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屏
明朝中后期大臣,内阁首辅
王家屏(1537年1月13日—1604年1月22日),字忠伯,号对南,大同山阴(今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人。明代中后期大臣,内阁首辅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1月13日)闰十二月二日,王家屏生于山西大同府山阴县。到他父亲这一辈,家道中衰,且耕且读。
嘉靖十九年(1540年),父亲开始教王家屏读书,治《诗经》。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王家屏补诸生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王家屏参加乡试考中了举人
隆庆元年(1567年)冬,王家屏北上赴京,准备参加明年的会试
初入官场
隆庆二年(1568年)三月,王家屏考中进士,列二甲第二名。六月,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作五古《出入翰林自述》,表明其抱负。
隆庆三年(1569年)五月,王锡爵赴南雍,王家屏作《送王荆石司成赴南雍》诗。同年,李长春以父病乞归,王家屏送行,作《送李元甫乞假省亲》诗。
隆庆四年(1570年)三月,王家屏被授为编修,参与修国史。五月,命王家屏等纂修《世宗实录》。同年,范应期赴南京国子监任祭酒,王家屏作诗相送。
隆庆五年(1571年),王家屏分教礼闱,教习内馆,并奉命入蜀册封藩王。
隆庆六年(1572年)六月,年仅9岁的朱翊钧即皇帝位,王家屏为拟《孝懿皇后谥册文》《圣母中宫尊号册文》《圣母尊号册文》《仁圣皇太后尊号册文》《慈圣皇太后尊号册文》。
万历元年(1573年)正月,命王家屏等为展书。同年,参与修纂《穆宗实录》。
讲官生涯
万历三年(1575年)七月,王家屏充日讲官。八月,命王家屏等直起居注。其时,朝讲经筵多流于形式,然家屏随着事情展开陈述,举行轩朗。他的陈奏恳切真挚,明神宗常敛容接受。明神宗称之为“端人”。
万历四年(1576年)夏,王家屏以病谒告,朝廷赐金币驰驿以便其返乡。
万历五年(1577年),王家屏在家养病 。八月,因《世宗实录》修成,王家屏加俸禄一级。
万历七年(1579年)四月,王家屏以日讲官的身份被召回京,直日讲。
万历十年(1582年)六月,张居正卧病在床,朝内大臣为表关切和忠诚,都于祠庙间奔走祷祈,唯独王家屏不去。七月,擢升王家屏为洗马。八月,升为庶子
万历十一年(1583年)九月,王家屏主持武试。随后,迁王家屏为詹事府少詹事侍读学士,署翰林院
入阁辅政
万历十二年(1584年)正月,命王家屏教习庶吉士,擢升为礼部右侍郎,很快又改为吏部右侍郎。十二月,王家屏以吏部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预机务”,成为内阁的一员。当时,申时行主持国政,许国王锡爵仅次于申时行,王家屏排在最后。每次议论政事,他都处事公正,坚持法度,刚正不附众。
万历十四年(1586年)八月二十七日,王家屏继母景氏去世。九月,王家屏乞假回家丁忧
万历十六年(1588年)十二月十五日,内阁首辅申时行言王家屏服除,请求召其入内阁。十二月二十九日,王家屏在家中接到圣旨,让其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办事,王家屏作《戊子辞起召疏》恳辞
万历十七年(1589年)正月二十九日,王家屏再次接到圣旨,让其进京。王家屏再次上疏请辞,但明神宗不允。二月二十四日,王家屏第三次接到圣旨,随后于四月初六日出发,四月二十一日入京。四月二十三日,王家屏还朝,以礼部尚书入阁。八月十四日,时值万寿节,王家屏请求明神宗在御殿接受朝贺,明神宗才勉强露面了一次。并派宦官传旨王家屏,以忠诚仁爱奖励他。王家屏上奏感谢,又请求明神宗多视察朝政。过了几天,明神宗驾临宫门接见了他,此后便深居不出。十二月,大理寺评事雒于仁向明神宗上了“四箴”疏,劝皇上“浓醑勿崇,内壁勿厚,货贿勿侵,旧怨勿藏”。言辞尖利,切中要害。万历震怒不已,准备从重惩治雒于仁。王家屏上《申救大理寺评事雒于仁疏》,并自请罢斥
万历十八年(1590年)正月,明神宗召王家屏等辅臣于毓德宫西室,以雒于仁《四箴疏》示之,想要以重典处置。申时行、王家屏等委婉劝解,明神宗才没有重处雒于仁,而是将其贬斥为民。因此前申时行等人多次建议皇帝立储,这一次,明神宗让皇长子与众朝臣相见,申时行、王家屏等都请求马上进行册封。明神宗答应等皇长子十五岁时再册封。十月,王家屏上疏请求册立太子,吏部尚书宋纁、礼部尚书于慎行也率群臣合疏请求册立太子,明神宗大怒,下旨罚俸。申时行等称病辞官。王家屏居中调解,明神宗遣内侍传话于王家屏,答应第二年春进行册封。
万历十九年(1591年)正月,明神宗进王家屏为太子太保,王家屏没有接受。八月,许国与王家屏上疏请求明春册立太子,当时首辅申时行在休假,两人却将其名字列上。九月,工部主事张有德以册立期近,奏请备办册立太子的仪礼,明神宗认为这是搅扰,以此为借口再次拖延立储时间。许国坚持争辩而离职,申时行被人谗言,不得已也离去,王锡爵此前就已回乡探亲,于是王家屏做了首辅。因为许国的谏疏自己也列了名,不应该单独留下,于是王家屏再次上奏请求致仕,明神宗没有同意。十二月,王家屏再次请求明春册立太子,但明神宗没有答复。
辞官去世
万历二十年(1592年)正月,礼部给事中李献可在“国本”问题上触怒了明神宗,被降职外调,余伙皆夺俸半年以示诫谕。御批下到内阁,王家屏拒不执行,将御批封还并极力劝谏。明神宗更加恼怒,下旨责备王家屏,王家屏上书请求致仕。二月,王家屏再次请求致仕,明神宗没有批复。当时刚好有殿试,王家屏辞去了读卷之事。三月十四日,王家屏第五次上书请求致仕,得到了批准。王家屏于三月十八日离京,四月初二日回到原籍山阴。回家后,王家屏于县南建复宿山房,常居于此,与其子王濬初读书其间。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朝廷在朝鲜用兵。王家屏致函经略顾养谦说:“过去卫国被狄人消灭,齐桓公率领诸侯修筑楚丘城,《春秋》赞赏他的大义;没有听说就与狄人结仇怨,联络诸侯的兵马讨伐他们的。现在只管心存会稽的耻辱,刺激朝鲜,以筑楚丘之城的功绩,奖励全体将领官吏,不做主人而做客人就是善事啊。”顾养谦不采纳,结果在朝鲜作战几年没有战功。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十月,明神宗立皇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王家屏听到消息后欣喜异常,作《壬寅贺册立大典疏》。十一月,明神宗遣使去山阴慰问王家屏,并赏赐他金币、羊、酒。
万历三十一年(1604年1月22日)十二月二十二日,王家屏病逝于山阴家中,终年六十八岁。追赠少保,谥号“文端”。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王家屏诸子将其葬于山阴河阳堡桑干河畔。明熹宗即位后,再追赠他为太保,并任用他的一个儿子为尚宝丞。
主要影响
政治
王家屏在朝辅政期间,每次议事,都秉公执法,不亢不卑。为了匡时弊、兴曲礼、整纲纪,每每忠言逆耳,意在尽节,报效国家。史称其“发之以正直,本之以忠厚”。
万历十七年(1589 年)十二月,大理寺评事雒于仁向明神宗上了“四箴”书。其大意是说,皇帝近年来得了一种嗜酒、恋色、贪财、尚气的综合征。他对症下药地要求明神宗“浓醑勿崇,内嬖勿厚,货贿勿侵,旧怨勿藏”。这“四箴”疏使明神宗震怒不已,非治雒于仁于死罪不可。当此千钧一发之际,王家屏上《申救大理寺评事雒于仁疏》,恳请明神宗由自己代替雒于仁“服罪”。他从自己的身份和职责入手“引火烧身”,为雒于仁开脱责任,接下来就是婉言曲折地指出雒于仁所言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随之便是指责皇帝不应该推卸自己的错误,并肯定了雒于仁此举是尽忠于朝廷,给雒于仁开脱了活命的途径。
从万历十四年开始,立储问题成为朝中的核心议题,中国皇朝一直有立嫡为储的传统,通过明确继承人,以避免政局的动荡,但明神宗却不想让长子朱常洛继位,而想让宠妃的儿子朱常洵长大后再册立太子。于是万历十八年(1590年)十月,包括王家屏在内的内阁大臣以集体辞职要挟皇帝,要求尽快册立皇太子。申时行等人相对惊愕,各自草拟奏章再次争辩,关上大门请求辞职。唯有王家屏在阁中,又奏请明神宗速决大计。明神宗派遣内侍传话,就在冬日议定举行,否则就等待过了十五岁再议。王家屏认为口头敕令难以为据,想皇帝特别颁布诏令,马上草拟奏章呈奉。明神宗不采纳,又谕告在万历二十年(1592年)春季举行册立大礼。
万历二十年(1592年)春,礼部给事中李献可等人在“国本”问题上触怒了明神宗,李献可被降职外调,其余人皆夺俸半年以示训诫。御批下到内阁,为营救李献可,王家屏拒不执行,将御批封还。
文学
散文
王家屏博闻善记,文思敏捷,文章自成一家。其工于四六,为文言辞恳切、气象开阔。王家屏在当时是为数不多的四六名家。纵观王家屏的文章,其中祭文、册文、敕谕、奏书、表、碑、铭、启等这些比较正式的、官方的文章,均是四六的形式。如《贺李中丞》:
江南财赋,几半九州之饶;吴下人文,夐迈六朝之盛。眷兹重地,宜得名贤。惟望实之素隆,况猷为之夙试。调停宽猛,见吏治之承风;振救菑危,措民生于安堵。肆膺简命,晋总节旄。 兼文武之雄资,受纪纲之重任。中丞仪采,百僚之瞻仰维新;左辅科条,众庶之服从既稔。驾轻车以神骏,路失崎岖;游利刃于全牛,节忘盘错。 侧闻代报,倍激欢悰。但阻贺于宾堦,徒悬情于幕府。式均燕喜,不尽俞扬。
文中“江南财赋”与“吴下人文”,“几半九州之饶”与“敻迈六朝之盛”等字数对等、意义对举、词性对称、结构对应,属于比较工整的四六文。王家屏的四六文在对仗、藻饰、声韵、用典等方面把握的很好,且发自真心,甚少夸大不实之言,文章具有音乐美和典雅美。
王家屏为文发自内心,真实自然,且因其胸怀坦荡、光明磊落,文章也显得气象开阔、结构工整、意义深远,又如行云流水般,洒脱自然。无论是政论文还是文学散文,都是发自内心而作,言辞恳切,且政论文具有气象开阔的特点。如在《答王督府》中,朝廷对于边事争执不下,王家屏纵观全局,指出问题,认为疆事废弛,不能只怪守边之将,朝廷里对于边事议论太多,主意不定,给那些奸猾狡诈之人以可趁之机,趁此机会谋私利。王家屏认为将在外,只要是有利于国家的决定,就不要优柔寡断,不用事事奏请,朝廷众口不一,反而会耽误解决问题的良机。切中时弊,言辞恳切,气象开阔,读其文章,王家屏大气儒雅的智者形象跃然纸上。
诗歌
一、体裁多样,长于律诗
王家屏的诗歌创作体裁多样,包括乐府诗、古体诗、律诗、绝句。在王家屏保存下来的195首诗歌中,仅律诗就占了120篇。从中可以看出王家屏长于律诗,约占全部诗歌的一半以上。律诗要求对仗,且非常严格。颔联和颈联的上下句必须为对仗句,而首联和尾联没有特别讲究,可对也可不对,所以评价律诗的好坏主要是看颔联颈联是否对仗工整。王家屏律诗中的颈联和颔联的上下句对仗极为精切,如《玉河新柳》:
水绕沙堤曲,晴于御柳鲜。柔条轻著雨,嫩叶暗抽烟。
影落波间细,阴垂槛外偏。亭亭依汉苑,迟日待莺迁。
颔联中“柔条”和“嫩叶”,属于同一类自然景物,“轻”和“暗”都是形容词,“著雨”和“抽烟”都是动宾结构,对仗极为工整。诗中“鲜”“烟”“偏”“迁”压韵准确,且都是平声韵。不仅如此,平仄对仗也很工整,如颔联第一句为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颈联也是一样,词性相同,对仗精切。
二、善用典故
王家屏博诗中运用的典故数不胜数,有历史典故、文学典故、人物典故等等,这些典故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增加了诗歌的韵味和情趣。如《送陈少傅致仕》:
华岳雄西土,岷江据上游。扶舆锺间气,申甫继前庥。
会本贞元合,形非梦卜求。文章卑晋魏,道术掩韩欧。
紫闼宣纶密,青宫辅德遒。阶崇联玉席,名重覆金欧。
日月光帷幄,星辰近冕旒。论思推傅说,顾命属留侯。
始终君臣义,安危社稷谋。丙功旬不伐,范志亶先忧。
吐握勤民事,寅恭赞帝猷。补天忠作石,济世道爲舟。
玄斡玑衡正,苍生疢疾瘳。万方归燮理,群品荷甄收。
翊亮精诚著,都俞宠眷优。鸣璫陪镐晏,列戟扈辰游。
蟒服频裁锦,驼羹数赐羞。奎章绚五色,华榜丽双虯。
骈锡恩荣渥,长祥庆泽流。凤毛于羽翰,麟笔绍弓裘。
伊陟贤维肖,祁奚盛可侔。孤贞持汉鼎,五福敛箕畴。
龙马精神徤,庄椿岁月修。台躔初转甲,华旦正宜秋。
琼岛晴霞度,金盘玉露稠。冈陵交献颂,海屋几添筹。
报国真丹悃,归田尚黑头。衣冠纷祖帐,旌节拥星邮。
暂拟徽音远,频繁睿旨留。禁中思颇牧,天下想伊周。
司马中兴宋,园公晚定刘。伫看宣室诏,旌币到林丘。
诗中典故中的人物有傅说张良伊陟祁奚廉颇李牧伊尹周公旦司马光、园公,这些人都是古代将相之才。一首诗就运用了十个人物典故,如果不是对历史人物故事的熟悉和了解,又怎能运用的如此切当和贴切。王家屏通过运用典故,委婉地表达了陈少傅像他们一样也有将相之才,一定会受到重用。
三、雍容典雅,清新俊逸
王家屏深受儒家文化的侵染,所以诗歌大体上呈现出雍容典雅的风格,但也有一些诗歌“有正始之音”,呈现出清新俊逸,意旨深远的特点。
(1)雍容典雅
明朝永乐至成化年间,台阁体盛行,诗歌大多是为歌功颂德、粉饰太平而作,诗歌创作追求雍容典雅,但其内容贫乏,显得毫无生气。王家屏身为馆阁之臣,难免作一些应制、酬唱的诗歌,但这些诗歌都是就事论事,并无夸张谄媚的嫌疑,这与王家屏端正谨严的性格有很大关系。与台阁体不同的是,王家屏的诗歌不仅雍容典雅,并且内容丰富、感情真挚。如《应制题扇三首》:
芝兰并瑞
晔晔灵葩灿,敷华禁苑中。同心君子契,异瑞圣王逢。
岂独天和茂,还因孝感通。锦屏依爱日,绣幕合祥风。
接颖瞻尧砌,标奇露汉宫。卿云如有意,长护万年丛。
杏林春燕
上林回淑气,海燕总先知。晴昼承颜色,春风振羽仪。
曲江曾此地,新社若爲期。红向花间掠,烟从柳外披。
联翩高拂汉,对语近依帷。欲趁凉秋去,常怀恋主私。
寒葩竞爽
积素凝芳萼,冰霜惨自任。穠殊金谷艳,爽并玉堂阴。
香细垂帘静,珠明照殿深。灵根堪作杖,幽意总归琴。
澹泊浑忘味,凄清足赏吟。宫花千万树,宁识岁寒心。
这三首均是应制在扇面上题的诗,诗中用华美的辞藻,描绘了“芝兰并瑞”“杏林春燕”“寒葩竞爽”三个季节三种不同的画面。从诗歌尾句“卿云如有意,长护万年丛”“欲趁凉秋去,常怀恋主私”“宫花千万树,宁识岁寒心”中可以看出诗人在诗歌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情,暗含了自己对皇帝的期待,渴望君臣融洽的愿望,并无献媚之嫌。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如《应制题玄兔》《应制题瑞莲四首》《梦同马文庄公应制题献芹献曝图二首》《拟代皇上祝圣母万寿无疆二首》《贺蒋云崖二尊人双封》《贺封大中丞邵公》《寿温都谏父母》《寿孙中翰乃翁》《寿韩友兰七十》《赠屈郡丞侍亲西还》等都呈现出雍容典雅的风格。
(2)清新俊逸
正始之音”是指三国魏朝正始年间,文人政治理想幻灭,转向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把诗歌与玄理结合,诗歌变得清新俊逸、意旨深远。明万历年间,边塞不断受到滋扰,国本动摇等等这些朝廷弊端接连上演,王家屏经常处于为国担忧的状态,也曾直言上谏,但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直到被迫致仕。回到家乡的王家屏依然心系朝政,可以说忧国忧民之感贯穿了他的一生。王家屏把对朝政和人生的感慨融入到了诗歌之中,所以他的诗歌也像正始诗歌一样呈现出清新俊逸,意旨深远的特点。这类诗歌常出现在感怀诗中,如《悯农》《过拜将台怀古》《咏史》《金陵曲》《盆菊吟》《寒蝇叹》等。其中《闻蝉二首》:
其一
露下高天爽气生,满林秋籁自蝉声。孤吟似共瑶琴细,逸响翻增玉署清。
骚客漫将摇赋笔,侍臣偏此壮冠缨。独怜关塞知寒早,多少征夫怨月明。
其二
纷纷木叶下空蹊,萧飒鸣蝉万树齐。抱日直从金殿出,乘风高傍玉堂栖。
梧桐影瘦霜初净,砧杵声繁火正西。自是孤清禁岁晚,莫将春色羡黄鹂。
王家屏以舒缓的语调,优美的辞藻描写了秋日的“蝉鸣”,并且抒发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蝉”在古人的诗歌中都是品格高洁的象征,第一首诗中写秋日的蝉鸣,孤清凄凉,诗人听到蝉声,想到的确是戍边将士的辛苦,表达了对戍边将士的关心和同情。第二首诗中诗人以“蝉”自喻,虽然秋风萧瑟,也要不畏严寒坚持到底,不去羡慕春日的黄鹂,表达了自己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坚守节操的志向。此时的王家屏依然在朝为官,与其他官员阿谀谄媚、贪慕权力不同,王家屏淡泊名利,想要为国尽忠,为民请命,诗歌中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担忧。
历史评价
于慎行:①公为人长身丰颐,魁然岳立,器局博大,喜愠不形而操履端严,临事有执意所不可,贲育不能夺也。②及临大节,任重守诚,深坚若将,以身殉义,一何伉直不阿也 。方其廷铮过激,人主不能无惮,然册储庆典,既缓急不渝,而于公恩礼始终,亦无少替意者,精诚感动,默有信倚,以定万世之策, 圣神独运之原,因难以用舍窥矣。……公居揆路,前俊八年,乃犹未尽其用,故天下惜之,然其所建画表树,光明俊伟,固烂焉列于图史,而称社稷臣矣。(《少保王文端公传》)
沈一贯:公为人温厚和平,喜愠不外见。……家事治,公虽浩然徃性,然爱君忧国不衰,其表谢存尚也,拳拳以罢矿税起遗逸为动,所贻余书,毋一非法,言不及私。盖余辈自倾盖至今,类若此。为文不属草。腹定,不窃一字,引经据典,而文理具备。嗟乎!古所称社稷臣极诚毋贰;临大节而不可夺者,真其人哉?而弥天鸿业,徒赞一大计,他人之贤者及此为幸,公则未能万分一。含德而藏非余始望,悲夫!(《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赠少保谥文端封南王公暨配李淑人神道碑》)
朱赓:①公与人极夷易,至其守成深,坚屹不可动。江陵公之败籍,其交游书疏公只字不关,其间蒲州公继秉国,时时规劝,多所裨益于时,惩前政之覆也。方务恢绰而朝士多用诡激为声,公引大义委曲调剂,卒成和衷之美。迨居铉席,开诚布公,正色侃辞,庶士敛服。终公在位,无烦言也。②公博学多通,而雅不欲以文章自名。手疏经义,多所发覆,寻罢去。其指先于躬实,行笃伦叙而己,痛二亲不逮养,上所赐予,不荐不尝食,奔景淑人之丧,哀感道路。治家严肃,谨毖礼教,里中化之。无鲜华之饰,至于急病赈饥,宗亲宾客,厚往薄来,不以无为解没之日,几不办葬也。(《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赠少保谥文端山阴王公墓表》)
汤宾尹:功将身退,道与名完。凡百钦公,风仪岩岩。内廷矢谟,外不闻半。公之大者,别有悃丹。凡百钦公,脱嚣就恬。公虽在野,犹在朝端。闵世则苦,辞荣匪甘。身系重轻,望佩危安。有计欻闻,绅士胸阗。(《合祭王文端文》)
李维桢:①并州之域云朔诸郡,号为荒憬,地灵醞釀,数千百年而生公,立朝风节直继文清。②方幅严整,气岸高峻,若三门砥柱,屹立在狂澜之中,千古不移也。(《復宿山房集叙》)
张廷玉等:①家屏柄国止半载,又强半杜门,以戆直去国,朝野惜焉。②《传》称“道合则服从,不合则去”,其王家屏、沈鲤之谓乎!廷机虽颇丛物议,然清节不污。若于陛之世德,慎行之博闻,亦足称羽仪廊庙之选矣。(《明史》)
朱彝尊:文端立朝,侃侃不阿,因一谏官,力争去位,风节固不可及。诗亦雍容和雅,不失正始之音。
轶事典故
秉笔直书
王家屏编修《世宗实录》时,不畏权贵,秉笔直书。当时执掌朝政的是文渊阁大学士高拱。高拱的哥哥高捷,曾把大批官税送给严嵩的死党赵文华,对这段事实,有人怕得罪专横的高拱,提出作一些改写,王家屏执意不肯,高拱也亲自出面,授意用笔隐晦一些,王家屏仍然不从,按照历史作了记载。
为人端正
从万历元年(1573年)到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一直担任首辅,权倾朝野。就是这样一位显赫人物,王家屏也能秉公相待。有一次,张居正生病,朝内大臣都去看望,有的还到寺院祈祷,奉迎至极,唯独王家屏没有前去。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去世后,群臣一反常态,倒张的浪潮甚嚣尘上,明神宗也撤销了他生前的太师头衔,籍没其家产。在这墙倒众人推的情势之下,王家屏却能够持论公正,对张居正给出了“勇敢任事,豪杰自许”的评价。
人际关系
王家屏祖籍太原,析居陕西凤翔,先世一人“以材勇充龙江左卫(南京)”,为明成祖朱棣北巡大同随行护驾,后响应朝廷屯田云中塞号召,至山阴,为军户
(以上参考资料)
主要作品
王家屏著述颇丰,今所见传世作品集有《復宿山房集》四十卷,为王家屏儿子王濬初、王湛初辑,时任山西巡抚魏养蒙命人刊刻。传世版本应为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刻本,此本也是最早最全的刻本。民国十七年(1928年)山西民治学社据此本重印,附有《明史》中王家屏传。此外,山西省历史文化研究院以此本为底本的点校本问世,于2017年底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四库全书总目》中载“《王文端集》十四卷”,并且根据尺牍部分韩爌的序言推测此本为不完之本,散佚很多。《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中《王文端公诗集二卷奏疏四卷尺牍八卷》是据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至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刻本影印。《明经世文编》中有《王文端公文集》一卷,明崇祯间陈子龙等选编,收录王家屏奏疏 1 封、书信 24 篇,全部为《復宿山房集》收录。此外,《明史》中载“《王家屏文集》二十卷”,清代徐乾学《传是楼书目》中载“《王文端公集》十四卷”,均未见其传本。明王锡爵等编选的《增订国朝馆课经世宏辞》和明焦竑编《国朝献微录》中也收录了王家屏的部分文章,清朱彝尊《明诗综》中收有王家屏《恭题文皇帝四骏图》四首诗等。
人物争议
有学者从语言学的角度认为《金瓶梅》的作者可能是王家屏,但南开大学文学院的李宏哲博士则认为漏洞颇多,仅从最早关于《金瓶梅》作者的五条记载中,就可知道,《金瓶梅》的成书与王家屏无任何关系。
明人的五种说法如下:一是屠本畯《山林经济籍》云:“相传嘉靖时,有人为陆都督炳诬奏,朝廷籍其家。其人沉冤,托之《金瓶梅》。”二是谢肇淛《金瓶梅跋》云:“相传永陵中有金吾戚里,凭怙奢汰,纵欲无度,而其门客病之,采摭日逐行事,汇以成编,而托之西门庆也。”三是袁中道游居柿录》云:“旧时京师,有一西门千户,延一绍兴老儒于家。老儒无事,逐日记其家淫荡风月之事,以西门庆影其主人,以余影其诸姬。琐碎中有无限烟波,亦非慧人不能。”四是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云:“闻此为嘉靖间大名士手笔,指斥时事。如蔡京父子则指分宜,林灵素则指陶仲文,朱勔则指陆炳,其他各有所属云。”五是《金瓶梅词话》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刻本欣欣子序首句云“窃谓兰陵笑笑生作《金瓶梅传》”,末句又云“笑笑生作此传者,盖有所谓也”;廿公《金瓶梅跋》首句云:“《金瓶梅传》为世庙时一巨公寓言。”
其中,一四五条均云该书作于嘉靖年间之大名士手笔,与王家屏当时的身份不符。第五条提出该书为“兰陵笑笑生”所作,这是现代《金瓶梅》作者研究的聚焦之处,而在历史上任何时期,山阴县及其所辖范围内,均无“兰陵”之地名;而二三条则云作者为门客、绍兴老儒,均否定了万历年间的王家屏作此书的可能性。另外,根据书中内容,作者应通晓元明戏曲,而关于王家屏的记载中,并无任何与戏曲有关的材料。
后世纪念
墓址
王家屏墓位于山西省山阴县南7.5公里的河阳堡村南。墓地有石兽、石人、石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园
王家屏纪念园坐落于山西省山阴县河阳堡村西600米处,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2010年开始建造。整个纪念园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墓区,即王家屏之墓地。整个建筑按照明代一品大员墓地规划修复,主要建筑有高6.8米的王家屏主墓冢和三座小墓冢,四座用来祭祀和安置石碑的享堂,此外还有石人、石兽,神道、碑刻。神道碑、墓表碑及部分石匾均为明代原物。
另一部分是管理中心和纪念馆及魁星楼等旅游文化设施。管理中心以复宿山房命名,仿蔚县暖泉镇苍竹轩经典古院落建筑的复宿山房砖雕木刻,面积1000多平方米。纪念馆及魁星楼以南洲书院命名,面积3000多平方米。南洲书院内魁星楼里,有魁星点斗金碑、国学大师季羡林“独占鳌头”墨宝、魁星点斗刻石、康熙皇帝御笔“天下第一福”、魁星点斗雕像、80多位历史文化名人彩绘。南洲书院里还有“连中三元”转运石和仿宋版书劝学墙、仿汉简的大学墙及文房四宝等其他建筑物。
史料索引
关于王家屏的生平,主要参见于慎行《少保王文端公传》、沈一贯《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赠少保谥文端封南王公暨配李淑人神道碑》、朱赓《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赠少保谥文端山阴王公墓表》,以及《明史·卷二百十七·列传第一百五》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5 16:49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