羧苄青霉素主要用于
绿脓杆菌及部分
变形杆菌、
大肠杆菌所引起的
中耳炎、
肺炎、
心内膜炎、
膀胱炎、
肾盂肾炎、
手术后的
脑膜炎、
败血症、
胆道感染、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品用前应作
皮试,对
青霉素过敏者本品亦
忌用。本品
毒性较小,但个别亦出现
转氨酶升高,停药后可恢复,偶有皮诊。
肌肉注射后局部疼痛较明显,故多采用静注。
基本资料
药物名称:羧苄青霉素
药理作用
对
革兰阳性菌的作用类似
氨苄西林但稍弱。
肠球菌对该品较不敏感。对产酶
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效。
对于
革兰阴性菌的
抗菌谱较氨苄西林为广,包括
绿脓杆菌、
吲哚阳性
变形杆菌、部分沙雷杆菌、部分
肠杆菌以及部分
拟杆菌等。
但多数的绿脓杆菌株对该品敏感性差,该品只有高浓度时方有可靠抗菌作用。
动力学
口服不吸收:静注5g,血清药浓度≥300μg/ml,但迅速下降,t1/2约1小时,血清蛋白结合率约50%。进入体内的药物,约90%由尿排泄。
肌注1g,尿药浓度于2小时达峰值,可达几千μg/m1,对治疗尿路感染极为有利。该品有一定量透过
血脑屏障,在
胆汁中的浓度约与血清浓度相等。
适应症主要用于治疗
绿脓杆菌感染,如绿脓杆菌
败血症、
肺部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等。
也用于儿童绿脓杆菌脑拮炎、
乳突炎及腹腔和女性
生殖道感染。
用法用量
尿路感染:4~8g/d,分3~4次静注或
肌注。系统感染和严重的尿路感染:1日量为200mg/kg,分次静滴。
绿脓杆菌系统感染:1日量为400~500mg/kg,分次静注或连续滴注。
儿童尿路感染:1日量为50~200mg/kg;系统感染1日量为300~500mg/kg,用法如上。
该品亦可作
胸腔或关节腔内注射,重症可加大剂量(不宜超过每日40g)。
不良反应
⑴与
青霉素相似,主要以
过敏反应为多见,且与其他青霉素类药物有交叉过敏反应,应用前须作该品或
青霉素过敏试验,方法同青霉素,过敏者禁用。
⑵大剂量静脉给药林致抽搐等
神经系统反应,
血药浓度过高可发生急性
酸中毒,
电解质代谢紊乱。偶见血清转氨酶升高,甚至出现恶心、呕吐、
肝肿大伴
压痛的轻型无黄疽型肝炎症状,活检显示点状
肝细胞坏死。
⑶该品林致
血小板功能异常或干扰其他
凝血机制而引起紫瘢、出血反应,多见干肾功能减退患者。
功用作用
系统性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如
败血症、尿路感染、
呼吸道感染、
腹腔、盆腔感染以及皮肤、
软组织感染等,也可用于其他敏感
肠杆菌科细菌引起的系统性感染。
用法用量
肌内注射:成人2g~8g/日,3~4次/日;儿童每日0.05g~0.2g/kg,3~4次/日。
静脉注射:成人5g~20g/日,3~4次/日;儿童每日0.1g~0.4g/kg,3~4次/日。亦可作胸腔或
关节腔内注射。
中度感染,成人一日8g,分2~3次
肌注或
静脉注射,儿童每6小时按体重12.5~50mg/kg注射;
严重感染:成人一日10~30g,分2~4次静脉滴注或注射,儿童每日按体重100~300mg/Kg,分4~6次注射。
新生儿体重低于2kg者,首剂按
体重100mg/Kg,出生第1周每12小时75mg/kg。
静脉滴注:出生第2周起100mg/kg,每6小时1次。
新生儿体重2kg以上者出生后第1周每8小时75mg/kg,
静脉滴注,以后每6小时75mg/kg。
严重
肾功能不全者,每8~12小时静脉给药2g即可维持
血药浓度在100mg/L水平;如同时伴
肝功能损害,一日2g即可。
注意事项
有青霉素类药物
过敏史或
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患者禁用。该品用于治疗
全身感染时需大剂量,肾功能不全时则排出明显减少,而
肝脏疾患时,对其半衰期影响很小。
它常与
庆大霉素合用。由于剂量较大,其所含的
钠离子对
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可能导致
急性肺水肿,也可能出现
低钾血症。有报告发生
神经毒性作用而出现因病发作者。少数病例产生AST升高,也有发生轻度的可逆的无
黄疸肝炎的报告。
发现此药的特殊的不良反应,如肾功能不全的病人产生
出血性疾患,临床表现为
紫癜、粘膜出血、
鼻衄及注射部位或小手术操作出血。
其机理可能为该品抑制了
纤维蛋白原转化成
纤维蛋白所致。
氯化鱼精蛋白可有效的控制这种出血,而不影响抗菌作用。18—
羧苄西林含有7mmo1的
钠离子,因此在有
心力衰竭或
肾功能受损的病人,应用大剂量静脉给药时要特别慎重。
该品还可引起
粒细胞减少,
肌注可致局部疼痛。该品用前应做皮肤试验、青霉素G过敏者禁用。与
庆大霉素联用具有协同抗菌作用,但两者放置在同一容器中可使
效价降低。
⒈该品含钠量较高,故限制
钠盐摄入的患者应慎用该品。
⒉使用该品前需详细询问药物
过敏史并进行
青霉素皮肤试验,呈阳性反应者禁用。
⒊对一种
青霉素过敏者可能对其他青霉素类药物、
青霉胺过敏,有青霉素过敏性
休克史者约5%~7%可能存在对头孢菌素类药物
交叉过敏。
⒋
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该品可导致出血,应注意随访
凝血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发生
出血时应及时停药并予适当治疗。
⒌由于浓度较高的羧苄青霉素
溶液可形成多聚体(为致敏区),因此注射液皆须新鲜配制。
2.该品为二钠盐,每g药物含Na+4.7mmol(4.7mEq),合108mg/g,临床应用中应考虑钠输入量。
制剂
注射用羧苄青霉素:
粉针剂:0.5g,1g,2g,5g。
注射针剂
药理作用
动力学
肌内注射该品1g后1小时达血
药峰浓度(Cmax),为34.8mg/L,4小时后
血药浓度为10mg/L。
静脉推注该品5g后15分钟和2小时的血药浓度分别为300mg/L和125mg/L。新生儿肌内注射100mg/Kg后,血药峰浓度(Cmax)可达147mg/L。该品的分布容积(Vd)为0.18L/kg,
血清蛋白结合率约为50%。该品难以透过正常
血脑屏障,但
肺炎链球菌脑膜炎患儿每6小时
静脉滴注69~103mg/Kg该品后,第2日至第17日
脑脊液内药物浓度为2.3~24.5mg/L。约2%在肝内代谢,血
消除半衰期(T1/2a)为1~1.5小时。大部分以原形通过
肾小球滤过和
肾小管分泌清除,小部分经胆道排泄。
血液透析可清除该品,
腹膜透析则仅可部分清除该品。
适应症
主要适用于系统性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如
败血症、尿路感染、
呼吸道感染、腹腔、
盆腔感染以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等,也可用于其他敏感肠杆菌科细菌引起的系统性感染。
用法用量
该品可供静脉滴注和
静脉注射。中度感染,成人一日8g,分2~3次
肌注或静脉注射,儿童每6小时按体重12.5~50mg/kg注射;严重感染,成人一日10~30g,分2~4次
静脉滴注或注射,儿童每日按体重100~300mg/Kg,分4~6次注射。新生儿体重低于2kg者,首剂按体重100mg/Kg,出生第1周每12小时75mg/kg,静脉滴注;出生第2周起100mg/kg,每6小时1次。
新生儿体重2kg以上者出生后第1周每8小时75mg/kg,静脉滴注,以后每6小时75mg/kg。严重肾功能不全者,每8~12小时静脉给药2g即可维持
血药浓度在100mg/L水平;如同时伴
肝功能损害,一日2g即可。
不良反应
⒈过敏反应:青霉素类药物的过敏反应较常见,包括荨麻疹等各类皮疹、
白细胞减少、
间质性肾炎、
哮喘发作和
血清病型反应(Ⅲ型变态反应)。严重者偶可发生
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必须就地抢救,予以保持气道畅通、
吸氧及
肾上腺素、
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措施。
⒉
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和
肝肿大等,ALT、AST、
肌酐升高。
⒊大剂量
静脉注射该品时可出现抽搐等
神经系统反应、高钠和
低钾血症。
⒋该品为弱酸,故
血药浓度过高时可发生急性代射性
酸中毒,此反应尤多见于肾病病人且已有酸中毒者。
注意事项
禁忌
有青霉素类药物
过敏史或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患者禁用。
⒈该品含钠量较高,故限制
钠盐摄入的患者应慎用该品。
⒉使用该品前需详细询问
药物过敏史并进行青霉素皮肤试验,呈阳性反应者禁用。
⒊对一种
青霉素过敏者可能对其他青霉素类药物、
青霉胺过敏,有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史者约5%~7%可能存在对
头孢菌素类药物
交叉过敏。
⒋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该品可导致出血,应注意随访
凝血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发生
出血时应及时停药并予适当治疗。
⒌由于浓度较高的羧苄西林钠溶液可形成多聚体(为致敏区),因此注射液皆须新鲜配制。尚未在孕妇中进行严格
对照试验以排除该品对
胎儿的不良影响,故孕妇应仅在确有必要时使用该品。少量该品从
乳汁中分泌,
哺乳期妇女应慎用或暂停哺乳。
相互作用
⒉该品在体外与
氨基糖苷类药物(
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或妥布霉素)对
铜绿假单胞菌、部分
肠杆菌科细菌具有协同抗菌作用。
⒊该品与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同瓶滴注,可导致两者的
抗菌活性明显减弱。
⒋大剂量该品与
肝素等抗凝药、
血栓溶解药、水杨酸制剂、
苯磺唑酮或
血小板聚集抑制药合用可增加出血危险。5、与
磺胺类合用可使该品的
血药浓度增高,故须适当减少该品的剂量。
药物鉴别
⒈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
色谱图中,
供试品的两个主峰的
保留时间应分别与两个
对照品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⒉该品显钠盐的火焰反应(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Ⅲ)。
药物检查
酸碱度取该品,加水制成每1ml中含100mg的溶液,依法测定(
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ⅥH),pH值应为7.0~9.5。
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取该品5瓶,分别按标示量加
水制成每1ml中含0.1g的溶液,溶液应澄清无色;如显色浑浊,与1号
浊度标准液(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ⅨB)比较,均不得更浓;如显色,与黄色5号
标准比色液比较,均不得更深。
水分取该品适量,照
水分测定法(
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ⅧM第一法A)测定,含水分不得过3.0%。
有关物质取该品,加
流动相制成每1ml中含1.0mg的溶液,作为
供试品溶液;量取供试品溶液适量,用流动相稀释成每1ml中含20μg的溶液,作为对照
溶液;照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试验,取对照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调节
检测器灵敏度,使主成分峰为满量程的10%,再取供试品溶液20μl注入
液相色谱仪,记录
色谱图至氯唑西林峰保留时间的2倍,供试品溶液的色谱图中如显杂质峰,量取各杂质记录器所记录的检测器噪声随时间变化图线称为
基线。基线构成之面积称
峰面积>;峰面积的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色谱图中两个主峰面积之和的3.5倍(7.0%)。
细菌内毒素取该品,依法检查(
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ⅪE),每1mg
氨苄西林与
氯唑西林混合物中含内毒素的量应小于0.15EU。
无菌取该品,分别加入100ml 0.9%无菌
氯化钠溶液中使溶解,用薄膜过滤法处理后,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ⅪH),应符合规定。
其他应符合注射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I B)。
含量测定
照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V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
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0.02mol/L
磷酸二氢钾溶液(用10%磷酸调节pH值至3.4±0.1)-甲醇(55:45)为
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5nm。理论板数按
氯唑西林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氨苄西林峰与氯唑西林峰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测定法取装量差异项下的内容物,精密称取适量,用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含0.5mg的
溶液,作为
供试品溶液;另精密称取氨苄西林
对照品和氯唑西林对照品适量,用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各含0.2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分别量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各20μl注入
液相色谱仪,记录
色谱图。
按
外标法以
峰面积分别计算供试品中C16H19N3O4S和C19H18ClN3O5S的含量。
杂质分离
注射用羧苄青霉素/
氯唑西林钠是
氨苄西林钠和氯唑西林钠按活性成分含量1∶1组成的复方制剂。
氨苄西林/
氯唑西林为广谱结合型抗生素,前者对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均具有良好的杀伤作用,但不能抵御
β内酰胺酶对其的破坏;后者可对β
内酰胺酶产生抑制作用,对产
青霉素酶和不产青霉素酶的菌株均有效,两者联合应用可相互补充各自的
抗菌谱,产生
协同作用,提高整体的抗菌效力。国内已有数家药厂根据
国家药品标准生产该品。由于氨苄西林和氯唑西林的
疏水性相差较大,在通常的
反相色谱系统中,氨苄西林的
容量因子约为1,与
有关物质的分离较差;
氯唑西林的容量因子约为30,使得分析时间很长。本文建立采用
阳离子交换柱的HPLC法可同时测定
注射用氨苄西林钠/
氯唑西林钠中的
氨苄西林和
氯唑西林的含量,该法可在不足10min时间内有效分离氨苄西林、氯唑西林及其主要杂质。
仪器与试药
Agilent 1100型HPLC仪;色谱柱:英国Hypersil SCX(200mm×46mm,5μm);羧苄青霉素和氯唑西林
对照品均购自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注射用氨苄西林钠/氯唑西林钠由
上海新先锋药业有限公司提供;
磷酸和
磷酸氢二铵均为分析纯,
乙腈为HPLC级,水为
蒸馏水。
色谱条件
流动相为
磷酸盐缓冲液(001mol/L磷酸氢二铵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60)∶乙腈(90∶10);流速10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25nm;进样体积20μl。
方法与结果
对照品溶液取
氨苄西林和
氯唑西林对照品各20mg,精密称定,置200ml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
供试品溶液取供试品50mg,精密称定,置250ml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Fig.1)。系统适用性溶液称取供试品约50mg,置50ml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室温(约25℃)放置24h,即得。氨苄西林峰和氯唑西
林峰的
理论板数分别约为3500和3000,
拖尾因子分别为10和11,两者间的分离度约为40。
线性与范围取氨苄西林和氯唑西林对照品各20mg,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精密量取此液75、60、50、40和25ml,分别置1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分别进样分析。以面积(A)为纵坐标,浓度(C)为横坐标,
回归方程分别为:
氨苄西林A=16.47C+7.6 r=1.0000
氯唑西林A=45.85C+10.7 r=1.0000氨苄西林和氯唑西林分别在45~134和44~131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
线性关系。
检测限和
定量限氨苄西林和氯唑西林的检测限按
信噪比3∶1计均为01μg/ml,定量限按信噪比10∶1计均为03μg/ml。
精密度取同一批
供试品,配制成6份溶液,分别进样分析,
氨苄西林和氯唑西林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4467%(
RSD=05%,n=6)和4438%(RSD=06%,n=6)。
耐用性另选用2支相同品牌填料的色谱柱实验,均可得满意的
色谱图。
回收率精密量取同一份供试品溶液10ml,分别置20ml
量瓶中,精密量取并加入
对照品贮备液5ml,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进样分析。测得氨苄西林和
氯唑西林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RSD=04%,n=6)和1000%(RSD=05%,n=6)。
样品测定采用国家药品标准方法对同一批
供试品进行测定,测得
氨苄西林和氯唑西林的含量分别为4430%(n=3)和4491%(n=3),与本文方法的测定结果一致。
本
色谱系统尚可用于类似品种如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
双氯西林钠的含量测定,惟
流动相需稍作调整为
磷酸盐缓冲液(0005mol/L
磷酸氢二铵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为64)∶
乙腈(90∶10),同样可在不足10min的分析时间内有效地分离
阿莫西林、
双氯西林及其主要杂质。
结肠炎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消化内科收治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腹泻型),诊断前经仔细询问起病时间及治疗经过,做
血常规及
粪便检查均符合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共选46例,均通过连续2次粪便于SS培养基培养,其中30例培养出福氏或
志贺菌(称
细菌培养阳性)。经常规抗菌治疗效果不佳,且病程>2.5个月。4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男17例,女8例,平均年龄(38.34±19.1)岁,平均病程(79.6±12.9)d,其中细菌培养阳性17例(65.30%);对照组21例,男15例,女6例,平均年龄(39.5±14.6)岁,其中细菌培养阳性14例(66.6%)平均病程(79.5±13.7d)。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粪便细菌培养阳性率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对照组在一般补充电解质及支持治疗基础上,用
氧氟沙星0.4g,加入5%GS注射液250ml
中静脉滴注、qd、疗程7~10d;治疗组在一般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
大蒜素90mg,(广东万基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44023561),配用5%GS糖注射液250ml,缓慢
静脉滴注,qd,同时给予
氨苄西林钠1.5g/
舒巴坦钠0.25g(华北中药集团山西博康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4023504)加0.9%
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qd,7~10d为1个疗程,个别病例适当增加1个疗程。两组治疗结束后均再做
粪便常规检查及
细菌培养疗效制定标准
显效:腹痛及
里急后重消失,每天大便1或2次,粪便常规检查(“-”),
细菌培养(“-”);好转:上述症状部分或基本消失,每天大便2次或3次,
粪便检查少许
粘液和或脓球、
红细胞、细菌培养(“-”);无效:上述症状仍明显,每天大便>3次,粪便检查粘液稀便,见多量脓球和红细胞、
吞噬细胞等,细菌培养(+)。(注:部分细菌培养阴性但临床症状仍明显的病例属无效)。结论溃疡性结肠炎又称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
直肠和
结肠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粘膜与
粘膜下层。
临床表现为腹泻粘液
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慢性病程。近年来研究发现,细胞凋亡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有关联。其中,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与
淋巴细胞的凋亡减慢密切相关,而溃疡结肠
炎症持续的主要原因是肠
上皮细胞的凋亡加速和
炎症细胞的凋亡减慢。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
志贺菌属对各种抗菌药物耐药,且常呈多发耐药,分析与菌体胞质中
耐药因子(R因子)有关。非特异性溃疡结肠炎与机体
免疫功能低下有关。因此,常规抗菌药物(如氟喹酮类)对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效果差,且易导致或加重
肠道菌群失调。
结论
羧苄青霉素1.5g/
舒巴坦钠0.25g,羧苄青霉素为广谱
半合成青霉素,作用机制与当
青霉素G同,对
革兰阴性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肠球药,
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
流感嗜血杆菌、
百日咳杆菌、
布氏杆菌等高度敏感。舒巴坦钠为半合成β内酰酶抑制酶药,与
氨苄西林合用,对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多数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
β内酰胺酶有很强的不可逆性的竞争抑酶作。中医学认为
大蒜具有“除风邪、杀毒气”、“辟秽解毒、消痞杀虫”之功,且营养丰富是食疗的佳品,在防病治病及养生保健等方面广泛流传。
国内外大量的医学研究发现其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如大蒜所含的
大蒜素有强的抗菌消炎及抗病毒作用,是效力强的
植物抗生素之一,大蒜素可降低
胆固醇和
甘油三脂在血液中的浓度,可阻止
血小板聚集,避免
血栓形成,可扩张末梢血管而降低血压,可抑制致癌物质
亚硝胺的合成与吸收、诱导干扰素、激活机体
自然杀伤细胞及
巨噬细胞活性,抑制癌细胞生长,而具抗癌效果。
大蒜中含有一种“蒜胺”能帮助分解
葡萄糖,促进大脑对其吸收和利用,有很好的健脑作用。因而
大蒜素被称为是当前危及人类生命“四大死神”(
心血管病、
中风、
糖尿病和
癌症)的克星,大蒜素对深部感染有良好效果,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与
氨苄西林纳/舒巴坦钠联合用具有协同治疗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对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有确切疗效,且药价低廉,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