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思想家。原名福生,男。湖北黄冈人。
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和清华大学哲学研究所毕业。曾在重庆独立出版社任编辑。抗战胜利后任南京《中央日报》主笔,兼在金陵大学教哲学概论和逻辑。1949年由熊十力寄函方东美介绍至台湾大学哲学系任教,兼任《自由中国》半月刊编委。1955年应邀赴哈佛大学、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访问。在1961至1962年台湾东西文化讨论中支持《文星》杂志及其以主笔李敖为代表的“西化派”。1967年后失业,直至1969年9月16日在台北因胃癌去世。
人物生平
1919年,殷海光出生在湖北黄冈回龙山镇一个破落的大家庭中。童年的殷海光智力超群,但顽皮、淘气、桀骜不驯。上初中后,殷海光狂放不羁、自由奔放的个性开始初现端倪。感兴趣的科目,他学得津津有味,成绩也是名列前茅;不感兴趣的科目,他不肯敷衍,成绩自然“惨不忍睹”。他在学习上的随心所欲,率性而为,激怒了他的父亲,父亲认为他不堪造就,不可救药,于是,让他辍学去学做生意,以便将来有碗饭吃。学徒生涯对殷海光来说是不堪回首的。苦熬了8个月,殷海光忍无可忍,终于不辞而别跑回家。经过一番据理力争,殷海光得以重回学堂。
193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殷海光得到一本金岳霖著的《逻辑》,他因此知道了金岳霖这个人,并很想认识这位北京大学的哲学教授,从而得到必要的点拨和教诲。尽管他和对方素昧平生,尽管对方大教授的身份让他有点望而生畏,但求知的渴望战胜了一切,他鼓足勇气给金岳霖写了一封信。没想到,他很快收到了教授的回信,在信里,教授耐心地解答了他提出的哲学问题,并表示了他对殷海光的欣赏。那时的殷海光,年方17,但才华横溢,文笔老到,经常给报刊撰稿,发表文章给他带来的快乐几乎难以言表。在给友人的一封信里,殷海光吐露了高中时的“年少轻狂”:“我十几岁就偷偷投稿给报馆。平生第一次领到稿费的那份狂喜,至今不忘。我记得领到稿费以后,第一件事就是买一罐鹰牌炼乳,打开来当街且走且喝。小狂士啊!”“真像浓雾中看见太阳!”
殷海光长期从事逻辑、哲学教学与翻译,介述维也纳学派的逻辑实证论、逻辑经验论等西方哲学、逻辑学。思想自称“是一个自由主义者”,谓自由主义最中心的要旨是一种人生哲学、一种生活原理及人际互动的一组价值观念。提倡科学方法,宣扬理性、自由、民主、仁爱的永久价值。提出“人理价值”观念,抨击现实政治。又自称“是五四后期的人物”,承反传统主义余绪,贬抑形上学,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晚年又重新肯定中国文化的伟大价值,并提出以“道德原动力”和“道德自主性”为核心观念的所谓科学的人本主义的道德重建论。著有《逻辑入门》、《逻辑新引》、《思想与方法》等小册子。代表作为《中国文化的展望》。其论文与大多数小册子收入《殷海光先生文集》(两册)。
出版图书
主要影响
殷海光去世后,台湾大学哲学系、中正大学哲学系成立了逻辑学教学委员会,在教学体制上确立了逻辑学的重要地位。台湾逻辑学的发展主要靠少数逻辑工作者、爱好者与支持者的个人推动,他们举办逻辑教学工作坊、逻辑研究研讨会,出版逻辑研究成果,并经营网站以作为逻辑信息交换的平台。自1949年至今,台湾几乎没有任何与逻辑学有关的研究机构(系所)、学会(协会)或专业期刊。一个似乎与政治毫无关系的学科,受到官方如此冷落,不能不说与殷海光“创意”开发的“逻辑”的实用功能有关。殷海光与逻辑的关系,如果就纯粹逻辑理论的构造上看,他并没有重大的原创性贡献,后来他的学生很多都超过了他。然而,如果就启蒙、倡导来说,那么殷海光的影响不可忽视,他是台湾逻辑学发展的引路人和开拓者。他对逻辑不遗余力的宣传,开辟出了适合逻辑学生长的土壤,为台湾逻辑学研究启动和发展阶段培养了中坚力量;他对于西方现代逻辑的接引,一开始就向西方最核心的逻辑理论看齐,为数理逻辑、分析哲学、语言哲学在台1湾的发展种下了日后盛开的根苗,也为台湾逻辑学发展开辟了通往世界的大道。而他对于逻辑经验论的应用,以亲身实践阐发了逻辑学的社会功能,虽然影响到官方1对逻辑学的态度,使得逻辑学的发展少了一些推动力,但是逻辑的社会文化功能研究在台湾学界获得了长足发展。
后世纪念
“南京大学
殷海光逻辑奖学金”于1996年设立,旨在继承
南京大学杰出校友、著名
逻辑学家与哲学家殷海光先生的遗愿,促进中华逻辑
教育事业的振兴与优秀人才的培养。
2009年12月5日,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主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理论法学系和湖北省团风县人民政府协办的“20世纪中国社会思潮及大陆赴台知识分子---纪念殷海光先生诞辰9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
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两岸三地的60余位学者和贵宾。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教授,著名两岸关系史专家毛磊教授,分别在开幕式和闭幕式上发表了讲话。章先生高度肯定殷海光在学术思想和社会进步方面的贡献和精神遗产,结合中国当下一些知识分子人格扭曲的状况,盼望殷海光的思想、言论、著作和为人成为知识分子自我救赎和为社会争取自由进步的灵感来源。毛磊先生则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只要知识分子有持守,学术上的、思想上的真理是可以逐步争取到的。殷海光先生在台港的弟子陈平景、黄展骥教授也分别作了报告,满怀深情地讲述了他们心目中的殷海光老师的行仪以及人格的光辉。陈鼓应教授则委托自己的助理向华师近代史研究所捐赠了珍藏数十年的殷海光先生手稿和图片文物。中国社科院、中央研究院和各高等院校及上海、北京、湖北出版界的学者,共报告35篇论文,对近代思想文化史的研究做了新的开拓和推进。6日会议还组织参观了团风县殷海光故居等历史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