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人,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
创业精神;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自主精神;闯荡天下、四海为家的开拓精神;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创造精神。
主要特点
温州人政界有
鲁松庭、陈进玉、朱小丹、仇保兴、钱建民、殷一璀、
徐止平、
赵郁馨、
寿嘉华、
吴启迪、项宗西、
孟建新、
洪锦炘等等,既有苏步青、
谷超豪、
姜立夫、
姜伯驹、
陆善镇、
杨忠道、
徐贤修等数百位数学大师,又有
琦君、
南怀瑾、
周瑞金 、
黄运特等杰出的作家,更有
林海帆、杨焕明、
蔡亦钢、
钟顺时、徐遐生、叶公抒、
滕锦光等世界知名的科学家。在年轻人关注的体坛、娱乐圈也有许多耀眼的朱启南、
叶荣光、诸宸、
戴丽丽、
周小菁、姜嘉镪、
白雪、
黄豆豆、
毛戈平、
陈学冬、
李慧珍、
周韵、
毛林颖、
曹众、
池长庚,请接着看
陶慧敏、
董思成……
人文概述
温州是一个只有11700多
平方公里的城市,于八十年代初借成为首批对外开放
沿海城市的春风,温州人因地制宜地全力发展轻工制造业。一下子,家庭作坊遍布全城,
市场经济异常火爆。通过多年地摸索滚爬,经历了无数风雨的温州民企逐渐地做大做强,不断地向外扩张了。如今,温州人的皮鞋、眼镜、阀门、打火机、服装、变压器、制笔、印刷品、锁具等等都名扬国内外,中国鞋王、笔王、锁王……比比皆是。
温州人的成功毫无疑问是奋斗出来的,改革开放30年来,温州成了中国
民营经济发展最迅速、活力最充沛的城市之一。温州最早冲破
计划经济的束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推进
所有制结构调整。其经济和
社会发展增长速度为世人瞩目。 温州民营经济占工业产值的95%以上,占
财政收入的70%以上,已经成为温州经济的主要支柱。依靠民营经济的推动,通过社会化分工和
专业化协作,全市相继建成了“
中国鞋都”、“
中国电器之都”、“中国汽摩配之都”等30多个全国性的生产基地,获得170多个个
中国驰名商标、50多个中国
名牌产品和100多个
国家免检产品,品牌总量位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
温州自古人杰地灵,人民勤劳智慧,独特的沿海优势和改革开放的政策,造就了“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温州人精神。正如国内外新闻煤体报道的那样,哪里有市场,哪里有商机,哪里就有温州人。温州经济最大的特点即民营经济或者说“老百姓经济”。
从1978年到2007年,
GDP从13.2亿元增加到2157亿元,年均递增17.4%;
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113.5元增加到2007年的8591元,年均递增15.6%;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1年的423元,增加到2007年的24002元,年均递增19.21%。同过去相比,温州的城市变大了,变高了,变美了。改革开放前,温州市区面积仅有20平方公里,如今发展到200多平方公里。
温州是在被外界长期争论的环境下发展起来的。有关温州的争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没有停止过,争论时起时伏。开始,争论围绕“姓社”还是“姓资”,后来争论的焦点是“姓公”还是“姓私”。尽管争论没有因温州的经济发展而罢休,但温州的发展也没有因争论而停止不前。“
温州现象”、“
温州模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眼球。多年来,学习温州、考察温州的人络绎不绝。以“中国民营之都”著称的温州,成了人们观察的对象、研究的课题、教学的案例。当然,大家更关心的不仅仅是温州的历史,而是,温州能否保持增长的势头?学温州到底学什么?作为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象的温州,是否代表了中国民营经济,乃至中国市场经济未来发展的方向?
无论是温州现象,还是温州模式;无论是新温州现象,还是新温州模式,似乎都不能准确地概括温州,描述温州。作为一种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象的温州,她的确不是“
舶来品”,但她不拒绝西方的真正有效益的理念、管理,她不盲从。温州的确还有许许多多深层的东西未被
经济界、学界、媒体所读懂,如温州为什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全国第一”?为什么敢向
传统理论、传统制度发起一次次冲击,并为民营经济赢得了一席又一席之地?为什么有那么多温州人活跃在世界各地?等等。这在其他地区是无法理解的,用温州现象、温州模式也没有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
组织机构
世界温州人联谊总会成立于2003年月10月12日,是世界温州人大会的
常设机构,由温籍
港澳台同胞、
海外侨胞、海外华人及国内各界知名人士组成。
有关部门、
企业界人士自愿组成的具有法人地位的
非营利性社会团体。现任会长赵一德,
余梅生为本会法定代表人,首届理事会有329人……
“
第二届世界温州人大会”于2008年11月9日下午在温州召开。来自世界上五十五个国家和
港澳台地区以及中国一百七十多个城市的逾千名温州人相聚在故里。他们当中不仅有
中科院院士,更有活跃在海内外商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精英。
“只有鸟飞不到的地方,没有温州人到不了的地方” 。一直以来温州人就是凭借着智行天下、敢为人先的精神,依靠自己能吃苦,不服输的意志,让温州人的足迹遍布于
世界各地。今天遍布于世界各地的200多万温州人以及温籍侨团、
温州商会成为了温州发展的独特资源。
如果说此次世界温州
人大会本该沉浸在喜庆祥和的气氛中,然而
金融风暴的阴霾却成为温州人不得不去直面的挑战。根据早前的
数字显示,2008年前三季度,受
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温州市GDP增幅比预期下降了3%,整个温州地区的外贸增幅已几近于零,部分
外贸企业被迫关停或倒闭。可以说此次金融风暴对于温州市的经济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创。
尽管
金融危机使
全球经济陷入了停滞不前的状态,但是祸兮福之所依,金融危机也动摇了
美元的霸主
地位,
国际金融体系,
金融秩序的改革呼之欲出,中国不会置身于全球
金融创新之外,挑战和机遇都是并存的,无论怎样恶劣的外界环境,唯有智者才能力挽狂澜,于挑战中寻求机遇,崛起后利于不败之地。而今金融风暴的风起云涌,对于温州人而言未尝不是再度崛起,再创辉煌的机遇。诚然只有信心和勇气在困难面前是决计不够的,那么冷静的分析,温州人究竟如何才能把金融风暴化作无限商机呢?
金融风暴必然会导致
发达国家生活成本的下降,人们对消费类产品的需求的标准自然就偏向于价廉物美,而这恰恰是中国商品和温州商品的竞争力所在。这些无疑不是中国趁机做大外贸出口的机遇。同时受金融风暴冲击,
美欧国家人才和技术的外流难以避免。温州市企业家不妨把海外人才吸引到
瓯江口这片沃土上来。据悉,2008年6月份以来,温州市的50多家企业已经与瑞典、
比利时等国的9个专家组织和德国、
俄罗斯的3家
猎头公司,就技术、人才等项目合作进行了交流洽谈。吸纳优秀人才为我所用,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也必定会给企业的发展和创新带来新鲜血液和能量。
温州商会
温州商会已经有100余年的历史。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左右),
温州商界人士为“保卫商业,开通
商情”,成立了温州历史上第一个区域性的商人统一组织——
温州府商会。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于1955年1月成立了温州市工商业联合会。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经批准于1990年9月建立了
温州市总商会。商会现办有工贸职业学校、总商会俱乐部、温州市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等服务机构,拥有16000平方米的商会大楼。
温州以市场取向的改革起步较早,
非公有制经济相对比重较大。
温州市总商会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成立了服装、眼镜、纺织品、家具、
合成革等25个直属行业商会,基层商会和团体会员200多个,企业会员数万家,与全国100多家友好商会和近百家海内外异地温州商会保持沟通和商务交流。
温州市总商会坚持以服务企业为宗旨,解放思想,务实创新,在参与
政治协商、改善会员结构、
拓展服务领域、探索行业商会党建途径和做好非公经济人士
思想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温州商会具有高度的民间性,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商会工作经验,受到国内外有关人士的关注。
温州名人
张俊森:著名华人经济学家,
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教授,
香港经济学会会长
林海帆:细胞生物学家,
耶鲁大学终身教授,耶鲁大学干细胞中心主任
徐遐生:四院院士,杰出的华人
天文学家,
加州大学伯克利
分校天文系主任,2002年任
台湾清华大学(台)校长
诸宸:
国际象棋女子
特级大师和男子特级大师双料称号获得者,世界上第一个在少年、青年、成年赛事上都获得世界冠军的棋手
陈进玉: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务院参事室主任
林彬:前中华民国
司法院大法官,去台后,历任“司法
行政部部长”、
台湾大学教授、“台湾当局领导人幕僚机构国策顾问”等
邱清泉:国民党高级将领,
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国民党整编第五军军长
胡炘:国民党高级将领,
陆军中将,曾任蒋介石的台湾当局领导人幕僚机构侍卫长
朱清益:中将军衔,
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
军区空军司令员
苏步青:中国杰出的数学家,
复旦大学名誉校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谷超豪:数学家,2009年度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
夏鼐:
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考古学家,曾任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
王均瑶:
上海均瑶集团第一任董事长,上海均瑶集团、
上海吉祥航空公司创始人,著名
温州企业家。
杨焕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所
人类基因组中心主任、研究员,主持完成“
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卷”
陈正祥:世界著名的
地理学家和
生态学家,曾任
联合国世界农业地理委员会主席、国际
能源委员会主任、欧洲能源
会议主席 陈孝曙:著名营养学家,原中国预防
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所长、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
亚洲营养联合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