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农村就是建设改善农民衣食住行,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比如通电,自来水,通车的宽敞的马路,大又舒适的住宅楼等,其次就是农民的生活
保障机制,全民纳入社保实现
城乡一体化等。
新认识
本研究专门设计了一道关于什么是新农村的开放题,来了解农民对新农村的理解与认识。在被调查的480位农民中,有420人都表达出了自己对新农村的理解,回答率为87.5%。没有回答上来的农民一般为年龄较大的老人或不识字的妇女等,这部分农民之前大多没有听说过
新农村建设,由于文化程度和年龄的影响,他们很难对此题做答。
农民对新农村的总体认识
农民对新农村的认识大多都是简单一两句话的描述,针对非常具体的某一个或两个方面。通过对农民的回答进行整理和分析后发现,当前农民对新农村的认识主要集中在房屋规划与改造、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村庄环境的改善等“生活宽裕”和“
村容整洁”两个方面,其次是“生产发展”中
生产条件的改善。总体来看,农民对新农村的认识中极少涉及“乡风文明”与“管理民主”的相关内容。
(1)住房条件的改善。调查发现,提及新农村,很多农民首先便想到了
房屋建设与改造。回答此题的420位农民中,有116人都提到了“房屋”、“住房”、“楼房”、“平房”、“小区”等与房屋相关的名词,所占比例为27.6%。其中绝大部分农民都把新农村等同于建设新房屋,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就是建小区、建楼房。在这些农民的理解中,新农村被描绘成“规范化、小区一样的成排房屋建设”;“把房屋都集中,盖像城市一样的房子”;“农民住上
小洋楼”等。由于很多农民对新农村的理解就是新房屋,因此,也有少数农民表达了他们对住楼房、建新屋的担忧,担心“住楼房需要7、8万元,哪有这么多钱?”或“楼房不适合养猪、养鸡”等。农民之所以会把新农村与新房屋相联系,“新农村建设”字面意思的误导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而电视等媒体对农民住楼房、住别墅的宣传,以及当前很多地方政府“拆旧房、建新房”的错误做法也是导致农民走入建房误区的重要因素。
(2)生活条件的改善。对于什么是新农村,很多农民的直观感受就是生活条件的改善。但是,生活条件改善的标准是什么呢?有相当一部分农民认为生活应该达到
小康水平。据统计,有33位农民(占7.9%)在回答中都提到了“小康”一词,但对小康的具体标准却并不清楚。从很多农民的回答中可以归纳出,新农村中农民的生活条件应该是家用电器齐备、“农民吃住没有负担、想买什么都能够买得起”;“手头
零花钱多了”;“看得起病”;“孩子念书不缺钱”;“有钱交电费、有钱交水费”;“吃的不缺、穿的不缺、花的不缺”等,另外也有部分农民提到,新农村不仅要解决水、电的供应与收费问题,在其他方面也应该和城市一样,如吃住的地方、娱乐的场所、生活治安都要与城市一样,甚至“每家每户基本都有小车”。
(3)村庄环境的改善。村庄环境改善是农民提到频率非常高的一个内容,并且回答大多都集中在道路硬化、房屋和街道统一规划、绿化等方面。很多农民希望新农村应该“有整齐、干净、畅通的公路”;“最好是家家户户门前都通水泥路”,还有农民希望跟城市一样,“道路边都种上树,这样环境会更好”。也有部分农民认为,新农村中“农民都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等等。
(4)生产条件的改善。部分农民提到新农村应该有完备的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水利设施,路修好”,渠道、交通等都应该与
农业生产配套。另外,农村还应该发展养殖业、大面积种植
经济作物。还有农民认为新农村应该“以高科技为主导,实现农业的机械化、规模化”,要有“农产品加工厂”,增加农民收入。还有部分农民对
土地利用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如有农民认为应该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有的希望“拥有更大的土地耕种面积”;有的希望“土地整齐,并且能够连成一片一片的”;还有农民希望“能够节约土地”等。
(5)其他方面。在对新农村的描绘中,除上述几个农民提到的主要方面外,少数农民也提到了教育、养老、对农村
弱势群体的帮扶、农民的
文化素质与精神生活等内容。教育方面,农民主要希望减轻学费负担,使农民“能够有钱供养孩子上大学”,并且“学校的修建应该考虑那些住的比较偏僻的学生”,等等。一些农民认为农民应该老有所养,“新农村就应该让所有老年人生活有保障”,甚至“每一个村最好都能有一个
养老院”。有农民认为人的素质很重要,新农村应该提高农民的素质。有农民认为村民的
文化生活需求也要得到满足,希望村里有公共场所可供娱乐,并且要有图书室供农民学习。
不同地区农民对“新农村”的理解
1.江苏地区
江苏两个被调查村的多数农民对新农村的理解就是
房屋改造。在被调查的120名农民中,有66位农民都提到了“楼房”、“房屋”等关键词,占总数的55%。在农民心中,新农村建设就是进行楼房化,“集中农民住房”,建“成排的小楼”、“农民居住区”、“小别墅”等,其中“集体农庄”是江苏被调查者经常提到的一个词,很多人也把新农村等同于建设“集体农庄”。另外,还有13位农民提到了希望村里有企业、建工厂,所占比例为10.8%。本研究中江苏的两个调查村处于
苏北,经济发展程度远远落后于
苏南。调查村的外出务工者较多,且主要的务工地点就在苏南。由于苏南的经济发展程度非常高,农村
集体企业发展迅速,大部分农民都住上了整齐的楼房,甚至已经脱离了农业生产。其中华西村等更是被媒体和很多地方政府推为新农村建设的样板,自然也成了相对落后的苏北地区农民心目中新农村的标准。调查中发现,很多农民认为新农村就应该“住上大楼房,建设集体农庄,统一规划,像华西村那样”;“新农村应该是基本上像华西村一样”;“像苏南的农村,有一排排整齐的楼房,有大片的土地耕种,麦收时有机器收割”;“浙江、苏南等地的农村不仅是新农村,而且已经步入了小康”;“不用住高层楼,家家户户有独立的小楼;路、环境搞好一点;有一些工厂可以去上班;小孩上学方便些”;“不敢想象,华西村不敢比,要是能达到华西村那样就满意了”;“像在苏南打工时见到的,农村都住二层楼房,卫生条件好,都是水泥路”;“像苏南的农村一样,农业生产也机械化,老百姓
生活水平也提高”;“农民住房排房化,村里铺水泥路,没有税收,有工厂,孩子念书免学费,村小
教学环境改善,有电脑,并能教英语”,等等。由此可以看出,苏南农村的
集体经济、现代化的住宅、规模化与机械化的农业生产、干净整洁的环境、农民较高的生活水平等,已经对苏北农民产生了深刻影响。
除苏南农村现状的影响外,江苏被调查农民对新农村的理解还受到了政府、媒体的宣传与当前政府新农村建设做法的影响。江苏的其中一个调查村是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当地政府正在进行房屋规划与建设(主要是建楼房)以及“三清”等村容整治活动,因此,不少农民对新农村的理解也主要体现在村庄
居住环境的改善上。
2.湖南地区
湖南是中部农业大省,农民对新农村的关注很多也与农业有关,例如,许多农民认为“新农村就是应当种田机械化”;“粮食很值钱”;“农业生产技术化”等。由于当地气候湿润多雨,水资源丰富,道路和
农田水利设施差的问题也就相应凸现出来,也成为农民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多数农民对新农村的认识主要体现在道路、水渠等基础设施的改善上,在被调查的120位农民中,有43位(占到了35.8%)农民都提到了修路和改善农田水利、自来水等方面。这些农民认为新农村就是“马路是水泥路,要通到家门口,水渠使所有的田都能灌溉到”;“
公路设施完善,水利设施、渠道更好”;“修公路和街道,方便农民出行,水利建设也要好”等。
农民教育负担较重,因此很多农民也把教育条件的改善和降低学费作为新农村的一个方面。与江苏农民不同的是,湖南被调查者中只有13位农民(占10.8%)提到了住房规划、集中或改善,并且没有一个人提到建楼房。
3.河北地区
如果说江苏两个调查村农民对新农村理解的
参照物是苏南农村,那么河北被调查村农民对新农村的理解也有一个参照物,这个参照物就是城市。河北调查村距离北京、
石家庄、天津、
保定等大城市很近,当地很多农民都有过到这些城市打工的经历,而城市与农村鲜明的对比和
城乡差距也给农民的思想意识注入了深刻的印记。调查发现,河北调查村的很多农民认为新农村就是“农村越来越像城市”;“住上小洋楼,
农村城市化”;“和城市一样,街道有路灯,整齐”;“跟城里差不多,绿化要比城里还好”;“像城里人一样,每个人都有工作,孩子妥善地安排(指幼儿园、学校),公共娱乐设施完善,种类多”;“接近城市,尽量取消
城乡差别”;“缩小城乡差别,农民不往城里跑,卫生好了,洗澡方便”;“到处都花花绿绿,像城里一样干净,老百姓好过了,吃得也好,家具什么都有了,生活条件也改善”等。由此看来,河北很多农民对新农村的理解就是拥有和城市一样的基础设施,达到和城里人的一样的生活水平。另外,由于当地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开矿造成了村庄环境的污染,并且因为开矿征地也引发了一些矛盾,因此,很多农民对新农村的理解中也带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期望。
4.甘肃地区
甘肃农民在对新农村的理解也有其特点。被调查的120名农民中有41位农民提到了住房改造或规划,所占比例为34.2%。但不同于江苏被调查农民普遍对楼房的期待,甘肃农民希望通过
村庄规划使农民的住房更为整齐,并建成统一、成排的平房。这些农民之所以对平房更为偏好,与当地的地质地形、
气候条件有很大关系,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地养殖业(养羊)是一个重要经济来源,而楼房并不适宜于养殖牲畜。甘肃属于西部地区,
自然条件恶劣,农民生活水平相对落后,因此,除了住房之外,经济条件的改善也是甘肃农民对新农村的一个主要认识,他们认为,新农村应该是“人们生活富裕,精神生活充实,农村的劳动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经济宽裕些,农民应该有打工的活干,光种地也不是办法,化肥等开支又大”;“经济各方面都搞上去”;“有钱交水费,有钱买化肥,有钱交电费”等。
具体含义
“生产发展”的理解
在480名被调查农民中,描述出自己对生产发展理解的农民人数为377名,回答率为78.5%。在谈及“什么是生产发展”时,大部分农民对其理解都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方面,回答简单而且“片面”。综合来看,农民对生产发展的理解主要集中在农业科技化、农业
生产机械化、
粮食产量与价格、
产业结构调整和
农村劳动力就业等几个方面。
调查发现,19.6%的农民都认为生产发展应该包含
农业科技的发展。在他们看来,生产发展就是“科学种田”,“
科技兴农”,“讲科学,用
科学方法改变落后面貌,生产力先进”,“农民有科技指导”,“在新的科学技术指导下发展生产,目前只能靠天吃饭”等。农民普遍认为新农村的“生产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指导,因此新农村一定要重视科技、加强
科技服务以提高生产力,通过对农民进行各种
技术培训来解决农民在
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另外,有19.9%的农民把机械化列为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认为生产发展就是“机械化生产、
一条龙服务”;“现在是人工收割,以后应该是机器收割”;“
科学管理农田,
机械化操作,靠人工不能发展”;“农机产品的普及,不再用牛犁地,提高生产力”等。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认为,要实现生产发展,还应该大力发展乡村企业,以解决村里
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这些农民希望“办工厂来发展生产,光种地挣不到钱”;“
外商投资,办厂,让农民不用到外地打工就能挣到钱”,认为“农村发展,老百姓不能光靠一亩多地,要有
轻工业来带动”;“光种地收入比较低,希望有工厂企业,村民有固定职业”。需要提到的是,在谈到对生产发展的理解时,部分农民表现出了对农业生产的
消极态度,认为“农业无法让农民致富”,因此,他们认为生产发展的出路是把农村
劳动力转移出去。
除此之外,有部分农民把粮食产量提高作为衡量生产发展的标准,认为“粮食多了就生产发展了”;部分农民认为生产发展应该降低农资价格,提高
农产品价格,使得“农民喂的猪、种的粮食不亏本”,希望“把
稻谷的价格提高,把猪的价格提高”;“水费不要再上涨,粮食不要再降价”,并认为“把农药化肥的价格降低,就是对农民很大的帮助”。也有少数农民意识到了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认为农村应该多发展“更赚钱”的
经济作物,并把“养殖业搞好,
西瓜等作物发展好,将来再养猪养鱼”等。也有农民强调基础设施是“生产发展”的重要内容,应该重点改造水利、修渠、修路、建
机耕道等基础设施。
不同地区农民对生产发展的理解上也存在差异。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甘肃来说,部分农民认为当地的粮食产量(如小麦、玉米等)已经很高,因此应该适当发展
经济作物和养殖业。对于经济条件中等、且以农业为主的湖南来说,很多农民认为种粮的
比较利益太低,
生产资料价格高而粮价低,因此希望“贸易要搞好、价格要上去,农产品要卖得出去、有销路”,从而实现农业的增产增收。对于拥有部分矿产资源的河北调查村来说,当地农民认为解决一些由开矿引起的环境、安全等问题是“生产发展”的基础,此外,“生产发展”还应该包括发展果树种植、开办工厂,解决就业问题等。对于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江苏来说,很多农民认为农业生产已经不再处于
主导地位,因此生产发展的关键是“农闲的十个月内农民如何千方百计赚钱”。
“生活宽裕”的理解
生活宽裕是对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要求,虽然国家没有设定其考核范围,但农民却表达了他们心目中的衡量标准。在表达对生活宽裕的理解时,农民的回答中主要包含以下这些标准和内容。
(1)温饱。在甘肃,由于当地的
经济状况很差,所以大多数农民认为,只要实现了温饱就是生活宽裕。他们温饱的标准仅仅是有吃、有穿、有住,或者说丰衣足食即可。也有农民表示身体健康也很重要。温饱就是生活宽裕的想法在河北、湖南、江苏3个省也有很多农民提到。
(2)小康。7.9%的农民都把新农村与小康联系起来,认为达到了小康水平便是生活宽裕。他们认为,“新农村”的“
新农民”不仅是吃饱、穿暖,而且吃喝要追求保健,农民都住上新房,家中电器要齐备。而且不仅是
物质文明丰富,
精神文明也要跟上,与物质文明
共同发展,比如农村要搞文化娱乐活动,要有配套的娱乐设施和活动场所等。同时,农村还要缩小与城市的差距,城乡之间的联系密切。
(3)农民收入来源方面。农村不仅仅是进行农业生产,还要发展其他副业,同时进行农产品的深加工。养殖业要搞大规模经营,而不是
以家庭为单位的、数量很少的分散养殖。村庄附近要有工厂、企业等,农民不仅可以到外地打工,还可以就近就业。农忙季节,农民可以从事农业生产,非农忙季节,农民也有事情做,可以挣钱。有的农民还表示,希望每月都可以有
固定收入,就像城市的工人一样。
(4)农业生产方面。农民的土地有保障,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价格低,农产品的价格高,而且销路好。
农民家庭的粮食多,不仅够吃,还可以为家庭的经济收入做大的贡献。
(5)有钱。在所调查的农民中,60%的农民提到了有钱。这部分农民对有钱的要求差别很大。有的农民认为只要
有钱花、家里没有贷款就可以了,而有的认为有钱花不是生活宽裕,要有足够的零花钱,要有钱做生意,家中要有存款。很多农民给生活宽裕定了收入上的标准,这个标准的差异也很大,有1000元/年/人、4000~5000元/年/人,也有10000元/年/人,也有的农民认为家家都有几十万的钱剩余才是生活宽裕。
(6)与子女有关的方面。子女上学的费用不发愁,包括上大学。在上学这方面,有农民希望减免子女的上学费用。子女要有工作,生活上独立,并且有能力赡养老人。
(7)
公共事业方面。农民的就医条件好,且有
医疗保险;农民养老有保障;解决困难户、
五保户的生活保障问题,老百姓的困难都能得到解决;农村学校教育条件要好,设施要齐全先进,比如说要有电脑等,还要提高
教学质量;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培训“新农村”的“新农民”。
(8)其他方面。农村的妇女要有事情做;整体物价降低;农村的交通要好;各级政府很好地执行国家的政策,政策不能被歪曲等。
(9)没有标准。有部分农民觉得,生活宽裕是无止境的,就像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一样;还有农民没有回答此题,他们说,每个人的想法和标准都不一样,而且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的标准也不一样,所以生活宽裕是没有具体标准和定义的。
“乡风文明”的理解
农民对乡风文明的理解和认知并不复杂,主要可归为以下四个方面。
(1)邻里之间要和谐相处,尊老爱幼,帮困
济贫(如对老人、五保户和残疾人等给予帮助和关爱)。人与人之间还要相互尊重、互相忍让。例如,“不乱传谣言”;“不斤斤计较”;“不骂人,有礼貌,言谈举止得当”,有人还认为农民也应该“见面打招呼,说‘你好’、‘早上好’,像城里那样”,等等。
(2)要有良好的
社会风气,社区内没有小偷小摸、打架斗殴、“耍钱赌博”、吸毒等不良现象。
社会治安良好,“农民夜不闭户”。村民还要爱护集体
生活环境,不破坏
公物、不乱扔垃圾等。
(3)村民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懂法守法,相信科学,消除封建迷信,反对邪教。很多农民表示应该“移风易俗,婚丧嫁娶不能像以前一样
大操大办,劳民伤财”;“铺张浪费的风气要改掉,红白喜事不能太花钱”,等等。
(4)社区内有适合村民娱乐和健身的场所,村民有一起聊天、交流的公共空间,文体生活也(如扭秧歌、跳舞唱歌等)
丰富多彩。
“村容整洁”的理解
调查显示,当农民谈及“什么是村容整洁”时,“街道”、“道路”、“垃圾”与“房屋”
等词被提到的频率最高。许多农民认为,改善农村的街道与道路、房屋和
垃圾处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就能
实现村容整洁。
(1)关于道路与街道。对农民的回答进行统计发现,很多农民认为村容整洁就是改善道路和街道条件。被调查的农民中有35.8%的比例都提到了“街道”和“道路”两个词。这些农民大多认为街道和道路应该整齐和整洁、宽敞,并且路面需要硬化。其中整齐和整洁主要指对道路进行统一规划,“像城市的马路一样整齐”,并且“街道要干净、不乱摆任何杂物”;“经常打扫卫生,道路旁边没有垃圾”;“无乱堆乱放,无乱搭乱建”;“路面干干净净,没有
猪粪、
牛粪”等。
(2)关于垃圾处理。农村
垃圾治理也是农民关注的一个主要方面。调查发现,有16?7%的农民在对村容整洁的理解中明确提到了垃圾的处理问题。还有21.0%的农民尽管没有直接谈到垃圾,但也提及了
农村环境的“清洁”与“干净”,事实上也与垃圾处理紧密相关。由此看来,农村的
生活垃圾确实已经成为影响村容村貌的主要因素。而关于如何治理,很多农民认为“要有统一堆放和处理垃圾的地方,每天有人打扫”;“农民不再乱扔垃圾”;“不再往河沟里乱扔死牲畜”等。
(3)关于房屋的规划与改造。相当一部分农民(占总数的11.9%)也把农村房屋的规划与改造列为村容整洁的一个重要方面。农民普遍认为房屋应该“整齐”、“卫生”,要将房屋与圈舍分开,并且“屋前屋后要绿化”。而对于房屋的改造,部分农民认为应该建楼房,因为楼房“更美观、更整齐”;部分农民希望修平房,认为“只要实用、整齐就可以”;还有部分农民则并不赞成建新房。
(4)其他方面。除上述三个主要方面外,少数农民对村容整洁的理解还涉及其他方面,如清洁水源与
清洁能源、卫生、公共场所、村庄环境等。在清洁水源方面,有农民希望“自来水质量要高,并且要便于农民使用”;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主要是修建沼气池。在卫生方面,农民认为在搞好“个人环境卫生”的同时,还要注意维护公共卫生,不仅“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要打扫干净、整齐”;“厕所
卫生需要进一步的改进”,还需要维持街道和河沟的清洁。也有农民提出应当有一定的娱乐与休闲的文化场所,如修建花园、亭台、广场等。还有农民强调农村只有“拥有优美的
自然环境,没有污染”,才算是村容整洁。此外,受到媒体与地方政府宣传的影响,也有农民用简单的“三化”标准来衡量新农村的村容整洁,即认为“只要农村做到美化、硬化和绿化,就是村容整洁了”。
不少农民还提到,要确实解决好“街道”、“垃圾”与“房屋”等问题,不仅需要统一的规划、布局与管理,还需要村干部的
组织领导与农民思想的统一。除了硬件的投入外,提高农民素质才是根本。
“管理民主”的理解
从对
开放性问题“您对新农村建设五个方面的内容是怎么理解的”的结果分析来看,农民对管理民主的理解程度最低。大多数农民不知道“民主”一词的含义。据统计,被调查的480位农民中,有222位完全没有答出这道题,占被调查总数的46.3%。答案中包含“平等”、“公开”、“公平”、“与农民一起商量”、“选举民主”、“
财务公开”等词的共计149份,如“村干部和老百姓商量着办事,不能强迫人”;“选举时大家都参与,重大活动村民都能参与,并且很公开”;“上面的事村民知道,村里的事情村民参与”;“村民的意见能及时反映到村委会,村委会及时向村民宣传政策”;“村里事务都应该公开,尤其是关于交费要让大家明白钱是做什么用的,怎么花的”;“大事村民通过,小事村民代表通过,财务公开、透明”;“村里搞什么活动都要公平;选举自己投票;村干部和村民双向沟通”,这些的比例占31%。还有一些农民认为村委会尽心尽力,办事负责任就是民主了,如“希望村干部对农民更关心,处处为农民着想”;“村委会对农民管理有
纪律性,组织性,态度端正”;“村干部不吃私”。村民回答认为村里的管理还算民主,是对管理现状的不满,如有的农民认为“现在不太民主,
种粮补贴没有兑现”,“村干部一点不民主,独断专横”,“农村没有啥民主,谁当官谁说了算,一年还不开一次会”,等等。还有少数几个农民认为:“民主在农村不适用,只要村委做的决定有益于农民即可”;“真正的民主做不到,对农村也不好”。
从本次调查的4个地区比较来看:
江苏省农民对管理民主的理解程度最高,只有36.7%的被调查者回答不上什么是管理民主;而河北的理解程度最低,有65%的农民没有回答上对管理民主的理解。从性别上分析,男性对管理民主的理解明显好于女性,很多农村妇女对管理民主不了解也不关心。此外,在对管理民主的理解上,文化程度是制约农民理解程度的主要因素,多数农民受文化程度低的限制不能理解“民主”一词的含义。
结论
新农村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并且没有统一的标准。本文通过对农民理解的新农村及新农村建设的五个方面内容加以概括,得出以下结论。
(1)当前政府与学者对新农村的理解与描绘大多比较宏观,相比之下,农民对新农村的理解更为简单而具体,并且集中体现为住房的规划与改造、生活水平与经济条件的改善、村庄环境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等几个方面。综合来看,农民对新农村的认识一般都局限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三个方面,却忽略了“乡风文明”与“管理民主”两个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民对新农村的这种认识偏向,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农民当前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迫切愿望与急切需求。
(2)绝大多数农民对新农村的认识都是以城市或发达地区农村作为参照物。由于受新农村建设字面意思的误导,以及当前媒体的
倾向性宣传和地方政府一些错误做法的影响,农民对新农村的认识中“村容整洁”方面的内容提及率非常高,并且相当一部分农民都把“新农村”直接等同于“新房屋”。
(3)不同地区农民对新农村的理解具有不同的特点。江苏调查村农民对新农村的理解受
苏南模式的影响较深,普遍追求住宅的楼房化(甚至认为新农村就是集体农庄)、生产的规模化以及乡村的企业化。而以农业为基础的湖南调查村农民对新农村的认识中更多体现出了对农业生产方面的迫切需求,对
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和农业科技的提及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河北调查村农民心目中的新农村事实上就是周边城市的简单缩影,缩小城乡差距也成为当地很多农民的愿望。甘肃调查村的很多农民同样也希望住新房,不过不是成排的楼房,而是与其
地形地貌、家庭养殖特点相辅的平房。
(4)农民对生产发展的认识主要集中在农业科技化、农业生产机械化、粮食产量与价格,以及基础设施等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的几个方面,对其他产业的
发展关注不多。
(5)生活宽裕是农民最为关注的一个方面。很多农民用“温饱”、“小康”等抽象的名词作为衡量生活水平的标准。大多数农民都是从收入提高到一定程度、收入来源渠道多样化、粮食产量富足且价格提高、教育负担减轻、农村的弱势群体得到更多关爱等方面对生活宽裕加以理解。
(6)农民对乡风文明的认识主要体现为邻里和谐、社会风气良好以及有相应的文化活动等几个方面。其中杜绝赌博现象是农民提到频率最高的一个方面。
(7)多数农民把村容整洁都理解为街道与道路的硬化和整洁、垃圾的集中处理、房屋的规划与改造等几个方面。其中部分农民甚至认为村容整洁就是建新房。
(8)农民对管理民主的认识程度低于其他几个方面,也是农民相对并不关注的一个方面。接近半数的农民不能明确表达出对管理民主的理解,大多数农民不知道“民主”一词代表的含义。农民一般都把管理民主理解为选举民主、账目公开、村干部廉洁公正等,往往忽略了农民自身参与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