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特殊教育学校系对
盲、
聋、
弱三类
残疾儿童少年进行
九年义务教育、
高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学前康复教育的全日制综合性寄宿制学校,学校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是
毕节市教育局。该校在毕节市七星关区翠屏路100号,即将整体搬迁到毕节市双山职教城。
发展历史
毕节市特殊教育学校创办于1992年,是一所集
听障、智障学前康复
教育、
义务教育、
高中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经过22年的发展,
学生从32名发展到433名,教职工从32名发展到76名,27个教学班。学校开设了思品、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地理、
律动、
交际语言、
美术、
体育、等文化课、
缝纫、钩织、
计算机、
篮球等
职业技术培训课,课余时间还开设了
律动、
绘画、球类、
缝纫等
兴趣特
长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综合能力。
学校以“
和谐发展,育残成才”为办学宗旨,以“让绿意点燃生命”为办学理念,以“
培养残而有为,身残志坚”的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办学目标,始终把学生的生存和发展摆在办学的核心地位,在爱的践行中,让身心有缺陷的孩子
健康成长,发展成为会做人、能做事的人。
针对特殊学生认知特点及学校发展实际,该校确立了“和谐发展,育残成才”的办学宗旨,倡导“微笑教育”的学校
管理理念,用亲和的
语言感染学生、用灿烂的笑容引领学生、用良好的行为示范学生、用母爱般的心灵抚慰学生,学校逐渐形成了“
团结、
民主、
务实、
创新”的工作作风,有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一群身残志坚的好学生。
学校教师《和而不同,创新为先》为教学
科研理念,积极实践总结,探索新时期特殊教育发展途径。完成了国家级子课题《聋生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省级重点课题《聋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研究》的研究,《聋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研究》获地级科研一等奖。2012年提出了《听障学生生存教育》的攻关课题,该课题已在省教科所立项。
建校以来,学校先后被
国务院残疾人协调工作委员会表彰为“残疾人之家”,被
贵州省教育厅、
民政厅、残联表彰为“特殊教育先进集体”,被地区教育局、地区人事局表彰为“毕节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学校党支部2012年6月被中共贵州省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评为“五好”基层党组织;2012年7月被中共毕节市委表彰为全市“五好”基层党组织。2013年被市教育局表彰为“五好关工委”。由教育部、中残联率先授牌为“
全国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中残联批准为“十一、十二五”期间助听器验配中心;省残联授牌为“
聋人篮球、盲人门球训练基地”;由毕节市残联授牌为“毕节市聋儿语训中心”。
学校的
发展,缺不了默默奉献的教师团队。学校76名教职工,每一个都在自己的岗位上践行着爱的教育。他们甘于清贫,乐于奉献;他们默默无闻,虽没感受过桃李满天下的成就感,但他们享受着爱的洗礼。爱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是那样的深沉和真切,他们扮演着教师和父母的双重角色,为了残疾儿童的一切,他们早出晚归,夜间到学校、医院照顾学生已经是家常便饭了。有了这样一支默默奉献的教师队伍,该校22年来教学成绩始终保持在全省前列。2005年,学校首届高中毕业生2人考取本科、5人考取大学专科,实现贵州省三残学生考取大学零的突破。从2006年至2013年,学校听障班高中毕业生参加
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
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
中州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重庆师大特殊教育学院、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等省外特殊教育院校举行的高考升学考试,全部考入大学,学校一直保持100%的升学率。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注重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挖掘学生潜能。“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学校的理念是只要孩子们每天迈出一小步,每年将迈出一大步,十年、十二年将实现超越,踏上会做人、能做事的成功之路。正是在这一理念的作用下,学校办学成绩突出,社会效益明显。2010年,学校职业技能选手代表毕节市参加全省职业教育比赛,获一等奖8人次,二等奖5人次,竞赛中获奖积分占毕节代表团总分的一半,为毕节市立下夺得全省总分第二的汗马功劳。2003年,学校篮球队代表贵州省参加全国
聋人篮球锦标赛,获第四名;2004年,代表贵州省参加全国残疾人运动会,进入
决赛圈,获第九名;2012年5月,参加毕节市第二届职业院校学生篮球运动会男子组获特别奖; 2012年12月年参加贵州省首届聋生篮球运动会,获全省第二名。学校田径队,2012年8月参加贵州省第四届残疾人运动会,获得了6金7银2铜的好成绩,2014年8月参加贵州省第五届残运会,荣获团体1金,个人5金,个人2银2铜的可喜成绩;2001年8月,学生表演的舞蹈《铜铃声声》、《月琴叮咚》代表贵州省在由文化部、
民政部、
教育部、
广电总局、中国残联共同举办的第五届残疾人文艺汇演广西赛区分别荣获表演二等奖。2005年8月学生表演的戏剧小品《哑女》代表贵州省在教育部、民政部、广电总局、中国残联共同举办的第六届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
广东赛区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学校学生表演的舞蹈《草海铃韵》获三等奖。2013年6月参加贵州省第八届贵州省残疾人艺术汇演获银奖; 2013年12月学生舞蹈《乌蒙铃》获毕节市乌蒙文化节、第一届文化艺术(舞蹈)系列大赛原生态金奖。2014年6月,代表贵州参加由
中国舞蹈家协会举办的第二届“荷花少年”全国(中学)校园舞蹈展演,获个人展演金奖、团体展演金奖。指导老师分别获最佳指导奖和最佳编导奖等荣誉称号。该校学生王孟兴,2010年10月被选拔参加贵州省第四届残疾人运动会,获得羽毛球听力障碍女子亚军。在2011年10月举行的中国浙江全国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中,她和队友张恒燕获得羽毛球听力障碍女子双打亚军、在羽毛球听力障碍混合双打中获第五名等好成绩,2012年10月在武汉参加
聋人运动会选拔赛上,获女双金牌、混双铜牌、单打第四名。2013年,第22届
残疾人奥运会上,代表中国获得女子双打亚军;2014年8月,第五届省残运会上,代表毕节获单打
冠军,现为国家听障羽毛球队队员,享受中残联拨付的专项训练经费,已被贵州省环保厅聘用。
学校还相继承担毕节市
残疾人文艺、
体育、
职业、学前康复等方面的特色教育和培训工作。力争把学校建成毕节市内集特殊教育教学科研、听障生普通
高中教育、特殊人才培养、
职业技术培训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学校秉承“立德励志、育残成才、残而有为”的办学宗旨和“让绿意点亮生命”的办学理念,全面提升办学质量,推动学校健康持续发展。
学校地址
办学理念
毕节地区盲聋哑学校建于1992年,座落在毕节城区虎踞山下,是一所实行
九年义务教育和
高中教育的学校。
2002年九月经省
教育厅批准成立
高中部,面向全省招生,有高中在校生22人。
学校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生家庭实际,设立了普高和职高。普高以文化课为主,重点培养能进入高等院校就读的
学生。开设
政治、
语文、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历史、
地理、
工艺美术等学科。职高以职业课为主,开设
语文、
数学、
缝纫、
编织、
理发、
计算机、烹饪等科目,重点培养掌握职业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为学生具备生存能力奠定
基础。
该校始终坚持“特教特办,办出特色”的办学原则,在
体育、
文艺、
职业技术方面已初步取得
成绩,走出贵州,走向
全国。田径队卯明高等四位同学在
贵州省第二届残运会上取得
金牌四枚、
银牌四枚、
铜牌一枚和一个
道德风尚奖,徐旭两次参加
全国大赛,获5000米第四名,1500米第五名,被选拔进入贵州队参加在
南京举行的第六届残运会;篮球队两次代表贵州参加
全国大赛,获第四名、第九名,向阳、赵亚东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参加了在辽宁
沈阳举行的第六届残运会聋人
篮球预赛;2002年组建的盲人门球队赴
湖北黄石参加第六届残运会盲人门球预赛;
舞蹈队多次在地、省和全国获奖。2001年代表贵州赴
广西南宁参赛,两个节目双获二等奖;50%的学生掌握了
缝纫、
编织、
理发、扎艺等
技术,职高班和初三班学生在学校服装厂顶岗
实习,以过硬技术赢得公司领导和工人的赞赏。向阳、徐旭在2002年贵州省
职业技能大赛中获服装制作第一、二名。2002年,王珊同学获得第三届
宋庆龄奖学金;
美术队参加大赛获金奖3个、银奖1个、铜奖19 个、优秀奖若干个,有2名学生的作品被选入《全国青少年绘画大赛获奖作品精选集》。
该校的教育教学成果赢得了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广泛关注,学校成为“
残疾人之家”。2002年省残联、省
教育厅、省体育局联合下文在该校建立“贵州省
聋人篮球、盲人门球训练基地”。2002年九月省
教育厅基教处在该校召开了全省特教学校工作经验交流会。我们将不懈努力,把学校办得更好。
学校领导
学生成绩
毕节市特殊教育学校为展示“生存教育”的办学成果,更好地展现听障学生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备战2016年由省教育厅、省残联共同举办的助残日活动——全省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技能作品展示及义卖活动,于12月5日在毕节市爱民广场举办了学生职业技能作品展示暨义卖活动。 此次活动,展示了毕节市特殊教育学校听障学生在钩织、刺绣、缝纫、绘画、剪纸等方面的作品500余件,刺绣、钩织、缝纫组的学生还进行了现场技能展示,学生们精湛的技能获得了广大市民的称赞。活动共卖出300余件作品,收入一万一千余元。待活动结束后,学校将对义卖款进行统计梳理,发放到每位参与制作的学生手里。
此次活动,是毕节市特殊教育学校“生存教育”对“产学结合,以职养职”办学之路的一次尝试。把学生作品变产品,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职业技术的积极性,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毕节市特校参加第五届残疾人职业技能比赛再传捷报
继2014年该校在全国“荷花少年”文艺
比赛和全省
残疾人运动会中取得的优异
成绩之后,学校
聋人师生在第五届贵州省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中再传捷报。
2014年10月14日由
贵州省残疾人联合会、贵州省人力资源和
社会保障厅共同主办的“第五届贵州省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在黔东南州
凯里市
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本次比赛共五类十九个项目,该校聋人师生参与了其中五个项目的角逐。在服装类
比赛中,陈爱获得男服制作第二名,
聋人教师向阳获女服制作第三名;手工制作类比赛中,聋人教师吴曼冬获钩针编织第一名,学生王蝶获第二名,刘雪莲获刺绣第二名,付正云获刺绣第三名,罗满银获第五名。同时,王蝶获
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颁发的“贵州省技术能手”称号,她是该校继向阳、吴曼冬老师之后获此殊荣的唯一的学生。
社会活动
2014年11月29日,毕节市特殊教育学校组织开展了2014年秋季学期自助餐暨篝火晚会活动。随着丰收之歌的音乐声,毕节市特校一年一度的自助餐活动在繁忙而有序的师生身影中拉开了序幕,同学们有的清洗餐具,有的到菜场买菜,有的忙着生火,一切就这样井然有序的开始了。时过早上10点,各个班都拿出了看家本领,包饺皮、做饺子、炒馅子、凉面条,一会功夫,各式各样的午餐摆满了各个班的桌子,美味的午餐就这样开始了。午餐过后,同学们又为丰盛的晚餐忙碌了起来,杀鸡、宰鱼、炖猪脚,火锅、炒菜真是美不胜数,每一个菜、每一锅汤都能看到学生们团结协作的身影,一双双灵巧的手久久在锅边回荡着,一张张笑脸弥漫着学校清新的空气,在四周布满向善、尚美文化墙的校园里,享受着他们幸福的劳动成果。幸福的日子迎来了市教育局的领导,晚饭过后,全校师生与市教育局领导共度欢乐的篝火晚会。
2015年3月5日(
元宵节),
开学不久的
毕节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们,因多数离家太远,无法和家人共度元宵节,因此学校老师们决定陪学生一起吃团圆饭、猜灯谜、开展篝火晚会,师生共度一个快乐而又温暖的元宵。
3月5日下午,记者来到该校,一进学校就看到操场上挂了大红灯笼,操场中间堆放着夜晚燃放的烟花以及篝火晚会要用的木材,节日气氛很浓。记者来到三年级1班,眼前顿时一亮,孩子们把教室布置得非常温馨漂亮,老师和学生正忙着准备晚餐,蔬菜、肉类和水果摆满课桌。
班主任王维兴正在忙着炸饺子,边炸边和记者交谈:“今年(2015年)的元宵节是个特殊时期,推后了一个多月,所以到元宵节时学生们开学了,而我们学生的家多数居住在县区,看到孩子们过节时不能和父母在一起,很孤单,于是我们就留下来,一起与他们共度元宵。”王维兴介绍,此次活动由各班班主任带队,两名老师协助,并邀请居住在附近的家长陪同孩子们过节。
为了让孩子们吃的丰富,过一个快乐元宵,学校老师可谓下足了功夫。“我们从3月4日就开始到市场上采购食材,今天,我和老公一早就把家里的锅、碗、电磁炉全都搬来做菜。你看,学生们很乖,这些鱼、虾、蔬菜都是他们亲手洗的,班上的班刊和墙画也是学生们一起做的。”
正在帮王维兴老师拿食材的学生朱玉玲,用手语表示:“元宵节虽然没有和爸爸妈妈一起过,有点遗憾,但和老师同学们一起,觉得很开心,大家在一起做手工贴花、学做饭菜,这些活动以前在家里都没有做过的,很特别。以后都还想在和大家在一起过节。”
据教务科科长李敏介绍,此次活动共有27个班级参与,学生450多人。“老师们放弃和家人团聚的机会来陪学生过节,是因为学校的孩子比较特殊,为了让他们感受家的温暖,同时也为了让孩子们参与活动中,学到一些平时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既有教育意义又充满欢乐。”