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灌溉排水,调节地区水情,改善农田水分状况,防治旱、涝、盐、碱灾害,以促进农业稳产高产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农田水利在国外一般称为灌溉和排水。农田水利涉及
水力学、土木工程学、农学、土壤学,以及水文、气象、水文地质及农业经济等学科。其任务是通过工程技术措施对农业水资源进行拦蓄、调控、分配和使用,并结合农业技术措施进行改土培肥,扩大土地利用,以达到农业高产稳产的目的。
简要介绍
农田水利(irrigation and drainage)以农业增产为目的的
水利工程措施,即通过兴建和运用各种水利工程措施,调节、改善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提高抵御天灾的能力,促进
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使之有利于农作物的生产。
农田水利的原理与实践,防治灌溉土地盐碱化、沼泽化和
水土流失,研究水利土壤环境的改善,以及咸水、废污水的改造与利用等技术措施。农田水利与农业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农业生产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农田水利事业的兴衰。
汉语词源
农田水利一词始见于北宋熙宁二年(1069)颁布的水利法规《农田水利约束》。《史记·河渠书》中已有水利一词,当时主要指农田水利。灌溉一词起源亦早,《庄子·逍遥游》有“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史记·河渠书》有
郑国渠“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的记载。在《汉书·沟洫志》中,溉、溉灌与灌溉三词并用,同指灌溉农田,灌溉一词沿用至今。排水的排字意为排泄。《孟子·滕文公上》有“决汝、汉,排淮、泗”;《汉书·沟洫志》有“排水泽而居之”等语。
历史沿革
农田水利这一古老工程技术可以远溯至新石器时代。从世界范围来说,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灌溉工程,是公元前3400年左右
美尼斯王朝修建在埃及
孟菲斯城附近截引
尼罗河洪水淤灌工程。约公元前2200年,
巴比伦在底
格里斯和
幼发拉底河河谷建造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奈赫赖万灌溉渠道。在
汉穆拉比法典中已有灌溉管理的条款。中国、
印度、
古罗马、古波斯等国灌溉起源也都很早。2000多年前,
锡兰(今
斯里兰卡)即修建水库,公元前300年即有大面积灌溉土地可以一年两熟。20世纪30年代,印度开始应用现代工程技术修建大型自流灌溉工程,同时发展小型提水灌溉及井灌。波斯(今
伊朗)、
叙利亚、
意大利等国的灌溉,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
西班牙人进入
美洲之前,
墨西哥、
秘鲁以及
美国西南部已有灌溉设施。19世纪中叶,在美国西部
大盐湖河谷地带开始了移民垦殖开发灌溉;20世纪初,
美国联邦政府开始在西部17州进行以灌溉为主的水利综合开发。苏联约有 1/4国土面积年降雨量小于400mm,灌溉农业也有较长历史;十月革命后灌溉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主要集中在
中亚细亚。以水利
土壤改良为基础的苏联灌溉排水科学技术已自成体系。
中国在长江下游考古中,发现有新石器时代灌溉种稻的遗迹,约有5000年的历史。公元前1600~前1100年中国实行
井田制度,划分田块,利用
沟洫灌溉排水。到西周时代,
沟洫工程进一步发展,并出现了蓄水工程。约公元前600年,
孙叔敖兴建期思
雩娄灌区,是中国最早见于记载的灌溉工程。
春秋战国时代曾修建过多处大型自流灌溉工程,著名的有引漳十二渠、
都江堰、郑国渠(见郑白渠)等。在此期间也已经使用秸槔提水灌溉。当时人们已认识到农田水利的重要意义,《荀子·王利》曾指出:“高者不旱,下者不水,寒暑和节,而五谷以
时熟,是天下之事也”。秦汉时期,灌溉排水及其他
农田水利建设已由黄河、
长江和
淮河流域扩展到
浙江、云南、
甘肃河西走廊以及新疆等地。隋、唐、宋时期,中国农田水利进入巩固发展的时期。太湖下游兴修
圩田、水网;黄河中下游地区大面积放淤;同时,水利法规渐趋完备:唐有《
水部式》,宋有《农田水利约束》等。元、明、清时期,长江、
珠江流域,特别是两湖、两广地区,农田水利得到了进一步开发。明天启年间《
农政全书》问世,书中《水利》为中国
农田水利学滥觞;《泰西水法》为介绍西方水利技术的最早著述。19世纪末,西方灌溉、排水科学技术开始在中国应用。20世纪30年代,
陕西省建成泾惠、渭惠、梅惠等大型自流灌区。其他各省也相继举办了一些不同类型的农田水利工程。与此同时,从南方的
广东、江苏到北方的陕西、
宁夏等地,先后开展了一些灌溉、排水的科学研究工作。
基本内容
主要是灌溉和排水,兼及中小型河道整治,塘坝水库及
圩垸建设,低产田水利土壤改良,农田
水土保持、土地整治以及农牧供水等。由于各农业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方式千差万别,需要进行农业水利区划和相应的灌排系统规划。农田水利还包括一些具有明显地区特征的类型,如
黄淮海平原旱涝碱综合治理、
盐碱地改良、
圩区水利、
牧区水利和
垦荒水利等。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是主要的,但为了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也需要排水;在盐碱化威胁较大和开垦盐碱荒地的地区,必须灌排并重,甚至无排水即无灌溉。在湿润、半湿润地区,由于降雨量较多,排水是主要的,但是雨量的季节分布并不完全符合农作物生长的要求,需要进行补充性灌溉。灌溉与排水两者相辅相成,便构成农田水利的主要内容。
水利灌溉
灌溉 用人工设施将水输送到农业土地上,补充土壤水分,改善作物生长发育条件称为灌溉。在特定情况下,灌溉还可减少霜冻危害,改善土壤耕作性能,稀释土壤盐分,改善田间小气候。根据
灌溉水源和灌溉水质(见
灌排水质)的不同,可分为
地表水灌溉、
地下水灌溉、
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以及
污水灌溉、
咸水灌溉、
肥水灌溉、
引洪淤灌等。根据
灌水技术,可分为
地面灌溉、
地下灌溉、
喷灌、
微灌(包括
滴灌、微喷灌等)、
局部灌溉和
节水灌溉等。为实现科学用水,应根据
作物需水量和需水时间、
有效降雨量、
土壤水状况以及水文情况,选定
灌溉保证率,制定
灌溉制度。
灌溉系统是实现灌溉的基础设施,可分为渠道灌溉系统和管道灌溉系统。一般由
灌溉渠首工程、渠道或
输水管道、
渠系建筑物和灌溉泵站组成。最常见的渠系建筑物有
配水建筑物和
渡槽、
涵洞、
倒虹吸管、
跌水、
陡坡、
量水建筑物以及
沉沙池等。在使用地下水灌溉或无法实现自流灌溉而需提水灌溉时,或低洼地区不能自流排水时,应兴建排灌泵站进行机电排灌。
灌区应进行有效的灌溉管理,注意
渠道防渗,加强用水管理,提高
渠系有效利用系数。
水利排水
排水 排除农业土地上多余的水分,以改善地区或土壤的水分状况,防止作物受害,还可改良土壤结构,便利田间操作,延长作物生长季节,提高地温及土壤通气,加大作物根层深度及为作物提供更多的养料。根据被排除水的性质,可分为
除涝、
治渍及控制地下水位;根据农田排水技术可分为
明沟排水、
暗管排水和
鼠道排水以及
竖井排水等。此外,还有针对特定地区情况的
冷浸田排水、
沼泽地排水和
海涂排水等。
排水系统是实现排水的基础设施,一般包括各级排水沟(管)道及其建筑物、
排水容泄区、排水泵站(见
排灌泵站)等。排水沟道建筑物的种类、结构和功能同
灌溉渠系建筑物。
科学的
排水管理是排水系统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要经常保持排水系统通畅及控制地下水位的能力。
现存问题
中国农田水利存在如下问题:
①灌溉水源日见短缺,很多灌区用水得不到保证。随着工业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不断增加,今后缺水问题将日益突出。
②水量浪费较大,自流灌区渠系有效利用系数一般仅0.4~0.6。灌溉效率低加剧了灌溉水源的供需矛盾。
③现有工程设施尚未全部配套,如有的灌区缺乏田间工程,有的有灌无排,有的设施已经老化,加上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措施不力,工程效益还未充分发挥。
④新建工程难度越来越大,造价越来越高,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
解决途径
解决以上问题需要采取多种途径:
①进一步完善与更新现有灌溉排水设施,加强管理,提高工程效益。
②增加农业投入,继续兴修农田水利工程,逐步扩大灌溉面积,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③推广应用新技术,厉行节约用水,包括改进地面灌溉技术,发展低造价喷灌、滴灌,大力推广管道输水灌溉等,提高灌溉效率。
④加强排水,重视盐碱地、沼泽地和冷浸田的改良以及除涝、治渍工作,促进农田水利进一步发展。
⑤开展水利土壤环境的研究,保护水资源和生态平衡。
⑥逐步实现灌排工程施工机械化和管理运用自动化。
常用术语
1、农田水利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为防治干旱、渍、涝和盐碱灾害,对农田实施灌溉、排水等人工措施的总称。
2、灌溉
irrigation
按照作物生长的需要,利用水利工程设施将水送到田间,以补充农田水分的人工措施。
3 农田排水
farmland drainage
将农田中过多的地面水、土壤水和地下水排除,改善土壤的水、肥、气、热关系,以利于作物生长的人工措施。
4 机电排灌
pumping drainage and irrigation
利用水泵抽水对农田进行排水或灌溉的措施。
5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capital construction of farmland water conservancy;capital
construction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为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所采取的工程技术措施。
6 旱涝碱综合治理
comprehensive harness of drought,waterlogging,salinization
and alkalization
为防治旱、涝、渍、碱等灾害,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所采取的水利、农业、林业、生物和化学等综合措施。
7 小流域综合治理
comprehensive harness of small basin
为保持小流域的水土,减轻自然灾害,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和保护水、土资源而采取的工程和生物等措施。
8 水利土壤环境
soil environment and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施行水利措施,使农业土壤性状发生变化的现象。
9 农业水利区划
zoning of agricultural water conservancy
为合理开发利用区域水土资源,按照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条件及水利条件划分不同区域进行综合开发治理的规划工作。
10 开荒水利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of uncultivated land reclamation
在开发荒地资源中,为改善荒地土壤水分状况和生态环境而采取的水利工程措施和水管理工作。
11 旱涝保收田
farmland to ensure stable yields in drought and waterlogging
按一定设计标准建造水利设施以保证遇到旱涝灾害仍能高产稳产的农田。
12 圩区水利
water conservancy in polder area
在圩区内进行的防洪、除涝、灌溉、航运、灭螺等工程建设及管理工作。
13 围海造田
poldering
修建水利工程和采取生物措施将海滩或浅海水域围起,改造成为农田的工作。
14 防病改水
improvement of water quality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endemic diseases
为改善饮用水条件,减轻或防治与水源有关的地方病所采取的水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