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
伊拉克共和国
伊拉克共和国(阿拉伯语:الجمهورية العراقية,库尔德语:كۆماری عێراق;英语:Republic of Iraq),简称“伊拉克”(Iraq),位于亚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岛东北部。北接土耳其,东临伊朗,西毗叙利亚、约旦,南接沙特、科威特,东南濒波斯湾。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自西北向东南流贯全境。海岸线长60千米。除东北部山区外,属热带沙漠气候。7、8月气温最高,日平均气温24℃-43℃,1月气温最低,日平均气温4℃-16℃,6-9月降雨最少,月平均降雨量1毫米,3月降雨最多,月平均降雨量28毫米,国土面积43.83万平方千米。伊拉克全国共分18个省,首都为巴格达。截至2024年11月,伊拉克全国总人口为45407895人,其中城市人口比例为70.3%,农村人口比例为29.7%。
历史沿革
古代历史
伊拉克有悠久的历史,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公元前4700年就出现了城邦国家,美索不达米亚的北部古称亚述,南部为巴比伦尼亚,而巴比伦尼亚北部叫阿卡德,南部为苏美尔
公元前2500年美索不达米亚先后建立阿卡德王国乌尔帝国、被誉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涌现了萨尔贡乌尔纳姆汉谟拉比尼布甲尼撒等著名君主,以苏美尔王表吉尔伽美什史诗苏美尔法典乌尔纳姆法典)、汉谟拉比法典空中花园亚述巴尼拔图书馆亚述法典等为文明标志。公元前539年新巴比伦王国波斯帝国所灭。亚述人在伊拉克生活了几千年之久,是名符其实的土著民族,尼尼微省东部的三角地带现在依然是当代亚述人的集中聚居地和文化中心。
公元7世纪时被阿拉伯帝国吞并,阿拔斯王朝时期定都于巴格达。833~945年,伊拉克被突厥人控制。945~1055建立了布韦希王朝塞尔柱人和蒙古人先后入侵,阿拉伯帝国覆灭后,为伊尔汗国的领土。
此后伊拉克受帖木儿汗国土库曼人萨非王朝的统治。
16世纪,苏里曼大帝夺取了巴格达,伊拉克受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
现代历史
1920年,伊拉克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1921年8月宣布独立,成立伊拉克王国。 英国人从麦加哈希姆家族中选送费萨尔到巴格达建立费萨尔王朝。1932年获得完全独立。
1933年,费萨尔王朝开国君主费萨尔一世因心脏病去世。继位的加齐一世因奉行亲德政策,与宗主国英国关系闹僵,1939年4月,加齐一世神秘地死于一场车祸。加齐一世身故后,他的儿子继承了王位,这就是伊拉克末代国王费萨尔二世。费萨尔二世统治时期,国内经济凋敝,人民生活水平低下,首相努里·赛义德更是奉行全面倒向西方的外交政策,引起了阿拉伯民族主义者的不满。1952年,“自由军官组织”在伊拉克皇家军队中悄然兴起。
伊拉克与土耳其于1955年2月23日签订“伊土条约”,随后英国、巴基斯坦和伊朗加入,组成巴格达条约组织
1958年,以卡塞姆为首的自由军官集团发动军事政变,推翻费萨尔王朝,宣布成立伊拉克共和国。国王费萨尔二世和首相努里·赛义德先后被捕并遭处决。
1963年2月8日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推翻卡塞姆,建立以该党为主的政权,但由党外人士阿里夫任总统。
1968年7月17日,以艾哈迈德·哈桑·贝克尔为首的复兴党军官集团联合阿卜杜勒·拉扎克·纳伊夫青年军官集团推翻了阿里夫,复兴党再度掌权,推行阿拉伯“统一、自由、社会主义”的纲领,贝克尔出任总统。
1979年7月贝克尔因病辞职,复兴党人萨达姆·侯赛因接任总统。
1980年伊拉克因同伊朗边界纠纷发动历时8年的两伊战争
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引发海湾战争,受到联合国制裁。
2003年3月20日,美、英等国单方面发动伊拉克战争。4月9日,美军攻占巴格达,萨达姆政权被推翻。5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伊拉克主要战事结束。
2011年12月20日,美国实现从伊拉克的完全撤军。
2016年10月28日,伊拉克当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任期从2017年至2019年。
2017年12月9日,伊拉克总理阿巴迪宣布收复被恐怖极端组织占领的全部领土,取得反恐战争的重大胜利。
2017年12月16日,伊拉克中央统计局发表声明称,2017年国家人口增长超过了过去的平均值,全国人口达到了37139519人,15岁到49岁的育龄妇女生育率为3.96,出生率(一年中每1000人所出生的人数的比率)达到了30.1‰。
2018年5月,伊拉克举行第四届国民议会选举。
当地时间2022年8月29日晚,伊拉克宣布全国宵禁。
地理环境
区域位置
伊拉克位于亚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岛东北部,国土面积43.83万平方千米(包括924平方千米水域和伊拉克、沙特中立区伊拉克部分3522平方千米)。北接土耳其,东邻伊朗,西毗叙利亚约旦,南连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东南濒波斯湾
伊拉克出海口仅在东南端位于波斯湾头的一小段海岸。海岸线长60千米。领海宽度为12海里。西南为阿拉伯高原的部分,向东部平原倾斜;东北部有库尔德山地,西部是沙漠地带。
地形地貌
伊拉克东北部有库尔德山地,西部是沙漠地带,高原与山地间有占国土大部分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绝大部分海拔不足百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全境,两河在库尔纳汇合为夏台阿拉伯河,注入波斯湾。平原南部地势低洼,多湖泊与沼泽。平原以东为扎格罗斯山系的西部边缘。西南部为阿拉伯高原的一部分,分布有叙利亚沙漠
气候特征
伊拉克夏季最高气温高达50摄氏度以上,冬季最低气温为0摄氏度左右。年平均降雨量由南至北为100至500毫米,北部山区达700毫米。伊拉克常年刮西北风,冬季凉爽、多雨,空气潮湿,夏季炎热干燥。首都巴格达市夏季七、八月温度45摄氏度左右,冬季一月温度为4摄氏度。每年六至九月为最干燥的季节,月平均降雨量为1毫米。最湿润的季节在三月,平均降雨量为28毫米。
自然资源
伊拉克地理条件得天独厚,石油、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石油工业是经济主要支柱。2010年10月伊拉克石油部长称已探明储量1431亿桶,在欧佩克和世界已探明石油总储量中分别占12.0%和9.8%,位居世界第二位;天然气已探明储量3.17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已探明总储量的1.7%,居世界第十位。磷酸盐储量约100亿吨。
行政区划
行政区
伊拉克全国共分18个省:巴格达、尼尼微、巴士拉、巴比伦、穆萨纳、纳杰夫、安巴尔、瓦西特、米桑、济加尔、卡迪西亚、卡尔巴拉、迪亚拉、萨拉赫丁、基尔库克、苏莱曼尼亚、埃尔比勒、杜胡克。
18个省是:巴格达省(baghdad)、尼尼微省(neineva)、安巴尔省(anbar)、埃尔比勒省(arbil)、巴比伦省(babil)、穆萨纳省(muthanna)、纳杰夫省(najaf)、巴士拉省(basra)、济加尔省(dhiqar)、卡迪西亚省(qadisiya)、迪亚拉省(diyala)、萨拉赫丁省(salahuddin)、杜胡克省(dohuk)、苏莱曼尼亚省(sulaymaniya)、卡尔巴拉省(karbala)、米桑省(misan)、瓦西特省(wasit)、基尔库克省
城市
巴格达是伊拉克的首都,全国最大城市和经济、文化、交通中心,重要的国际航空站。人口约721万。有炼油、钢铁、水泥、纺织、皮革、卷烟、食品等工业部门。市内穆斯坦西里耶书院始建于1227年,曾是阿拉伯世界最高学府之一。巴格达位于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中部,其古波斯语意为“神赐的地方”。4000多年前即为重镇。公元762年成为阿拉伯帝国的都城。在长达数个世纪中,它是西亚、中东地区经济、贸易、文化、交通的中心。此间几经兴废。
巴士拉有伊拉克最大海港,可同时停泊20多艘万吨以上海轮。有大炼油厂,郊区是椰枣主要产地。输出石油和椰枣。市南郊建有乌姆盖斯尔深水港。重要国际航空站。历史悠久,《天方夜谈》中的航海家辛伯达周游世界就是从这里出发的。
巴比伦世界著名古城遗址和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其名意为“神之门”。古巴比伦城规模宏伟壮美,出土有世界上第一部法典《汉谟拉比法典》,现在已恢复了宁马克神庙、仿古巴比伦城等古迹。
国家象征
国旗
伊拉克国旗为长方形,长宽之比为3:2。旗面由红白黑三个平行长方形组成。白色中间有三颗绿色五角星,其间用阿拉伯文写着“真主至高无上”四种颜色是泛阿拉伯颜色,分别代表穆罕默德后代的四个王朝。此外红色代表勇猛和革命,白色象征宏大和和平,黑色象征圣战胜利和石油,绿色象征土地。三颗星象征统一,自由,社会主义。2008年1月12日,根据一项于12日提交给伊拉克议会的法案,伊拉克新国旗将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在国旗上的手写体更换为印刷体,国旗上三颗星星的象征含义也将发生改变,改为和平、宽容和正义。2008年1月22日,伊拉克议会通过有效期一年的修改国旗的临时法案,将旗上代表复兴党口号的3颗绿星除去。
国徽
伊拉克国徽大体框架形成于1965年,2008年进行了部分修改。国徽上的萨拉丁雄鹰是12世纪伊斯兰圣战中领导穆斯林抗击十字军东征库尔德族领袖的纪念物。雄鹰昂首挺胸,舒展双翅,勇猛雄壮,英勇不屈,在阿拉伯世界中代表了崇高、勇敢和强悍,也像征人类历史上最早期文明之一的巴比伦文明。胸部有一枚国旗图案的盾徽,暗示着祖国永在伊拉克人心中。
国徽基部绿色饰匾上用阿拉伯文写着国名:“伊拉克共和国”。
国歌
曲:瓦利德·乔治·戈米尔
词:伊卜拉欣·赫菲·投千
我的故乡,我的故乡!
您的高山饱含荣光和美丽、庄严和秀丽,
您的大气包含生命和活力、美好和希望,
我能否看见,您的繁荣稳定,
我能否看见,您如繁星一般的光华,
我的故乡,我的故乡!
青年们满怀豪情为您的独立奋斗,我们宁愿牺牲也不做敌人的奴隶,
我们要摆脱常年耻辱和悲惨生活,
我们将重现我们的荣耀,
我的故乡,我的故乡!
剑和笔都是武器,
为了实现光荣的约定,
任何争辩都不能动摇我们,
这面冉冉升起的旗帜,
饱含我们的尊严和荣誉,
哦,您的荣耀和美丽,
您的胜利超越敌人,
我的故乡,我的故乡!
2004年临时政府将《我的故乡》定为伊拉克新国歌,《我的故乡》这首歌在整个阿拉伯世界都很流行,原词作者是巴勒斯坦人伊卜拉欣·赫费·投千,在1936年巴勒斯坦民众反抗“以色列”占领的起义中首先唱出,很快便在整个阿拉伯世界中流行开,并曾一度成为巴勒斯坦的代国歌。
人口
当地时间2024年11月20日,伊拉克举行该国27年来首次全国人口普查。当地时间2024年11月25日,伊拉克总理苏达尼公布了全国人口普查的初步结果。据统计,伊拉克全国总人口为45407895人,其中城市人口比例为70.3%,农村人口比例为29.7%。年龄构成上,伊拉克15岁以下人口占比36.1%,15至64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60.2%,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3.7%。苏达尼指出,伊拉克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达到60%,人口年增长率为2.3%,已进入“人口红利期”。其中阿拉伯民族约占78%(什叶派约占60%,逊尼派约占18%),库尔德族约占15%,其余为土库曼族亚美尼亚族等。
政治
政府
2003年7月,美国占领当局任命组成伊拉克临时管理委员会,并与其就移交权力时间表达成协议。2004年6月,伊拉克临时政府成立。6月28日,占领当局向临时政府移交权力。2005年1月,伊拉克举行过渡国民议会选举,并于4月底组成过渡政府。
2005年10月,伊拉克新宪法草案在全民公决中获得通过。12月,伊拉克举行正式议会选举。在总共275个议席中,什叶派政党联盟占128席,库尔德联盟占53席,两个逊尼派政党联盟共占55席。2006年3月,正式议会召开,库尔德人士贾拉勒·塔拉巴尼和逊尼派人士马哈茂德·迈什哈达尼分别出任总统和议长。5月,以什叶派人士努里马利基为总理的伊拉克战后首届正式内阁宣誓就职,政治过渡进程基本完成。2008年12月,迈什哈达尼辞去议长职务。2009年4月,逊尼派议员伊亚德·萨迈拉伊当选为新议长。2010年3月7日,伊拉克举行第二次全国议会选举,11月11日举行首次议会会议,努贾伊菲当选新议长,塔拉巴尼连任总统,委任现任总理马利基组阁。
2014年4月30号,伊拉克举行新一届全国议会选举这是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的第三次议会选举,也是2011年年底美军撤离后伊拉克举行的首次大选。包括政党、政治联盟和独立候选人在内的近280个政治实体、共9000多名候选人角逐下届议会的328个席位。2014年7月,来自伊拉克库尔德自治区两大执政党之一的库尔德斯坦爱国联盟福阿德·马苏姆当选伊拉克新总统。
2018年10月2日,伊拉克新一届议会举行会议,选举萨利赫为新一任总统。萨利赫随即宣誓就任总统。同一天,萨利赫提名阿迪勒·阿卜杜勒-迈赫迪为候任总理,委任他组建伊拉克新政府。伊拉克新当选总统巴尔哈姆·萨利赫与卸任总统马苏姆10月3日在总统府举行总统权力交接仪式。
当地时间2022年10月13日,伊拉克前水资源部部长拉提夫·拉希德当选伊拉克总统。
2022年10月13日,伊拉克新任总统阿卜杜勒·拉蒂夫·拉希德提名穆罕默德·希亚·苏丹尼为候任总理,委任他组建伊拉克新一届政府。
本届政府成立于2022年10月,主要包括总理穆罕默德·苏达尼(Mohammed Sudani)、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福阿德·侯赛因、副总理兼石油部长阿卜杜勒加尼·赛瓦德、副总理兼规划部长阿里·塔米姆、内政部长卡米勒·沙姆里、国防部长萨比特·赛义德等。
议会
称“国民议会”,共有329名议员,任期4年。2022年1月召开第五届国民议会首次会议,逊尼派人士穆罕默德·哈勒布希(Mohamed Al-Halbousi)连任议长。2023年11月,伊拉克联邦法院裁定取消哈勒布希议员资格,由副议长曼达拉维担任代理议长。
当地时间2024年10月31日,伊拉克国民议会选举马哈茂德·马什哈达尼为国民议会新一任议长。
宪法
伊拉克是联邦制国家(2006年10月11日议会通过联邦制法案),设总统委员会(由总统和2位副总统组成)、总理府(部长内阁)和议会(325位议员),实际行政权力掌握在以总理为首的部长内阁手中。2005年10月25日全民公决中通过的宪法规定:伊拉克是拥有完全主权的、独立的联邦国家,实行议会代表制。每10万居民拥有一个联邦国民议会的席位,议员代表整个伊拉克人民的利益。每届议会任期4年。联邦国民议会中妇女的席位不得少于25%。联邦的行政权力由共和国总统和内阁共同承担;总统由议会2/3多数选举产生,任期4年。总统必须出生时就是伊拉克人,其父母也必须是伊拉克人,年龄在40岁以上。总统指派在议会中享有多数席位的党团领导人组建政府。
内阁成员由总理推选,总理还担任武装部队总司令职务。伊拉克地区政府拥有行使立法、行政和司法的权利;地区政府可以按照需要的方式实行管理,并有权建立自己的“安全组织”,如警察部队、治安部队和卫队等。地区政府在不违反国家宪法的前提下,可以起草自己的法律,确立自己的行政权力机构以及行使这些权力的机制;宪法承认库尔德地区和其作为一个联邦地区现有的权力。伊拉克是伊斯兰世界的一部分,是阿拉伯国家联盟的创始国和正式成员。宪法保证宗教自由
政党
伊拉克党派众多,目前约有200余个政党和政治实体,组成多个政党联盟,主要包括:
政要
总统:
阿卜杜拉提夫·拉希德,库尔德族,1944年生于伊拉克库尔德地区苏莱曼尼亚省。曾长期在库尔德斯坦民主党和库尔德斯坦爱国联盟内任职。2003年至2010年,任水资源部长。2010年至2022年,任总统首席顾问。2022年10月13日当选总统。
当地时间2022年10月13日,伊拉克国民议会举行会议,属于库尔德斯坦爱国联盟的候选人拉提夫·拉希德进入第二轮投票,并在269名参与投票议员中获得162票,拉提夫·拉希德当选伊拉克总统,随后宣誓就任总统。
总理:
穆罕默德·苏达尼,什叶派,1970年生于巴格达。曾长期在米桑省任职。2010年起,历任人权部长、正义和问责委员会主席、农业部长、劳工和社会事务部长、移民部长等职,还曾任财政、贸易和工业三个部门的代理部长。2022年10月27日,苏达尼成功组建新政府并出任总理。
议长:
穆罕默德·哈勒布希,逊尼派,1981年生于安巴尔省。长期在私营部门任职,2014年当选国民议会议员,曾任议会人权委员会委员,财政委员会委员、主席。2017年任安巴尔省省长。2018年9月当选议长,2022年1月连任。
经济
据法国24小时电视台报道,2019年,伊拉克1/5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下,25%青年人处于失业状态。据世界银行数据,当年伊拉克4000万人口中有60%每日开支不足6美元,2018年该国国民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仅为0.6%。“20世纪80年代初,伊拉克在中东属于比较富有的国家。当时伊拉克的人均GDP超过中国,已经有了高速公路。经过了美国主导的海湾战争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之后,伊拉克变成了贫困国家。
伊拉克战争后,经济重建任务繁重。联合国安理会于2003年5月通过第1483号决议,取消对伊拉克除武器禁运以外的所有经济制裁。伊拉克重建重点是恢复和发展能源、教育、卫生、就业、供电、供水、食品等领域。但由于安全局势不稳,基础设施严重损毁,经济重建进展缓慢。
2023年主要经济数据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GDP):2550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035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3%。
货币名称:伊拉克第纳尔。
汇率:1美元≈1460第纳尔。
外汇及黄金储备:约1100亿美元。
(伊拉克政府官方网站)
2024年3月20日,伊拉克财政部宣布,在伊拉克国民议会批准相关法案后,伊拉克已正式成为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成员。
工业
工业主要有石油开采、提炼和天然气开采。油气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为伊拉克支柱产业。伊拉克于1973年实现了石油工业的国有化。两伊战争结束到海湾战争之前,伊拉克平均日产原油350万桶,最高时达450万桶。
能源产业占主导地位,石油出口收入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5%,政府财政收入的90%。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石油生产逐渐恢复。据伊拉克政府统计,2022年上半年伊拉克原油日产量约54万吨,石油日均出口量约41万吨,上半年石油出口创收约600亿美元。
伊拉克70%的天然气属于石油伴生气,主要产于北部基尔库克油田和南部鲁迈拉油田。伊拉克有9个集气站,日处理天然气0.42亿立方米。天然气通过管道输送至位于祖拜尔和巴士拉的液化处理站经液化供出口。北部油区通过油管在黎巴嫩、叙利亚与土耳其的地中海港口输出原油,南部油田通过油管至沙特阿拉伯的红海岸延布油港输出原油。伊拉克有炼油与石油化工以及纺织、食品、烟草等工业。
由于两伊战争、海湾战争以及国际社会对伊拉克实施全面制裁,其石油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基础设施也基本陷于瘫疾。石油工业逐步走上正轨,石油产量及出口量稳步增长。2013年伊拉克原油日产量约为300万桶,日出口量240万桶。2017年原油日产量约440万桶,石油日均出口量约325万桶。2019年原油日产量约460万桶,石油日均出口量约346万桶。
农牧业
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两河平原的灌溉农业已有数千年历史。主要农产品有小麦、黑麦、大麦、稻米、棉花、烟草、温带水果与椰枣等。椰枣输出量居世界首位。畜牧业偏重在东北部地区,养殖牛、羊、驴、马,西南部干旱高原上有游牧业。
伊拉克的可耕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27.6%,农业用地严重依赖地表水,主要集中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和椰枣等,粮食不能自给。
旅游业
伊拉克主要旅游点有乌尔城(公元前2060年)遗址、亚述帝国(公元前910年)遗迹和哈特尔城(俗名“太阳城”)遗址等,位于巴格达西南90千米处的巴比伦是世界著名的古城遗址,“空中花园”被列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此外,底格里斯河沿岸的塞琉西亚、尼姆路德等,均是伊拉克著名古城名胜。
对外贸易
主要出口原油、天然气、椰枣、化肥等,进口各种生产资料、粮食等生活必需品。2012年伊拉克出口额882.7亿美元,其中原油出口超过80%,进口额568.9亿美元。
伊拉克战争后,实行开放的外贸政策,对大部分进口商品免征关税。近几年外贸进出口情况如下(单位:亿美元):
文化
信仰
居民中95%以上信奉伊斯兰教,其中什叶派穆斯林占54.5%、逊尼派穆斯林占40.5%,逊尼派穆斯林统治什叶派穆斯林。其邻国伊朗则是什叶派穆斯林统治逊尼派穆斯林。支持北部的库尔德人也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多属逊尼派,只有少数人信奉基督教或犹太教。
习俗
伊拉克人的餐桌上一般是看不见刀、叉、勺等餐具的,只有水杯、盘子等食具,他们习惯以右手抓饭入口。他们习惯食用熟透的菜肴,略有生口就不吃。伊拉克不像其他阿拉伯国家那样,在那里可以买到酒类饮料。伊拉克人不吃猪肉,伊拉克南部的什叶派穆斯林不吃兔肉。伊拉克人忌讳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他们视左手为肮脏之手,认为用肮脏之手来传递东西或食物,实际上是对人的一种污辱。他们忌讳客人赴宴餐毕不及时洗手告辞,认为饭店拖延或迟迟不走为贪吃和不礼貌的表现。
在伊拉克,南部各地的妇女大都穿黑色大袍,在什叶派的圣地,女伊斯兰教徒不准穿戴西方服饰。到处可以看到穆斯林严格遵守伊斯兰教传统。许多伊斯兰教的重大节日被规定为国家节日,其间国家机关全部停止工作。
在伊拉克,绿色代表伊斯兰教,黑色用于丧色。对三种色彩含有特殊意味,即客运行业用红色作代表,警车用灰色作代表,丧事用黑色作代表。绿色是阿拉伯人喜爱的颜色。国旗的橄榄绿,在商业上是禁止使用的。这个国家有个民族叫亚兹迪人,是拜火教徒,因此对孔雀顶礼膜拜,他们甚至不吃公鸡,因为公鸡像孔雀。他们认为魔鬼不喜欢蓝色,蓝色不吉利,伊拉克人忌讳蓝色。禁忌以猪、熊猫、六角星做图案。“13”为禁忌数字。
节日
新年(伊斯兰教历1月1日,放假1天)、穆斯林新年(伊斯兰教历2月17日,放假1天)、建军节(公历1月6日,放假1天)、国庆节(公历4月9日,萨达姆垮台日,放假1天)、五一劳动节(公历5月1日,放假1天)、开斋节(放假3天,每年根据伊斯兰教历确定,如去年,2010年8月11日始为斋月,9月10日-12日为开斋节)、宰牲节(放假4天,根据伊斯兰教历确定,一般开斋节后40天为宰牲节)。另外还有什叶派的阿舒拉节,一般放假一周。
音乐
伊拉克地处美索不达米亚,是世界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从南部地区古苏美尔人的王家墓地中发掘出来的公元前2000年乌尔时代的竖琴,以及从公元前800年左右亚述遗迹中发现的泥板书上的楔形文乐谱,都说明伊拉克有着悠久的音乐文化传统。伊拉克的古典音乐属阿拉伯古典音乐范畴,乐曲的结构也以木卡姆(调式)为基础。常用的木卡姆有:伊卜拉欣、马赫穆德、杜卡赫、拉斯特等。19世纪中叶,伊拉克音乐家对本国的木卡姆即兴曲加以整理,组合成套,形成了流行伊拉克的木卡姆套曲。传统歌曲以即兴演唱为主,歌唱家还使用丰富的装饰音来自由地修饰旋律。伊拉克的主要乐器有弦乐器乌德、交扎、卡龙、拉巴布、桑图尔和坦布尔等;管乐器有纳伊、米兹玛尔、祖尔纳和米特巴季等;打击乐器有达夫和代尔布卡鼓等。民间器乐形式主要是合奏和为声乐伴奏。古典音乐的器乐形式需遵从固有的传统和演奏规则;独奏带有即兴性。
20世纪以来,随着伊拉克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音乐发生了较大变化。西方音乐在伊拉克的流传越来越广,许多人到欧美学习音乐,并运用西方音乐的创作技巧来创作本民族的音乐。同时,在伊拉克还成立了国家交响乐团。
饮食
伊拉克人在饮食嗜好上有如下特点:
1、注重讲究菜肴鲜嫩,香味浓郁,注重饭菜要质高量小。
2、一般口味喜浓烈,偏爱辣味。
3、主食以馕为主食,爱吃甜点心。
4、副食爱吃牛肉、羊肉、鱼、鸡、鸭等;也喜欢土豆、甜菜卷心菜、黄瓜、西红柿洋葱等蔬菜。
5、调料爱用糖、胡椒粉、葱、橄榄油等。
6、制法对煎、烤、炸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7、中餐喜爱中国的清真菜。
8、菜谱什锦拼盘、炸八块、手抓羊肉香酥鸡、干烧牛肉丝、炒山芋、挂烤鸭子、番茄牛肉排等。
9、饮料爱吃雪糕,喜欢喝红茶,惯用精巧的小壶煮,然后加上糖。有些人也喜欢喝啤酒。
10、果品爱吃桃、西瓜、哈密瓜、橄榄和香蕉等;干果乐于品尝蜜枣、杏仁和葡萄干等。
伊拉克像大多数阿拉伯国家一样,主要的食物是大米,最广泛的食谱是炒饭。当然,也喜欢吃白面包。伊拉克家家户户都会腌一大罐橄榄,每顿饭之前都嚼上几个。
伊拉克人不太爱吃青菜,最常见的是黄瓜和西红柿,一般是切碎了加点橄榄油和柠檬汁生吃。有时候直接把青菜稍微烤一烤就可以吃了。习惯把枣汁和牛奶、羊奶混在一起食用,并视之为美味佳肴。许多传统菜肴非常接近叙利亚和黎巴嫩菜肴,如烤绵羊肉、烤羊肉串以及某些在炉膛中制的炸肉。伊拉克菜肴具有较浓烈的味道,使用很多辣椒、葱、蒜以及各种各样的辣根和香料。相当普遍吃用水果制的甜食、馅饼等面食,以及酸奶、酸乳渣和奶酪。伊拉克人不吃凝汁菜肴,很少饮用醇饮料。较普遍饮用的是含很多泡沫的酸奶“些明”和各种的果汁类饮料,如扁桃汁。
军事
综述
伊拉克实行募兵制,包括军队和警察,分别隶属国防部和内政部,包括预备役部队在内目前共有约77.8万人。
2003年5月,美国在推翻萨达姆政权后,宣布解散伊拉克前政府军。同年6月,美国开始着手组建新的伊拉克安全部队。这支由国民卫队、警察部队、反恐部队、海岸警卫队和空军部队组成的伊拉克新军从成立之初即被美国寄予厚望。但在2004年的费卢杰战役中,伊拉克新军首次亮相并配合美军作战。
伊拉克军队普遍只有轻型装备,在对付包括路边炸弹和自杀式炸弹等各类袭击时常常损失严重。其使用的武器要么来自萨达姆时期,要么来自2003年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一些东欧国家捐赠的俄制武器。尽管美军也向伊拉克军队提供了一些新装备,但其总体上,武器装备匮乏落后、作战经验欠缺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
在美国的帮助下,伊拉克安全部队已经从一支自由涣散、毫无战斗力的军队逐渐成长为一支职业军事力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也正是因为如此,伊拉克军队在包括情报、空中支援、医疗以及后勤等方面十分依赖美军,有时甚至到了离开美军都不知该如何行动的地步。
军种
伊拉克军队以陆军为主,还有小规模的海军和空军,主要任务是打击非法武装和恐怖袭击活动。伊拉克警察部队以执行打击恐怖袭击活动任务为主,但以后将逐渐转向维持地方治安、调查侦破刑事案件等方面。
交通
公路
伊拉克国内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公路网遍布全国,总长5.96万千米,多数建于1991年之前,无收费公路。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公路遭受严重破坏,战后多数得到修复,但一些路段路况较差。公路可通往土耳其、叙利亚、约旦及科威特等国。2018年1月,《伊拉克重建与投资》提出公路项目5个,其中4个是原有公路的修复。当前伊拉克跨省公路尚不能形成路网,线路较为单一。
铁路
伊拉克国内铁路总长2272千米,包括三条主干线:巴格达-基尔库克-埃尔比勒线、巴格达-摩苏尔-土耳其线和巴格达-乌姆盖茨尔线。大部分铁路为单线铁路,铁路标准轨距为1435mm。伊拉克无高铁线路,当前铁路设计时速为160千米/小时至250千米/小时,但实际运营速度不足100千米/小时。
历经连年的战乱、国际制裁以及美伊战争,伊拉克火车线路大部分被损毁,加之年久失修以及人为造成的破坏,伊拉克轨道交通与上世纪70年代相比相形见绌。尽管伊拉克的轨道交通在2009年底已基本恢复,但安全难以保障、沿线站点不健全、延误等因素,严重制约了轨道交通的发展。
拟建中的法奥港将带动伊拉克全国铁路联网工程,目前,从巴格达至巴士拉的客运线路已开通;巴格达至费卢杰以及什叶派圣城萨马拉的每周一次的列车也得以恢复。伊拉克还计划修建通往叙利亚、约旦、科威特和伊朗等4国的跨境铁路。2018年1月,《伊拉克重建与投资》提出铁路、有轨电车、地铁项目12个。目前伊拉克政府重点推进的有巴格达轻轨、巴士拉轻轨、纳杰夫至卡尔巴拉的“圣城铁路”等项目。此外,伊拉克还规划有贯穿南北的“干渠”铁路,连接巴士拉与伊朗沙拉姆贾的铁路线等项目。
空运
巴格达、巴士拉、埃尔比勒、苏莱曼尼亚、纳杰夫、纳西里耶有国际机场,哈迪塞、基尔库克有相对较小的民用机场。2003年,受战争影响,伊拉克航空业陷于瘫痪。2004年开始恢复部分国际航班,目前巴格达有飞往迪拜、安曼、开罗、伊斯坦布尔、阿布扎比、多哈、法兰克福、巴库、莫斯科等城市的国际航线。伊拉克航空公司已于2015年开通巴格达、巴士拉与广州、北京间的直航航线。
水运
伊拉克水运航道5279千米。主要有底格里斯河(1899千米)、幼发拉底河(2815千米)和夏台阿拉伯河(565千米)及人工运河(萨达姆河)等部分水道。伊拉克港口主要包括乌姆盖茨尔港(Umm Qasr)、祖拜尔港(Khawr az Zubayr)、巴士拉港(Al Basrah)等。港口设备老化,运力不足,成为制约伊拉克战后重建及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2018年1月,《伊拉克重建与投资》提出港口项目2个。拟建中的法奥港,由欧洲公司设计,规划规模超过70个泊位,建成后将集石油、集装箱、散货、仓储等一体,成为第一大港口。相关配套工程包括公路及铁路,总预算在百亿美元左右。2020年,韩国大宇公司与伊交通部签署法奥港一期工程合同。
航空
主要有巴格达、巴士拉、埃尔比勒、苏莱曼尼亚、纳杰夫和摩苏尔等6个国际机场,基尔库克等地有较小的民用机场。伊民航业务因战争曾长期中断。战后,伊国内航班陆续恢复,伊拉克航空公司还陆续开通了巴格达至安曼、开罗、贝鲁特、大马士革、迪拜、科威特、伦敦等地的国际航线。航空客运量约200万人次/年。
社会
人民生活
由于20世纪70年代石油收入增长,伊拉克在城乡建立了比较健全的医疗系统,人民生活也有较大幅度提高。海湾战争后,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伊拉克战争后,由于经济重建进展缓慢、安全局势不佳,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受到影响。目前,伊拉克20%人口生活在贫困线(每天2美元)以下,供电能力只有需求的一半,20%的地区未通自来水。人口预期平均寿命74.9岁,其中男性平均寿命72.6岁,女性平均寿命77.2岁。
媒体
【主要报纸】伊拉克主要报刊有《国会报》《晨报》《视野报》《日报》《新闻报》《中东报》和《东方报》等。
【通讯社】伊拉克国家通讯社(NINA)创建于1959年,曾经是萨达姆政权的喉舌,2003年萨达姆统治结束后继续运营,但受到一些民间通讯社的竞争。
【电台和电视台】伊拉克共有16座中波广播电台,一座调频广播电台。伊拉克共和国广播电台影响最大,分两套节目用阿、英语播出。伊拉克共有13个电视台,主要包括:伊拉克频道台(AL-Iraqiya)、东方台(Al-Sharqiya)、巴格达台(Al-Baghdadia)等。
伊拉克当地媒体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参与国际抗疫合作总体持正面态度,伊民间对中国企业参与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抱有期待,对中国援伊抗疫物资予以积极评价。
教育
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伊拉克灿烂的文化。如今,伊拉克境内古迹遍布,底格里斯河沿岸的塞琉西亚、尼尼微、亚述等均是伊拉克著名的古城。位于巴格达西南90千米的幼发拉底河右岸的巴比伦是与古代中国、印度、埃及齐名的人类文明发祥地,盛传的“空中花园”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已有1000多年历史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更是其辉煌文化的缩影,早在公元8世纪至13世纪,巴格达就成为西亚和阿拉伯世界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文人学士荟萃之地。
大学有巴格达、巴士拉、摩苏尔等大学。海湾战争后,伊拉克教育经费不足,师资严重匮乏,同时,由于人民生活困难,伊拉克适龄儿童和青年(6-23岁)入学率大幅下降,教育严重滑坡。15岁以上拥有读写能力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8.5%。
实施6年制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达98%,中等和高等院校入学率为45%和15%。成人识字率约80%。全国共有20所大学和44所专科院校。
医疗
据有关资料统计,伊拉克药品主要依赖进口。同时,伊拉克境内已有高达75%的医生、药剂师和护士移居国外。据伊拉克医生联合会统计,在伊拉克拥有15-20年以上从业资格的注册专业医师中,如今有60%-70%的人已离开,而专家级的资深医师离开的比例高达80%。另外,由于电力供应不足、医疗设备缺乏、医务人员人手不足,伊拉克境内的诊所和医院通常大多只能为病人实施简单的救治。总体来看,伊拉克的医疗水平有待提高,应急、抢救能力弱,大病救治能力差。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5年全国经常性医疗卫生支出占GDP的3.4%,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人均经常性医疗卫生支出481美元;2018年,人口出生时预期寿命70.5岁。伊拉克主要传染性疾病有乙肝、细菌性腹泻、伤寒、流感等。2018年,伊拉克(不含库尔德自治区)共有医院380所,健康中心1620所。
为帮助伊拉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3月7日至4月26日,中国红十字会向伊拉克派遣专家组,向伊拉克卫生部门传授防疫经验,并为在伊中资企业大型项目进行防疫宣讲。
体育
伊拉克最具实力的项目是举重、足球、拳击,也是伊拉克人比较喜爱的运动项目。足球是伊拉克人民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伊拉克超级足球联赛(英语:Iraqi Premier League)是伊拉克的足球联赛中最高级别。联赛成立于1974年,有18队参与角逐。萨乌拉为夺冠次数最多的队伍,一共12次夺标。
伊拉克国家足球队是中东国家伊拉克的足球代表队,它是由伊拉克足球协会负责管理。伊拉克的足球联赛开始于1962年,当时仅限于巴格达市内的球队参加,名为“巴格达超级联赛”。由于各地战乱不断,为参赛球队安全起见,2003—2007联赛的参赛球队被分为四个区分别进行比赛,2007-2008赛季分为三个区。之后为两个分区。伊拉克战争期间,许多比赛暂停,推迟或取消。如2003—2004赛季未能决出冠军,2004—2005赛季只进行单循环赛。2008—2009赛季参赛队伍28只,2009—2010赛季参赛队伍36只。
2014年世界杯外围赛首轮分组赛,伊拉克力压约旦及中国,以小组首名出线次轮分组赛。但是10强赛伊拉克队在2012年11月教练济科辞职后成绩再度下滑,在多哈以0-1败给日本后,提早一轮比赛宣告出局。
外交
对外政策
2003年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伊拉克奉行积极务实的外交政策,迄今已同100多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重视发展同美国等西方国家关系,同时大力发展同中国、俄罗斯、印度、日本等国关系;坚持独立自主和不干涉内政原则,积极改善并平衡发展同周边国家关系;积极争取反恐和重建支持,努力重塑国家形象;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致力于缓和地区国家间紧张关系,推动地区热点问题政治解决进程。2021年8月底,伊方在巴格达召开首届巴格达合作与伙伴关系会议,沙特、土耳其、约旦等地区国家及法国等欧洲国家领导人出席。2022年12月,第二届巴格达合作与伙伴关系会议在约旦首都安曼举行,法国总统马克龙、约旦、埃及等地区国家领导人,以及沙特、伊朗等国外长出席。
伊美关系
伊拉克同美国在1967年中东战争后断交。两伊战争中两国关系有较大发展,1984年复交。海湾战争爆发后,1991年2月伊拉克宣布与美国断交。1992年美、伊围绕执行安理会决议等问题多次发生对抗;美国一再声称要用武力迫使伊拉克执行决议。克林顿上台后,伊拉克表示愿同美国对话,美国强调伊拉克必须全面执行安理会决议,并坚持对伊拉克保持国际制裁。
2011年8月3日,伊拉克副总理鲁什·努里·沙维斯宣布,伊拉克各派经过讨论后决定同意美军在2011年年底期满后继续在伊驻扎,但条件是美军只承担训练伊拉克安全部队的任务。10月11日,伊拉克方面同意驻伊美军2011年年底期满后留5000人,用于训练伊拉克安全部队,但不享有豁免权。美军此前曾把享有司法豁免权作为留守的条件之一。按照协定美军应在年底前全部撤出伊拉克,美国2011年年初以来一再向伊拉克政府施压,敦促伊主动要求美军逾期驻留。10月2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美军将在2011年年底前全部撤离伊拉克。从而结束这场持续近9年的战争。美军撤离后,美伊两国关系将成为主权国家之间的正常双边关系,两国将在共同利益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建立稳固、长期的伙伴关系。
当地时间2024年8月13日,伊拉克总理媒体办公室发表声明称,伊拉克总理苏达尼12日晚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通电话。双方在通话期间讨论了地区局势最新发展以及伊拉克支持地区和国际稳定的努力,这是8月以来双方第二次就地区局势进行通话。
伊中关系
1958年8月25日,中伊两国建交。1990年海湾危机爆发后,中国根据联合国有关决议中止了与伊拉克的经贸、军事往来。海湾战争后,中国根据联合国安理会“石油换食品”计划同伊拉克开展了一些经贸往来。
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中伊双边关系受到影响。战后,中伊关系实现平稳过渡和发展。2004年7月,中国驻伊拉克使馆复馆,10月,两国互派大使。2014年12月,中国驻埃尔比勒总领馆开馆。2015年12月伊拉克总理阿巴迪访华期间,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23年10月,中国驻巴士拉总领馆开馆。
两国各层级保持良好交往。2022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期间会见伊拉克总理苏达尼。此外,近年来中方访问伊拉克的主要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外交部长王毅(2014年2月以外交部长身份访问伊拉克),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2018年4月赴巴格达出席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中东北非地区会议)等。
伊方访华的主要有:总统塔拉巴尼(2007年6月)、总理马利基(2011年7月)、外交部部长贾法里(2015年6月)、总理阿巴迪(2015年12月)、总理阿卜杜勒马赫迪(2019年9月)、副总理兼外长侯赛因(2024年5月来华出席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等。
两国经贸合作密切。中国是伊拉克最大贸易伙伴,伊拉克是中国在阿拉伯国家中第三大贸易伙伴。2023年,中伊双边贸易额497.4亿美元,其中中方出口额142.9亿美元,中方进口额354.5亿美元。2024年1月至8月,中伊双边贸易额370.9亿美元,其中中方出口额106.6亿美元,中方进口额264.3亿美元。
伊拉克是我国第三大原油进口来源国。2023年,我国从伊拉克进口原油5926万吨。2024年1月至8月,我国从伊拉克进口原油4274万吨。
两国人文交流顺利开展。近年来,中伊双方在“文明古国论坛”“世界古代文明保护论坛”等框架内保持良好合作。伊方多次派文艺团组来华演出及参加“阿拉伯艺术节”,伊方多家主流媒体来华采访交流。
2019年10月,伊拉克库尔德自治区首府埃尔比勒市的萨拉赫丁大学开设中文选修课。
2024年5月,伊拉克航空公司开通巴格达至北京直达航班,每周2班。
当地时间2023年10月1日,伊拉克国民议会表决通过了与中国互免持外交及公务护照人员入境签证的协议。
伊俄关系
伊拉克与苏联于1944年建交。1972年两国签订友好条约,一度关系密切。苏联反对伊拉克侵吞科威特。苏联解体后,伊拉克承认独联体11个成员国、波罗的海3国和格鲁吉亚共和国的独立。俄罗斯支持一切迫使伊拉克遵守联合国决议的措施,并赞同美国等在伊拉克南部设“禁飞区”。
伊阿关系
海湾战争爆发前,伊拉克与绝大部分阿拉伯国家关系良好,同海湾国家关系密切。海湾战争后,阿拉伯国家不同程度地反对伊拉克侵略。海湾阿拉伯国家和埃及、叙利亚、摩洛哥派兵参加多国部队或为多国部队提供方便。战后多数阿拉伯国家停止同伊拉克的官方往来,并要求伊拉克执行联合国安理会的有关决议。但主张维护伊拉克的统一和领土完整。
当地时间2023年6月15日晚,在卡塔尔埃米尔塔米姆访问伊拉克期间,伊拉克和卡塔尔两国政府正式签署《联合意向声明》及多项贸易和能源领域谅解备忘录。
伊伊关系
两伊战争停火后,伊拉克和伊朗仍处于敌对状态。海湾危机发生后,伊拉克于1990年8月正式宣布从伊朗领土撤回军队,10月两国复交。但由于海湾战争中伊拉克让伊朗保管的飞机以及战俘问题未获解决,加之伊拉克指责伊朗支持其南部什叶派穆斯林的反政府武装活动,两伊关系终未得到妥善解决。伊拉克战争以后,大量流亡伊朗的伊拉克反对派回国,并且在伊拉克重建中起重要作用,两伊关系全面改善。
当地时间2024年1月16日,伊拉克外交部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召回伊拉克驻伊朗大使纳赛尔·穆赫森。
当地时间2024年9月11日,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抵达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开始其担任伊朗总统以来的首次出访。
伊叙关系
当地时间2024年5月12日,伊拉克与叙利亚两国代表当天签署了一项联合安全合作备忘录,涉及打击毒品、边境管控、通缉人员引渡和打击有组织犯罪和洗钱等领域合作。
当地时间2024年12月8日,位于大马士革的伊拉克驻叙利亚使馆已疏散其工作人员。
伊黎关系
当地时间2024年9月29日,伊拉克总理苏达尼与黎巴嫩总理米卡提通电话。
伊约关系
当地时间2024年12月1日,伊拉克总理苏达尼与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通电话。双方就地区局势、特别是叙利亚当前局势和以色列在加沙地带开展的军事行动交换意见。
旅游
巴比伦古城
始建于公元前3000年的巴比伦古城(意为“神之门”)是古巴比伦王国和新巴比伦的都城。汉谟拉比国王统治时期(公元前1792年-1750年),巴比伦文明达到鼎盛。世界第一部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就是在这个时期问世的。举世闻名的“空中花园”诞生在新巴比伦王国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4-562年)时期。花园采用立体叠园法修建,高高的平台上,分层重叠,遍植奇花异草,并埋设了灌溉用的水管。整个花园有镶嵌着彩色狮子的高墙环绕。
阿舒尔神宫
城西和城南有一系列坚固的防御工事以及3座宫殿遗址。亚述帝国的王宫位于摩苏尔东南的尼姆鲁德,那里有亚述王后和公主们的陵墓。尼尼微位于底格里斯河上游东岸、与摩苏尔隔河相对,是亚述人的第三座都城。公元前705年成为亚述帝国的首都。尼尼微古城遗址由卡荣朱克和奈比尤尼斯两个古丘组成,周围有12千米的城墙围绕,城内有萨尔贡二世(公元前721年-705年)的王宫。考古还发掘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和楔形文字泥板。
阿斯卡里清真寺
阿斯卡里清真寺位于底格里斯河东岸萨玛拉城内,寺内有伊玛姆阿里·阿斯卡里父子的陵墓,墓上的穹顶由7.2万块金板砌就。两座镏金尖塔各高36米,光彩夺目。南部宗教城市卡尔巴拉旧城内的侯赛因清真寺内建有遇害伊马姆侯赛因的陵墓,墓上有许多镶嵌宝石的金饰物。清真寺镀金穹顶和3个高耸入云的宣礼尖塔,远望极为壮观。
名人
扎哈·哈迪德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英籍伊拉克人建筑师设计师,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她是世界上第一位普利兹克建筑奖的女性获得者。1977年毕业获得伦敦建筑联盟硕士学位后加入大都会建筑事务所,与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和埃利亚·增西利斯(Elia Zenghelis)一道执教于AA建筑学院,后来在AA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直到1987年。1994年在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执掌丹下健三(Kenzo Tange)教席。
尤尼斯·马赫穆德
出生于1983年2月3日,2002年3月第一次入选国家队,2004年参加雅典奥运,夺得第四名。2006年,出战多哈亚运会,尤尼斯射入三球并带领球队夺得了亚军。2006年,尤尼斯夺得了亚洲年度最佳青年球员的称号。
尤尼斯在2007年亚洲杯中大放光芒,他一共打进四球。并带领伊拉克国家足球队历史性打入决赛。决赛中,尤尼斯射入唯一的入球助伊拉克以1-0击败对手,首夺冠军。
艾哈迈德·拉迪
伊拉克足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射手之一,代表国家队出场73次打进42球。拉迪年轻的时候就表现出了足球天赋,当选1987年亚洲足球先生,但是由于伊拉克国内局势,他的职业生涯受到很大影响。不过,在一些欧洲媒体看来,拉迪依然是上世纪亚洲最佳球员之一。
穆尼尔·巴希尔
穆尼尔·巴希尔Munir Bashir被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阿拉伯音乐家之一。幼童时被当时伊拉克著名音乐家沙里夫·穆黑·丁·海达尔·塔尔甘Sharif Muhyi Din Haydar Targan(1892—1967)收为入室弟子,21岁时他毕业于巴格达著名的Académie des Beaux-Arts。在随后的十几年间他一直以他手中的Oud乌德琴向美索不达平原的人民传送传统而美妙的阿拉伯音乐,同时也在民间收集了许多音乐素材,为他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73年回到阔别多年的祖国,他整理出一套Oud乌德琴的标准弹奏及指法技巧与乐谱。在随后的二十多年中他不断地发表作品,据有关方面统计上传的专辑就有十多个。
突发事件
2022年,伊拉克什叶派宗教领袖萨德尔在社交媒体发文说,“我决定不干涉政治事务,宣布退休”,他领导的“萨德尔运动”相关机构也将关闭。在萨德尔发表最新表态后,已持续一个月的抗议活动陡然升级。萨德尔的大批支持者在巴格达“绿区”推倒路障,强闯包括共和国宫在内的政府大楼。随后,伊拉克总理卡迪米发表声明,呼吁示威者保持克制,立即撤出“绿区”,并遵守安全部队指示。之后,部分示威者闯入位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绿区”的总理府。伊拉克总理媒体办公室发表声明表示,将暂停总理府工作。随后,伊拉克反恐部队进入首都巴格达市中心“绿区”。
当地时间2022年8月29日晚,伊拉克联合行动指挥部宣布,将在伊拉克全境所有省份实施宵禁,以应对当前抗议活动升级的情况。 宵禁时间从当地时间8月29日19时开始,结束时间未定。当天15时30分,首都巴格达已经开始宵禁,禁止车辆和公民外出 。
2022年10月13日,伊拉克国民议会投票选出78岁的新总统拉希德,然而,就在议员们投票前不到一小时,9枚火箭弹在议会所在的巴格达“绿区”及其附近落下,造成多人受伤,这为伊拉克政坛隐约出现的微弱曙光蒙上一层阴影。
2024年6月5日,伊拉克军方在东部迪亚拉省和北部基尔库克省的军事行动中摧毁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10个藏匿窝点,并打死至少3名武装分子。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3 20:5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