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网络
网络结构
物流的过程,如果按其运动的程度即相对位移大小观察,它是由许多运动过程和许多相对停顿过程组成的。所谓物流网络结构,是指由执行物流运动使命的线路和执行物流停顿使命的结点两种基本元素所组成的网络结构。
英文
物流网络(logistics network)
简介
全部物流活动是在线路和节点进行的。其中,在线路上进行的活动主要是运输,包括:集货运输干线运输配送运输等。物流功能要素中的其他所有功能要素,如包装、装卸、保管、分货、配货、流通加工等,都是在节点上完成的。
物流网络的研究,从物流运作形态的角度将物流网络的内涵确立为:建立在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之上的、以信息网络为支撑、按网络组织模式运作的三大子网有机结合的综合服务网络体系,将物流网络的研究提升到综合物流服务网络体系的大物流层面,将三大子网的网络效应驱动下的资源共享和整合内涵是物流网络的研究方向。物流三大子网络(1)物流组织网络,它是物流网络运行的组织保障;(2)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它是物流网络高效运作的基本前提和条件;(3)物流信息网络,它是物流网络运行的重要技术支撑
构造
物流网络构造有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即线路和结点。
物流层次
从物流网络的覆盖范围上来看,物流网络可以分为全球物流网络、区域物流网络、城市物流网络等。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物流网络设施的水平也不断提高,物流节点的规模、功能越来越具有多样性。
不管属于什么类型的物流网络,都可以从层次上进行划分。从全社会的角度看,物流网络通常分成三个层次。在完善的物流网络中,各级节点承担着不同功能,这样可以促进物流活动有序的进行。一级物流节点物流园区)的功能:具备集货、分拔、中转、储存、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服务等功能;二级物流节点(物流中心)的功能:具备集货、分拔、中转、储存、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服务等其中4项以上主要功能;三级物流节点(配送中心、货运站):具备配送、中转、信息服务或集货的一项或多项功能。至于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就没有这么清晰了,即便是它的物流网络中出现了某个物流园区,但是也不一定意味着这个物流园区就是它的一级物流节点,或许企业只有在该物流中心自建或租用了一个小规模的配送中心(甚至是货运站)来满足自身体的物流需求。分辨企业物流节点层级一个有效方法即:如果该物流节点为企业总部直辖,则为一级物流节点,以此类推。
物流线路
物流线路广义指所有可以行使和航行的陆上、水上、空中路线,狭义仅指已经开辟的,可以按规定进行物流经营的路线和航线。物流线路有以下几种类型:
公路线路
海运线路
空运线路
物流结点
物流结点又叫物流节点,是物流网络中连接物流线路的结节之处,所以又称为物流结节点。物流结点的种类很多,在不同线路上结点的名称也各异,这是受物流学科形成之前,交通运输、外贸、商业等领域各自发展影响,而形成的行业性叫法。
在铁路运输领域,结点的称谓有:货运站、专用线货站、货场、转运站编组站等。在公路运输领域,结点的称谓有货场、车站、转运站、枢纽等。在航空运输领域,结点的称谓有货运机场、航空港等。在商贸领域,结点的称谓有流通仓库储备仓库转运仓库配送中心分货中心等。
设计
古典主义的经济学家往往忽视物流设施的地点位置和整个网络设计的重要性;当经济学家最初在讨论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时,假定物流设施的地点位置和运输成本的差异是不存在的或者在竞争对手之间是相等的。然而,被直接用于进行物流作业的设施的数量、规模,以及地理关系等实际却影响着向顾客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成本。既然一个厂商的设施结构是被用来向顾客提供产品和材料的,那么,网络设计便是物流管理部门的一个最基本的责任。典型的物流设施是制造工厂、仓库、码头之间的作业条件以及零售商店。确定每一种设施需要多少数量、其地理位置,以及各自承担的工作等,是网络设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具体的情况下,物流设施作业可以获得有关专业服务公司的外援。不管是谁承担实际的工作,都必须把所有的设施看作是厂商的物流网络的一个整体组成部分来进行管理。
物流网络的设计需要确定承担物流工作所需的各类设施的数量和地点。它还必须确定每一种设施怎样进行存货作业和储备多少存货,以及安排在哪里对顾客订货进行交付。物流设施的网络形成了一种据以进行物流作业的结构,于是,这种网络中便融合进了信息和运输能力,还包括了与订货处理、维持存货以及材料搬运等有关的具体工作。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使物流网络的变化表现在:一个方面是和信息直接相关的物流网络,另一方面是实际的物流网络。
信息化
物流的网络信息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是电子商务下物流活动的主要特征之一。当今世界Internet等全球网络资源可用性网络技术的普及为物流的网络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网络信息化主要指以下两种情况:第一是物流配送系统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包括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或制造商的联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另外与下游顾客之间的联系也要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第二是组织的网络,即Intranet
实体物流网络
物流网络可划分成线路和结点两部分,其相互交织连结,就成了物流网络。我们知道物流结点设施的设置,将确定如何进行存货、交付,还融合进运输能力。
首先,仓库数目将减少,库存集中化。配送与JIT的运用已使某些企业实现了零库存生产,将来由于物流业会成为制造业的仓库与用户的实物供应者,工厂、商场等都会实现零库存, 自然也不会再设仓库了。配送中心的库存将取代社会上千家万户的零散库存。
其次,将来的物流结点的主要形式是配送中心。现在,仓库的专业分工将其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以长期贮藏为主要功能的“保管仓库”,另一类是以货物的流转为主要功能的“流通仓库”。在未来的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以时间为基础,货物流转更快,制造业都实现“零库存”,仓库又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所经营,这些都决定了“保管仓库”进一步减少,而“流通仓库”将发展为配送中心。
物流中心己成为城市功能的有机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其选址应处于市区边缘和交通枢纽结点。目前在实践中,城市综合物流中心的筹建已经开始,它是上述变化的一个具体体现。城市综合物流中心将铁路货运站、铁路编组站和公路货运站、配送、仓储、信息设施集约在一起,可以减少必须经过大规模编组站进行编组的铁道运输方式,实现各城市综合物流中心之间的直达货物列车运行,使“一次运输”顺畅化;又可以利用公路运输实行货物的集散、完成“二次运输”;还可以实现配送中心的公用化、社会化,并使库存集中化。物流中心己成为城市功能的有机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其选址应处于市区边缘和交通枢纽结点。
第三,综合物流中心将与大型配送中心合而为一。
应用案例
海尔模式
--自营物流系统
自营物流系统的企业中,最典型的就是海尔集团海尔物流特色可总结为,借助物流专业公司力量,在自营基础上小外包,总体实现采购JIT、原材料配送JIT和成品配送JIT的同步流程。
1999年海尔市场链业务流程再造,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商流资金流的运作,其物流运作模式零库存、零距离和零营运资本;其次,是使其能够获得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核心竞争力。
美的模式
--剥离物流业务、组建物流公司
如果说海尔是把物流作为降低成本的机器,美的集团则把物流作为一个赚钱机器。2000年1月美的集团成立了安得物流公司,把物流业务剥离出来。
安得物流公司作为美的集团一个独立的事业部,成为美的其他产品事业部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一方面能为美的生产、制造、销售提供最快捷的物流服务,同时也作为专业物流公司向外发展业务。美的的其他事业部可以使用安得物流,也可以选择其他的物流公司。
伊莱克斯模式
--全面外包物流业务
伊莱克斯将物流完全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商为他们提供整个或部分供应链的物流服务,以获取一定的利润。
1995年,伊莱克斯合资组建伊莱克斯中意电冰箱有限公司时,就明确了责任分工,伊莱克斯只负责产品生产,而中意冰箱厂全权负责产品的销售与售后服务工作。随后,伊莱克斯又将物流外包给了专业的物流公司。目前伊莱克斯将物流交由包括宝供物流企业集团在内的三家物流公司负责。
东芝物流
--独立的物流子公司
日本的企业大多数都有自己的物流公司。东芝公司为了开拓新的业务,在1974年出资建立了东芝物流(株)的独立物流子公司,主要管理东芝集团的家电产品和信息产品
随后,日本其他电子行业也陆续建立起自己的物流子公司。东芝公司的内部物流业务大概在70%左右,外部业务在30%左右,基本上实现了与社会物流公司的资源共享。日本的家电行业基本采用这种模式,内部物流为主,外部物流为辅,比如松下索尼等。
商务物流
概述
电子商务物流又称网上物流,就是基于互联网技术,旨在创造性的推动物流行业发展的新商业模式;通过互联网,物流公司能够被更大范围内的货主客户主动找到,能够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拓展业务;贸易公司和工厂能够更加快捷的找到性价比最适合的物流公司;网上物流致力把世界范围内最大数量的有物流需求的货主企业和提供物流服务的物流公司都吸引到一起,提供中立、诚信、自由的网上物流交易市场,帮助物流供需双方高效达成交易。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客户通过网上物流交易市场找到了客户,找到了合作伙伴,找到了海外代理。网上物流提供的最大价值,就是更多的机会。
通俗的说: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信息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所进行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
物流构成:商品的运输、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以及相关的物流信息等环节。
物流活动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用户服务、需求预测、定单处理、配送、存货控制、运输、仓库管理、工厂和仓库的布局与选址、搬运装卸、采购、包装、情报信息。
现代物流简介
什么是现代物流?现代物流不仅单纯的考虑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货物配送问题,而且还考虑从供应商到生产者对原材料的采购,以及生产者本身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运输、保管和信息等各个方面,全面地、综合性地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的问题。
因此,现代物流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把制造、运输、销售等市场情况统一起来考虑的一种战略措施。这与传统物流把它仅看作是“后勤保障系统”和“销售活动中起桥梁作用”的概念相比,在深度和广度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含义。
在当今的电子商务时代,全球物流产业有了新的发展趋势。现代物流服务的核心目标是在物流全过程中以最小的综合成本来满足顾客的需求。
现代物流特点
电子商务与物流的紧密结合;现代物流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才流的统一;电子商务物流是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的结合;物流设施商品包装的标准化,物流的社会化、共同化也都是电子商务下物流模式的新特点。
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使物流行业重新崛起,目前美国的物流业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已远远超过了仓储、分拨和运送等服务。物流公司提供的仓储、分拨设施、维修服务、电子跟踪和其他具有附加值的服务日益增加。物流服务商正在变为客户服务中心、加工和维修中心、信息处理中心和金融中心,根据顾客需要而增加新的服务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观念。
相对于发达国家物流产业而言,中国的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其发展的主要特点:一是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己初露端倪,这说明我国物流活动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加强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二是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多样化物流服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走出以企业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活动模式,发展第三方物流,己是中国物流业发展当务之急。
物流系统及要素
物流系统概念:物流系统是由物流各要素所组成的,要素之间存在有机联系并具有使物流总体合理化功能的综合体。物流系统是社会经济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或组成部分。物流系统和一般系统一样,具有输入、转换及输出三大功能,通过输入和输出使系统与社会环境进行交换,使系统和环境相依而存,而转换则是这个系统带有特点的系统功能
物流系统特点: 物流系统本来说是客观存在,但一直未为人们所认识,从而未能能动地利用系统的优势。 物流系统是一个大跨度系统,这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地域跨度大,二是时间跨度大。 物流系统稳定性较差而动态性较强。物流系统属于中间层次系统范围,本身具有可分性,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子系统。物流系统的复杂性使系统结构要素间有非常强的“背反”现象,常称之为“交替损益”或“效益背反”现象, 处理时稍有不慎就会出现系统总体恶化的结果。
物流系统目标
物流系统目标,也即建立的物流系统所要求具备的能力,一般有五个方面:
1、服务目标。
2、快速、及时目标。
3、节约目标。
4、规模优化目标。
5、库存调节目标。
4、物流的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的含义是从采购开始经过生产、分配、销售最后到达用户,这不是孤立的行为,而是一定流量的环环相扣的“链”,物流活动是受这一供应链决定的制约的,供应链管理实际上就是把物流和企业全部活动做为一个统一的过程来管理。
供应链四要点
第一,供应链是一个单向过程,链中各环节不是彼此分割的,而是通过链的联系成为一个整体。
第二,供应链是全过程的战略管理,从总体来考虑,如果只依赖于部分环节信息,由于信息的局限或失真,可能导致计划失真。
第三,不同链节上的库存观不同,在物流的供应链管理中,不把库存当做维持生产和销售的措施,而将其看成是供应链的平衡机制。
第四,供应链管理采取新的管理方法,诸如用总体综合方法代替接口的方法,用解除最薄弱链寻求总平衡,用简化供应链方法防止信号的堆积放大,用经济控制论方法实现控制等等。
物流的供应链管理,虽然指明了企业战略要管全部供应链,但并不是说都要由企业去操作,部分环节在纳入管理前提下,利用社会力量操作也是正常的。
生产物流
生产物流一般是指:原材料、燃料、外构件投入生产后,经过下料、发料,运送到各加工点和存储点,以在制品的形态,从一个生产单位(仓库)流入另一个生产单位,按照规定的工艺过程进行加工、储存,借助一定的运输装置,在某个点内流转,又从某个点内流出,始终体现着物料实物形态的流转过程。这样就构成了企业内部物流活动的全过程。所以,生产物流的边界起源于原材料、外构件的投入,止于成品仓库,贯穿生产全过程。
生产物流研究的核心是如何对生产过程物料流和信息流进行科学的规划、管理与控制。
物流技术
物流技术是指流通技术或物资输送(含停止)技术。它和生产技术不同,生产技术是为社会生产某种产品,为社会提供由性物质的技术;而物流技术是把生产出的物资进行移送、储存,为社会提供无形服务的技术。也就是说,物流技术的作用是把各种物资从生产者一方转移给消费者。它包括硬技术软技术两方面。
物流技术是与现实物流活动全过程紧密相关的,物流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物流活动功能的完善和有效的实现。
宏观与微观物流
从社会经济的角度看物流,它属于宏观物流;从企业经营的角度看物流,它属于微观物流
宏观,是指综合性全部,构成其全部的主体叫微观。比如,有句成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见森林叫宏观,见树木叫微观。经济学,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从整体看国家的经济,而微观经济学是从构成国家经济的企业等构成要素看经济的。 物流也一样,在国家、地区等大范围内整体性地如何操作物流问题,叫宏观性物流。因此,宏观物流要讨论的问题是日本的流通构造如何、其中物流的路径是什么样的、通过什么样的运输机构进行物流中心的运输作业等。另一方面,微观物流要讨论的问题是流通的活动主体制造商和流通业者、运输企业各自是如何操作物流的等问题。或者从消费者的角度看,不同的商品是如何送到各自不同的家庭去的,这也属于微观。
但是,这样的分类太困难,流通路径问题和各种商品的问题既是宏观问题,也是微观问题,所以,有时用“半宏观”的说法。宏观的着眼点是国家的或地区性的整体物流,微观是从企业经营看物流,半宏观是从总体看商品和商业的物流。于是,宏观物流,考虑的问题是运输结构和作为产业布局的物流据点,还有物流行政等;微观物流处理的问题是企业的物流系统网络、流通中心等内容和计算物流成本等物流管理;半宏观物流,是指各种产品从生产到消费之间的物流路径及物流成本在其商品价格中所占比例等问题。
再让我们从物流成本的角度看一看上述观点。宏观物流,是要调查物流成本在整个国家的经济中占的比例。其实要算出国民生产总值中物流成分,是不可能的,因为运输产业的生产额并不是物流成本的全部,制造商和流通业生产成本中物流的比例是不知道的。半宏观物流,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格中,有多少是属于物流成本?到流通的后期作业,就会有很多的商品同时流动,所以,要特意抽出特定商品的物流成本,是很困难的。微观物流,各家企业以其独自的方法计算物流成本,可以得出具体数字,但把它们各家的数字加起来,并不等于整体的物流成本,所以,准确计算物流成本,也是很难的。
在经济中位置
经济中的流通、经济中的物流、经济中的运输,物流在社会经济中的位置是无法替代的。
人类社会而言的,是指人们为了生活而从事必要的买卖、消费、生产等活动。但经济决不是只由买卖、消费、生活构成的。
企业要销售产品、获取收入,没有流通是不行的,我们消费才为了生活下去,需要购买必要的物品,物品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即流通是必不可少的。所以,物流也是经济要素之一,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流通与制造、栽培是有本质区别的。现代流通的规模日趋庞大,这是经济的规模、范围扩大的缘故。在日本,工业原材料新鲜食品从全世界选购,而日本生产的商品销往世界各地。因此,有必要把“制造物品”与“运送物品”分开来考虑。
流通由两个功能——“商流(交易流通)”和“物流(物的流通)”——构成。不过,这两个功能并不像生产-流通-消费那样属于不同的领域,只是把同一个东西用不同的观点加以区别而已。
所谓商流,是对“财(商品)”的所有权的转移而言的,即所有权从厂家、农家、渔家转移到商家的手里,最终再转移到消费者手中,这就是指这样的流动。另一方面,物流是从物资的物理性活动来看其流动的。
除上述两个功能外,可以说流通中还有辅助性功能,那就是信息、金融及其他服务。物流从其活动面可分为运输、配送、保管、装卸、包装、流通加工、在库管理、物流信息处理等,这些活动还可以继续细分。
如上所述,经济是构成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功能,流通是经济中的一个重要功能,物流是流通的重要功能……它们之间有着如此密切的关连。因此,物流变化,会给整个经济带来影响,经济发生变化,物流也不得不发生变化。总之,要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待物流。
后勤学
经济界使用后勤(Logistics)一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事。美国从本世纪六十年代开始,逐渐用Logistics一词不达意取代了Physical distribution一词,七十年代后勤一词引进日本,日本同样翻译成“物流”,但是却按新的解释来解释,也即赋与了物流一定新的含义。
后勤和实物分销的区别在于,前者在后者基础上有了延伸和扩展,但本质是相同的,当然,也不能小视这一延伸和扩展,这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这一延伸扩展的控制的基础上,是建立在能管理和协调这么大的系统的基础上,所以本质虽同,水平却有时代的差别。
后勤的思想具有战略性而不着眼于既得之利益,是企业发展的战略举措而不是一时谋取利润的手段方法。因此它不是一项单纯性的职能活动,而企业制定经营战略的一项基本原则。更可以理性地讲:后勤是一种思维方式,按这观念可以建立起企业新的管理模式
后勤网络的基本实体要素主要有原料产地、制造工厂、配送中心和客户。
后勤活动的具体内容包括14个方面:(1)客户服务;(2)订单处理;(3)配送联络; (4)存货控制;(5)需求预测 ;(6)交通和运输;(7)仓库和储存;(8)工厂和仓库布局选地;(9)物料搬运;(10)物料采购;(11)备件和维修服务保障;(12)工业包装;(13)退货处理;(14)废弃物处理。
第三利润源说
“第三个利润源”的说法主要出自日本。“第三个利润源”,是对物流潜力及效益的描述。 第三个利润源的理论最初认识是基于两个前提条件: 第一、物流是可以完全从流通中分化出来,自成一个独立运行的,有本身目标,本身的管理,因而能对其进行独立的总体的判断; 第二、物流和其他独立的经营活动一样,它不是总体的成本构成因素,而是单独盈利因素,物流可以成为“利润中心”型的独立系统
参考资料
物流网络的层次.广州宏达.2012-07-27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5 15:20
目录
概述
英文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