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化圈,即中国文化圈—是以
汉族文化为文化载体的区域的统称,是中国与环中国海周边国家、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上形成的以中国为中心、主体和主导的汉文化共同体。
名称称呼
“汉文化圈”(sinosphere)是指汉文化存在和影响的广大区域,是同西方——
基督教文化圈,阿拉伯——伊斯兰教文化圈,印度——
婆罗门教文化圈平起平坐的世界四大
文化圈之一。汉文化,又称为“华夏文化”“中华文化”“中国文化”。汉文化在中国形成之后,通过各种交往途径,传播到东亚和东南亚的其他国家。因此,汉文化存在和影响的东亚和东南亚地区被统称为“汉文化圈” 或者“汉文化区”。
传播背景
文化输出
汉文化发源于中原,春秋时代汉文化圏巳掩有黄河中游和下游流域。汉文化圈继续向外扩张,覆盖中国。
两汉时期派往越南的地方官吏都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整顿社会秩序,移风易俗,并实施儒学教育,输入儒家经典。汉平帝时交趾太守锡光“教导民夷,渐以礼义”;东汉时九真太守任延,明《诗》、《易》、《春秋》,儒学造诣颇深,且在越南建立学校,导民以礼义,使百姓得以粗通礼化。他们二人对儒学初传越南做出了贡献,史称“岭南华风,始于二守。”南海郡尉赵佗建立南越国后,即以诗书而化训国俗,以仁义而固节人心。越南士人亦络绎不绝地游学中原,并可以同样参加唐朝的科举考试,入仕为官。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如杜审言、刘禹锡、韩渥等都曾流域越南。越南李朝改变过去尤重佛教的政策,开始重视儒学,推行儒、释、道并尊的政策,并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不断提高儒学的地位。1070年,李圣宗在首都升龙(今河内)修文庙,成为越南修文庙之滥觞。自此,儒学在越南开始儒教化,孔子则开始偶像化。1075年,开始开科取士,通过科举选拔人才,越南的科举制自此实行。科举以儒、释、道三教经典为考试内容,儒学成为重要内容之一。陈朝进一步完善儒学教育,完善科举选官制度。立国学院,讲习四书五经。逐步确立了政教合一的统治体制,按照儒家学说更定刑律礼仪。
逐步瓦解
17世纪前后,清军未入关前就曾令:“若有效他国衣帽,是身在本朝,而心在他国。自今以后,犯者俱加重罪。” 他国衣冠指的就是汉族的服饰礼仪。
清军入关之后,统治日益牢固,谕礼部道:“向来剃发之制,不即令画一,姑令自便者,欲俟天下大定始行此制耳。今中外一家,君犹父也,民犹子也;父子一体,岂可违异?若不画一,终属二心...。
剃发令之下,汉族服饰礼仪消失。同时在其他方面开始防范汉文化。为汉文化在中国清朝时期日渐衰弱奠定了基础。
明朝的灭亡,清朝统治中国,标志着汉文化圈的解体。但是汉文化依然在汉文化圈其他国家占据重要地位,随着18世纪末,由于西方文化强势进入汉文化圈,引发了脱汉运动以及汉字拉丁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标志着脱汉运动在
中国本土达到高潮。
18世纪后半期,日本签订
神奈川条约及江户条约向美国等西方列强
开放门户,大量洋人涌入日本贸易,带入新物件、新概念来,引发日本语言文字的改革运动。18世纪末的语文改革主张大概分做3方面:主张全部使用「
假名」、主张「罗马字化」、限制汉字的使用数量。
明治维新前1年,
前岛密向
德川幕府提出《废止汉字的意见》,主张废除汉字、完全采用假名,建立口语的书写方式,做到「
言文一致」。创立庆应大学的教育家
福泽谕吉于1873发表《文字之教》,倡议把罕用、复杂的汉字去掉,只保留二、三千字的数量。20世纪以后,日本政府为著解决罗马字方案的问题,于1930年设立「临时罗马字调查会」,1937年发布训令式的拼音方案。
作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
儒教伴随封建制度的解体而丧失了统治地位。旧时宣讲儒学的
成均馆、书院被新式学校代眷。 1893年,科举被废除,
文庙及启圣祠亦久辍祭祀。1949年朝鲜废除汉字、完全使用
朝鲜文。
19世纪法国势力进入越南以后,越南的传统政治、文化架构开始改变。1884年,越南被迫签订《
顺化条约》,沦为法国的殖民地。法国以武力建立殖民的政治架构以后,废止越南的
科举制度、进行文化的解构。法国统治者认定「汉字」是造成越南人爱慕「中原」、继续和中国合作的重要因素。若用「法文」取代「汉文」,一时得可能有困难,不如推行
罗马化的「
越南文」,等越南人接受罗马字后才有可能接受同样用罗马字书写的「法文」。越南的知识份子则透过推动越南语文来普及知识、加强民族意识、累积政治反抗的资源。1945年越南宣布独立、建立
越南民主共和国政治架构以后,
胡志明遂宣布越南语文的国语地位、罗马字化,建立越南的文化架构,切断和中国的文化联系,替越南的政治、文化独立铺路。越南文的使用人口数从1945年的14%上升至1959年的79%。
地理范围
汉光武帝赐日本「汉委奴国王」金印。虽然日本不受中国统治,但因为汉唐的影响力,中国变做日本模仿的对象,直到
明治维新以后。
西元939年,
南越利用唐朝大乱脱离中国直接统治。
越南李朝和陈朝(西元1010-1428)引进汉文明,也用
科举制度来强化「儒家思想」稳定朝代的封建基础。不管大人小孩,谁去上学都只学中国历史,而不学本国史。诗赋文章也要取典于中国,对本国之事则是只字不提。越南人把本国历史看成微不足道,论为知之无用。
文化特征
文字
汉文化圈的书写系统是汉字。用于东亚各国的汉字以及汉字承载的儒家思想是维系汉文化圈共同心态的基石。
东亚地区存在的卓尔不群的
汉字文化从心理上和思想上把各国联系起来了。直到 20 世纪初,汉文化圈主要以汉字为书写工具,东亚知识人写作了大量的汉文作品,出现了汉字诗歌以及史学。如日本官方用汉字编写的《
古事记》和《
日本书纪》。朝鲜历史书《
朝鲜王朝实录》,《燕山君日记》等。
新罗和
高丽王朝(918-1392)积极模仿唐朝,确立
科举制度,中国的经书变做朝鲜人必修的课程,汉字的正统地位稳固起来。日本
三省堂出版的《
大辞林》中关于《千字文》的词条也言“平安时代后期起,被用于儿童汉字习得教育”。
19世纪30年代《千字文》的欧译者们,都认识到了汉文对形成东亚三国“共同语”的作用。尤其被使用于商用文和学术、宗教文书中。”用来阐释汉字以及
汉字文化的中华哲学思想的主流乃是
儒家文化,假借了汉字作为语言书写符号的民族区域之文化思想,其主体也不可避免地由儒家文化来承担。
习俗
越南、日本、朝鲜在汉文化的影响下,以四书五经为基础形成了相似的冠婚丧祭的习俗,衣冠制度以及历法。
中越韩日遵循共同的婚礼
六礼,即
纳采、
问名、
纳吉、
纳征、
请期、
亲迎。纳采就是求婚,问名为请教女子的姓名,纳吉为占卜
生辰八字是否合适,纳征为交纳彩礼,请期为确定迎亲日期,亲迎为迎接新娘。
中越韩日都遵循丧服、
丧制的礼仪,主要表现为
披麻戴孝、招魂等等
礼节。
根据
儒教经典,
汉字文化圈都祭祖,祭祀日月、星辰、
社稷、山川、
大傩。还有
祭孔和朝鲜释奠祭。
祭孔是汉文化圈的共有礼仪。依高丽史记载:国初起于
国子监设
文宣王庙-
文庙,于每年春、秋之上丁(即汉历二月与八月之初丁),在文庙祭祠先圣和先师之仪式,又名释菜,或释奠祭,释与奠两字有放下之意,同时又指准备简单菜蔬以祭祠而言。日本
朱子学一代宗师
林罗山在的
德川家康的支持下建立了
孔庙,也就是后来的
汤岛圣堂,开启了国家
祭孔,此后
文庙遍布日本。
服饰
自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基本形式,历经周朝礼法的继承,到了汉朝形成完善的衣冠体系并普及至民众,还通过儒教和中华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日本、朝鲜、越南均曾颁布法律效仿汉衣冠制度。考证复原十二単的日本江户时代的《装束要领抄》承认:“厩户皇子始定冠位十二阶大宝以降,沿唐衣服而其制大同小异益。本邦通中华也始于汉,盛于唐世时。朝廷命贤臣因循于徃古之衣冠而折衷于汉唐之制,其好者沿焉不好者草焉而为。本邦之文物千岁不易之定式也。如宋景濂误曰:“千来犹效,汉衣冠元是”。本邦之古传也岂效汉唐之制而已乎。故夫圣世始为衣冠而美风俗,以正上下礼仪,人无礼仪则何为人?岂非当务之急乎?”
建筑
东亚建筑文化圈的形成,是以
汉族建筑以及佛教建筑为基础和纽带的。1942 年 7 月 20 日,
日本建筑学会大东亚共荣圈历法
传统历法,就是
汉历(现被误称为农历),属于阴阳合历,以十二个
朔望月为一年,
二十四节气来反映季节变化。中国从古至今一直使用它。中国在辛亥革命使用西历后,曾强行废除汉历,但终因国民反对而继续保留了汉历。
传统的节庆,一直也是使用汉历日期,比如新年(春节)——汉历正月初一、元宵节——汉历正月十五、端午节——汉历五月初五、乞巧节——汉历七月初七、中元节(
鬼节)——汉历七月十五、中秋节——汉历八月十五、重阳节——汉历九月初九,等等。
在汉文化圈内的诸国,如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琉球等古时候也一直使用汉历作为记事日历。节庆也当然的使用汉历。直到19世纪西方列强的进犯,西方文化的兴起。汉文化圈内的诸国逐步采用西历,
汉历逐步被废止。如
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全面采用西历,把许多节庆改用对应的西历日期。朝鲜韩国越南等虽然也改用了西历记事,但还保留使用汉历用于节庆。
宗教
以《尚书》(传本来自汉人
伏生)为首的儒家经史体系不仅仅是中国的历史记忆,也是整个汉文化圈的历史记忆。
朝鲜佛教、
韩国佛教、
日本佛教以及
越南佛教都源自中国,使用汉文佛经,亦同属
汉传佛教。汉传佛教在公元 6 世纪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得到了
圣德太子的大力支持,并在
大化革新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中国汉传佛教八大宗(
律宗、
三论宗、
净土宗、禅宗、
天台宗、
法相宗、
华严宗、密宗)在东亚佛教史乃至哲学史、思想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禅宗是佛教与中国
儒教等
本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产生于唐代,随即传人日本,因其倡导简单易行的修炼方式,得到日本社会下层人民的信奉,成为日本影响最大的佛教宗派。
日本禅宗中势力和影响最大的是
临济宗和
曹洞宗。汉传佛教传播广,历代
高僧东大寺是日本汉传佛教早期历史中最具大规模的宗教建筑。
律令
日本《养老律》,古代朝鲜成文化的法典《经济六典》和《
经国大典》都是在汉唐律令影响下完成的。
主要影响
汉文化的影响不仅仅限于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汉文化也通过著名的丝绸之路向西传播,还通过西方传教士被介绍到欧美。但是,比较而言,汉文化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影响更大,因此形成著名的汉文化圈。综上所述,尽管在汉文化圈内,各国受汉文化影响的程度不一,内容有别,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各国都受惠于中国的语言与文字。此外,还需指出的是,汉文化在被传播的同时,也得到不断的更新。汉文化圈内的各国家,一方面是汉文化的受益者,另一方面又为汉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各自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