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吉士,亦称庶常。其名称源自《书经·立政》篇中“庶常吉士”之意。是中国明、清两朝时
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由通过
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是为明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之一。
历史进程
明太祖洪武初年,选进士于六部
诸司及
翰林院之下观政。翰林院之下者称庶吉士,六部之下者称
观政进士。
永乐二年(1404年)始,专隶于
翰林院,选进士之长于文学及书法者充任。由科举进士中排名前列,有潜质者被授予庶吉士的身份,让他们先在翰林院内学习,之后再授各种官职。
明英宗以后惯例,科举进士一甲者授予翰林院修撰、编修。另外从二甲、三甲中,选择年轻而才华出众者入翰林院任庶吉士,称为“选馆”。
明代的翰林为政府储材之地。
英宗后有惯例: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故此庶吉士号称“
储相”,能成为庶吉士的都有机会平步青云,例如明朝
万历年间
内阁首辅张居正,即是庶吉士出身。清朝时汉人大臣中,亦多出于翰林庶吉士。
清
雍正以后,选官更为严格,由皇帝主持之
朝考决定。庶吉士一般为期三年,期间由翰林内经验丰富者为教习,授以各种知识。三年后,在下次
会试前进行考核,称“
散馆”。成绩优异者留任翰林,授予
翰林院检讨,正式成为翰林,称“留馆”。其他则被派往六部任主事、御史;亦有派到各地方任官。
著名人物
陈敬宗
陈敬宗(1377年—1459年),字光世,浙江
慈溪人。是永乐二年的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在文渊阁学习,参与修订《
永乐大典》。修书完毕后,授官刑部主事。
李德章
李德章(1481年—1540年),云南永昌人,官至翰林院庶吉士,后被贬在京城负责保管珠宝玉器,在一次宫廷失火时,发现熔化的珠玉浇水凝固后具有晶莹透亮的色彩。返乡之后,他就用永昌盛产的玛瑙、玉石、琥珀等原料烧制成了“
永子”。
嘉靖皇帝敕令将永子列为贡品。
杨廷和
杨廷和(1459年10月15日—1529年7月25日),字介夫,号
石斋,汉族,四川
新都人,明代著名政治改革家,文学家杨慎之父。历仕宪宗、孝宗、
武宗、
世宗四朝,为武宗、世宗两朝宰辅,权倾天下。
杨廷和年少成名,成化十四年进士,授检讨,弘治时侍皇太子讲读。
正德七年出任首辅。嘉靖三年,因“
大礼议”与世宗意不合,罢归故里,后被削职为民,卒于乡。隆庆初复职,追赠太保,谥号
文忠。著有《
杨文忠公三录》。
张居正
张居正(1525年—1582年),湖北
江陵人,晚明时期著名
内阁首辅,
梁启超曾感叹“明代政治家只有一张居正”。相貌英俊,敢于做事,极其富有智略。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中进士,授庶吉士,受到当朝重臣
徐阶赏识,步步高升。后于
万历元年(1573年)
明神宗即位后在
李太后的支持下以内阁首辅身份推行
考成法、
一条鞭法等新政,同时加固边防,使得从
正德以来
积贫积弱的大明王朝焕然一新——新政使每年国库充盈大量白银。考成法提升了原本极其低下的
工作效率。一条鞭法以及清丈田亩等措施有力地打击了
土地兼并。在边防上,任用
李成梁、
戚继光、
王崇古等名将,并且着力改善了与蒙古鞑靼部落的关系。但由于改革触犯了大官僚、大
地主阶级的利益,加上张居正权高震主,引起明神宗不满。1582年,张居正去世后随即被明神宗抄家,剥夺官阶。
梁清宽
梁清宽,字敷五,
直隶真定(今
河北省
正定县)人,清初政治人物。为清顺治三年(1646年)丙戌科二甲第一名进士(
传胪),选庶吉士,散馆授
弘文院编修,官至
吏部侍郎。梁清宽为明代重臣
梁梦龙曾孙。他与堂弟
梁清远、
梁清标皆科甲折桂,人称“一门三进士”。
何世璂
何世璂(1666年—1729年),字澹庵,又字坦园,号铁山,山东
新城县陈庄人。1709年(清康熙四十八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
散馆任《
大清一统志》纂修官。
康熙五十九年,出任
山西省副主考官。后充充“圣祖
实录馆”纂修官。
雍正元年四月,出任江西正考官。历任浙江学政、两淮
盐运使、贵州巡抚、署理
直隶总督。
潘绍烈
潘绍烈(1796年一1881年),字子骏,号西村,今莱芜市莱城区
张家洼办事处杨家镇村人。乙酉科拔贡,
戊子科举人,己丑科联捷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武英殿协修,敕封文林郎散馆。后为
元氏县(今河北省)知县,随任
瓯宁县(今
福建省)知县,回家丁忧三年不再复出,至本县汉源书院任主讲,善书法,对境内
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函,号
涤生,谥文正。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
八股文、诵
五经,14岁能读《
周礼》《
史记》文选,同年参加长沙的
童子试,成绩列为优等。父麟书,有田产,不事耕种,醉心功名,然
童试17次皆不第,父设馆授徒。曾国藩幼从父学。道光十三年(1833)入县学为秀才。翌年就读于长沙
岳麓书院,同年中举人。此后赴京会试,一再落榜。十八年,始中第三十八名
贡士,旋赴
殿试,中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
朝考选翰林院庶吉士。
蔡元培
蔡元培(1868年一1940年),字
鹤卿,又字仲申、民友、
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是
中华民国首任
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
北京大学校长,其72年的人生历程,先后经历了
清政府时代、
南京临时政府时代、
北洋政府时代和国民党政府时代,一路经历风雨,始终信守爱国和民主的政治理念,致力于废除
封建主义的
教育制度,是二十世纪初
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创者。
蔡元培家学渊源,有着极其深厚的私塾功底,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秋天,他参加乡试,一举考中举人,
浙江省中举者共有155人,蔡元培名列第23名。21岁的年龄就踏上了
科举制度的快车道。
乡试的第二年举行
恩科会试,蔡元培接着在1890年春天
进京赶考,又顺利考中贡士。考中贡士后,要经过
殿试才能成为进士。蔡元培考中贡生后,因殿试朝考的名次均以字为标准,自量写得不好,主动要求留待下一科殿试再考,回家刻苦练习书法。
1892年春,蔡元培自我感觉可以了,赴京参加
殿试,一举获二甲第34名,被选为庶吉士。
马大士
马大士,字微俺、清初
浚县大来店孟家庄人,生卒年月不详,少颖悟,10丧母,13入县学,为知县
李永茂器重,顺治十五年( 1658 )中进士,改庶吉士,迁御史。
辛亥年( 1671 )假归省,创建仪学,草创规模,正厅三间,东西各三间。后正厅前加盖三间,为后代造福。
参考资料
.搜狐.2013\u5e7409\u670807\u65e5
重温蔡元培.中新网.2013\u5e7408\u670822\u65e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