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昛(1236年—1308年),
高丽王朝第25任君主(1274年—1298年、1298年—1308年在位)。字靕,初名谌(中国史书作愖),1276年改名䞐,1293年改名昛。他是
高丽元宗王禃之子,母为
顺敬太后金氏。
人物生平
早年生涯
丙申年(1236年)二月二十六日,为躲避
蒙古而迁都
江华岛已三年半的
高丽王室传出喜讯,太子妃金氏诞下王孙,取名为谌。当时的
高丽国王是高宗
王㬚,太子叫
王倎,也就是后来的元宗
王禃,太子妃(敬穆贤妃)金氏是
枢密院副使
金若先之女、抗蒙名将
金庆孙的侄女,也是高丽的实际统治者、武臣政权首领
崔怡(崔瑀)的外孙女。第二年七月,太子妃金氏病故,王谌继位后追谥母亲为
顺敬太后。
史称王谌“性宽厚,喜怒不形于色,幼向学读书,知大义”。王谌成长的年代正值高丽饱受蒙古蹂躏的苦难岁月,他出生时就遭逢第三次
高丽蒙古战争如火如荼;而在高丽内部,王室丧失权柄、沦为傀儡已经很久了。王谌的外曾祖父崔怡死后,武臣政权又经历了
崔沆、
崔竩两代更迭,其后为奴隶出身的
金仁俊(金俊)取而代之。
己未年(1259年)四月,应蒙古的要求,高丽派遣太子倎代替高宗朝拜蒙古大汗
蒙哥。两个月后,高宗王㬚薨逝,其时太子尚未回国,金仁俊打算另立王谌的叔父安庆公王淐为王,宰枢两府大臣加以阻止,拟定并颁布了“军国庶务,听于太孙”的遗诏。金仁俊只好奉迎王谌入宫监国,八月初五行
冠礼。
当然,王谌名为监国,其实与他祖父一样,一切听从金仁俊摆布,只有在诏令上画押和撑门面的作用,没有任何权力可言。翌年四月,王倎回到
江华岛,即位为王,是为元宗。王谌晋升为太子,本来是天经地义之事,但是他的继母柳氏却对元宗进谗言说:“太孙听说您回国,一点喜色都没有,而且太子将来是要继承王位的,怎么能立权臣家族的外甥呢?”元宗听后对王谌起了疑心,经过金仁俊的力谏,才在八月册封王谌为太子(对蒙古称
世子)。多年后王谌继位,便找借口废继母为庶人。
储君时代
中统元年(1260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王谌迎娶宗室王絪(
高丽神宗之孙,后封始安公)之女为太子妃。中统二年(1261年)四月,王谌被派往开平,祝贺
蒙古大汗
忽必烈平定
阿里不哥及通报元宗更名为禃,这是他平生第一次来到中原。随行人员有参知政事
李藏用等18人,王谌等身着“白縠上衽袍,冠则漆纱圆顶巾,履舄皆以丝为之,带则乌犀小革”,与
史天泽、
忽鲁不花、
王文统等蒙古高官会晤并展开
笔谈,“
燕语甚欢”,忽必烈赐诏书及玉带,并派侍卫将军孛里察、礼部郎中高逸民护送王谌一行回国。
至元五年(1268年)十二月,掌权十年的
金俊伏诛,
林衍上台。至元六年(1269年)四月,王谌再次入朝蒙古。在此期间,发生了林衍废黜元宗、另立安庆公王淐的事件。七月二十三日,返国的王谌抵达
鸭绿江北岸的
婆娑府,静州(今
朝鲜平安北道义州附近)的一个叫丁伍孚的官奴偷偷渡江告知此事,并称林衍欲置王谌于死地,请王谌不要入境。王谌听说后将信将疑,随从的大将军郑子玙说:“那个奴才怎么敢这样? 这种没根据的谣言怎么能相信呢?”另一随从牵龙行首
罗裕策马上前,对王谌进言道:“事情还没弄清前,静观其变再入境也不算晚,不要被贼臣骗了。”武德将军
金富允也附和此论。后经诸校
郑仁卿、告奏使郭汝弼、义州防护译语郑庇等的证实,世子痛哭流涕,然后不顾诸臣犹豫,决然折返开平,向蒙古求救,同时命大将军郑子玙晓谕国人。忽必烈听说后,派斡朵思不花、李谔等来高丽干预此事,接着派国王头辇哥率军入高丽弹压。林衍在蒙古的问责下被迫让元宗复位,元宗也亲赴
燕京向蒙古解释此事,而且请求蒙古调遣兵马协助高丽“出水就陆”并铲除权臣林衍,获得忽必烈的批准。在此期间,蒙古封王谌为
特进、
上柱国、东安公,并令其领兵三千入高丽,王谌辞去东安公的爵位,也没有亲自领兵。
王谌在请求蒙古干预的同时,还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就是向蒙古求婚,据说出自
郑仁卿的提议。
忽必烈私下予以首肯,因而在至元六年(1269年)十一月出使高丽的蒙古兵部侍郎黑的在接受元宗宴请时,谢绝上座,说:“如今王太子已经被许可迎娶大汗之女,我们都是大汗的臣仆,而大王您是驸马大王的父亲,我们又怎敢抗礼呢?”至元七年(1270年)二月元宗入朝后,以国王名义正式提出了下嫁公主于王谌的请求。忽必烈原则上允许赐婚,但要求元宗回国稳定政局后方可下嫁,而且不嫁亲女。二月十六日,元宗和王谌在蒙古兵的护送下自燕京返回高丽,同行的还有
达鲁花赤脱脱儿(脱朵儿)和焦天翼。元宗一行返国途中,
林衍已经忧惧而死,
林惟茂子承父业,欲召集
三别抄抗拒元宗一行,
宋松礼、洪文系(
洪奎)等受元宗密旨诛杀林惟茂,元宗也宣布自
江华岛还都
开京,结束了百年武人时代,也意味着高丽彻底向蒙古屈服。这是至元七年(1270年)五月的事。
高丽王室还都开京后不久,江华岛就爆发了
三别抄之乱,王谌受命第三次出使蒙古,奏报三别抄叛乱之事。至元八年(1271年)六月,王谌及贵族子弟20人(一说28人)、
衙内职员100人入质于蒙古。其时三别抄的巢穴
珍岛已被高丽蒙古联军剿平,余部转进
耽罗(即
济州岛,1273年被平定),忽必烈对高丽的忠诚非常满意,正式宣布将下嫁公主于高丽,该消息于当年十月被王谌的随从
枢密院副使李昌庆带回高丽,元宗随即遣使上表感谢。
当时,蒙古(后改国号为
大元)不断催促高丽做好东征
日本的准备,而王谌久留中原,随从诸人都归心似箭,于是怂恿王谌以协助东征为借口还国,遭到薛仁俭、金㥠的反对而一度作罢,但在林惟干的坚持下,王谌上书元
中书省,请让他回国主管东征筹备事宜,以报效元朝,忽必烈同意王谌回国,并让断事官不花、马绛偕往。至元九年(1272年)二月王谌回到开京时,已是辫发胡服的
蒙古人装束,高丽官民看到王谌这副打扮无不叹息,甚至还有流泪的。王谌在五月向诸道各派三人去视察出产军粮的田地,十二月二十三日启程赴元。等待他的将是一份“大礼”。原来,忽必烈起初表态不嫁亲女,但鉴于当时处于东征日本的前夕,为了笼络高丽,最终还是决定将亲女儿嫁给王谌。至元十一年(1274年)五月十一日,王谌迎娶了比自己小20多岁的忽必烈之女忽都鲁揭里迷失公主(后封元成公主、安平公主,追赠齐国大长公主,谥
庄穆王后),他的原配王氏则被迫幽居别宫。
驸马国王
就在王谌迎娶元朝公主一个月后的六月十八日,
高丽元宗薨逝,身在元朝的王谌被群臣遥尊为王。七月,
忽必烈派上都留守事张焕册封王谌为
高丽国王,然后王谌和元朝诏使返回高丽,八月二十六日袍笏受诏后,改换黄袍,在康安殿即位为王,是为忠烈王。忠烈王回国即位时没带上公主,于是忠烈王派枢密副使奇蕴去元朝接公主来高丽,随后亲至已归属元朝的西北面(
东宁府)迎接公主,十一月五日忠烈王与公主同坐一辇进入
开京。公主的下嫁不仅意味着高丽受到了蒙元帝国的保护,更标志着
武臣政变以来高丽王权及政局的重新稳固,因此高丽的父老们欢呼雀跃道:“没想到这个国家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战火摧残,终于等到了太平的年代啊!”
当然,这一切并不是元朝白给的恩惠,作为交换条件,高丽必须服从元朝的调遣。忠烈王即位后不久,元朝就以高丽为基地发动第一次进攻
日本的战争(
文永之役),高丽方面以
金方庆为元帅,领兵8000人助攻。元朝和高丽联军虽然在战场上占上风,却因准备不充分而仓皇撤退,途中遭遇风暴,损失惨重。战后忠烈王派金方庆、印公秀出使元朝,请求罢兵,但元朝继续让高丽打造军舰、制造武器。至元十三年(1276年)正月,因消灭
南宋及平定西北叛王等因素,元朝令高丽暂停讨伐日本的筹划。
除了配合东征外,忠烈王即位后还从其他方面深化了对元朝的从属关系,全面建构起驸马国的体制。元宗还都开京后,蒙元所遣的
达鲁花赤全面监视高丽,使元廷得以充分了解高丽内情并施以干涉。至元十二年(1275年)十月,忽必烈遣使就禁止同姓结婚、贡女、改官制等事项晓谕高丽。忠烈王立刻挑选良家女入贡元朝,同时降格接轨元朝官制,将中书门下省与
尚书省合并,称佥议府;
枢密院改称密直司;
御史台改称监察司;
六部改为典理、军簿、版图、典法四司。次年又在达鲁花赤石抹天衢的要求下改“朕”称“孤”,改“宣旨”称“王旨”,改“赦”称“宥”,改“奏”称“呈”。另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剃发易服。忠烈王在继位前已剃发易服,元宗时也有主动剃发易服之议,不过未被元宗采纳。忠烈王继位后,在迎接元成公主时只带着已剃发的大将军
朴球等和史官前去,宰枢级别的高级官员
宋松礼、郑子玙等嗅到风声,迎合上意,主动“开剃”。至元十五年(1278年)二月,忠烈王正式命令高丽全境“服上国衣冠、开剃”,只在迎诏贺节时穿高丽旧服。后来忽必烈听说此事,非常吃惊,说:“人家说我禁止穿高丽服,哪里是这样?你们国家的礼仪怎么就急着废除了呢?”尽管没有迹象显示这是持久硬性的政策(联系到随后忠烈王的入朝来考虑,这一政策本身可能就是为了达到使元朝从高丽撤军及撤销
达鲁花赤等目的而讨好元朝的临时性、功利性的举措),但忠烈王下令剃发易服使蒙古发式和衣冠全面导入高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忠烈王还设置“
鹰坊”,强迫高丽各地百姓捕养
老鹰来进贡元朝。忠烈王曾有意废止鹰坊,被出仕高丽的蒙古人
印侯(忽剌歹,元成公主的陪嫁随从)阻挠,于是该制度一直延续到
朝鲜王朝时期。
从元征日
忠烈王非常重视与
元朝的关系,曾对群臣表示:“朝觐,诸侯享上之仪;
归宁,女子事亲之礼。”因此在至元十二年(1275年)请求来年亲朝,后因故被
忽必烈叫停。至元十三年(1276年)十二月,有人向达鲁花赤石抹天衢投匿名书,诬陷宰相
金方庆等43人谋反以及忠烈王的原配贞和宫主诅咒元成公主,
柳璥等高丽大臣向元成公主求情,公主遂命不再过问此事。一年后,又发生了韦得儒、卢进义、金福大向驻扎高丽的元东征都元帅
忻都诬告金方庆谋反的事件,忻都通报忠烈王并逮捕金方庆等,忠烈王及公主都清楚金方庆是冤枉的,打算只以其部下
韩希愈等藏甲之罪杖责后释放,但东征副元帅
洪茶丘(
洪福源之子)与金方庆有隙,坚持迫害金方庆到底,以致惊动
忽必烈,最后金方庆被流放
大青岛。经过金方庆事件后,忠烈王更感到与忽必烈直接沟通的必要性,正好忽必烈也令其入朝奏明,由此在至元十五年(1278年)四月,忠烈王和元成公主及世子王謜(
高丽忠宣王)浩浩荡荡地踏上了朝觐元廷之路,这是忠烈王即位后第一次亲朝。
六月九日,在忠烈王一行抵达上都
开平府前,皇子
脱欢和忙哥歹公主代表忽必烈和
察必皇后出城三十里迎接,并在开平府东门外设大穹庐来接待忠烈王一行。六月十七日,忠烈王与公主谒见忽必烈,忽必烈为女儿、女婿设宴慰劳。忠烈王向元
中书省辩解了金方庆等事件,七月三日就高丽与元朝的外交悬案与忽必烈深入交换了意见,忽必烈先同意了忠烈王提出的召还
洪茶丘的请求,进而允许撤走让高丽上下头疼的驻高丽元军。随后忠烈王又上书中书省,控诉驻高丽
达鲁花赤的种种不是,忽必烈干脆慷慨地表示撤回驻高丽达鲁花赤(但保留驻
耽罗达鲁花赤)。七月二十二日,忠烈王与元成公主辞行,九月二十四日回到开京。此次亲朝收获颇丰,特别是解决了令高丽头疼的达鲁花赤问题,所以高丽百姓都“颂德感泣”。同年十二月,忠烈王因一些遗留问题再次亲朝。
在首次亲朝的过程中,忠烈王还主动表现出对从征
日本的积极态度。至元十一年(1274年)的东征之役结束后,日本对元朝就愈发强硬,不仅拒绝称臣纳贡,还屡次斩杀元朝所派使者,因此忽必烈在
崖山海战后便策划第二次进攻日本,高丽再度成为战争基地。至元十七年(1280年)八月,忠烈王奉旨第三次亲朝,便是参与讨论远征日本的事宜。在此情况下,元朝下令将
征东元帅府扩大为征收日本行中书省(简称
征东行省或日本行省),同年十二月,忠烈王被拜为该行省的左丞相,地位仅次于右丞相塔剌海。至元十八年(1281年),第二次元日战争(
弘安之役)爆发,忠烈王再派
金方庆等协助元军讨伐日本,他本人作为行省负责人之一,也亲往合浦(今
韩国庆尚南道马山市)阅兵督战。这次精心策划的讨伐由于
台风(
神风)而化为乌有,高丽与元军大败而还。
元军征服日本虽然失败,
征东行省却被保留下来了。至元十九年(1282年)正月,元朝撤销征东行省,但忽必烈仍不甘心讨伐日本失败,又在至元二十年(1283年)复设征东行省,以忠烈王为左丞相,企图第三次进攻日本,后因元朝民间疲敝而放弃该计划,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正月忠烈王亲朝时元朝收回其征东省印。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五月,以
乃颜之乱为契机,元廷强化了对东北地区的经略,正式将征东行省常设化,任命忠烈王为该行省的
平章政事,翌年二月升格为行省
左丞相,从此
高丽国王兼任征东行省丞相成为定制。
强化事大
自高丽服属蒙元以来,元朝频繁对高丽征索压榨,加重了高丽人民的负担。同时土地兼并之风大盛,许多权贵仗着元朝的威势肆意霸占土地和奴婢,忠烈王也大兴土木,使高丽百姓苦不堪言,为元朝东征日本提供物资和人力更让高丽付出了巨大代价。作为报酬,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忠烈王亲朝后,元朝将
林衍废黜元宗时归顺蒙古的
慈悲岭到
鸭绿江之间的高丽故地即
东宁府(东宁路)移交高丽,忠烈王恢复了西京留守。
乃颜之乱时,忠烈王原计划亲征助剿,即将出征时得到了叛乱平息的消息,而后又朝觐元廷祝贺节日。但是乃颜余党仍在活动,忠烈王奉命接济元朝辽东军民粮食。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五月,
合赤温后王
哈丹从高丽东北面入侵高丽,高丽毫无招架之力,各州县望风披靡,忠烈王躲到
江华岛,派将军柳庇(
柳清臣)、世子王謜等先后赴元告急,忽必烈命那蛮歹大王领兵一万讨伐哈丹,那蛮歹让忠烈王亲征,忠烈王辞以老病,派
韩希愈和
金忻(
金方庆之子)助剿,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五月在
杨广道燕岐地方取胜,驱逐哈丹。忠烈王离开江华岛后,就于九月直接朝觐元廷,途中奉旨返回。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正月正式还都
开京。
是年秋,忽必烈又试图远征日本,乃派
洪君祥(
洪茶丘之弟)来高丽,过问征讨
日本之事。作为回应,忠烈王派使者送去劝告臣服元朝的信函给日本,结果使者
金有成和
郭麟都被日本扣押。至元三十年(1293年)八月,元朝再次派使臣来高丽筹备东征。忠烈王为了“陈东征不便”,于十月携公主亲朝。抵达
元大都时,忽必烈已经病重,没有接见忠烈王,但给予丰厚赏赐。翌年正月,忽必烈崩,
庙号世祖,忠烈王亲自祭奠,“哀慕之诚,皆致其极”,并以驸马身份参加了忽必烈的葬礼。由于忽必烈驾崩,东征之议也就一笔勾销了。新帝
铁穆耳(
元成宗)继位后,忠烈王奏请归还
耽罗、归还俘虏、册命公主等事,得到了成宗的允诺,随即与公主返回高丽。后因元成宗下嫁
宝塔实怜公主于高丽世子謜,忠烈王奉旨于元贞二年(1296年)九月携安平公主入朝参加婚礼,到第二年五月才回国。
退而复位
忠烈王通过对元朝的恭顺及与元朝公主联姻,为高丽争取了相当多的实利,如撤销
达鲁花赤、收回西北面与
耽罗以及刷还被俘
高丽人等。然而他与公主只是政治联姻,缺乏感情基础,而且公主妒忌心极重,忠烈王甚至不得不以出猎为借口幽会爱妾,最受忠烈王宠爱的则是一名叫无比(姓柴,又称伯也丹)的宫人。忠烈王夫妇参加完世子婚礼回国后没几天,安平公主就得了重病,大德元年(1297年)五月二十一日薨逝。以公主之死为契机,忠烈王与世子謜的矛盾日益尖锐。世子以奔丧为名回国,对忠烈王声称母后之死是某些受宠者诅咒所致,要求予以彻查,忠烈王建议等服完丧后再说,世子却置若罔闻,仍派人逮捕无比及受宠宦官
崔世延、陶成器等人,迫其招供,然后将无比、崔世延、陶成器等七人处死,流放四十余人,使“国人震慑”。忠烈王因而被世子架空,不得已向元朝请求退位,十月由
赵仁规奉表赴元。此表由佥议中赞(宰相)
郑可臣所拟,据说表文中的很多内容都违背忠烈王的本意,以致后来郑可臣服毒自杀。不过世子并未与忠烈王彻底翻脸,在杀死无比后又找了个姓金的美貌寡妇献给忠烈王,以示慰藉(此女在忠烈王死后被忠宣王收继)。
忠烈王请求退位的上表到达元廷后,
元成宗顺水推舟,册封世子謜为
高丽国王,忠烈王则改封逸寿王。大德二年(1298年)正月十九日,接到元朝诏书的忠烈王正式传位给世子謜(
高丽忠宣王),自己退居已故大臣
张舜龙的府邸,号称德慈宫。正月二十八日,忠宣王率百官来到德慈宫,尊奉忠烈王为光文宣德太上王,忠烈王身穿黄袍、忠宣王身穿紫袍,接受朝贺。忠烈王是高丽王朝乃至
朝鲜半岛历史上第一位正式的太上王,故被称为“
三韩罕有之盛事”。
忠宣王继位没几个月,就因赵妃诅咒案而被元朝废位并入元软禁,忠烈王也于大德二年(1298年)八月十八日奉旨复位。复位后不久,元朝就派阔阔出、哈散来高丽“伴议国事”。大德三年(1299年)正月发生了
印侯向哈散诬陷万户
韩希愈谋反的事件,甚至牵连到忠烈王。哈散密令其子前往王宫侦探动静,发现一切正常,又和忠烈王一起审问韩希愈,同样查无实据,最后忠烈王将韩希愈等流放到海岛。印侯则不满足韩希愈没招供,不顾忠烈王的阻挠而将事情闹到元廷,哈散也返回元廷复命,称此事是印侯为了让忠宣王复位所罗织的阴谋,忠烈王亦派郑仁卿等去元朝申诉韩希愈的无辜,于是元廷派人将韩希愈等涉案人员押解元朝。大德四年(1300年),皇太后
伯蓝也怯赤(徽仁裕圣皇后)去世,忠烈王在入朝吊丧时向元朝辨明此事,元廷才释放了韩希愈等。
经历了这次风波,哈散对元廷进言高丽国王无法弹压其众,请求派流官与国王共同治理高丽。元成宗批准此议,任命
阔里吉思为征东行省平章政事,
耶律希逸为左丞。大德三年(1299年)十月,阔里吉思等正式莅任,对高丽展开事无巨细地干涉。阔里吉思就高丽官署太滥与礼仪僭越等事通报元廷,接着又抱怨高丽官员不肯供报民户版籍、州县疆界及高丽横征暴敛、民少官多、刑罚不中等诸多弊端,暗示有必要改革其法来加以统治。阔里吉思首先开刀的就是高丽的奴婢制度,下令将奴婢父母中有一个是良民的便予以解放。虽然高丽能接受改正“僭越”与改革部分弊政等要求,但不能容忍触动贵族根本利益的奴婢制改革。忠烈王在大德四年(1300年)夏亲朝时便恳请元廷制止此事,十一月又派
崔有渰入元再次奏请,还搬出了
元世祖不革土风的圣旨。元成宗终于妥协,明确表态在奴婢问题上支持高丽,并在大德五年(1301年)春将阔里吉思等流官召还,派塔察儿、王泰亨诏谕高丽。后来忠烈王下令将阔里吉思放良的奴婢全部归还本主。
忠烈王时期的高丽一方面被元朝压迫,另一方面也进入了吸收
中国文化的新高潮,最重要的便是
程朱理学。忠烈王时,高丽大臣
安珦从中国带回了
朱熹的书籍,开始将朱子学传播于高丽。大德五年(1301年),忠烈王在征东行省左丞耶律希逸的建议下修葺文庙,以振儒风。而后忠烈王接受安珦的建议,让百官出钱赡学,自己也捐出内府钱谷。大德八年(1304年)六月,国学大成殿正式竣工,忠烈王亲自拜谒
孔子圣像。这些举措对复兴高丽文化起到重要作用,也预示着
儒家特别是
朱子学即将取代
佛教,成为主导朝鲜半岛的意识形态。
父子相争
忠宣王一派的印侯诬陷韩希愈导致元朝派遣流官来直接统治高丽,元朝官员撤走后,高丽内部忠烈王派(以宰相
宋玢为首)和忠宣王派(以宰相
洪子藩为首)官员的对立更加尖锐。忠烈王一派试图通过改嫁
宝塔实怜公主来铲除忠宣王势力,大德五年(1301年)五月,忠烈王派遣
闵萱出使元朝,上表请改嫁公主,闵萱不敢进此表而还。大德六年(1302年)十二月,忠烈王亲朝
贺正,期间发生了忠宣王被陷害的事件。以洪子藩、
金深为首的忠宣王派官员则发起反击,在大德七年(1303年)七月借元朝之手除掉了忠烈王的宠臣
石胄、石天补父子等人,他们接着想除掉忠烈王另一宠臣吴祁(
吴潜),但来逮捕石胄等的元使帖木儿不花不予理睬。帖木儿不花走后,洪子藩等于八月二十日发动政变,包围王宫,请忠烈王交出吴祁,忠烈王拒绝,他们反复逼宫,等到忠烈王态度有所松动时,护军吴贤良就当着忠烈王的面抓走了吴祁,洪子藩将他扭送元朝。忠烈王一派的
宋邦英(宋玢之侄)、宋璘(宋玢之子)等为了挽回局面,怂恿忠烈王以入朝为名亲自向元廷提议将公主改嫁给瑞兴侯王琠。忠烈王走到西京时接到了元廷不许入朝的命令而未果,同时元朝派
塔察儿、
王约来高丽干预此事,力图缓和忠烈王父子关系。忠烈王不得不上表元朝,请忠宣王回国。宋邦英、宋璘还让人用畏兀儿体
蒙古文写了诬陷忠宣王的信,虽然这封信因忠烈王入朝未遂而没能传达给元成宗,却被回国的元使塔察儿所得,随后元廷命兵部尚书伯伯等来审理此事,抓走了宋邦英、宋璘、宋均等人,这是大德八年(1304年)三月的事,不久宋邦英等在皇后
卜鲁罕的庇护下返回高丽。
由于高丽忠烈王和忠宣王两派互相倾轧,元朝再派官员忽怜、林元来高丽“镇遏”。大德九年(1305年)二月,忽怜病重,有高丽人要给他药吃,忽怜拒绝道:“你们国家奸臣掌权,父子互掐,所以皇帝让我来监视。我如果喝这药死了,难道不会成为新一轮倾轧的借口吗?况且死生有命,就算有良药又有什么用呢?”旋即病死,而后林元也返回元朝。同年七月,
元成宗命忠烈王亲朝贺正,于是在十一月,忠烈王踏上了他第十一次(加上储君时代为十六次)也是最后一次亲朝的道路。
忠烈王这次亲朝时,与忠宣王的关系似乎大有好转之势。他于十二月二十一日抵达
蓟州时,忠宣王亲自迎接,并把忠烈王接到
元大都的自己家中,甚至传出忠烈王要和忠宣王一起回国的风声,这是忠烈王一派不愿看到的。于是忠烈王一派的
王惟绍、宋邦英等人加紧挑拨忠烈王父子关系,用
丁酉年(1297年)忠宣王处死无比的旧恨来勾起忠烈王对儿子的怨念,恰好某一天忠烈王如厕后摔倒在地,掉了牙齿,几天不能吃饭,王惟绍趁机说服忠烈王移驾到儿媳
宝塔实怜公主处所。此后忠烈王与其子决裂,开始直接参与陷害忠宣王的活动中,欲以瑞兴侯王琠为嗣,撮合瑞兴侯和宝塔实怜公主在一起。随从大臣
崔有渰以宗庙
祧迁之利害关系向忠烈王进谏,暗示远支王族瑞兴侯再怎么也比不上亲儿子忠宣王,忠烈王听后,为之惨然动容许久。然而忠烈王中离间之毒已深,王惟绍等陷害忠宣王之谋因元朝右丞相
哈剌哈孙和高丽随从大臣
洪子藩等的反对而流产,随从大臣请求忠烈王回国,忠烈王却说:“我听说前王(忠宣王)已经派人在涯头驿埋伏,等我过河时把我淹死,我虽然老了但也不想死呀!”后来元朝
中书省出面要求忠烈王回国,忠烈王使出苦肉计,喝药让自己得痢疾,在大德十年(1306年)整个夏天都病卧床上。期间忠烈王还悄悄派人到
元上都,请求和宝塔实怜公主一起回国,摄政的卜鲁罕皇后以翁媳同行不便为由不予批准。
大德十一年(1307年)正月初八,
元成宗驾崩,元廷发生皇位之争,忠宣王把宝押在怀宁王
海山身上,取得成功,忠烈王一派随之彻底失败,瑞兴侯、王惟绍、宋邦英、宋璘、宋均等8人被处决,
宋玢等36人也被逮捕流放,忠烈王则从宝塔实怜公主府被转移到
庆寿寺。忠烈王一派瓦解后,尽管忠烈王还在王位上,但已沦为忠宣王的傀儡,毫无实权。大德十一年(1307年)四月,元朝命忠烈王回国,并复设
征东行省的流官,派彻勒帖木儿(
彻里帖木儿)、
郭贯等来镇抚高丽。
至大元年(1308年)七月十三日,忠烈王王昛薨于
开京神孝寺,享年七十三岁,葬于庆陵。忠宣王第二次即位后,高丽大臣本来要依旧例给先王上
庙号、
谥号,忠宣王不许,而是请谥于元,于是高丽方面只上了“纯诚守正上升大王”的
尊号。元廷在至大三年(1310年)赐谥“忠烈”,忠烈王便成为第一位没有庙号的高丽国王。后
恭愍王加谥为“景孝”。
历史评价
轶事典故
感情生活
关于忠烈王与忽都鲁揭里迷失公主(
庄穆王后)的关系,高丽大臣
李齐贤以“公主性严明果断,内外震慑,王济之以柔,事无过举”的春秋笔法来委婉描述。公主脾气暴烈而任性,忠烈王为了国家利益,唯有听之任之。比如公主擅自拿走高丽
兴王寺(国寺)黄金塔,要毁而用之,忠烈王无法阻止,只能哭泣,后来忠烈王生病,大臣趁机请公主还塔,公主同意,忠烈王才喜笑颜开;有一次忠烈王和公主到天孝寺,公主不满随从太少而掉头返回,忠烈王只能跟着返回,公主以杖殴打忠烈王,忠烈王把帽子丢在前面,然后追逐印侯说:“都是你的错!我一定要治你的罪!”公主稍微息怒,重新到天孝寺后,又嫌忠烈王不等她而先入,对忠烈王又打又骂,高丽大臣觉得这是莫大的耻辱。
在公主的淫威下,忠烈王无法公开接近其他女子。在公主下嫁时,忠烈王的原配王氏被贬为贞和宫主(又称贞和院妃、
贞信府主),迁居别宫,不能再与忠烈王接触(但有记载显示贞和宫主被忠烈王准予许多特权,可能是作为补偿);中郎将金仲卿给忠烈王献美女,也被公主抓进巡马所(元朝在高丽设立的治安机关)。为了躲避河东狮吼,忠烈王甚至不得不以出猎为借口幽会爱妾。忠烈王所宠幸的美人与臣下私通,他知道后也不在意。在元成公主死亡、宠姬无比被杀后,忠宣王向忠烈王献寡妇金氏,是为淑昌院妃,忠烈王死后,此女被忠宣王收继。
酷爱狩猎
高丽原本也有打猎的习俗,
高丽穆宗就是一位好猎的国王,但总体而言,国王出猎的情况极其少见。从忠烈王开始就受到
蒙古人的影响,国王出猎次数陡增,此后
忠肃王、
忠惠王、禑王等高丽君主都有狩猎的爱好(但忠宣王、
恭愍王无此爱好)。在至元十三年(1276年)正月和三月有忠烈王和元成公主观猎的记载,可能是观摩学习。同年八月十二日首次出现忠烈王出猎的记录,而且是和元成公主一起,父老们见了“王率忽赤(侍从)鹰坊,亲御弓箭
鹰鹞,纵横驰骛”的情景后都不禁叹息。此后忠烈王出猎一发不可收拾,几乎到了上瘾的程度,以至于向近臣
康允绍、
李之氐传授打猎心得。见于《
高丽史》的忠烈王出猎次数就达61次之多,直到他去世前三个月还有出猎的记录。有时甚至连蒙元公主都看不惯忠烈王沉溺打猎,曾怒责忠烈王:“游畋非急务,何为引我至此?”高丽大臣
郭预在观看忠烈王狩猎时赋诗感慨道:“原上雨初霁,烧痕春色新。一鹰如箭疾,万马若
云屯。雉困还遭犬,
麕迷不避人。
长杨赋未就,惭愧
谏垣臣。”
喜好音乐
忠烈王“留意音律”,即便是在筹备征讨
日本的紧张时期,也让宫人奏乐,声音传播到宫外,国人都皱眉叹息。公主曾为此劝告忠烈王,忠烈王虽暂时听从,可是嗜好音乐一如既往。忠烈王尤其喜欢“
委巷之俚音”,最爱听的音乐是《
霜花店》和《蛇龙》,在高丽全国搜罗擅长歌舞的女子来表演。
效法明皇
有一次,忠烈王在香阁宴会,看到壁上的《
唐玄宗夜宴图》,对随从说到:“寡人虽然统治的是小国,但在游宴方面怎么能赶不上唐明皇呢?”从此以后,忠烈王夜以继日地沉迷于各种奇巧淫伎,不能自拔。
提倡文史
高丽经历了百年武人时代,文教有所衰落。忠烈王即位后,“留意文学”,每天命文臣崔雍等进讲《
资治通鉴》,整个宫廷开始濡染文风,连武人和宦官中都出现了爱读书、会作诗的人。
人际关系
主要作品
忠烈王还是储君时,曾与大司成
金丘、祭酒李松缙、和尚祖英等酬唱诗歌,有《龙楼集》刊行于世。即位后也时常作诗与文臣唱和,并多次亲自以诗赋取士,有题
杜鹃花四韵诗、给元朝北京路同知宋贞出示自制
九日诗、贺尹莘杰等监试及第诗及命群臣赓进自己所作四韵诗等记载,然而这些诗作都已亡佚,只有他赐给出慈真圆悟国师
天英的两首五绝流传于世:
千秋曹溪月,依然照九重。天传真面目,何更接音容?
师是南阳后,朕曾唐帝孙。愿将调御问,稽首欲重论。
此外,忠烈王还有“陇西风月亦三千”“万事不成身便死”等残句流传。
后世纪念
忠烈王陵庆陵位于朝鲜开城解线里西南方向1.2公里处,2022年5月被朝鲜考古学者发掘,出土了壁画碎片、玉册残片及镀金铁制品等遗物。
影视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