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鼓应
北京大学哲学系“人文讲座教授”
陈鼓应,享誉国际的道家文化学者,1956年~1963年就读于台湾大学哲学系及哲学研究所,师从著名哲学家方东美殷海光;毕业后,先后执教于台湾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北京大学等,2010年起受聘为北京大学哲学系“人文讲座教授”。
人物经历
台中二中毕业,台湾师范大学史地学系 (未毕业) 台湾大学中文系 (未毕业)台湾大学哲学系 学士 、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 硕士1960年考取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师从殷海光方东美。1963年获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哲学硕士学位。后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讲师、台湾大学副教授。与哲学系讲师王晓波常常批评时政,主张应在校内设立民主墙并鼓励学生运动,引发台湾当局注意。1972年任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员。1973年,因为当局的压力,被调动职务,并自此潜心研究老庄思想,陆续在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老庄相关研究丛书;1974年被台大不续聘。1978年后在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哲学。
陈鼓应在被台大不续聘一段时间,投入“党外”运动;之后陈鼓应又与陈婉真分别参与1978年的“中央民意”代表增补选,发表《告中国国民党宣言》,而被国民党开除党籍。1979年在台湾创办《鼓声》杂志,任发行人。之后,陈鼓应前往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校区担任研究员,1984年前往北京大学担任哲学系教授,讲授老庄哲学。1997年台大平反“台大哲学系事件”后,陈鼓应回到台大任教。退休后亦在台大哲学系及文化大学兼课。2003年起于台湾高雄师范大学经学研究所主讲《道家思想研究》科目。现为台湾大学哲学系兼任教授,文化大学专任教授。从2010年起在北京大学教授研究生课程。
是保钓人士和中国统一促进人士。
1949年随父母赴台,1956-1963年先后就读于台湾大学哲学系及哲学研究所,师从著名哲学家方东美、殷海光。1973年,因参与台大校园内的保钓运动,发表时论,被当局解聘,引发了长达两年左右的著名的“台大哲学系事件”。1979年离台赴美,任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校区研究员,1984年到北京大学任职。1997年,台湾大学为其平反,他再次回到台大任教,直至退休。退休后亦在台大哲学系及文化大学兼课。2010年起,受聘为北京大学哲学系“人文讲座教授”。
学历:
台中二中 毕业;
台湾师范大学史地学系 (未毕业);
台湾大学中文系 (未毕业);
台湾大学哲学系 学士;
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 硕士。
主讲课程
2003年起于台湾高雄师范大学经学研究所主讲《道家思想研究》科目。
出版图书
主要贡献
他撰写的《老子注译及评介》《庄子今注今译》已行销四十余年,成为人们研习老庄的经典读本。
他提出了《易传哲学思想属于道家的观点,一反两千年来《易传》思想属于儒家的旧说;他主张的“中国哲学道家主干说”,影响日益广泛。
主编《道家文化研究》学刊。著有:《道家的人文精神》《悲剧哲学家尼采》《存在主义》《尼采新论》《庄子哲学》《老子注译及评介》《老子今注今译》《庄子今注今译》《黄帝四经今注今译》《老庄新论》《易传与道家思想》《管子四篇诠释》《耶稣画像》及《周易注释与研究》(与赵建伟合著)、《道家易学建构》《管子四篇诠释》等。
同时,陈鼓应对台湾诗人余光中批判性评论文章有《陈鼓应三评余光中》,亦借此系列文章声名大振。
获奖记录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2 00:30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