为了解决这一重大现实问题,何克抗教授在长期从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系统论观点深入地分析、总结了国内外的教改实践经验,并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最后终于形成“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运用这种理论可以深刻、清晰、明确地解释并指导上面所提出的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实问题。该理论已成为中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主要指导思想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理论基础之一,正在引领国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向与潮流。
(3)儿童思维发展新论
多年来,我们的语文教育花费的学习年限很长,课时很多,但收效却不大,语言文字的教学长期处于少、慢、差、费的落后状态。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和思维有天然的密切联系。在对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何克抗对其进行批判、继承,并结合自己多年从事中小学教改实践的丰富经验,提出了“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并写成专著于2007年3月由北师大出版社出版。在此理论指引下,形成全新的语文教学思想、语文教学观念,并设计出相应的语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然后以此创新的语文教学思想、模式、方法去培训语文教师,与此同时还开发出适合该模式、方法的丰富教学资源扩展阅读材料),从而使该理论得以有效应用于实际。该理论已成为实现小学语文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主要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大量试验证明:在此理论指导下,可以使上完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包括农村地区的学生),其识字、阅读与写作能力普遍达到新课标五、六年级的水平。
(4)语觉论(儿童语言发展新论)
众所周知,中小学的英语教育也和语文教育一样花费很长的学习年限、很多的课时,而效果却很不理想——最终仍是“聋子英语,哑巴英语”。在全面总结并批判继承现有各种儿童语言发展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长期从事中小学(尤其是小学)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何克抗教授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儿童语言发展理论——“语觉论”。这种理论运用神经生理学的成果证明,人类的感知觉系统不是五种而是六种,自亚里士多德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人类感知觉只有五种(即:视知觉、听知觉味知觉、嗅知觉、触知觉),这第六种是语义知觉(简称语觉),是对语音的感知与辨析以及对语义的分析与识别的一种天生的感知能力,也是人与动物的最本质区别(前五种感知觉一般哺乳动物都有,只有语觉才为人类所独有)。在分析众多儿童与成人学习第二语言案例的基础上,何克抗首次绘出了反映语觉敏感度的半梯形曲线。按照语觉论及语觉敏感度曲线,何克抗设计出全新的英语教学模式、方法,并组织教师开发出适合该模式、方法的丰富教学资源(扩展听读材料)。按照这种新的英语教学模式,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在完全不增加课时和课业负担的情况下,小学毕业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及词汇量可达到新课标高中的水平)。语觉论已成为实现英语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主要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5) 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理论
建构主义是九十年代以来在国外教育领域流行的一种全新理论。但是国内外仍有许多学者认为建构主义仅仅是一种学习理论而非教学理论。何克抗是最早从国外引进和介绍建构主义的学者之一。他不仅将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理论介绍,更将其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论介绍,尤其是率先提出“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即“以学为主教学设计”)的概念,并根据当时国际上对建构主义的最新研究进展,在国内外第一个系统地总结出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理论、方法及相关的典型教学案例,从而受到广大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的热烈欢迎,建构主义理论也因此而迅速进入我国的中小学课堂,得到日益广泛的普及。何克抗撰写的关于建构主义的论文(“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也成为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引用率最高的论文之一。
科研论文
科研论文(2005-2014)
科研论文(1990-2004)
人物逝世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消息:2021年6月6日19时45分,何克抗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参考资料
何克抗教授介绍.移动学习”教育部-中移动联合实验室.
何克抗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沉痛悼念中国著名教育家何克抗先生.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08 22:21
目录
概述
个人履历
学术兼职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