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穆宁家族起家于帕弗拉戈尼亚,属于典型的
小亚细亚军区大地产军事贵族家族。王朝的始祖
伊萨克一世·科穆宁在1057年
君士坦丁堡军队首领们发动的政变中被拥立为皇帝,但伊萨克·科穆宁的统治只维持了不到两年时间。由于企图抑制
教会和官僚,结果被以米海尔·普塞尔乌斯为首的帝都贵族推翻。
杜卡斯王朝取得了皇位,该家族对官僚阶层作出种种让步,使帝都贵族更加得势。
杜卡斯王朝在被其将领尼基弗鲁斯·波塔尼亚特推翻。在这种混乱的
政治斗争中,伊萨克一世的侄子
阿莱克修斯一世·科穆宁扩大了势力,并在1081年推翻了
尼基弗鲁斯三世,恢复了科穆宁王朝的统治。王朝在阿莱克修斯之孙
曼努埃尔一世的统治下达到巅峰,恢复了东罗马东方霸主的地位。然而在其死后王朝却迅速的在昏庸的统治者,野心家,以及
十字军手下衰落下来,最终伊萨克·安格洛斯结束了科穆宁的统治。
简史
阿莱克修斯一世·科穆宁是科穆宁王朝的真正奠基人。在科穆宁王朝时期,
拜占廷帝国已不具有
马其顿王朝时代的在
亚洲和欧洲同时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的能力。此时
拜占庭帝国封建制度形成一定规模,军事贵族对广大领地实行终身监领,承担向国家交纳租税和提供军队的义务。由于
自由农民人数锐减,
常备军兵源枯竭,帝国不得不更多地依赖外籍
雇佣军。
为了使威尼斯人支持拜占廷帝国反对
突厥人和诺曼人的战争,阿莱克修斯一世被迫给予
威尼斯共和国以重大贸易特权,却极大程度上的损害了拜占廷的经济,也使帝国的海上霸权不复存在,又给予比萨以商业特权,部分抵消了威尼斯人的优势。(相应地,
地中海的
制海权转移到了
意大利诸城邦,主要是威尼斯和
热那亚手中)。由于首领罗贝尔·吉斯卡尔的暴亡,诺曼人对希腊的渗透戛然而止,使科穆宁王朝在许多年里都摆脱了西方的威胁。但是,更大的威胁是来自亚洲的塞尔柱突厥人和欧洲的
意大利城邦。1090年,
阿莱克修斯一世倾举国之力阻止了突厥人的西进,使帝国东部防线暂时稳定了下来。阿莱克修斯一世曾幻想借助
西欧的
军事力量从突厥人手中收复亚洲领土,向教皇发出了援助呼吁,结果导致西欧
封建主发动了
十字军东征。在整个科穆宁时代,
拜占廷帝国都不得不努力控制前往亚洲的
十字军大军,以及他们在
叙利亚和
巴勒斯坦地区建立的一群西欧式小国,这些小国只是偶尔臣服于拜占廷。
阿莱克修斯一世以后的科穆宁王朝诸帝除
曼努埃尔一世以外大多政绩不显。
约翰二世击败了已经在突厥人内斗中衰落的佩切涅格人(为此设立了“佩切涅格节”),但是在东方的失败政策和经济上的全面崩溃导致了帝国这一时期极度衰弱,并被迫屈服于实力逼人的威尼斯人。约翰二世之子曼努埃尔一世非常成功地复兴了帝国的经济,社会和
政治系统,并征服和统治了亚洲以
安条克为中心的
十字军诸国以及全
巴尔干半岛和
克罗地亚地区,然而在企图征服塞尔柱突厥人时遭到了挫败(1176年
密列奥塞法隆战役);他死后,由于继承人年幼而导致的政治动荡,拜占廷的力量开始再次全面下滑。自此,其衰落已经不可避免。1185年,科穆宁王朝的
安德罗尼卡一世(他以激进而失败的统治著称)被其将领
伊萨克二世·安格洛斯(此人是阿历克塞一世的女儿狄奥多拉的后代)推翻,后者建立了安格洛斯王朝,科穆宁王朝在拜占廷的统治宣告结束。
阿莱克修斯一世求助于十字军的想法最终被证明是引狼入室,1204年十字军推翻了由安格洛斯家族统治的拜占廷帝国。帝国各豪族在亡国后纷纷建立了
独立国家,其中科穆宁家族也在
小亚细亚建立了
特拉布宗帝国。位于希腊的伊庇鲁斯专制
君主国也是科穆宁家族的一个后代建立的。但是,拜占廷的众多继承国中的真正正统继承者
尼西亚帝国与科穆宁王朝无关,而也是尼西亚帝国最后恢复了拜占廷帝国。
文化
科穆宁王朝时期的拜占廷涌现了一批杰出的
历史学家,其中最著名的是
阿莱克修斯一世的女儿
安娜·科穆宁娜。
安娜·科穆宁娜的主要作品是《
阿莱克修斯传》,这是研究阿莱克修斯一世统治时期拜占廷历史的头等史料。
安娜·科穆宁娜的丈夫尼基弗鲁斯·布林尼乌斯也写了一些重要的历史文献,但未能完成。其他著名的历史编撰者包括约翰·金纳穆斯(曼努埃尔一世的私人秘书,他的作品深入记述了曼努埃尔的统治)和尼基塔·科尼亚特斯(写了科穆宁王朝结束后到
十字军攻陷
君士坦丁堡之间的历史)。
东方政策
注:以下言论
主观性较重,以及存在大局局限性,并没有提供完整的科穆宁王朝政策(如在亚平宁的投资,在
克罗地亚和
匈牙利的征服,
巴尔干的全面收复,经济和
社会系统在
阿莱克修斯一世和
约翰二世期间的全面崩溃,失败的官僚阶层改革,以及西西里社会与希腊国度的特殊连接性等)不推荐读者完全依据此文。
综述
科穆宁王朝是
拜占庭历史上帝国全面衰弱之间的一个标志性时期。帝国在1071年的曼兹克特战役中的溃败是这一衰败的突出表现。但是在
阿莱克修斯一世、
约翰二世和
曼努埃尔一世时期,帝国却经历了短暂的复兴,而后在1176年,随着帝国在
密列奥塞法隆战役中的失败,这一复兴又戛然而止。这两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都发生于帝国的东部领土。因此,要了解
拜占庭帝国的这一段历史,我们必须先深入了解这一时期帝国东部政策的内容、实施及影响。关于如何评价这一时期拜占庭帝国的东部政策,学界仍然未有定论。笔者认为,从既是帝国东部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该政策中矛盾最集中、最突出的安条克问题入手,通过了解这一问题的来龙去脉及其在帝国东部政策中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一时期帝国东部政策最终全盘失败的原因及正确地评价这一政策。但是恰恰是这么一个重要的问题,学界所给予的关注却是比较少的。
安提俄克问题的由来
叙利亚北部城市安条克,坐落在奥伦提斯河畔,距离海岸约13公里。该城是由赛琉古王朝的创建者
塞琉古一世于公元前300年建成,并以其父之名为这座新建的城市命名。很快,安提俄克就发展成为亚洲地区的重要城市和塞琉古王国的都城。在
罗马帝国时期,安条克是地中海世界中的第三大城市,一度被称作为众城之后。对于基督徒而言,这座城市更加具有特殊的神圣意义。就在这里,基督徒们第一次被冠以“基督徒”之名。而且,安条克也是圣彼得建立第一个主教辖区的地方。在公元6世纪,地震和波斯人的入侵降低了它在拜占庭帝国的地位,随后的阿拉伯征服则直接造成了它的衰落,从中受益的是安提俄克的内陆
竞争者——
阿勒颇。969年10月28日,拜占庭帝国的优秀将领彼得·福卡斯和米哈伊尔·伯兹斯成功从阿拉伯人的手中夺回
安条克。自此,帝国政府以安条克为中心设立安条克军区,小心经营,使之成为
马其顿王朝时期拜占庭帝国在
叙利亚地区最重要的城市和军事要塞,在帝国与边境穆斯林政权的攻防战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071年发生在拜占庭帝国与赛尔柱突厥
苏丹国之间的曼兹克特战役,以拜占庭的全线溃败告终。该战以后,拜占庭帝国的核心领土——
小亚细亚向凶猛的赛尔柱突厥人敞开了怀抱,加上随之而来的
统治阶级内讧,自身难保的帝国再也无力保护遥远的叙利亚地区的领土了。1085年,赛尔柱苏丹苏里曼攻占安条克,宣告帝国彻底丧失对
叙利亚地区的
控制权。
军事贵族阿历克塞·科穆宁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发动突然的
军事政变,于1081年复活节登上了这个千疮百孔的拜占庭帝国的
御座。在亚历克修斯一世统治早年,帝国的国外形势是极其严峻的。在原拜占庭小亚领土上建立起来的赛尔柱突厥人的
罗姆苏丹国依然严重威胁着帝国的生存。但是更迫切的威胁来至西方。
南意大利的诺曼人在其首领罗伯特·基斯卡的带领下于1071年占领了拜占庭帝国在南意大利的重要城市
巴里,并且从此出发,继续入侵拜占庭帝国
巴尔干半岛上的国土。
阿莱克修斯一世通过授予威尼斯人商业特权的方法将这个拥有强大海军的商业共和国拉入到反诺曼人的战争中。1085年,罗伯特·基斯卡去世,使得拜占庭帝国在未来的若干年中摆脱了诺曼人的威胁。帝国很快又卷入到与佩切涅格人的危机之中,这个好战的民族曾经在1090-1091年的冬天出兵围困
君士坦丁堡。阿历克塞通过与库蛮人人结盟的方法彻底击败了佩切涅格人这个危险的对手。其后,阿历克塞又逐步解决了与塞尔维亚人的边境问题和解除了前盟友库蛮人所造成的威胁。
阿莱克修斯一世凭借个人的政治才能和高超的外交技巧,将拜占庭帝国从崩溃的边缘拯救回来,对于皇帝来说,下一个目标是收复曼兹特克战役后被赛尔柱突厥人占领的小亚和
叙利亚领土。
1095年,
阿莱克修斯一世向
乌尔班二世发出呼吁,希望西欧基督教国家能够在拜占庭帝国对抗赛尔柱突厥人的战争中提供援助。阿莱克修斯一世的原意是希望西欧能够在这场战争中为帝国提供一支数量有限的受支配的雇佣军,但是等待他的却是大批的
十字军和若干各自为政、难以驾驭的西欧封建主。无疑,十字军的到来为阿历克塞的统治带来了新的难题。但是皇帝还是设法让帝国在这次意料之外的事件中获利而实现他原来的计划。
阿莱克修斯一世在
君士坦丁堡设法让除了
图卢兹伯爵雷蒙德以外的十字军领袖都向他宣誓效忠并且承诺将未来征服的领土归还帝国。
拜占庭帝国和第一次十字军之间的合作关系一直持续到十字军攻陷安提俄克为止。十字军领袖之一的博希蒙德欺骗了拜占庭将领
泰提修斯,并使后者驻军在西里西亚而停止不前。攻克安条克后,借口拜占庭在安提俄克攻防战最危急的时刻没有发军支援,背叛了
十字军事业,等于解除了他们当初在君士坦丁堡向皇帝许下的誓言。图卢兹伯爵雷蒙德、教皇代理人阿德赫马、埃诺伯爵鲍德温,怒不可遏,揭露了博希蒙德的欺骗,并坚持要按照将安条克归还给拜占庭帝国。但博希蒙德得到了包括
下诺曼底伯爵罗伯特、
佛兰德斯伯爵罗伯特等人的支持后,波希蒙德最终于1098年宣告建立以安条克为中心,包括重要港口圣西门及邻近一些地区的独立政权:
安条克公国。
安条克公国的建立震惊了
阿莱克修斯一世,与大概同一时期建立的另外两个十字军政权:
埃德萨伯国和
耶路撒冷王国不同。耶路撒冷自7世纪失陷于阿拉伯人以后就一直脱离于帝国的领土之外。只要拉丁人的耶路撒冷王国政权能够尊重耶路撒冷的希腊
教长和
东正教信徒们的权利,拜占庭帝国就准备像之前承认穆斯林对耶路撒冷的占领一样,与耶路撒冷王国建立一种稳定的
外交关系。虽然艾
得撒之前一直由承认拜占庭帝国
宗主权的亚美尼亚领主统治,但是帝国并未对埃德萨实行真正强有力的直接统治。埃德萨伯国的建立尽管与
十字军领袖们当初在
君士坦丁堡对皇帝的承诺有所冲突,但是帝国政府也愿意接受在远离帝国核心领土的
幼发拉底河区域存在一个积极抗击穆斯林势力的十字军政权,作为帝国边境的一道屏障。但是,安条克对拜占庭帝国而言,具有太重要的意义了。第一,作为传统上
叙利亚的首府,安条克是自
马其顿王朝以来拜占庭帝国统治北部叙利亚领土的核心城市。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势,帝国都没有忘记她对富庶的叙利亚领土的宣称。对于拜占庭帝国而言,想牢固地立足于叙利亚地区,就必须牢固地控制安条克。第二,收复安条克,对科穆宁王朝而言,还具有特殊的意义。安提俄克是在
阿莱克修斯一世斯登基之后的第四年丢失的。虽然丢失安条克的责任完全不在于亚历克修斯,但是对皇帝来说,收复
安条克是他复兴帝国事业中的一个重要目标。第三,安提俄克公国的建立者,是拜占庭宿敌罗伯特·基斯卡的儿子,波希蒙德继承了父亲征服拜占庭的野心。
安条克公国建立后,博希蒙德马上倒转枪头进攻帝国西里西亚领土的行为,充分证明了来至该公国的威胁是无法忽视的。
自此,科穆宁王朝诸帝,包括
阿莱克修斯一世、
约翰二世和曼努埃尔一世三代拜占庭皇帝都为收复安条克作出了长期的奋斗,安条克问题成为了1098年以后科穆宁王朝东方政策中最复杂,矛盾最为集中的一点。不但极大地影响着科穆宁王朝每一项东方政策的实施,并且与其东方政策最后所产生的灾难性结果之间有着隐性但却极为重要的关联。
科穆宁王朝诸帝收复安提俄克的努力
在拜占庭帝国和安提俄克公国之间的角力中,首先采取攻势的是后者。1100年,博希蒙德放逐了原安提俄克的希腊教长约翰,提拔了拉丁籍的随军教士瓦伦斯的伯尔纳作为新任的安提俄克教长。1101年,博希蒙德的侄子,时任安提俄克摄政的
坦克雷德(Tancred)出兵进攻西里西亚,连续占领了西里西亚的三座重要城市:马米斯特拉、
阿达纳和塔苏斯。1103年,坦克雷德又出兵占领了当时拜占庭在
叙利亚所占有的最重要的
港口城市拉塔基阿。
此时的阿莱克修斯一世,正忙于守卫帝国从第一次
十字军的契机中收复的小亚领土,没有办法抽出足够的精力来应对安提俄克公国的进攻。事实上,如果拜占庭帝国没有办法打通一条从
君士坦丁堡到安提俄克的陆上通道,并且保证这一通道不受突厥人的侵犯的话,帝国将无法对远在叙利亚的安条克公国实行有效打击。根据当时的形势,最佳的路线将是沿小亚南岸的港口城市,依靠
拜占庭海军的保护,穿越西里西亚平原,越过托罗斯山口,小亚与
叙利亚地区的重要
分界线,然后进入叙利亚。
阿莱克修斯一世在等待打通这一路线的机会。1104年,安条克和埃德萨联军在哈兰被突厥人打败。亚历克修斯一世趁机派出军队顺利地收复了包括塔苏斯、阿达纳和马米斯特拉在内的西里西亚地区,再次打通了首都与叙利亚的陆上通道,帝国军队还在海军的配合下顺利收复拉塔基阿港,打通了
君士坦丁堡-
塞浦路斯岛-北部叙利亚的海上通道。
1105年,博希蒙德返回欧洲劝说教皇帕斯卡二世(Pope PaschalⅡ,1099-1118)支持他发动一场旨在打击亚历克修斯的“十字军”,原因是皇帝已经成为“拉丁东方最大的敌人”。但是在1108年,博希蒙德率领的这支筹措达两年之久的十字军却落得惨淡收场,连他自己也沦为阿莱克修斯的阶下囚。根据博希蒙德与阿莱克修斯之间签订的迪伏尔条约,博希蒙德作为皇帝的附庸统治安条克及附近的领土(不包括西里西亚和拉塔基阿),为皇帝提供军事服役,取缔拉丁教长,恢复希腊教长的职位。条约还强调,博希蒙德有勒令其下属包括坦克雷德等人遵守这一条约的义务。
亚历克修斯准备通过这一条约,限制已经羽翼丰满的安条克公国,这是对既成事实的一种让步,但是由于条约只承认博希蒙德本人从帝国的赏赐中获得安条克的
统治权,并不承认波希蒙德对安提俄克拥有世袭权。非常明显,阿莱克修斯准备在博希蒙德死后再次收回安条克,这才是皇帝的最终目的。
坦克雷德拒绝承认这一条约的行为是可以预料的,因此实际上这一条约的执行需要博希蒙德回到安条克后履行条约的义务。但是博希蒙德在1108年后就返回了家乡阿普利亚,至死没有返回安条克。相反,坦克雷德趁拜占庭主力返回欧洲迎击博希蒙德时候趁机再次攻占了西里西亚地区和拉塔基阿。
阿莱克修斯收复安提俄克的第二个途径是尝试拉拢安提俄克公国周边的政治势力共同反对坦克勒得。早在1104年,皇帝就成功地与耶路撒冷国王
鲍德温一世在内的
十字军领袖建立了良好关系。但是鲍德温拒绝就迪伏尔条约的相关内容向
坦克雷德施压。1111年,阿莱克修斯甚至向
巴格达的哈里发派出使者希望能够联合哈里发的势力对安条克公国施加压力。
在阿莱克修斯统治的最后几年,他已经没有更多的精力再度发动反对这个难缠的诺曼公爵领了,皇帝将军队主力用于发动与仍然占据小亚中部的突厥人的战争。
我们注意到,阿莱克修斯一世的安条克政策主要有三个特点:
第一,被动性。由于当时占据小亚的两个穆斯林政权,
罗姆苏丹国及罗姆苏丹国解体后新兴起的达尼什蒙德伊米尔国仍然对拜占庭新收复的小亚领土构成很大的威胁。不能排除这些穆斯林政权对帝国领土的威胁,帝国就没有办法保证连通叙利亚的陆上通道的安全,不能保障这一通道的安全,帝国就始终没有办法对安条克公国施加直接的
军事威胁。因此在阿莱克修斯时期,拜占庭帝国只能被动地应对来至安提俄克的难缠的骚扰和进犯。
第二,灵活性。与亚历克修斯早年化解来至帝国西部的危机一样,皇帝本人非常注重利用或者创造对帝国有利的
国际形势来帮助自己实现其政治目标。利用十字军在1104年哈兰的失败,阿莱克修斯非常顺利地收复了早年被坦克勒得侵占的领土,成功打击了安条克公国的气焰。在1107年击败波希蒙德以后利用有利形势逼迫波希蒙德签订了迪伏尔条约,从法律和道义上获得对安条克的宣称。在迪伏尔条约难以顺利实施的时候,阿莱克修斯则转而从外部寻求合作对坦克雷德共同施加压力。
第三,务实性。尽管阿莱克修斯一世一直将收复安提俄克视为政治目标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在安条克问题的处理上却一直表现得非常克制。一方面,安条克公国虽然经常入侵帝国领土,但是,她也是十字军阵营中抗击穆斯林的先锋。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打击安提俄克公国的行为只会让当时帝国在小亚的主要敌人之一达尼什蒙德伊米尔国获利,这无疑是不利于帝国实现收复小亚领土的目标的。另一方面,亚历克修斯明白,要收复安条克和帝国在
叙利亚的旧领土,就必须保证帝国小亚领土的安全。因此,对亚历克修斯而言,安提俄克问题是服从于他东方政策中的小亚政策的。
无论是同时代的人还是后人都对约翰二世的评价极高。对比其父亲,约翰是一名更活跃的将领,但是同时也是一名负责任、高效率的政治家。他对帝国的定位超越其父亲的期望,不但希望回复曼兹克特战役以前的帝国疆域,甚至希望在此基础上再次恢复古老帝国的宏大版图。
在位早期,约翰二世主要忙于应对国内的政治动乱和
巴尔干地区的战争。从1030年开始,约翰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帝国的东部。在接着的5年内,约翰成功击败了拜占庭帝国在小亚的最主要对手达尼什蒙德伊米尔国。在保证了小亚领土的安全后,皇帝马上着手进行收复安提俄克的战争。1137年初,
约翰二世领军突进西里西亚,击败亚美尼亚人在当地建立的小亚美尼亚王国政权,顺利收复了塔苏斯、阿达纳和马米斯特拉。同年4月,皇帝已经兵临安提俄克城下。时任安提俄克公爵雷蒙德被迫向约翰二世宣誓效忠,给予帝国军队自由进出安提俄克城的权力。雷蒙德同意,如果约翰二世联合安提俄克军队在接下来对穆斯林的征战中夺得阿勒颇、赛撒、哈马和胡姆斯等地的话,他将在新征服地区建立一个新的公爵领,而将安提俄克及圣西门等地归还帝国。
在随后对
摩苏尔的赞吉的战斗中,由于
法兰克人的离心离德,约翰只能满足于与赞吉签订一个体面的和约。当约翰返回安提俄克的时候,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入城礼,安提俄克公爵雷蒙德和艾得撒伯爵约瑟林二世徒步跟随于皇帝的马后,帝国的旗帜在安提俄克的主城上高高飘扬。但是,约翰并未在
叙利亚长久逗留。由于科尼亚的赛尔柱苏丹在赞吉的挑动下准备入侵拜占庭新近夺回的西里西亚,因此约翰在要求雷蒙德和约瑟林二世再次向他本人宣誓效忠后就率领军队离开了。
1142年,在再次击败了科尼亚的赛尔柱苏丹和达尼什蒙德的伊米尔后,
约翰二世再次进军安提俄克。他在西里西亚向雷蒙德发信要求雷蒙德提前将安提俄克交还帝国,帝国将于日后对穆斯林的征服中为他开辟一块新的领地,在得到拒绝的答复后,约翰决心不再拖延,以武力实现自1098年以来帝国收复安提俄克的目标。同时,他向耶路撒冷国王福克(Fulk)写信,表示他将领军前往耶路撒冷朝圣,并且与国王讨论一起出征穆斯林的计划。
毫无疑问,约翰不但准备一劳永逸地解决安提俄克问题,还准备将帝国的
势力范围进一步伸展到更南部的巴勒斯坦地区,这一地区自从阿拉伯征服时期以后,就永远脱离了帝国的控制。但是,1143年4月,皇帝因在一场狩猎中受到毒箭的暗算而去世。皇位继承人曼努埃尔·科穆宁为了防止皇位落入旁人之手,带领军队急速赶回
君士坦丁堡。安提俄克和耶路撒冷的
十字军贵族们躲过了一次最严重的危机。
与阿莱克修斯一世的安提俄克政策相比,
约翰二世的安条克政策最突出的特点是其
主动性和
进攻性。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还需要从约翰二世在位期间拜占庭帝国和安提俄克公国之间的实力变化中寻找。第一,约翰二世继承了父亲留下的殷实国库、一支训练有素的陆军和重新建立起来的海军,而约翰本身也是一位强有力的君主、将领和出色的管理者。帝国在约翰统治期间继续复兴,国力与1081年甚至是1098年时都已经不可同日而语。第二,安提俄克公国在坦克勒得去世后,则被十字军政权之间的勾心斗角和穆斯林的军事打击严重削弱,已经失去了主动出击拜占庭领土的能力了。最后,约翰统治时期,
国际环境对拜占庭而言比较有利。巴尔干地区没有发生严重的危机;与罗马帝国皇帝
康拉德三世和比萨人结盟很好地制约了
西西里王国的敌对行动;更重要的是,由于科尼亚的赛尔柱苏丹与达尼什蒙德的伊米尔之间的矛盾,不但给予了约翰将他们逐个击破的机会,更加保障了帝国首都通往
叙利亚的通道的安全。因此,
约翰二世能够将其主要精力用于解决其东方政策中的安提俄克问题。对于约翰而言,安提俄克问题,是其东方政策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其实现更宏伟目标的一步踏脚石。
3.曼努埃尔一世在位时期收复安条克的努力
曼努埃尔一世是
十字军时代一个具有典型
时代特征的拜占庭皇帝。一方面,他深信普世帝国权威理念的
合法性,并且带有拜占庭人热衷于神学讨论的特征。但是另一方面他又是“西化”的,他与西方公主的两次婚姻,他把西方的生活习俗引入拜占庭宫廷,他举办并且亲自参与
骑士比武,他甚至大量提拔来至西方的外国人在政府中担任高官。
同亚历克修斯一世在位时候的情况相似,曼努埃尔一世时期帝国与安提俄克公国之间的严重冲突同样发轫于后者。雷纳德·沙拉提昂,一个轻率的冒险家和狂热的十字军,也是时任安提俄克公爵,于1156年毫无先兆地洗劫了帝国的
塞浦路斯岛。雷纳德的行为甚至引起时任耶路撒冷国王
鲍德温三世的反感和厌恶.后者于1157年迎娶了曼努埃尔的侄女提奥多拉,两者缔结了盟约,鲍德温三世默许曼努埃尔对安提俄克所采取的
军事行动。1158年,曼努埃尔率军快速镇压了西里西亚的叛乱,大军直抵安提俄克城下。皇帝的到来震惊了雷纳德,但是拉塔基阿主教杰勒德告诉雷纳德曼努埃尔此行的主要目的是立威和要求臣服而不是彻底的征服。雷纳德听从主教的意见,身穿妇女的短
衬裤,免冠
光脚地来到皇帝的帐篷,在众多外国使者的环视下表示臣服。曼努埃尔接受了雷纳德的臣服和稍后从耶路撒冷赶来的
鲍德温三世的保护请求。1159年4月12日,曼努埃尔在安提俄克举行了盛大的入城仪式。鲍德温免冠脱胄地远远跟随于曼努埃尔的马后,雷纳德则步行为皇帝牵马。
这真是一个关于权力等级的绝佳展示和生动图例。通过将拉丁东方置于帝国的阵营和保护伞下,既避免了十字军政权中的不安定分子对拜占庭帝国边境的骚扰,又对
叙利亚的穆斯林英雄
努尔丁、科尼亚的塞尔柱苏丹国和达尼什蒙德的
伊米尔国产生了牵制和震慑的作用。
1162年,曼努埃尔成功击败了科尼亚的赛尔柱苏丹,迫使苏丹基利杰·阿斯兰于同年夏天作为帝国的臣属前往
君士坦丁堡进行觐见。至此,科穆宁王朝的东方政策发展到它的最高点,帝国不但再次将她的影响力笼罩住整个安拉托利亚地区;而且困扰了两代皇帝的安提俄克问题似乎也终于得到了完满的解决,帝国于1159年所确立起来的对安提俄克的领主地位由于1161年曼努埃尔和安提俄克公爵的妹妹玛利亚的婚姻而显得更加牢固;甚至,帝国的保护伞已经张开到巴勒斯坦地区,
约翰二世的未竟之业现在由于曼努埃尔的东方政策而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
对于曼努埃尔来说,安提俄克问题是他东方政策中一枚非常重要的棋子,通过解决安提俄克问题,既将帝国势力扩张到
叙利亚甚至巴勒斯坦地区,又牵制住小亚和叙利亚的穆斯林政权,以实现对帝国核心领土的恢复。但是,曼努埃尔的东方政策的成功不是建立在强有力的军事征服上,而是建立在金钱和外交的基础上的,帝国除了威名和普世帝国的梦幻以外没有得到什么实质的好处。很快,曼努埃尔就会发觉他的帝国由于保护安提俄克和耶路撒冷而掉落了一个多面受敌的泥沼中。
与父辈和祖辈的安提俄克政策比较,曼努埃尔的安提俄克政策具有如下两个特点:
第一,庇护性。曼努埃尔对安提俄克问题的处理与其说是征服,不如说是庇护。从赞吉时期到努雷丁时期再到后来的萨拉丁时期,在日益强大的穆斯林对手面前,拉丁东方
十字军政权的生存已经越来越困难,对应地,安提俄克公国对拜占庭帝国的态度也日益转变。许多安提俄克和耶路撒冷的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他们只有仰仗于强大的帝国才有继续在利凡特
地中海东部沿海地区生存的机会。因此,当曼努埃尔率军来到安提俄克城下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困难就得到了安提俄克公爵的效忠,甚至是耶路撒冷国王的保护请求。但是,从此,拜占庭也确实陷入了为了保护这些脆弱的十字军政权而多面受敌的困境。1159年和1164年,拜占庭帝国两次与十字军政权合作抗击努雷丁,战绩都不理想。1169年,拜占庭帝国与
十字军政权合作远征
萨拉丁控制的埃及,结果铩羽而归。这些战争的对手都是远离小亚的穆斯林政权,拜占庭由于这些没有意义的战争而耗费了巨大的国力,削弱了她恢复对其生存息息相关的小亚领土的能力。
第二,虚幻性。正如上文所述,曼努埃尔的东方政策即使在
最辉煌的时刻,帝国也绝少真正从中获利。皇帝本人对旧帝国版图的缅怀和对普世帝国的迷信决定了其以安提俄克政策为核心的东方政策具有虚幻性的特点。曼努埃尔所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建立在耗费其祖辈和父辈积累的基础上的,曼努埃尔时期表面上的辉煌,很快就演化成帝国的内政崩溃。并且当他的扩张越成功,他所受到的
反冲击也就越大。最终,耗尽了资源的拜占庭帝国在1176年的米里奥赛法龙战役中被她曾经踩在脚下的小亚对手,科尼亚的赛尔柱苏丹国所击败,曼努埃尔曾经极尽绚烂的东方政策好像大厦倒塌一样失败了。
安条克对科穆宁王朝东方政策的影响
米里奥赛法龙战役对拜占庭帝国的打击是沉重的,曼努埃尔本人就曾经将之比作一个世纪前的曼兹克特战役。该战宣告了拜占庭势力彻底退出
叙利亚地区及收复小亚的努力最终失败,标志着小亚
土耳其化的进程不可逆转。1180年曼努埃尔去世之后,拜占庭帝国陷入了新的内乱之中。1185年,
伊萨克二世·安苴利登位,科穆宁王朝结束。自此,帝国彻底失去了继续保护拉丁东方
十字军政权的能力。1187年哈庭战役后,十字军政权遭受毁灭性打击,
萨拉丁顺利收复耶路撒冷。
科穆宁的三位君主亚历克修斯一世、
约翰二世和曼努埃尔一世都是同时代最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和将领,他们在位期间经历了拜占庭帝国的复兴与辉煌,但是科穆宁王朝的崩溃也是极为迅速的,尤其是她在帝国东部所遭受的失败是致命的。由于安提俄克问题在科穆宁王朝的东方政策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及安提俄克在
叙利亚地区中对拜占庭帝国的特殊意义,我们有必要对安提俄克问题在科穆宁王朝的东方政策中所造成的影响及安提俄克问题在这一东方政策最后遭受彻底失败的结局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1.二元的东方政策
曼兹克特战役后,拜占庭帝国的东部领土全线崩溃,小亚和叙利亚的各个重要城市相继失守。作为帝国复兴者的亚历克修斯一世和他的继承者们,无不以收复帝国失去的领土为己任。但是在小亚和
叙利亚的领土之间,究竟科穆宁王朝诸帝是如何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的呢?
当亚历克修斯绞尽脑汁要求第一次
十字军在
君士坦丁堡向他宣誓效忠时,皇帝同时要求十字军将今后从穆斯林手中夺回的属于领土(原属拜占庭领土)归还帝国,其中自然包括小亚和叙利亚的领土。从亚历克修斯对安提俄克公国与其他十字军政权的态度上看,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尽管艾得撒伯国、的黎波里伯国和耶路撒冷王国都曾经是帝国领土的组成部分,但是亚历克修斯已经能够允许这些十字军政权的存在并且与她们发展稳定的外交关系,唯独安提俄克公国的存在使得皇帝寝食难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亚历克修斯对叙利亚领土的重视。
由于
约翰二世过早的意外身亡,我们很难充分了解他的东方政策本来的全部面貌,但是对安提俄克的彻底征服毋庸置疑已经被纳入到他的宏大计划之中。考虑到约翰在小亚对达尼什蒙德伊米尔国的胜利仅仅满足于打击对方和限制对方的势力范围,而对安提俄克公国则采取彻底征服的态度,甚至对连遥远的
耶路撒冷王国领土都表示出浓厚的兴趣。我们完全有理由推测,在约翰已经实现的东方政策中,
叙利亚的征服才是关键的
突破口,
而之前收复小亚领土的战争只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作的铺垫。
曼努埃尔一世和他的父亲一样,怀念古老帝国的宏大版图,但是与父辈和祖辈不同,曼努埃尔在收复小亚和叙利亚的问题上满足于一种类似于西欧封君与封臣关系的实现。即不但安提俄克的拉丁领主应该作为“罗马人的附庸”,甚至连占据小亚中部的科尼亚的赛尔柱苏丹也应位列此属;作为回报,皇帝将“慷慨”地赠予他们土地,让他们在承认拜占庭的
宗主权的前提对这些原属拜占庭的领土进行统治。曼努埃尔的东方政策最辉煌的时期,帝国的影响力确实覆盖了几乎整个小亚和叙利亚地区,甚至连耶路撒冷国王也纳入了帝国的保护圈之中。诚然,曼努埃尔的东方政策辉煌于小亚的战争,也破灭于小亚的战争,但是帝国在东部的注意力和更多的资源却是消费在
叙利亚-
巴勒斯坦一线。很难理清对曼努埃尔来说,究竟是小亚还是叙利亚更重要一些,但是无疑这两者在曼努埃尔在东方政策中都非常关键。
亚历克修斯一世、
约翰二世和曼努埃尔一世本人都未曾留下关于小亚和叙利亚孰轻孰重的言论,这无疑给我们的判断增加了难度。但是根据我们所观察到的大量史实,我们可以明确地判断出,在科穆宁王朝时期,收复叙利亚的领土即使不比收复小亚的领土更重要,两者之间也是不相伯仲的,换而言之,科穆宁王朝的东方政策,是一种二元的政策。科穆宁王朝东方政策的最终失败,正是由于这一政策的二元性所致。因为科穆宁王朝时期的拜占庭帝国,已经无法在她的东方政策中承担一种二元性的重任。不能够清楚地看清只有小亚才是二元中真正关乎帝国生死存亡的要点,就注定了其东方政策的悲剧下场无可避免。下面,我们就二元中
叙利亚部分的无法实现性再作进一步的分析。
2.收复叙利亚的无法解决的三大难题
马其顿王朝后期,
军区制瓦解的速度加快。军区制是自
希拉克略时代以来拜占庭帝国
军事制度的基础,获得小块份地的农兵支撑起帝国兵源的主要基础。随着越来越多的小农转化成为“普罗尼亚”依附农,帝国不但丧失了大量的税户,而且失去了可靠的兵源,不得不代之以缺乏战斗力和
忠诚度的外国
雇佣兵,帝国的
军事实力受到极大的损害。曼兹克特战役以后,由于丧失了小亚这片军区制体系比较完备、一直在为拜占庭提供优秀兵源的地区,军队数量更加萎缩。拜占庭陆军的数量在帝国盛时曾经达到12万人,但是根据史提芬·努西曼的推算,在亚历克修斯一世时期,帝国的陆军总数大约在7万左右,其中绝大部分用于守卫其漫长的边界线,皇帝真正能够调动的军队数量大概只有2万左右。尽管
约翰二世和曼努埃尔一世统治期间注意利用
战俘补充军队的兵源,但是还是不能满足科穆宁王朝时期急剧增长的军事需求。
科穆宁王朝时期帝国的实力已经不能和
马其顿王朝时期相提并论了,与10世纪中后期帝国在安提俄克和
叙利亚其他地区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相比,科穆宁王朝收复安提俄克和叙利亚的努力只是一种尽管值得敬佩,却难以实现的梦幻,其中截然不同的差异是由帝国自身的实力变化所决定的。
第二,小亚地区形势的改变
曼兹克特战役,彻底打破了自
希拉克略时代以来帝国东部领土在
托罗斯山脉一线的坚固防线。帝国的核心领土-小亚一度几乎彻底沦丧于被赛尔柱突厥人手中。从军事态势和地理形态上看,帝国要收复和维护她在叙利亚的领土,必然首先要恢复她从
君士坦丁堡穿越小亚直到安提俄克之间的领土,感谢第一次
十字军,从君士坦丁堡-
尼西亚-阿塔利亚-西里西亚平原-安提俄克的通道终于从突厥人的手中夺了回来。但是,夺回这一通道不等于就能保证这一通道的安全,只要突厥人仍然牢牢占据着安拉托利亚中部,对这一通道的威胁就始终不可能完全解除。再加上西里西亚地区的亚美尼亚领主在安提俄克公国的支持下经常发动反拜占庭帝国的叛乱,这也是为什么科穆宁王朝诸帝每次进军安提俄克之前都需要先战胜科尼亚的赛尔柱苏丹及收复西里西亚地区的原因。
密列奥塞法隆战役的失败,注定了拜占庭再也无法打通首都到安提俄克之间的这条通道,因此帝国也就永远丧失了对安提俄克和
叙利亚地区的控制,但是正是由于帝国将本来有限的资源过多地耗费在安提俄克问题上,才直接导致了她在小亚地区的失败,这是一个互为因果的悲剧。在曼兹克特战役以前,当帝国还能固守
托罗斯山脉的时候,安提俄克不失为帝国在东部边境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重要城市,但是当帝国连她在核心领土-小亚的地位尚且岌岌可危的时候,任何试图恢复和固守以安提俄克为中心的叙利亚领土的计划都注定只能以悲剧收场。
第三,国际环境的掣肘。
科目宁王朝时期的拜占庭帝国,除了在约翰二世在位时曾经有过一段国际形势相对轻松的时期,大部分时间面临的是一个四面受敌的国际环境。帝国东部的形势在曼兹克特战役以后一直未发生根本性的好转,收复小亚和
叙利亚领土的工作始终不能彻底完成。但是对于帝国来说,更为纷繁复杂的威胁来至西方。佩切涅格人和库蛮人困扰着帝国北疆,
塞尔维亚人为帝国在
巴尔干半岛的领土制造了不少麻烦,匈牙利人在
多瑙河沿线所造成威胁几乎从未解除。自
格里高利七世以来,逐渐强大起来的
罗马教廷始终不忘实现在罗马领导下的东西方教会统一,这与拜占庭宗教政策的矛盾就意味着罗马教廷与帝国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意大利南部的诺曼人王国自罗伯特·基斯卡以来就没有放弃过打击拜占庭帝国的图谋,1147年
罗杰二世发动对拜占庭的战争,不但占领了
科孚岛、科林斯和提比斯,更加沉重打击了帝国在这一地区的丝织产业。西部帝国皇帝
康拉德三世的继承人,
腓特烈一世深受世界霸权理念的影响,他和他的儿子
亨利六世后来成为了拜占庭帝国最危险的敌人。
所有这些来至西方的危机,意味着与安提俄克问题一起竞争帝国
有限资源的不但有同属东方政策中的小亚部分,还有一个更宏大,更耗费资源的西方政策。拜占庭不但奉行着一种二元的东方政策,而且在此之上还有一个更庞大的东西二元政策。这一危机在曼努埃尔时代表现得特别突出,当皇帝在东西两个方向的扩张上取得越大成功的同时,来至不同方向的
反作用力就越强:
1158年,拜占庭军队被彻底赶出意大利标志着复兴西部帝国的梦想破灭,1176年米里奥赛法龙战役标志着曼努埃尔东方政策的崩溃,1177年腓特烈一世与教皇
亚历山大三世签订的威尼斯协议则标志着曼努埃尔在西部
外交政策上的全盘失败。这样,我们能够清楚看到,科穆宁王朝在安提俄克问题上的最终失败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它不但发生于帝国东部二元政策失败的背景之下,更加发生在帝国东西二元政策全盘失败的大背景之下。
科穆宁王朝的复兴是短暂而脆弱的,安提俄克问题作为该王朝东方政策的一扇最重要的窗口,反映出其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马其顿王朝后期以来帝国实力的急剧下降,同时它又与科穆宁王朝诸帝脑海中深深植根的古老帝国的幽灵密不可分。自从
罗马帝国时代以来,世界性
大帝国的观念始终影响着自
查士丁尼一世至
希拉克略一世至
瓦西里二世至科穆宁王朝诸帝甚至是科穆宁王朝以后很长时期以内的拜占庭皇帝们。正是由于这一古老帝国的幽灵作怪,决定了科穆宁王朝东方政策中具有无法摆脱的二元性特点,该二元性特点对帝国资源的要求超出了军区制瓦解后任何一个拜占庭王朝所能满足的极限,最终导致不但是在
叙利亚地区,而且在小亚地区科穆宁王朝东方政策的全盘失败。这些并不是某个或者某几个杰出君主所能改变的,而是一种陈旧观念与客观现实不能相容的时代悲剧。
帝王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