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华人国学大典
2014年凤凰网、凤凰卫视联合岳麓书院发起主办的活动
全球华人国学大典是由凤凰网、凤凰卫视联合岳麓书院发起主办的活动,全球华人国学大典”每两年举办一届,其评选秉持严密、专业公平、公开的规则机制,在历经了报名自荐、专家推选、网友投票、评审团终评等层层甄别遴选后,最终将为全球华人国学大典贡献最为精粹的国学楷模。
设立背景
2014年,时值孔子诞辰2565周年。当今中国,在经济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中,越来越注重文化软实力的积蕴与传播,传统文化的发掘、传承与弘扬,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而流淌于每个炎黄子孙血脉里的文化基因,更攸关中华民族能否于世界民族之林繁茂壮大。从任继愈、季羡林、汤一介等国学大师相继离世引发的晨钟暮鼓般的警世之音,到全民争看百家讲坛、渴求文史智识的热潮,再到分布全球各地、播撒“中华之光”的孔子学院……“国学热”顺势而兴。
基于此时代背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华人媒体凤凰网、凤凰卫视,联手中国历史上生命力最持久、人文底蕴最厚重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共同发起“致敬国学--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并联合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史学会、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中国训诂学研究会等权威学术机构,共同评选“全球华人国学奖”。作为首个面向全球华人公开评选、向深耕国学领域的人士诚挚致敬的国学盛典,“全球华人国学大典”秉持人文与道义,旨在促进国学研究与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力图打造国内最具影响力、国际上有较高知名度的国学专门奖,从而成为华人世界最具人文厚度、最有公信力的文化盛典。
大典介绍
全球华人国学大典”每两年举办一届,2014年“致敬国学-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自7月正式启动以来,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参与。其中,“全球华人国学奖”作为国学大典的主体部分,其评选秉持严密、专业公平、公开的规则机制,在历经了报名自荐、专家推选、网友投票、评审团终评等层层甄别遴选后,最终将为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贡献最为精粹的国学楷模。
奖项介绍
“国学终身成就奖”、“国学成果奖”和“国学传播奖”等在内的3类全球华人国学奖揭晓,分别表彰在全球范围内为国学的研究与传播做出卓越贡献的专家学者、各界人士及有关机构。
“全球华人国学奖终身成就奖”表彰的是长期从事国学研究,在国学研究领域取得卓著成就的,德高望重的健在华人学者。
另设“年度海外影响力大奖”、“年度公共服务大奖”、“年度卓越传播大奖”、“年度建设力大奖”。
颁奖典礼
在十余名童蒙稚子的诵读声中,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开启“致敬国学——2014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颁奖礼序幕。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许又声,省政协副主席欧阳斌等领导出席。
现场,包括“国学终身成就奖”、“国学成果奖”和“国学传播奖”等在内的3类全球华人国学奖揭晓,分别表彰在全球范围内为国学的研究与传播做出卓越贡献的专家学者、各界人士及有关机构。
历届大典
第一届
2014年9月30日,2014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颁奖礼在长沙举行,“国学成果奖按”照“经、史、子、集”的分类,表彰的是2008年至2012年出版的优秀国学研究专著,共计评选出30部获奖著作。
第二届
2016年5月19日,第二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在故宫博物院隆重启动。本届国学大典将继续沿用“致敬国学”这一主题,在组委会与八大学术支持单位的共同组织下,邀请海内外知名学者评选第二届全球华人国学终身成就奖和国学成果奖,同时,邀请学者、媒体与网友三方联动,面向致力于国学传播的个人或机构,评选第二届全球华人国学传播奖。
2016年10月下旬,第二届全球华人国学奖的颁奖典礼,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举行。
第三届
2018年11月18日,由岳麓书院、凤凰网、敦和基金会、一点资讯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颁奖盛典在北京举行。
第四届
2020年11月28日,由岳麓书院、凤凰网、敦和基金会联合主办,北京人本智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颁奖典礼在北京中国历史研究院光启剧场举行。
获奖名单
支持单位
学术支持单位,也由原来的六家扩充为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中华孔子学会、中国孔子基金会等八家。
学者名流
大典将由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王鲁湘、许戈辉联袂主持,邀约的嘉宾包括国学巨擘饶宗颐、中国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历史学家李学勤、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朱汉民、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刘笑敢、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著名学者杨天石、毛佩琦、雷颐、余世存、作家陆键东、中华书局总经理徐俊、三联书店总编辑翟德芳、湖南卫视“名嘴”汪涵等。逾百位文史大家和业界名流云集现场,齐聚千年学府,共飨这场古典与现代交织共荣的年度文化饕餮,共同见证中华文化史上的国学盛事。
最新修订时间:2023-04-04 08:24
目录
概述
设立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