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山东省泰安市辖区
泰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1994年,老区位于泰城东部,1995年经山东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高新区,2002年4月份之前,管理上与城南省级经济开发区、城西省级旅游度假区一个班子,一套人马,三块牌子。2002年4月份之后,泰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泰安经济开发区合署办公,泰安泰山旅游度假区分离出去。
区情概况
泰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泰安经济开发区)位于驰名中外的泰山脚下,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高新区,泰城现代化园林旅游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副中心。至2017年3月,泰安高新区辖区面积达到748平方公里,辖区人口约40万人,其中房村镇96平方公里、良庄镇137平方公里、徂徕镇140平方公里、化马湾乡100平方公里、天宝镇158平方公里,泰安高新区驻地实现了道路、供水、供电、供热、排污、通讯、场地平整等“七通一平”;新区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条件得天独厚,已实现道路、供水、供电、供热、天然气、排污、通讯等“七通一平”,建成了“六纵七横”100余公里的骨干道路网,各种配套管线同步敷设,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泰安高新区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输变电设备、矿山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产业。泰安高新区管委会代表泰安市政府在辖区内行使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和政治、社会事务管理权。高新区不断创新服务理念,倾力打造的“投资泰安,稳如泰山”服务品牌被评为山东省服务名牌。目标是建设成为工业经济发达、产业结构合理、经济实力雄厚、管理运转高效、设施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以现代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工业新城区。
泰安高新区以完善的基础设施、优美的生态环境、优质的管理服务,吸引了大批中外客商前来投资兴业。已有来自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和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区的客商相继在区内投资建厂。韩国现代重工、华鲁锻压、中国五矿、山东能源重装集团、泰邦生物、双驰汽车、鲁峰汽车、泰开电气、蒙牛乳业、中国重汽集团、山东煤机集团等一批项目落户高新区后,获得了丰厚的收益和真诚的回报。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星火科技园山东服装学院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山东医药技师学院泰山医学院新校区、泰山学院南校区、山东力明职业学院、凤凰小学以及龙泉小区、凤凰小区等在高新区获得长足发展,高新区社会功能日益完善。
泰安高新区是您理想的投资宝地,热忱欢迎海内外朋友到泰安高新区参观考察、投资兴业、创新发展。
历史沿革
1994年泰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老区位于泰城东部。
1995年经山东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高新区。
2002年4月份之前,管理上与城南省级经济开发区、城西省级旅游度假区一个班子,一套人马,三块牌子。
2002年4月份之后,泰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泰安经济开发区合署办公,泰安泰山旅游度假区分离出去。
2012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高新区。
2017年2月27日,泰安市政府区划调整会议召开,岱岳区房村镇良庄镇徂徕镇化马湾乡新泰市天宝镇整建制划归泰安市高新区。
2017年3月,泰安高新区辖区面积达到748平方公里,辖区人口约40万人。其中房村镇96平方公里、良庄镇137平方公里、徂徕镇140平方公里、化马湾乡100平方公里、天宝镇158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
坐落于泰山脚下的泰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泰安国家高新区”),201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高新区,现辖徂汶景区、徂徕山林场及北集坡镇房村镇良庄镇徂徕镇天宝镇化马湾乡6个乡镇(街道),总面积748平方公里,人口48.2万人。
现任领导
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宋鸿鹏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全区已形成输变电设备、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现代物流主导产业;着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
按照新功能区确定的“两山一河”(泰山徂徕山大汶河)旅游发展战略,将加快实施徂徕山汶河一体化开发建设,逐步形成独具徂汶特色的旅游产业格局,泰安国家高新区正不断聚集高新技术、现代高端服务文化旅游新兴产业,加快推进集群发展、创新驱动产城融合、多业共兴,全力打造泰安发展最具活力的科技新城、美丽新区,是企业投资兴业、共谋发展的风华宝地。
著名景点
新区规划
2004年泰安市委、市政府为加快泰安市工业化、
城市化进程,尽快实现经济强市目标,在泰城南部规划了50平方公里的高新区新区,具体范围是:京沪铁路以西,京沪高速铁路规划线以东,京沪高速公路以南,胜利水库南坝线以北。计划到2005年完成投资100亿元,开发面积20平方公里,进区项目达到200个;到2010年,完成投资250亿元,进区项目达到500个,基本完成开发建设任务,将其建设成为以现代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产业结构合理,经济实力雄厚,管理运转高效,设施功能完善,社区服务优良,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园林旅游城市新城区,成为市级经济的骨干力量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泰安市委、市政府赋予高新区市级经营行政管理权限和对当地经济、社会事务的领导管理权。
一是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完成了总体规划,于2004年6月份经泰安市人大审议通过,现己正式实施。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展开,进展迅速。为尽快完善高新区基础设施,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环境,计划投资2亿元以上(不含征地、拆迁费用),完成起步区路网建设。长城路高新区段(6.75公里)及起步区“三纵六横”9条公路(29.5公里)于2004年4月份、5月份全面开工建设,长城路主车道己建成通车,沿线的供水、排水、排污、供电、通讯、宽带网有线电视、天然气等管线全部敷设完成。起步区9条道路己开始摊铺沥青,2004年10月中旬建成通车。届时,高新区新区10.8平方公里起步区可实现“十三通一平”。三是在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坚持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开工建设两条线,达到了预期目标。首先,出台了高新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及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决定,成立了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强化招商引资和领导和管理机制。采取多种手段,实施全方位招商。高新区新区己批准项目61项,总投资40.7亿元。其次狠抓项目开工,建立了项目开工协调会议制度,成立了项目开工建设指挥部,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坚持一天一调度,协调各职能部门及园区帮助项目单位解决在规划、土地、建设、项目报批手续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开工建设。32个项目正在紧张施工,第二批26个项目也将陆续开工建设。四是社区建设正式启动,劳动就业工作已经展开。社区建设是百年大计,事关驻地村民的生产生活,也是加快高新区建设进程,实现开发建设与驻地经济协调发展,确保社会稳定的关键。行使对北集坡街道经济、行政和社会事务管理权后。高新区立即组织力量投入了社区建设工作,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关于搞好社区建设试点的意见》,规划建设了凤凰和龙泉两个社区。两个社区与凤凰小学于2004年7月9日同时开工,春节前村民可搬迁入驻社区。同时,积极做好村民的就业安置工作,制定了《扩大劳动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意见》和具体实施方案,引导驻地镇村组建了物业、建材、运输、餐饮、苗木绿化等11个专业公司参与高新区建设,解决了部分农民就业问题。通过这些措施,实现了高新区社区建设和劳动就业工作的良好开局。五是完成了财务大厅、办公大厅建设,建立了高效的管理服务机制,高新区政务大厅作为高新区创新管理运行机制,提高行政效率的集中体现,于2004年4月16日正式开工建设,2004年6月18日投入试运营,2004年7月1日正式对外办公。在政务大要分设了审批区、服务监督区、展示区,高新区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在大厅内设立了项目报建、审批、建设、土地、环保、工商、 税务、户政、人事、金融、律师、通讯、保税、信息、会计等40多个服务窗口,实行集中办公,一站式审批,一条友服务。制定了大厅各窗口工作职责工作规范,明确了服务标准、时限和政务公开的事项。经过两个多月的运行,服务大厅已经成为展示高新区良好投资软环境的“亮点”。2004年6月26日时任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张高丽来高新区指导工作时,及2004年8月28日中央统战胡德平部长等各级领导和海内外知名企业家来高新区考察时,对大厅建设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高新区新区是泰安市中心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2010年形成100平方公里城市框架的重任。高新区新区建设成后,将会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在经济效益方面,新区建成后,年可实现工业总产值450亿元,利税近35亿元。其中工业项目年可实现财政收入约17亿元。因此,高新区快速发展,对于迅速膨胀全市经济总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设经济强市至关重要。在社会效益方面,一是有利于促进劳动就业。到2010年,新区总投入将达250亿元,可创造20万个就业岗位,对提高我市的就业水平,维护社会稳定和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将产生重要的作用。二是有利于泰城人口的疏密和产业的转移扩散。高新区设计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000人,高新区的建设可容纳泰城转移出的人口,降低泰城人口密度。同时,泰城作为现代化园林旅游城市,城市中第二产业将逐渐向高新区转移扩散。从而对泰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改变城市整体面貌,加快现代化园林旅游城市建设进程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三是有利于形成现代化新社区、教育科研、医疗卫生中介服务公共服务设施,在内形成几个示范性社区中心,使高新区城市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为当地群众创造一个舒适便利、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四是有利于尽快形成对外招商引资吸引力。高起点的规划建设、完善的配套设施,便利发达的交通通讯、良好的区位优势、高效能的管理和服务,将使高新区成为泰安市最大、最具吸引力的招商载体。在环境效益方面,高新区以建设生产、生活与自然相协调的高质量“生态型”的现代化园林旅游新城区为目标,到2010年,将成为泰安市生产、生活环境美化、净化、适宜人居、创业、旅游的现代化园林旅游城市工业新城区。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1 09:03
目录
概述
区情概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