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文化
爱尔兰历史上形成的音乐美术文学等文化
爱尔兰是一个西欧国家,西临大西洋东靠爱尔兰海(Muir éireann)。爱尔兰人属于凯尔特人,是欧洲大陆第一代居民的子嗣。它有5000多年历史,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 这里非常美丽迷人,是个和平宁静的国家。
爱尔兰语
爱尔兰语(Gaeilge na hÉireann‎),在英语中也称为Irish、Gaelic、IrishGaelic或Erse(此语汇系借用自苏格兰语),因此在汉语中爱尔兰语也有“盖德尔语”、“盖尔语”、或“爱尔兰盖尔语”等其他译名。爱尔兰语在语言分类上属于印欧语系凯尔特语族,和同属该语族的布列塔尼语、威尔斯语、以及苏格兰盖尔语有相当密切的关系。爱尔兰语是爱尔兰共和国的官方语言,同时也是北爱尔兰官方承认的区域语言。
爱尔兰音乐
爱尔兰早期居民凯尔特人(常被音译为盖尔特人、克尔特人、塞尔特人、居尔特人等)是一个很有音乐艺术才能的民族。凯尔特族的弹唱诗人使用的就是一种可以携带的竖琴。他们是古代的专业音乐诗歌艺术大师。爱尔兰人民喜唱的劳动歌曲如纺织歌曲、磨谷歌曲、捕鱼歌曲,都有古老说唱的痕迹。
丰富多彩的爱尔兰音乐是在争取民族独立和发扬民族文化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十二世纪时,爱尔兰竖琴家精湛的演奏技巧已经著称于欧洲。十八世纪,随着爱尔兰民族解放运动、反封建运动的高涨和爱尔兰民族文化的复兴,不仅古老的竖琴比赛大会得到了恢复,而且西欧大陆音乐在爱尔兰生根、开花、结果,放出异彩,爱尔兰首都都柏林发展成为欧洲的一个重要的音乐中心
爱尔兰人民引以自豪的是:德国著名作曲家亨德尔呕心沥血的经典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的清唱剧《弥赛亚》是于1742年在都柏林初次演出、由作曲家本人亲自指挥的;1814至1816年间,贝多芬曾改编了六十二首爱尔兰歌曲;比肖邦大三十岁的都柏林钢琴家、作曲家约翰·菲尔德创作了许多优美的小夜曲,这些小夜曲对肖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旋律优美、具有浓厚生活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的爱尔兰民歌、民谣蜚声世界。十八世纪都柏林诗人汤麦斯·摩尔作词的民歌《夏天的最后一朵玫瑰花》是全世界人民深为喜爱的一首歌曲。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爱尔兰那样,每年举行那么多盛况空前的音乐节。这许多国际性、民族性的音乐节简直成了爱尔兰人民生活中的大事。圣派周克节是爱尔兰的一个宗教节日,纪念四世纪给爱尔兰带来拉丁文明和罗马文化的富有传奇、冒险性的“布教使徒”派屈克。每逢这个节日,除了在都柏林古老的圣派屈克大教堂举行盛大的宗教庆典以外,还在斯蒂芬斯·格陵公园里举行歌舞表演,盛装的少女在风笛的伴奏下跳起传统的土风舞,观众与表演者往往打成一片。
爱尔兰美术
爱尔兰的美术可溯至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留下的墓穴分3类:①庭院式圆锥形石堆,特点是有带顶的石堆长廊,整个墓群坐落在一组长形石堆中,有的超过45米,发现于北爱尔兰;②通道式墓群,是爱尔兰史前期最重要的一类,特点是集中在山顶上,墓室中十字形石头表面刻有大量抽象几何图案装饰,博因墓群中的纽格兰奇墓地是欧洲最漂亮的巨石墓地;③楔形式长廊,规模较小。
青铜时代初期,爱尔兰成为重要的金属制造中心,向英国和北欧出口金属制品,向法国和波罗的海地区出口可以戴在颈上或胸前的新月形金片,在金片做的日盘上雕刻有装饰图案。这一时期的金耳环别针、戒指和手镯等精致的金属制品,和史前期的爱尔兰文化与希腊早期的米开奈文化很相似。
爱尔兰早期铁器时代的艺术主要以金属制品为代表,保留下来的数量不多,但质量很高,在爱尔兰艺术史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以后出现的基督教艺术风格的渊源还可部分追溯到这里。青铜器是这时期占主导地位的金属制品。“号角图案”是早期爱尔兰艺术中基本图案之一。
5~10世纪,爱尔兰艺术在手抄本装饰、石雕和金工方面获得了突出成就。在爱尔兰,书法的运用与基督教同时产生。基督教文化把罗马文化与克尔特传统和德国传统融合在一起。爱尔兰教士发展了一种清楚而漂亮的克尔特半安色尔字体的书法,从6世纪末的赞美诗手抄本中就可以找到这种字体,从中可以看到爱尔兰手抄本的装饰,特点是用朱红色放大第1个字母并装饰以图案,这种方法一直延续到8世纪,直到头一个字母占据整页为止。爱尔兰彩饰研究最重要的中心在都柏林三一学院。该学院藏有一本达罗书,是17世纪中叶以后写的福音书,也是早期基督教时期具有爱尔兰地方风格的最早作品。它的满页装饰是克尔特图案(螺旋纹和号角图案)、盎格鲁-萨克逊纹样和地中海纹样的混合物。此外,三一学院还藏有凯尔斯书、迪马书和阿尔马书等。
爱尔兰保存下来的纪念碑不是教堂而是雕刻的环形十字架。它的臂伸向环外,它的杆矗立在金字塔形或圆锥形底座上,十字架和底座表面都刻有装饰浮雕。7世纪最早的十字架在伊尼什欧文半岛上,其中最重要的一组在康多纳。8世纪最好的纪念碑中心在阿亨尼-基尔基伦,特点是在环、杆和顶端都刻有醒目的装饰浮雕和有号角螺旋纹的嵌板。在巴罗河谷,9世纪的一群纪念碑的特点是有带环的顶端:十字架正面支柱上有雕刻板,上面刻有圣经场景,形象简练而风格化。克朗麦克诺伊斯可能是早期爱尔兰石雕最重要的中心,除十字架外还有许多墓碑,这些墓碑设计精美,10世纪是它发展的顶峰期,最完整的是保存在穆雷达赫的那一个,用高浮雕描述最后审判、基督受难等场景。
早期爱尔兰建筑都是木结构的,因此没有保存下来。10~12世纪才普遍出现石头建筑。教堂数量虽多,但都很小。最好的例子是加勒鲁斯带翅托结构的石头小礼拜堂,形状像倒置的船,不用灰浆。值得注意的是修建在大西洋中的斯凯林·米凯尔岩石山上的修道院。早期石头教堂最好的例子是圣凯文教堂。修道院建筑的特点是圆塔──是钟楼,也是修道士避难所,时限是9世纪晚期到12世纪晚期。
12世纪初精致的装饰首次运用于爱尔兰教堂中。科马克教堂最先把罗马式风格介绍到爱尔兰来;在卡舍尔,罗马式风格也被吸收入雕刻中。诺曼底的罗马式锯齿形花饰、人头、动物纹样和当地图案交错地混在一起,克朗麦克诺伊斯的女修道院就是例子。最具爱尔兰罗马式风格特点的雕刻是基尔兴和克朗费特的入口,低浮雕的线描装饰精美中带有野气。
盎格鲁-诺曼人的入侵中断了爱尔兰艺术的传统,古代克尔特人的传统也被大陆风格夺去了光彩。之后几个世纪中只有建筑和雕刻可值得一提。欧洲大陆西斯特西安式宗教建筑这时在爱尔兰扎下了根,它在麦利丰等地的遗址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雕刻是爱尔兰、法国或英国传统的混合物。13世纪盎格鲁-诺曼人建造了早期英国风格的天主教堂,最好的例子在卡舍尔、基尔肯尼等地。爱尔兰-诺曼建筑和雕刻的主要中心在特里姆,那里有城堡遗址、天主教堂、修道院废墟和雕像墓。保留着爱尔兰传统的建筑是弗兰西斯坎男修道院和塔楼。
在爱尔兰,文艺复兴来得很晚,首先以室内装饰、壁炉和英国都铎风格的其他小件形式出现,但大部被毁于战祸,只保留下伊丽莎白时代一幢庄园主住宅奥蒙德城堡。直到17世纪晚期奥蒙德公爵重新设计都柏林时,文艺复兴的全部效果才显露出来。民用建筑与公用建筑大发展的时期,绘画和雕塑没有什么成就,而书籍装帧和玻璃镶嵌等次要艺术在18世纪下半叶却大为繁荣。这时艺术中心在都柏林,建筑中的代表作有爱尔兰银行、基尔梅哈姆医院、三一学院图书馆、蒂龙大厦、克兰威廉大厦、鲍尔斯考特大厦和莱因斯特大厦(今国会大厦)。18世纪或19世纪初,卡洛的法院建筑和邓拉温的市场建筑也是有名的。爱尔兰建筑在19世纪晚期衰退了。都柏林著名的建筑有三一学院博物馆和基尔代尔大街俱乐部。19世纪初叶杰出的版画家J.马尔顿和G.皮特里斯创作了一些优秀的描绘都柏林的蚀刻作品。在爱尔兰,绘画和雕刻在艺术中只占很小的位置,而且绘画具有文学特性,这从W.奥彭、H.霍恩和D.奥尼尔的作品中可以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具有不同特点和独创性的艺术家有P.斯科特、H.赫伦、O.凯利和I.斯图尔特等人。
爱尔兰文学爱尔兰文学(盖尔语:Litríocht Éireanneach)是指在爱尔兰产生或爱尔兰人创作的文学作品。爱尔兰是一个无论面积还是人口规模都很小的国家,却对世界文学做出了与其国家规模极不成比例的巨大贡献。盖尔语文学的发展主要在诗歌和神话传说领域。
爱尔兰文学
诗歌
爱尔兰诗歌的历史十分悠久。盖尔语诗歌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6世纪。这一传统仍然在爱尔兰诗歌创作中发挥着影响力。
进入18世纪,爱尔兰诗歌迎来了第一个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涌现出第一批杰出的诗人,包括乔纳森·斯威夫特和奥列佛·哥德史密斯。
19世纪,爱尔兰的诗人开始重新发掘盖尔语诗歌传统,并将很多古老的诗歌和神话传说翻译成英文。这一风潮在叶芝早期的创作中能够体现出来。20世纪早期,叶芝的风格逐渐转向现代主义。在叶芝的影响下,爱尔兰作家的创作呈现出两类不同的风格:要么如早期的叶芝一样专注于古老的盖尔语传统,要么则是如后期的叶芝一样向现代主义风格靠近。其中第二种风格的作家成就较高,包括詹姆斯·乔伊斯塞缪尔·贝克特,但是他们更加擅长的还是小说和戏剧创作而不是诗歌。
在整个20世纪,叶芝对爱尔兰文学的强大影响力是勿庸置疑的。有的人以他为榜样和模仿的对象,有的人则竭力反对他的风格。20世纪重要的爱尔兰诗人包括帕特里克·卡凡纳、谢默斯·西内和布莱恩·科菲。
小说
19世纪,爱尔兰涌现出大量小说家,包括玛利亚·埃奇沃斯、约翰·巴尼姆、杰罗德·格里芬、查尔斯·奇克汉姆、威廉·卡尔顿、乔治·摩尔以及萨默维尔和罗斯。卡尔顿的《爱尔兰农民的性格和故事》关注下层人民的生活。此外,《恶魔城》的作者布莱姆·斯托克的风格也游离于主流之外。
乔治·摩尔早年曾长期生活在巴黎,是最早在作品中吸收法国现实主义风格的英语作家之一。他被视为20世纪最著名的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先行者。乔伊斯被文学界称为“意识流文学之父”,他的代表作《尤利西斯》是意识流文学的颠峰之作。乔伊斯的作品还包括《芬尼根们的苏醒》、《都柏林人》以及半自传性质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乔伊斯的风格影响了整个20世纪爱尔兰文学的发展,塞缪尔·贝克特、布莱恩·欧诺兰以及亚当·希金斯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乔伊斯风格的熏陶。欧诺兰用两种语言写作,他的小说创作具有浓郁的爱尔兰本土风格,这种风格在他的叙事方式和对讽刺手法的应用中体现得尤其明显。
贵族文学在20世纪仍然持续繁荣着,代表人物是亚当·希金斯、伊丽莎白·鲍温和莫利·基恩。
随着爱尔兰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和爱尔兰共和国的成立,越来越多出身于社会底层的作家开始崭露头角。这些作家创作的主题往往局限于低层中产阶级和小农场主的生活。代表人物包括布林斯利·麦克纳玛拉和约翰·麦克加荷恩。
20世纪,短篇小说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包括弗兰克·欧康纳和肖恩·欧法奥兰。
戏剧
肖伯纳尽管有文字记载的爱尔兰戏剧创作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1601年,公认的第一位爱尔兰剧作家却是威廉·康格里夫,他擅长写“复辟喜剧”。
19世纪的剧作家迪翁·布奇考特的喜剧创作风靡一时。然而直到19世纪末,爱尔兰戏剧才真正赢得了国际声誉。为爱尔兰戏剧赢得这一巨大声誉的作家包括萧伯纳、奥斯卡·王尔德以及叶芝于1899年于都柏林创建的“爱尔兰文学剧场”。萧伯纳的剧作具有典型的爱尔兰式的幽默和讽刺风格,代表作品包括《华伦夫人的职业》以及《回到梅瑟色拉》。奥斯卡·王尔德则是唯美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创作领域包括童话、小说、戏剧、诗歌等等。其剧作《莎乐美》被看作是唯美主义在戏剧领域的典范之作。
后来,叶芝在“爱尔兰文学剧场”的基础上创建了艾比剧院,其创作班底包括叶芝本人、格雷戈里夫人、约翰·辛格等。在诗人庞德的影响下,艾比剧院的创作受到东方神秘主义的影响,尤其是日本能剧的影响。此外,艾比剧院的一些剧本在创作中应用爱尔兰方言。这些特质都对后来的爱尔兰戏剧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20世纪爱尔兰戏剧持续繁荣着,代表人物包括塞缪尔·贝克特、布兰敦·贝汉、德尼·约翰斯通、布莱恩·弗里尔、托马斯·基尔罗、汤姆·墨菲、休·李奥那多和约翰·基恩。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塞缪尔·贝克特。贝克特受存在主义影响,创作了包括《等待戈多》在内的一系列表现现代社会荒诞、虚无特征的后现代主义剧作。贝克特被尊为“荒诞派”戏剧的大师。
20世纪盖尔语戏剧的创作也有所发展。建立于1928年的“盖特剧院”就致力于创作和传播盖尔语戏剧,在全欧洲范围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从70年代开始,一大批新生的剧院开始崛起,艾比剧院爱尔兰戏剧领域的统治地位受到挑战。这些新生剧院包括“焦点剧院”、“儿童剧院”以及“德鲁伊剧院”等等。这些剧院培养了大批杰出的剧作家、演员和导演。
爱尔兰最早的戏剧是用拉丁文在教堂演出的神秘剧。18世纪末,在爱尔兰的许多城市如贝尔法斯特科克韦克斯福德、沃特福德、基尔肯尼和利默里克等地都建起了剧场。爱尔兰的戏剧事业开始繁荣,一些世界闻名的演员和剧作家相继出现。
总结
19~20世纪20年代,爱尔兰人民的民族意识趋向高涨,纷纷要求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终于在1937年通过新宪法宣告独立。与政治上的独立运动相呼应,出现了复兴爱尔兰民族文学、语言、艺术的文艺复兴运动。在D.海德(1860~1949)领导下的盖尔学会提倡复兴盖尔语。该会的一个分支就是由W.B.叶芝(1865~1939)和格雷戈里夫人于1899年在都柏林建立的爱尔兰文学剧院。该院反对充斥伦敦商业剧院的庸俗社会喜剧,提倡挖掘爱尔兰题材,使用爱尔兰语言,表现爱尔兰人民思想感情的民族戏剧。它演出的第一部剧作即叶芝的话剧《凯瑟琳伯爵夫人》(1892)。继之,又上演了创始人之一E.马丁(1859~1924)、D.海德的一些戏剧。1902年,爱尔兰文学剧院改建为爱尔兰民族戏剧学会,叶芝任会长;其后又得到A.E.F.霍尼爱小姐的资助,在都伯林的阿贝街购置房产,改建为阿贝剧院,于1904年12月27日正式开幕。阿贝剧院作为爱尔兰戏剧运动的中心,培养了一批戏剧人才,形成了一个特别具有爱尔兰风格的戏剧流派。其中,著名作家有J.M.辛格,L.罗宾森(1886~1958)、H.欧文、S.奥凯西、P.V.卡罗尔(1900~1968)、W.波伊尔(1853~1923)等,著名演员有萨拉·奥勒古德、玛丽·奥尼尔,B.菲茨杰拉德、J.麦考马克等。
叶芝是爱尔兰文艺复兴的中心人物,他根据爱尔兰神话传说写成的散文诗剧《胡里痕的凯瑟琳》(1902年在阿贝剧院首演)以象征手法展示出爱尔兰贫困的根源,唤起了人民强烈的民族感情,为爱尔兰民族戏剧的繁荣揭开了序幕。格雷戈里夫人是爱尔兰民族戏剧学会的创始人、阿贝剧院剧团的核心。她为阿贝剧院写了很多独幕剧,代表剧作是以西爱尔兰方言写成的《散布消息》(1904)和《月出》(1907)等反映爱尔兰农村生活、充满爱国主义感情的短小喜剧。
辛格和奥凯西是叶芝与格雷戈里夫人发现和培养起来的两位新的爱尔兰天才。辛格的杰作《骑马下海人》(1904)和《西方世界的花花公子》(1907)以纯朴然而经过提炼的乡村方言,生动逼真地描绘了普通爱尔兰人的生活,塑造出悲剧和喜剧两类不同的人物性格。奥凯西的代表作《朱诺和孔雀》(1924)和《犁和星》(1926)以1916年起义和巷战为背景,热情歌颂了工人家庭的英雄母亲和广大民众为民族解放而作的斗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B.贝汉(1923~1964)和S.贝克特(1906~ )是两位受到世界承认的爱尔兰剧作家。贝汉出身于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主义者家庭;16岁参加爱尔兰共和军,曾因企图炸毁一艘英国战舰被送进青少年犯罪教养感化院3年。后又因政治活动被判入狱14年,6年后大赦获释。他的最早一部剧作《怪人》(1956)以幽默手法描写残酷的监狱生活,在题材和手法上均别开生面。其后的《人质》(1958)是对爱尔兰工人阶级生活的一种苦涩的冷嘲,被称为“20世纪的即兴喜剧”。贝克特的《等待戈多》(1952)揭开西方戏剧史新页,开荒诞派戏剧先河,表现了深刻的哲理与高度的技巧,因而在196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
当前,在都柏林每年一度的戏剧节上,经常展示出爱尔兰演员和剧作家们的活力和才干。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6 14:26
目录
概述
爱尔兰语
爱尔兰音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