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明
越南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
胡志明(越南语:Hồ Chí Minh,1890年5月19日—1969年9月2日),原名阮生恭,学名为阮必成,在法国中国时分别化名阮爱国、李瑞、宋文初、胡光等。越南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越南民主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越南劳动党(今越南共产党)的创建者,曾任越南民主共和国(今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主席(1946年-1969年)兼政府总理,越南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主席。
人物生平
家世出生
越南阮朝成泰帝成泰二年四月初一(1890年5月19日),胡志明(幼名阮生恭、青年名阮必成,还有诸多时期的化名,本词条统一称胡志明)出生于乂安省英山府南坛县金莲乡黄筹村(今越南乂安省南坛县金莲社黄筹村)的外祖父家中。父亲阮生辉(又名阮生色)于成泰十三年(1901年)科举考中副榜,以教书维生;母亲是农民。
胡志明在父亲居住的、距黄筹村2公里的金莲村(今南坛县金莲社金莲村)度过了自己的青少年时期。阮生辉担任过几年县官职务,因不愿向法国殖民者献媚而被罢官。阮生辉后迁至越南南部当汉方医师。受家学影响,胡志明本人的汉语官话说得极为流利,仅略带广东口音,亦会流利粤语。他从小学习汉文诗书,后又学习拉丁化越南国语(参见词条越南语)。
投身革命
在越南人民遭受殖民奴役的岁月里,胡志明的家乡乂安省是抗法斗争蓬勃发展的地区。越南民族解放运动的早期领导人潘佩珠就是乂安人,与阮生辉素有交谊。胡志明的姐姐阮氏清和哥哥阮生谦都曾参加抗法爱国运动,遭到监禁和流放。因此,胡志明少年时受先辈爱国思想薰陶,怀有抗法救国志向。成泰十七年(1905年),他进入顺化国立学校读书时,已经开始参加了秘密的反法活动,为爱国人士传送情报。
维新四年(1910年),胡志明辍学到潘切,在育青私立学校当教师。维新五年(1911年)10月,胡志明在西贡市(今胡志明市)培训海员和海运工人的“百艺学校”学习三个月。同年底,胡志明化名阿三,到法国联合运输公司的商轮“拉图什·特雷维尔”(Latouche Tréville,一译拉都舍·特莱维勒)号上当厨师助手,远涉重洋,去海外寻求救国的道路。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想出去,看看法国及其他国家。在看看他们怎么做之后,我会回国帮助我们同胞。”期间,胡志明遍历法国英国美国德国阿尔及利亚与刚果等国,靠做伙食管理员、帮工杂役、烧锅炉工人、旅馆待役、园丁、洗印照片等工作维持生活。
在海外的经历中,使胡志明目睹资本主义世界的黑暗与社会的不平,看到了被压迫民族的悲惨命运,从而加深了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罪恶的认识,深感各国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斗争的必要性。
与建法共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胡志明住在法国巴黎,投身法国工人运动,加入法国社会党。在这同时,他积极联络居住在巴黎和法国各地的越南侨民,组织了“越南爱国者联谊会”。
启定四年(1919年)初,巴黎和会召开,胡志明取别号阮爱国,代表“在法国的一批越南爱国者”,向各国代表团递交了一份备忘录,提出了各民族权利的八项要求。要求法国政府承认越南人的自由、民主、平等和自决权。但是,巴黎和会侧重在处理欧洲的民族自决,并不理睬殖民地人民的独立要求。不过,这份备忘录一经公布,立即引起国际舆论对越南独立问题的关注,在越南人民特别是旅法越侨中产生很大反响。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列宁主义的广泛传播,对胡志明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启定五年(1920年),苏俄领导人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发表了《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提出了殖民地附属国革命运动的纲领和路线。胡志明从提纲中得到深刻启示,并从此站到了共产国际一边,在此年12月于法国图尔召开的法国社会党第十八次大会上,胡志明赞成列宁发表关于民族与殖民地问题的文章,与属于第二国际的法国社会党决裂,赞成成立法国共产党。由此,他成为法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越南首位共产党人。
在法国期间,胡志明与留法勤工俭学的中国革命同志周恩来等结识,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他还同法属非洲殖民地的一些爱国者一起,创立了“殖民地各民族联合会”,担任执行委员会常委和联合会机关报《穷苦人报》的主任兼总编辑。他经常在《穷苦人报》上发表文章,还为法共《人道报》、法国总工会的《工人生活》等报刊撰稿,揭露殖民主义的种种罪行,启发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觉醒。胡志明的文章和《穷苦人报》,由越南或法国海员秘密带到越南,对越南人民的抗法斗争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启定八年(1923年),胡志明前往苏联,随后出席农民国际会议,当选为农民国际执行委员。翌年(1924年),他以法共和法属殖民地代表的资格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并就民族和殖民地问题作了发言;接着又出席了红色工会国际“三大”、青年国际“四大”和妇女国际等代表会议。同时,进入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此后,胡志明积极投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通过上述革命实践,胡志明由一个爱国主义者逐步转变为共产主义者。正如他自己所说:“起初,正是由于爱国主义而不是共产主义,引导我信仰列宁,信仰第三国际的。我在斗争中,一边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一边做实际工作,逐渐懂得:只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才能够把被压迫民族和全世界劳动人民从奴隶的枷锁下解放出来。”
辗转中越
启定九年(1924年)底,胡志明从苏联到了中国广州。他化名李瑞、老王等,一面参加中国的国民革命运动,同时为推进越南的革命运动和在越南建立无产阶级政党进行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当时的广州是越南和东南亚各国的革命者向往和云集的地方。越南的抗法组织,如潘佩珠领导的越南光复会(后改名越南国民党),范鸿泰、胡松茂、黎鸿峰等爱国青年组织的“心心社”,都在这里开展活动。胡志明在广州期间,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他曾为中国革命家孙中山的苏联籍政治顾问米哈伊尔·马尔科维奇·鲍罗廷担任翻译;参加中国共产党的内部材料翻译和对外宣传工作,并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组织和训练越南革命者。在此期间,他一度自称为“P.C.林”,有时自称王达人、王光生、黎安南等。
启定十年(1925年)6月,胡志明以“心心社”为基础,创立“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这个组织是越南共产党的前身,核心是“共产团”,机关刊物为《青年周刊》,总部设在广州文明路13号。胡志明除选派一些越南革命青年进入黄埔军校或送往苏联学习外,在广州举办了短期的“特别政治训练班”。他亲自讲课,也请中国共产党的负责同志讲课,启定十年(1925年)至保大二年(1927年),共培训和送回国200多名干部,为发展国内革命运动和建党打下了组织基础。胡志明还将这一时期的讲稿辑成《革命之路》一书,阐述了越南革命的基本战略和策略,为建党奠定了思想基础。
在广州活动期间,胡志明不仅与中国共产党人并肩战斗,互相帮助,结下真挚友谊;他还在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的帮助下,同朝鲜、印度尼西亚、马来亚和印度等国的爱国者一起,组织“东亚被压迫民族联合会”,为加强国际反帝反殖的统一行动而努力。
保大二年(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后,胡志明被迫离开中国去苏联。此后,他曾参加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世界反帝同盟大会。保大三年(1928年)秋,胡志明从欧洲到了暹罗王国(今泰国)。他化名陶九,在越侨居住区开展革命活动。
保大四年(1929年),在革命运动高涨的形势下,越南的北、中、南三个地区先后出现了三个共产主义组织,各自独立活动。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胡志明从暹罗到了当时被英国殖民的香港,易名宋文初,代表共产国际于保大五年(1930年)2月3日召集了党的统一会议,三个组织合并,建立了越南共产党。会上通过了胡志明拟定的《简要政纲》《简要策略》和《党章》。2月3日也成为当代越南共产党的建党纪念日。同年10月,他主持召开党的第一次中央会议,通过党的第一任总书记陈富起草的《资产阶级民权革命论纲》,并将党的名称改为“印度支那共产党”。胡志明虽然没有担任党中央的领导职务,但作为共产国际东方部委员和党的创始人,他直接指导着越南的革命斗争。
早在保大四年(1929年)10月10日,印度支那法庭就因胡志明参与革命活动,在他缺席下宣判死刑,其后法国政府一直通缉他。保大六年(1931年)6月,胡志明在香港被捕,关押于中环域多利监狱港英政府没有足够理据把他引渡回越南,法理上只能把他递解出境。世界反帝同盟和红色国际救济也积极组织营救。然而港府打算把他送上一艘法国船遣返原居地,即是同样送回越南。如果照此安排,胡志明难免一死,胡志明的代表律师罗塞毕因而申请人身保护令,暂缓递解,并向法庭申请撤销递解令。经多番诉讼,案件上诉至英国枢密院。翌年(1932年)6月,在英国伦敦的代表律师与香港政府的律师达成庭外和解,确认香港法庭的递解出境及上船令的合法性,但再不会指定胡志明须被送上法国船或递解返印度支那或任何法属殖民地。胡志明可就自己的意愿离开香港往任何地方。
保大八年(1933年)春,胡志明获释。他路经上海,通过孙中山夫人宋庆龄与中国共产党取得联系,又取道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到达苏联莫斯科。他先后进入列宁大学和共产国际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研究院,担任越南组组长,研究越南革命问题。
中国抗日战争全面展开时,胡志明于保大十三年(1938年)从苏联到中国经新疆西安,又从西安到了延安,住在枣园。在延安,胡志明在参加中国革命的同时,也随时关注越南国内的革命形势发展。不久,他又化名胡光,作为中共八路军办事处成员,与叶剑英等南下,相继在桂林衡阳贵阳重庆工作。在重庆,他再次见到了周恩来。
领导独立
胡志明不仅为中国抗战作出宝贵贡献,同时利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条件,以八路军军人身份,在邻近越南的中国西南各省开展工作,加强与在中国活动的越南革命者的联系。保大十五年(1940年)初,胡志明经中共同志的帮助,在昆明与冯志坚、黄文欢等越共党员取得联系,同国内党组织建立了关系。他亲自指导在云南的越党海外部的工作,在越侨中开展活动,并决定把斗争由边境地区逐步转移到越南国内。
保大十五年(1940年)9月,日军侵入印度支那,法属印度支那当局与日本签订《日法共同防守印度支那协定》,形势发生变化。10月,胡志明从昆明来到桂林,领导在桂林的越南革命者成立了“越南独立同盟会办事处”。同年12月,胡志明从桂林到靖西,越共中央派黄文树、长征、黄国越到靖西会见胡志明。胡志明在靖西开办政治训练班,帮助越南革命者提高政治理论水平。
保大十六年(1941年)2月8日,胡志明从靖西进入越南,取名秋翁,在高平省河广县北坡直接领导革命运动。同年5月,他在北坡主持召开党中央第八次会议。会议作出了关于广泛团结越南人民,建立民族统一战线——“越南独立同盟”,组织游击队,准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的历史性决议。5月19日,“越南独立同盟”宣告成立,胡志明任主席。为了开展武装斗争,他指示组织武装自卫队,亲自编写《游击战的打法》《中国游击战争的经验》等学习资料。此后,以越北山区为根据地的游击战争便蓬勃发展起来。
为了与中国抗日民主力量取得联系,以推进越南的民族解放斗争。保大十七年(1942年)8月13日,正式化名胡志明的他再次来中国,由中国边民杨涛带路,准备到重庆去会见中共代表团,途中被德宝县足荣乡的国民党乡公所扣留并被押送回靖西。后经国民政府领导人蒋介石批准,又秘密移往桂林、柳州等地,关押在国民党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部。在一年多艰苦的狱中生活期间,他被押解走过广西13个县,坐过18个监牢,写下了100多首汉文诗歌,抒发了对越南民族解放事业的必胜信念,以及为这一事业献身的坚强志向。以后以《狱中日记》发表。其中的《越有骚动》一诗写道:
宁死不甘奴隶苦,义旗到处又飘扬。
可怜余做囚中客,未得躬亲上战场。
保大十八年(1943年)9月胡志明被释放出狱。当时有数百名因抗日起义失败流亡到中国的越南青年,被国民党军队收容后,正在国民党第四战区的干训团受训。在柳州的越南国民党人阮海臣,利用中国国民党的支持,串联这批越南人,于1942年底在柳州成立了“越南革命同盟会”。胡志明在柳州参加了越南革命同盟会的活动。越南革命同盟会以“抗日反法”为口号,表示愿意接受第七战区司令张发奎的指挥和受国民政府的指导,并要求给予援助。从保大十六年(1941年)至保大十八年(1943年)间,胡志明所需的军火几乎都是当时国民党政府由重庆接济的。后来由于滇缅公路关闭,运输不便,改从广西、广东以南地区接济。张发奎与中国远征军总司令部外事处长萧文都曾给予不少援助。
保大十九年(1944年)夏,柳州被日军占领前夕,胡志明带领几十名越南青年由柳州经龙州回到越南。但由于安全原因,广西边境地区中共地下党组织决定将胡志明接到中越边境中国一侧居住。8月,胡志明来到广西那坡县平孟乡弄依村,由中共地下党组织安排在农民林建通家中。村里的中共党员和群众都组织起来,为胡志明站岗放哨,传递消息。一次民团来到村中搜索,当时胡志明正在生病,弄依村的中共党员苏忠良立即把胡志明背到山上隐蔽起来。后来,为了胡志明的安全,苏忠良等人在森林中搭起一间草棚,作为胡志明的住所。胡志明在这里发出不少指示,指导越南革命斗争。同年12月22日,根据胡志明的指示,越南人民军的前身——越南解放军宣传队成立,这一天也成为当代越南的建军节。
保大二十年(1945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行将结束时,日、法之间在印度支那的矛盾激化。 3月9日,日本发动推翻法国统治的军事政变,独占印度支那三国。以胡志明为首的党和越盟总部领导越南人民掀起抗日救国高潮。5月,胡志明从高平南下转移到宣光省山阳县的新潮乡。他从这里发出重要指示,将越北六省的革命根据地合并为统一的解放区,将各支抗战游击武装组成越南解放军,为夺取全国政权准备条件。
保大二十年(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6日,在越北根据地宣光省山阳县新潮亭,国民大会召开。会上通过了越盟的十大政策,选举产生了中央民族解放委员会,即临时政府,胡志明为临时政府主席,迅即发表《总起义号召书》。越南人民响应胡志明的号召,发动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斗争浪潮席卷全国(参见词条越南八月革命)。8月9日,河内起义成功。24日,阮朝末代皇帝阮福晪退位。9月2日,胡志明在河内巴亭广场50万群众参加的大会上,宣读了亲笔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国的诞生。同时越南全国进行自由选举,成立国会并通过了越南首套《民主宪法》。
坚持抗战
主词条:越南抗法战争
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后,法国为恢复殖民统治卷土重来。在十分困难的形势下,胡志明号召人民加强团结,消灭外国侵略者;提出“一面抗战,一面建国”的口号。1946年3月2日,通过普选,召开了越南第一届国会。在会议上,胡志明当选为越南抗战联合政府主席兼任政府总理(兼总理至1955年)。在11月9日召开的一届国会二次会议上,胡志明当选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主席(在1960年7月7日召开的二届国会一次会议和1964年6月27日召开的三届国会一次会议上,胡志明连任国家主席)。
为了赢得时间,准备长期抗战,胡志明率代表团访法,与法国政府谈判。1946年两国先后签订了“三·六初步协定”和“九·一四临时协定”。越南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做让步,法国承认越南为“一个自由的国家”,为刚成立的越南政府巩固革命力量争取时间,做长期抗战准备。但在这年底,法国政府悍然撕毁协定,发动全面侵略战争。12月20日,胡志明发表《告越南人民书》,号召人民反抗侵略,拯救祖国。
在胡志明领导下,越南人民进行了抗法战争。这场正义战争得到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1950年初,胡志明秘密访问中国,与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会谈,中共中央决定大力支援越南抗战。在中国的援助下,同年秋,越南人民发动“边界战役”。胡志明不辞辛劳,长途跋涉,亲临前线,与中国顾问团代表陈赓韦国清一起指挥作战。这一战役的胜利,粉碎了法国封锁越中边界,孤立越南的阴谋,清除了边界线上许多法军据点,巩固和扩大了抗战根据地。
在抗战胜利发展的形势下,1951年2月,在越北解放区召开了印度支那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决定将党的名称改为越南劳动党(1976年改名越南共产党),选举胡志明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此后,胡志明成为越南党政领袖直至逝世。
胡志明在这次大会的《政治报告》中批驳了抗法战争是“飞蝗踢大象”的悲观论,他号召全党全民积极准备,促进抗战进入总反攻。经过九年的艰苦奋战,尤其是1954年的奠边府战役大胜法军,迫使法国政府在同年7月签订了《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由于美国的插手,日内瓦协定签订后不久,以北纬17度线为临时军事分界线越南被分割成南北两方,在美国的扶植下南方建立了亲美的越南共和国
致力统一
主词条:越南战争
抗法战争结束后,胡志明领导越南北方人民恢复经济,完成土地改革,开展经济和文化建设,同时以北方为基地支援南方人民的斗争,反对美国侵略的斗争。1959年,胡志明秘密派遣越南人民军士兵潜入南越组织游击队,进行反美游击战。在1964年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借助北部湾事件扩大战事后,胡志明继续领导北越政府进行统一越南的越南战争。
在新的斗争阶段,胡志明身居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地位,但始终保持地下革命活动和抗法战争年代那种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他身着普通的咔叽制服,穿一双橡胶凉鞋,几乎走遍北方各省,与工人、农民同甘共苦,为干部和群众树立了榜样。1963年,他谢绝了国会授给他最高荣誉——金星勋章的建议,希望待祖国统一、同胞团聚时,由南方人民授予他这份崇高的奖赏。
胡志明代表越南党和政府多次访问社会主义国家、第三世界和其他友好国家,以加强越南的国际联系,支持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斗争。
1960年代中苏交恶后,越南在两国之间左右逢源,同时从中苏两国获得为继续与美国的越南战争而必须的经济、军事援助。胡志明积极承担了调和两国矛盾的劝说工作。1960年8月,他再次来到中国,希望能帮助中苏两党、两国尽快对话,消除隔阂,恢复团结。毛泽东称赞胡志明是“和平的使者”。
因病逝世
1969年初,胡志明的病情开始日趋加重。9月2日9时47分,胡志明因心脏病逝世,享年79岁。临终前,他确信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事业尽管还要经历更多的艰苦和牺牲,但一定能获得完全胜利”。
由于胡志明的逝世日与他所创建的共和国的诞生日恰巧在同一天,越南劳动党不愿把越南人民的“悲痛日”和共和国的“国庆节”放在同一天,否则今后的节日庆祝和共和国缔造者忌日的纪念活动将不好安排。于是,越南劳动党中央开会讨论后决定,将胡志明的逝世时间公布为9月3日9时47分,而不是他真正去世的9月2日9时47分。
尽管胡志明表达了最强烈的遗愿要将遗体火化撒在越南南、中、北三地,但他的遗体还是经防腐技术被保存在水晶棺内,放置在胡志明纪念堂
9月3日晚,周恩来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离京飞往河内吊唁胡志明。9月9日,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柯西金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均出席了在河内巴亭广场举行的胡志明国葬礼。
1975年,北越军队攻占南越原首都西贡市,西贡市也因纪念胡志明而改名为胡志明市,越南完成统一。
主要影响
思想
胡志明领导越南人民革命的过程中,吸收了越南传统的政治思想文化、儒家思想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及民本思想、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中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并在接触马克思主义后,将其作为了思想的理论基础,从而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思想体系。
关于民族解放、阶级解放、人类和社会解放的思想
胡志明认为,越南革命的道路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旨在解放民族、解放阶级、解放人类和社会,使每个人都能拥有温饱、自由、幸福的生活,能全面发展。其一贯的思想是民族独立、民权自由、民生幸福。
根据胡志明的说法,民族解放、阶级解放、人类和社会的解放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因为民族解放是阶级解放、人类和社会解放的前提和条件。然而,阶级解放、人类和社会解放也将巩固、肯定和保护民族解放。在民族解放革命中,被殖民的国家必须积极进行民族解放革命,这样才可能在无产阶级革命中取得胜利。在这一革命中,人类解放是革命的最高目标。
关于民族独立与社会主义紧密相连的思想
胡志明深知,民族独立必须与社会主义联系起来,民族独立才能稳固。他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是符合越南客观规律的正确的发展道路。这一点可以由以下几点充分论证:
可以说,胡志明所描绘的社会主义,不仅可以牢固地保护民族独立取得的成就,而且将使人民幸福,同胞温饱,为民族和人民的新发展创造条件。因此,胡志明将民族独立与社会主义紧密相连。这是他思想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关于将民族力量与时代力量相结合的思想
对于胡志明来说,民族力量就是爱国主义的力量,是为独立、自由不屈不挠、英勇斗争的意志,是民族自立自强的意识和团结的精神。时代的力量,胡志明从自身的革命活动实践中得出了结论。胡志明了解到:“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尽管肤色不同,但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人:剥削别人的人和被剥削的人。”此外,帝国主义国家不仅仅在殖民地上压迫和剥削,他们还从殖民地国家招募士兵来镇压这个国家。正因为如此,人民和被压迫的殖民国家需要团结起来,对抗共同的敌人。
胡志明认为,时代的力量包括民族解放斗争运动,工人的革命运动,资本主义各国劳动人民,社会主义运动,因为和平、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的运动,东方人民的革命运动等的力量。懂得争取国际的支持是革命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同时,越南始终将自己的斗争与民族解放运动、与刚刚赢得独立或正在为争取独立和自由而奋斗的国家的人民联系起来。
因此,将民族力量与时代力量相结合,才是将真正的爱国主义与纯粹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相结合。
关于人民的力量,全民族大团结的思想
胡志明认为,人民群众是劳动者,“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群众知道解决问题最简单、最快速、最齐全的方法,而那些有才的人,大部分团体,思考很久却依然无解”。人民群众是决定历史的人,在革命事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国家的根本。
胡志明还指出,民族大团结是一项基本、始终如一的长期战略,是革命成功的关键和决定性的问题。这是集结一切力量,旨在形成和发展全体人民与民族和人民的敌人作斗争的强大力量的战略。团结可以创造力量,是一切成功的源泉。
在胡志明看来,民族团结被确定为党的主要目标和使命,必须贯彻于各个领域,从道理、主张、政策到实践活动。他认为,民族大团结是全体人民的大团结。因为革命是人民的事业,不是一两个人能做的事。全民大团结意味着要将所有人集合在一个共同的斗争中。建立伟大团结的基本原则是确保民族的最高利益和各阶层人民的基本利益。
关于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建设因为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的国家的思想
胡志明认为,民主意味着“人民才是主人”。他强调:“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民主的国家,意味着国家是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我们的制度是民主制度,也就是说,人民才是主人”,“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民主的国家,最高地位属于人民,因为人民才是主人”。
胡志明认为民主体现 在确保人民的权利,确保公民的权利,不允许任何人利用和滥用“民主”来侵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总的来说,胡志明和他领导的越南共产党,将马列主义同越南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战略,取得了八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八月革命胜利后,胡志明又吸取了“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建设理念,提出“建立一个因为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理想,使其思想成为了越南共产党当时与今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指路明灯。
外交
与中国、苏联
胡志明担任越南领导人期间,制定并坚持与中国友好的方针。他曾访问过中国的许多地方,盛赞越中两国是“同志加弟兄”“恩深、情重、谊长”,多次访问中国,为巩固和增进越中两党、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作了不懈的努力。
1950年1月,胡志明秘密抵达北京,请求中国政府的帮助。最终,中国国家领导人毛泽东等决定满足胡志明的要求,对越南承担国际主义义务,提供无偿援助。在中国政府的帮助下,越南人民在1954年取得了奠边府大捷,迫使法国在同年7月签订了《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越南北部获得了解放。1955年6月23日,在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姬鹏飞和越南驻华大使黄文欢的陪同下,胡志明对中国进行首次正式访问。25日,胡志明一行到达北京。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亲自前往机场迎接,并为其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胡志明离京回国时,毛泽东又亲自前往机场送行。越南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支持和帮助中国,1963年刘少奇和胡志明联合发表声明,越南重申了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地位的立场。越南还支持中国政府在中印边界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支持中国在西藏平息暴乱和进行民主改革,支持中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睦邻友好政策。1964年8月,美国以“北部湾事件”为借口,调集大批战舰驶往越南海域,对越南发起了公然侵略。胡志明再次向毛泽东请求支援。经过反复思考和权衡,毛泽东决定“无条件地满足越方的要求”。
(图册参考资料)
同时,胡志明也重视同苏联的关系。
与东南亚各国
胡志明还高度重视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特殊的团结关系。
与法国
20世纪60年代初,法国夏尔·戴高乐政府提出“印度支那中立化”的主张,改变对越南民主共和国的态度,认为越南南方伪政权不再具有整个南北越南的外交代表资格。1966年2月,戴高乐与胡志明就越南问题交换了信件,就在这一年的夏天,越法两国一致同意将双方在对方设立的商务代表处升格为政府级代表机构。
与印度
1954年关于在印度支那地区停止战争和恢复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签订后不久,印度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于1954年10月访问了越南。1958年2月,胡志明访问印度。
历史评价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官方评价:
中国共产党中央在胡志明逝世时传送给越南共产党中央的唁电中表示:“胡志明主席……在中国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斗争的岁月里,他几次到了中国,同中国人民患难与共,并肩战斗,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浓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在中越两国革命胜利以后,他为加强和发展中越两国人民的兄弟友谊和战斗团结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他的高尚的革命品质和不畏强暴的战斗精神,将……永远留在中国人民的心里。”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胡志明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的亲密战友。”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胡主席的共产主义品质、对劳动人民的关心、他的革命意志、同敌人斗争到底的精神、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几十年如一日,值得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江泽民1994年11月21日在河内胡志明故居的题词中称赞胡志明为“革命的一生,廉洁的楷模”。
中国外交部原副部长王殊:“胡志明主席是越南人民敬爱的领袖,也是中国人民亲密的战友,……胡志明把一生无私地献给了民族和国家的解放和独立。他从青年时代起在国外奔波,通晓包括中文在内的多国语言,历尽千辛万苦,寻找救国的道路,创建了越南共产党。回国后,他领导越南人民发动武装革命,建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继而英勇无畏地抗击了法国殖民者和美国的武装侵略,坚定不移地捍卫了共和国。他同群众同甘共苦,廉洁自重,没有妻室子女,也没有私人财产,毕生竭尽全力为人民和国家、为革命服务。”
中国原驻越南大使李家忠:“胡志明一生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解放事业奋斗不息,把全部智慧和心血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而自己却没有妻室子女,身后没有留下任何个人财产,为此他赢得了越南人民的衷心爱戴,在国际上也享有崇高声誉。胡志明生前多次到过中国,曾投身中国革命,同中国人民并肩战斗,与中国领导人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中国学者梁志明在《外国历史名人传·现代部分》“胡志明”条目中评价:“胡志明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艰苦奋斗的一生。他为争取越南民族解放和实现社会主义的献身精神,他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勤劳俭朴的作风,深受越南人民和各国劳动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中国学者徐绍丽、利国、张训常等在《列国志:越南》中说:“越南人民的伟大领袖胡志明主席,是今天的越南共产党的缔造者。越南国家、民族和共产党从20世纪以来始终是与胡志明这一伟大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今天,竖立在河内巴亭广场胡志明陵墓两侧的标语上书写的一行大字:‘胡志明主席永远活在我们的事业当中’,正是这一意义的体现。”
轶事典故
姓名化名
胡志明幼名为阮生恭(越南语[本段下同]:Nguyễn Sinh Cung),青年时名阮必成(Nguyễn Tất Thành),后自号阮爱国(Nguyễn Ái Quốc),又取号为秋翁、平山。此外并许多化名,如在中国时曾化名李瑞(Lý Thụy)、王达人、王光生、黎安南、胡光等;在香港时曾化名宋文初;在苏联时化名P.C.林。1944年10月,在中国工作期间使用“胡志明”为名字的阮爱国回到越南,从此改称胡志明。
狱中日记
在被港英政府关押期间,胡志明写下了133首汉文诗,包括七绝、七律、五绝和杂体诗。胡志明将它们抄在土纸上,合订成一个小册子,在封面上写下了“狱中日记”四个字。这些诗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揭露了国民党统治下犯人遭受的非人待遇,表达了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反映了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坚强意志、必胜信念和宽阔胸怀。其中第一首这样写道:“身体在狱中,精神在狱外,欲成大事业,精神更要大。”
通晓外语
胡志明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打下了扎实的汉学基础。后来又到英国和法国从事革命活动,学会了英语法语,60岁以后又开始学习俄语。身为国家主席,胡志明亲自阅读的外国报纸就有苏联的《真理报》、中国的《人民日报》、法国的《人道报》和古巴的《格拉玛报》。美国史学家斯坦松经过考证后说,胡志明总共通晓12种外语。其中当以汉语和法语水平最高。
胡志明同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交往甚密,见面时经常是直接用汉语交谈。他还多次用中文给中国领导人写电文和便条。
胡志明还善于用中文写诗。抗法战争期间,胡志明于1950年初秘密前往中国,在广西南宁见到了西南军区副司令员陈赓。20世纪20年代胡志明在广州从事革命活动时,就已同在黄埔军校一期学习的陈赓相识,时隔多年老友重逢,分外激动。胡志明当即赠予陈赓汉文诗一首:
当年遇君一青年,如今统兵握帅权。
雄兵百万悉听命,押卫革命固滇边。
胡志明对中国的唐诗也很有研究,经常借用其中的某些诗句,并稍加改动,来抒发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胡志明的法语水平与汉语不相上下。20世纪20年代在法国期间,他为《人道报》等多家报纸撰稿,曾把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三句话翻译成法文,意思是“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国家的利益次之,君主的利益无足轻重”。
胡志明学习外语十分刻苦。他回忆在法国学习外语的情景说:“我感到非常需要外语,但学习的条件十分困难,没有老师,也没有教科书。而且要一边从事繁重的劳动,一边争取时间学习。为了熟记外语词汇,我把一些单词写在手心上,当给客人端菜或洗碗的时候,便一边干活一边背读。如忘记了便看一下手心,等手心上的字迹模糊了,也基本上熟记了。就这样不断学习。”此外,胡志明还大胆练习外语,只要有机会接触外国人,便想方设法同对方交谈,不怕讲错。如不能表达便向对方请教。
胡志明还多次利用不同场合,鼓励人们学习外语。谈到学习外语的经验时,胡志明认为“学习外语必须持之以恒,不能急躁”。
革命情谊
胡志明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毅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有着深厚的友谊,生前曾多次访问中国。还曾在朱德陪同下参观访问并到朱德家中做客。毛泽东称他是“中国人民最亲密的朋友”。
1950年1月初,胡志明秘密离开越南,徒步行进17天,走到中越边境。经中国有关部门的安排,胡志明于1月底到达北京,请求毛泽东帮助越南人民的革命事业。毛泽东会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认真考虑了胡志明提出的援助问题。大家认为,中越两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支援越南人民争取抗法斗争的胜利,不仅是帮助兄弟党和国家斗争事业应尽的义务,而且也有利于打破帝国主义包围、封锁中国的企图。最终,毛泽东决定满足胡志明的要求,对越南承担国际主义义务,提供无偿援助。在中国政府的帮助下,越南人民在1954年取得了奠边府大捷,迫使法国在同年7月签订了《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越南北部获得了解放。
1965年5月,毛泽东在长沙会见了来访的胡志明。胡志明就直陈来意:“我这次到中国来,有三个目的:第一是问候你和中共中央其他同志的健康;第二是代表越南劳动党、越南人民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表示感谢,感谢你们给予我们抗美斗争的各项援助;第三是祝贺中国第二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毛泽东说:“第一点、第三点我接受,第二点不接受,全世界人民都感谢你们。感谢越南,不是你们感谢我们。”胡志明坚持说:“我们要感谢你们。不只是我个人这样看,全体越南人民都这样看。我们两国的关系真正是唇齿相依,我们两党和两国人民之间存在着真正的兄弟情谊。”接着,胡志明介绍了战争形势。他说:“美军要增加到10万,要继续升级,要炸越南的工厂,要炸海防,甚至河内。我们已下定决心,即使敌人炸坏河堤,淹没许多地方,我们全党、我国政府和全国人民仍然坚决打下去。越南人民知道,不打败美国是抬不起头来的。我们准备打5年、10年、20年。”毛泽东笑着说:“美国打不了20年。美国打不赢你们,他们怕你们,你们将打赢美国。美国的人少,你们人多。他顶多来个十把万人。”胡志明对毛泽东的分析表示赞同。他说:“美国来十把万人,我们不担心。我们可以打败美国的陆军。我们不只有正规军,有游击队、有人民,而且气候、蚂蟥、蜂子、蚂蚁、沼泽都是我们的同盟军。我们还有坚固的后方,这就是中国。”说完,两人都大笑了起来。
吃饭时,毛泽东萌生了一个奇特的想法。他对胡志明说:“我想到你们那里去,秘密去。”胡志明担心毛泽东的安全,便说:“欢迎你去,但现在局势是这样,敌机常轰炸。等形势好一点请你去。”毛泽东固执地说:“形势好转我又不去了。我就是想现在去。以前,我被国民党、日本、美国的飞机轰炸了几十次、几百次,就是没有炸到我。现在,我想到你们那里看看,即使到靠近的地方也好。可以秘密去。”胡志明摆了摆手,说:“你目标太大,越南的孩子都认得出你来。”毛泽东笑言:“可以化装成一个中国专家就行了。”胡志明看毛泽东十分坚持,认为再争论下去也没用,便敷衍道:“怎么化装都认得出来。等适当的时候,我会请你去的。等下半年,看情况如何再定。”
1965年5月19日,是胡志明的75寿辰。毛泽东和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一起致电表示祝贺。
长期动荡艰苦的革命生涯,严重损害了胡志明的健康,1960年以后,胡志明每年都到中国休假、疗养、访问,广州从化温泉就成了胡志明常去的地方。他常说:“我到中国就如在自己家里一样。”晚年的胡志明身体状况一直不好,中国政府应胡志明和越党中央政治局要求,也经常派医生去越南河内为他治病。为了保密,在联系中都称胡志明为“丁老”。
两段恋情
一般流行的说法认为胡志明终身未婚。但陈晓农记录了其父、长期担任毛泽东秘书的陈伯达提供的另一种说法:“胡志明年轻的时候是结过婚的。他的爱人是一个厦门人,但是很早就去世了。后来他很长时间是单身。越南革命胜利以后,他想再娶一个福建籍的女人为妻,但是越南的党中央不同意,他不能不服从越南党中央的决定,所以他就一直没有再结婚。”
中国共产党党员林依兰是胡志明的恋人。保大五年(1930年),根据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委的指派,胡志明同林依兰假扮夫妻开展革命工作的,在工作期间两人通过接触逐渐产生了感情。但因胡志明曾说过越南不解放就终身不娶,就在那特殊的年代里他们没能走在一起,留下了一段带有遗憾的革命情缘。
勤俭廉正
胡志明在领导越南民族解放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非常重视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抗法战争的艰苦岁月中,他提出了“勤俭廉正”观念,作为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方面。胡志明把“勤俭廉正”规范为做人的“四德”。他说:“天有四季,春夏秋冬。地有四方,东南西北,人有四,勤俭廉正。缺少一季,就不成天。缺少一方,就不成地。缺少一德,就不成人。”抗法战争胜利后,越南北方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更加紧了对党员、干部进行这一方面的教育。
胡志明不仅要求党员、干部树立“勤俭廉正”的正气,而且更可贵的是他数十年如一日,把“勤俭廉正”作为座右铭,为他人树立了榜样。即使担任了越南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他却仍然过着节俭的生活。1954年抗法战争胜利后,越南政府返回首都河内,把原法国最高殖民长官——总督的官邸作为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府。这是一幢富丽堂皇的建筑,但是胡志明不愿住进去,而选了靠近楼房的三间小平房住下。这是原来电工的住处,条件很差。后来政府在主席府大院内一块僻静的地方为他修建了一座木结构的高脚屋。房子布局很简单,上面只有两间小房间,一间作为工作室,另一间作为卧室,面积总共不到20平方米。高脚屋下面摆了一张长方形桌子和几把靠背椅子,他有时就在这里会见国内客人,或者同一些中央领导人商谈问题。他于1958年搬进这座“新居”,一直住到逝世。
胡志明或许是世界上工资最低的国家主席。20世纪60年代,他的月工资为240元月币,折合当时的中国人民币100多元。有一次,他会见一位美国记者,谈到自己的工资时,开玩笑地说,1913年他在美国打工,每月工资有40美元;当国家主席,每月工资也才44美元。
胡志明常说:“当许多同胞还缺衣少吃,衣食过于讲究,是奢侈。”因此他衣着很简单,常年穿着咔叽布做的制服,穿的是用汽车轮胎制作的“抗战鞋”。他来中国作内部访问,穿着很随便,有时会见毛主席,脚穿的是中国布鞋。他穿了二三十年的一件毛衣,是20世纪40年代初重庆八路军办事处的一位女同志给他编织的。有一年,胡志明经中国去苏联,中国同志要给他换一件新毛衣,也被他婉拒了。
胡志明一直是粗茶淡饭,在中国做客时,也是处处为接待单位节约,看到上桌的菜肴多了,他立即提意见,要求下顿减少。不论是在国内或国外,他对同他一配用饭的人易有一个要求:对送上来的菜务必吃完,如量得量多吃不完,就把菜分出来,搁在一边,让师傅收去。他说这样做既是节约,也是尊重他人的劳动。
胡志明都“勤俭廉正”,不但受到越南人民的尊敬,而且也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幕敬。1990年3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越南社会科学委员会联合主办了题为《胡志明主席——越南民族英雄,文化巨人》的研讨会,有3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他们在发言中称赞胡志明的一生时,都离不开对他崇高美德的敬重。
人际关系
主要作品
胡志明的诗歌是古典与现代间结合的产物,“既符合古典诗歌的标准和要求,又有革新和创造”,“披露了诗人最隐秘的心思,最大限度地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体现了诗人的创作激情和诗歌天赋”,自成体系,在越南文学尤其是诗歌当中占有重要地位。邓泰梅认为:“它是越南汉字诗歌千年历史上出乎意料的圆满结局。”郭沫若评价:“有些诗写得非常好,如果混入唐宋诗人诗集中的话,是难以区分的。”中国出版有《胡志明汉字诗全集》等作品选集,收录其汉字诗181首,“是迄今为止收录最全的胡志明主席的汉字诗全集”。
此外,胡志明的各类作品还被整理为《胡志明选集》《胡志明全集》。
(图册参考资料)
人物争议
1969年9月2日胡志明逝世,9日越南为他举行国葬的同时公布了他的遗嘱,但不到2000字的遗嘱却在公布之后留下了长久的谜团。
1979年8月9日,黄文欢在北京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揭露出一个大秘密,即黎笋“阉割”或篡改了胡志明的遗嘱,只公开刊登一段手迹,以鱼目混珠。其中重要的是,胡志明不可能有“作为一生为革命服务的人,我越对国际共产主义和工人运动的强大感到自豪,就越对各兄弟党之间的不和感到痛心”的表态。
1989年,越共中央在胡志明逝世20周年时,不仅宣布胡志明的逝世时间延后了1天,还公开承认胡志明遗嘱还有一份附录。
后世纪念
越南
越南国内通过大量以胡志明名字命名的地名、建筑、雕塑与货币等表示对他的纪念。
胡志明病逝后,越南政府在河内市巴亭广场动工兴建胡志明陵堂。纪念堂建设工作始于1973年9月2日,1975年8月29日正式落成。陵墓的灵感主要来自莫斯科的列宁墓。并加入越南建筑的独特成分,如坡形屋面。所用灰色花岗岩材料,内里有灰色,黑色,红色磨制。门廊上方以越文大字写有:主席胡志明。
巴亭广场旁的主席府内有胡志明故居,巴亭广场的东南角有胡志明博物馆
1975年4月30日,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统一全国后,为纪念胡志明,便将西贡改名为“胡志明市”。
义安省是胡志明的家乡,至今在距其省会荣市49公里的金莲村保存有胡志明故居遗址,并建有胡志明故居博物馆。
越南战争期间,越南北方为支援南方人民的武装斗争,在越老(挝)、越柬(埔寨)边境丛林中秘密开辟的军事运输线被称为胡志明小道,又名“中央走廊”。
越南军民在越南战争后期进行的解放西贡、取得战争最后胜利的战役被称为胡志明战役,亦称西贡战役。
有胡志明像的钱币,始于1946年胡志明当选为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后最早发行的流通币。1990年在纪念胡志明诞辰100周年时发行过1枚纪念币。当代越南的50千盾(参见词条越南盾)纸币正面为胡志明头像。
中国
胡志明旧居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包括胡志明旧居、乐群社旧址、蟠龙山扣留所旧址及红楼旧址等。胡志明曾在此处被关押、居住并进行革命活动。2006年,胡志明旧居由中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胡志明亭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东兴口岸旁、北仑河大桥下,是为纪念1960年胡志明的东兴之行,缅怀他对发展中越友好关系所作的贡献而建造的。
参考资料
胡志明主席简历.越南政府新闻网.2012-03-01
中共老一代领导与胡志明的友谊.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6\u5e7403\u670822\u65e5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7 10:29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