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水灌溉》为
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丛书之一,它在国内外咸水灌溉研究的基础上,并结合相关试验,系统地论述了咸水的物质组成、形成与特性,我国咸水资源的分布与特性,咸水灌溉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咸水灌溉的影响因素,咸水灌溉的综合效应,咸水灌溉的监测预报与
数值模拟,咸水灌溉的管理与实施策略以及咸水利用的试验研究等内容,以便为咸水灌溉的发展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用含盐量为2~5g/L的微咸水进行灌溉的方法。咸水灌溉虽有补充作物需水要求的一面,但如果水中含量较多的多种盐类,在土壤中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就会抑制或毒害作物生长,所以通常仅用于水源短缺地区的抗旱临时灌溉措施。
利用浅层
地下咸水灌溉,还能降低地下水位,腾出地下调蓄库容,更有利于蓄纳雨水与非灌溉期的
地表水,防治
渍涝与
盐碱灾害,促进地下水淡化。
是缺水地区扩大
灌溉水源的一条途径。以矿化度为2~5g/L的地下水为水源所进行的灌溉。
利用矿化度大于2g/L的咸水灌溉农田使作物得以生长发育的技术措施。在淡水资源短缺的干旱、
半干旱地区,为了抗旱增产,许多国家,如
突尼斯、意大利、美国、苏联等国,都有咸水灌溉的实践;中东,特别是北非一些国家在具有良好排水和淋洗条件的
砂壤土上,用3~8g/L的咸水进行灌溉;有的国家还用稀释的海水灌溉。中国陕西、甘肃、河南、河北、宁夏等省、自治区,也有利用咸水灌溉的经验。
咸水中一般含有6种主要盐类,即苏打、小苏打、食盐、芒硝、硫酸镁和氯化镁。碱性盐的危害大于中性盐,中性盐中氯化物的危害又大于硫酸盐。因此,必须根据咸水中的盐分组成和数量,采取适当的灌溉方式,避免作物生长受到抑制和土壤发生盐碱化。
1)咸水pH值为7~8,即水质呈中性或弱碱性,阳离子中的钠离子不超过60%,且以硫酸盐或氯化物为主,水的最大含盐量应低于5g/L。(2)一般只把咸水用于暂时的抗旱灌溉,灌溉时间应安排在作物生长的中后期,因为此时作物根系下扎已深,地面已被枝叶遮盖,土壤蒸发减少,作物耐盐能力增强。而且灌水次数要少,通常只在关键时期灌1~2次,灌水量每次控制不超过每公顷900立方米。(3)尽量采用咸水与淡水混合灌溉或咸、淡水轮灌,减轻咸水对作物的危害。通过轮灌清洗土壤中积累的盐分,预防土壤次生盐碱化,尤其是含盐量接近5g/L的咸水更应如此。(4)要有排水条件,以便咸水灌溉后耕作层土壤的积盐能被汛期降雨或灌溉淡水冲洗排除。(5)土地应平整,以防灌后局部高地积盐。(6)增施有机肥和磷肥,灌后及时中耕,抑制土壤中盐分向上运移,防止土壤强烈返盐。(7)咸水灌溉后土壤盐分处于逐年积累状况时,应停止咸水灌溉,依靠雨水自然淋洗脱盐,有条件时还要用淡水洗盐。
咸水灌溉的主要作用,是增加
土壤含水量,稀释
土壤溶液浓度,使作物能够生长发育。干旱季节土壤含水量减少,尤其在盐渍化的土地上,随着土壤含水量减少,土壤溶液浓度易于增高,作物吸收困难,根系因失水而死亡。灌咸水后,不仅增加了
土壤水分,而且由于咸水的浓度相对较低,降低了土壤溶液浓度,形成了适于作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条件,因而有明显的增产效益。
合理利用咸水灌溉的技术措施主要有:①要有排水条件,以免因灌咸水而引起土壤积盐。可利用雨季降雨或有淡水灌溉时,通过淋洗将盐分排出,使土壤周年不积盐;或在干旱年积盐,平水年及湿润年脱盐。②严格掌握水质标准。一般pH值为7~8,阴离子以硫酸根为主,阳离子中的钠不超过60%,
矿化度一般不超过5g/L。③尽量减少灌水次数,宜在作物拔节以后,浇一二次关键水,且灌水定额不宜过大。④有淡水的地方,要咸淡轮灌或咸淡混灌,利用淡水洗盐。⑤加强农业措施,如
平整土地,防止灌后局部高地返盐;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抑制返盐;灌后及时中耕锄土,减少
土壤蒸发返盐;选种耐盐作物等。⑥若引起长时间连续积盐,应适当休闲,种植牧草,利用伏雨淋洗,或秋冬引淡水冲洗,脱盐后再改种一般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