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藤联盟(Ivy League)最初指的是美国东北部地区八所高校组成的体育赛事联盟(参见
NCAA词条),后指由七所大学和一所学院组成并沿用“常春藤”这一名称的
高校联盟。这八所院校包括:
哈佛大学、
宾夕法尼亚大学、
耶鲁大学、
普林斯顿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
达特茅斯学院、
布朗大学及
康奈尔大学。
发展历史
常春藤盟校(The Ivy League)的说法来源于20世纪50年代。上述大学早在19世纪末期就有社会及运动方面的竞赛,盟校的构想
酝酿于1956年。各校订立
运动竞赛规则时进而订立了常春藤盟校的规章,选出盟校校长、体育主任和一些
行政主管,定期聚会讨论各校间共同的有关入学、财务、援助及行政方面的问题。
早期的常春藤学院只有哈佛、
耶鲁、哥伦比亚和普林斯顿4所大学。4的
罗马数字为“IV”,加上一个
词尾Y,就成了“IVY”,英文的意思就是常春藤,所以又称为
常春藤盟校,后来这4所大学的联合会又扩展到8所,成为如今享有盛誉的常春藤盟校。
关于“常春藤联盟”名称的来源有两种理论。
根据第一种理论,“常春藤联盟”之原名应追溯到1937年,一位《纽约报》(New York Herald Tribune)体育新闻记者斯坦利·伍德沃德(Stanley Woodward)先生铸造了此名词,因美国最古老及最精英的学校建筑物均被常春藤覆盖住。
根据第二个理论,来自较早称之为“四联盟”(Four League)的
运动协会,成员包括
哥伦比亚大学、
哈佛大学、
普林斯顿大学和
耶鲁大学。在保持学术传统之时,“四联盟”(Four League)被写为罗马数字的“四联盟”(Ⅳ League)。读
英文字母时,“Ⅳ”有着和“Ivy”同样的发音。
不论何种理论是正确的,到1954年时,“常春藤联盟”(亦是所谓的常春藤团体董事会议:The Council of Ivy Group Presidents)一词被正式形成沿用。
常春藤盟校(Ivy League)是由美国的七所大学和一所学院组成的一个
高校联盟。
它们是
宾夕法尼亚州的
宾夕法尼亚大学,
马萨诸塞州的
哈佛大学,
康涅狄格州的耶鲁大学,
纽约州的
哥伦比亚大学,
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大学,
罗得岛州的
布朗大学,
纽约州的
康奈尔大学,
新罕布什尔州的
达特茅斯学院。这8所大学都是美国首屈一指的大学,历史悠久,治学严谨,许多著名的科学家、政界要人、商贾巨子都毕业于此。在美国,常春藤学院被作为顶尖名校的代名词。
常春藤(Ivy League)一词原指美国东北部八所大学组成的体育
高校联盟,包括:哈佛(Harvard)成立于1636年,耶鲁(Yale)成立于1701年,宾夕法尼亚(Penn)成立于1740年,普林斯顿(Princeton)成立于1746年,哥伦比亚(Columbia)成立于1754年,布朗(Brown)成立于1764年,
达特茅斯(Dartmouth)成立于1769年,康奈尔(Cornell)成立于1865年。
这八所大学都是美国
一流大学,它们的历史悠久,治学严谨,教授水平高,学生质量好,因此常春藤大学有着优秀的声誉。其中,
康奈尔大学建立于
美国独立战争之后,其余7所大学均建立于美国独立战争之前。
独立战争之前,美国有八所大学,其中七所加入了常春藤联盟,只有
威廉与玛丽学院因为
地理位置和
运营模式的原因拒绝加入该联盟。
组织成员
哈佛大学
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是一所位于美国
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剑桥城的私立大学,
常春藤盟校成员之一,1636年由
马萨诸塞州殖民地
立法机关立案成立。该机构在1639年3月13日以一名毕业于
英格兰剑桥大学的牧师约翰·哈佛之名,命名为
哈佛学院,1780年哈佛学院更名为
哈佛大学。直到19世纪,创建了一个半世纪的
哈佛学院仍然以英国的
牛津大学、
剑桥大学两所大学为模式,以培养牧师、律师和官员为目标,注重
人文学科,学生不能自由选择课程。19世纪初,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号角在哈佛吹响了,崇尚“学术自由”和“讲学自由”。“固定的学年”和“固定的课”的老框框受到冲击,自由
选修课程的制度逐渐兴起。
哈佛大学是一所在世界上享有顶尖大学声誉、财富和影响力的学校,被誉为
美国政府的
思想库,其商学院
案例教学也盛名远播。作为全美最好的大学之一,在世界各研究机构的排行榜中,也经常名列全球大学第一位。
耶鲁大学
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是一所坐落于美国
康涅狄格州纽黑文的私立大学,创于1701年,初名“
大学学院”(
Collegiate School)。
耶鲁起初是一所
加尔文教会学校,1718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高层官员
伊莱休·耶鲁先生向这所教会学校捐赠了9捆总价值562英镑12先令的货物、417本书以及英王
乔治一世的肖像和
纹章,在当时对襁褓之中的耶鲁简直是雪中送炭。为了感谢
耶鲁先生的捐赠,学校正式更名为“耶鲁学院”,它就是今日耶鲁大学的前身。
18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耶鲁在伯克利主教、斯泰尔斯牧师、波特校长等的不懈努力下,逐渐由学院发展为大学。至20世纪初,随着
美国教育的迅猛发展,耶鲁大学已经发展到了惊人的规模,在世界的影响力也达到了新的高度。耶鲁大学是美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三所大学(第一是
哈佛大学,第二是
威廉与玛丽学院),该校教授阵容、
学术创新、
课程设置和场馆设施等方面堪称一流,与
哈佛大学、
普林斯顿大学齐名,历年来共同角逐美国大学和研究生院前三的位置。
哈佛大学注重闻名于
研究生教育,
威廉与玛丽学院闻名于
本科教育,耶鲁则是双脚走路,都非常著名,在
世界大学排名中名列前茅。
宾夕法尼亚大学
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是一所私立大学,是在
美国开国元勋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倡导下于1740年建立起来的。它是
美国东北部常春藤大学之一,坐落于
合众国的摇篮——
费城,
独立宣言的9位签字者和
美国宪法的11位签字者与该校有关。因其优秀的本科生教育、出色的
科研成果和卓越的研究生课程而闻名于美国和全世界。
宾夕法尼亚大学最早名为费城学院,是继哈佛(新学院)、威廉与玛丽学院和耶鲁(学院学校)之后,
北美第四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学校体现了
本杰明·富兰克林对于创办一所以人为本的实用教育学院的理念,不同于当时以培养
神职人员为目的的哈佛和耶鲁,宾夕法尼亚大学是第一所将科学、历史、数学、农学、英语等通识课程和实用课程引入
教学大纲的学校,它标志着新的高等学府模式在
北美洲的诞生。可贵的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宾夕法尼亚大学并没有排斥宗教教学,而是把宗教放在与其它学科平等的地位上同时进行教授。宾大随后成为北美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它是北美第一所同时设立
本科生院和
专业学院(医学院,1765年)的学校,打破了以往单一的
学院制;它也是北美第一所冠以“大学”之名(University of the State of Pennsylvania,1779年)的学校,后改名为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根据富兰克林的想法,宾夕法尼亚大学在课程设置上把重点放在实用性科目上,如现代语言、公共法律、经济学、理工学、社会科学和商业学等。由于宾夕法尼亚大学致力于发展实用性学科,它始终把目光盯在那些对
社会发展和对人类进步有用的科目上,而不像那些注重神学研究的学校。它在宗教理论上极富勇气,在
办学模式计算机“
ENIAC”;于1978年创办第一个完全由学生操作和管理的大学
有线电视台;于1992年成立第一个人类
基因治疗研究所;于1994年推选出第一个常春藤大学女校长——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这一系列“第一”记录,使自己在美国高等院校中获得了“勇于创新、敢于开拓”的美称。顶级的学术声誉和科研成果使其成为全美最好的学校之一。
康奈尔大学
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建于1865年,是由艾兹拉·康乃尔创建的。在所有“常春藤盟校”中,康奈尔是历史最短的一个,而同时它又是最大的一个。它拥有本科生13000多人,遥遥领先于其它“常春藤盟校”,让人想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
古话。康奈尔大学拥有常春藤盟校中最好的工学院、农业生命学院、酒店管理和兽医学院。康奈尔大学在上
纽约州小镇绮色佳,那里景色优美,气势开阔。康奈尔的校园位于山顶,在图书馆凭窗远眺,只见苍苍茫茫,一派辽阔气象。校园面积有3000多英亩,与美国东北部典型的较为拥挤的大学相比,呈现出一派宏大气度。
与完全私立的其它“常春藤盟校”相比,康奈尔大学的体制也是别具特色的,它是“
公私合营”式的大学。在七所学院中,农业与生物学院、
人类环境学院和工业与劳工关系学院是公立学院,受纽约州政府管辖。而其他四所学院:艺术科学学院、建筑艺术与规划学院、工程学院和旅馆管理学院则是私立的。康奈尔大学汇集了公立与私立学院的优点,张开双臂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学子们。康奈尔的旅馆管理学院是全美首屈一指的。为了训练学习,康奈尔自设了酒店。农业学院在全国同类大学中也数一数二,从这里出来的学生很多都进了兽医学院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此外,康奈尔还有耗资3500万美元的康奈尔国家
超级电脑中心。康奈尔大学的校色是大红,鲜艳热烈,热情奔放。当年老康奈尔创立这所大学的目的,就是“让任何人都能在这里学到想学的科目”。似乎,任何人的青春都能在康奈尔这里燃烧。康奈尔大学几乎从它一诞生起,就以其
创新精神影响了整个美国高等教育,也为世界各国培养了不少有影响的人物,比如中国的
胡适、
茅以升、
赵元任、
任鸿隽、
杨杏佛、
戴芳澜、
唐钺、
邹秉文、
张心一、
金善宝、曾威、
唐振绪、
赵祖康、
谈镐生等名人都曾就读于康奈尔大学。
该校校友有41位获得
诺贝尔奖,到1983年为止,该校毕业生中先后有18人获得诺贝尔奖,其中文学奖得主1位,和平奖得主1位,
物理学奖得主6位,化学奖得主5位,医学和生物学奖得主5位。1931年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的威尔斯·比德尔是著名的遗传学家,获诺贝尔奖,还曾任芝加哥大学校长。康奈尔大学的校友承担了
斯坦福大学的创建工作,第一任校长和一半多教授均来自康奈尔,所以斯坦福学校
主色调也类似于康奈尔的“大红”。
哥伦比亚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位于
纽约市中心,于1754年成立,在2004年庆祝了建校250周年。成立初期仅一间课室,一位教授及八名学生。如今,她已经是常青藤八大名校之一,现有学生23650人。因为其占尽纽约市地利,莘莘学子慕名而来。如今
哥伦比亚大学下设16个学院,综合学术排名一直享有世界声誉。其医学、法律和MBA也出类拔萃,在自然科学学科物理、数学、化学、生物、地理等方面享有国际声誉。
哥大是著名的
曼哈顿计划的诞生地,在北美首先实现核裂变。
哥伦比亚大学MBA课程较为灵活,学生可以在1月、5月、9月开课的任一学期就读。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是世界上最大的教育学、
应用心理学和心理健康学方面的综合研究生院,曾荣膺全美教育研究生院排名第一。它拥有众多的研究中心,是美国上述学科最好的研究生院之一。Columbia有着灵活的转系系统。哥伦比亚大学建校250年来,共培养出各类学生近25万4千名,分布在包括美国在内的180个
国家和地区。近现代中国不少名人,如
胡适、马寅初、
冯友兰、
吴文藻、宋子文、
金岳霖、
唐敖庆、
顾维钧、
李政道、
吴健雄等都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校友中还包括五位美国开国元勋、欧元之父蒙代尔,
股神巴菲特,
实用主义哲学大师杜威,以及哥伦比亚
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卡特尔、
桑代克和武德沃斯。
两位
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哈兰·F.斯通(Harlan F. Stone)和查尔斯·E.修斯(Charles E. Hughes),以及美国总统西奥多·
罗斯福和弗兰克林·D.罗斯福,还有纽约市的十四位市长、纽约州十位州长是哥伦比亚大学校友。另外,美国第34届总统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曾经是哥伦比亚大学的第13任校长。校友共有101位
诺贝尔奖获得者,为
世界第二,美国
文理学院院士143人,“天才奖”麦克阿瑟奖得主28人。
美国最高新闻奖
普利策奖由
哥大新闻学院颁发,“普利策奖”已经成为美国公认的新闻从业者的最高荣誉,哥大校友中有143人获奖。
普林斯顿大学
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NJ〉)位于美国
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它是美国殖民时期第四所成立的高等教育学院.它是英属北美洲部分成立的第四所大学。虽然它最初是
长老制的教育机构,但是如今已经成为非宗教大学,对学生亦无任何宗教上的要求。这所大学提供两种主流的本科学位:文学士学位和工学士学位。
就如同其他英格兰在北美殖民地上的学校一般,普林斯顿保有浓厚的欧式教育学风。创立宗旨上强调训练学生具有人文及科学的综合素养。而最终的目的在透过其特有的教育方式,以培养出
本州及教会引以为荣的学者。这项传统及今仍是校方强调的重点而彰显宗教的意味已不复见。毕业校友秉承此一传统,在各行各界崭露头角,使普林斯顿盛名得以不坠。例如毕业校友中有州长,有
好莱坞明星。而最值得一提的是校友中有二位曾担任美国总统:他们是麦迪逊总统(James Madison,1771)及威尔逊总统(Woodrow Wilson,1879)。在学术方面也因教学相长之故。历届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中,就有八位是普大的教授著名的
相对论大师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亦曾于此任教并从事高等研究。
虽然欧式学风深深影响著普大但在
英格兰殖民地上所点燃的独立战争也一度使普林斯顿成为战争要地。例如校园中当前作为行政大楼的拿莎堂(Nassau Hall)在独立战争中数度被独立盟军或英军作为军营及医院的据点。一七八三年十三州联合代表大会(Continental Congress)于拿莎堂召开,盟军领袖华盛顿莅此致赠五十枚金币给普林斯顿大学,以表彰其在战争中的贡献。这种欧式殖民与独立战争的历史冲击使普大的学风更具传承与创新的双重风格。
布朗大学
以学风“最最自由”而闻名的
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建于1764年,是美国的老牌私立大学,也是“常春藤盟校”(Ivy Ieague)的成员之一。她坐落在美国小州
罗得岛州(Rhode Island)的首府。1998年《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公布的全美大学排行榜上,布朗
大学排名第9,是一所闻名世界的顶尖大学。布朗教纲的精神是:在布朗大学,不会有人告诉你该上什么课或怎样做;布朗教纲只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至少在30门课中拿高于C的成绩,并且有一定的
写作能力就可以毕业。布朗的学生们没有
必修课,成绩等级没有加减号,不及格的成绩也不会在成绩单上露脸,一个学期只需上四门课。
相比之下,其他常春藤盟校的规定要严格得多。耶鲁大学的学生至少要拿够36门课的学分,并在四个学术领域要各选三门课;哥伦比亚的“核心教纲”则对学生必修科目做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其他名牌学府,或有必修课,或有课程分布规定,让学生们尽可能
全面发展。布朗的少规少矩,使它赢得了至少两代本科生的热爱与忠心拥护。
布朗大学的学术强项有历史、地质、宗教、
比较文学、
古典文学、现代语言及英文写作。科学科目里比较热的领域包括工程和医学预科。不过,布朗的社会学、心理学和哲学仍遭到不少批评,许多人还抱怨其阵容强大的经济系太于保守落后,追不上时代的步伐。布朗大学对本科生相当重视。如果布朗大学现有的学系里没有自己想要的,学生们可以自己设计跨学科的专业课程;布朗还有一些新奇少见的本科专业,如海洋生物、
医学伦理、
埃及文、
现代文化和媒介,乃至巴西研究等等,称得上五花八门,琳琅满目;是否颁给某个教授终身职,不仅要看其学术成就,还要看其本科
教学水平。
布朗大学还为学生们提供良好周到的咨询服务,这套系统把第一个学生跟一名教授、一个“同龄顾问”搭配起来。而学生宿舍的“住宅顾问”,也会在学生有需要的时候帮他一把。一位亚裔学生说:“我有一个亚裔顾问,一个女性同龄顾问,一个住宅顾问,一个少数族裔顾问及一个住在我宿舍同楼层的顾问组长。”
跟其他长春藤盟校相比,布朗大学算是个穷姊妹了。它每年的校友捐助率在盟校中虽然居中,金额却是最少,与财大气粗的哈佛、耶鲁一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校友捐助基本都用在了当年的开支上。大概正因为如此,布朗在招生时,对95%的学生实行不看收入的“蒙眼式录取”,而对剩下的5%,则依其经济能力优先录取实力雄厚的。历时12年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布朗的学生们对布朗的大学教育经历相当满意。大部分人相信布朗生涯给他的未来做了最好的准备,认为“布朗教纲”、布朗的学术自由和
教育哲学非常优秀。更多的布朗人甚至说,如果有选择的话,愿意再上布朗读一次大学,而92%的人将鼓动自己的孩子读布朗。
布朗大学的学费比较高,一般每年2万美元左右(不包括食宿)。但由于毕业后容易找到工作,年薪达数万元以上,所以当前还不存在招生
困难问题。
达特茅斯学院
坐落在美国东北部新罕布夏州汉诺佛镇的
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与同是常春藤盟校的哥伦比亚大学正好恰恰相反:
哥伦比亚大学处在全世界最繁华的大都市纽约
闹市区,而达特茅斯学院坐落在偏僻却景色秀丽的北方小镇。地域上的不同决定了两所学校所吸引的学生性格上的明显区别。
达特茅斯学院学生们性格奔放开朗。男生中百分之四十一,女生中百分之二十八都参加了学校的兄弟姊妹会,是常春藤盟校中比例最高的。其本科生入学竞争激烈,本科生入学率仅为10.9%。和同样是常春藤联盟之一的
布朗大学一样,该校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小而精。
在当今大学人数不断增长的环境下,达特茅斯学院保持着严格的
招生制度,和极高的入学门槛,
师生比约为1:7,堪称小型优质私立
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大约有4200人,研究生大约2000人,教授1081人。
这个学院的著名毕业生有美国政治家、曾两次担任
美国国务卿的
丹尼尔·韦伯斯特、著名少儿读物丛书《苏丝博士》的作者
苏斯博士、美国前
副总统纳尔逊·洛克菲勒及几任联邦部长、包括
保尔森和
盖特纳在内的几任
美国财政部部长、
美国通用电气首席执行官、
高盛集团前
首席执行官。中国校友包括
凤凰电视台主持人
曾子墨、宾利集团中国区总经理张力宸、
联想集团首席战略官Cuong Do、林欣禾等。
学校申请
录取情况
总体来看,可以上这些学校的,都是学习好、独立精神强、有特长的学生。一般说来,申请美国常春藤大学的学生都有优异的
SAT成绩(俗称
美国高考,区间在2100-2300)。同时有许多获得了国家甚至国际级别的优秀学生奖,高中修课强度在学校是前几名者,并有各种专长和领袖才能。不过,学习成绩并非这些学校录取学生的唯一因素。学生是否具有独立精神及能否适应学校紧张而有压力的一年级新生生活也是他们考量的重要因素。这些学校都采取一种“只择优录取,不问
家庭收入”的原则,招生办公室可以全权根据考生本人的情况录取,而完全不必考虑这个学生家庭支付学费的能力。学校财力雄厚,自会填补不足的部份,许多贫穷人家的优秀子弟因而受益。正是这样严格的录取原则和完善的资助政策,保证了这些名校几百年长盛不衰。不过,每年这八所常春藤盟校招收的中国籍的学生总共不超过八十人,其中还包括在美国和
新加坡等地高中读书的学生。
常春藤盟校在当代世界学术史上起了重要的作用,也是整个
西方世界科研和
教育制度中的翘楚,它成了一种文化象征。在当代西方科技文明发展进程中,它做出了卓越的、别的教育集团无可替代的杰出贡献。仅从它培养出的
诺贝尔奖获奖者的人数之众这—点来看,它就足可称雄整个世界。
申请条件
1. 国内著名高中、大学在读生,毕业生。
2. 国内平均成绩90-95分以上,或
GPA3.55以上,学校及所在地区TOP10学生。
3. 英语成绩,
TOEFL100分以上,SAT1200分以上。
4. 国内有艺术特长、体育特长、数学特长等优先考虑。
5. 获过相关比赛、国际竞赛等奖项的优先考虑。
哈佛大学申请条件
TOEFL(网考) GPA
SAT:math 750,verbal 750
SAT总分:1500 act 30-34
录取比11.38%
普林斯顿大学申请条件
TOEFL(网考) GPA 3.83
GRE GMAT
SAT:math 740,verbal 730
SAT总分:1470 act 33
录取比12.65%
耶鲁大学申请条件
TOEFL(网考) GPA
GRE GMAT
SAT:math 740,verbal 740
SAT总分:1500 act 32
录取比9.94%
宾夕法尼亚大学申请条件
TOEFL(网考) GPA
GRE GMAT
SAT:math 670,verbal 670
SAT总分:1340 act 29
录取比20.78%
康奈尔大学申请条件
TOEFL(网考) GPA
GRE GMAT
SAT:math 690,verbal 660
SAT总分:1350 act
布朗大学申请条件
TOEFL(网考) GPA 3.00
GRE GMAT
SAT:math 700,verbal 690
SAT总分:1390 act 28-32
录取比16.43%
相关报道
2021年8月11日,无论每个学生的
疫苗接种状况如何,学校将要求全体学生每周进行新冠病毒检测。
公立常春藤
名称来源
这个词最早是
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兹分校教授理查德·摩尔(Richard Moll)在他的书《公立常春藤:美国最好的公众本科大学指南》(1985)中创造的。Moll是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招生委员会主任,他走遍全国考察
高等教育质量,觉得不少公立大学是以“在
公立学校的价格提供常春藤盟校的教育”,但很多人并不清楚这一点。
Moll将这些一流的公立大学名之为“公立常春藤”(
Public Ivies),并在1985年出版了一本专著。特别地,他指出了八所(和
常春藤盟校的数量一致)被他认为是从外在到内涵都和常春藤盟校一致的公立学校。
必须注意的是,当年入选的大学以及候选名单,都是
美国大学协会(AAU)认证的美国一流大学。
成员名单
理查德·摩尔的公立常春藤名单:
候补名单
理查德·摩尔也在书中列出了一份第二梯队的
公立常青藤名单,包括9所学校:
院校分区
小常春藤
小常春藤(Little Ivies)是美国东海岸一系列顶尖
文理学院。该称号源自成立于1971年的
新英格兰小型学院
运动联盟(New England Small College Athletic Conference, 简称NESCAC)。
类似于常春藤八校,NESCAC的成员学校拥有悠久的历史、顶尖的学术声望、精英的背景还有强大的财政实力,因此被称作“小常春藤”。联盟中的11所学校包括:
该联盟的创始成员是
威廉姆斯学院、
阿默斯特学院、
维思大学和
鲍登学院。前三者合称“小三杰”(Little Three),呼应“三巨头”(Big Three):哈佛、耶鲁、普林斯顿。
后来有了介绍大量文理学院的出版物《隐藏常春藤》(Hidden Ivies),“小常春藤”正式拓展为14所东岸文理学院的集合体:
隐藏常春藤
在2000年出版的《The hidden ivies : thirty colleges of excellence》中,教育专家马修·格林和霍华德·格林(他们是扩大摩尔
公立常春藤名单的二人)提出了“隐藏常春藤”的想法。随后又在2009年和2016年分别先后出版了第二版Greenes' Guides to Educational Planning: The Hidden Ivies: 50 Top Colleges - from Amherst To Williams - that Rival the
Ivy League和第三版The Hidden Ivies, 3rd Edition: 63 of America's Top Liberal A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第三版中的63所学校提供一流的
博雅教育。
常春藤Plus
许多人使用“常春藤Plus”(Ivy Plus)一词来指常春藤和少数同样享有盛名的学校(主要是
斯坦福大学、
麻省理工学院、
芝加哥大学和
杜克大学)。不过,一些名单也把西北大学、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和
加州理工学院算在内。
这些学校和常春藤学校一样,通常
录取率不到10%,学费昂贵。
新常春藤
新常春藤(New Ivy),或者称为泛常春藤,指的是除了上述八所学校之外的美国顶尖大学或文理学院。它们拥有和八所常春藤学校相同甚至更好的科研和
教学能力。它们的生源和教授毫不逊色于常春藤大学,而在诺贝尔等奖项和校友质量方面甚至比常青藤更出色,因此这些大学被称作新常春藤,和上述八所大学一样享有国际声誉。
2006年,《新闻周刊》创造了“新常春藤”一词。这些学校在学术和教职员工中名列前茅,即使它们没有达到常春藤的捐赠规模或精英地位。《新闻周刊》的名单包括公立和
私立学校。与常春藤不同,新常春藤遍布全国。
新常青藤名单如下:
黑常春藤
历史上最精英的黑人学院和大学也被拿来与常春藤比较,并经常被称为“黑常春藤”(Black Ivies)。这些学校在
巴纳德学院心理学教授杰奎琳·弗莱明(Jacqueline Fleming)1984年出版的《大学中的黑人》(Blacks in Colleges)一书中首次出现。
南方常春藤
1954年,当八所美国东北部精英大学加入常春藤联盟体育联赛(Ivy League athletic conference)时,南方大学试图建立一个与之抗衡的对手联赛:Magnolia Conference。Magnolia Conference旨在与常春藤联盟竞争的不仅仅是
体育项目。
虽然后来联赛从未举行过,但这些著名的南方学校有时仍然被称为“南方常春藤”(Southern Iv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